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I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在市场上的投资前景如何
据统计,2010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还不足5亿美元,而2017年这一领域的投资额已经超过108亿美元。2017年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人工智能“元年”。
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阔应用前景,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加速融合,已经涌现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产品,而且人工智能正在全面重塑家电、机器人、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将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Ⅱ AI智能电销机器人市场前景怎么样
前景很不错,AI已经开始占领市场了,智能电销机器人也将慢慢代替人工电销
传统电销能做的事,灵音智能电销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好,专业,省心,功能齐全。
(1) 通过精准语音途径,群呼潜在客户。自动主张“有感情有语调的真人动态”语音呼叫,大幅度提高人工无法抵达的电话呼出量。
(5)让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下降。现代企业最大的成本是人职薪酬,一个灵音AI智能电销机器人的本钱仅是企业半个人一年的薪酬,电销机器人帮您节约了人员薪酬费、培训费、招聘费、社保费、场地费等等。用了电销机器人,无需再为招人发愁,再无需花时间精力培养新人,统统由机器人搞定!AI智能电销机器人在未来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Ⅲ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有三个发展阶段,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机器人分成三类,一种是第一代机器人,那么也叫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再现出这种动作,比方说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它只要把这个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力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那么实际上这种从第一代机器人,也就存在它这种缺陷,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比方说在机器人抓一个物体的时候,它实际上力的大小能感觉出来,它能够通过视觉,能够去感受和识别它的形状、大小、颜色。
那么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一个理想的所追求的最高级的阶段,叫智能机器人,那么只要告诉它做什么,不用告诉它怎么去做,它就能完成运动,感知思维和人机通讯的这种功能和机能,那么这个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在局部有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但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存在,而只是随着我们不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它内涵越来越宽。
现在开发的机器人应该是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之间。有兴趣的话可以加 网络hi好友来探讨一下~我也比较喜欢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Ⅳ 智能机器人市场好做吗,市场品牌太多了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智能技术版的应用正在带动机权器人产品功能与性能的显著提升,驱动智能机器人产品应用于更多新兴领域。一方面,以人机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更加安全、灵活,不但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汽车、金属加工行业,而且带动了3C电子行业的应用新热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智能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丰富,相比以往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因此也开始步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Ⅳ 智能电销机器人市场前景如何 产品评价
市场很大,巨人电销机器人,智能真人语音多轮对话系统,自动归类客户,分析客户情况,开放式系统,能自主学习,相当于一个销售专家在为你进行工作,系统稳定,价格方面实在,很便宜,包月打。不像其他公司的,话费按分钟计费,系统便宜,但是总体成本很高。在广州的一家公司,在淘宝上能找到,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需求潜力巨大,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使服务机器人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自动定位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融合不断深化,智能产品不断推出。例如,优必选联合腾讯云小微发布智能教育娱乐人形机器人Qrobot Alpha,通过整合腾讯云小微的智能语音交互能力,以及QQ音乐、企鹅FM、翻译、网络、个人助手、智能家居等内容和服务,加速向生活领域延伸。
2013-2018年整体处于飞速增长阶段,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3%,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0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Ⅶ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如何
1、新兴科技将有望重塑机器人产业 在智能机器人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过去几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出现拐点,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业内认为,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将有望重塑机器人产业,推动供给和需求的扩大,让机器人产业仍然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围绕高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多地也正在加快布局,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待崛起。
不过,业内也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成为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下一步,不仅要解决传统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短板,更要在智能感知、新材料应用、新驱动系统等智能机器人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2、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速放缓
与此前相比,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率并不乐观。中国电子学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下称《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以年均8.3%的速度持续增长,2019年的年增长率是2.9%,高于2018年的0.5%;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9%,2019年的增长率为14.2%,低于2018年的增速;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12.3%,2019年的数字是10%,也低于2018年的增速。
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3%。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
2019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结构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这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从机器人种类来看,工业、服务、特种三类机器人开始呈现协同发展趋势。”辛国斌说。
曲道奎表示,虽然当下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乏力,但根据产业周期判断,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从“冬天”到“春天”的全新阶段。在这个大变革时期,技术突破、产品迭代、跨界融合不断提速,企业也正经历由野蛮到理性的洗牌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从而加速量变到质变的调整升级。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部副处长陈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种周期波动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汽车、3C制造业等传统应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市场将趋于饱和,但是随着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量大面广的一般工业中的应用将激发出更大的潜在市场。
3、5G、工业互联网开启新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提升机器人应用潜力。一些发展趋势,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可见一斑。
在大会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展示了一款名为“长征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可以完成各类机器人的操控与协同合作、人机互动。
系统研发人员李翔对记者介绍,连上“长征云”就仿佛连上一个智慧大脑,操控机器人、管理工厂、收集分析生产数据等都不在话下。它支持各类工业设备接入,有150类数据分析挖掘算法,可通过实时监控、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自主进行故障预测、安全隐患分析、生产决策,过程智能;此外“长征云”还是一个包容性与开放性俱佳的平台,用户可根据需求自主设计各种程序,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据统计,采用工业互联网的机器人能够帮助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8%-15%,而生产成本降低8%-15%。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工业互联网将协助机器人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有效降低机器人损耗及维修成本、支撑机器人开展定制化生产,使机器人快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产品快速更新换代,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在5G环境下,机器人的应用潜力正被源源不断地挖掘。以医疗机器人为例,今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远在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通过5G网络传输的高清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为身在北京的患者实施了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今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浙江嘉兴和山东烟台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
“5G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完整性及吞吐量,极大地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提升机器人应用潜力,推动机器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辛国斌说。
在曲道奎看来,现在的机器人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机械电子设备的概念,而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信息电子、大数据网络、感知系统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新的技术的融合和突破,使机器人有了最关键的一点,即机器人的成长,这使机器人在往其他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包括从制造到医疗再到健康、国防、服务和消费领域,它们是未来机器人真正发展的希望和空间所在。
4、“卡脖子”问题仍需进一步突破
在采访中,攻克“卡脖子”难题,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是业内专家最为关注的内容。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表示,机器人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风险防控和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陈丹也指出,为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在智能感知、新材料应用、新驱动系统等智能机器人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事实上,结合新兴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多地也加快向中高端机器人研制和产业布局方面发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例如,四川省日前表示,将培育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重点产品和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安排经费2000万元,启动实施2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高可靠操作系统、工业机器人软件、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圳明确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创新,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医疗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等人工智能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浙江省也表示,将提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水平,突出精密、复合、智能,提高关键制造生产环节应用机器人的可靠性。
在壮大企业发展力量的同时,一批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也正在加速谋划中。江苏省表示,到2020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宝山区日前也表示将力争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300家以上,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产业制造基地。
“在产业集聚圈内,同类型企业存在较大竞争压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机器人产业集聚将使集群内企业能够依靠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作用,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同时有效吸引和带动相关企业的入住和发展,对区域合作和科技发展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陈丹说。
此外,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着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进一步落实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促进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国家战略引导和统筹规划,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优化资金配置方向。
同时他也指出,应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让机器人产业继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Ⅷ 市场上常见的家用机器人主要有哪几个种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机器人出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家用机器人爱好者们一直在好奇,现在市场上的家用机器人有:
一、娱乐型家用机器人
娱乐型家用机器人主要是指那些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大家提供欢乐的机器人,比如说唱歌、跳舞、讲故事等等,当大家下班或者放学回家,劳累了一天,躺在沙发上,让这类机器人放一首较为悠扬和宁静的抒情音乐,相信很容易就能够放松身心。
二、功能型家用机器人
功能型家用机器人由于本身在家庭中的作用比较大,能够帮助大家将家里打扫得井井有条,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这类机器人种类不少,比如说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他们的存在,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居环境。
三、助理型家用机器人
助理型机器人则更像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管家,这款机器人能够帮助大家控制家里的电源以及各个电器的开关,主人出门在外,它也能够帮助大家找到家里的东西,或者实现与家人之间的视频联系等。这种家用机器人的存在,能够使得日常生活更加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