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如下:
1.首先将患者进行隔离,有条件的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至少达到床边隔离,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者单独进行。
2.在患者床边或单间外悬挂“接触隔离”标识。
3.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感染病房,进入者应按要求做好隔离防护,并在出病室前洗手、更换隔离装备。
4.医护人员相对稳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取预防接触的隔离措施。
5.患者所接触的仪器不得与他人共用,每次使用都要消毒。
6.每次进行会诊或者床边检查时,必须做好交叉感染预防工作,以防科室间传播。
7.必要时对治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带菌检测。
其他预防建议:
1. 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
2. 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MDR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3. 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 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
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
6. 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监测;
7.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
8. 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多重耐药菌
Ⅱ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谢谢老师的分享,想下载多重耐药菌试题。
Ⅲ 如何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健康宣教
处理方式要从各个科室的基点出发,因为病症不一样,耐药菌也都不一样的。
Ⅳ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培训制度
耐药菌感染属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如果采用中医治疗的话,
可以在网络搜:“ 中医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 ”查询更多信息。
Ⅳ 如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预防建议
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的滋长和和繁衍:
1. 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
2. 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MDR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3. 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 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
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
6. 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监测;
7.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
8. 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
在医院或地区内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轮替使用,可能有助于敏感菌战胜MDR,但需国内外多地区推行和鉴定后,始能作出有效与否的正确判断。加入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于保健品中当无可非议,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肠球菌属似并不妥当。低毒、对控制MDR有效的新抗菌药物自当更多开发,但合理用好现有抗菌药物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哪些人具备革兰阴性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了帮助医生区分携带耐药病原菌患者和无耐药菌患者,可以回顾以下预测标准(prediction rules)。
预测标准1 与护理相关的革兰阴性棒状菌感染,往往是耐药肠杆菌引发的,除非进行过有创性操作,否则非发酵菌引发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氟喹诺酮与氟喹诺酮耐药的发生关系密切。
预测标准2 在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发生感染,提示有可能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对所有联合选择药物(co-selected agents)发生耐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多重耐药(MDR)的联合选择(co-selection)的含义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异唑类或喹诺酮等存在耐药。
鉴于这些预测标准,通过评价患者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接触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疗史以及患者特点,建立了一个耐药病原菌发生的风险分层体系。
Ⅵ “多重耐药菌”名词解释
一种微生物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如对氨基糖苷、不动杆菌,碳氢酶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耐药)大多是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