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宝洁公司的市场调查过程

宝洁公司的市场调查过程

发布时间:2022-02-01 11:50:44

『壹』 宝洁公司为何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市场研究

市场调查和广告是企业的两个制胜法宝,是企业的两条生命线,宝洁公司的企业决策者重视市场调查和广告工作,这与它审慎的市场策略分不开,根据真实的市场情况做相应的产品或者广告的投放。

『贰』 宝洁公司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谢谢

一九八八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宝洁公司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中国日用品市场,其步伐之快绝对是把中国一些老牌子的日用品打个措手不及,被迫淡出市场。

目前能对宝洁公司造成一定威胁的日用品公司不超三家1、联合利华。2、强生。就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能在市场上争夺宝洁产品的市场份额,其他日用品公司能对其造成的影响简直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下面我试着分析宝洁成功的原因:

1、 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

198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城市发展的起步时期,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都在90年代开始,给宝洁公司带来巨大商机。宝洁公司瞄准这个时候进入中国也是中国政府能给其最大扶持的时机,所遇到的阻力也最小。

2、 科技优势,人才优势。

宝洁总部创始于1837年,至今有169年之久。无论科技,产品历史,销售经验,人才储备上都有很大优势。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所,并吸纳各地的科研人才,各中心之间进行科研成果的信息分享与相互竞争,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并聘请专业担任技术顾问专家进行指导。科研人员负责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人群肤质和消费能力、爱好的气味的不同配方。而不是全球就使用一种配方。即使偶尔其他公司研究出新产品,新技术。宝洁公司也能在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内克隆出一样的配方并将新产品推出市场,不让竞争对手拉开销售距离。该公司拥有的专利就超过29,000项。可见科研队伍实力之雄厚。

3、 专业的市场策划

目前在中国的大学中,还没市场策划这个专业,只有在市场营销中包含了市场策划。而且在中国一些国内企业还没市场策划这个部门存在,一般都是由部门经理或者董事决定公司发展的方向。在国外,市场策划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市场策划部负责收集各种信息,并经过分析后指引公司以后前进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和年度的各种预算产品的市场价格等等,就等于掌控公司的命脉。

4、 产品的包装宣传

宝洁公司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没有对外一个明确的数字,但至少是从亿为计算单位.每天各时段的电视广告定宣传,使消费者能购买它们新出那一款产品.而且宝法公司的广告绝不是那种疲劳轰炸式的宣传,它们会控制把握一个尺度,不让消费者产生抵抗心理,而且所播出的广告都型象健康,清新,表达的意思明确,语言简单,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容易接受新产品.
宝洁公司的广告宣传也很有特点,在以前的宝洁公司一些电视或其它媒体广告会在广告末毣加上句:P&G,创造生活无限美,虽然没说的P&G属于宝洁公司,但大家都会知道一件事情:这些产品都是属于P&G公司的.

以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人的心理都会有个观点,喜欢尝试新东西.人们往往一件日用品用久之后会想用其它牌子的产品,比一下看效果如何.换着使用,而不会长时间都使用一个牌子同,宝洁公司正是看出这一点,在以后的广告宣传就没再加上产品的公司宣传.只会着重的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配方效果的宣传,并且在包装上使用浅色明快色彩加上简单的线条,绝不繁索,并且产品上分大中小型号,可适合不同家庭状况人士.

宝洁公司的产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包装常换,它们的产品一年就会换一天两次外型包装,好处就是:给消费者感觉这个产品又出新的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保持产品永远年轻.

5、良好的公司文化

一个公司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出来的剬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宝洁公司的产品多种多样,单洗发水就好几种,只是名字不同,其实都是宝洁公司产品,而且使用的效果并没明显区别,这个产品有保湿式或者去屑的,其它型号产品也会有这个功能.各个不同名称的产品分开来公平竞争,但是又有它们独特的优势,海飞丝专去屑,沙宣凝彩保湿,飘柔清爽...但是它们之间偶尔也会出现相同的功能,就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宝洁公司对各部门间的竞争是鼓劢的态度,但是也会偶尔制止,以免发生恶性竞争.

『叁』 因为市场调查做得好而成功的例子举一个就行

吉利公司市场调查的成功案例
男人长胡子,因而要刮胡子;女人不长胡子,自然也就不必刮胡子。然而,美国的吉利公司却把“刮胡刀”推销给女人,居然大获成功。
吉利公司创建于1901年,其产品因使男人刮胡子变得方便、舒适、安全而大受欢迎。进入20世纪70年代,吉利公司的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然而吉利公司的领导者并不以此满足,而是想方设法继续拓展市场,争取更多用户。就在1974年,公司提出了面向妇女的专用“刮毛刀”。
这一决策看似荒谬,却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 的基础之上的。
吉利公司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在美国3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65%的人为保持美好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这些妇女之中,除使用电动刮胡刀和脱毛剂之外,主要靠购买各种男用刮胡刀来满足此项需要,一年在这方面的花费高达7500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妇女一年花在眉笔和眼影上的钱仅有6300万美元,染发剂550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
根据 结果,吉利公司精心设计了新产品,它的刀头部分和男用刮胡刀并无两样,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双层刀片,但是刀架则选用了色彩鲜艳的塑料,并将握柄改为弧形以利于妇女使用,握柄上还印压了一朵雏菊图案。这样一来,新产品立即显示了女性的特点。
为了使雏菊刮毛刀迅速占领市场,吉利公司还拟定几种不同的“定位观念”到消费者之中征求意见。这些定位观念包括:突出刮毛刀的“双刀刮毛”;突出其创造性的“完全适合女性需求”;强调价格的“不到50美分”;以及表明产品使用安全的“不伤玉腿”等等。
最后,公司根据多数妇女的意见,选择了“不伤玉腿”作为推销时突出的重点,刊登广告进行刻意宣传。结果,雏菊刮毛刀一炮打响,迅速畅销全球。
这个案例说明,市场调查研究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对市场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才具有针对性,从而拓展市场,使企业兴旺发达。

『肆』 美国宝洁公司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一、1837-1890 公司的创立。宝洁公司的历史要追溯到1837年俄亥俄州的辛辛纳提市。前往美国西部寻找发展 机会的英格兰移民威廉.普罗克特(WILLIAM PROCTER)和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到辛辛纳提市落户。普罗克特从事肥皂生意, 而甘保则开始学习蜡烛制造手艺。普罗克特和甘保原本互不相 识, 可是命运使他俩娶了两姐妹, 把他们两人的前途系到了一起。后来他们的岳父建议他俩结成合伙人, 因为毕竟他俩已是一家人了, 而且他们产品使用的也是同一种原料。1837年8月22日, 普罗克特和甘保各出资3,500多美元正式确立了合作关系, 共同生产,销 售肥皂和蜡烛。
二、1890-1945 创新与发展。1890年,宝洁公司共销售包括象牙皂在内的30多种不同类型的肥皂。极具创意的广告,包括在全国性杂志上刊登的彩色广告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宝洁产品,对宝洁香皂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开始在辛辛那提以外设立工厂,首先在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设立工厂。接着又在美国以外设立工厂。美国境外的第一个工厂设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
三、1945-1980 崭新的领域 迅猛的发展。1946年,宝洁公司推出汰渍。这是公司继象牙皂后推出的最重要的新产品。汰渍比当时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性能优越得多,因此很快就大获成功。它的成功为公司积累了进军新产品系列以及新市场所需的资金。在汰渍推出后的几年里,宝洁开拓了很多新的产品领域。第一支含氟牙膏佳洁士得到美国牙防协会首例认证,很快就成为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 公司的纸浆制造工艺促进了纸巾等纸制品的发展。宝洁发明了可抛弃性的婴儿纸尿片,在1961年推出帮宝适。公司原有业务的实力不断加强,同时开始进军食品和饮料市场-最重要的举措是于1961收购了Folger抯咖啡,推出第一种织物柔顺剂-Downy。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公司对拓展全球业务的高度重视。宝洁开始在墨西哥,欧洲和日本设立分公司。到1980年,宝洁公司在全世界23个国家开展业务,销售额直逼110亿美金,利润比1945年增长了35倍。
四、1980-2001 跨国公司。1980年,宝洁150年大庆在即,公司已为迅猛的发展做好准备。宝洁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通过收购Norwich Eaton制药公司(1982),Rechardson-Vicks公司(1985),公司活跃于个人保健用品行业;通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收购Noxell,密丝佛陀,Ellen Betrix公司,公司在化妆品和香料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收购项目也加快了宝洁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优势,宝洁建立了全球性的研究开发网络,研究中心遍布美国,欧洲,日本,拉美等地。宝洁的帮宝适,护舒宝,潘婷,汰渍,碧浪,佳洁士,Vicks,和玉兰油等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是市场上的佼佼者。
五、1998年宝洁中国。199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宝洁投资中国市场的十三年历程。为了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苏州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

『伍』 宝洁公司一次性尿布开发工作在市场调研方面的启示

宝洁公司(P&G)是家庞大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因业绩杰出而在全球营销界中久负盛名。公司总部设美国辛辛那提,产品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熟悉宝洁的产品,并通过其产品对宝洁公司有所认识。1990年,公司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宝洁公司生产39个产品大类,其中许多都在市场上占领先地位。如:汰渍(Tide)洗衣粉,Folgers咖啡,Chamin纸巾在美国排名第一;UtraPampers尿布在法国是最好的一次性尿布;在当时作为公司最大的国外市场的原西德,其产品如牙膏和丝织品柔软剂在当地市场上也是销售量最大的。公司总销售额的40%都是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

市场变化

然而,最近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宝洁公司,迫使其不得不做出相应对策。事实上,1985年,由于尿布、牙膏及其他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宝洁公司的利润下降,这在3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当时主要的市场变化有:

1.竞争态势愈来愈严峻,公司产品的市场增长缓慢,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趋于下降。

2.美国消费者市场分割得越来越细,出现了新的消费阶层,如:年轻的单身贵族、双职工家庭、老年阶层等,他们的数量超过了宝洁公司传统的顾客群--家庭妇女阶层。

3.由于一次性尿布等核心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公司还面临着来自消费者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呼声的压力。

4.销售宝洁公司产品的零售商的权力在扩大。

5.宝洁公司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者加速引进了一系列改良的新产品。

6.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销售同种产品而不考虑与当地偏好取得一致,在当地市场上受挫。

因此,宝洁公司必须对上述变化作出反应,据一位调查人员透露,宝洁公司将改变消费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方式。

品牌管理创新

宝洁公司曾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效的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宝洁公司快速跟踪监控中特别必要的一步。公司创造性地设置了品牌经理,这一职位50多年前首次在宝洁出现。品牌经理负责某一专门品牌,如Ivory香皂,Crest牙膏等。他们与公司的其他品牌经理以及其他公司的品牌经理竞争。他们处于沟通网络的中心地位,并且是市场营销、广告、销售促进战略的制订者。由于宝洁公司实行内部选拔政策,成功的品牌经理有望在公司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然而,尽管宝洁公司曾是行业权威,他们的自上而下的官僚式组织结构意味着为了得到总经理关于重大营销决策的批示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一过程包括所谓的"一页纸的备注"(重写和重改处理意见的过程,如:速溶咖啡壶上应该是什么颜色)。这些耗费了品牌经理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宝洁公司的重点是营销,品牌经理常常是与销售、生产、市场调研与开发部门的同事们分开而单独设立的。

事实上,宝洁总经理指出,公司的品牌管理制度是一个"狗拉雪橇"的方式,只有领头的"狗"--品牌经理才能清楚地知道前方是什么。品牌管理方法旨在把某一品牌的商品销售给拥有同质的口味和偏好的消费者。然而,本世纪80年代中期,消费者市场的分割迫使宝洁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品牌经理。例如,宝洁公司成立了业务项目小组,以使产品经理能参与决策,并分担责任。项目小组方法实施的初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个项目小组开发出一种新风味的Pringles土豆片,并改变了广告策略,不再强调包装设计而是强调味道,结果土豆片的销售额聚增。另一个项目小组为汰渍洗涤剂开发了一种防漏的盖子。宝洁公司希望项目小组的监察有助于防止由于品牌管理制度造成的失误。如Eimo品牌经理向市场推出了一种促销式包装,但却发现这处包装不符合超级市场中货架要求的规格。

1987年底,公司又一次实施了组织结调整,将宝洁的产品划分为39个产品大类,设置一个新的职位"产品大类经理"。每个产品大类经理负责一种指定产品大类的所有品牌,品牌经理负责向产品大类经理报告工作,而产品大类经理则对他们各自的产品大类的盈亏负有完全的责任。例如产品大类经理决定很基本的JOYIVOYIAWN三个品牌洗碗液的包装瓶的变化,在不影响产品大类前提下用生产成本较低的包装瓶,以此缩减费用。从全局性考虑,产品大类经理还将帮助减少品牌经理相互之间的破坏性竞争。

例如,两个洗涤剂品牌经理同时采用优惠券促销活动,产品大类经理有权迅速及时地作出决策,并可将100万美无公配给品牌经理们,使用一种称为"交谈卡片"的革新方式,通过此种交谈而非传统的备忘录方式达到较迅捷地修正意见的目的。正如,mckin-seyW公司的顾问斯柯特所言:"品牌经理并没有消亡,只是今天更显缺乏。最为精明的公司无非是认识到必须对每个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裁员,以支持其各自的战略。

除了产品大类经理外,公司还增设了一个新职位即"产品供给经理,产品供给经理将与诸如生产、工程、特流等其他职能部门的经理合作。一位品牌经理说:"我们过去没有和生产或销售部门保持足够的联系,常常是去调研和询问一些事情,若他们回答说不可以,我们只好说随你们的便,怎么做都成。另外,产品供给经理的出现也由于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刺激,即宝洁分司在引进新产品和改良产品上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例如:在竞争极为激烈的35亿美元的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上,宝洁公司的LUNS公司都占了50%的市场占有率。LUNS公司的HUGGIES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0%,它正是在宝洁公司还在费时测试一种改进的尿布时,迅速推向市场,并获取了大部分市场。而产品供给经理就是负责此类现象不再重复发生。对于消费者因一次性尿布无法由细菌破坏处理掉而提出的超额索赔,宝洁公司积极予以处理,一次性尿布对宝洁公司而言是一重要的产品大类,尽管它仍然是行业的领先者,其品牌却连年失掉市场份额。为了对"布制尿布对环境危害较少"的观念进行反驳,宝洁对两种类型的尿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一次性尿布比起布制隶布来要耗费7倍的原料,产生90倍的固体废料,它所传递的服务却导致了3倍的燃料耗费,产生9倍的空气污染。换言之,无论哪种类型就环境影响而言都不优于另一促。宝洁还投资百万美元修建化肥厂,同时对成百万的家庭用户开展Pampers尿布固体废料的邮购业务,对其可被细菌破坏的性质和用作化肥的作胙用做了印刷广告宣传。

销售方法创新

多年来,宝洁一直因在处理和零售商的关系上态度傲慢而受到谴责。事实上,其官僚作风使其获得了公司中的"苏俄政府"的称号。然而现在,行业兼并意味着许多城市市场被大的零售商所控制,它有权决定产品的货架空间和促销方面的局势。"幸福"杂志1989年报道,与1970年的15%相比,美国100家连锁公司负责80%的宝洁产品销售额。生产商现在使用激光扫描和电脑技术来跟踪观察商店中的品版购买和销售情况,而这一功能以前一直是宝洁公司帮助他们完成的,这一变化使得宝洁公司旧的销售系统中的销售队伍常感窘迫与困惑。现在销售队伍被重组,包括了从财务和生产部门调来的管理人员,以帮助实现更大的零售额。一位宝洁的销售专家指出:"我们正在从产品观念转向顾客观念"。

例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沃尔玛特折扣商店,宝洁的一支销售队伍建立了一个一次性尿布的时点订货和送货系统。当库存降低时,店内的微机直接对工厂发出指令,然后呀厂直接给商店自动配送更多的Pampers和lurs尿布。此系统同时缩减了宝洁和沃尔玛特的费用。在迪蒙尼斯、爱奥华,宝洁还和当地超市连锁店合作了一个被称为"视频"的实验付款出口系统,当有售价的宝洁插入现金收款机的读写器中,在出口付款过程中,当有售价的宝洁产品被扫描过,从一个小的彩色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信息,告知消费者他购买这个产品节省了多少钱。作为使用这一系统的激励手段,消费者可得到一张"电子绿色邮票"磁卡,在购买商品时享受优惠。这一系统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而且还给宝洁公司和商店提供了顾客消费方式的信息。

实施全球化战略

宝洁还实行全球化战略。正如公司1990年年终报告中所写的:"全球化也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的哪儿,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宝洁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一种全公司范围的新型灵活适应性。虽然宝洁公司曾经相信其"世界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销售,而不必考虑文化差异,然而现在它逐渐学会了随市场差异需要及时调整其策略,曾在宝洁国际分部工作了9年的经理CEO.EdwinAtrezt说:"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在国内出色完成的工作同样传送到世界各地去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日本即是一个很好的市场选择。日本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就产品质量而言却是最挑剔的,宝洁公司在日本的第一次尝试就遇到许多难题。比如,在80年代早期,日本家庭妇女通过电话广告购买尿布。宝洁公司是用日语配音的纯正美国话的商业广告,婴儿尿布本身也是根据美国人的喜好设计的,比起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说吸湿性也较差。宝洁公司错误地认为,其在美国很适用的营销战略同样也能在日本成功。然而,在损失了上百万美元之后,宝洁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活动,接受了一些关于日本市场简单却又基本的教训。例如:日本的父母比美国的父母更频繁地更换婴儿的尿布。宝洁公司随后引入了一种吸水性更强的一次性尿布--Uta尿布,其设计目的是使婴儿保持干燥的状态。由于日本家庭的柜架的壁橱的空间很小,宝洁还将其尿布改进得更薄,这样就能装在一个更小的盒子里出售,并要求在日本的任何经理必须学习日语、日本文化,与经销商建立较密切的私人关系。同时,宝洁还正在确保其公司名称在所有的包装、广告上都用日文标出,因为日本消费者更喜欢那些为其所购买的品牌开展营销活动的公司。

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宝洁公司成为日本一次性尿布市场的领先者,年销售额很快达到10亿美元的高峰。然而,如果公司应用了在拉丁美洲的经理们吸取教训得出的经验,在日本的成功有可能来得更早些。在拉丁美洲,尽管文化差异和经济、政治问题的存在,销售仍然空破了10亿美元。早在50年代,宝洁公司已认识到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以适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家的当地偏好的重要性。ACE洗涤剂装在硬纸盒中,并突出南美消费者偏好的低泡沫的特点。但同样的产品包装却不适合墨西哥家庭妇女的要求,她们常常在一盆水中或当地的小河中洗衣服,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泡沫。

因此,宝洁公司调整了配方以增加泡沫之后,还采用塑料袋包装经防止洗衣粉受潮,并高尔夫球产品分为100克一小袋适应一次洗衣需要,这样ACE洗涤剂很快便畅销拉丁美洲市场。宝洁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上最新强调的重点是:不仅仅在许多不同国家里销售产品,公司还研制和开了全球性的新产品。例如,汰渍洗涤剂的配方,是根据在日本进行的清洁机构的调查基础上研制的。一些日本顾客用较冷的水洗衣服。

另外,在比利时和欧洲其他地方,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也是美国的两倍,布鲁塞斯的宝洁实验室就研制出软化硬水的成分顾客的需求。汰渍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约翰·克菜姆说?quot;我们从全世界收取意见和技术。据公司国际分部预计,消费品的开发将呈现越来越少的当地化趋势。"宝洁公司全球化营销战略得到了回报;1990年,宝洁公司在美国之外的销售总客达96亿美元,而在1988年还仅是72。9亿美元。 参考资料:宝洁公司:面对市场变化

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

『陆』 宝洁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的

应该可以聘请专业的统计公司进行市场调查。

网上有很多宝洁的调研报告,你可以看看。学习学习。

主要是先确定大方向,之后制定细节。


营销策略调研.doc" wealth="0" />

『柒』 从宝洁公司尿布成功开发的案例谈谈企业市场营销调研的

宝洁公司(P&G)是家庞大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因业绩杰出而在全球营销界中久负盛名。公司总部设美国辛辛那提,产品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熟悉宝洁的产品,并通过其产品对宝洁公司有所认识。

市场变化

然而,最近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宝洁公司,迫使其不得不做出相应对策。事实上,1985年,由于尿布、牙膏及其他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宝洁公司的利润下降,这在3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当时主要的市场变化有:

1.竞争态势愈来愈严峻,公司产品的市场增长缓慢,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趋于下降。

2.美国消费者市场分割得越来越细,出现了新的消费阶层,如:年轻的单身贵族、双职工家庭、老年阶层等,他们的数量超过了宝洁公司传统的顾客群--家庭妇女阶层。

3.由于一次性尿布等核心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公司还面临着来自消费者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呼声的压力。

4.销售宝洁公司产品的零售商的权力在扩大。

5.宝洁公司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者加速引进了一系列改良的新产品。

6.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销售同种产品而不考虑与当地偏好取得一致,在当地市场上受挫。

因此,宝洁公司必须对上述变化作出反应,据一位调查人员透露,宝洁公司将改变消费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方式。

1、品牌管理创新

宝洁公司曾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效的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宝洁公司快速跟踪监控中特别必要的一步。公司创造性地设置了品牌经理,这一职位50多年前首次在宝洁出现。品牌经理负责某一专门品牌,如Ivory香皂,Crest牙膏等。他们与公司的其他品牌经理以及其他公司的品牌经理竞争。他们处于沟通网络的中心地位,并且是市场营销、广告、销售促进战略的制订者。由于宝洁公司实行内部选拔政策,成功的品牌经理有望在公司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竞争极为激烈的35亿美元的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上,宝洁公司的LUNS公司都占了50%的市场占有率。LUNS公司的HUGGIES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0%,它正是在宝洁公司还在费时测试一种改进的尿布时,迅速推向市场,并获取了大部分市场。而产品供给经理就是负责此类现象不再重复发生。对于消费者因一次性尿布无法由细菌破坏处理掉而提出的超额索赔,宝洁公司积极予以处理,一次性尿布对宝洁公司而言是一重要的产品大类,尽管它仍然是行业的领先者,其品牌却连年失掉市场份额。为了对"布制尿布对环境危害较少"的观念进行反驳,宝洁对两种类型的尿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一次性尿布比起布制隶布来要耗费7倍的原料,产生90倍的固体废料,它所传递的服务却导致了3倍的燃料耗费,产生9倍的空气污染。换言之,无论哪种类型就环境影响而言都不优于另一促。宝洁还投资百万美元修建化肥厂,同时对成百万的家庭用户开展Pampers尿布固体废料的邮购业务,对其可被细菌破坏的性质和用作化肥的作胙用做了印刷广告宣传。

2、销售方法创新

多年来,宝洁一直因在处理和零售商的关系上态度傲慢而受到谴责。事实上,其官僚作风使其获得了公司中的"苏俄政府"的称号。然而现在,行业兼并意味着许多城市市场被大的零售商所控制,它有权决定产品的货架空间和促销方面的局势。"幸福"杂志1989年报道,与1970年的15%相比,美国100家连锁公司负责80%的宝洁产品销售额。生产商现在使用激光扫描和电脑技术来跟踪观察商店中的品版购买和销售情况,而这一功能以前一直是宝洁公司帮助他们完成的,这一变化使得宝洁公司旧的销售系统中的销售队伍常感窘迫与困惑。现在销售队伍被重组,包括了从财务和生产部门调来的管理人员,以帮助实现更大的零售额。一位宝洁的销售专家指出:"我们正在从产品观念转向顾客观念"。

例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沃尔玛特折扣商店,宝洁的一支销售队伍建立了一个一次性尿布的时点订货和送货系统。当库存降低时,店内的微机直接对工厂发出指令,然后呀厂直接给商店自动配送更多的Pampers和lurs尿布。此系统同时缩减了宝洁和沃尔玛特的费用。在迪蒙尼斯、爱奥华,宝洁还和当地超市连锁店合作了一个被称为"视频"的实验付款出口系统,当有售价的宝洁插入现金收款机的读写器中,在出口付款过程中,当有售价的宝洁产品被扫描过,从一个小的彩色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信息,告知消费者他购买这个产品节省了多少钱。作为使用这一系统的激励手段,消费者可得到一张"电子绿色邮票"磁卡,在购买商品时享受优惠。这一系统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而且还给宝洁公司和商店提供了顾客消费方式的信息。

3、实施全球化战略

宝洁还实行全球化战略。正如公司1990年年终报告中所写的:"全球化也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的哪儿,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宝洁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一种全公司范围的新型灵活适应性。虽然宝洁公司曾经相信其"世界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销售,而不必考虑文化差异,然而现在它逐渐学会了随市场差异需要及时调整其策略,曾在宝洁国际分部工作了9年的经理CEO.EdwinAtrezt说:"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在国内出色完成的工作同样传送到世界各地去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因此,宝洁公司调整了配方以增加泡沫之后,还采用塑料袋包装经防止洗衣粉受潮,并高尔夫球产品分为100克一小袋适应一次洗衣需要,这样ACE洗涤剂很快便畅销拉丁美洲市场。宝洁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上最新强调的重点是:不仅仅在许多不同国家里销售产品,公司还研制和开了全球性的新产品。例如,汰渍洗涤剂的配方,是根据在日本进行的清洁机构的调查基础上研制的。一些日本顾客用较冷的水洗衣服。

『捌』 宝洁公司公共关系的经验和教训

宝洁公司(P&G)是家庞大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因业绩杰出而在全球营销界中久负盛名。公司总部设美国辛辛那提,产品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熟悉宝洁的产品,并通过其产品对宝洁公司有所认识。1990年,公司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宝洁公司生产39个产品大类,其中许多都在市场上占领先地位。如:汰渍(Tide)洗衣粉,Folgers咖啡,Chamin纸巾在美国排名第一;UtraPampers尿布在法国是最好的一次性尿布;在当时作为公司最大的国外市场的原西德,其产品如牙膏和丝织品柔软剂在当地市场上也是销售量最大的。公司总销售额的40%都是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

市场变化

然而,最近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宝洁公司,迫使其不得不做出相应对策。事实上,1985年,由于尿布、牙膏及其他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宝洁公司的利润下降,这在3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当时主要的市场变化有:

1.竞争态势愈来愈严峻,公司产品的市场增长缓慢,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趋于下降。

2.美国消费者市场分割得越来越细,出现了新的消费阶层,如:年轻的单身贵族、双职工家庭、老年阶层等,他们的数量超过了宝洁公司传统的顾客群--家庭妇女阶层。

3.由于一次性尿布等核心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公司还面临着来自消费者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呼声的压力。

4.销售宝洁公司产品的零售商的权力在扩大。

5.宝洁公司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者加速引进了一系列改良的新产品。

6.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销售同种产品而不考虑与当地偏好取得一致,在当地市场上受挫。

因此,宝洁公司必须对上述变化作出反应,据一位调查人员透露,宝洁公司将改变消费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方式。

品牌管理创新

宝洁公司曾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效的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宝洁公司快速跟踪监控中特别必要的一步。公司创造性地设置了品牌经理,这一职位50多年前首次在宝洁出现。品牌经理负责某一专门品牌,如Ivory香皂,Crest牙膏等。他们与公司的其他品牌经理以及其他公司的品牌经理竞争。他们处于沟通网络的中心地位,并且是市场营销、广告、销售促进战略的制订者。由于宝洁公司实行内部选拔政策,成功的品牌经理有望在公司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然而,尽管宝洁公司曾是行业权威,他们的自上而下的官僚式组织结构意味着为了得到总经理关于重大营销决策的批示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一过程包括所谓的"一页纸的备注"(重写和重改处理意见的过程,如:速溶咖啡壶上应该是什么颜色)。这些耗费了品牌经理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宝洁公司的重点是营销,品牌经理常常是与销售、生产、市场调研与开发部门的同事们分开而单独设立的。

事实上,宝洁总经理指出,公司的品牌管理制度是一个"狗拉雪橇"的方式,只有领头的"狗"--品牌经理才能清楚地知道前方是什么。品牌管理方法旨在把某一品牌的商品销售给拥有同质的口味和偏好的消费者。然而,本世纪80年代中期,消费者市场的分割迫使宝洁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品牌经理。例如,宝洁公司成立了业务项目小组,以使产品经理能参与决策,并分担责任。项目小组方法实施的初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个项目小组开发出一种新风味的Pringles土豆片,并改变了广告策略,不再强调包装设计而是强调味道,结果土豆片的销售额聚增。另一个项目小组为汰渍洗涤剂开发了一种防漏的盖子。宝洁公司希望项目小组的监察有助于防止由于品牌管理制度造成的失误。如Eimo品牌经理向市场推出了一种促销式包装,但却发现这处包装不符合超级市场中货架要求的规格。

1987年底,公司又一次实施了组织结调整,将宝洁的产品划分为39个产品大类,设置一个新的职位"产品大类经理"。每个产品大类经理负责一种指定产品大类的所有品牌,品牌经理负责向产品大类经理报告工作,而产品大类经理则对他们各自的产品大类的盈亏负有完全的责任。例如产品大类经理决定很基本的JOYIVOYIAWN三个品牌洗碗液的包装瓶的变化,在不影响产品大类前提下用生产成本较低的包装瓶,以此缩减费用。从全局性考虑,产品大类经理还将帮助减少品牌经理相互之间的破坏性竞争。

例如,两个洗涤剂品牌经理同时采用优惠券促销活动,产品大类经理有权迅速及时地作出决策,并可将100万美无公配给品牌经理们,使用一种称为"交谈卡片"的革新方式,通过此种交谈而非传统的备忘录方式达到较迅捷地修正意见的目的。正如,mckin-seyW公司的顾问斯柯特所言:"品牌经理并没有消亡,只是今天更显缺乏。最为精明的公司无非是认识到必须对每个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裁员,以支持其各自的战略。

除了产品大类经理外,公司还增设了一个新职位即"产品供给经理,产品供给经理将与诸如生产、工程、特流等其他职能部门的经理合作。一位品牌经理说:"我们过去没有和生产或销售部门保持足够的联系,常常是去调研和询问一些事情,若他们回答说不可以,我们只好说随你们的便,怎么做都成。另外,产品供给经理的出现也由于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刺激,即宝洁分司在引进新产品和改良产品上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例如:在竞争极为激烈的35亿美元的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上,宝洁公司的LUNS公司都占了50%的市场占有率。LUNS公司的HUGGIES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0%,它正是在宝洁公司还在费时测试一种改进的尿布时,迅速推向市场,并获取了大部分市场。而产品供给经理就是负责此类现象不再重复发生。对于消费者因一次性尿布无法由细菌破坏处理掉而提出的超额索赔,宝洁公司积极予以处理,一次性尿布对宝洁公司而言是一重要的产品大类,尽管它仍然是行业的领先者,其品牌却连年失掉市场份额。为了对"布制尿布对环境危害较少"的观念进行反驳,宝洁对两种类型的尿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一次性尿布比起布制隶布来要耗费7倍的原料,产生90倍的固体废料,它所传递的服务却导致了3倍的燃料耗费,产生9倍的空气污染。换言之,无论哪种类型就环境影响而言都不优于另一促。宝洁还投资百万美元修建化肥厂,同时对成百万的家庭用户开展Pampers尿布固体废料的邮购业务,对其可被细菌破坏的性质和用作化肥的作胙用做了印刷广告宣传。

销售方法创新

多年来,宝洁一直因在处理和零售商的关系上态度傲慢而受到谴责。事实上,其官僚作风使其获得了公司中的"苏俄政府"的称号。然而现在,行业兼并意味着许多城市市场被大的零售商所控制,它有权决定产品的货架空间和促销方面的局势。"幸福"杂志1989年报道,与1970年的15%相比,美国100家连锁公司负责80%的宝洁产品销售额。生产商现在使用激光扫描和电脑技术来跟踪观察商店中的品版购买和销售情况,而这一功能以前一直是宝洁公司帮助他们完成的,这一变化使得宝洁公司旧的销售系统中的销售队伍常感窘迫与困惑。现在销售队伍被重组,包括了从财务和生产部门调来的管理人员,以帮助实现更大的零售额。一位宝洁的销售专家指出:"我们正在从产品观念转向顾客观念"。

例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沃尔玛特折扣商店,宝洁的一支销售队伍建立了一个一次性尿布的时点订货和送货系统。当库存降低时,店内的微机直接对工厂发出指令,然后呀厂直接给商店自动配送更多的Pampers和lurs尿布。此系统同时缩减了宝洁和沃尔玛特的费用。在迪蒙尼斯、爱奥华,宝洁还和当地超市连锁店合作了一个被称为"视频"的实验付款出口系统,当有售价的宝洁插入现金收款机的读写器中,在出口付款过程中,当有售价的宝洁产品被扫描过,从一个小的彩色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信息,告知消费者他购买这个产品节省了多少钱。作为使用这一系统的激励手段,消费者可得到一张"电子绿色邮票"磁卡,在购买商品时享受优惠。这一系统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而且还给宝洁公司和商店提供了顾客消费方式的信息。

实施全球化战略

宝洁还实行全球化战略。正如公司1990年年终报告中所写的:"全球化也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的哪儿,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宝洁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一种全公司范围的新型灵活适应性。虽然宝洁公司曾经相信其"世界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销售,而不必考虑文化差异,然而现在它逐渐学会了随市场差异需要及时调整其策略,曾在宝洁国际分部工作了9年的经理CEO.EdwinAtrezt说:"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在国内出色完成的工作同样传送到世界各地去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日本即是一个很好的市场选择。日本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就产品质量而言却是最挑剔的,宝洁公司在日本的第一次尝试就遇到许多难题。比如,在80年代早期,日本家庭妇女通过电话广告购买尿布。宝洁公司是用日语配音的纯正美国话的商业广告,婴儿尿布本身也是根据美国人的喜好设计的,比起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说吸湿性也较差。宝洁公司错误地认为,其在美国很适用的营销战略同样也能在日本成功。然而,在损失了上百万美元之后,宝洁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活动,接受了一些关于日本市场简单却又基本的教训。例如:日本的父母比美国的父母更频繁地更换婴儿的尿布。宝洁公司随后引入了一种吸水性更强的一次性尿布--Uta尿布,其设计目的是使婴儿保持干燥的状态。由于日本家庭的柜架的壁橱的空间很小,宝洁还将其尿布改进得更薄,这样就能装在一个更小的盒子里出售,并要求在日本的任何经理必须学习日语、日本文化,与经销商建立较密切的私人关系。同时,宝洁还正在确保其公司名称在所有的包装、广告上都用日文标出,因为日本消费者更喜欢那些为其所购买的品牌开展营销活动的公司。

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宝洁公司成为日本一次性尿布市场的领先者,年销售额很快达到10亿美元的高峰。然而,如果公司应用了在拉丁美洲的经理们吸取教训得出的经验,在日本的成功有可能来得更早些。在拉丁美洲,尽管文化差异和经济、政治问题的存在,销售仍然空破了10亿美元。早在50年代,宝洁公司已认识到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以适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家的当地偏好的重要性。ACE洗涤剂装在硬纸盒中,并突出南美消费者偏好的低泡沫的特点。但同样的产品包装却不适合墨西哥家庭妇女的要求,她们常常在一盆水中或当地的小河中洗衣服,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泡沫。

因此,宝洁公司调整了配方以增加泡沫之后,还采用塑料袋包装经防止洗衣粉受潮,并高尔夫球产品分为100克一小袋适应一次洗衣需要,这样ACE洗涤剂很快便畅销拉丁美洲市场。宝洁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上最新强调的重点是:不仅仅在许多不同国家里销售产品,公司还研制和开了全球性的新产品。例如,汰渍洗涤剂的配方,是根据在日本进行的清洁机构的调查基础上研制的。一些日本顾客用较冷的水洗衣服。

另外,在比利时和欧洲其他地方,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也是美国的两倍,布鲁塞斯的宝洁实验室就研制出软化硬水的成分顾客的需求。汰渍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约翰·克菜姆说?quot;我们从全世界收取意见和技术。据公司国际分部预计,消费品的开发将呈现越来越少的当地化趋势。"宝洁公司全球化营销战略得到了回报;1990年,宝洁公司在美国之外的销售总客达96亿美元,而在1988年还仅是72。9亿美元。

『玖』 宝洁公司是如何突出重围的

这段时期,宝洁已开始生产并销售包括象牙皂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肥皂,而且每一款肥皂都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用途,诸如,洗衣和洗碗碟专用的片状象牙皂片;专为洗衣机设计的CHIPSO肥皂;以及改变美国人烹调方式的第一种全植物性烘焙油——CRISCO。这些不断出现的新产品,使消费者越来越熟悉宝洁产品,越来越喜爱宝洁产品。因为这些创新的肥皂都是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之后研发而成的。另外,公司有多种存在竞争的不同品牌,也是宝洁产品不断创新,不断领行于市场趋势的原因之一。

从1933年开始,宝洁公司在对洗涤市场进行了缜密调研之后,不再只是纠缠于肥皂产品,而是对洗涤用品技术进行创新,率先推出人工合成洗衣粉Dreft,之后又迅速推出第一种合成洗发香波:Drene,开始进军洗发护发产品市场。宝洁公司对洗涤用品技术的改革不仅使它成为趋势的领导者,也给世界洗涤技术以及整个行业带向了革命性的阶段。

这时候的宝洁公司尽管已成为洗涤剂领域的头号品牌,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并非其他,而在于实力强大的技术,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研究,不断扩大洗涤剂和清洁剂的系列品种,这两者相结合才使宝洁公司一直保持着洗涤领域的领导地位。

如今,宝洁公司洗涤产品系列和清洁用品系列几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而每个品牌又有着其他品牌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优势。尽管如此,宝洁公司却一直秉承着“发现趋势,然后领导趋势”营销理念,对产品进行创新、创新,再创新,永远走在洗涤业发展趋势之前,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1946年创造的“洗衣奇迹”——Tide(汰渍洗衣粉)的推出。

汰渍洗衣粉是宝洁公司继象牙皂后推出的最重要的新产品,宝洁公司运用最先进的化学工程技术,使汰渍洗衣粉以崭新的清洁性能,优越于当时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在此后的几年中,宝洁公司开拓了很多新的产品领域。诸如,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佳洁士”;婴儿纸尿布“帮宝适”;织物柔顺剂“Downy”。同时,宝洁公司将视力投向全球洗涤市场,开始在墨西哥、欧洲和日本设立分公司,而公司销售额与技术实力也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

然而,当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宝洁公司单纯凭借技术实力已很难领导洗涤行业,因为此时企业竞争已从技术竞争转向服务型竞争,消费者在关注产品功能的同时,也在关注企业文化和理念,也就是说,在保持技术实力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的感受。

虽然宝洁拥有世界最棒的化学工程和市场营销部门,但是,当大型零售商逐渐掌握市场主动权后,宝洁公司不可能再利用技术领导市场趋势,因为此时的市场趋势已有消费者说了算,宝洁必须创造新产品,而要创造新产品,就得深入了解顾客。

在2000年,也就是雷富礼上任之前,宝洁公司的市场份额始终没有任何变化。雷富礼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后,宝洁公司发起了一场“创造力运动”,不再固守历史经验,而是将创造力集中于女性需求的用品上。

雷富礼的革新将宝洁公司从低谷重新带向了市场趋势的高端,如今,宝洁公司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被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广泛应用,产品涉及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而每一种品牌都是一种消费趋势的领导。可以说,宝洁公司折射出的魅力,正是中国日化企业所需要寻求的魅力。

经验借鉴

创造力引导新趋势

任何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随时踮着脚尖。自满,在这个市场上将没有立足之地。

——科奇公司的CEO卢·法兰克福

从宝洁公司推出品牌的过程可以看出,它从不同时推出几个品牌,而是先推出一种新产品,直到这种产品在市场平稳销售,才迅速推出另外一个品牌,之后的品牌推广都延用这种方式。不管宝洁用怎样的推广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发现趋势,然后领导趋势”,而创新的关键却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市场而言,只有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才是发展的趋势所在。

可以说,“创新”是宝洁公司坚持“发现趋势,然后领导趋势”营销理念的一大保证。为了维护品牌始终领航于行业前端,宝洁公司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化学工程和研发机构,并拥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和众多的设计人员,以及遍及各地的市场调研员。但宝洁的产品创新并不是总是从零开始,有时候将技术从一个品牌转移到另一个品牌,也是一种更为有效而省力的创新,比如,“汰渍污渍刷”是一种新型的除污渍电动刷,就是根据佳洁士电动牙刷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创新。

宝洁公司不仅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且不断加快创新的速度,总是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将创新成果呈现给消费者。当然,宝洁公司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静等消费者主动选择自己的产品,每一款新产品推出,都要利用新的技术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比如,在大型商场超市播放产品广告,或通过印刷媒体和网络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除此之外,宝洁公司为领航行业趋势,并不固守于现有的品,而是不断开阔思路,扩展自己的领地,致力于解决居家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而且,总是想到消费者需求之前,针对同样的顾客群体扩大产品的选择范围。比如,当佳洁士牙膏的竞争对手高露洁公司越来越威胁到其领导地位时,宝洁公司推出了价格不高的电动牙刷和价格不菲的净白牙贴。

阅读全文

与宝洁公司的市场调查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浏览:697
星座生日派对策划方案 浏览:879
开展电子白板软件提升培训方案 浏览:978
ppt策划执行方案 浏览:543
电子商务源代码试题 浏览:477
美容院中秋节的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157
艺术培训机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06
信用卡产品营销方案设计 浏览:893
营销能力考核方案 浏览:45
山东美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98
医院品牌营销总结和计划 浏览:327
微信营销的共同点 浏览:816
兰蔻化妆品微信营销的 浏览:918
福建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25
高中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浏览:560
野兔营销方案 浏览:709
艺人海选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52
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策划方案 浏览:887
农业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520
自律小组培训方案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