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MOOC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研

MOOC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研

发布时间:2021-08-14 06:15:27

㈠ 有哪些关于MOOC用户的调查研究

网络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基于用户体验的我国mooc学习者需求调查研究

李凑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mooc)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资源和完整的课程学习体验。mooc的兴起和发展为传统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高用户注册率、低课程完成率”的问题,mooc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的地域,mooc面对庞大复杂的学习群体,平台界面的设计、课程结构的组织、课程内容的安排、学习评价的开展、学习交互的设计以及平台技术支持的开发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延续性。本研究从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和需求角度出发,针对mooc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促进mooc的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为mooc用户体验的优化和学习者需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论文主要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案,阐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介绍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章阐述mooc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对国内外mooc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mooc及其发展,为研究做铺垫。第四章为调研方案的设计,介绍了调研目的和思路,阐述了问卷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第五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利用问卷星平台对mooc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和需求进行调查,问卷从mooc的平台界面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学习交互以及技术支持六个维度展开,同时对所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六章,在查阅文献和对我国mooc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和需求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分别从界面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学习交互以及技术支持六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mooc持续发展的建议。第七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mooc 用户体验 学习需求 调查研究

㈡ mooc 对于传统高等教育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促进教育改革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记得 MOOC 刚出来时,很多人都喊大学要关门了。彼时我还在大学任教,真的小害怕了一下。现在看来,这种害怕纯粹多余。MOOC 对大学有冲击,而且很大,但决不至于关门。这种冲击更多体现在让大学变得更好,可以看做外来力量的“倒逼”。能逼出三个方向的转变: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学校职能。

一、课程评价机制的转变

评价机制决定了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决定了工作如何展开。所以,评价机制变了,工作结果就会随之改变。

举个例子:

这是我曾工作过的教学团队对同一门课在不同历史阶段写的课程简介。哪个会让你感觉更亲切、更想点进去看看?

左边的简介截屏自国家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宇颖,右边截屏自中国大学 MOOC——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明显 MOOC 的简介更合年轻人,也就是课程受众的胃口。那精品课的简介是写给谁看的呢?

高教系统评价教学质量,一直使用“专家制”,自上而下。对教师而言,只有上面的专家、领导说好,课程才是好的,学生的评价是微不足道的参考。这必然导致课程建设会把注意力放到如何迎合少数专家的标准上,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比如说,“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科课程 - 课程中心)代表中国高校最高教学水平,参评时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负责人的名气、人脉和申报材料的准备,至于本校学生是否认可“精品”,没人关心。所以可以看到,最后选出的课程负责人都是大教授,甚至其中有人早已多年不讲课了。这就是专家评价权重过高带来的问题。(当然,精品课程中还是有很多真精品的,肯定不都是包装出来的)

而MOOC是把课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公开在网上,质量好坏由对课程有过深入了解的人来评价,其中大多数是学生。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MOOC 负责人的平均年龄和职称要比精品课低很多。比如中国大学 MOOC 平台首批课程的 12 位负责人中,只有 5 名教授。如果你觉得这说明课程质量低了,你就被光环蒙蔽了。事实上课程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和职称是不成正比的,甚至有时是反比的。不信你看,还是中国大学 MOOC 的首批课程,学习人数排名前十的课程,只有三门是教授开的,而且 top 2 的主讲连副教授都不是。虽然学习人数不能完全说明课程质量,但这种极端反差还是值得思考的。

当教师解(bu)放(li)手(zhuan)脚(jia),开始只面向学生授课,课程就会更受欢迎。但这里也有隐忧。受欢迎,未必代表水准高。做个类比:连绵十五届的青歌赛培养出的受欢迎的歌手数量,并不比几届超女快男多。前者是专家评,后者是大众评。专家更专业,但越专业往往越脱离大众。课程也是如此。只面向专家,阳春白雪不落地,为学生创造的价值不高;只面向学生,如果走偏了,就变成讨好学生、降低难度、避重就轻。学生学的时候能乐呵呵,但毕业后,实践中,往往就会发现课程厚重不足带来的问题了。所以,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专家和受众共同参评。我个人非常赞同@邹欣 老师的一个观点:“评价老师应有三个点:课程后,毕业后,毕业 5 年后”。毕业 5 年后,学生也就是专家了,这时的评价非常靠谱!MOOC 完全有条件实现这样的评价体系,只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这只能算是面向(min)学生(zhu)的启蒙,因为它只针对 MOOC,校园内的课程还是老样子。能否再进一步?那就要看 SPOC 了。

二、SPOC 重塑校园课程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就是在校园内面向本校学生,用 MOOC 的技术和手段,开设的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理念都可以在 SPOC 中实践。

下面从技术和内容两个角度谈谈 SPOC 对校园课程质量提升的影响。

技术方面,将在线测验、作业、论坛等功能用于校内课程,是从 Blackboard、Moodle、sakai 等开始的,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国外应用广泛,人手必备,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国内虽然也有先行者(wo)验证了其价值(参考:http://blog.sunner.cn/wp-content/uploads/2012/04/%E7%BD%91%E7%BB%9C%E6%94%B9%E5%8F%98%E6%95%99%E4%B8%8E%E5%AD%A6.pdf,强烈建议阅读),但始终不温不火,没成为主流。不火的原因很多,这里不展开讨论了。MOOC 的火爆使“在线”两个字被重视起来,并随着 MOOC 理念的传播,使更多人认识到再不“在线”就落后,甚至有下岗危险了。所以 SPOC 平台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重点,也就将在线技术引入了校园课程。这是技术的影响。

MOOC 的内容注入到 SPOC,对校园课程产生的影响会更深远。其基本模式是校内教师开设 SPOC,挑选一门甚至多门 MOOC 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测验、作业等),再补充一些自制或搜集的更符合本校本专业本人需求的个性化资源,组合成在线课程,由学生自行在线学习,然后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实验等,最后线下期末考试,课程完成。这种模式能产生几项提升:

1. 授课效果更好

选拔高校教师第一条件是学术水平,授课水平一般只是象征性考查一下,几乎没听说过有因“试讲”不合格而不被录用的。所以,如果老师的课不好听,常常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不擅长,或者心思不在这儿。水平高,讲课好,还愿意投精力在教学工作的老师是稀缺的。MOOC 捧出的恰恰就是这样的老师。

各校最好的老师开 MOOC,经几个轮次的经营改进和公众的反馈、筛选,最后同一门课会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精品 MOOC。如果校内课程使用这些 MOOC 的资源授课,效果通常是会好于本校教师的。但这也绝不会埋没本校教师的才华。对 MOOC 做深加工,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融入个性化、本地化的内容,可以在巨人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所以,单看授课这个环节,利用 MOOC 的 SPOC 能创造更好的效果。

2. 思辨和身教的补足

“填鸭式”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标签。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好多年过去了,也拿它没办法。大学里,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时间全用在口若悬河了,几乎没有时间和学生做交流讨论;下课后各奔东西,谁都想不起来谁。这些客观条件都使“填鸭”成为近似必然。如果持续如此,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钱学森之问_网络”。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教育界是被推(xian)崇(mu)的,近代比较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核心思想也类似,都强调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接收了知识之后能有所创造,比如提问、深入推理、写论文、做设计等。有创造的经验,才会有创新的体验,才可能最终成为钱学森期盼的“杰出人才”。

SPOC 有望带来转机。课堂时间不再做知识传授为主的讲课,就可以在学生网上自学的基础上,做探究式的教学,包括答疑解惑、深入讨论、实操演示甚至手把手的指导等等,这才是有灵性的,才是个性化的,才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的。

这就是典型的“翻转课堂”模式。强烈建议读一下《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这本书,里面有更全面、细致,而且真实的阐述。

3. 教师水平提升

不要以为每个老师对所讲课程的理解都是全面且深入的。老师精深的往往只是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些课程如何和自己的方向距离比较远,那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可能也就停留在学生阶段期末考试结束时的水平。似乎很不负责?其实不然,老师都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而且触类旁通、阅历丰富,所以能边学边讲。但水平总有高低,人心总有惰性,在课程已“差不多”的时候,很多人就停止向前了。

使用别人的 MOOC 授课,那首先得把别人的课学懂,否则怎么给学生指导?这是一重提升。懂到能讲给别人,和懂到能和别人讨论、答疑、辅导,是两个境界。填鸭式的讲,很容易;能应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提问,很难。课堂职能的转变逼迫教师必须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这是第二重提升。

目前在 SPOC 方面我还拿不出第一手的经验做分享。9 月份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就会有很多 SPOC 开出,各种模式的都有,届时再来补充。北大、清华校内都已做过不少 SPOC 实践,期待参与过的老师、同学的分享。

三、大学的变化

教育部近年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部分本科院校将转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据说有 600 所之多,约占全国本科大学的 2/3)。所以,不妨将高校直接分成两类,研究型和应用型,试着分析一下 MOOC 可能会带来的变化。

1. 研究型大学不那么纠结了

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纠结是科研 vs. 教学。科研成果决定学校排名。在争建一流的汹涌大潮中,排名是生命线,是评价指标,所以科研就被更重视。但大家都知道,教学不好,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科研人才。所以学校的评价体系多大比例指向教学,教师用多大精力做教学,总是纠结。

想想你在大学上过的课。如果你非常喜欢,对老师崇拜得不得了,老师有因此升职称涨工资吗?如果某门课水得不得了,大家都是强忍着才能坐在教室里,老师有因此降薪降级甚至下岗吗?更有甚者,新闻《清华因“不升职即走人”辞退教师 遭遇学生集体挽留》中的主人公方艳华老师,被学生赞为“清华外文系最称职的老师之一”,因为每周要做四个工作日的作业批改,无暇顾及发论文,两次职称晋升失败,被辞退了。这多让人纠结!

MOOC 给喜欢教学的老师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那就是有机会在短期内通过精心开设的 MOOC 让自己名利双收,也为学校的名气添砖加瓦。比如 @翁恺 老师的课开起来后,指定教材在各大网站很快售罄。所以这样的老师就不用那么纠结了,使劲搞教学搞 MOOC 吧。

还有很多不喜欢、不擅长教学的老师,也在纠结,觉得教学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那就拥抱 SPOC 吧!按前面的论述,教学质量是能提升的。对校内老师来说,不用再备课做 ppt 出作业题了,有些作业可以通过平台功能自动评分了,需要投入教学的时间减少了,就可以更多更好地做科研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和评估也容易多了,直接对 SPOC 平台做数据挖掘就好,能精确掌握每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某些很“折腾”的低效监督手段不必再做。

2. 应用型大学用 SPOC 解决师资问题

我对应用型大学的了解相对比较有限,叙述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应用型大学不像研究型大学那么纠结,基本不用考虑科研,做好教学就成。SPOC 带来的教学革新,在这里仍然适用,而且可以有更多的花样。

大学教师多数都是读完书就留校,有工业界经验的不多,所以实践经验上有一定的欠缺。而应用型大学强调的就是实践,要实打实的就业能力。当前常见的解决策略是将培训机构的老师请入学校,为学生开课。培训机构的师资多数都有工业界背景,和工业界交流紧密,更了解市场需求,课程更接地气。但这样授课成本会提高,最终要由学生买单。而且培训机构里好讲师也是稀缺的,尤其二三线城市非常难请到好讲师。

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从全国选名师;在线授课的成本比邀请讲师入校专门讲课低很多,学生负担减轻。所以,通过 SPOC,应用型大学可以从研究型大学引入高水准的基础课程,从优质培训机构引入实践课程,这种强强组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想象空间。

这样发展几年,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同质化。各个学校之间课程主体的差别会变小,“主讲老师”都是同一批人。我认为这是好现象,因为课程被提升到同一个水平线,并通过网络的传播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更透明、更方便横向比较,家长和考生就能做出更理性地选择。此时大学招生进入市场化竞争状态,学校必须提供更差异化、更具性价比的服务,才能吸引考生。比拼的就是定制 SPOC ,和用人单位更好的对接等本事了。最终受益的肯定是学生。

四、总结

运转多年的系统常常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它很稳定,但是有问题,如果不解决,时间久了会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但系统内的人不愿意触碰这个问题,因为长期的危害会由后几代人买单,他们的眼前利益不受侵害,甚至还能从此受益。而且,解决此问题的举动有可能破坏系统的稳定,让体系瞬间坍塌。所以,系统内的自我革新是缺少动力的,除非遇到外力的逼迫。传媒、商业、娱乐都在互联网的逼迫下发生了很多革新。教育的革新,现在也开始了!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㈢ 如何有效推进mooc

高校如何有效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近日,一篇关于清华大学“重新定义课堂,从‘课桌变形’和‘削平讲台’开始”的新闻受到大家的热情关注。清华在2014年10月发布的《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依托在线课程,推动MOOC、SPOC和混合式课程建设,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此次的课桌变形和削平讲台的举措,也是为了便于学校进一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慕课的兴起,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各高校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新的讨论话题甚至研究方向。
第一,学校应加强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重科研、轻教学,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排名”的普通省属本科高校而言。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及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受制于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足够实力推广混合式教学,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重视、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也是检验高校领导能否真正落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学校应科学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不可盲目,不可一刀切,应从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科学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从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是所有课程都有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利于知识的传授;而有些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则能够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学校层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指导。
第三,学校应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就要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实惠,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目前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学生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更多考虑这个问题,还是原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环境下,导致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来改善教学成了老师的“良心活”。很多老师宁愿继续念书本、念ppt,也不愿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不要说进行投入更大精力的混合式教学了。这就说明学校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自然也成为了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下面再谈谈如何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会缩减学生课上时间,增加学生课下学习时间。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例如:如何全面掌握学生的作息情况、如何监督学生的学业水平等。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时间进行自由支配,为学生资助安排线上学习时间提供便利。
第二,深化学分制改革。目前,很多高校正在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需要完善。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应于学分制改革结合起来。有的老师希望进行混合式教学,而有的老师则没有这个打算。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为学生自由选择老师、选择课程提供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
第三,完善在线教学平台。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不少平台,很多平台也开放了面向校内使用的spoc平台,方便学校进行混合式教学。但是,不是所有的平台都能适应学校自身需求和学生需求。
第四,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就本人所在学校来说,教学管理系统虽然年年都在更新,但在功能上还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如果广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情况下,对于学生选课、信息查询等各方面的需求。
第五,加强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来说,网络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无法实现wifi全校范围覆盖,学生上网学习不便利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下上学习提供支持。

㈣ 如何搭建一个mooc平台

先确定好你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平台,然后再找素材以及衡量自己全部的资源,确定好之后再进行市场调查看一看相关的情况,能不能让自己继续运营这个平台,目前市场上有相关的搭建平台的网站以及商家,你可以和他们进行取得联系,但最为关键的是,你的内容要怎么样的使得别人觉得好,

㈤ 中国大学MOOC里的课程,课堂讨论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视频吗

  1. 不一定。

  2. mooc课程都有专门的讨论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或者有时候助教或老师发出一个主题,大家一起讨论;

  3. 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视频进行课堂讨论的。因为MOOC学习者太多了,网络会瘫痪。时间也不好约定

  4. 课堂讨论有时候也以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同伴互评

阅读全文

与MOOC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饭店 浏览:165
农村党员就业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79
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方案 浏览:873
旅游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浏览:212
2018暑假教师培训方案6 浏览:261
开展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浏览:263
市场营销学北大课件 浏览: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场营销 浏览:800
培训学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浏览:760
区域大岗点多如何做好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356
生鲜电商策划方案项目概述 浏览:851
天之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01
电子商务营销流程 浏览:157
公司文明创建宣传策划方案 浏览:25
关于香飘飘的市场营销 浏览:431
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512
爱特思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58 浏览:989
市场营销长期职业计划 浏览:380
幼儿教师法制培训方案 浏览:704
首都航空市场营销面试 浏览: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