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动漫游戏为媒,传统文化打通次元壁,这股国潮为何如此受欢迎
现如今,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在蓬勃的发展,并且有很多动漫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近几年来,由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些国漫电影的热映,兴起了一股国潮风,这种风格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动漫、游戏等相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传播中国的文化,也能将中国文化与新时代年轻人喜爱的产生结合在一起,能够收获众多国内外的粉丝,并且也能在国际的动漫产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跨界类新合作是现在社会的首选,如果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表达,这都会是一种很好的风气,值得继续钻研下去。
❷ 动画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1.原创能力不足
动漫作为一种流行艺术推广到大众生活中并不成功,还只是局限在一种“小众”艺术中。
因为种种的原因,国内的动漫企业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课题,基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的不成熟,产业链的不完善,完全靠原创动画维持生计的动漫企业几乎没有,一些较有知名度的比较大的动漫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外加工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而一些中小型的动漫企业甚至动漫工作室都是靠这些大公司的“外包”来维持生存,而往往正是这样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工作室因为其体制简单,结构合理,“体态轻盈”,才有更大的热忱和愿望去提升中国的原创动漫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能量不足,后续疲弱,导致很多优秀的创意和策划胎死腹中。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大型的动漫企业有能力而因为要维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不愿去做原创而局限在加工阶段,而有意向去做原创的动漫企业因为能力不足,资金匮乏而做不出真正的原创从而只能投向加工来维持生存,始终无法挣脱加工的桎梏来开创自己的原创产品从而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
2.观念意识落后
动漫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摆脱不了社会意识的强烈影响,不但老把动漫视作教育工具,还局限于为青少年创作。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动漫就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的阶段,把动漫产品当作一种教育产品而不是一种消费产品,过分的强调了动漫产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其娱乐性带来的潜力巨大的商品价值。认为去关注这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就是玩物丧志。动漫产品是不是“玩物”且不必讨论,而“丧志”和是否“玩物”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动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文化产品的一切特点和优势,可以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动漫应该是文化的表现工具,它应该服务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它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其表现的内容合适与否,和动漫产业本身无关,动漫更不是让孩子“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时代在不断发展,动漫产业的内容合适与否,不应该由社会固有的意识来左右,而是由市场,由其是否服从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潮流来决定。
3.盗版
盗版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创作的热情。
动漫产品普遍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特别是原创动漫,一个优秀的原创动漫产品往往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前期策划,而资金投入动辄百万甚至千万,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往往因为盗版的猖獗而导致几年的努力付诸流水。正是这一点,导致力大量的动漫企业不敢轻易的投入原创动漫市场。
4.机制不完善
竞争机制不完善、市场动作能力不大。因为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行业运作模式都是处于摸索阶段,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评测手段。政策和市场运作不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出现政府有意扶持却不知从何入手,政府机构不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情况,而实际参与到市场运作的企业因为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政策的解读信息,而在市场盲目打转到情况。
不过,我们可喜的看到,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动漫协会的成立,动漫产业论坛的不断开办,政府和企业正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就像火车的铁轨和调度,负责政策的指引和总体的控制协调,动漫协会就像火车头,动漫企业就像各节车厢,整个动漫产业就在动漫协会的牵头下,在政府的扶持指引和控制协调下,不断提速。
5.人才匮乏
中国动漫人才缺口较大,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动画人才缺15万人”。动漫从业人员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原创动漫无法发展。
这是第七篇·你一篇篇看吧·
❸ 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第一,本国动漫产业从业者和本国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为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动漫语言的无国籍性、跨年龄性为动漫产业民族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动漫产品的娱乐性强化了动漫语言的“通用性”,进一步消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为民族文化与动漫产业的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在信息时代和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间传播与文化内传播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为民族文化与动漫产业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五,国家对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合拍动画片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第六,随着中国动漫人才教育体系的健全和成熟,动漫人才的素质将更加全面,这对提高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水平将有很大的帮助
❹ 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认为动画是一种和小说一样的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也就是一种媒介。所以动画可以用来表现传统文化。
1.传统。但中国的动画不是由漫画或小说来改编,而大多都是由动画公司直接制作,由多人来一起构思规划故事的框架,结果呢讨论来讨论去,题材就变的很死板,当然国家相关机构对于动画内容的严厉控制也起到很大作用,最后就只剩下传统的东西,毕竟这些东西前人已经尝试过,并被批判的继承了下来。
2.外化.外国的动画行业比较成熟和发达的不外乎就是日本和美国。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日军的侵华战争),导致社会上有许多反对中国模仿日本的呼声,而美国与中国相距甚远文化和思想有太大的差异,国人有些也难以接受。其实啊,最主要的依我之见,还是潜意识里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妨碍外化。中国是以“教”为主的民族,不像以学为主的大和民族可以轻易接受外来的文化和思想。
3.两者的关系,孰优孰劣?动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不短的历史了,可以说在任何方面都已经有珠玉在前,想要另辟蹊径再创辉煌的难度相当的大。最简单成功的方法的就是模仿成功的例子来做,也就是外化;传统的东西是每个国家民族都特有的,我们的传统流传了几千年,是优秀的是经典,但在这里发展就得接着原来落后的动画制作来继续老牛拉破车,而外化则就像是跳跃的发展,能更快的迎来动画业界的辉煌(例子就是韩国动画借鉴日本东画,成绩十分显著)
So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动画来表现,而动画的发展方式可以是外化或传统(个人认为外化更好)
❺ 动漫行业调查报告(加分)
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之我见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2 16:48:00 ] 作者:曾高潮 编辑:studa0714
一、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
作为世界动画片的一部分的中国动画片,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并在世界动画影坛上享有“中国学派”之美誉。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事业却出现不景气的迹象。今天我们的动画市场大多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外来动画片所占领。我们的动画市场令国人担忧,如今的动画片正在向成人化、产业化等方面发展,可是我国动画片却发展较为缓慢,没有了以前的繁荣。因此,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动画发展的问题
1.中国动画发展的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中国动画片的制作单位比较特殊,它既是一个企业单位,又没完全蜕去事业单位的特征,一方面要求完成布置的年生产量,另一方面要求自己负责销售。在数量与质量上就存在着矛盾,在教育、娱乐、商业上也存在着矛盾。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可能存在着与市场脱轨或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但是中国观众甚至影人对动画片的了解却较少。特别是绝大多数年长的人固执的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于是,中国动画片的定位就被长期的误解着。
2.中国动画题材仅针对低龄化人群,范围狭窄,缺乏创意
如果中国动画片要腾飞,如果中国的制片人、投资者、制作者及审片人,要制作出真正精美恢宏瑰丽,弘扬民族精神的中国人自己的大片,那么,笔者认为美国的制作机制和经验是我们应该汲取的。如今,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日本动画片的痴迷程度,已使我们心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是的,我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己的市场,对青少年的生命价值不够重视,没有潜下心来深入研究新一代的心理,也没有了解动画电影的艺术和市场,不了解动画电影在今天青少年心灵中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和人格影响,于是如今一些青少年的精神的天空以及最广阔的中国市场就被别人占领了。而现在制作出来的产品充其量是给学龄儿童看的,而优秀的动画片创作要不拘于传统,要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在中国动画片体现出来的思想却是:动画片是小孩子的世界,于是制作出来的动画片也就呈现出幼稚的特色。
3.中国动画缺乏全面的制作技术
如今动画专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少年的梦想、市场的需求和中国动画片的希望。但长期以来中国动画教育规模较小,而且没有形成系统性与连续性的制作团体。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甚至上百人从设计到绘画再到电脑制作的大而精良的团队。在CCGF举办的2003中国数字图像艺术节上,许多青少年制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是个人和小团体的短片,这仅是希望之光,离真正创作和制作出优秀的动画电影还有一段距离。制作人应该深入了解动画片的特性及相关经验,应正视动画片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的艺术创作及制作规律,应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制作人应该是一个内行,是一个专家,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个搞美术或者动画的人,他应该具备一种非凡的能力。如果动画真的是那么简单的小儿科,那么美国人何必需要投资高至上亿美元,上百人的精锐大部队制作四年之久。动画是一个大概念,有些人只能搞创作,有些人只能搞原画,动画的人才创造性思维应该是非常强的。
4.中国动画的商业运作经验不足
中国动画片的创作艺术性都很强,而市场意识相对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这有利也有弊,在动画艺术水准上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可是在市场的开拓上却不够。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随着国际商业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快速,中国动画面临一次次挑战,美国、日本动画片受到了我们青少年的欢迎,占据国内的动画大部分市场。中国的动画片也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寻求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也从未放弃这一探索。动画前辈在动画创作中显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极大地激励着后辈。在中国,动画片是有巨大的市场前途的,摆在动画人面前的是一条宽广的道路。中国动画片应吸收目前世界动画制作发行上的优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的动画制作能力和美国、日本是不相上下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手段也达到了世界一流。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巨大的,有无限的开发潜力。除了创作观念的更新外,市场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动画发展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操作方式,并针对本国特点的灵活运用。
三、中国动画的发展应彰显民族特色
中国动画片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当然不能一味地仿照别人,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别人。这种特色应该建立在现代人审美的角度上。特别是高科技运用到动画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
中国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精深博大的美术资源,所以说今天最应该继承汲取的正是这种最具底蕴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必从零开始,不能顾彼失此,不能在没有建立起真正积极有效、良性循环市场运作机制的同时,又丧失从前辈那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而如若没有一部从选题到创作制作高质量的、受广大观众所喜欢的作品,市场及商业运作的成功又从何谈起呢?因此,成功的作品和成功的市场运作缺一不可,这是良性互动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也让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到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参考文献:
[1]海洋.成都商报.2006年3月11日.
[2]王川.动画前期创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民间出版社,2002.
[4]贾否.动画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5]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6]叶芳庭,萌芽.我为什么喜欢日本漫画.上海市作家协会,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7]严定宪.中国动画范例1.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许婧.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朝华出版社,2005.
❻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为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提出建议
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结合是文化产业性质的本质要求,它既有产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也有文化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是充分开拓国内市场的需要,也是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的需要,还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所有动漫从业人员都要强化这种意识。 世界各个动漫产品生产国都已经从这种结合中尝到了甜头。例如,通过孙悟空的一系列动画片及漫画图书等的发现,不单单使我国青少年,还有看过此动漫作品的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了解并认同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及中国人的想象力与智慧。其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等深入人心。通过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作品,使世界上不同肤色的青少年掌握了中国式的十万个为什么。由于动漫产品的无国籍性、跨年龄性、娱乐性及通用性等,使得这种结合成为可能及必然。 建议我国的动漫作品在选题方面、编辑方面、表现手法方面、形象设计方面及配音配乐方面,加强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因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已经流芳百世,如果能够在上述这些方面与之结合,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全年龄段的、适合不同国籍人群的经典作品。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高度也会增加。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一定要利用动漫语言来阐述、延伸,并发扬光大。即用现代人的思维与娱乐形式来创造性地升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❼ 动漫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有必要的,很多大火的漫画都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比如很火的国漫一人之下,它和中国道教和道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大家在观看漫画的同时也能了解传统文化,动漫和传统文化结合是相得益彰的选择。
❽ 关于南京动漫发展现状的市场调查报告(800字)求各位大神帮帮忙!发到我邮箱吧[email protected]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