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做市场调查,主要是咖啡
市场调查要抄素
1.市面上的咖袭啡产品类包装。去大超市与网上把照片收集整理出来
2.每款产品的市场定位
3.就包装材料来说,列出几款设计的较为节省材料的咖啡包装,再列出几款属于过度包装的产品作为对比
4.市场预期,与未来咖啡包装的发展方向趋势
5.总结
你这样逐条完成吧,孩子
② 咖啡市场调查
有市场环境调查、来市源场需求调查、市场供给调查、市场营销因素调查、市场竞争情况调查,市场调查的方法有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收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阿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现
③ 云南哪些市场调查公司调查咖啡行业
“这个你放心好了,安全方面,由九幽王的王妃他们负责管理,这个我们是不需要担心的。只是你明天不出席这次的活动,又打算去北方城?”流姬有点打趣的看着醉心,是的醉心顿时变得不好意思了起来。
④ 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连锁咖啡店调查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连锁咖啡店调查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食品烟草\菲酒类饮品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济南、南京、福州、厦门、深圳、杭州、青岛、大连、成都、武汉、西安、昆明、重庆、郑州、哈尔滨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方法:媒体监测
样本数量:1000种媒体
样本情况: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院、户外广告以及网络等
调查机构:《国际广告》杂志社
报告来源:中商网 报告内容: 咖啡是中国民众高阶层的彰显性消费 喝咖啡的人比较追求流行时髦、求新求变、具有独特风格、喜欢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品牌,也比较在乎享受,譬如重视商店的气氛、喜欢过浪漫的生活。 喝咖啡在中国大陆仍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分析饮用咖啡的比例和人口特征的关系,我们发现,小学程度的城市居民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只有8.1%,初中程度的有27.7%、高中程度有24.2%、中专/技校程度的有27.8%、大专程度的有32.5%,而大学以上程度者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则上升到最高点,达35.8%,不论重度、中度或轻度消费者的比例,均有随教育水平而提高的现象。
此外,家庭月收入和喝速溶咖啡的比例也成正比。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人民币以下的居民,只有7.9%的比例有饮用速溶咖啡的习惯,但是到了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者饮用速溶咖啡的比例却高达42.5%。
教育水准、家庭月收入和饮用速溶咖啡的频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咖啡这种西方传入的饮料在中国大陆是一种象征优势阶层的生活方式。所以尽管上海星巴克一杯咖啡要价22元人民币,人们还是趋之若鹜,看来喝咖啡不但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彰显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可以预见,随着大陆经济的繁荣昌盛,追求这种彰显性消费的民众将越来越多,无论是老板,还是职员,甚至包括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将走进咖啡店。
上海地区喝速溶咖啡人口比例最高 虽然上海并非是个人收入最高的大陆城市,但是根据中国市场数据库CMDB在2000年针对速溶咖啡产品所进行的调查,上海民众的饮用比例是全国最高的。大陆20个主要城市居民过去一年内喝过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是24.7%,而上海民众却高达42.7%(参见图一)。此外,上海居民每天都喝速溶咖啡的重度消费者有5.2%、每周至少一次的中度消费者有21.5%,均明显高出其他城市。由此不难看出,星巴克连锁咖啡店能够在上海成功抢滩并非偶然。
根据同项调查,过去一年内喝过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在30%以上的地区除了上海之外,还有昆明、厦门、杭州和天津,20%以上的地区则有南京、大连、深圳、福州、广州、西安、郑州、青岛、武汉和北京。调查显示,速溶咖啡饮用率较高的地区,当地居民对咖啡的接受度较高,是连锁咖啡店进军的好地点。我们认为,重庆、哈尔滨、沈阳和成都这四个地区的民众饮用速溶咖啡比例最低,这四个城市的咖啡市场将比较难打开,其他城市是进攻的重点。
台湾连锁咖啡店的市场区隔 调查显示,台湾连锁咖啡店已走向分众的市场区隔,这对大陆的咖啡市场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2000年EICP的调查数据,过去三个月去过的连锁咖啡店前五名依序是真锅(7.1%)、伊是咖啡IS
CAFé(4.3%)、星巴克Starbucks(3.8%)、丹堤(3.7%)和西雅图(2.8%)。上榜的有美式/欧式风格,有走日式路线,也有国人自创的品牌。
比较星巴克、丹堤和真锅这三个品牌的连锁咖啡店,他们的服务方式和价位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用来分析连锁咖啡店怎么走出不同的市场区隔。真锅是走高价的日系咖啡连锁店路线,主打日系“黑咖啡”系列以及花式咖啡系列,一杯咖啡要价多在新台币100至200元间。星巴克专卖美式、义式,以及加上大量牛奶的咖啡,有50元起价的本日咖啡,也有100元左右的拿铁或卡布其诺。丹堤咖啡则是标榜平价咖啡,门口招牌斗大的“35元咖啡”。标榜35元就可以喝到专业的好咖啡,是其最吸引人之处。
价位和服务方式的确形成市场区隔。三种品牌的消费者年龄层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星巴克最主要的顾客群是25-29岁,占了29.4%,而丹堤咖啡是以30-34岁为主,真锅咖啡的年龄层分布较广,尤其是中壮年以上的消费者也有一定的比例。若以职业来分析,星巴克的主要顾客群是以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丹堤咖啡以事务工作者的消费人口最多(24.5%),真锅咖啡则是自营者为主(26.0%)。这和他们的服务方式、价位等都有关联。
二三十岁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会去星巴克排队,点一杯本日咖啡或拿铁,为了喝到一杯专业的咖啡,不在乎多等一会儿。一杯本日咖啡就可以在布置精美的咖啡店消磨一个悠闲的午后。三十多岁的事务工作者,会在丹堤喝一杯35元咖啡或用餐,然后在咖啡的提神下再去工作岗位冲刺。而中壮年老板级的人物会选真锅这类日系高价咖啡店,因为真锅有服务人员带位、点餐,和老板的身份也相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大陆的速溶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台湾咖啡市场这种市场区隔、人员分流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陆生活水平的提高,连锁咖啡店即将走入大街小巷,为各阶层所津津乐道。
⑤ 某国外咖啡厂商想打进中国咖啡市场,请问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中,应当采用什么方法
前期调查以资料查阅为主,资料是历史淀积,比较详实可靠,调研费专用也比较节省。然后配属合市场调查(销售与顾客、咖啡馆老板与工作人员等等)修改与补充。
对中国目前喝咖啡的群体调查:
咖啡饮用者的数量与占比
不同职业的饮用者的分布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的饮用者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域的饮用者分布情况
中国咖啡饮用者的口味特点(苦度、香度、酸度、甜度等等),要求等分布情况
中国咖啡馆与个人消费对咖啡的需求差别是什么?两者需求量各是多少?
对目前市场销售的咖啡品牌的调查
中国市场销售的咖啡品牌有什么,销量各是多少,各占市场百分比多少?
各种品牌的咖啡的口味特点是什么?
市场销售的咖啡价格分布
咖啡形态的分布调查
咖啡豆、咖啡粉、速溶咖啡的销量分布。
咖啡产品的包装要求,瓶装、罐装或袋装、盒装?重量多少最受欢迎?
其他
不喝咖啡,但是买咖啡做礼物送人的潜在市场有多大,档次高低分布情况。
关税情况,
代理商情况,
合资或者独资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可能性调查,
采购中国原料的可能性调查
⑥ 开个咖啡店做市场调查的时候,问卷大概需要多少份
根据市场行情,一般现抄在对擦沸点关注的有20%左右,所以你可以采用抽选人调查的方式,至于问卷要多少份,一般2000份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虽说是任意的,但是要根据人群来分,如男女,老少等等,也必须均匀分布。
⑦ 开一家咖啡店要做怎样的市场调研
开咖啡店的市场调查:
1. 了解市场、认识产品、熟悉商圈消费习性和同业竞争状况。专
2. 对自己的能力属、财力、体力进行评估,不能有过分乐观或事事靠别人的想法。
3. 确定开店的规模、经营形态、设计招牌产品与特色,设计菜单,确定价位。
4. 了解相关法令、资金、财税、执照、租赁等情况。
5. 设备、生产器具、装潢工程、物料厂商等数据收集和价格咨询。
⑧ 我要做关于咖啡自动贩卖机的市场调查
世界各地咖啡文化
各地咖啡文化 每个咖啡国度都有其特定的咖啡文化及饮用方式,赶快看看吧!
•美国:百无禁忌美式风
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欧洲人冲调咖啡时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美国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时深入他们的生活中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到达没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据说第一次载人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归航途中曾经发生生死关头的故障,当时地面人员安慰三位航天员的一句话就是:加油!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归来。不论在家里、办公室、公共场合还是路边自动贩卖机,美国人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一般而言,美国生活比较忙碌紧张,不像欧洲、中东一带的人民那样能以悠闲心情享受生活,表现在喝咖啡上头,经常就是一大壶电热过滤式咖啡(Drip Coffee Marker),从早到晚,由于水加得多,咖啡少(一杯十公克的咖啡量对两百CC的水),滋味特别淡薄,因此也多有人批评美式咖啡实在难喝。其实,在美国各地,咖啡嗜好者只要多费点心力,还是可以品尝到自己喜爱的咖啡口味。如果单纯美式咖啡分为浓淡两大类,美国东岸比西岸喝得浓,南方又比北方浓。以民族而言,南欧及拉丁裔比英、德、北欧移民较嗜好浓烈咖啡。 另外,美国虽然是最大的即溶咖啡外销国家,但美国本身喝即溶咖啡的人却不多。近年来他们日益重视饮食健康的结果,市场尚无咖啡因(Coffeeineless Coffee)的销路渐增,而喝咖啡不加糖的风气也越来越普遍。
•土耳其:摄人心魄土耳其
咖啡在中东古国,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神话,是蒙了面纱的千面女郎,既可以帮助亲近神,又是冲洗忧伤的清泉。 要说咖啡,不能不提中东(土耳其)咖啡,是因为无论从回教或是基督教立场说咖啡起源,它的故乡都是在遥远神秘的中东山上。经过十三到十五世纪,长达三百年的回教宗教界禁止角色,咖啡在十六世纪正式传入土耳其,开始商业化,并且迅速传至欧洲大陆。这种盛行于希腊、东欧、中东、北非等地的咖啡饮用法,一般人惯称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宗教仪式话的神秘感。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培热炒浓黑的咖啡豆磨成细粉,连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红铜质料像深勺一样的咖啡煮具里(IBRIK),以小火慢煮,经反复搅拌和加水过程,大约二十分钟后,一小杯五十cc又香又浓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当地人喝咖啡是不过滤的,这一杯浓稠似高汤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还有渣渣。在中东,受邀到别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诚挚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称赞咖啡的香醇外,还要切记即使喝得满嘴渣,也不能喝水,因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条斯理,它们甚至还有一套讲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国茶道一样,喝咖啡时不但要焚香,还要撒香料、闻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中东咖啡,热饮时满室飘香,难怪阿拉伯人称赞它:麝香一般摄人心魂了。
•意大利:热情洋溢意大利
到意大利观光要小心两件事: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两样东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
英文名称为Espresso的意大利咖啡,近年来在国内已经普遍为爱好咖啡的人所熟知,这种又浓又香,面上浮着一层金黄泡沫的纯黑咖啡,浓稠滚烫好似地狱逃上来的魔鬼,每每叫人一饮便陷入无可言喻的魅力中,难以忘怀。意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现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几乎从早喝到晚,街上到处可见叫做BAR的咖啡小店,贩卖一杯四百里拉左右,约合台币十多元的咖啡,供人站着一饮而尽。
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调至意大利咖啡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炒得最深的一种豆子,这是为了配合意大利式咖啡壶瞬间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由于一杯意大利咖啡的份量只有五十cc,咖啡豆用量只要六至八公克便够了,因此这种看起来很浓的咖啡,其实一点不伤肠胃,甚至还有帮助消化呢!意大利咖啡还有一种加了牛奶的喝法,叫做Cappuccino,利用意大利咖啡壶摄氏一百三十度以上的蒸汽,先将牛奶打成泡沫,再漂浮在浓黑的咖啡上。甜美的新鲜牛奶,纯白可爱;迷人的Espresso魔鬼在它的点缀之下,顿时就换化成美妙的天使了!
•中北欧:温和理智中欧式
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北欧一带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温和,正像他们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样。欧洲人的生活与咖啡,几乎已经结成密不可分的环节,除了意大利和法国一带与众不同的咖啡喝法,从奥地利、瑞士、德国,以致于北欧几个国家,品尝咖啡的习惯与口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他们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完全属于中浓度口味。
中、北欧人民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式简便的手冲式滤纸咖啡壶,以及台湾常见的家庭用电热咖啡壶(Drip Coffee Maker)。其中,滤纸冲泡咖啡法(Paper Drip)就起源于中欧,是德国人MERITA夫人在本世纪初发明,并在欧陆各国广为流传。但是营业场所的咖啡,由于需要大量快速供应,还是Espresso咖啡机的天下,只不过使用的咖啡豆口味不同。在这些国家的咖啡馆喝咖啡,与台湾最大的差别,可能是他们把咖啡、糖、奶三项分得很清楚,许多咖啡馆的价目表上都名列黑咖啡与加奶咖啡的不同价格,有些甚至连份量也列入价格差别差异的因素。中欧一些国家,像奥地利、瑞士,点心做得有名,花样繁出的各式糕点,理所当然也跃为咖啡桌上另一项出色的演出。
近几年来,北欧四国人民平均的咖啡饮用量一直名列全世界前四名榜上(每人每年一千杯以上),他们对咖啡的钟爱,用巴哈一出歌剧中的一段唱词形容最为恰当:这么美妙的咖啡,比一千次香吻更甜美,比陈年加酿更醉人!
日本咖啡:讲究的年代
最初咖啡传到日本是元禄年间的长崎出岛。而人们正式接受是从明治时代开始。以下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咖啡史吧!
最初,其味道香醇日本人还不太习惯西欧诸国的咖啡屋接二连三地开幕之际,可谓咖啡文化的文学与艺术正值开花时期,而日本正处于江户时代严历的锁国政策中。当时最先端的饮料咖啡是在长崎出岛的荷兰商馆设立(1641年)推测是当时被携带进来的。然而能与外国人接触的是役人(官员)商人通译与游女。1776年记载的"尊贝鲁日本纪行"上"二、三个通译终于知道咖啡的美味。特地传到出岛来象征洋文化的"咖啡"在当时也无法普及。"
日本人喝咖啡的是1804年狂歌师戏作者,大田蜀山人在"琼浦又缀"一书中,在红毛船上被请喝叫"咖啡的东西,豆炒得黑黑呈粉状,与白糖搅和后饮用,味道焦苦的臭味与苦味无法适应。从咖啡自出岛输入而无法广为接受的背景来看,锁国政策的确影响了日本人对新饮料味道的不习惯。
1823年到日本驻地出岛的荷兰公馆的西饱尔特,好像蛮喜爱咖啡。在"江户参府记行"一书中记载着"日本人与我们相处时,喜欢喝咖啡"。真正的普及是从明治中期开始。 创刊的文艺杂志"昂"的会员北原白秋、石川啄木、高村光太郎、佐藤春夫、永井荷风等以日本桥小网町的"鸿之巢"场所作为每月会合的地点。在那店里可以饮用道地的法国料理与洋酒、咖啡也是道地法国式深烘焙咖啡。鸿之巢就好像文人的社交场。
从明治时代到大正时代,像这样的文化沙龙的确帮助产生了几家咖啡屋,日本也终于进入咖啡文化的风气。然而对一般人来说依然是一种难得的店铺罢了。
当时所形成的咖啡沙龙是文人或文学青年们的社交场所,但同时平价化的咖啡屋在不知不觉中盛行。大正时代的最盛时期,全国约有二十多家分店。为何咖啡沙龙如此受人欢迎呢?因为在高级西洋料理店的咖啡,当时一杯15钱,而模仿巴黎或纽约的咖啡店,则彻底实施一杯5钱的低价位咖啡。因此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以道地且味香的巴西原味咖啡。在全国知名的咖啡沙龙,品尝到美味咖啡的日本人难以数计。咖啡沙龙为大众化咖啡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大正时代咖啡的爱好者确实增加很多,进入昭和时代更受大众的喜爱,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因咖啡乃"敌国饮料"而停止输入。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咖啡一时销声匿迹。咖啡以"和平的使者"身份受到人们的感激和喜爱。
目前日本咖啡市场的情况竞争相当激烈。包括沏茶店与家庭普通咖啡与即溶咖啡,家庭咖啡与办公室咖啡,各种罐装咖啡,加上好客咖啡,美味咖啡等。 特别是进入平成时代更加道地的咖啡需求也随之增加了。
英国最早的咖啡屋
1650年,在某大学附近开了英国第一家咖啡屋,取名"雅歌普的店";两年后伦敦也开了一家"罗杰的店",虽产品不精致却挤满顾客经常爆满。有鉴于此,脑筋动得快的生意人看好咖啡市场,纷纷仿效"罗杰的店",英国的咖啡屋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展开,短短数年之间咖啡店店数已经达到3,000家了。事情起源是这样的,商人耶德华兹因缘际会在土耳其与罗杰相识,邀请罗杰做生意上的伙伴一起回英国开店,看到耶德华兹每天沉迷于咖啡中而引起罗杰及其它朋友的好奇心,罗杰对咖啡渐渐产生兴趣并虚心学习,待时机成熟时,耶德华兹出资让罗杰开咖啡店,名为"罗杰的店"。
"罗杰的店"标榜的是健康,以"咖啡的益处"为标题,散发传单给民众。上面写着可提振精神,对胃或痛风都具某种效果。 此传单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咖啡广告,堪称是近代广告先驱。 "罗杰的店"当时位在伦敦塔西北边的商业中心,证券交易所附近,尔后,伦敦的咖啡屋都依此形态发展。 因英国商业活动热络,利用"罗杰的店"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在交易所内无法取得的情报可间接在咖啡店内得知,俨然成为第二交易所了。
伦敦的咖啡屋不但是交换经济情报的场所,亦是民众讨论政治、学术最爱的地方。也被称为「Penny University」(便士大学;Penny便士是英国币单位),也就是说只要付1便士就可在店内阅读各种报章杂志、交换情报、参加讨论。另外,伦敦的咖啡屋还有一个特征是"禁止女人"。这项禁令引发女性的不满,1674年一群主妇向市长提出陈情抗议。请愿书中指出他们的丈夫因喝咖啡导致体力衰退,夫妻关系不和睦。 据此,这些男人提出反击,指她们中伤并无握有确切的实证,双方各执一词,此事件一直无法顺利解决,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