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施华洛世奇新品创作理念是什么样的
施华洛世奇创作总监娜塔妮‧歌莲(Nathalie Colin)谈到此系列时表示︰「每逢佳节版,我们总会盛装打扮一番权,参加各种节日聚会。除了向亲朋好友送上礼物外,当然不要忘了犒劳自己,满足一下自己的愿望清单﹗
本季,施华洛世奇准备了多款时尚闪亮的设计,为节日增添气氛,同时为所有人缔造晶彩耀眼的时刻。从百搭的首饰及配饰,到闪亮迷人的礼品套装,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心动的产品。
充满现代感的色调,配以抢眼的深绿色、蓝色和紫色,而揉合流行造型与金色和银色的设计,平衡视觉效果之余,也营造出巧妙对比。
『贰』 谁是施华洛世奇的竞争对手
请 xpoqxidsl 看了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再说话吧。
仿水晶,说的那么难听,施华洛世奇什么时候说自己的水晶是天然的了?人家就承认了自己做的是人造水晶。
还很有年头了,多少年?100多年了,看看别人的介绍吧,不要搞得像个外行。哦,不对,可能你是做天然水晶的,不能叫你外行。
一般的玻璃能切割成那么多面吗?能做成那么高的纯净度吗?能有那么多漂亮的颜色吗?能有比较强的硬度吗?
麻烦这位 xpoqxidsl 同志搞清楚什么是天然水晶,人造水晶和普通玻璃的区别再来回答问题。
人造水晶和天然水晶的化学成份都为二氧化硅,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即称为“水晶”。天然水晶是一种透明的石英结晶,呈六角柱状结晶,它的硬度很高、反光烽(俗称七彩光)极强。
◆纯净的水晶为无色的透明晶体,而没有杂质的天然水晶几乎找不到的,大都天然水晶含有气泡、杂质,晶体混蚀。
◆人造水晶是原料石英砂经过一系列工序提炼,再经精细的切割技术和绝无瑕疵的打磨功夫制造而成,晶体纯净透明,弥补了天然水晶的不足。
◆人造水晶添加进金属元素如铅能增强光的拆射,更显出水晶的高贵。由于人造水晶工序繁杂,工艺高超,有的售价甚至比天然水晶还要昂贵。
◆人造水晶即高铅玻璃,或称为铅晶质玻璃,即在普通玻璃(成分是二氧化硅)中加入24%的氧化铅,就会得到亮度和透明度与天然水晶类似的人造水晶。
◆氧化铅的含量国际标准为24%(这个含量才能称为水晶,低于此量即为水晶玻璃),这时人造水晶的化学性能最好,与普通玻璃相比,主要是比重大,手感沉重;折射率大,能透射出光谱的五彩十色;硬度高,耐磨。
◆紫外线都能透过人造水晶和天然水晶,而普通玻璃则不能。
◆水晶的熔点:水晶的熔点为1713摄氏度
◆折射率:水晶的折射率为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折射率是指当光线由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国际上对玻璃有严格的概念,Glass: 即普通的玻璃产品。Crystal: 既铅玻璃,或者叫水晶,氧化铅含量达到24%。因此,含24%氧化铅优质高铅玻璃的保证。
天然与人造的区别是很容易的,天然的不纯净、用舌头舔有冰冷感;而人造的没有,天然只使用在手饰或吊链等小件制作上,大件饰品及其他物品中用的吊饰都是人造的。
『叁』 施华洛世奇 广告创意与方案
夏日,绵绵细雨中,男女漫步,雨水中夹带着水晶,落在地上铺成一条纷彩的路面,随手拿起一个变成饰品.
呵呵,多浪漫啊
『肆』 征集施华洛世奇广告词
水润如星 尊贵如钻
『伍』 女子花万元买项链,鉴定证书写贝壳,施华洛世奇的品牌营销是怎么做到的
我认为首先施华洛世奇运用了网红销售策略,对于施华洛世奇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策略,使其能够接触到年轻的消费受众群体,并为其内容注入新鲜和更现代的基调。
而且不光是网红策略施华洛世奇还用一些新技术吸引年轻消费者,在2017年,施华洛世奇成立了一个“Innovation Lab”,将零售技术引入其数字化战略的前沿。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已经结出硕果,其中包括一款AR应用程序,使用户能“试穿”珠宝,以及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软件,帮助该品牌的修复部门加快进程。与此同时,店内技术的使用也增加消费者互动和停留时间。2018年,施华洛世奇开始在伦敦牛津街测试一种名为“pioneer”的新型门店模式,主要包括了AR试穿技术和互动自拍墙等数字功能,以此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但是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我觉得既然这个商家已经做出辱华的行为,大家还是需要去抵制它,不去购买他家的东西。
『陆』 施华洛世奇公司的管理理念
创新、环保这两点为根本。
创新指水晶款式创新,比如每年会推出N多款新款切割的产品,保持同行业领先的优势。
环保指水晶体中的化学成分达到欧洲及美州的标准。也可以指大环境优势。
『柒』 施华洛世奇如何经销
你要开专柜 还是 不是专柜
『捌』 施华洛世奇的品牌介绍
自本世纪初,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石已经在世界各地被认定为优质、璀璨夺目和高度精确的化身,奠定了施华洛世奇成功的基础。施华洛世奇的魅力源自材料的品质和采用的制造方法。至于独特制法的详细情况,则不会向外人透露。
施华洛世奇人造水晶的闪耀光芒之所以闻名于世,完全是由于他们的纯净、独特切割以及刻面的编排和数目。在奥地利西部的瓦腾斯(Wattens)的小镇,这里地处偏僻的阿尔卑斯山麓,人口也仅仅几千人,但每天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来,为的是看看那个造型怪异的阿尔卑斯山巨人。这个巨人匍匐在一个山头,两只水晶大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彩,从它的嘴巴里奔涌而出的喷泉落到了前面的湖中,发出了巨大的咆哮之声。
施华洛世奇本身就是人造水晶制品,不是纯天然的,以切割工艺和设计而出名。不过如今,这家古老而神秘的公司仍保持着家族经营方式,把水晶制作工艺作为商业秘密代代相传,独揽与水晶切割有关的专利和奖项。 从此以后,公司的产品线不断地延伸到每一个能被水晶装饰的角落。今天游客们只要在瓦腾斯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里转一圈,就能了解这些产品是多么地贴近人们的生活。除了时装、鞋帽、手表、首饰上的水晶装饰来自施华洛世奇以外,当顾客走进售卖户外运动品的商店购买用于打猎和观鸟的望远镜时,望远镜的品牌很可能是“Swarovski Optik”,它源自丹尼尔长子威廉在1935年的创造。而纽约大都会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甚至是中国人民大会堂的水晶吊灯都是施华洛世奇出品的“STRASS”。
到了1976年,瓦腾斯成就了施华洛世奇历史上的另一个飞跃。当年的冬季奥运会在蒂罗尔州首府因斯布鲁克举行,而施华洛世奇的设计师Max Schreck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利用水晶灯具部件的零碎材料拼凑着做出一只水晶老鼠。它是公司历史上推向市场的第一款水晶成品,立即成为冬奥会的畅销纪念品。受此启发,施华洛世奇乘胜追击地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银水晶”摆件产品。1987年,公司成立了“施华洛世奇收藏者俱乐部”,至今,收藏俱乐部已经在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45万会员,“银水晶”系列成为施华洛世奇公司的标志产品。
这就难怪施华洛世奇的第五代传人马可斯在中国访问期间,被问到是否会像世界许多大公司一样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中国建厂时,马可斯笑了:“一百多年来,瓦腾斯的水土成就了施华洛世奇这个品牌,我们只会在瓦腾斯的土地上续写这个神话。”而瓦腾斯也因为施华洛世奇的崛起而由当初默默无闻的小镇发展成奥地利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该镇居民中有1/3的人都是公司的员工,而剩下的人中则有80%以上从事与施华洛世奇相关的旅游、餐饮及服务行业。 丹尼尔·施华洛世奇于1956年过世,享年94岁,他身后留下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截至2010年,施华洛世奇家族的成员已超过150人,其中有28人在公司内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并由6人构成公司的最高决策和管理层。
曾在美国求学、毕业后在香港负责销售和分销工作的娜佳提倡前者。她发现施华洛世奇品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在欧洲和亚洲,施华洛世奇水晶被视为雅致的礼品;而在美国,人们成批购买的是动物造型的水晶摆设。当人们听到娜佳的姓氏后最典型的反应竟然是:“施华洛世奇,你是说那些动物吗?”这令娜佳很受挫折:“我欣赏动物造型水晶,但不想等同于它们。” 娜佳开始着手重新定位并提升施华洛世奇的品牌形象,她的第一个举动是于1998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施华洛世奇创意服务中心,作为水晶产品的展览厅,聘请时尚顾问来指导瓦腾斯那些水晶切割工匠们。当年,施华洛世奇的北美销售从140万美元剧增到1300万美元。1999年以来,已经有6间中心先后在伦敦、迪拜、巴黎、米兰、新德里和圣保罗开设。她与欧洲的时尚设计大师合作推出了价值3000美元的水晶项链或者镶满了碎水晶的手袋来迎合奢侈品市场,新产品在米兰、纽约这些时尚之都风靡一时。
不过这种尝试遭到了家族其他成员的质疑,娜佳的表兄科恩就认为:“奢侈品固然很重要,但真正为公司带来收益的是日常工艺品,我们打算朝这个方向重新定位品牌。”他代表了家族老一辈成员的观点,与他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就有家族中德高望重的Gernot和Gernot的儿子马可斯。1986年Gernot曾倡导过收购一家名为Zale的高档珠宝专卖店,希望将水晶产品在其中出售,结果巨亏10亿美元后最终以破产收场。Gernot一直铭记这个教训。据说马可斯与娜佳之间发展到了互相不交谈的地步。娜佳私底下抱怨过:“我为公司尽心尽力,却一直感觉像个局外人。”
在百货商店里设专卖店和专柜仍然是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主要营销渠道,而且对娜佳来说并非好消息——橱窗里仍然摆满了动物摆设。随着家族的日益壮大,家族成员之间意见分歧几乎是每个家族企业难以避免的命运。11年前,施华洛世奇选用了天鹅作为公司的标记,因为在希腊、罗马、印度和德国的神话故事里,天鹅象征着纯洁、力量和神圣不可侵犯。但要让这家年营业额达20亿美元的家族企业真正如天鹅般在北方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第五代家族成员必须在保证品牌的延续和发展与坚持大胆创新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 1892年,29岁的丹尼尔·施华洛世奇(Daniel Swarovski)发明首部切割机器,大大提高切割水晶的速度、准确度和品质。
1913年,丹尼尔·施华洛世奇与他的三位儿子Wilhelm,Friedrich及Alfred成立水晶制造工场,制造品质纯净之原水晶材料。施华洛世奇有今天的成功亦有赖其对品质的严谨要求。
1931年,施华洛世奇将其石带产品注册,这些石带包括多款配以水晶石的条带及花边,可用于服装及配饰。
1948年,施华洛世奇成立光学仪器部,以HABICHT为名,推出包括单筒望远镜、瞄准器等精确光学仪器,迅速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供货商。
1956年,施华洛世奇采用了独特的真空涂层,创制出“幻彩”效果的水晶首饰石。
1960年,施华洛世奇在德国成立首个销售办事处。施华洛世奇在全球已设立了40个销售办事处,将产品分销至世界各地。
1965年,施华洛世奇推出闪烁亮丽的STRASS水晶吊灯垂饰,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的水晶灯饰,均采用了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吊灯垂饰。
1976年,施华洛世奇的成功故事始于一只晶莹可爱的水晶小老鼠。自此以后,其它惟妙惟肖的动物塑像接踵而来。现时,这个系列已拥有一百二十多件礼品及收藏品。
1977年,施华洛世奇推出第一个首饰系列(Swarovski Jewellery Collection)。时至今日,产品包括最优质的时尚创作和经典水晶首饰设计,每年推出两次新产品。
1987年,施华洛世奇搜集家协会成立,为水晶爱好者提供尊享服务和交流园地。截止至2009年,会员人数已超过43万,将获赠每年出版4期的《施华洛世奇杂志》。
1991年,由施华洛世奇举办及赞助的“Jewels of Fantasy - 20th Century Costume Jewellery”巡回展览揭开序幕。至今,这展览会已在超过20个场地展出。
1995年,为庆祝施华洛世奇成立一百周年,位于瓦腾斯市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10月揭幕,这座地下博物馆外形是一个绿色的巨人,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置身其中可彻底体验奇异的水晶世界。至今已有超过450万人亲临感受水晶的魅力。
2001年,施华洛世奇为浴室布置提供崭新的设计意念,产品包括可互相配搭的闪烁水晶组件。多姿多彩的“水晶浴室全触感”灵感来自施华洛世奇水晶的璀璨光芒,是纯净与和谐感觉的完美写照。
2002年,由娜佳·施华洛世奇策划的水晶宫系列,自面世起就表现、展示和示范如何以惊人手法全新诠释传统吊灯。
2007年,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与电子业巨头飞利浦合作,生产出“活动的水晶”(Active-Crystals)电子产品系列。这个系列的产品包括USB记忆卡和耳塞等。这些产品都有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水晶作为装饰。
天鹅水晶标志是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传统记号,也是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水晶精致优雅精神的象征。
1892:革命性的仿水晶切割机器,切割准确度远胜当时的人手切割技术。
1895:施华洛世奇在泰利莱华登斯市(Wattens, Tyrol)创立公司,而愿景是借着仿水晶为人们带来喜悦。公司至今人严格遵循其原则——不断精益求精。
1931:推出手缝水晶石配饰带,为时装及配饰制造商开创设计新领域。
1956:施华洛世奇与Christian Dior合作开发“Aurora Borealis”效果,为切割仿水晶的闪烁光芒添上幻彩魅力。
1976:首度推出装饰仿水晶塑像,深的消费者喜爱,施华洛世奇开始以机器切割合成立方氧化锆。
1977:施华洛世奇推出首个首饰系列。今日的施华洛世奇高级产品系列以包括首饰、配饰以及仿水晶摆件。
1987:为忠实搜集家而设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会(Swarovski Crystal Society)正式成立,至今会员人数约325.000,遍布全球120个国家。
1995:Swarovski Kristallwelten于奥地利华登斯市开幕。时至今日,已有超过九百万人曾造访过水晶世界的奇幻展览室,并亲身体验了仿水晶的神奇魅力。
2002:仿水晶吊灯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水晶宫系列(Crystal Palace Collection)的一部分,罗恩·阿莱得(Ron Arad)与托德·布歇尔(Tord Boontie)等著名设计师赋予传统吊灯崭新诠释。每年施华洛世奇都会邀请知名艺术家创作,走在时尚尖端的设计新品。
2009:施华洛世奇在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博览会(Baselworld)上推出首个手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