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理古城景点介绍
大理古城景区位于云南省的中西部。唐宋时曾先后在此建为地方政府“南诏国”和“大理国”。现在大理还保存着一小段古城墙。大理古城尚存有很多古建筑物,象征大理的三塔,就建于二千多年的南诏丰佑年间,三塔成鼎足形,雄伟壮观。还有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宝山、佛教胜地鸡足山、石宝山窟、小普陀、天镜阁、南诏德化碑、南诏铁柱。
在大理古城景区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景区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B. 大理古城问题。。。。
大理古城的银行主要集中在复兴路和玉洱路,在复兴路上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人民路得交叉口)、中国银行(洋人街附近),在玉洱路上段有中国建设银行。
大理学院到古城可以乘坐安然公司2路公交车,很方便!
C. 大理古城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古城四周围有城墙,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多,设东、南、西、北四门及门楼。现原有城墙部分被拆除,后又陆续修复,但古城的规模、格局至今仍保持不变。可登楼眺望古城全貌、苍洱风光;也可作展厅、游客休闲场所。南北城门由街道直线贯通。东、西两城门则采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错位布置。以喻苍山十八涧流下的象征财富的“银水”,穿城而过直流洱海,而让“银水”尽量在城中滞留。这样既给人们心理上带来某种凭寄,同时,又促成古城“街街流水,户户养花”特色的形成。
古城内道路有九街十八巷,呈棋盘式方整布局,道路主次分明,疏密相间。主要街道两侧为前店后屋或下店上屋的传统建筑。小街小巷,环境幽深。古城内住宅建筑多为庭园院落,住房则靠后布置。庭院中的花木有的伸出墙头,透过花墙,和路旁流淌的溪水,构成“红杏墙头”“流水人家”的悦人画面。大理人不断利用自然、取之自然来营建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吸收了中原汉式民居以院为中心的组合方式,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生活方式的特点,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六合同春”的格局。大理白族民居置身于苍山、洱海大自然环境中,为国内外游客及建筑界所瞩目。
作为通南北城门的主街道复兴路、人民路有较好的传统风貌,保持着小铺面接踵的传统风貌与商业气氛,是古城内重要的商业、文化、旅游步行街。古城内的洋人街是游客驻足流连和聚集休闲的主街道,已是蜚声海内外,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大理的城市名片。
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古城,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城内长流不息苍山溪水,给大理古城增添了活力和美感。山水为古城争辉,古城为山水增色,苍山、洱海、古城协调和谐、相得益彰,形成“银苍玉洱”的著名景观。小小古城置身于广博的坝野田畴之间,犹如大自然烘托的一方珍宝,显得壮观大气,成为了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商饮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历史气氛的古朴、典雅的旅游圣地。
D. 大理古城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6、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7、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是南诏立国时的都城。南诏在751年和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E. 大理古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大理未来发展趋势项目
大理古城内重点实施恢复保护古城历史风貌、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档次和特色等项目,古城外围主要开发建设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接待设施项目,形成古城外围与城内功能互补的格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大理古城文庙恢复重建项目;
2、大理府考试院及周边文化影视开发建设项目;
3、大理古城白族民居院落保护、开发、利用项目;
4、大理古城北片区旅游地产开发项目。
大理古城及往古城西片区和北片区开发3平方公里,形成与古城风貌协调、功能互补新区。大理良好的区位优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大理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旅游业在我省的大发展,使大理古城更加誉满全国,并走向世界,成为我省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大理知名度、开放度,逐步实现了世界分享大理好风光,大理又分享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成果的和谐之美。
你可以参考下一下资料 进行优势劣势分析 1、《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 2、《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大理古城控制性详规》 4、《大理市社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大理古城具有其它任何资源不能相比的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它的保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就如何保护管理好古城,提高古城的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有以下思考:
一、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增强古城管理的整体合力
应该认真做好“三抓”。一是抓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局机关和下属单位要先后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抓学习,提高职工素质。注重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形成职工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抓法规,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针对古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方案,为依法行政和规范古城管理夯实基础。
二、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促进古城容貌大改观
针对目前大理古城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四整治”。一是整治交通秩序。要切实加强城内交通的管理,一方面要规划完善停车场的修建,规范停车泊位。另一方面要严禁在古城交通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以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二是整治经营秩序。对占道经营进行严格取缔,规范临时水果摊点,营造良好的经营秩序;三是整治卫生秩序。要加强对“门前三包”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古城内卫生死角的管理,实行一周一通报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古城的环境卫生;四是整治户外广告和门牌店匾。必须规范审批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非法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进行强制取缔。
三、以依法行政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要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要规范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关系;二是依法保护古城。要坚持“科学规划、抢救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基本原则,加强古城的保护管理;三是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四、以保护优先,不断提高旅游档次
要注重历史写真,切实加强古城的保护。一是对古城内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最大限度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加强违章建筑的查处,沿街环境风貌的整治,全方位体现古城风貌的完整性。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整修,不因其破旧没有保护价值而拆毁,保持原有的功能,保持原有的生活气息,切实体现古城居民生活的延续性;二是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对古城的恢复与改造可以促进古城的有效保护,在旧城的改造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尺度及风貌;三是名城保护与文化设施相结合。把大理古城中大量的古建文物维修、改造用作公共群众活动场所和教学基地,可以提高群众对名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文物及名城的保护;四是名城保护与旅游设施的建设相结合。保护规划中尽量把一些文物古迹开辟为风景旅游景点,这样既发展旅游事业,又提高文物的价值及知名度。
五、以和谐为目标,加强古城园林绿化
要以营造花院式古城为目标,加强古城环境氛围的营造。一是在支持各户庭院绿化的同时,结合文物保护和旅游设施增设一些公共绿地,强化古城的绿化、美化工作,切实提高古城内的绿化覆盖率;二是整合水资源,进一步营造古城“街街流水,户户养花”的生态景观,构建高原生态水乡古城。
六、以改革为动力,提高古城环卫质量
要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的总体思路,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一是实施古城行政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的改革。二是实行路段管理责任考核制度。三是要引进环卫作业竞争机制。
七、以长效管理为契机,提高古城管理整体水平
结合古城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古城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推广城管进社区。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法,逐步消除古城管理的盲区,使古城管理向无缝隙化管理迈进。二是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工作。
八、以收费、建公司为平台,开辟古城发展新路子
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筹备收费工作。应积极筹备古城维护费的收取工作,使资源的享用者直接为古城的保护提供资金来源和保障,以促进古城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组织建立公司。市古城保护管理局按照“保护为主、全面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方针,积极筹备成立大理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以走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古城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加强古城的保护与管理。
九、以宣传为重点,提高古城的知名度
市古城保护管理局要大力实施好“以旅活市”战略,认真做好古城的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在宣传中以文化为载体,突出大理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扩大对大理古城的宣传促销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古城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古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旅游品牌形象,以实施古城旅游价值的回归。
希望以上资料能帮上你!给你提供点思路。
F. 介绍大理古城
穿行在大理,你可随意用脚丈量着古老的街巷,也可在街头一角的小摊上,拿一个饵块或乳扇,边走边吃,可靠在一家书店随意地翻看着一本闲书,或者干脆无所事事,就做一次闲人;在秋日的阳光下,无思无想无梦……在大理,一个不可错过的去处就是人称“洋人街”的护国路。当城市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方式时,“洋人街”上坐着的这些人偏就向往着田园牧歌。
G. 大理古城的古城布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 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 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 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五华楼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今天的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始建于1904年6月,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 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0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主体结构为土 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H. 大理古城的这几个景点,你一定要去
1、洋人街
大理洋人街虽然仅仅长三百米,但是却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喧嚣的街道,却并没有使得我们心情变得烦躁,渲染的气氛更加地火热,热情洋溢,多姿多彩,美味飘香,还有各国的游客,使得这个地方变得特别的融洽温情。
2、人民路
人民路是古城的主干道,基本上小店,游客,吃食这条路居多。
3、大理夜景
大理的夜景相对于白天的喧闹又是另外一种氛围!红龙井、洋人街、人民路等街道,晚上都有很多酒吧,天气好的话可以选择室外的,烤火,喝酒,听乐队演奏,跟朋友吹吹牛,惬意而兴奋!
I. 我想在大理古城创业,应该做什么好呢
建议你选择卖有云南特色纪念品方面的,因为每年去云南旅游的人很多。卖纪念品应该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