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中国核雕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核雕市场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03 06:45:49

1. 苏州核雕

大师谈不上,名家倒是有一些。
舟山工艺品厂简介:
1970年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丽娟的父亲,殷根福的儿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须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时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榄核雕,还有石雕,接的订单都是海外的订单,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厂员都出去自己雕刻,导致订单无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现在的许多大家都是在厂中学习的,如周雪官、谢才元、周泉根等。

东山工艺美术厂简介:
1973年由钟年福成立,当时有许多女工全在东山厂,有大家所熟知的须培金、钟秀琴、周麟凤、钟菊英等人。和舟山工艺品厂一样是接收海外订单的,也在改革开放后无疾而终。但可以讲这两个厂子为舟山现在这么蓬勃的雕刻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须吟笙
1924年生人,师从殷根福,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其作品特点突出,无人能仿,现年岁已大,基本不能再从事雕刻啦。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钟火元
1948年生于舟山村
1964年师承钟年福学艺橄榄核雕
1970年参加集体创办的舟山村工艺厂
1971年调入光福乡红木雕刻厂
1972年光福红木雕刻厂橄榄核雕车间创办人之一,任车间主任、质量检验员、业务推销员、原材料采购员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助理工艺师
2007年橄榄核雕手串“十八罗汉”获得第42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v
胡君伟
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他的代表作有达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钟静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帅道富
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自幼家境贫困,于1988年缀学在家务农。一个偶然的机遇,在1991年他拜师朱红伟,到苏州学习核雕技艺,从基本功的三刀开始;那时的市场并不景气,一天下来只能赚十几元。于是从一起拜师学艺的有十二人,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执着于核雕艺术。1994年出师后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后更加潜心钻研核雕技艺,谦虚认真的向前辈们讨教,得到过钟年福、须吟笙等老前辈的指教。有时遇到了难题,会特意叫车请须老来家里指导。(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说:“须吟笙根本不认识帅道富这个人。”那是因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缘故,他本人一直也没有特意的跟前辈们报过自己的大名,可见其为人本分和谦虚,他家里还保留有须老和其他几位师傅的教学作品。说起“小江西”,“须老”一定记得这个聪明好学的弟子。)经过十六年的历练,加上前辈师傅们的细心指导和教诲,帅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十八罗汉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还有台湾等地很受欢迎。

朱东琴
女,1975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1992年学习山水画,1994年开始跟帅道富学习橄榄核雕。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十多个年头了;由于有绘画的功底加上勤奋好学,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为背景的风景十八罗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婴戏图等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1975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次子,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
1992年随父学艺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钟馗”等。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弥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肖艳红
生于1980年,师从表姐肖艳萍,从艺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进步非常快,从她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条作品之后往下看,会发现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导下会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暗八仙、风景八仙、福字寿字等,她的作品风格接近肖艳萍,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带着女工特有的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

周春毅
1986年生于舟山村这个核雕之乡,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5岁就可以磨出像样的光珠,6岁就会雕刻罗汉头。入门导师是其父周泉兴,曾经师从周泉根、萧艳萍、周雪官、须培金,双面十八罗汉头为其首创。其代表作品为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寿星头、喜怒哀乐等,其雕刻的罗汉头风格迥异,形式新颖,充分体现出人生百态,究其源头就是他脑中有千百颗罗汉头的形象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单面罗汉头这个题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格。年轻、有朝气,肯创新,悟性高。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2. 中国苏州橄榄核雕名人

邹丽青
字秋人,号核痴,百核斋创作室主人,浙江青田温溪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自幼喜欢绘画,从事核雕艺术十多年,被誉为“核雕高镂空艺术创始人”,核雕镶嵌艺术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之最。他的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刀工精细,独树一帜,秋人每个题材只雕一核也就是说每个作品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花鸟动物山水为主,雕刻的技法以高镂空为主要刀法,模仿了中国画里的写意和工笔的特点,作品表现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类是高镂空作品,雕工精细,细如发丝,只能收藏不能把玩;另一类是以高浮雕为主,巧妙设计,寓意深远,可以把玩。0 Y L" \: {8 h0 o2 r

秋人的作品有99%的作品因为不尽他意均被砸毁;13年来,秋人创作了100多件作品,除了被别人拿走的,就是被他砸毁。他说:“我认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砸毁。”
秋人是我所知的核雕刻艺人中最敬佩的一个。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是:05年在北京朋友:边泉那儿看到的。当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后就感到自已不能算是职业艺人了,他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由于秋人的作品大部分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很难见到,为此和北京的玩家在北京建立了秋人核雕艺术交流中心。
宋水官
宋水官,1946年生于核雕村——苏州市舟山村。1967年至今从事工艺雕刻事业40余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项,其中,1998年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世纪末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获民间工艺纪念精品奖、2006年在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银奖”;2007年1月举办的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与女儿宋梅英一起获“迎春花奖”;在2007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上,其橄榄核雕刻作品“十八罗汉”、“核舟”同获金奖。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特别是女儿宋梅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宋水官尤以罗汉像等吉祥图案见长,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 作品在鉴赏和收藏之外,更兼有祈福、辟邪的美好意义。如今,宋水官成立了宋水官雕刻工作室,核雕作品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
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选为苏州核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邓建学
苏州吴中区光福福利人,从19岁开始跟随姐夫周义清学习雕刻。特长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十八罗汉,其特点是刻工细腻。他的作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场上有着很多固定客户。
邓建学不仅具有核雕天赋,也是在光福镇第一个面向社会招收核雕学员创办核雕技术培训班的核雕艺人。核雕技术在当地是传统工艺,一般都是家传。舟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外墙上都写着“内有核雕”,全村七百多户,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走进哪一家,几乎都会有人手持盈寸的橄榄核认真揣摩、雕琢。舟山村八成以上的家庭都从事核雕创作,但一般多不外传,局限于亲属间的传授。邓建学没有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而是充分借力于市场优势,创办起核雕技术培训班,传授核雕技术。几年之中,他的学生有近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多学生的雕刻能力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周义清
1968年4月5号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舟山村--核雕老街。从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对核雕刻有着一种痴迷的爱好。
1985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村办厂:舟山核雕厂正式拜师从事橄榄核雕刻行业。受过多名师傅的指导,在当时同行一起进厂学习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长雕刻各种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特别受到玩家的喜爱;后工厂解体,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对核雕刻的研究和创作,在这九年中制作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层次玩家的佛教类题材的作品,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核雕刻行业的大好形势,周义清师傅于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类核雕玩家制作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雕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知名度也从此在苏州核雕业中名声远扬。
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是周义清师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欢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雅风
江苏苏州人;64年生;中国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自已研究橄榄核雕刻.在从事核雕刻的十几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罗汉,布袋佛,招财猪等深受玩家的好评;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参展中获得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其获奖作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风他除了创作,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核雕知识;传播核雕制作技艺;宣传核雕艺术文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艺术,他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核雕相关的文贴;同时让更多的想学核雕刻艺术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核雕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雅风和一般的纯粹制做工艺品的艺人不同;他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单一性,精巧的工艺,强列的立体感,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神态;雅风的作品风格细腻,体现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细,雅的神奇魅力。

殷雪芸
(1928-1996)女,吴县舟山村人。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陈敏,殷晓红(伉俪)

1969年生,四川人,85年在苏州当兵,当时就很喜欢核雕,退伍以后就留在苏州从事核雕雕刻与研究。在核雕世家里其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又在众多核雕名家的大力指导下和自己不断的努力以与创新险在业界特别是上海闯出名气,并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有浮雕十八罗汉,观音,大弥勒等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6年核雕作品“香炉”获得第40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须培达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以各种人物单粒为主,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观音等题材

朱静安
1972年生,师从任敏华,从艺至今已有数十余年,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其主要作品有西游记、人物、单件、喜怒哀乐等,他的作品风格接近其师须吟笙,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做工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周建兴
1953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周义清、陈容芳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沈元根
1962出生在苏州,早年开始跟老师钟火元学习核雕,1998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须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钟擎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蓉芳
1987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跟哥哥周义清学习橄榄核雕。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多个年头了;由于勤奋好学。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1987年生于舟山村,周建兴的次女,周义清的妹妹,自幼受父兄艺术熏陶 ,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弥勒”等。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琪
1989年出生,苏州藏书人,自幼喜爱绘画,16岁时接触到橄榄核雕,便麻烦邻居铁匠师傅做了几把雕刻小刀,从此在学习课余时间雕刻各类有趣的东西送于同学朋友们,深受朋友们的喜爱,因此也带动周围一批朋友学习橄榄核雕,其刀法粗狂有力,细节处理精细,对人物雕刻有一定的造诣,深受藏家的青睐。代表作有十八罗汉,喜怒哀乐,八大僵尸,各类弥勒,观音等。。题材新颖之作。

殷根福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1970年舟山工艺品厂 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丽娟的父亲,殷根福的儿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须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时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榄核雕,还有石雕,接的订单都是海外的订单,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厂员都出去自己雕刻,导致订单无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现在的许多大家都是在厂中学习的,如周雪官、谢才元、周泉根等。

钟火元
1948年生于舟山村
1964年师承钟年福学艺橄榄核雕
1970年参加集体创办的舟山村工艺厂
1971年调入光福乡红木雕刻厂
1972年光福红木雕刻厂橄榄核雕车间创办人之一,任车间主任、质量检验员、业务推销员、原材料采购员 /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 助理工艺师 ,2006,07,08年连续三年核雕手串“十八罗汉”获得第40,41,42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才元 ,钟秀琴(伉俪)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殷晨月
殷晨月是一朴实无华的农妇,而这也正是民间艺人的特点:身怀绝技而其貌不扬。68年的殷晨月15岁开始跟核雕大师周泉根学习雕刻技艺,至今她都自豪地说:“师傅那时一直表扬我,夸我做的东西像模像样。”
当时身体单薄的殷晨月个性倔强,她开始琢磨核雕,从广东买来橄榄核,反复地练习,开始刻起来挺费经,慢慢地手法越来越熟练,线条越来越流畅。
殷晨月的雕核也得到了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关注。老师指导她,要雕刻精品,譬如《小籽十八罗汉》而且越做越精致,她的橄榄核雕《小籽十八罗汉》在2001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上获得银奖。 '
经过长期的探索下, 殷晨月的核雕已形成刀工隽永、线条流畅、精细入微、独具一格的风格,作品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韵味厚淳,不少作品为海峡两岸收藏家收藏。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及“弥勒”,“十八罗汉”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缪小明
1972年出生!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舟山西支人。18岁父亲学木工手艺。自幼酷爱画画,因受舟山传统工艺核雕刻的感染,业余时喜欢在不到一寸长的橄榄核上雕刻。30岁那年,他白天干木工,夜晚学雕刻。很快,做成了第一件橄榄核———财神爷。60元,小明的第一件作品就卖了60元!40天雕一件
对橄榄核有着天赋和灵感的缪小明果然成功了。自此开始,他每天夜里坚持雕刻,手艺进步飞快,点名要货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的精雕作品从整体形象到镂空精雕,也随着供不应求的市场,身价猛涨,从几十元渐渐卖到几百元,直至8千元。终于,他在2003年正式与木工“脱离关系”,专职做起了橄榄核雕刻。
一个小小的橄榄核,在缪小明手里最起码要泡上40天;每天在缪小明的手上要呆上十几个小时。小明的橄榄核精雕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艺术内涵,巧妙构思,精雕细刻,可称“橄榄核上的工笔画”。“红楼梦”、“八仙过海”、“福禄寿”、“西厢记”、“宝莲灯”、“三国故事”、“牛郎织女”等等,无不雕工细腻、精美,人物造型逼真动人,似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展现在世人眼前,是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等待缪小明橄榄核精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依然不紧不慢地雕刻着。“对不起,请您耐心等等,我一年只能做10个。”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曹福英
苏州市高新区东渚人,艺名英英;女,64年生。一直从事苏绣;这几年苏州核雕刻的兴盛让她对橄榄核雕刻有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她放下绣花针,操起了雕刻刀,开始尝试橄榄核雕刻。凭着自已的爱好在没有正式请酒拜师的环境下,一个人在家研究起橄榄核雕刻,在短时间内由一个绣娘转换成了一个橄榄核雕刻艺人,她的作品发展潜力极大,进步明显,一上市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赏识;是很好的送礼,把玩,收藏之选。

钟锦德
生于“香山匠人”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80年代拜胥口香山匠人、民间雕刻家李兴根为师傅,学习红木雕刻技艺。在二十六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有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完整掌握了一套红木雕刻的步骤,技法、刀法、加上不断的学习传统美术理论、现代设计理念,拜访一些著名的画家、学者、艺术家、全国的一些著名木雕艺人及其他门类的传统工艺美术家,参加大型的艺术展,更加深了自己作品创作的灵感与思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自己的雕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并不断寻找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开发了一批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在二十六年里发展和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共创作设计紫檀、红木雕刻优秀代表作品380多件。在继承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选用名贵的紫檀木、红木材料精雕成的作品。有传统人物、动植物造型、文房四宝、仿古船模、雕刻挂屏、台屏、地屏及仿明清家俱,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铜奖。代表作品大型红木雕刻《堂名担》分别被中国昆剧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台湾戏曲博物馆收藏。紫檀木雕《释迦牟尼头像》《观音头像》《五子戏南瓜》等作品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选定赴法国巴黎参加2003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锦绣江苏——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讲究个人率性之作,呈现自得自在之精神,达到“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的意境。
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组织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会授予2005年中国“艺术名人”称号。2006年被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苏州市总工会授予“苏州市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07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7年9月被苏州市政府授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中国当代名人》艺术名人卷、《苏州工艺艺术篇》。
1、2004年,红木雕刻大型作品“红木堂名”被中国昆剧博物馆收藏。
2、2004年7月4日,紫檀木雕“观音献礼”被姑苏晚报选入28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珍藏版。
3、2005年2月27日,参加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卫视(1860新闻眼)主办的 “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最具人气家庭颁奖”,荣获“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参与家庭奖”。

都传恭
现年68岁的都传恭说,他从9岁开始跟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核雕、篆刻等,后来,渐渐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学后就工于潍坊嵌银厂,心里始终放不下的还是核雕。他创作的作品“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八罗汉”等受到人们的好评。其中最经典的是他用核皮刻制船上的锚链30多环,每环米粒大小,环环相扣,活动自如。还把核雕作品镶嵌在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各种红木器具上,观者无不惊叹。都传恭说,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是对自己的鼓励,他更希望将手艺传给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几十年来他授徒若干,书写了核雕的教学资料,到全国各地做现场表演。

顾宝平
男;于**4月出生于雕刻之乡光福镇的一个小山村迂里山前村。从小喜欢画画,写字;对雕刻艺术有着特有的爱好。2006年毕业于苏州长桥职业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学习雕刻艺术,2008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服役期间利用空余时间用自制的几巴简易刀具摆弄起各种雕刻小玩艺;2010年退役后到当地知名的核雕坊建丰核雕坊学起了橄榄核雕刻;由于从小就爱摆弄刀具,很快在一起学习的几个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中脱颖而出;不到一月便做出了能让玩家接受的作品,其作品一经面市便有固定商家来电订货;不久就在核雕圈内有了知名度。其擅长为:人物,山水类题材的作品。做过的作品有:双面十八罗汉手链。单面十八罗汉串,喜怒衰乐手链,关公,达摩,七星罗汉手链,八仙,浮雕双面十八罗汉手链等,几乎市面上所有的题材多临模过;以做山水人物为主。所作品潜力很大,极有把玩欣赏意义。
李见东
苏州市中区光福塘村人。国际级大师钟锦德之高徒,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核艺轩主人,核雕缘俱乐部会员。其很多作品多曾获过奖。05年开始在木雕刻之余同时从事橄榄核雕刻,其作品多让藏家收藏,少有流入市场。

3. 潍坊核雕的代表人物

潍坊的核雕,与嵌银、仿古铜、年画、铜印,风筝齐名,都是工艺晶之最,国之瑰宝。清朝末年,山东潍坊诸城县著名核雕艺人张大眼在北京宫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时,其人各噪一时,年老回家授徒山东潍县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现代,由于核雕艺人的地缘关系,民间艺人都渭南把绝技传给儿子都兰桂。民国年间,1915年,都兰桂与核雕爱好者丁怀曾舍得“万国博览会”巴拿马奖章,都兰桂刻“马拉古代骄车”,丁怀曾报表签名。都兰桂得奖牌。1933年在全国铁路沿线生产货晶展览会上获超等奖。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艺,其中精细作品有“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刻“百万雄师过长江”核舟赠毛主席。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56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当选为潍坊市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卒于1960年。
核雕老艺人都兰桂一生积极创作,为核雕艺术的发扬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授徒二人:考功卿、都传功。使核雕艺术得以延续至今。
核雕老艺人考功卿授徒王绪德,师徒二人在继承前人技艺基础上广泛汲取同行业及各个工艺术美术工作者的经验和优长,苦心经营,在核雕艺术上推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师徒刻的核舟更是别有风味。其一作品船尾垂下的锚链由45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环连接而成,每节活动自如。他们师徒二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国友人收藏。 都兰桂之孙都传恭自小爱好书法、绘画,九岁跟祖父都兰桂学习核雕,就业于潍坊嵌银厂,后在“山东省工业干部学校”工艺美术班深造,作品有“九龙戏水”、“十八罗汉”、“梁山——百单八将”等核坠,“九美闹龙舟”、“十美采莲”、“西湖联韵”、“百万雄师过长江”等核舟。其作品为外国友人收藏,现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潍坊核雕近三百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创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颖作品,为中国的工艺美术锦上添花。这些作品都是与潍坊“年画”、“嵌银”、“风筝”、等平齐的瑰宝。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山东潍坊更为世界重视,对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到山东潍坊旅游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核雕产品也和其它的工艺品一样,深受游客喜爱,销售量越大。随着更多核雕爱好者的加入,在市场出现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种多样,更充实了市场的繁荣。但在市场销售的精作品不多,后辈有收藏价值的不多。

4. 核雕艺术在中国是如何的发展的

明代核雕
明代初期核雕特别盛行,其时的文人墨客和朝廷显贵们把它同珠金玉器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装饰佩件和扇坠,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间则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也有制成配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赏玩。
从明清开始,核雕在我国的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比较兴盛,且雕刻题材丰富。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关公”、“童子与寿星”、“观音菩萨”等等,都是艺人们喜欢雕刻的传统品种。雕刻技艺经明清发扬光大后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目前在江苏泗阳、苏州吴县的光福、东山一带,搞核雕工艺的民间艺人不少。一般大都雕制一些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熊猫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上山、双喜花篮、花鸟宝瓶等。现在市场上常可见到一些罗汉头、观音、松鹤童子等工艺较为简单的核雕批量出售。而在浙江专门搞核雕的人极少,据我所知大部分是在做其他雕刻之余附带着做些印章或是挂件玩物,但人数也极少,杭州市陈硕先生以治印为主,但对核雕也比较关注,他曾尝试过利用核雕治印。他的作品用刀巧妙,极其精致。

明代核雕艺人
明清时核雕工艺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东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苏东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魏学 的名篇《核舟记》就是反映王叔远首创雕刻核舟之事。还有明代的夏白眼,相传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了十六个婴儿,每个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间,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飞禽,姿态个个不同,在当时也被称为一绝。康熙年间苏州有位姓金的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称“有刻棘镂尘之巧”;乾隆年间的陈祖章、杜士元都被人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陈祖章的代表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舟长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僮等八人,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舟底刻赤壁赋全文,其刀笔工夫令人难以置信。现在陈祖章的核舟尚有一件传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民国年间,吴县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榄雕刻罗汉头成为核雕名家。
在博宝商城里收藏了大多大师的作品。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核雕
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珑,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写实,人物脸部雕刻更着重于逼真,动物着重于动态表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直,边线流畅,方圆合于规矩,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较密,镂雕很少留有钻孔痕迹,浮雕地子磨得较平,略留刀痕,磨工细,核雕穿线孔比明代及现代的核雕大。
清代核雕艺人清代核桃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核桃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明清核雕对比虽说明清是核雕的鼎盛时期,但明清的核雕精品传世不多。对明、清核雕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史书记载及选材的特点。如明、清核雕的选料多选用核大、壁厚、质地坚密细润的核。还有制作特点可和当时竹、木、牙雕等雕刻工艺相对照来进行鉴别。因当时不少竹、木、牙雕的雕刻名匠,都是核雕高手,因此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
明代核雕,造型古朴浑厚,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外型而不追求细部刻画。从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刚劲有力,利落醒目,线条、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不紧密,镂雕留有钻孔痕迹,磨工较粗,留有刀痕。
核雕的鉴别在鉴别核雕的时候也应注意核色、包浆。核雕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会产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红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浆则呈浅橘红色和黑红色。如果能熟记和掌握古核雕各个时代的构件、造型、工艺风格特征,熟知各个时期其他雕刻工艺品艺术风格的沿革,那么对于鉴别古核雕的真伪会有很大帮助。
共和国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钟元庆、赵林生、殷根福、须吟笙、钟年福苏派核雕

5. 我买了一串八方来财橄榄核手串,以经盘玩三个月了还没有变红,听说我买的是草核,那怎样盘才能变色。

橄榄核把玩:
一、上油
1.核雕为什么一定要上油:橄榄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是会消散的,因此必须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油质少则易裂,就如木头太干了会裂,是一个道理。在表面上油,它会吃进内部,涂抹均匀,整个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2.上油的方法是:采用软刷蘸少许色泽淡的油质(橄榄油、花生油、色拉油、大豆油均可),先在随便什么器具上刷几下子,让油均匀流淌到刷毛上,然后就可以朝核雕刷上去,周身充盈油光即可。一次涂抹大量的油是忌讳。
3. 上油多了产生花斑如何解决:有些核质不好的核(主要是没长熟的核),会因为刷油多而产生花斑,花掉。也有少数核,一抹上去就会花,可以采取的办法是——上油后,在2分钟内仔细观察核雕表面,出现深色的斑点立即用纸擦干,花斑就不会再扩散。那如果已经花了,怎么办?新核出现花,可在把玩一段时间后(要求满3 周,每天3小时以上的把玩时间),再上油涂抹,同样要适量,这时因为表面已有浅浅的一层包浆,再花的可能性很小。核雕花了之后,肯定要破坏品相,但玩家请不要担忧,因为花不会导致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载之后,整体颜色都会深红,花斑也会隐淡,最后消于无形,所以不用害怕。
二、防开裂
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理在于核内与核外的湿度不统一。橄榄核一般有三瓣构成(四瓣的也有比较少见),每瓣之间相互隔断,且每瓣之间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则核内湿润向外膨胀,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
1.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2.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份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3.防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橄榄核吹裂。因此风力稍大,就应妥善收藏起来,以防不测。
4.防暖气: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如果在暖气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加湿,那就不会开裂。
5.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人们在冬季穿的衣服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将橄榄核作品放入内衣口袋“珍藏”,这就容易开裂。原因在于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内衣口袋非常干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开裂。
三、保存
1. 新核雕如何保存放置:由于核雕兴起的年份很短,最近的一次就在2002年左右,因此市面上全为新工作品,老件多在玩家内部才流通。新核雕的存放很有讲究,最妥当的方法是:存放在封口袋或配套的锦盒内,再放置于抽屉、大盒子内,如此,冬季的空调,太阳光的直射,都不会对核雕产生伤害,因为有2层以上的环境隔绝了。需注意的是,存放于封口袋内,用不着把口袋全部系紧,应留一点缝隙,让空气内外均衡。曾有玩家因为封紧口袋,在连续数天下雨,天气突然转晴之后,因为空气压力,而开裂的。也有可能那个朋友的核雕受到了光线照射,而捂裂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防范噢!
2.什么气候最适宜?核雕存放的气候,以5-27摄氏度为宜,这个范围是综合估算的,温度宜小不宜大,30摄氏度以上比较麻烦,如果空气被隔绝,被捂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空气湿度也对核雕影响巨大。湿度高是没问题的,空气中充满水分,核壁就不会发干。就怕湿度过低,干燥,核壁因为发干,产生收缩,有危险。那以什么为标准呢?作个比方,如果你在室内呆着,感觉面部皮肤干,溅在桌面上的水滴很快蒸发掉,对核雕绝对是危险环境!冬季的空调就是典型,还有北方的暖气片,这类环境下把玩,要慎重的。因此北方的朋友保存核雕,都会在室内放吸水石,每天加入很多水,以此来让空气充盈水分,加湿作用。
3.核仁挖掉是好是坏?核仁是很有争议的,有专家认为新核雕,应该剔除掉核仁,第一是防虫蛀,第二是阻止核仁在气候变化时产生膨胀,危害核雕。核仁是有很强的油性的,完全去掉,在干燥的环境下就无法再起油化作用;但不去掉,夏天蛀虫会在核内筑巢,够恶心的!
4.虫蛀解决方案:可以放心的是,核雕遭虫蛀,并不会破坏核壁,小小的虫子是根本啃不动坚硬如铁的核壁的。而要让虫蛀彻底断绝,挖空核的内部即可。象罗汉头之类只有上下两个孔的核,可以用铁丝弄一个小弯钩,伸入核内反复掏,即可。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6. 核雕的核雕名家

1.钟勤锋1975于舟山村钟火元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文玩1992随父艺至今其主要作品七星高照、钟馗等.曾获 \苏州市涡区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师2.丁良:光福舟山苏州雕刻橄榄核派雕刻艺, 选核特别讲究;雕刻作品单面十八罗汉采用籽铁核选料精良致颜色相同具高收藏价值! 送礼、收藏品.3.胡君伟 T.>lt8D|-e 苏州藏书原本事石雕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艺核雕行业定知名度4.陆琴 1976于苏州光福镇十八岁高毕业事两刺绣工作二十岁做红木家具·紫檀木笔筒雕刻喜欢橄榄核工艺品始雕刻橄榄核经潜研究形自风格作品构思精巧物眉目清秀表情祥自造型飘逸富每件作品都透着‘雅’既喧闹沉寂灵透着稳重高雅透着轻盈刀口处理干净细致代表作《观音》《四美》《清者自清---莲花》《八宝观音》《福禄寿》《浮雕八仙》《逍遥游--船》《文殊菩萨》等5.周义清 于19681985始习橄榄核雕刻技术雕刻题材广泛其弥勒世称道起习弟佼佼者遭工厂解体身锡灵山佛面佛修九九潜于橄榄核雕刻技艺提高让自技艺更高提高周义清直追求着让普通百姓能欣赏橄榄核雕精美理念2003面向众专门做起核雕广接受题材--弥勒佛(名布袋佛)弥勒佛姿态各异神态入深受玩核喜作品供应求业界确立--核雕周位6.苏州名家橄榄核雕 殷丽芬 呢 答案补充 我难答主要市场认认

7. 橄榄核雕为什么那么贵

核雕贵,因为属于艺术类的范畴;另外加上文玩爱好者的喜欢及商家的炒作;
价值更高了~~
所以如果喜欢建议你入手几串大师的作品,买的时候看好核雕大师的资历;一般荣获过国家奖项、同时拥有国家工艺高级美术师证件,从业将近30年以上的,极具收藏价值;
市面上有很多做了10年以内的核雕人员就被成为某某大师,纯为商家炒作~~愚弄初级文玩~收藏意义不大;
苏州舟山核雕大师有江湖地位的如 宋水官 须吟笙 须永培(艺名须永财) 邹丽青 周义清 须培达等;
以下这个大师是以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个~~应该喜欢文玩的都知道
须永培 艺名(须永财)
须派核雕大师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1955年生于核雕艺术之乡舟山村。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厂学艺,当时师从钟年福、须吟笙学习核雕技艺,开始了将近40多年的核雕生涯,同时后期与宋水官大师等人承包舟山工艺厂。

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虚心求教,雕刻技艺不断完善,作品内容逐渐丰富,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以关公、达摩、布袋和尚、钟馗等传统人物单件,以八宝弥勒、浮雕十八罗汉、弥勒等手串为主,且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大师们的认可,受到了同行、收藏界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参加政府重要的展示活动,经常受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刊登与报道。

须老作品均以艺名“永财”为落款,“财”使用繁体字“财”;字迹小巧工整、有力。收藏价值极高~不过市场上假冒的很多;

8. 求中国最大的橄榄核 雕刻 批发集散地!

北方最近的就是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乡后留营是河北地区最大的雕刻基地,也是专业村,可以雕刻橄榄,象牙等等工艺品,常年销往京津冀和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南方我就不太了解了。(我是天津的)

9. 核雕名家有哪些

1、须吟笙

须吟笙是近代核雕名家(1923.5.13-2011.3.9),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

2、刘小敏

刘小敏,原名刘敏霞,1963年生,苏州核雕名家。师从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

3、马福元

马福元,苏州舟山村人,1953生人,13岁学习核雕,师出早期的舟山工艺厂,由于对核雕爱好至极,其学习进步很快,也为当时的工艺厂做出了很大贡献,八十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期间,马福元老师一直苦练技法,主攻十八罗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4、夏栋

夏栋,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核雕作品《鼻烟壶·吉祥如意》在第七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作品《十五贯》入选市级公益广告,展示在苏州市地铁站1、2、4号线轨行区中。

5、王洪伦

王洪伦1985年出生于山东金乡县,自幼喜欢雕刻,后拜师潘发清。自己通过多年刻苦钻研,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作品在《现代根雕揽胜》《中国根雕之光》《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等书籍发表。

10. 核雕派别怎么区分各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呢

核雕北工与南工的划分,并不仅仅是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更重要的原因是二者核雕作品在构成及意蕴的差异。北工与南工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作品风格的差异。

传统意义上,北工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往往是敢于突破桃核固有形态的空间局限,在小物件上构造出大场景,且精于作品气势的构造,这种粗犷并非是粗劣,而是高度概括下的精炼。

2、发展轨迹的差异。

无论是北工还是南工,其最初的形态都只是谋生的手段。随着被社会认可和自身的发展,他们的各自发展轨迹出现了差异。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在二十世纪初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其代表作品《马拉车》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巴拿马博览会金奖,自此潍坊核雕名噪一时。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潍坊核雕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微小的桃核雕作品也被我国政府曾被作为礼品馈赠外国使节。此后,潍坊核雕出现衰败。

3、材料不同

北工以核桃核心为材料,著名的潍坊核雕代表作品《马拉车》为例,该作品以骏马和马车为主景,着重刻画骏马的脖颈向前挣伸和马车行进中的倾斜表现,似乎是一匹健硕的骏马拉着马车飞驰进观者的眼球,其动感、强势一览无余。

南工主要的橄榄核为主又以“苏(苏州)派”最为杰出,核雕市场上流通的苏派作品占了整个核雕市场90%以上。苏州核雕布局紧凑,柔美精致,具有细腻灵动的艺术风格。

(10)中国核雕市场调查报告扩展阅读:

《苏州诀:十八罗汉园林》手串是苏州核雕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以苏州拙政园、狮子园、留园等十座最出名的园林为创作题材,主要采用了圆雕、镂雕的雕刻技法,将园林中的假山、拱门、亭阁、树木等等物象安排在小小的橄榄核上,雕琢物象虽多,但是并不错落反而有致。

将苏州园林的精致完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致灵美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核雕

阅读全文

与中国核雕市场调查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成功案例 浏览:558
2013年1月自考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答案 浏览:149
乡镇干部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81
房产微信公众平台策划方案 浏览:350
公司爬山特色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65
网络营销房地产策划书 浏览:620
银行营销方案竞赛 浏览:877
教师参加培训表现考核方案 浏览:905
幼儿园联欢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647
itmc市场营销沙盘书籍 浏览:553
市场营销创业计划前期宣传 浏览:276
保安形体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45
肯德基的市场营销 浏览:705
网络产品推广方案范例 浏览:425
网络营销的卷子 浏览:292
学校保安二级培训方案 浏览:688
主题旅游策划方案 浏览:129
学雷锋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07
合肥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19
售后服务措施培训方案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