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

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

发布时间:2021-10-25 14:23:18

1. 国地税合并,对以后税务工作开展有哪些影响

国地税合并,对以后税务工作开展的影响:

1、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推进办税和缴费便利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两头跑”、“两头查”等问题,切实维护纳税人和缴费人合法权益,降低纳税和缴费成本,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税务机关,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2、坚持优化高效统一。调整优化税务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执法统一性,统一税收、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征管服务标准,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坚持依法协同稳妥。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国税地税机构事合、人合、力合、心合,做到干部队伍稳定、职责平稳划转、工作稳妥推进、社会效应良好。

4、通过改革,逐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服务,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增强税费治理能力,确保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1)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扩展阅读:

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到税务部门的范围,对依法保留、适宜划转的非税收入项目成熟一批划转一批,逐步推进。要求整合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等方面业务,优化完善税收和缴费管理信息系统,更好便利纳税人和缴费人。

2. 国地税合并三定方案对人员超编怎么接排

有传言称地税与国税人员的分流合并工作将于全国"两会"后启动,关于地税与国税拆分合并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对此传言,人民网财经记者向多方求证,国地税内部人士对此事持不同看法。基层地税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且多认为地税部门有存在必要;而国税部门相关人士则认为,国地税合并的可能性很大,但年内应无变动。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王勇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折叠编辑本段顶层设计

此前有媒体报道,某市地税人员已经开始填写分流意向表。人民网财经记者联线多位地税基层工作者了解到,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的基层员工并未接到任何关于国地税拆分合并的通知,也并未填写过分流意向表。一位基层地税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边动都还没有动"。另一位基层地税工作人员表示,"一切要根据顶层设计来安排。目前没有接到有关通知。"

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体改处工作人员对人民网财经记者说,"从来没听说过国地税合并的事情"。他表示,重大机构改革程序上需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机构改编方案,递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然后递交国务院,最后递交全国人大常委决议。

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第二点(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第十一条(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明确指出: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该方案已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王勇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折叠编辑本段难取消

一位在浙江财税系统工作近30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税收征收而言的确没有必要分国地税两套机构,但他个人并不认为地税部门短时间内会被取消、并入国税。

他形容国税地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当地2002年以后新成立的企业向国税部门上缴企业所得税,之前的则向地税部门上缴,而企业所得税又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税种。他说,信息化建设后,上缴的税收由系统自动按分享比例入库,"地方很难再有什么小动作。"因此,相比两套征收班子的费用,对企业来说,一套比两套好。

但他同时表示,尽管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范围有所减少,但费用征收的业务却在扩大,如需代替社保管理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等。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层地税工作者也持类似观点。他说,一个企业要交的税种很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向地税报税。尽管"营改增"试点正在扩大进行,但"营改增"改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基本不影响他们工作。他同时谈到,有传言称到2015年当地将全面完成"营改增"。该工作人员表示,"到时候地税业务萎缩的程度我们还没有预估",也没有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未来趋势

对于"地税与国税合并",税务领域的学者表示这是长期趋势,"营改增"或许是国地税合并的其中一个助推器。

"长期来看,不需要这么多人。这些人可以去做别的事。"清华大学财政与税收研究所所长百重恩教授说。他表示,"营改增"试点并未触及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的比例,改变的只是地税部门和国税部门的工作量。他表示,随着"营改增"试点行业和城市范围的扩大,地税部门的工作量确实会相对萎缩。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表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税制要改革,税务机构也要改革,相应的税务人员的工作也理应随之调整。他说,"有些地方政府和地方税务机关的人员对'营改增'有不同看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项改革毕竟会涉及地税局的征税范围、机构职责和人员安排。但是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减轻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负担,降低税收征纳成本等角度来看,还是应当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机构和安排税务人员。"他强调,"'营改增'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税制发展的需要并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经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任何地区、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他表示,根据发展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税收不应当再采取"画地为牢"的原始办法。他认为将来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一些税基流动性比较强的主要税种、大的税源划归中央政府,由财政部按照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中央集中的大部分财力合理地分配给各地,即配套改革财政收与支的方式。这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收支、机构和人员安排等可能都要随着上述财政收支管理制度的改革而调整。

其实,上海市已经实行了"准国地税合并"的方式。如果你拨通上海市税务局的电话,会听到总机小姐告诉你:"这里是上海市税务局"。据称,上海市是国内唯一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城市。

上海没有实行分税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税务机构的精简和效率。现实的情况是,上海在税种方面划分向来清楚,在全国一直是一个良好的典型。而上海每年上交中央的税收一直名列全国榜首。

上海人对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做法一直非常肯定。他们总结税务不分家有三大好处:一是机构精简,办事效率高。二是纳税成本低。企业不需要同时跑两个地方交税,不需要接待两个税务局的检查,不会接受两个税务机关的培训。因此,上海本地的财务人员对于哪些是属于国税,哪些是属于地税,不会去刻意划分。三是税务机关能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在其他地方出现的'卖税'现象上海就从没有过。"在最近几年内,上海的税收显示出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

人民网财经记者从国税总局相关人士处得知,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已开展关于国地税合并的相关调研工作,并表示国地税合并的可能性很大。另有某直辖市分管税务的负责人向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营改增'试点期间暂时都不会动。起码过一年再来谈(合并)这个事。"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强烈支持合并。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从节约行政成本的角度,该合并就合并。"中国税收成本在全世界几乎是最高的。这部分人转移到其他行业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现在都成为了国家的负担。"他建议:"现在国家治理的趋势,一是法制,二是求助于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力量。我们的市场机制与网络系统已经够发达,可以考虑将税收的上缴划拨工作交给金融系统或是中介机构,税务监管机构和财政系统负责抽查监管。"

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第二点(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第十一条(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明确指出: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该方案已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王勇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3. 国税地税合并了,那么多领导怎么办

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第二点(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第十一条(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明确指出: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3)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扩展阅读:

国地税合并意义:

1、有助于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国税地税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管理链条缩短,税费收入的规范性和执行上更加刚性,必将为未来税费制度改革,统一政府收入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

2、有助于纳税人办税便利化的提升。国税地税合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税收征收上的“两头跑”“两头查”问题,维护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办税和缴费负担,促进优化营商环境。

3、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国地税合并之后,垂直管理体制将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地税征收率低的问题,征收率的提升会缩小法定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异,同时明确企业对纳税程度的预期,也有利于未来减税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4、有助于新时代税收征管流程再造。

4. 国地税合并后劳派人员怎么办

按规定进行。国地税合并后事业编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会得到妥善安置的,不会出现被辞退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分行政编和事业编,国税和地税,又分为国家级公务员和省级公务员,凡是有编制的人,自然都会妥善安置的。

根据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各省委、各省政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在地税系统范围内实施公务员制度,调整和优化地税队伍结构,保证全省地税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省地方税务局、省财政厅、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制订的地税系统超编人员清理工作方案规定的要求:

超编人员清理工作遵循“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有序进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各直属地方税务局应按照省地方税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本单位人员清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认真落实政策,确保超编人员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4)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扩展阅读

合并后,好处主要有:

1、可以提高征管效率,避免国、地税之间的推诿扯皮,同时促进税收征管的全国统一性,平衡地区差异性。

2、能方便纳税人申报及应对税务机关检查,减少了企业的税收合规成本。

3、 征税系统可以对人员进行更好的配置,强化最需要加强的部门,提高税收征收的整体效率;

4、 税务局可以一次对所有税种统一检查,有效避免以往对非本单位的税收风险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弊端。

5、地方财政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下降。以前,地方税务局仅仅在业务上归属国家税务总局指导,但人事等由同级政府决定,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的需要,对地税、非税收入造假就有了可能。合并后,征税权在一定程度上上收,可有力避免此类现象。

5. 国地税合并事业编制怎么办

编制安排

1、联合办公:

这是早已经提出的一种举措,只不过在政府机构改革后,进一步加深合作,目前在国税地税任何一个大厅,大家都可以发现,都会兼有国税地税两个单位的窗口。

2、在职人员: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方案公布,不过按照道理来讲,肯定不可能全部都进入一个单位的,因为人员明显会超标。

3、工作量:

目前在营改增过后,国税的繁忙程度,近乎十倍于地税,如今合并,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人员流失,地税的工作人员将会帮助工作人员分担一部分工作量,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服务。

4、外包人员: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工,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几乎每一个税务单位,都招录了大量的临时工作员,对于一个大局来说,一个单位有五六十个临时工,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5、派遣人员:

和外包人员类似,不过他们一般由政府统一招聘,然后分配到各个单位,一般属于合同制度,算是一种长期的临时工。用以缓解各机关单位工作压力。

国地税合并后,估计临时工作人员,将会被分流或者辞退一部分,两个局合并后,近乎两倍的工作人员全部留下,明显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大家都基本可以预测到的局面。

6、正式工作人员:

实际上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可以说是编制混杂的,分行政编和事业编,国税和地税,又分为国家级公务员和省级公务员,合并后难度很大,不过按照以往的态度,凡是有编制的人,自然都会妥善安置的。

其实,政府对于像这种大事,都会出于全局去考虑,很多地方是我们看不到的,小编虽然知道一些政策,看到的也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已,只是大体的走向,所以打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相关的政策走向。

根据目前的政策,国税地税两个部门在2018年8月份之前合并,实际上很多地方,国地税早已经联合办公,合并是一家利国利民的好事,给纳税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5)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扩展阅读

国地税合并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2018年6月15日上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合并且统一挂牌。

6. 国地税机构合并看点是什么

备受关注的国地税合并大幕将正式开启。从权威渠道获悉,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有关事项正在抓紧落地。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已经组织召开多次内部调研、培训、座谈会,目前,改革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基本明确。

业内指出,从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关注点出发,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征管职能的转变和纳税人的便利提升将是两大看点。

“国地税融合合并不是简简单单携手,而是要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征纳双方降本增效的双赢。”社科院中国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这既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承载着纳税人更高的期盼。

改革的大幕已近开启,更多改革红利可期。

内容来源:新华网

7. 国税地税再合并有什么意义

3月13日,上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出炉”。方案显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记者注意到,这是继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省级及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再次合并。

改革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就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简化机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办事效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表示。

樊勇认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和成本。之前很多纳税人要同时缴国税、地税,存在“多头跑”等问题;同时,国税、地税两套机构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资源重置,在现行制度体系下,实行一套机构对于提高征管效率也有好处。

8.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税收征管将带来什么影响

1994年以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只有一个税收征管系统,中央税收主要靠地方税务局征收。
1994年7月1日,国税地税正式分开。
但分税制实行了24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使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增加,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增加,不利于税务人员全面掌握税收业务; 机构分设所导致的机构争议也成为问题。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将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同时,将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这一重大变革,会让那些不给员工上社保、不全额上社保、虚假工资申报的企业致命一击!
前不久,国务院公告里有一条说的是:社会保险领域中存在以下情形的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人,坐飞机也将受限!
(1)用人单位未按相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且拒不整改的;
(2)用人单位未如实申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且拒不整改的;
(3)应缴纳社会保险费且具备缴纳能力但拒不缴纳的;
这样,缴纳社保的基数变大,缴纳的金额就变大,公司和员工所需要负担的社保金额都变大了,那员工到手的工资相对也就变少了。
合并的好处主要有:
1. 可以提高征管效率,避免国、地税之间的推诿扯皮,同时促进税收征管的全国统一性,平衡地区差异性。
2. 能方便纳税人申报及应对税务机关检查,减少了企业的税收合规成本。
3. 征税系统可以对人员进行更好的配置,强化最需要加强的部门,提高税收征收的整体效率;
4. 税务局可以一次对所有税种统一检查,有效避免以往对非本单位的税收风险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弊端。
5. 地方财政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下降。以前,地方税务局仅仅在业务上归属国家税务总局指导,但人事等由同级政府决定,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的需要,对地税、非税收入造假就有了可能。合并后,征税权在一定程度上上收,可有力避免此类现象。
这项改革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改革方案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前落实, 这一政策将对每一家企业以及每个人的收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规则怎样变化,还要等待进一步政策安排。
国地税对税收征管的影响,这是个极具综合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不能直接下个结论,但可以肯定地说,对税收征管应该起到促进作用。

9. 国税地税合并是是什么意思税种会变吗

国税地税合并是指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国税和地税合并以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体制。国税地税合并只是部门间的合并,并不会牵扯到税种的变化 。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9)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扩展阅读:

国地税合并的意义

一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国地税在近年来不断强化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机构合并,可以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

二是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制度管理的不断深化,纳税人对国税地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通过国地税机构的合并,调整优化税务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公平便利的服务,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

三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要求

2017年以来,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国地税合并,可以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10. 如何有效推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一是抓好学习宣传,稳定干部思想。在认真落实“三定”工作过程中,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策上来,统一到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部署上来,牢记“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脚踏实地地把新时代税务工作推向前进。在“三定”人员配备方面,局党委站在全局利益、实际情况、有利于税务事业发展、有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高度,自觉带头、鼓励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经过反复酝酿,最后作出决断性、综合性调配。同时,积极畅通渠道,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教育引导,切实做好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千方百计保持干部队伍稳定。

二是抓分步实施,做到积极稳妥。面对原国税和地税机构较多、负责同志较多、“三定”规定编制较少等复杂情况和化解安置人员的现实风险压力,局党委研究制定了落实“三定”规定实施方案,按时间进度有条不紊、分步实施。一是分别开展两轮谈心谈话。第一轮谈话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原机构各股室(分局)负责人中间进行,由党委书记、副书记负责谈;第二个层次在原机构股室(分局)副职中间进行,由分管党委委员分别谈话;第三个层次在原股室(分局)其他干部职工中间进行,由原机构负责人谈话。激励大家不比能力、不比资历,讲风格、讲大局、讲党性。第二轮谈话主要针对正职超职数的情况下,对部分负责人进行谈话。重点谈组织的困难和责任,对自愿担任副职、未任职的干部,在下一步岗位调整时予以优先合理安排。二是合理搭配股室(分局)班子,做到“五个充分”:即充分征求退下来的股室(分局)正职的意见,充分把原国税、地税人员合理搭配,充分根据工作职能职责调配人员,充分考虑新机构负责人的特长,充分征求分管党委委员的意见定人定岗。

阅读全文

与国地税机构改革业务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八节茶艺培训方案 浏览:268
金融和市场营销哪个好就业 浏览:393
案场骨干培训方案 浏览:639
市场营销损益预测 浏览:360
西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 浏览:376
策划晚会方案 浏览:331
市场营销概论中文版 浏览:978
好的派对策划方案 浏览:415
市场营销实验报告心得 浏览:498
禁毒知识定向赛策划方案 浏览:240
结合培训怎样工作方案 浏览:106
华为p9营销方案 浏览:931
饰品情人节促销活动 浏览:447
卫生纸产品销售方案策划 浏览:490
小米手机营销方案 浏览:793
美食直播节目策划方案 浏览:130
关于美容师的培训方案的培训方式 浏览:194
高中教学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96
网络营销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浏览:142
腾讯公司网络营销 浏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