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建筑企业市场定位

建筑企业市场定位

发布时间:2021-04-29 22:17:26

❶ 什么是目标市场定位

经营者决定进入的细分抄市场称为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的有效方法是产品/市场网目分析法。即以“行”代表所有可能的产品,以“列”代表细分市场。例如,某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厂,发现汽车制造业有利可图,它对汽车工业的产品及市场进行了如下分析:

图中包括三种不同的用户类别、四种不同产品共有12个细分市场,企业根据自身能力,确定工厂用载重卡车是最有利的市场。

❷ 如何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定位

现在的施工企业来有3种形自式
1、管理型,就是俗称的挂靠,自己没有实际的施工组织力量,主要靠收取管理费生存
2、直营型,接到活自己做,施工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职工,主要靠市场生存
3、直营型和管理型兼有,一般是大企业,比如中建系统的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有自己的项目,也有很多挂靠项目。因为他们的营业额任务大,刚考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跟上市也有关系。
现在人才不好管理,流动性大,第三种方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市场行情,管理人员少,营业额可以保障。
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适当选择吧

❸ 新成立的建筑工程公司该怎么制定企业管理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

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思路:
基于未来的环境和发展趋势,建筑施工企业在2013年及随后的2-3年里,该如何明确各自的发展思路呢?可以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实施精益建筑三方面入手,助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
1、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界和投资界日益意识到,商业模式是资本市场甄别企业优劣的关键点,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石。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前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商业模式为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将各方交易活动相互联结的纽带。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最终总是能够体现为获得资本和产品市场认同的独特企业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处于行业价值链的中间环节,上游包括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下游包括供应方、分包方、运营方等。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集中于工程产品价值链的实施阶段,主要从事施工业务,受上下游各方力量挤压,造成整个行业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率的尴尬状态。力求改变现状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转换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如美国福路、中国建筑等为了适应工程建设项目大型化、一体化以及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纷纷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将原来位于价值链上下游利益相关方的业务内容转换为本企业的业务,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的控制,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突出体现在由原有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转型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具体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即EPC)、设计-采购承包(即EP)、项目管理承包(即PMC)、建设-移交模式(即B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即BOT)。通常经过转型后的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可从原有的2%-5%提升到15%以上。

图:建筑施工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示意
2、 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激励的市场竞争和业主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需要不断将内部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慧朴管理认为,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以流程和制度为基础的动态系统。

图:企业管理体系框架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体现规划的“方向、目标、措施”完整,“监控、评价”到位。发展思路要明确,提出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要具体并尽可能量化,落实到各项业务的主要财务指标及流程指标;有配套的战略举措及保障措施,包括战略措施和实施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战略执行绩效的评估和控制;要对战略规划的绩效进行分解及监控评价。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要点包括:企业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得出企业市场定位,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使命和战略任务;在设定每年度各项业务的规划时,要以详实的数据研判支持量化目标的确定;各项关键战略举措应能围绕各项业务规划目标展开,提出建筑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提升目标及实施手段;保障措施言之有据,以保证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及关键措施的实施为设定前提。
3、全面实施精益建筑
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市场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先要能够生存,进而不断提高利润率。为了客户导向、高品质、成本效益的战略主题落地,建筑施工企业开始转向制造业学习精益管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筑业的行业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工程质量也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据美国精益建造协会(LCI)研究,在美国通常人工的浪费占总人工费的10%-12%,材料的浪费占项目总成本10%左右,施工设计造成的浪费占项目总成本的6%-10%。精益建筑的思想本质是要尽量消除所有可能的浪费,将“无效”的时间、产出,变为“有效”的时间、产出,追求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992年,丹麦学者Lauris Koskela提出要将制造业已经成熟应用的生产原则包括精益管理等应用到建筑业,以提高建筑业的管理水平,并于1993年在IGLC(International Group of Lean Construction)大会上首次提出“精益建造”(Lean Construction)概念。通过众多精益建造理论倡导者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精益建造理论和成果日益丰富,主要的研究主题有以下十个方面:(1)基础理论研究;(2)生产计划和控制研究;(3)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研究;(4)建筑生产系统设计;(5)建筑企业文化和创新;(6)项目供应链管理研究;(7)预制件和开放型工程项目实施研究;(8)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结合;(9)安全、质量和环境;(10)合同和成本管理。
考虑到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建筑产品的价值主体定义不清,对浪费的认识局限于残次品和无需求的超量生产,建设过程被人为割裂,工业化水平低和供应链中企业缺乏协作等,对精益建造的研究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建筑产品的价值定义及价值生成机理;建筑生产中的浪费识别;建筑生产中的流和缓冲管理;精益建造下的承发包模式;工业化、模型化、标准化的研究;建筑供应链管理;仿真、模拟等IT技术在精益建造中的应用。
精益建筑的一个典型应用即为JIT采购及物流管理。建筑生产过程,即是将大量的工料机等原料投入建筑生产进而转化为建筑产品的过程,精益建造采用JIT模式实现物流管理。JIT 采购策略要点:①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②采用小批量采购的策略;③对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发生变化;④对交货准时性的要求更加严格;⑤从根源上保障采购质量;⑥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加强;⑦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中国精益建造技术中心(LCTC)通过分析国际上研究和应用精益建造的机构和企业,认为可以将国际上已经成熟应用的精益建造管理方法借鉴到中国建筑行业,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改造,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精益建造技术中心与上海慧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学习国际先进的建筑业管理方式,并根据国内建筑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国内的建筑业企业加以应用和实践。

❹ 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业产值规模屡创新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产值规模不断扩张,一次又一次突破历史高点。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2017年完成总产值21.4万亿元,突破二十万亿大关。2019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7.2%。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与建筑企业市场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乐云培训方案 浏览:984
不属于电子商务的流体 浏览:686
高端健身营销方案 浏览:767
温泉推介策划方案 浏览:473
哈尔滨开业策划方案 浏览:469
集体面试的方案策划 浏览:394
教师责任心培训方案 浏览:403
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浏览:396
服务中心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09
知识问答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929
漫社活动应急方案策划 浏览:733
校园展销会营销方案 浏览:20
人像拍摄策划方案 浏览:632
2015年有关市场营销问题的通知 浏览:791
上海同显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浏览:306
外国旅游电子商务书籍 浏览:56
扫黑除恶工作业务培训方案 浏览:332
旅游局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520
针对市场研修培训方案 浏览:656
2015年颁奖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