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美即面膜
美即面膜的成本一般在3.8~4.1 之间。特别贵的一般是为了牟利。
我买过美即的正品是5元一片。
买这种东西还是最好不要再网上买。因为你不可能仔细的看。
美即的面膜背面底部会有一行‘合格’的字样,正品应该是偏灰那种颜色。买的时候注意一下吧。~
希望你可以买到正品哦,皮肤越来越好。加油!~
B. 美即面膜为何会从“中国面膜第一品牌”沦落到卖不动的地步
在2013年的时候,欧莱雅耗巨资收购美即面膜,本来是想要通过收购美即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然而后来美即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事实上,对美即的这一收购行为从来就没有被业界看好过,此后美即的销量也是节节败退,在2016年的时候美即的回款下滑了六成,市场份额也不足其巅峰时期的一成,曾经的“中国面膜第一品牌”如今鲜见其身影。
中国化妆品品牌被收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纵观那些被收购的品牌之后的发展,却无一例外没有达到借助大集团的力量求得更好的发展的目的,大部分被收购的品牌现状都不容乐观,表现平平,比如大宝、丸美、小护士等,有些品牌甚至几近消失,就连曾经的面膜大亨美即面膜也难逃这一个厄运。
2006年~2015年面膜行业企业总数情况
2、美即面膜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当面膜品牌越来越多的时候,想要在众多的面膜品牌中杀出重围是需要从自身产品方面进行改善的,特别是要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然而,这一点美即面膜并没有做好。在被欧莱雅收购之后,美即面膜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一切,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差异化方面都没有显著提升,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很难在面膜行业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3、营销成效不明显
欧莱雅花费巨资收购美即之后,也有一段时间不遗余力地在包装美即的,不断地在调整战略,想让美即面膜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包括更换美即logo、提出“面膜哲学”,提倡敷面膜的体验价值、积极推出新产品等等,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之后,美即面膜的销量却依然不见起色,之后欧莱雅方面也表示,过渡期的美即经营尤其困难。在2016年的时候,美即也开始转变方式,尝试网红营销的方式,邀请过papi酱客串过广告,但是尽管如此成效依然不明显,毕竟比起一叶子的软广告、以及各种线上活动来看,美即差的不是一点点。
4、渠道价格混乱,想要塑造高端形象却不断打折促销
在美即被欧莱雅收购之后,美即也曾经在线上风光过一段时间,连续4年蝉联双十一销售桂冠。但是,相对于线上的火爆,线下却困难重重。因为上线的价格相对低廉,线下渠道销量不好,于是,专营店就开始打价格战,通过打折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打折促销活动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产品的销量,但是时间一长对产品品牌塑造是具有负面影响的。因为人们会慢慢开始怀疑美即面膜的功效,进而降低对美即面膜的信任度,觉得美即面膜降价促销是因为质量不行了。这一个情况在美即面膜进驻名创优品之后尤为明显,进驻名创优品可以说是美即打得最烂的牌,严重影响了美即面膜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影响力。
5、缺乏独特的品牌特性、产品定位不够清晰
美即被收购之后其产品的定位不止都不清晰,美即没有能够包装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概念,比如一叶子的植物酵素概念、韩后的补水概念、美迪惠尔的美容针概念等。消费者对于面膜的诉求已经从产品到情感共鸣,再过度到了面膜的细分价值诉求,美即却没有顺应消费者的这一诉求打造出独属自己的品牌特性。没有独特的品牌特性,其品牌效力也会逐渐降低。
虽然背靠欧兰雅这一棵大树,但是美即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美即面膜的命运也证实了一句话:背靠大树不一定好乘凉
C. 美即面膜被收购后为什么迅速走向衰落
“停下来,享受美丽。”——美即面膜这句广告词,曾经将它带上“中国面膜第一品牌”的巅峰。但如今,美即早已停了增长的步伐,销量急速下滑,“享受”的是无尽的落寞。近日,有第三方机构披露了美即的经营数据:2016年回款不足2亿元,同比下滑六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