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心理学来讲,古镇商业化为什么对人们这么有吸引力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真的喜欢。但是吸引力比较大就是另一回事了。
心理学中冲突大致分为三种:趋避式、双趋式、双避式。
古镇商业化的发展就是属于趋避式。古镇商业化,对于投资商来说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以古镇文化为背景的商业可以吸引到更多喜欢古镇文化的人。对于古镇文化的真正保护者来说,这些文化都不是可以直接适用于现代经济生活,所以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失去光彩的危险,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古镇商业化注重的是商业化带来的扩大的影响力。
综上,双方都在这种行为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古镇商业化才可以大肆兴起。
2. 大家认为有哪些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古镇值得一去
我们安徽的原生态千年古镇——柘皋,可以说完全没有商业化。古镇里的明清古建筑原汁原味,青石板的小街两旁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古建筑。
3. 商业项目市场调查应注意什么
对于商业项目来讲,项目的市场定位和商业业态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工作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基于组织的资源及其控制能力,在确定项目原则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市场调查,对拟建项目的市场、经济、政策、规划、交通、建设等条件环境进行调查,提交项目选址意见或者对已选项目与市场、经营环境的符合性做建议。由此,在实施项目市场调查时要注意:1、对拟建区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商业项目的类别与分布、区域文化与习俗、消费习惯与消费水平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要注意调查、分析区域市场的需求“点”,初选商业项目适合的区域或者评价初选项目与市场的符合性,回答项目的“能否做?做什么?”的问题,目的是解决项目立项、功能定位的初步建议问题。2、通过对项目拟建区域的市场调查,了解区域商业项目业态的分布、类别、经营范围、经营模式和经营效果,尤其是对具有一定规模、盈利能力的商业企业的资源支持能力的调查,分析项目该怎么做?适合的业态和规模是什么?目的是说明项目功能和项目业态规划,并建议项目规模和性质。3、商业项目不同于住宅地产项目,是不一样的盈利模式,支持项目的盈利方式和能力会随着区域环境、竞争(已有和潜在)对手的不同情况有差异,竞争会在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客户资源等多要素展开,更依赖于主力店的带动。因此,市场调查必须更加重视项目与市场、与目标客户的关系,并基于客户资源,建议项目主力店的性质、规模。4、商业项目能否最终获得成功,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作保障,没有消费者的消费,项目的结果肯定是失败。商业地产项目开发需要更多的商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支持,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必须由商业专业人士来完成。为此,要注意在项目的市场调查阶段,就必须配备具有商业项目运作经验或者请专业公司协助。5、市场调查除了应站在市场的角度、政策环境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应该站在规划条件和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项目调查的组成人员中,应该有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又具备能力的人员。项目设想能不能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要由技术人员根据调查的周边环境和区域规划条件将展开分析,要注意验证拟建项目设想的可行性。6、在市场调查完成阶段性工作后,应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拟建项目的各种可能的性质、业态、规模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用的方法是“SWOT”和排除法。在使用“SWOT”时,必须针对项目设想的性质、业态和规模,注意分类整理支持性资料,对项目设想进行“优势、劣势、机会、风险”的细致分析,然后按照对比结果进行排除。7、基于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模式的特殊性,加上区域环境的不熟悉,要求项目的前期过程必须谨慎对待,尤其是转型或者初创企业更应注意慎重。在市场调查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安排,特别是对项目选址地区域,更要根据项目环境和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不能拘泥形式、不能怕反复,要特别注意有效性。市场调查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项目定位和项目立项的必要依据,是项目能否得到成功的关键过程。实际上,市场调查就是在回答“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的问题。
4. 关于古镇的市场调查大纲
你去《我要调查网》看一下,里面有很多问卷模版,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好像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修改问卷,编辑问卷,都是免费的,希望能帮到你。
5. 江南古镇商业化程度排名是怎么样的
江南古镇商业化程度排名依次是: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
1、周庄。
2017年,乌镇交通运输业实现总收入3024万元,同比下降5.3%。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4.35万元,同比增长2.9%。镇内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6521户,每百人普及率18.98%。手机用户数达91762户,每百人普及率105.42 %。景区全年接待游客868.2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4.8%。
6. 有关平遥古城的考察报告
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宣王姬静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 ,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 ,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北城墙在今窑场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 ,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由原周长“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
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周长6162.68米,东城墙长1478.48米,南城墙长1713.80米,西城墙长1494.35米,北城墙长1476.05米,城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宽8 米-12米,顶宽3米-6米。墙身素土夯实,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为一层,木栓平面分布的间距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墙体收分15%-20%。
外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挡土墙。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墙体收分为9 %。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
城墙顶以青砖海墁,外檐墙头砖砌垛口3000,垛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长1.39米,上施檐砖3层,中有高25厘米、宽17.7厘米的了望孔。垛堞间留有垛口,宽 53 厘米,好供射击。每段垛口墙下,辟一与垛口同样大的矩形"铳眼",用以容纳炮身,跪姿发射。
城墙马面顶筑堞楼72座,堞楼深宽各3米,高近7米,是为士兵提供登高眺望、躲避风雨、贮藏兵器的军事建筑设施。“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军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了望敌情的堞楼,称“敌楼”。据旧志称,明代初年重修平遥城墙时,仅建“敌台窝铺四十座,隆庆三年(1569)增至94座,万历三年(1575),在全城以砖石包城的同时,重修成砖木结构的敌楼72座,后经历代修葺,遗存至今 。”敌楼平面呈方形,占地10.24平方米,双层,四壁砖砌,硬山顶,筒板瓦覆盖(太和门瓮城左右的两敌楼顶有脊饰),底层面向城内的一面辟拱券门,楼内设木楼梯,上层置楼板,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两孔。仰望那一座座敌楼,如同林立的岗哨,莫不令人敬畏。楼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数的敌楼,尚且正对着城内的某条街巷,从中进行监控。可见不论在平时和战时,敌楼又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
城门楼:是“城池”的标志建筑,修筑于城门顶,古时亦称“谯楼”,平遥城墙共有六座城门楼,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 米。南、北二门的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砖石台基,立通柱,施斗拱彩绘,楼顶施彩色琉璃瓦。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了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角楼:建在城墙四角突出的墩台角台上,平面呈方形,占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门,内有砖阶可通往二层,二层四面开圆形了望窗,楼身为砖砌,置木楼板,楼顶歇山式,五脊六兽。角楼之朝向与大墙呈135°角,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平遥城墙四座角楼分别是西北角的“ 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魁星楼:在平遥城墙的东南角上,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点将台为古时王者点将出征的地方,相传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城墙:平遥城墙外侧墙有条石作基,外檐墙根,顺大墙走向筑散水台阶,俗称小城墙,台阶高1米,宽3米-5米,台面以半砖侧铺。内檐墙头,砖筑护卫安全的矮墙。散水于女儿墙下的水口,通过城墙内侧砖砌的77个水槽,"按照民俗肥水不外流的传统,将城墙上的雨水排于城内马道"。
城门:平遥城墙设有城门六道,直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