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

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

发布时间:2021-08-07 21:37:33

A. 旅游资源评价的客源市场分析

包括旅抄游资源对各层袭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
①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
②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B. 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如何运用

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常用方法应该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把握客户的需求。

C. 举出一个你所知道实例分析旅游企业是如何制定旅游市场的定位策略的

比如说武夷山景区的旅游策略,科学的分析市场现状,精心市场细分,突出特色品牌,组织重点项目,形成宣传活力

D. 什么是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市场定位是在上世版纪70年代由美国营销学权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设计,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客户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
所以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自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客户记住你的品牌。记住和宣传你的旅游产品。

E.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是

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界人士认为,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会议主题就是“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据统计,2011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9.1%(同期汽车制造业占8.5%,银行业占11%),旅游就业2.58亿人次,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3%。

从国内看,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二是促进了社会消费。2010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到12580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9.4%。三是促进了社会就业。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从全球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游率2次,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7025万人次。出境人员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91.3%。《世界是平的》一书说,“中国旅游者将改变世界旅游业”。中国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率逐步加大,特别是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国际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11年中国对全球入境旅游的贡献率超过30%。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构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产业,它不仅本身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广泛的关联带动的作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的主要思路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有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热点产品仍集中在少数知名旅游景区,导致旺季一票难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与急剧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问题依然突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旅游便捷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求,旅游民事规则不完善;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旅游经营和管理不规范;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综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旅游综合带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现代科技运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特别是缺乏适应两大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投资创业人才等,现在外语导游、专业的景区讲解员、宾馆饭店的主管领班都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开展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达1968家,在校旅游专业学生109万人,但没有真正意义的名牌大学。真正的旅游大国应当产生真正意义上类似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样的旅游大学。

走出“门票经济”是一个形象化说法,走出去,就是告别过去靠卖门票、靠涨价甚至一锤子买卖模式,向科学发展切实转变。

F.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

回顾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肯定,旅游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旅游市场是世界市场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业,而且当前还在迅猛发展。研究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对于制定旅游市场经营的战略、策略至关重要。

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1.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发展。旅游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国内旅游,一种是出国旅游,还有一种是外国人入境旅游。三种旅游,后两种统称国际旅游。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内的各地展开,国内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随之出现了出国旅游和接纳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活动。这种由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到国际旅游的模式,首先在西欧、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出现。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欧洲地区,由于交通方便,距离较近,旅游设施条件较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一直占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70%左右,而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旅游人数则占欧洲接待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际旅游也获得高速发展。日本出国旅游者在1956年仅有5.7万人。30年后,出国旅行人数竟达到517万人次,几乎相当于1956年的91倍。美国出国旅游者到1985年,也发展到2000多万,加拿大1300万。目前,全世界不仅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接近40亿人次,且国际旅游也达到3.25亿以上(1986年统计)。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互相促进,彼此结合,形成了今日这种强大的旅游洪流和市场体系。

2.团体旅游向个体旅游发展。从旅游市场来看,在现代旅游事业发起阶段,一般是以团体旅游市场为主要形式,分散的个体旅游市场为次要形式。这是由于团体旅游手续简单,容易掌握,收益较大。以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发,团体旅游形式逐步被一些个体旅游、家庭旅游、结伴旅游等所替代。因为这种旅游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风景观赏点,调整和改变旅行生活方式,既灵活自在,又不受团体行动的约束。所以这类旅游很快在旅游活动比较发达、国际交通方便、私人占有小汽车较多的西欧、北美发展起来。据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国际旅行者统计,该国乘坐小轿车或其它汽车旅游的占总人数的88.9%,乘火车的下降为5%,乘飞机的更少,仅占3.5%。可见,过去那种以团体旅游为传统形式的市场形象逐渐转变为以个体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市场格局。如日本调查统计,1964年家庭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19.7%,团体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游则升至38.5%。而团体旅游已降为31.4%。即使是团体旅游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行动的形式,实行多样化的灵活办法。如集体出发,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后分散等,把团体旅游与个体旅游两种活动形式和两种市场结合起来,以适应旅游者的个人需求。

3.由基本旅游层次向提高旅游层次发展。旅游活动可分几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一是提高层次、一是专门层次。所谓基本旅游层次,指旅游者所具有的一般观光需求。旅游旅游就是又行又游,行是旅行,游是游览观景。所以观览或观赏景物,是旅游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如果离开这一基本需要,就使旅游失去了自身属性。所谓提高层次,主要指娱乐性的艺术欣赏活动。人们参加旅游活动,不仅是观光,而且还要有娱乐内容,物品可购。使观光和娱乐、购物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娱乐和购物又是建立在观光的基础上;因此属提高层次。所谓专门层次是更高的一级旅游层次,如朝觐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狩猎旅游、登山旅游等,都是以专门旅游市场形式出现的。以上三个层次,逐级提高,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涵是:从基本的观光游览型市场转化为高级的娱乐购物型和专门型市场。这种转化,无疑对现代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引起旅游业的一系列变化。休假娱乐型和专门型旅游,更适合旅游者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它很受游客的欢迎。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利用日光、海滩开展的海滨度假旅游;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岛开展的海上冲浪、游艇和休养等旅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和日本东京开辟的迪斯尼游乐园以及各地品尝风味旅游、新婚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

4.由高消费旅游向旅游大众化发展。过去认为,旅游是富豪贵族享乐的活动,参加旅游的人多为社会中、上层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从六十年代起,旅游不但在许多国家内普遍开展起来,而且形成了世界国际旅游流。旅游作为人类广泛的社会地域活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1986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已达3.25亿人,这是一个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类交流活动,它标志着世界旅游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以欧洲为例:全洲共有人口4.4亿多人。1986年旅游人数达2亿以上;英国人口为5600万,1982年出国旅游人数为2061万,国内旅游度假在1—3夜的有3200万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万人次。可见其旅游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又如日本,197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3亿人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游1.5次;到1983年,国内旅游人数增至2.59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游2次以上。旅游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必将给旅游市场战略及选择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新课题。旅游市场经营者就是要根据大众化的市场特点,来组织丰富多采的旅游项目,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旅游的各种偏好和需求。

5.从发达国家间旅游向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六十年代初,国际旅游主要是在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其市场范围并不太大。从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附近岛群,拉丁美洲的一些临海国家,非洲的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也陆续开展了国际旅游活动。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游区组成的全球性的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特别是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的参加,对改变世界国际旅游业面貌和结构,起了积极的作用。以北非为例,近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北非地处地中海南岸,隔海与欧洲为邻,交通便利,距离又近,是欧洲国际旅游者寻找阳光、温暖、沙滩等疗养和避寒游览胜地。由于这些原因,国际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如突尼斯,在1962年旅游开创年头,就招徕欧美旅客5万人;到1978年,该国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已达114万以上,不到二十年内旅游人数就翻了四、五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国际旅游发展速度,一直遥居六大旅游区之上。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62年这个旅游特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仅有150万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万人;1982年又增至2300万人,相当于1962年的15倍。目前东亚—太平洋旅游区的国际游人接待数量已超过3400万。如按六大旅游区接待人数百分比的变化来看,其发展速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一个地区。所以国际旅游机构的权威人士曾多次预言:世界未来的旅游重心在东亚—太平洋。现在这种旅游重心东移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剧。如1962年,亚太区接待人数只占六大区接待总人数的1.8%;到了1985年,则增长至10.4%。而同期,发达的欧洲旅游区,接待旅游人数百分比却由71.8%下降到67.7%。亚太旅游区几个主要新兴旅游国和地区,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游人数都在300万人以上。以上事实说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活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这是当前尤其值得注目的一个特点。

G. 我国旅游主要客源市场

主要客源市场在大城市,这里的人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喜欢旅游休闲,放松自己的心情。

H. 旅游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客源市场是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巨大市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文化兴趣和不同的旅游需求。因此,客源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作为旅游目的地,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市场环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依靠主观臆断,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满足客源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影响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者休闲度假的季节性。例如,德国人出国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则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如秦皇岛海滨浴场在夏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避暑,而哈尔滨则在寒冷的冬季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形成了旅游市场的强烈季节性。旅游经营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还应开发受旺季影响较小的产品或创新淡季旅游产品,打破旅游的季节性限制。



(8)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扩展阅读:

21世纪的旅游业,将主要突出以下变化和特点:

(1)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规模会逐年扩大;旅游经营将实现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中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观光旅游将让位于休憩度假旅游,散客旅游已慢慢成为主流;突出主题化旅游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层次文化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

(3)生活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现代旅游的追求和文明标志。

(4)可持续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

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强调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基础上,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道德规范。

阅读全文

与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洞悉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778
茶具店做促销活动语言 浏览:728
试课稿市场营销 浏览:291
银行团委搞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8
教育培训方案实施步骤 浏览:307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44
北京网络营销公司有多少家 浏览:76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中心 浏览:653
哈根达斯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407
家具品牌营销方案 浏览:942
啤酒销售营销方案 浏览:158
公益活动捐书策划方案 浏览:26
汽车营销渠道系统规划方案 浏览:860
2014年10月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793
结合公关原理为求职策划方案 浏览:785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自我总结报告 浏览:225
2015网络营销案例ppt模板 浏览:312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意向 浏览:283
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演进过程中 浏览:320
派诺电子商务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