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3关于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市场预测
通常所见市场调查活动,包括:(1)市场潜力及消费特性研究;(2)产品研究;(3)销售研究;(4)消费购买行为研究;(5)广告及促销研究;(6)销售环境研究;(7)销售预测……
Ⅱ 市场调查与预测
1.答:(1)定性预测方法:厂长经理人员判断法、销售人员估计法、购买版者意图调查法、集体权判断法、德尔菲法、领先指标分析法和类推法。(2)定量预测方法:一次移动平均数法、二次移动平均数法、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法、温斯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自适应过滤预测法、回归分析法。
2.答:探索性市场调查、描述性市场调查、因果性市场调查。
3.答:分析产品的渗透深度通常要计算三个指标:曾经使用率、过去三个月的使用率、过去六个月的使用率。如果产品过去三个月的使用率要远远小于过去六个月的使用率和曾经使用率,说明该产品的渗透深度比较强。
4.答:试销是小规模、小范围的销售,通过试销主要收集两个指标:初次购买率、再购率。两个指标的结合分析,可以为新产品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初次购买率高,再购率低,应对新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初次购买率低,再购率高,应加大对新产品的宣传力度;二者都高,新产品应立即商品化;二者皆低,应放弃该新产品,另外开发新产品。
Ⅲ 什么是市场调研分析预测法具体包括哪些类型
市场调研分析预测法是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实地市场调研,搜集有关市场信息资料,经过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后,对市场现象末来的变化状况作出预计和推断。
包括四种类型:
1、探索性调查 是在调研专题的内容与性质不太明确时,为了了解问题的性质,确定调研的方向与范围而进行的搜集初步资料的调查。
2、描述性调查 是指对所研究的市场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搜集、整理、分析其资料,反应现象的表现。
3、因果性调查 是为了研究市场现象与影响因素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而进行的市场调查。
4、预测性调查 是对市场未来情况所做的调查研究,事实上是调查研究方法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Ⅳ 市场预测手段分析主要写什么
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大部分。
宏观:目前国民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国家市场状况等
微观:竞争对手、市场需求量、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等
每一段的分析后,都要添加一个相应对策!
Ⅳ 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明天考试就考这个急急急)
1,定性市场调查预测法定性市场调查预测法,也称为直观判断法,是市场调查预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定性预测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来预测市场未来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这类市场预测方法简单易行,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获取全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问题。因此,定性市场调查预测法在市场调查预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定性市场调查预测法包括:个人经验判断法,集体经验判断法,专家调查法(又称德尔菲法)。1,个人经验判断法,是指预测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在预测者经验丰富,已有资料详尽和准确的前提下,采用这种方法往往能做出准确的预测。2,集体经验判断法,是指预测人员邀请生产,财务,市场销售等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体讨论,广泛交换意见,再做出预测的方法。由于预测参加者分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和环节,做出的预测往往较为准确和全面。这种市场调查预测方法也较为简单可行,常用于产品市场需求和销售额的预测。3,专家市场调查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开发出来的,被广泛运用于军事,经济和商情预测,又称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做法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然后再次征求意见,再次归纳,统计,再反馈给各专家,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为了消除被征求意见成员间相互影响,参加的专家可以互不了解。这种运用匿名,反复多次征询意见进行背靠背交流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个人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德尔菲法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二是最终结论的可靠性。三是最终结论的统一性。
Ⅵ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科学出版社版
市场调研与预测
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管理学系列
,吕筱萍
科学出版社 2015年1月出版
定价:42.00 语种:中文
标准书号:978-7-03-043102-8 装帧:平装
版本:第一版 开本:16开
责任编辑:江薇,张宁 字数:420千字
读者对象: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页数:273
书类: 册/包:
编辑部:经管法教材
附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市场调研,具体包括市场调研的基本概述、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收集的方法与技术、市场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及调研报告的撰写,此外还特别增设了调研数据处理软件运用和市场调研应用两个专题内容。下篇为市场预测,具体包括调研预测类型和原理与步骤、定性预测方法、时序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方法,以及市场预测综合分析和市场预测软件应用介绍等相关内容。为便于教学,本书还为各章配有本章导读、本章主要内容、案例、本章小结和思考练习题等栏目,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以期提高学生将市场调研与预测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学财经类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作为财经类高职院校以及各类经营管理人员学习的参考用书。 第1章市场调研概述 1
1.1 市场调研与现代市场经济 1
1.2 市场调研的作用?类型和程序 6
1.3 市场调研的基本内容 12
第2章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18
2.1 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概述 18
2.2 调查表的设计与运用 23
2.3 询问技术 26
第3章二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32
3.1 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 32
3.2 二手资料收集的原则和步骤 38
3.3 二手资料的校验与判断 40
第4章抽样技术和方法 44
4.1 市场调研的组织方式 44
4.2 非随机抽样调研 47
4.3 随机抽样调研 49
第5章原始资料收集的方法 64
5.1 询问调查法 64
5.2 观察调查法 77
5.3 实验调查法 79
第6章市场调研资料的分析 86
6.1 调研资料的整理 86
6.2 调研资料的分析 90
6.3 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 95
6.4 市场调研综合案例分析 105
第7章市场调研专题应用 117
7.1 新产品开发 117
7.2 广告调研 122
7.3 定价调研 127
7.4 促销调研 128
7.5 品牌形象调研 130
第8章数据分析与SPSS的初步应用 137
8.1 利用SPSS输入和整理数据 137
8.2 利用SPSS作描述性统计和图表 150
8.3 数据分析:差异分析 161
8.4 数据分析:关联分析 173
第9章市场预测概述 183
9.1 市场预测的特点和类型 183
9.2 市场预测的原理 185
9.3 市场预测的步骤 188
第10章定性预测方法 191
10.1 对比类推法 191
10.2 集体经验判断法 193
10.3 德尔菲法 194
10.4 市场调查预测法 201
10.5 消费水平预测法 204
第11章时序预测分析法 209
11.1 平均预测法 209
11.2 趋势预测法 218
11.3 季节变动预测法 231
11.4 马尔可夫预测法 233
第12章回归分析预测法 237
12.1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237
12.2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241
12.3 自回归预测法 244
第13章市场预测的综合分析 248
13.1 预测目标的分析和确定 248
13.2 预测方法的评价和选择 250
13.3 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255
13.4 市场预测综合案例分析 259
第14章市场预测的软件应用 267
14.1 利用Excel做时间序列预测 267
14.2 利用Excel做回归预测 270
参考文献 273
Ⅶ 经验判断法在市场调研预测中的地位
市场营销预测是指通过对市场营销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市场营销的变化规律,并以此规律去推断未来的过程。
1.根据预测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预测与微观预测两类。宏观预测是指对影响市场营销的总体市场状况的预测。微观预测是从一个局部、一个企业或某种商品的角度来预测供需发展前景。
2.根据预测期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3.根据预测时所用方法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定性预测是根据调查资料和主观经验,通过分析和推断,估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的变化。定量预测是根据营销变化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字和统计方法进行推算,寻找营销变化的一般规律,对营销变化的前景作出量的估计。在预测中,往往是将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进行综合预测。
二、市场营销预测一般步骤
首先,确定预测目标。
其次,收集整理资料。
再次,选定预测方法。常用预测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分为四大类:
市场调研预测法,即在营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直接作出预测的一类方法。
经验判断预测法,即依据一部分人凭经验所出的判断来进行预测的一类方法。
回归分析法,即通过分析找出预测目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统计规律,并以此规律来进行预测的一类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即以时间序列资料为依据来进行预测的一类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代先进的预测方法可用以进行营销预测。在预测中,要根据预测目标及资料情况,去选定一些可行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
最后,分析预测误差,调整预测结果,作出最终预测。对于各种定量预测的结果,运用相关检验、假设检验及插值检验的方法来分析预测误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结合预测期间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定性分析,调整预测结论,作出最终预测。
三、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与方法选择
(一)市场需求量的预测
1.用市场调研预测法进行预测。
2.用成长曲线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3.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需求函数进行预测。
4.用主观概率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预测结果。
(二)商品销售量的预测
1.一般商品的销售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1)市场因素推演法。(2)综合判断法。综合判断法,是综合各类有经验者的判断意见,并根据各类人员的预测水平区别对待,进行统计处理,最后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3)主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某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主观估计值。
2.季节性商品的销售量的预测方法。
(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预测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指绝对市场占有率,即本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与某地区同类产品的销售总额之比率,可以运用马尔科夫链来进行预测。
四、市场潜量预测
某产品的市场潜量,是指该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大值,即在既定环境下,当行业营销费用趋向无穷大时,市场需求的极限值。由此定义,除特殊情况(即用幂函数拟合的市场需求模型)以外,只要能用修正指数模型、逻辑函数模型或龚珀资模型拟合的市场需求模型,其市场潜量均为各模型中的参数k。只要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参数k的值就是该产品的市场潜量。此外,市场潜量的测定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潜在购买者推算法
2.锁比法
Ⅷ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相关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介绍了市场调查和预测常驻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本书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出发,侧重于分析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文案法、实验、问卷设计、抽样法等,以及专家法、时间序列分析、因果分析等预测方法。同时,按照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实践的整体要求,介绍相关工作的特征、原则、程序等。每章均附有思考练习题。
本书可作为管理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1 概论
1.1 市场调查概论
1.2 市场预测概论
思考练习题
2 市场调查的类型和方式
2.1 市场调查的类型
2.2 市场调查的主要方式
思考练习题
3 市场调查的内容及程序
3.1 市场调查的程序
3.2 市场调查企划
3.3 市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思考练习题
4 市场调查方法
4.1 文案调查法
4.2 实地调查法
4.3 市场分析和调查方法的选择
思考练习题
5 市场调查技术
5.1 抽样设计技术
5.2 问卷设计技术
5.3 调查资料的调整与分析技术
5.4 网络市场调查技术
思考练习题
6 定性预测
6.1 对比类推法
6.2 集合意见法
6.3 专家调查预测法
思考练习题
7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7.1 平均法
7.2 指数平滑法
7.3 趋势外推法
7.4 季节指数
思考练习题
8 量本利分析、寿命周期分析
8.1 量本利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8.2 保本分析
8.3 目标利润的规划
8.4 产品寿命周期预测
思考练习题
9 因果关系预测
9.1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9.2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9.3 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9.4 经济计量模型预测法
思考练习题
10 决策理论及方法
10.1 决策与决策类型
10.2 决策过程
10.3 常用决策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规划教材。本书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编写。本书共分9章,包括市场调查的概述、市场调查流程、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查技术、市场预测概述、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等内容。本书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精选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强化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前瞻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企业培训营销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者的自学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1章市场调查概述
1.1市场调查的概念
1.1.1市场调查的含义与必要性
1.1.2市场调查的原则
1.2市场调查的类型
1.2.1按商品消费目的划分
1.2.2按流通领域环节划分
1.2.3按市场调查性质划分
1.2.4按调查时间划分
1.2.5按调查基本方法划分
1.3市场调查内容与使用范围
1.3.1市场环境调查
1.3.2市场商品需求情况调查
1.3.3市场供给调查
1.3.4市场营销调查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解析
综合实训
第2章市场调查流程
2.1市场调查的一般流程
2.1.1界定阶段
2.1.2设计阶段
2.1.3实施阶段
2.1.4结果形成阶段
2.2市场调查流程实例——雀巢咖啡市场调查
2.2.1界定阶段
2.2.2设计阶段
2.2.3实施阶段
2.2.4结果形成阶段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解析
综合实训
第3章市场调查方案设计
3.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3.1.1什么是调查方案设计
3.1.2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3.1.3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
3.1.4市场调查设计的任务
3.2市场调查方案的类型
3.2.1探索性调查设计
3.2.2描述性调查设计
3.2.3因果关系调查设计
3.2.4三种调查类型的比较
3.3市场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3.3.1确定调查目的
3.3.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3.3确定调查项目
3.3.4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3.3.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3.3.6确定调查地点
3.3.7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3.3.8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3.3.9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
3.3.10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3.3.11市场调查方案的撰写
3.4市场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3.4.1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3.4.2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旅
3.4.3调查方案设计的总体评价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解析
综合实训
第4章市场调查方法
4.1文案调查法
4.1.1文案调查法的含义
4.1.2文案调查法的特点
4.1.3文案调查法的功能
4.1.4文案调查法的基本原则
4.1.5文案调查法的途径
4.1.6文案调查法的方式
第5章市场调查技术
第6章市场预测概述
第7章定性预测
第8章时间序列预测
第9章回归分析预测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为本教材的创新点,每章有大量的案例和相关链接穿插其中,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操作;其次,每章后附有练习与思考、案例分析或计算分析题,提高读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每章均有以工作站的形式针对本章内容设置的实操训练,方便读者进人角色,体现了“以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市场调查与预测(第3版)》既可作为财经类和管理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或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社会人士培训或自学用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市场调查基本理论
第2章 市场调查内容
第3章 市场调查的方法
第4章 抽样调查
第5章 特殊调查
第6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7章 问卷的设计技术
第8章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9章 市场预测基本理论
第10章 定性预测方法
第11章 时间序列预测法
第12章 回归分析预测法 内容简介
《市场调查与预测》系统地介绍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调查方案的设计方法、市场信息的搜集和获取(网络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SPSS软件的应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每章以“本章要点”和“导人案例”开篇,引出该章核心主题;正文中穿插各种有趣实用的小案例和资料链接;章末列出“关键词”、“思考题”并设置了“案例分析讨论”栏目,既便于读者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可作为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以及经济类各专业本科层次“市场调查与预测”或者“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和各类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调研公司从业人士在职培训读本。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信息、市场营销信息与营销决策
第二节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涵界定
第三节 市场调查概述
第四节 市场预测概述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二章 设计市场调查方案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市场调查程序
第二节 市场调查策划书的编制
第三节 访问员的挑选与管理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三章 资料收集方法(一)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二手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文案调查
第三节网络调查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四章 资料收集方法(二)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定性调查
第二节 询问法
第三节 观察法
第四节 实验法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五章 问卷设计技术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问卷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问卷设计技术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六章 态度测量技术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测量与态度测量
第二节 直接测量表
第三节 间接测量表
第四节 测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七章 抽样调查技术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概率抽样设计
第三节 非概率抽样
第四节 样本容量的确定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八章 调查资料的处理与基础分析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调查资料的处理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交叉列表分析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九章 调查数据高级分析方法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假设检验
第二节 二元变量相关和回归分析
第三节 多变量数据分析
第四节 SPSS在数据分析中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十章 市场预测方法:定性预测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定性预测概述
第二节 头脑风暴法
第三节 德尔菲法
第四节 主观概率法
第五节 计划评审预测法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十一章 市场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趋势直线预测法
第二节 季节变动预测法
第三节 非直线趋势预测法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第十二章 市场调查报告
本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第二节 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市场调查报告准备
第四节 市场调查成果的口头报告
关键词
思考题
案例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适应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教学及实践为宗旨, 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系统地阐述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工具和方法。首先,每章均先提出问题,列出本章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其次,大量的案例和相关链接穿插其中,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再次,每章后面设有思考练习、案例分析,提高读者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每章均针对本章内容设置综合实训,方便读者进入角色,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全书共10章, 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概述、市场调查流程与方案设计、市场调查方式、市场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与测量方法、市场调查的实施、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市场定性预测方法、市场定量预测方法书实例丰富,能够有效地适应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需要,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统计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从事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信息管理、市场研究等广大实际工作者的参考书籍或培训用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市场调查与预测概述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市场调查概述
第二节 市场预测概述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二章 市场调查流程与方案设计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市场调查流程
第二节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三章 市场调查方式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抽样误差
第四节 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四章 市场调查方法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间接调查法
第二节 座谈会调查法
第三节 访问调查法
第四节 观察法与实验法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五章 调查问卷与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测量与测量工具
第二节 调查问卷内容与结构设计
第三节 调查问卷题项的设计
第四节 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六章 市场调查的实施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调查实施队伍的组建
第二节 现场准备与管理
第三节 访谈技巧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七章 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调查资料的审核
第二节 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整理
第三节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八章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报告的内容构成
第二节 撰写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报告中常用的几种统计图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九章 市场定性预测方法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德尔菲法
第二节 主观概率法
第三节 领先指标法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第十章 市场定量预测方法
学习重点
任务模拟
第一节 时间序列预测法
第二节 回归分析预测法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
Ⅸ 教材出版业的市场调查、评估和预测方法
教材出版业的市场调查、评估和预测方法
摘要
本题是一个设计型题目,题目有数据量大,信息多的特点。
首先,我们分析数据库中数据,按一定规则将各大学排序,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外加地域性修正,把市场调查的范围从205所高校缩小到26所 。针对此26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对于某出版社的市场份额,用与该出版社相关的问卷数与总问卷数的比值来衡量,从而得到三年各出版社市场份额的数据表格,并利用拟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其次,我们还考虑到了问卷抽样调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即:抽样无回答情况。我们利用两种补救无回答的二级抽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解决,传统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简略的概括和比较。此两种方法均是为降低非抽样误差、提高数据质量服务的。
再次,我们还提出了对按需印刷理论的新理解,从而大大减少了出版社的成本投入。在数据的验证中,我们将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的市场份额与分析总体得到的市场份额进行比较,求出相对误差。发现绝大多数数据误差不超过0.1,效果较好。在模型改进中,也提出了改进模型的新思路。
最后,我们还对题目进行了更加完备的讨论和使用说明,并在此题的基础上对出版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系统随机抽样 地域性修正 补救无回答 二级抽样调查方法 按需印刷理论
一、问题背景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提出,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十一五”也宣告了出版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出版发行业将面临因特网、手机短信、数字出版等科技发展引发的对出版环境的影响,不少出版社和发行单位已经或者正在开始着手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这种现象本身也是出版业理性回归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出版发行单位而言,战略规划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过程,在于培养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系统思考与应变能力,而不仅仅是规划的结果。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是我国出版分销行业全面放开的最后一年,深化体制改革以应对入世,正在成为出版发行行业的重中之重。行业对竞争力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重视,任何研究报告、市场调查、行业排名都会触动出版社敏感的神经。教育出版对出版社的竞争力影响大,经营成为最主要的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力优势。因此,占据出版业优势地位的教材出版业更注重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对市场作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我们需要的就是一种科学的调查、评估和预测方法。
二、问题重述
某出版社出版多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材。从出版社的战略发展、投资策略、生产安排、销售方式、和产品策划等业务考虑,需要对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及其逐年变化进行调查。请你设计有效而可行的调查方法,并且建立调查数据的分析模型,以及对市场作出科学评估和预测的方法。
本题的附录中给出的基础数据是问卷式普查数据,由于抽样成本的限制,普查是不可取的,而且抽样数应该在调查目的的基础上尽量少。
题目说明
1. 由于抽样成本,普查不可取,但是抽样方法的样本数和调查效益之间有平衡关系,确定你的抽样数时应该考虑这种平衡关系。
2. 完整地描述你的调查方法,并且清楚地给出你的模拟数据。如果使用问卷式抽样调查(不限于问卷式),请给出问卷格式。
3. 给出基于调查数据的市场评估和预测模型,并用数据说明你的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 在附录1中给出了一个参考的问卷格式,也给出与该问卷相关的一个数据库(附录4)。这个数据库是包含十个省,全部学生(为了减少数据量,假定全班学生填表相同,因此每个专业只有一个学生填写问卷)的模拟答卷(包括三年的),作为本竞赛题的背景数据
5. 附录2中给出供本题提供的数据库的29类教材名称以及分类号,附录3给出某出版社各类教材的三年销售量,可供查询。
6. 在附录4中也给出十个省所有学校名称以及其专业名称,你可以用在这些检索词确定你对数据库的取样查询。
7. 如果你自行选用数据,请给出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检验方法和数据来源。
三、基本假设
为了便于我们从题目的整体理解,从出版社的战略发展、投资策略、生产安排、销售方式和产品策划等业务考虑,对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及其逐年变化进行调查。从而设计有效而可行的调查方法,并且建立调查数据的分析模型,以及对市场作出科学评估和预测的方法。我们在此做出合理的基本假设:
(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材出版业的市场是基本稳定的;
(2)社会环境稳定,社会政策关于出版业方面无较大调整;
(3)教育部门对教材的应用无较大变化;
(4)学校各专业无较大的变化,学校的人数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
(5)教材出版社的数量基本稳定,经营状况起伏不大;
(6)出版社的经营情况良好,无意外事件发生;
(7)教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质量有保证,无质量问题;
四、问题的分析与模型的准备
一、问题的分析
鉴于本题的附录中所给出的数据较多,有:
(1)在附录1中给出了一个参考的问卷格式;
(2)在附录2中给出供本题提供的数据库的29类教材名称以及分类号;
(3)在附录3给出某出版社各类教材的三年销售量,可供查询;
(4)在附录4中给出十个省三年的原始数据以及相对应的学校专业名录;
(5)还可自行选用数据。
而且,题目中要求基础数据是问卷式普查数据,由于抽样成本的限制,普查不可取,抽样数应该在调查目的的基础上尽量少,所以,我们从以下方面考虑,处理数据,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分析数据库中数据,按一定规则将各大学排序,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外加地域性修正,把市场调查的范围从205所高校缩小到26所 。针对此26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对于某出版社的市场份额,用与该出版社相关的问卷数与总问卷数的比值来衡量,从而得到三年各出版社市场份额的数据表格,并利用拟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其次,我们还考虑到了问卷抽样调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即:抽样无回答情况。我们利用两种补救无回答的二级抽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解决,传统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简略的概括和比较。此两种方法均是为降低非抽样误差、提高数据质量服务的。可以说在模型的应用一个非常好的补救方案,使我们的模型更加完整,更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
再次,我们还提出了对按需印刷理论的新理解,从而大大减少了出版社的成本投入。在灵敏度分析中,我们还利用某出版社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模型推广到一般。
最后,我们还对题目进行了更加完备的讨论和使用说明,并在此题的基础上对出版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模型的准备(名词解释)
1、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是以信息损失最小为前提,简化或压缩数据以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考虑到数据量相当庞大,需要获取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多,数据压缩是减少工作量、节省计算机时间的有效方法。可通过去掉间隔、空白段、冗余项目或不必要数据,只保留反映特征的数据等手段实现,达到在给定空间内增加所能存储的数据量,减少数据量所占的空间。数据压缩方法通常有:①削减。用外延或内插方法推算冗余数据并将其去掉;②参数抽出。即仅保留特征数据和参数;③等时间采样。按等时间间隔对连续输入的数据进行采样;④编码变换。将数据变成简化代码,或对每个数据块进行编码变换,其效率用每个像元的比特数来衡量;⑤函数应用。根据由等间隔或不等间隔采样得到必要的采样点,用函数算法推算出削减的数据。
2、无回答
所谓无回答是指出于某些原因,不能从所有的样本单位或问卷的所有问题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它可以是样本单位没有提供或者没有完全提供所需的信息,可以是所提供的信息中有一部分无法使用。无回答的调查者与回答的调查者通常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如果对无回答不进行纠正的话,将会降低样本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使调查估计值产生偏差,从而降低调查的精度,甚至导致整个调查的失败。
3、二级抽样方法
二级抽样方法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处理无回答问题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最初的无回答进行再一次的随机抽样,然后用最初样本的回答数据和子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以消除无回答的偏差影响,提高估计量的精度。这种方法常用于邮寄调查中。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补救无回答的二级抽样调查方法:传统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简略的概括。
4、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简称POD)的本意是指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码及超高速挽印技术实现出版行业整个流程的全新改造来适应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现代市场需求。它尤其适用于一些定向较窄、专业性强、可变性强、批昼较小的印刷业务。按需印刷是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印刷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然后用电子文件在专门的激光打印机上高速印制书页,并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它具有印刷时间上的即时性,印刷数量、印刷内容的可变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在此,我们利用它的引申意,按照市场所需的教材的数目进行印制。由于各高校对于教材的需求种类不同,所以,很需要这么一种模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此提出按需印刷模式。
同时,按需印刷采用即时供货结账的方式,使出版社节省了图书储存空间。实现“零库存”,而且还能解决图书绝版及印数问题。通过按需印刷,出版社可摆脱图书印刷、库存、运输、投资所带来的资金风险和发行量的压力,节省成本。
五、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一)、抽样调查方法的陈述
我们的抽样调查可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工作阶段,即“样本-数据-分析”。前期工作是进行抽样设计获得调查单位名单,解决向谁搜集统计资料的问题(样本);中期工作是对抽选的调查单位进行统计调查,获得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整理,提供准确的、可供统计分析的数据,解决数据获取和数据格式问题;后期工作是利用统计软件对调查和整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分析结论,达到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分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抽样调查所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无外乎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调查指标估计的精度;调查成本的高低;样本的容量。在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应当根据实际对以上三个方面问题进行重要性排序,一般情况下,调查指标估计的精度是最重要的,其次应当考虑调查成本,最后再考虑样本容量。
所以, 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三个问题的优先级:
( I 是优先级)
以下是我们归纳的抽样调查的步骤:
5.1、抽样的目的
抽样的目的是从已有的普查数据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数据,即数据压缩。通过数据压缩,得到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数据,从而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5.2、抽样的基本原则
为了掌握市场的情况,所抽得的数据应该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这是抽样的基本原则。
5.3、常用的抽样方法(简述)
抽样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由于非概率抽样结果的可能性不能准确地计量,一般都使用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系统随机抽样均属概率抽样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 个个体,使包含有n 个个体的所有可能的组合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采用此方法抽样时,数据库中的每个数据被抽入样本的机会均等,它是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随机抽样法。它是一个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也是其他随机抽样方法的基础。
2. 分层随机抽样
有时产品可分为若干层,各层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把整批产品分为若干层,使同一层内产品质量尽可能均匀整齐,在各层内分别随机抽取一些产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分层随机抽样。在正确分层的前提下,分层抽样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抽样好,但是如果对批质量的分布不了解或分层不正确,则分层抽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3. 系统随机抽样
如果一个批的产品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可将其分为数量相当的n 个部分,从每个部分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的相同位置,各抽取一个单位产品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随机抽样。它的代表性在一般情况下比简单随机抽样要好些,但在产品质量波动周期与抽样间隔相当时,抽到的样本单位可能都是质量好的或都是质量差的产品,此时代表性就较差。
5.4、抽样方法的正确选择
为了更好的评估和预测市场,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当数据比较稳定,数据并不多时,选择简单随机抽样,在对总体质量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应选择简单随机抽样。
2. 当不同的数据来自不同的地域时,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 可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3. 当数据不稳定,中间相差较大时,应采用系统随机抽样。
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正确合理的抽样方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从而提高抽样的有效性, 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抽样,才能使我们的要求得以实现。
为此,我们针对此题数据多,地域性广,各类书籍需求量相差很大等特点,综合考虑三种抽样方法,采取以系统抽样为主,其它抽样为辅的方法,利用数据压缩解决抽样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用了Excel软件,Excel软件在统计分析方面的功能虽不及专业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但它那强大的、灵活易用的数据管理和整理功能是专业统计软件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在处理数据方面较多的利用了Excel软件,使我们的处理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
抽样调查问卷采用题中给出格式。
(二)、模型的建立
首先,我们从数据库中查询出一些有用数据,先写在下面。
1.学科类别 29类
2.出版社数目 25个
3.大学数量 205所 ,各个省市对应的大学数量见下(表一):
北京 广东 河北 安徽 河南 福建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49 30 26 24 24 14 13 12 9 4
(表一)
4.基于数据库中全部数据,每一年收回问卷数中与该出版社有关的问卷数目,见(表二):
出版社 第一年与出版社有关的问卷数目 第二年与出版社有关的问卷数目 第三年与出版社有关的问卷数目
p196 325 323 327
p559 328 336 346
p106 353 352 351
p199 380 379 393
p307 406 411 418
p102 444 451 452
p131 476 475 472
p511 490 495 503
p030 497 503 512
p063 506 508 515
p416 640 637 635
p304 654 661 666
p110 747 754 764
p246 773 778 781
p432 871 870 868
p091 910 913 913
p118 1002 1015 1031
p210 1308 1311 1308
p044 1606 1604 1602
p390 2041 2035 2025
p405 3098 3162 3227
p534 4021 4001 3983
p293 5095 4947 4767
p115 18267 18116 17967
p357 20490 20646 20812
(表二)
分析:题目说明4中,说明了一份问卷的意义。在一份问卷上出现一个出版社的名字,说明填写该问卷的学生所在的整个专业,使用该出版社的教材。我们可以假设,总体上说,专业平均的人数相同,则某一年与某出版社对应的问卷数目越大,在该出版社购书的人越多,说明该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越大。
5. 基于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可以考察每一年各个大学的购书情况。我们可以统计出各个大学的学生填写问卷的数目。根据我们的假设,问卷数越大,学校对书的需求量越大。
我们按不同大学对应的问卷数目降序排列。同时,经分析发现,各大学三年的问卷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各大学的排名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三年的问卷数目都可以按第一年的情况考虑。
由于大学数目有205所,我们分析得到的各大学排名数据仍然很多,在这里我们省略。
下面我们来分析每一个问卷数目段中的大学数量:见(表三)
某大学的填写问卷数目 大学的数量
700~799 1
600~699 7
500~599 34
400~499 34
300~399 39
200~299 38
100~199 20
0~99 32
(表三)
据此,我们采取系统随机抽样,对于按填写问卷数目降序排列的205大学,将其分为数量相当的26个部分(按照排名,每8个学校为一个部分,前25部分满额,第26部分有空缺)。对于每个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相同的位置(本题选用每一部分的第一个位置)。
下面我们来考察我们现在确定的方案是否符合数据的“全面性、地域性和代表性”
见(表四)
省份 北京 广东 河北 安徽 河南 福建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共有大学数量 49 30 26 24 24 14 13 12 9 4
选取大学数量 7 4 3 5 1 3 0 1 1 1
(表四)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个别数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地域性和代表性。我们需要对系统随机抽样的结果作出人为的微调。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把某一所安徽省的学校换为和它排名相差较小的广西省的学校。
最后,我们确定的学校数量如下(表五):
省份 北京 广东 河北 安徽 河南 福建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共有大学数量 49 30 26 24 24 14 13 12 9 4
调整后选取大学数量 6 4 3 3 3 2 2 1 1 1
(表五)
最终我们所选出来具体的大学,结果见下(表六):
郑州大学 福州大学 广西民族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河南省 福建省 广西 北京市 北京市 贵州省 河北省 北京市
744 597 552 542 519 507 470 451
续上表
海南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茂名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北京广播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海南省 广西 广东省 河南省 北京市 河南省 广东省 北京市
414 405 385 369 342 305 301 276
续上表
唐山师范学院 河西学院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巢湖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河北省 甘肃省 广东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北京市 安徽省 安徽省
253 239 208 204 138 103 77 68
续上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河北省 广东省
35 32
(表六)
总结我们的调查方法,是:在205所学校中,选取部分学校作为代表,接受问卷调查。学校的选取方法为:总体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但为了保证“全面性、地域性和代表性”,也对抽样方法作了一些修正。我们选取了如上26所高校作为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调查方法,从数据库中分别找出第一年26所大学对应每个出版社的问卷数目。我们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得出第一年每个出版社对应26所大学的问卷数目的和。
对应表格如下(表七):
出版社 P559 P199 P102 P106 P196 P307 P304 P030 P131 P511 P063 P416
问卷数目 38 45 47 47 49 55 59 64 67 68 72 85
续上表
P110 P246 P091 P118 P432 P210 P044 P390 P405 P534 P293 P115 P357
88 99 118 119 119 160 204 266 378 515 631 2507 2657
(表七)
我们利用Matlab软件,也表示出了第一年每一个出版社对应的问卷数目与总问卷数目的比值如下(表八):
出版社 P559 P199 P102 P106 P196 P307 P304 P030 P131 P511 P063 P416
问卷比例 0.0044 0.0053 0.0055 0.0055 0.0057 0.0064 0.0069 0.0075 0.0078 0.0079 0.0084 0.0099
续上表
P110 P246 P091 P118 P432 P210 P044 P390 P405 P534 P293 P115 P357
0.0103 0.0116 0.0138 0.0139 0.0139 0.0187 0.0238 0.0311 0.0442 0.0602 0.0737 0.2930 0.3105
(表八)
基于原来的假设和说明,我们可以用它来考察市场占有率。相应的,也可以求出第二年,第三年每一个出版社对应的问卷数目与总问卷数目的比值。
下面给出第二年的结果,见(表九)
出版社 P559 P199 P106 P102 P196 P307 P304 P131 P030 P511 P416 P110
问卷比例 0.0044 0.0051 0.0055 0.0058 0.0061 0.0065 0.0069 0.0072 0.0076 0.0083 0.0098 0.0105
续上表
P063 P246 P432 P118 p091 P210 p044 P390 P405 P534 P293 P115 P357
0.0107 0.0118 0.0138 0.0141 0.0139 0.0185 0.0259 0.031 0.0447 0.0595 0.0711 0.2886 0.3123
(表九)
六、模型的误差分析
运用Matlab软件,可以求出基于数据库全部数据时,每一年每一个出版社对应的问卷数目与总问卷数目的比值。
对于我们的采样方法,以第一年为例,我们可以计算两个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方法。
表格见(表十)
P196
p559 p106 P199
p307 p102 p131 p511 p030 p063 p416 p304
标准 0.0049 0.0050 0.0054 0.0058 0.0062 0.0068 0.0072 0.0075 0.0076 0.0077 0.0097 0.0100
测量 0.0057 0.0044 0.0055 0.0053 0.0064 0.0055 0.0078 0.0079 0.0075 0.0084 0.0099 0.0069
误差 16.3% 12.0% 1.8% 8.6% 3.2% 19.1% 8.3% 5.3% 1.3% 9.1% 2.1% 31%
续上表
P110 p246 p432 p091 p118 p210 p044 p390 p405 p534 p293 p115 p357
0.0114 0.0118 0.0133 0.0138 0.0152 0.0199 0.0244 0.0311 0.0471 0.0612 0.0775 0.2779 0.3117
0.0103 0.0116 0.0139 0.0138 0.0139 0.0187 0.0238 0.0311 0.0442 0.0602 0.0737 0.2930 0.3105
9.6% 1.7% 4.5% 0 8.6% 6% 2.5% 0 6.2% 1.6% 4.9% 5.4% 0.4%
(表十)
由上面表格可以看出,除个别组外,其余各组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1。可见我们的方法在精度要求范围内较好。
七、模型的验证及改进
从出版社的角度考虑,在印刷方面,我们提出按需印刷理论。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们按地区划分,将10个省市三年的售书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我们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作出直观的图表,借以26所大学的选取进行验证。
某出版社三年内在10个省市的售书情况:
1. 表格见(表十一):
北京市 广东省 河南省 河北省 安徽省 福建省 甘肃省 广西省 贵州省 海南省 合计
第一年 3934 2837 2544 2374 1998 1400 1136 1017 844 290 18374
第二年 3902 2809 2533 2354 1980 1396 1133 1017 838 282 18244
第三年 3870 2773 2504 2315 1963 1378 1122 1009 830 283 18047
合计 11706 8419 7581 7043 5941 4174 3391 3043 2512 855 54655
平均值 3902 2807 2527 2348 1981 1932 1131 1015 838 285 18222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十一)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1)10个省市,每个省市三年中书的销售数量基本相同,每年数量相差不大;
(2)在三年中,每一年,10个省市书的总销售量基本相同,平均每年销售18222册;
(3)通过三年的比较,可以得出10个省市每年的售书情况及其排名。
2.作图如下:
(图一)为三年10各省市的售书情况的自然条形图
(图一)
(图二)为三年10各省市的售书情况的比例圆饼图
(图二)
通过作图,我们可以看出:
(1)北京市三年内售书最多,达到了21.4%;广东省其次,达到了15.4%;河南省紧跟其后,达到了13.9%;它们三个省市的售书量已达到50.7%,超过了一半。
(2)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福建省五省的售书量均超过 10%,其五省的总销售量达到了74.5%。
我们根据(附录),可以求出基于我们的模型,P115出版社各个省份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十二)
省份 北京 广东 河北 安徽 河南 福建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百分比 25.4% 10.2% 10.2% 4.7% 18.1% 7.9% 10.4% 3.3% 4.5% 5.4%
(表十二)
可以看出,和圆饼图相比,一些省份的数据有所出入。
据此,我们找到了模型的改进方向。在选取大学的时候,不仅做到系统随机抽样和地域性修正,还要做到各个省份学校分布相对均衡。这样所得结果必定效果更好。
八、模型的补救方案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两种补救无回答的二级抽样调查方法:传统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简略的概括。
一、传统的二级抽样方法
传统的二级抽样方法最早由Hansen和Hurwitz提出来的。它以传统的统计推论为基础,用简单随机的抽样的方法对总体进行第一次抽样,取得回答单位的观测值及回答单位权重的估计,然后在无回答单位中再随机抽出一个子样本进行调查,取得无回答单位的信息,最后把这两部分调查结果结合起来,对总体作出推断估计。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的二级抽样,总体被分为两层,即回答层和无回答层。
设总体容量为N,其中有 个回答者和 个无回答者, ,随机抽取最初样本,样本容量为 ,其中有 个回答者,样本均值为 ;有 个无回答者, 。然后从 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 ,其抽样比 ,样本均值为 。总体回答率 ,总体无回答率为 , 。则二级抽样总体均值的估计量为: (1)
根据二级抽样的抽样方差公式可得:
(2)
其中, 是样本方差, 是无回答层的方差。
可以看出,总体方差的第一项受最初样本 大小的影响,而第二项不仅受 的影响还受无回答者子样本抽样比 的影响。当 时,方差第二项为零,就是说所有调查者都进行了回答,收集到了全部的数据,它相当于样本量为 的简单随机抽样。
由于考虑上面方差公式中 项与样本的分配无关,所以改写成:
(3)
如果考虑二级抽样中两次调查的费用差异,则总费用函数可记为:
(4)
其中 为最初样本每单位的调查费用,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