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关于普洱茶的调查报告
对原产地普洱茶生长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喝普洱茶你放心吗?——对原产地普洱茶生长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普洱茶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普洱茶根据茶树不同分为野生普洱茶、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野生普洱茶是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不施肥、不喷农药,属于自然生产的茶叶类型,目前野生茶树数量非常稀少;而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是由人工种植的,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台地茶是茶农通过不断修剪限制台地茶树的成长,使其不断发芽,一发芽即被采摘制成茶叶,而乔木茶则不被限制茶树高度。台地茶的面积大、产量大,但是价格低。我们这次真对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做了细致的调查。在调查过程结束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了解茶农在对茶树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可以根据所种植的茶树种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茶农独立经营的台地茶。在勐海县勐宋乡勐短拉乡、曼迈村以及勐海镇曼袄村曼板小组的茶农种植的是台地茶,属于茶农独立经营的茶园,不属于任何茶厂的基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这些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农户使用农药、化肥的指导力度不够,另外,在保持土壤的肥力方面需要增加施用有机肥(如农家肥--牲畜粪便等),使这些地方的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以往的年份来看,茶园里的病虫害主要发生在4~5月份,如蚜虫、小绿叶蝉以及蓟马等害虫,按照往年的茶叶价格,像这样的台地茶,要保持高的产量,需要适时打农药来控制这些病虫害。但由于今年茶叶价格不好,导致大部分茶农放弃对茶园的管理,没有及时采摘鲜叶,使得茶叶的发芽轮次减少并且产量降低。今年,有82%的茶农为了降低茶叶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收入,对茶园实行不打药、不施肥,因此尽管茶价很低,但茶叶受化肥、农药污染的几率很小,而茶叶的品质要好于往年。而且春茶过后,雨季来临,小绿叶蝉等虫害基本上消失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任何农药,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农药、化肥污染超标的情况。。2、集约经营的台地茶。在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附近的曼喷竜村、曼真村和曼贺村种植的是茶科所研究的优势品种,也属于台地茶类型。由于这几个村寨离茶科所比较近,经常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包括该使用什么农药和化肥以及使用量的多少,或者在病虫少的时候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适当控制等。在使用农药时以高效少污染和低成本为目标,正确选用对目标害虫敏感的农药,坚持控制药剂浓度和用量,控制用药次数和合理轮换,控制安全间隔期,同时注意讲究施药方法。因此茶叶生产是符合标准的,也不会出现农药化肥超标的情况。3、乔木古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竹林小组种植的茶叶品种以古茶树(乔木普洱茶)为主,其中最古老的已有八百多年,遇到干旱和雨季交替的季节,偶有少量的小绿叶蝉发生,但随着雨季的来临这种虫害大大减少,古茶树生长的环境非常好,茶树生长在林中,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使得病虫害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古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保持稳定。另外,古茶树也不需要施肥,这是因为茶树生长在树林中,地上有丰富的枯枝落叶,形成腐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由于遮阴度高,土壤水分散失率低,茶树的芽叶硕壮,内含物质丰富,不易老化。今年茶叶市场价格不好,对古茶树采摘较少,对古茶树资源起到了休生养息和保护作用。古茶树既不打农药也不使用化肥,无任何污染并且品质优良,是制普洱茶的上等原料。4、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在勐海乡“云茶源”、巴达乡西里村以及勐海茶厂巴达基地,主要品种是台地茶,而且大部分是生态茶园,还有一小部分是有机茶园。可以说在品种质量上(特别是有机茶园)都是很好的。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生态茶园尽量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即使使用,也要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之内。有机茶园完全杜绝(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一般采用农业、生物的措施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例如,针对春夏之交会发生的小绿叶蝉,出现危害后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以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当雨季来临,这种虫害就会自动减少或消除;适时锄草与耕作减少那些与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同时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病虫为害;合理施肥提高茶树抗病虫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生态茶园杂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而是使用物理与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虑到杂草的有害、有利的两重性,对茶树危害较大的如白茅草、蕨类、肛板归、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彻底清除,而对一般杂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对茶树生长构成影响,反而有利于保持水土。在施肥方面,生态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外,还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渐达到有机茶园的标准。茶园的采摘和加工很及时,使茶叶正常生长,这里的茶园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这样就保证了普洱茶的品质。勐海县茶叶生产的工业与生活污染情况普洱茶的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只有具有良好的茶树生长的环境,才能为优质的普洱茶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对勐海县进行实地的调研,我团队对勐海县茶叶生长的工业污染情况进行了很好的了解,现介绍具体情况如下。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对茶园周边的环境做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茶园周边的工业污染情况。所谓的茶园的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在茶园周边是否存在具有工业污染的生产企业,工厂日常生产的污水是否经过处理而作到达标排放,工厂的生产是否有废气排出,排放的气体是否会影响普洱茶的生长和质量,工厂是否有乱丢弃废气物的现象,如有,这些废气物是否会影响普洱茶的生长,如果有影响,给普洱茶的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二是茶园周边的生活垃圾的污染情况。主要调查茶园茶树生长过程中茶园周边环境是否受到人类的生活垃圾的污染,如果有,是否会对茶叶的生长状况和茶叶的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经过与环保局科技人员座谈、对茶农的问卷调查和对茶园周遍环境的实地考察,发现勐海县的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对普洱茶生长的环境造成大影响和破坏,普洱茶的生长状况优良。工业污染的影响方面:云南省政府、西双版纳州政府和勐海县政府对普洱茶的生长环境特别重视,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措施并积极实施,把勐海县三家能源消耗高的企业(云南西双版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景真糖厂、勐阿糖厂、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糖厂)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监测、检察对象,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在企业的大力配合下,各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政府还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加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削减SO2排放量。进一步治理水污染,严格治理监控超标排放的污水企业,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对那些在乡村的小型制砖厂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的监控,但政府部门也会不定期的对其进行考察,以确保工业生产的合理与安全。通过政府工作的大力投入和企业的积极配合,勐海县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勐海县的空气质量优良,植被覆盖率较高,茶树的生长环境很好,工业污染没有对普洱茶的生长状况和普洱茶品质造成不利影响。生活垃圾的影响方面:勐海县种植茶树的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由于云南地势主要是山地,所以各个少数民族聚集生活在山区和坝区,由于茶园几乎都建立在山坡上,而村庄的生活区又在这些山坡的下方,所以生活垃圾往往不会向上去影响茶树的生长环境。茶叶是勐海县茶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已经有几千年的种茶历史,普洱茶文化底蕴浓厚,人民爱茶、珍茶、惜茶,对普洱茶非常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注重普洱茶的生长和保护,加之政府对普洱茶生长环境的重视和宣传,农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烟尘和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微小的。由于当地的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保存良好,环境的自净能力很强,且勐海县的雨水充足,所以茶树的生长只是利用天然降水,不会出现水污染的现象,同时,充足的降水也增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总之,通过对普洱茶原产地——勐海县进行调查走访,我们对普洱茶原产地的茶树生长状况有了更加深入而细致的了解。茶园基本都建立在海拔800~2000米以上的山上,茶园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极佳,没有受到当地的工业生产的污染,在政府的努力监管下,勐海县的工业生产没有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卓有成效,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茶农也特别关注普洱茶的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人民的生活没有对普洱茶的生长环境造成污染。
『贰』 市场调查报告的报告范文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专项资金申请表
1.2 专项资金申请单位及依托单位
1.3 项目申请必要性
1.4 项目市场分析
1.5 技术工艺
1.6 设备及能耗
1.7 技术经济分析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条件
2.1 项目概况
2.2 项目法人概况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 主要建设条件
2.5 项目结论
第三章 产业化依托或工程依托落实方案
3.1 建设规模
3.2 产品方案
产品型号 产品产能 专题研究
产品一
产品二
产品三
第四章 市场分析
4.1 产品市场总量预测及国内生产力布局
4.2 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市场风险
4.3 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第五章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
5.1 产品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5.2 工艺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5.3 主要设备选型及购置方案
第六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6.1 土建工程
6.2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6.3 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方案
6.4 环境保护、节能措施
6.5 生产安全设施
6.6 消防设施
6.7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案
6.8 建设期和进度安排
第七章 项目资金预算安排方案
7.1 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7.2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7.3 申请国家资金
第八章 技术经济分析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8.2 财务评价
8.3 不确定性分析
8.4 社会效益分析
第九章 项目进展
9.1 项目的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9.2 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9.3 项目的实施进度
第十章 结论
附录:
附件1 财务预测表
附件2 项目备案文件
附件3 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件4 用地证明
附件5 企业荣誉证书
『叁』 谁能帮我弄一篇普洱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这个的确范围太广,起码先要定个切入点。也就是你的调查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去看咯
『肆』 用高一经济常识写一篇关于普洱茶的调查报告
网络一下,你要的资料都的~~~~
普洱茶:
http://www..com/s?wd=%C6%D5%B6%FD%B2%E8&cl=3
普洱茶知识大全回:
http://www.mypuerh.com/Info.asp?class=001
普洱信息答港:
http://www.ynchaye.cn/Index.html
『伍』 求一篇,普洱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字要多一些的。 拜托了 求速度
前言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它是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好饮料外,还因为它对人体能起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卢今是酷爱喝茶的文人,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过服药。事实也是如此。翻开茶时史料,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很多,这些记载把茶叶的效用描绘得十分神妙,就是一些古代名医在著述中对此也有不少阐述。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由此可见,茶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现在就带大家进入普洱茶的神秘世界,开始探究普洱茶的文化!
结题报告: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这个是白居易的一首诗,叫《琴茶》。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所以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人类茶文化的摇篮,我现在带你进入神秘的茶世界,普洱茶的世界!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不但有保健减肥作用还有药理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一,普洱茶的种类(有两大类)①、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②、(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二、生普与熟普的加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