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凤凰古城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哪方面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凤凰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⑵ 凤凰古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存在中国旅游抄当中的通病
景区票价疯长,这是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度开发。
管理者过于追求眼前利益,魂没了,灵魂没了,通俗的说就是:缺少人文、文化,本来凤凰古城不是很大,就因为大势所造房子,卖东西的摊位,在浏览古城时,人都走累了,都快看不见古城的真正样子。
旅游环境的保护不到位,我们只拿了旅游收入4%做环境的维护,而其他的都被当地政府拿去做其他投资了,这样我们拿什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而拿美国的黄石公园为例是拿40%去维护。
总之,个人观点就是旅游管理层面的腐败和景区建设过程中的腐败。给你的感觉旅游不再是服务行业,是一种暴力行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⑶ 旅游开发对凤凰古城有什么意义
带动全民经济发展·
但是破坏的是原汁原味的那种·感觉·
⑷ 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的利与弊(最好是网址)
凤凰古城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1 凤凰古城开发现状
在古城整治过程中,凤凰县首先抓好了规划修编,主动聘请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修编了 《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同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已于2004 年2 月28 曰通过。凤凰古城保护工作已有法可依。近年, 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城区自来水改造和路灯改造工程,实现了广播、 电视、 通讯、 供电线路全部入地,恢复了拉毫段南方长城3. 4 km,投资1 900万元实施古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 100 万元修复东门至南门至西门的城墙城楼,完成了南门休闲广场、 彩色音乐喷泉及兰桥建设。凤凰县还结合 “退耕还林” 工程和生态县建设,沿公路构筑起了绿色长廊和经济林带,逐步实现 “走近凤凰,古城风貌扑面;进入凤凰,古城意境迷人” 的意境。
2. 2 凤凰古城开发存在的问题 凤凰古城的保护开发,整体上比较成功,当地政府所推行的保护优先、 合理开发的战略是可取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 2. 1 原生态资源的破坏。原生态资源是指天然的环境与本土原生的文化,而非强加于该文化的外来因素或被该文化所汲取的外来因素,原生态资源具有两层涵义,即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自然性、 民间性、 独特性、 稳定传承性等特点[2]。凤凰地处边疆,有着水洁风清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由于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进入,对自然的原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比如游客将废弃物丢到沱江中,甚至向江中吐痰,部分居民为追求眼前利益随意扩大营业门面,破坏了古城原有的完整性。
学者冯骥才说: “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 ” 随着古城旅游的发展,各地旅游者的进入同时也带入了他们的文化,外来文化的入侵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此时,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该地的传统文化,因而冲淡了古城的文化氛围,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所取代。有些开发商在开发特色民间文化时,把一些项目庸俗化,改变了文化的真实面貌,民族文化商品化,出现了一些伪造的民俗;或不尊重少数民族,开发一些触犯其禁忌的活动,使原有文化的内涵和存在价值改变或消失。
2. 2. 2 古民居产权不清。古民居作为文物的一种,从文物实体的角度看,国家是无权对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实体(古民居)进行维修的。凤凰居民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正承受着产权问题带来的 “灾难” 。近年,随着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区,由于产权不清,文物保护单位只用不管,造成部分居民对古民居的过渡使用,弃落荒废、 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不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2. 2. 3 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根据近10 年的统计,每年游客少则l8万人次,多则50万人次,平均30多万人次,主要的旅游宾馆、 饭店有富丽华大酒店、 南华宾馆,金叶宾馆、 古城宾馆,总床位数仅有1 500 多个[3]。宾馆床位数远不能满足旅游高峰期的需要,导致许多游客玩在凤凰,住在吉首;同时,古城内和各景点间还以摩托三轮车作交通工具,旅游娱乐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还十分有限,旅游购物场所规模小且分散,这些问题导致古城的实际旅游收入大打折扣,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⑸ 凤凰古城的特点
凤凰古城是一个有着民族特色和气质的古城,来此旅游的游客一半是来看景色,一半是来体验文化。虽说两者多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但是这对来凤凰古城旅游的游客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凤凰古城的旅游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间,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素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凤凰历史悠久,有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虹桥风雨楼、万寿宫、崇德堂、古城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⑹ 简要分析凤凰古城近年来连遭洪水围困的原因.并分析对未来旅游发展有何启示
原因:
(1)凤凰古城连年发生水灾与其所处的地形有关,古城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沱江从中流过,河道不宽,从西北到东南地势逐渐降低,两边都是吊脚楼,发生洪水后地势低洼处容易被淹;
(2)古城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旅游开发,酒吧、旅馆越来越靠近江边,改变了河流断面;
(3)近年来森林破坏严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大量洪水灌入沱江;
启示:
(1)凤凰作为河流峡谷中的城市,容易受山洪、泥石流的袭击,因此建筑物应该建在高于历史最高水位的地方;
(2)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
(3)对于游客荷载量密度日益增加的核心区,可以“扩容提质”,减轻核心区的压力,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分流;
(4)提高沱江两岸森林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⑺ 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进展
本来准备天天坐着数钱的凤凰县领导,这几天却遭内外夹攻,搞得焦头烂额。
从4月10日起,原本免费的凤凰古城,要收148元门票了。古城收费,谁得益?谁受害?
显然,受益的,是收钱者。一方是经营古城的公司,一方是以土地入股的县政府;受害者,也有两方,一方是要掏钱买票进城的游客,另一方是生意大不如前的古城商户。问题就在于,古城收不收钱,收多少钱,是得益的两方说了算,而受害的两方毫无发言权,他们只有抗议的份儿。于是,凤凰先是被全国的媒体和网民痛批,接着,城内的商铺集体罢市并聚集抗议。
内外夹攻之下,凤凰县的领导坐不住了。或许,他们对“城外”的批评胆敢不闻不顾,但对“城内”的集体抗议,就不能不作出反应了。那么,他们是如何安抚城内商户的呢?副县长高湘文如是说:“请大家过段时间再看看,很多人不是在乎这个门票多少的。”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那些“短视”的客栈老板,县领导就是“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吗?全国那么多著名景点,门票几倍十几倍地疯涨,就是没有挡住游客的脚步啊。或许,再过些时日,凤凰古城又会重现人头攒动的“景观”。
可是,政府能这么算账吗?
凤凰,有“中国最美丽小城”之誉,又出了大作家沈从文,因地处偏僻,古城风貌幸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对这份丰厚的遗产,今人坐享其成或是大肆挥霍,都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历史上的凤凰,美名远扬。如今却名声不佳。一则,商业气息太浓,古城淳朴之风难寻;二则,拉客宰客现象严重,屡屡登上网友罗列的“旅游陷阱榜”。前两年,更是发生了19名游客被当地人围殴的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凤凰古城旅游公司董事长叶文智演了回“变脸”,先是公开致歉,接着又骂游客“简直就是猪”。这样的凤凰,还配得上“中国最美丽”的称号吗?
对于古城乱象,政府难辞其咎。要说当地政府对此熟视无睹吧,似乎又冤枉了他们。这不,他们不是推出了收门票的“改进举措”吗?如果说,收了门票就能挡住人流,就能让古城少一些喧闹多一份静谧,那倒罢了。可是,人家高副县长明明说,游客是“不在乎门票”的。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收门票就是为了收钱。
这笔账,凤凰县政府看似算得很精。可是,他们恰恰忘记了两条,其一,凤凰古城这笔资产既不属于政府官员,也不属于旅游公司老板,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其二,对古城,政府只有管理保护的义务,却没有借机发财的权利。对于政府来说,管理不善,属缺位,圈地揽钱,属越位。政府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值得深思。
身负古城保护和改善民生双重责任的凤凰县政府,在算账时,千万别打错了算盘。 凤凰过去坐收市场自由的好处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依赖门票经济,相对而言,可能会越收越穷。
住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内的黄田,12日本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却被挡在凤凰古城西门检票口。据报道,凤凰县常务副县长赵海峰表示,凤凰并不是不讲人情,“工作人员最后还是让那个女孩子进去了嘛”。规矩定了就该有其严肃性,但是黄田的事情属于个案。
带外地女友回家被索门票,凸现了凤凰古城收费最荒诞的一面。谁家没有外地的亲戚朋友,哪个商家又没有外地的客户,但是,凤凰古城收费却给这些正常的人际交往、商贸活动制造了障碍,限制了人们的行动和交易自由。这一政策带来的不便,是对人们基本权利的冒犯。
当地政府官员面对舆论质疑,不但毫无愧色,反而坚称“规矩定了就该有其严肃性”,可见其法治观念与公民权利意识之淡漠。
说实话,凤凰古城收费与古时强收“买路钱”无异。不过,劫匪、路霸至少还会说两句“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以表明其强收“买路钱”的合理性。凤凰古城不是当地政府修的,也不是地方政府的,他们连这点理由都摆不出来,却要让凤凰人的外地亲朋面临收费的可能,真是岂有此理。
推行这一政策,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凤凰古城收费事件激起轩然大波,说到底,是因为当地政府没明白“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
发展旅游业,地方政府不能定位于营利机构,参与市场,干预微观经济,而应该考虑整个行业的利益,注重市场管理,而不是成立公司直接从市场中谋利,更不应该动用权力以维护其收费的利益。
凤凰动不动就拿平遥等地方收费为其辩护。事实证明,这样的收费效果不佳,而且,限制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平遥古城收费十多年,到2011年门票收入只有1.45亿元。此前,平遥古城一直亏损运营,收不抵支。当地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只有37.72亿元。这个规模相当于凤凰的一半。
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富了政府而穷了百姓。凤凰县政府不该与民争利,而应该藏富于民。
地方政府应该保证当地民众的各项权益和自由,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同时,依法维护好旅游市场的秩序。为了收取门票,而破坏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是逆市场规律和政府职能行事,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凤凰古城收费可以说是政府越权、不依法行政的典型,违背了建设法治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潮流,影响相当恶劣。有关方面应尽快介入调查,在公众面前,厘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好女不嫁‘凤凰男’,因为每次上门都要钱。”这是4月14日,一句“横空出世”的网络流行语。让它两天内获得3000余条转发的动力,则是“中国最美小城”湖南湘西凤凰古城,被质疑了近一周的门票新政。
沈从文笔下的古镇凤凰正式由“边城”变成了“围城”。当地政府于3月中旬单方宣布:所有游客必须缴纳148元“进城费”才能入城,而此前,游客逛古城是免费的,只有参观9个特定景点才需交费。对凤凰本地居民来说,除了本人和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友“串门”也需交钱。
此门票新政一出,“后遗症”便迫不及待地迸发。
11日,古城内众多商户自发罢市抗议“进城费导致散客锐减”,被凤凰县官方定义为系“无证导游、拉客人员”组织、唆使;12日,凤凰县官方与100多家客栈老板座谈,副县长高湘文称,商户必须度过阵痛期,“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14日~15日,家住该景区的小伙儿黄田被曝出“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被拦,因为检票人员认为“女友不在免票政策之内”。而凤凰县官方对此戏剧性一幕的回应是:正常,规矩定了就该严肃。
这几场“官民互动”的负效应,转化成数字更加直观。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6天内,关注凤凰古城“进城费”的日均新闻数,从1000余条攀升至2300余条。日均微博数量从1.2万条攀升至8.4万条,近50万网民参与讨论。截至发稿,凤凰古城“进城费”已发酵为当日最热舆情事件。而中青舆情监测室对1000条网民留言进行抽样分析后显示,对“进城费”一事持否定态度的,占到91.3%。
“本来是一起单纯的景区收费事件,最后却演变成了一部政府‘乱决策’和‘舆情回应失当’的反面教材。”网民“巴拉拉小魔仙_90771”的评论一针见血。
民意对舆情的贡献首先带点“娱乐精神”。
15日,“凤凰居民带外地女友回家被索票”一事,高居网络新闻热搜词第四位。不少网民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见凤凰婆婆前须交148元门票”。另一部分的网民,则敏锐嗅到了调侃背后政府“拍脑瓜决策”的一面。“对凤凰这么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社区型景点来说,请问‘本地居民和直系亲属不要票’怎么执行?是凭方言,还是出示证件?凤凰人结婚是不是不摆酒席,因为宾客要买票进场?外地媳妇到凤凰过年,是不是要随身携带结婚证?”网民“万能阿曼_69416”反问。
在中青舆情监测室对900余条否定“进城费”网民意见的统计中,23.6%就指向政府决策的不科学,而“好女不嫁凤凰男”只调侃出了其不科学的一面。
在另一面,12日,面对众多商户的利益诉求,高湘文副县长又出雷语:“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此“拍脑瓜”论断一出,立即遭到现实和舆论双重“滑铁卢”。据凤凰县官方透露,收取“进城费”后4天内门票进账已达227万元。但是散客的票却只卖了200余张,游客人数降为2011年同期的38%。媒体披露,原本宾客满座的家庭旅馆,上周末的入住率亦不足五成,有的旅馆甚至上演“零入住”。“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也引来新华社刊文质问:“统计数据显示,148元的门票接近湖南当地一个农民月纯收入的1/4。你说这样的门票价格,普通游客会不会在乎?”“门票多收‘三五斗’,游客量少了五六成,看似算得很精,却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媒体这样慨叹。
网民否定意见中,质疑凤凰县官方决策不公开、不透明的声音更大,占到32.8%。
“收费令”是否经过了听证程序?按照凤凰县副县长蔡龙的说法:凤凰古城门票由于是新定价格,而非涨价,故不需要听证。此言一出,立即引来“拍砖”无数。《旅行家杂志》官方微博发问:“景点收费本也无可置疑,只是收多少是合适的?收取的费用怎样合理分配?是还利于民,还是用于古城维护?这些都太模糊。”网民“耗儿女儿”也称:“我赞成适当收费和限制人数,以保护古城风貌。不能接受的,是模糊的收费流向,和政府傲慢的辩解态度。”网民“桀骜之风”则一声叹息:“对于收门票,若没有任何监督,到头来还是肥了‘看不见的手’……”
中青舆情监测室看到,网民不满的最大头,正来源于政府这双“看不见的手”。
15日,微博粉丝达65万的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裕来,以一条“政府有权出售城市?”的质疑微博,获得了12小时内转发上万次的响应。他质疑,凤凰县政府被曝和当地旅游公司合股成立景区服务公司,政府持股49%,旅游公司持股51%。“凤凰官方一意孤行强征‘进城费’,是在为公司上市做准备?”“政府不是凤凰古城的‘业主’,有什么权将凤凰私下交易支配和分割?”
令43.6%网民不满的,正是躲这场“公私合营”背后的东西——凤凰县官方是不是在罔顾政府职能,执意与民争利?
凤凰古城‘进城费’风波,终究是个利益分配的问题。”网民“天晴下雨”总结。泛美传媒中文网的官方微博则反问:“凭什么地方政府和私企成立一家公司,就能将一座古城圈占起来为己所用?即便当地政府走了所谓的程序,也难说体现了程序正义,更遑论实质正义。”在网民“雪润无痕”眼中,一个普通的景区收费事件能激起全国的民意反弹,根本上是因为“美轮美奂的湘西人文古城,沦为政府挤压商户和居民生存空间、攫取游客的利益场。以收费求涅磐的凤凰,终将沦为被斩杀取卵的鸡。”
面对一个旅游资源,政府应有的职能是什么?这场舆论风波,终于将这一关键问题推出水面。
在网民“江南fm”看来,凤凰县“出售”城市的法理前提只有一个:“须经古城中全体居民和商户的表决同意,既然将整座古城打包营销,城内所有居民和商户都应享有营销收益的分配权。”
“政府应是市场监管者,不越位不缺位,才是现代政府应有的作为。湘西如画的边城不该承受如此喧嚣。政府职能的转变,期待凤凰涅槃。”在凤凰古城自己制造的这场“进城费”喧嚣中,《人民日报》的上述微博评论,显得格外语重心长。
⑻ 凤凰古城的商业运行模式
跟团是3天,实际上就是坐车浪费的时间多,自由活动时间少。
其实能自己去凤凰古城里逛1天就够了,要票的景点都没什么看头,个人对名人住所,诗集,文采,历史不怎么感兴趣。最重要的就是逛和购物,买东西一定要还价还价还价在还价!姜糖好吃就行,什么牌子都不重要,导游推荐的东西都没什么好买的~~只看品尝不买。
女孩子比较适合在那购物,衣服首饰之类的很多 很漂亮 可以多买点
我刚从那回来,风景确实不错!
如果去苗人谷,不要跟着导游走那么快,自己慢点走,多拍几张照片
⑼ 如何利用凤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凤凰古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是文化的形式和载版体。只有突出各种不同权的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旅游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地方文化是旅游经济的底蕴,对于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丹江口市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特色鲜明,认真研究我市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市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山水旅游品牌,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