Ⅰ 教育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动真格
是的,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事,也是教育部的年度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各地加大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力度。17天内3次处罚,不分机构大小,覆盖线上线下。4月下旬以来,北京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接连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4月23日,北京市教委通报4家线上培训机构违规招生收费等问题;5月7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五一”期间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
5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行动,对两家培训机构处以警告加罚款250万元的顶格处罚。
多部门协同填补监管空白
北京这一轮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层级高。市教委牵头,协同单位还包括市场监管和网信等市级行政部门。治理选择的点位,既包括招生收费、广告宣传、教室安全环境等硬件问题,也包括课程师资、授课内容和上下课时间等教学组织问题,基本涵盖了校外培训机构与家长学生接触的所有点位。而在具体执行中,不仅关注网络空间违法行为,还派出检查组,实地查处现场问题。
市级行政部门不同管理职能聚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填补了以往教育部门无法对实际身份为企业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实质监管空白。5月10日,对两家培训机构作出顶格处罚的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Ⅱ 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校外培训哪些乱象是要整治的
首先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资质,然后还有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内教师的利益往来,校外教育机构收费标准也应该调整。个人觉得这些都是需要整顿的。
Ⅲ 南京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不公平条款,其中包括什么不公平条款
校外培训机构的霸王条款一直是行业内的顽疾,很多消费者深受其害。所谓的霸王条款包括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的法定权力。不过这些套路也随着监管的完善而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不保证教学效果,不退余款我们在平时看到的一些培训机构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会承诺“包教包会,不会退款”,但是当你交上钱以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我以前有一个朋友毕业找不到好工作,一次看到一个培训程序员的机构发的广告,也是承诺包教包会。但是大专文凭非计算机专业的他参加培训以后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培训机构的霸王条款乱象确实层出不穷,不过如今相应的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也在出台相应的规范来整治这些乱象。相信未来的培训市场在监管机构的规范下一定会更加的透明和谐,一起期待吧!
Ⅳ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有哪些规定
8月23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部署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已经有四部门部署专项治理的情况下,现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意见》,其重要意义在于切实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专项治理的成果,避免专项治理变成“一阵风”。
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力图解决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比如,明确由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制定,并从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这对规范培训市场的供给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标准设置过高,很多机构难以达到设置标准,培训供给就有限,这就可能推高正规培训机构的价格,而价格低的非正规培训机构也会借机滋长,且游离在监管之外。
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从供给端进行治理,这对缓解培训热会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训机构开展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针对禁止提前教学、超纲教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备案制,有助于教育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培训内容,纠正提前教学、超前教学等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内可能吃不饱,并想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要选择校外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在校内可能跟不上,也要选择校外培训。比如,每个假期都被学生作为“赶超”“逆袭”的机会,名义上是假期,但有的学生比上学时还累,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训班度过。
Ⅳ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有哪些实际上的政策支持呢
教育部已下令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很多家长都在盼着封杀校外培训机构,但是封杀校外培训机构是不可能的。即使整改,也只会使校外培训机构在管理和收费上更加规范、透明,不会影响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响应教育部命令,北京打响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第一枪,相当于为全国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全国的路数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没有北京的整改力度大。
从市场对传言措施的反应来看,确实击中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七寸。培训机构最担心两件事。第一,学校把学生留在校园里,学校教育满足了大部分家长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需求。以前那种“减轻校内负担,增加校外负担”的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二,明确对违反教育法的高等教育说不,全面禁止针对年轻人的纪律培训和网络培训。从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的角度来看,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教师停止对6岁以下儿童的学科培训和网络培训却是出了名的,这完全违反了教育规律。这是反对对孩子的高等教育。
Ⅵ 校外培训机构将如何整治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严令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严令禁止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严令禁止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行为。
5月下旬,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28418所,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2822所,整改无证无照机构5013所,整改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机构2963所,整改学科类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1241所,整改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并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机构212所。
我觉得这样的改革真的有必要,因为以往受到的教训已经很多了。
以上内容来源:澎湃新闻网
Ⅶ 校外培训乱象频出,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整治
受了教育的应届大学生的就业企业其中有很大部分就是教育培训机构,想想刚刚进社会的大学生,就要去教育别人,那么这个教育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并且就我所知,很多教育机构他招募的都是正在读大学,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多少文化积淀的人,我并不是说没有文凭的人,他的教育水平就一定不行,但是教育文凭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机构的一个教育质量。针对这一乱象,首先有关机关要关停某些不符合规章制度办理的教育机构,要严格化教育机构的规章,不仅如此,对于教育机构的相关办理情况,有关政府要派遣人员去进行一个实时监督,再然后开放投诉渠道,让那些投诉无门的受骗的家长朋友们可以尽情的说出自己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