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BMW品牌策略
宝马品牌策略与营销
1916年,工程师卡尔?拉普和马克斯?佛里茨里慕尼黑创建了巴依尔飞机公司;年,该公司改名为巴依尔发动机有限公司,这就是巴依尔公司简称(BMW)的来历;1918年,公司改为现在的名称?宝马汽车公司。
“宝马”普译为巴依尔。由于宝马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所以商标中的蓝色为天空,白色为螺旋桨,这是“宝马商标的第一大特点;第二大特点就是“宝马”汽车的散热器(车鼻)中间那两个金属方框进气格栅。
BMW(宝马)是公司全称“Bayerische Motorenwerke AG”的缩写。“宝马”采用了内外双圆圈的图形,并在双圈圆的上方,标有BMW字样的商标。整个商标就像蓝天、白云和运转不停的螺旋桨,喻示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既象征该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公司的一贯宗旨和目标:在广阔的时空中,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一 宝马的背景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物,我自己都不太明白,机器就是这样,他们为我们提供水、能量等,我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运作的,但我知道它工作的理由。——《黑客帝国Ⅱ》
59岁的赫穆特•庞克(Helmut Panke)身材瘦削,不苟言笑,但在2005年2月16日,在新加坡举办的宝马集团亚洲年度媒体大会上,身为宝马集团董事长的赫穆特•庞克却难得地兴奋起来,甚至口出狂言“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全球,宝马集团在2005都创造了新的记录,宝马是亚洲豪华车市场上的夺冠者,宝马令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望尘莫及”。
去寻找你是谁?这是赫穆特•庞克的一句名言。不管对宝马,还是庞克而言,激荡的2005年并没有让他们迷失方向。2005年,宝马集团保持快速增长,增长速度高于整个市场及其相关竞争对手。2005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增长9.9%,全球共售出132.8万辆汽车(2004:120.87万辆)。
最关键的是,庞克实现了几年前的诺言:超越超过老对手梅赛德斯-奔驰,成为豪华车市场的霸主。根据宝马集团公布的资料,宝马的三大高档产品线里,BMW品牌汽车112.68万辆,增长10.1%(2004:102.36万辆);MINI品牌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7%(2004:18.44万辆),首次突破20万辆,达到200400辆;Rolls-Royce “幻影”共售出796辆,略高于上年792辆的销售水平。
宝马的真正亮点是品牌的增长,根据Interbrand“2006全球最佳品牌榜”,宝马的品牌价值达到196.17亿美元(2005年为171.126亿美元),增长率为15%,2005年其增长率为8%。2005 年,BMW在中国屡获殊荣,从“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到“大学生最喜爱的最酷汽车品牌”。BMW 3系成为“年度车”和“最受欢迎国产高档车”。在《财富》评选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上,宝马连续三年名列第一。这也证明,工程技术和营销策略的有机结合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也大有作为。宝马中国首席代表孔安得则表示,这是宝马高档细分策略的成功。
宝马德文名字中间的单词是发动机(Motoren),宝马长期以来以“运动的公司”(The Mobility Company)作为自己的口号。飞机发动机、摩托车、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构筑了宝马的历史,这个口号也揭示了宝马的品牌基因,几十年来宝马一直把追求运动时的乐趣作为自己的目标。
宝马集团的足迹已经遍及全球150 多个国家,拥有22 个生产基地、国际研究及开发网络、34 个销售公司、以及独立经销商网络。公司总部座落于德国慕尼黑。截至2004 年底,宝马的员工总数约为10600 人。
二 人力资源
宝马信奉“由人所产生的差异”的人力资源理念,宝马认为,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政策指导原则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员工,实行以价值为取向并以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政策。其核心包括:
1、全球统一指导。
当整个公司的计划流程得到中央控制时,各地相应的人力资源部门便会为管理层人员提供支持。目标是利用、提高和开发员工的资质和专门技能,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的才智、能力和知识为公司的成功做出最大贡献。主要包括技术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人力资源活动以该目标和企业战略为基础。包括如下方面:
Ø创新领域中选择性的能力开发;
Ø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例如面向青年员工的资格认证课程和项目;
Ø人力资源业务集中在未来目标群上;
Ø在对研究课程和需要特殊培训的工作的开发过程中影响教育政策。
2、确保对员工的吸引力。
宝马人力资源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长久确保招聘年轻、有资质的员工。宝马按照对研究机构和大学做出的承诺,加强了对青年学生的培训,从而吸纳有才华的毕业生作为员工。例如,在德国,宝马对德国国家计算机科学竞赛提供支持。在国际层面上,公司邀请青年科学家们竞争科学研究方面的最高奖项之一- BMW 集团科学奖。
除了增强对青年学生的资质培训这一措施之外,高级职业培训则是确保吸纳青年员工的另一主要方式。在人力资源匮乏、特别是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宝马采取了新的方式,例如有选择地邀请一些年轻女子进行实践,激发她们对技术领域和工程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她们加入公司。
3、绩效与薪酬。
个人的绩效和成绩必然会影响宝马的薪酬水平。薪酬的额外部分包括各种奖金,如圣诞节奖金和假期工资。附加的福利包括人身健康险和意外险、养老金和折价车辆方案。员工从公司的成功发展中受益。例如,在公司事业发展非常成功的2004 年,在BMW AG 的利润分配方案下,员工得到几乎为总月薪156% 的薪酬。宝马的薪酬与汽车行业中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位居前三名。2004 年,员工的人均成本约为73500 欧元。
营销偏锋
宝马很早就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宝马的第一任首席营销官保罗·赫尼曼当时就在公司内部提出应该强调营销和产品开发,从这两个方面发起进攻。赫尼曼通过自己的力量在宝马董事会宣扬这种现代的管理哲学,他要求所有人都要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与产品营销看得同等重要,而美国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意识到这一点。
宝马在营销上擅长剑走偏锋。宝马最为打破常规的做法是将一系列电影短片放到互联网上,从而把冰冷的广告营销变成有趣的品牌体验。
4、立体广告攻势。
为了成功把潜在顾客变为顾客,宝马通过自己的立体营销策略——广告、直销、活动策划、公关等把这一战略变成现实。在广告策略上,宝马采取的是多层次广告策略,宝马通过统一的广告手法树立完整而统一的品牌形象,不论在哪一个市场,宝马广告计划基本都围绕着整体品牌形象展开,集中在四个层面上:
第一、全球性企业性宣传活动——全球性地推广和定位品牌。
第二、亚洲地区广告计划——以加强宝马品牌的卓越形象和建立其在当地的信誉与地位。
第三、全国性品牌塑造活动——在各地建立形象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四、当地性的广告活动。适当用当地营销的策略性广告,激发销售量,并引导品牌定位。
通过四个层面的广告计划,并配合以品牌宣传活动,使宝马形象日臻完美。比如,在有的广告里,主要是告诉消费者有关宝马位居高档豪华车第一把交椅的定位,同时阐明宝马的成就与成功经验。在有的广告里,宝马采用7系作为主打产品,用于证明在汽车设计、安全、舒适性和客户体验方面的非同一般。双剑合壁,威力惊人。
直销
宝马非常重视直销方式。在有的地方,宝马用于直销的投入甚至占到所有宣传费用的一半。宝马在制定营销计划时,非常强调目标消费群的直接到达率。
除了加强网上电子商务的力量外,宝马在制造顾客体验上不遗余力。宝马慕尼黑总部统计发现,由于网上获取新车数据的消费群增加很多,卖场销售员的工作量减低,宝马曾在销售门市部减少了约15%的人事编制,在卖场也省下了40%各类车型展示空间 。但是,宝马借着电子商务省下的资源,投入于销售服务的加强上。宝马营销系统从2002年由欧洲开始,开设2500多家展示生活风格( life style)直营精品店。
在中国,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宝马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个性化手法,用最有效的方法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案例手记:发现品牌的“阴极”
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站起来?为什么战斗不止?你相信你在为某些事情而战?自己的生存更重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你自己清楚吗?——《黑客帝国Ⅲ》
很多公司依靠强大的广告、营销树立品牌,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新晋品牌却不依赖广告等硬性传播手段,同样树立了强大的品牌。这有点像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说”,广告等硬性传播手段可以视为是品牌“阳极”,而体验营销这种隐性传播手段则是品牌的“阴极”。
贩卖产品还是贩卖体验?过去,公司关注的是如何生产更新、更好、更廉价的产品和服务,随后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现在,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公司需要围绕自己的产品为消费者创造美妙的精神体验。
长期以来,这种体验模式一直为星巴克、苹果这类品牌所拥有,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晋品牌也通过创造品牌体验谋求突破。
三 体验之钥设计战略
“我的设计属于未来而不是这个时代”。这是宝马首席设计师克里斯·班格尔说过的话,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打破常规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品牌形象越成功、越鲜明,人们对“什么才应该是宝马”的观念就越斩钉截铁。偏激的“粉丝”不允许设计师破格,“我对墨守成规不感兴趣,我的工作要求灵活变通,使我设计的车更有动感,让人第一眼就振奋”。
对宝马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句流传已久的口号“坐奔驰,开宝马”,最重要的是,借助“纯粹的驾驶乐趣”强化了宝马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这个诉求包含了一些重要因素:设计、动力与科技。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设计正在成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重要工具。对于那些新晋品牌而言,设计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力量。
联想智能手机ET960曾获《商业周刊》“2005年度最佳产品设计”铜奖,作为手机行业的后来者,联想率先把设计当做一种战略,在ET960的设计中,联想专门添加了4种功能——全球定位、电视、照相机和MP3播放器。
新颖的设计战略也可以给那些陈旧体验增色,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摩托罗拉。在V3手机之前,摩托罗拉的品牌形象正在变得陈旧。2004年10月份,摩托罗拉在中国高调推出迄今为止摩托罗拉家族最薄的折叠手机V3,摩托罗拉的品牌形象也为之一亮。摩托罗拉中国手机部门总经理任伟光认为,“V3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帮助摩托罗拉在全球赢得了很多份额。摩托罗拉的品牌形象也开始变得酷和时尚起来”。
但是,在不少本土企业眼里,设计战略就代表着超酷的产品外观。有些设计师则把这种浮华的设计称为金牙式设计(gold teeth design),事实上,很多公司对金牙式设计乐此不疲。比如,汽车业的立标一般是豪华车的标志,代表着尊贵与显赫。但是,在中国,很多汽车界后来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纷纷采取类似的手法,比如现代、奇瑞等。
五 市场策划
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它是一个生产高档轿车秘摩托车的企业集团,业务遍及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宝马公司的销售量也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公司连年赢利。2001年共卖出各种型号的车辆90.5万辆。宝马公司是一家出口导向的汽车公司,其产量的2/3出口,主要出口到高度工业化国家,如欧共体、日本和美国。
探索“一体化”的道路
一体化的政策之一是技术规则的标准化,这当然是有利无害的,问题在于市场的目标群体是否也应该“标准化”。不管和谐统一多么重要,千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永远不会消亡。
由此可见,不存在什么偏好与购买力一致的所谓“欧洲消费者”。虽然欧共体一体化的管理法案于1993年1月1日生效,但人们的个性特征不会因此而被抹平,不同民族在精神上的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除。有鉴于此,宝马公司认为应在各个地方市场上做到入乡随俗。
为欧洲人提供得体的套装
为了满足不同地方市场的不同要求,宝马公司决定采取集中统一的品牌战略,战略的实施则依不同的国家而有所变化。这就是所谓“品牌全球化——营销地方化”的营销战略。
这一战略形成的第一步是进行市场研究。市场调研的任务在于决定宝马在欧洲和各地区范围里的理想定位。为此举办了一系列的讨论,目的在于剥茧抽丝,找出各个国家的有关语言问题和可接受品牌特性。接着设计了一个问卷,问卷的问题既包括适合所有国家的共同“核心”,也有一系列涉及各个不同国家的内容,以反映不同地方的态度与意见。结果,任何想要为欧洲人提供得体套装的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式样,只不过,他必须根据地方习俗加以编织,根据个人爱好进行着色。
因国而异的特定期望
全欧洲一致的要求有:可靠性、安全性、质量、先进技术。一旦这样式经过了上述基本参验,下一步就是选择适合某个国家趣味的体裁,还得将该国的气候条件一并考虑。在荷兰,汽车的吸引力有赖于“内部品质”,如精工细琢的内部配置。与此相反,在奥地利,汽车需要展示个人的自信,什么样的车显示出其主人是什么样的人——“车如其人”的观念在这里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强。在意大利,人们十分希望车能符合驾驶员的个人风味,他们对设计和审美品质以及行驶中的动力表现的要求,使得人们发现意大利人对车的追求和其它国家的人截然不同。显而易见差别在于人们对车的特定期望因国而异。因此,宝马公司认为一种车要在众多国家成功地销售,最终是一个沟通问题。
品牌全球化、营销地方化
欧洲式样和因国裁衣并不等于就是一身得体的套装。宝马公司深深知道,它要打交道的是人,而不是车,尽管这些人就一个民族来说,他们有共同的观点,但是就个体来看,各人希望展示自己的个人风格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正是在后者的意义上,不同国家的、那些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要求的人,构成了宝马细分市场中的目标群体。
一方面,有的类型在各国的爱好者都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名誉、运动型驾车者”和“普通型汽车爱好者”在意大利、法国、荷兰、奥地利的比例都不小。因此,某种“品牌世界化”对这两类人有直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不同国家轿车驾驶人口组成的不同表明,赞成某种观念的人因国而异,如“传统型”和“说不清楚型”的人在法国3个驾车人数中就有2个,在意大利则只有1/10。显然需要“营销地方化”。
寻找最佳的战略路线
调研结果为“品牌全球化、营销地方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它们使宝马公司得以透过对定位标准的有机结合,去寻找最佳的战略路线。
路线1:理想战略与指导方针。若要获得理想的战略,指导方针必须做到:应尽可能多地对目标群体成员富有吸引力,具有凝聚力。即使有多方面的特征,也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企业形象的要求;提供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独特地位。
路线2:定位原则与定位方式。在宝马,用一种更为现代的方式重新制定其国际定位方式时,定位的原则与研究结果两者都至关重要。以前的方式单方面考虑技术能力和先进性为特征,新的方式则扩展至包容的情感因素、审美价值、风格雅致、构思精巧、独特超群和个性鲜明等新的方面。突破了宝马品德传统上强调以技术与运动风格为核心的形象,由此大大增加了扩展品牌的途径。
路线3:定位市场与定位竞争。宝马公司新的定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1987年、1988年两年中推出的5和7个系列新车型的影响。但是这种新颖性往往很快过时,而竞争者则虎视眈眈,暗中等待时机,时刻准备推出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正因如此,围绕产品的整个环境,以及公司整体的姿态,在产品定位市场的销售中必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由此确立的定位竞争逐渐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它的环境方面。
上述的战略路线实践证明,优良的汽车本身不仅仅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即让汽车的整体性能得以发挥的空间,将是决定该车成功的最终因素。
认识新的品牌战略
新的发现与新的方式使得公司调整了其战略目标,即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重视产品的环境,尤其是产品的营销环节。但是传统上,公司总部强调统一性,而各国的分公司则更多的强调地方特色,宝马公司在开展调研的每个国家举办研讨会,参加者包括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负责市场营销的官员,还邀请了有关机构与调研公司。在研讨会上首先提出有关国家的调研结果,然后将其置于新的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加以讨论。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为公司总部和分公司负责营销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沟通途径,它加深了大家对“世界性品牌,地方性营销”战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新的品牌战略的形成与实施是建立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的,调研的结果为处理品牌与产品、品牌与沟通、产品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打破了作为全球性公司的总部与以各国为基地分公司之间的营销方面的鸿沟,从而大大提高了品牌的战略地位,加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六 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而展开,即任何一次营销活广告活动都要尽量体现、演绎出品牌识别,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电视报纸广告、新闻软文、POP、终端生动化通等任何与公众、消费者沟通的机会,都要去演绎出品牌识别。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意味着诺基亚的高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不仅靠广告讲得人们心里暖融融的,更要靠产品的每一细微之处的开发设计都无比贴合消费者的需要来体现“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握着诺基亚觉得十分贴合手型与手的结构,拿着通话曲线十分吻合人的脸部特征;诺基亚率先把游戏功能添加到手机上,因为诺基亚想到了商旅人士在旅途中是很寂寞的,手机有游戏功能能给旅行者带来很大的快乐,真正做到了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广告则一直围绕便捷的功能、时尚等主题展开。诺基亚在手机市场风头甚健,主要靠的也不是核心技术的胜利,而是靠真正把科技以人为本的品牌核心价值全面贯彻到功能开发、外观设计、价格定位、影视广告传播等一系列营销传播活动。
宝马是在这一品牌战略原则指导下,用品牌核心价值全面统领一切营销传播活动的成功典范。宝马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驾驶的乐趣和潇洒的生活方式”。因此,宝马总是不遗余力地提升汽车的操控性能,使驾驶汽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宝马的整个研发与技术创新战略都清晰地指向如何提升汽车的驾驶乐趣。最新的7系代表着杰出的工程设计、前沿的科技创新、无法比拟的震撼力、纯正的驾驶乐趣,是宝马品牌价值的最好诠释。宝马新7系手动模式下,取代自动排档杆的是位于方向盘右上角,一个精巧的“变速柄”。换档时,双手可不离方向盘,使驾驶更简便,更有乐趣。宝马的外观也栩栩如生地体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潇洒、轻松的感觉,与很多豪华车都十分庄重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反差。宝马新7系采用全新造型设计理念:均衡的动感、古典式的优雅、跑车的轮廓和完美的线条组合,尽显豪华气派而不失流畅和动感。宝马3系列敞篷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X5是宝马家族的新宠,以浪漫和实用将力量、典雅和乐趣集于一身。
而宝马的广告传播也总是极尽所能地演绎出品牌核心价值,如宝马有一则非常幽默、有趣的广告,标题是“终于,我们发现了一个未能享受BMW驾驶乐趣的人”,原来这个人是个机器人,寓意宝马把很多功能智能化,相当于有个机器人把驾驶者的复杂操作分担了,所以机器人未能享受驾驶的乐趣而很辛苦,驾驶者则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驾驶乐趣。宝马不仅在广告中淋漓尽致紧扣品牌核心价值,而且创造性地通过品牌延伸推广新产品来低成本地传播品牌精髓。最近宝马加大了服饰的推广力度,北京东方广场、首都机场、重庆机场等豪华场所都开设了宝马生活方式专卖店。因为宝马不仅象征着非凡的制车技术与工艺,还意味着“潇洒、优雅、时尚、悠闲、轻松”的生活方式,车和服饰都是诠释宝马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宝马延伸到服饰不仅能获得服饰的利润,但还有另一层深意,更重要的是通过涉足服饰领域向更多的消费者推广宝马生活方式与宝马这个品牌。宝马注意到,人们空闲时很少到汽车展示厅闲逛,而去商业中心成为都市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因此宝马希望通过宝马生活方式店的服饰向人们直接展示宝马精良的品质和完美的细节,从而将人们培育成为宝马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正因为宝马用核心价值统帅一切营销传播,成功地把“驾驶的乐趣和潇洒的生活方式”的品牌精髓刻在了消费者的大脑深处,所以宝马车的购买者更多的是行业新锐、演艺界人士、富家子弟和活力、激情、心态比较年轻喜欢自己开车的成功人士。
如果企业能实实在在地按上述方式不折不扣地始终用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为灵魂统帅上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就会使消费者任何一次接触品牌时都能感受到品牌识别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烙下深刻的印记。意味着每一分营销广告费用都在为品牌作加法。如果没有这样做,就意味着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没有中心与目标,大量的营销广告费只能促进短线销售,无法积累品牌资产。就象乐队没有指挥不同乐器各奏各的调,永远不可能有优美的旋律。因此,品牌战略的实施能在不增加营销广告费用的前提下提升品牌资产。如包装的图案、色彩,要体现出核心价值,只需在设计上多下功夫,增加的设计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印刷费是大头但并没有增加;广告只需在策略与创意上体现核心价值,制作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广告的大头是媒介费用,媒介费用可以与不实施品牌战略情况下的数额同等,但广告效果更明显了。卓越的品牌战略使每一分营销广告费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品牌的增值,说白了就是让原来就要化的钱化得更有效率,所以企业即使投入与不实施品牌战略时BMW集团将长期贯彻明确的高档品牌策略,在未来几年内,这将体现在大范围内的产品和市场攻势上。在注重各品牌独特性的同时,BMW集团将通过推出新产品进军新领域,并把公司的系列产品推广到更多新市场。籍此,公司将跨入一个全新境界:
到2008年,BMW集团将销售大约140万辆汽车,实现40%的增长。同年,集团的年销售额将突破500亿欧元。
BMW集团的总体目标是:作为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生产商立足于国际市场。同等数额的营销传播费用也能使品牌资产倍增。
B. 以宝马mini《进藏》纪录片为一个案例,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营销的手段
宝马MINI《进藏》就是以进藏为主题的,从年轻人对西藏的渴望和感动中展开故事。《进藏》记录10个人、8台宝马MINI、7万公里,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喜马拉雅5条线路出发进藏的故事,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节,讲述最纯粹、最简单、神秘的西藏文化。将年轻、时尚的品牌理念通过进藏之旅的纪录片传达给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创造纪录片营销的新高度。
《进藏》采用了内容营销的手段,即把企业品牌的营销信息,融入到内容里,然后一起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希望增加他们的接受程度。首先,宝马mini选择了与土豆合作,土豆网是文艺的、年轻的和有创造力的,MINI是年轻的、品牌的和有创造力的,两者的结合把“内容营销”玩得很有情调;这是一场和商业广告有很大区隔的内容渠道品牌传播的案例。两个品牌都是以青春、活力、个性、自由为主题,相似的品牌特性,使两者的合作更有默契;运用大数据,了解到当下年轻人勇于冒险、敢于探索的精神,“西藏”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于是选取了这个大热的主题参与制作;影片中,五条进藏线路的汇合更是既打动了网友的内心,又全方位对mini产品性能进行了充分的展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做出了合理的方案。
接着,不仅有两大品牌的高层参与讨论与交流,还有明星参与宣传造势,《进藏》纪录片还与国家级纪录片平台合作,有了这一保障,相当于有了品牌、口碑的双标准,口碑的营销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了,接下来适当提高话题热度,成功的一次内容营销,成功的抓住了大众的眼球,达到了最初营销的目的。
宝马(中国)MINI品牌管理总监马啸天(一个老外)的发言对于这个案例有很好的总结:他说凭借相似的品牌基因和价值观,非凡之旅《进藏》让MINI和土豆成为了很好的内容合伙人,并进入到品牌合作的高级阶段,MINI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可以走的更远,与土豆打造更好、更深度的内容。土豆总裁杨伟东在现场也表示非常希望以品牌联合的方式一起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从节目的概念、传播到机制都一起合伙,为年轻用户呈现更多他们热爱的内容,一同实现梦想。
C. 奥运营销论文的提纲
设计产品:“奥运营销”的诗外功夫
2008 年7 月24 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礼仪装备发布,提供正装的恒源祥,携同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国运动员的礼仪装备采用传统的“红黄配”,男装以红上装配黄衬衫,奥运五环领带;女装以黄上装配红吊带,祥云丝巾;下装、礼帽、腰带及礼仪鞋则均以白色为主。技术官员上装及下装的颜色以藏蓝色为主色调,内配白色衬衫。
消息一出招致全国网友的阵阵炮轰,有网友甚至说:“你说我们即使不是时尚之都也是文明古国,就没有一件拿得出来的衣服。那样的衣服也叫设计吗?”,“恒源祥蛋蛋蛋,恒源祥黄黄黄”,“中国的‘惊鸿一瞥’啊”⋯⋯虽然刚近立秋,大江南北却弥漫着“责骂、质疑和痛苦”的深秋迷雾。
如果从营销管理和品牌传播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为奥运设计产品,也是开启奥运营销制胜的一个良好途径。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做好奥运营销,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就可以以小胜大、以点带面赢取关注力。因此,无论是跨国企业阿迪达斯,还是本土精英企业联想,它们为本届奥运会设计产品,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和预期收益。
笔者将从传播价值、精神价值和消费价值三方面解读为奥运设计产品的企业是如何“细做”奥运营销,而“大成”品牌效应,“坐收”顾客、“真心”爱戴和销售增长的真正要义。
传播价值 品牌双翼飞翔的发动机
传播价值的主要表现就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知晓度,产生了品牌效应。奥运会中所使用的产品本身已经凝聚了注意力和传播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量,锁定奥运会中几项与自己企业产品关联度较高的产品,由自己的企业设计特定奥运产品,是强有力地凸现“传播焦点物”、快速提升品牌效应的很好方法。因此它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其一,具有抢占媒体传播制高点的凝聚功能。
奥运会火炬是奥运会中的一个重要物品,国际奥委会历来非常重视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我们都知道,联想设计的“祥云”方案,成为了此次火炬竞标的定案。联想的名字便与火炬联系在一起,经由数万名火炬手的相传,并展示给全世界数十亿热切期盼的观众,因此快速提升了联想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外一个例子则更有代表性,西班牙代表团的入场服是由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李宁设计的,由此也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由于同样是由红黄两色组成,就更与恒源祥为中国代表团设计的入场服形成直接对比,而且好评如潮。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宁为中国体操和跳水提供比赛服,在胜利和欢呼的场景中,其品牌标识的展示瞩目中外。
其二,具有制造热门话题的焦点功能。
话题焦点功能传播,属于口碑营销的一种。话题传播主要是运用媒体的力量以及消费者的口碑,让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消费者谈论的话题,以达到营销的效果。这种方式所带来的营销效益是传统方式的3〜5倍。话题营销除了可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作用之外,在搜索引擎优化、增加网站流量、建立品牌认知度方面也有不小的作用。
比如,联想集团把自己为奥运火炬的设计作为一个话题拿来说事。话题的“点”都制作成传播的靓点。比如这个创意是如何诞生的、创想团队如何艰苦卓绝的沟通、碰撞和协作、火炬的规格和材质等。
联想集团采取主动姿态来宣传这件事,依托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络,全力实施创新的火炬手、护跑手选拔,以及围绕火炬的支持推广计划。为了更好地向全球推广北京奥运,联想还倾力赞助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它本身的行为,就是一个可圈可点的话题,更何况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阿迪达斯把自己为奥运会设计提供比赛用球的“事件”,打造成一件重要的品牌营销推广方案,掀起“有你支持,让梦成真”足球之旅奥运体验活动。活动主要围绕阿迪达斯近期刚刚发布的比赛用球“长城之星”以及中国足球运动员郑智的奥运广告片展开;采取“大型户外广告+ 现场活动”的互动营销模型,在参与、互动、体验和扩散中,彻底地感受阿迪达斯。现在大家经过各大重要城市的商业中心或城市广场,以及地铁过道时,常被这“风景”感动着,自然不免重提此事,在时不时于耳旁响起的声浪中,走进大家的心中。
精神价值 消费者心智份额的“产权证”
“奥运会本身具有时效性,奥运精神却具有长效性,支撑我们更高、更快、更强的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这些话道出了奥运的精神价值。把企业设计的产品提供给奥运会,它可以固化精神价值于具体的物品。
从营销学角度而言,这种品牌行为必将占据受众的记忆份额。尤其在后奥运时代,它促使人们继续购买该品牌的产品,巩固了此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及情感份额。这种基于为奥运提供产品的“事实”与“行为”,必将成为提供商的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传承价值;二是激励价值。
其一,传承价值。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所以,品牌也是如此。它是具有基因和血统的。这个基因和血统可以通过奥运精神来表达其尊贵和传承的清净和完整。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既是体育运动的精神,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因此,这种精神具有商业价值,再加上奥运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很容易把这种精神根植在人们的脑海中。
其二,激励价值。
激励价值的道理不言而喻,激励的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
“祥云”火炬是由来自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的34 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团队历时10 个月合作完成,共有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设计师参与创作,跨越十大学科专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求创新,不断探索,推敲每一个细节,最终换来“祥云”火炬的诞生。这种环境是诞生创新精神,促进协作文化的良好环境和难得的土壤。因此它便起到增长内部员工在创新和协作上的能力,这就是内在激励的力量。
对于外部的顾客而言,他们也得到激励。他们会深刻联想到“联想的产品”不单单是“产品”,这里面包蘸着爱、奥运精神、火炬精神等人类积极的美好情感。因此联想产品,是完整的,与竞争对手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样的激励价值作用,帮人们透过表象,看到营销的内涵。“只有买主或用户才能给产品赋予价值,因为它们的价值只存在他们需要或者感知到的利益。”现代营销奠基人莱维特的话,也告诉我们精神价值对顾客的重要。阿迪达斯的案例,也佐证了上述的道理,暂不赘述。
消费价值 市场占有率的硬功夫
消费价值的产生,是基于传播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效应而派生出来的消费行为或者消费信心。消费价值,是产生物质的实效性,为企业进行“输血”的营销效果。由“传播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虚名”光环效应作用,促进“消费价值”的“实利”收益。
正如一年半以前,当联想的设计师们集聚在一起绞尽脑汁设计出北京奥运的“祥云”火炬后,他们还随即将这一创意应用于一款笔记本电脑的创意上。“这有助于联想集团在世界舞台上建立起最佳设计的形象。”IBM全球设计总监李•格林(Lee Green) 评价说。而这正是联想这样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将奥运赞助所提升的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具体的市场表现,借奥运的机会让西方消费者对其产品更有信心。而国内也是如此,受众在接受“为奥运设计火炬,为你设计天逸”的理念和精神价值转移的暗示,很自然就对联想产品产生好感。
奥运不仅是营销品牌,也是产品平台,因此将品牌传播和产品都结合起来,将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可以开发一些带有奥运标志的产品,或者具有奥运意义,或者具有珍藏价值的产品。作为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完全可以围绕奥运专门辟出一个品类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打造奥运产品体系。
一言以蔽之,为奥运设计产品,是奥运营销最好的利剑之一,它可以把奥运营销的预想收益快速变现成价值收益。但这把利剑, 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使好了,效益明显,银两迅速膨胀;没有使好,便将自己搞得“身败名裂”。如恒源祥那样遭受炮轰,抵制其产品。
IBM 也曾遭遇如此的灭顶之灾。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IBM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承办商,提供信息时出现低级错误,如将拳击选手身高说成0.7 米或7 米。为在悉尼奥运会上重新赢得口碑,IBM 出动了技术人员和志愿者7000 人,提供24 小时的服务等,花费超过1 亿美元。
总之,为奥运设计产品的企业,应该从传播价值、精神价值和消费价值三个方面来着力,深谙“奥运营销”的诗外功夫,定然会实现收益的“大满贯”。
D.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的方案
赞助与冠名是奥运营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运用得最多,投资巨大的方法,一般都为大品牌、大企业所用。比如Visa公司就把赞助视为整合营销沟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虽然投资巨大,但回报甚丰。 它赞助过的活动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外,就连美国十项全能队、NBA梦之队、美国体操联合会等等都不放过,由此可以看出赞助给企业与产品带来的好处。
奥运营销
当然,公司赞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接受方提供资助以外,更多的是能从赛事本身得到更多的宣传,而这种宣传效果要远比普通电视广告要好得多。一个人在激动不已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与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商家为了要实现这一特定的商业目标,才肯投入巨资。
很多跨国公司也都愿意赞助奥运会活动,从而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提升。比如奥林匹克的全球合作商就有博士伦、IBM、 《时代》 、Visa(付款系统)、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施乐等等等。
除了赞助以外,冠名也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曾经争取冠名权的就有雅芳、尼桑、宝马、麦当劳等等,它们都从冠名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相当的好处。
2008年奥运会预计在2003年1月开始实施共同市场开发计划,预期10家国际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合作伙伴,10~15家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的赞助商。到时具体竞争情况如何,我们只有试目以待了。 奥运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媒体都将成为焦点,也将成为商家与产品竞争的真正舞台,如何能在这方面前瞻性的进行投入,也必将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从申奥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体现。单是央视连续14小时的申奥直播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0%,申奥成功后收视率一度攀升到88%的创纪录数字,与央视联盟的海尔集团的手机广告被反复播放,这一连串的数字不能不让各商家垂涎。
另外,各种户外媒体也将成为竞争的注意点,如何能在奥运期间,让品牌能在各个角落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视觉系统,商家从现在开始计划与打算,其实并不算为时过早。 真正的奥运营销与品牌精品打造过程,除了赛事本身以外,在前期如何能借用奥运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创造出一种“本土奥运文化”,也很重要。
这一点从美国柯达公司借日本长野办1988年冬奥会之机,一举攻进被富士公司垄断的日本胶卷市场这一案例,就能给各商家以很大的鼓舞。事实上,柯达公司在这之前是经过了长时间精心准备与筹划的,而并不是奥运赛时时的突发奇想,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比如我们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奥运之前,创造一些本土的奥运文化,从而为奥运期间的成功突破打下基础。
例如某一产品或商家,完全可以就此想很多办法,进行连续的品牌打造工作。比如可以结合申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与庆祝活动,一方面与消费者互动,另一方面畅导一种文化或精神,并进行广泛传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E.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的定位
奥运营销是烧钱的大事,而把“宝”押在哪里是获得传播效果与成功的关键
把“宝”押在运动员身上
这类奥运传播采用典型的“名运动员+品牌/产品”的广告形式,押对与押错自有天命,押对了谁,就借谁的光,比如耐克会前押对了刘翔,并专门为他特做一双耐克跑鞋,结果胜出了穿阿迪达斯跑鞋的对手,耐克的风头自然胜过本是奥运会TOP赞助商的阿迪达斯;可口可乐也押对了刘翔,没想到仅用刘翔的光芒就盖住了百事可乐所有娱乐明星的光芒,自然因刘翔而乐翻天,可口可乐最会押,因为它有最先进的体育明星商业价值评估系统,最见功力的是它不会在体育明星价值最高的时候签约,而是在“最佳时段”签下其“期望值越来越高的过程”;而隆鑫摩托因押对刘翔而狂喜,千里马汽车也因押对刘翔而沾沾自喜。因为投资实在是小,刘翔在奥运会前价格一律是30万,而奥运会后狂升至800万才谈。
押对了运动员的还不少:麦当劳押对了郭晶晶,安利押对了田亮,可口可乐押对了腾海宾,李宁永远地押对了中国领奖队员,也押对了西班牙篮球队。特别是穿李宁的西班牙“敌人”战胜穿耐克的中国队时,我们郁闷了,是不是中国队没有穿李宁而丢掉自己呢?
而更多的企业在奥运会前拍广告却押错了,闪了腰、咬了牙、痛了心、丢了脸,黯然神伤,灰土灰脸,赶紧撤,要么调换版本,要么收缩规模!财大气粗的全球通押错了全面溃败的中国体操队,整个营销传播费用投入近九千万,体操队代言的户外广告牌都马上撤了,安踏押错了孔令辉与王浩,没有了“赢的力量”,百事可乐押错了李小鹏成为老一代的选择,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是败中取胜代可口可乐的腾海滨,明星与广告价值都打折不少啊!激烈的商业竞赛本想从体育竞赛中寻找激励和寄托移情,也落空了,无法宽慰的心,也蒙上了抹之不去的阴影。
把“宝”押在奥运连接点上
这是些最有钱的主,联想用八千万美元的昂贵代价押在成为奥运会全球顶级赞助商——“TOP计划成员”上,因此联想的手提电脑才有机会每次出现在主持人桌前。昆仑润滑油以3280万元押在央视广告第一标——《奥运金牌榜》的冠名权上,让国人关注金牌的同时留下昆仑润滑油的印象。中国联通把“宝”押在央视专为它量身定做的节目《联通雅典》上。美的押在了《精彩瞬间》。这些企业其实是把“宝”押在了有创意的媒介投放上。最成功的是李宁押在了“中国奥运健儿领奖服”这个奥运连接点上,每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爱国情结、民族精神、奥运精神合为一体,为奥运会所用,即使不在全球顶级赞助商之列,也同样赢得中国人心和世界眼光。
把“宝”押在奥运精神上
农夫山泉的奥运营销虽然没有押在任何体育明星,但把“宝”押在了体育精神与奥运精神上,借助公益活动“一瓶水,一分钱,千千万万像大脚这样的孩子,需要您的帮助”,电视广告《大脚篇》中穿着破球鞋不停奔跑的男孩让动容,他的西北方言广为留传:“俺叫大脚,不是俺脚大,是俺跑得快。2008年,俺想去北京跑,俺能跑。”正如袁伟民说中国还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中国只是发展到竞技体育与“非常体育”,32枚金牌只是门面而已,只有大部分公民感到体育是一种个人需要时,这个国家的体育才能称为真正的体育、大众的体育。中国需要这样的体育,“中国需要体育精神”,“中国需要运动”。每一个人都要有运动的欲望,每一个人都需要运动的条件。
耐克的“你能比你快”也高度地体现了体育精神与奥运精神。
把“宝”押在战略规划上
耐克要开拓亚洲和中国市场,必然要发现和挖掘新的亚洲籍偶像,就象NBA需要姚明来开拓亚洲和中国市场一样,而耐克已经失去了姚明(姚明已转投锐步),还有谁能体现它的国际超级巨星战略呢?目光投到了刘翔的身上,因为他身上有王者的潜力和个性气质。而可口可乐要占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如何抗衡百事可乐娱乐明星超级豪华阵容的强大攻势,唯有另辟蹊径,选用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体育明星,因为体育明星其实是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刘翔当然是可口可乐必须要垄断的战略资源。
怎样运用奥运营销与体育营销是一个企业整合能力的“综合大考”。耐克、可口可乐、李宁、联想、农夫山泉、金六福、安利都表现得很好,因为他们深谙把“宝”押在哪里!什么时候押,怎么押之道。必须有天生的连接能力,这样才能获得眼球聚焦和江湖地位,与奥运亲密接触,与消费者亲密接触,与回报亲密接触。
只有把体育营销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才能站得高,行得远,胜劵在握,决胜于未来,而不是象全球通之类拍拍脑袋。
把“宝”押在传播主张和广告语上
只有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受众的期待与接受,并结合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出令人认同的传播主张和广告语,才能提升传播效果。
耐克的传播主张和广告语:“你能比你快!”既弘扬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又结合了耐克的品牌精髓与核心价值:“超越”,再加上刘翔夺冠后马上播出的“刘翔版广告”《定律是用来打破的》,更是让人无限震动和感动,禁不住拍案叫好。耐克层层推进的旁白说出了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压抑已久,渴望爆发的心声,正如刘翔夺冠后的肺腑之言让人热泪盈眶:“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入奥运会前八名,我是世界冠军,我相信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奇迹。”
李宁的电视广告也同样震动人心:“同一种血脉,同一种梦想,因为我们都是中国制造。”不但让中国人感同身受,也体现了李宁做为民族脊梁式的中国品牌所特有的中国情结和中国魂魄,成为象征性与代表性的中国品牌。如果“中国制造”改为“中国创造”就太好了,一字之差,境界悬殊不同啊!
F. 以宝马mini《进藏》纪录片为一个案例,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营销的手段
宝马《进藏》就是以进藏为主题的,从年轻人对西藏的渴望和感动中展开故事。《进藏》记录10个人、8台宝马MINI、7万公里,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喜马拉雅5条线路出发进藏的故事,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节,讲述最纯粹、最简单、神秘的西藏文化。将年轻、时尚的品牌理念通过进藏之旅的纪录片传达给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创造纪录片营销的新高度。
《进藏》采用了内容营销的手段,即把企业品牌的营销信息,融入到内容里,然后一起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希望增加他们的接受程度。首先,宝马mini选择了与土豆合作,土豆网是文艺的、年轻的和有创造力的,MINI是年轻的、品牌的和有创造力的,两者的结合把“内容营销”玩得很有情调;这是一场和商业广告有很大区隔的内容渠道品牌传播的案例。两个品牌都是以青春、活力、个性、自由为主题,相似的品牌特性,使两者的合作更有默契;运用大数据,了解到当下年轻人勇于冒险、敢于探索的精神,“西藏”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于是选取了这个大热的主题参与制作;影片中,五条进藏线路的汇合更是既打动了网友的内心,又全方位对mini产品性能进行了充分的展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做出了合理的方案。
接着,不仅有两大品牌的高层参与讨论与交流,还有明星参与宣传造势,《进藏》纪录片还与国家级纪录片平台合作,有了这一保障,相当于有了品牌、口碑的双标准,口碑的营销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了,接下来适当提高话题热度,成功的一次内容营销,成功的抓住了大众的眼球,达到了最初营销的目的。
宝马(中国)MINI品牌管理总监马啸天(一个老外)的发言对于这个案例有很好的总结:他说凭借相似的品牌基因和价值观,非凡之旅《进藏》让MINI和土豆成为了很好的内容合伙人,并进入到品牌合作的高级阶段,MINI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可以走的更远,与土豆打造更好、更深度的内容。土豆总裁杨伟东在现场也表示非常希望以品牌联合的方式一起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从节目的概念、传播到机制都一起合伙,为年轻用户呈现更多他们热爱的内容,一同实现梦想。
G. 请帮我分析宝马的营销策略(4P)
宝马从二战开始研制发动机,宝马标也由此而来,历史是一方面。
发动机的性能宝马也内是前列,别的和其他容名车差不多。
最主要的是我们国产的宝马价格有点高,最早在中国建厂时据说宝马E46(老款3系)德国定的是20万,后来市场价定的好象是40万左右,由此可见一般!
H. 宝马奥运营销场景对话
a:Hello, 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 too. As I mentioned in the email to you, i am considering to purchase some BMW cars of(型号自己填个就行了)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a:Yes, i've got it. No problem at all. And the price at this moment is 1,050,000 for each. Of course, it's FOB price already.
b: Is this the lowest price? Any discount available?
a: i'm afraid not, unless you order a high quantity.
b:How about 30?
a:oh! it's really a big order, isn't it? maybe i can give you a discount price at 1,000,000.
b:That's perfect! how about delivery and packing?
a: i'm afraid you have to pay it by yourself.
b:But actually, i don't have the authority to pay any extra money beyond 30million.
a:En.... all right. Don't worry about them, we'll pay it and hope that we can have further cooperation.
b:Of course, and could we sign the contract as soon as possible?
a: Sure. Let's go with it now.
很简单的对话,总感觉像在买菜......买宝马一下子就降价这么多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谈好....不过你要字数别太多,每个人四五句话,也就这样了哈
反正你要求的内容都提到了,就是不大真实呵呵
I. 奥运来了,各大品牌如何借势营销
世界杯吧 比如vivo就靠微博关键词“世界杯”买断 营销
J. 奥运营销史上8大经典营销案例有哪些
经典案例一:卖鱼钩
案例点评(营销新模式――连锁营销):年轻的业务代表具有非凡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技巧,他善于通过消费者行为特点扑捉营销机会点,再用商品诉求点去抓住机会点,并适时地提供满足需求的商品方案,持续不断地从一种商品的需求过度到另一种商品的营销机会点,从而建立起消费行为-营销机会-商品诉求-满足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循环营销链条,锁住重要的目标消费群,最终实现系列商品的组合销售,他堪称是销售经理的模范典型。
经典案例二:打赌
大意是说一老头保持每周存款100元的习惯,而看守该日资银行的保安感到奇怪,就问老头为什么这样,老头告诉他自己每周打赌都赢100元,保安不信老头每次都赌赢,老头顺势提出俩人打一赌并设定赌题为“老头能摸到该行行长的凸脑袋”,押赌为200元。老头存好钱通过巧妙公关找到行长,告诉行长说他脑袋上面有虱子,行长断然否决,老头就说如果脑袋上面有虱子行长你给我50元,如若脑袋上面没有虱子我给你100元,结果行长同意了让老头摸一下自己的脑袋以证实老头纯粹是无赖,结果老头输给了行长100元而从保安那里赢了200元,从而保持了每周存款100元的习惯。
案例点评(营销新模式――布局营销):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头善于扑捉人们惯性的消费思维习惯并加以利用,他通过把握一般人惯性的好奇心理而为自己设置营销布局,同时制定营销规则,在整体营销战略指导下,通过设置布局而设定营销目标同时也就是市场机会的挖掘,最终通过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而抓住该市场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
经典案例三:“老谋深算”
大意是说一日本老头从老板位置上退休后在家修养。偶尔一天下午的吵闹间杂着刺耳声音打破了以往的宁静生活,烦恼的老头开窗看到院后的空场地上一群顽皮的孩子在把易拉罐当作足球踢,一连几日好不心烦。狡猾的老头想出了一招,这天他把正要准备踢的几个大孩子叫住了表示他愿意为他们出“赞助费”5日圆/人,并鼓励他们使劲为自己踢,越激烈越好。孩子们更高兴了,他们越踢越疯狂,然而刚过了两天,老头叫住了大家说由于养老保险发放不及时你们只能领到3日圆/人,孩子们有些不高兴,不过他们还能继续卖力地踢,但积极性已不如原来高了,狡猾的老头又隔日把“赞助费”减少至2日圆/人、1日圆/人,当老头把“赞助费”减少至0.5日圆/人时孩子们都气呼呼地表示从此再也不为老头表演了,狡猾的老头心里偷偷笑开了。
案例点评(营销新模式――布局营销+利益营销):该案为关系营销的利益营销版,老头深谙关系营销之道,通过设立营销布局,将一般关系货币化而升级为利益关系,自己始终占据利益主导方,进而利用利益关系影响关系对方,从而将对方纳入自己的营销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