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IBM、HP等中低端存储详细综合分析报告。
中产阶级的品质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而中端存储就是外部磁盘存储市场的中产阶级,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整个市场状况的晴雨表。
Gartner和IDC在3月初公布的2005年外部磁盘存储市场调查报告都得出了全年收入增长达两位数(11.2%和12.1%)的结论,其中中端存储系统的贡献最大:
在过去两年中,按季度计算的收入增长率(与一年前同期相比),EMC的CLARiiON家族除2005年第三季度为20%,其余11个季度都超过了30%!尤其在Symmetrix DMX-3推出之前,是CLARiiON的出色表现弥补了高端存储系统相对低迷造成的损失;
惠普(HP)2005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增长均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EVA中端存储阵列的“强势”增长和高端XP系列的增长帮助其保住了第二的位置;
2005年全年IBM收入增长在25%左右,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接近50%,而中端存储系统收入在4Gb/s的TotalStorage DS4800的推动下增长超过40%;
以中端存储为主的戴尔(Dell)全年增长约40%,第四季度更接近60%;
Network Appliance(NetApp)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增长均在23%左右,在FAS3000系列的推动下超越Sun排名第六……
可是,上述厂商能否代表整个市场呢?当然!根据Gartner的统计,加上HDS(日立存储系统)和Sun,前七大厂商在2005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3.5%和81.6%,比一年前的75.8%和77.8%有所上升。由此可见,大型厂商对存储行业的控制是相当……的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把中端存储系统的研究范围圈定在EMC、惠普、IBM、HDS、戴尔、NetApp和Sun这前七大存储系统厂商的相应产品中应该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过,我们下面只列举了其中六家的产品,因为戴尔的中端存储系统OEM自EMC。事实上,EMC CLARiiON家族的骄人业绩便有戴尔一份功劳。
如何界定中端存储系统?
在中端存储系统的界定上,我们主要参考各厂商自己的定义:部分厂商对自己的产品有明确的分类——IBM和HP用“Mid-range”,Sun用“Midrange”,一目了然;其他厂商虽然没有写得这么直白,但每个系列产品的定位大家也都是很清楚的。不同厂商的中端存储系统在配置上会有高下之分,不过并不足以形成明显的分野。
严格说来,公认的中端存储系统范围要更小一些。举例来说,HDS将TagmaStore NSC55定位在中端存储系统中的高端,表面看来其最大72TB的容量确实比地道的中端系统TagmaStore AMS500还低,可实际上NSC55与高端的TagmaStore USP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称之为入门级的高端存储系统恐怕更为合适——HDS的两个OEM客户HP和Sun就是这么做的。同样的规则也可以解释IBM为何要把最大容量只有38.4TB的TotalStorage DS6800划入企业级(Enterprise,相当于“高端”)存储系统的行列。
NSC55与DS6800偏小的容量部分归因于它们仅支持高性能的FC硬盘驱动器(最大300GB),而那些只能使用大容量的SATA/PATA硬盘驱动器(最大500GB)的存储系统也不能算作中端——如最大容量58TB的StorageTek FlexLine FLX680。最大容量96.7TB的NearStore R200也属于这类产品,NetApp将它与NearStore虚拟磁带库(VTL)一并列为近线存储(Nearline Storage)是很合理的。
中端存储系统应该在功能、性能、容量和价格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并能适应主存储和近线存储等多种不同的应用需求。高性能的FC硬盘驱动器传统上一直是主存储的首选,但SATA硬盘驱动器的经济性对非实时交易的数据仓库、目录服务、软件开发和灾难恢复系统等性能“够用就好”的应用具有越来越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更不要说非常在意容量和单位价格的二级存储了,因此同时支持FC和SATA硬盘驱动器已成为中端存储系统必备的素质。
性能与经济性不可偏废
众所周知,FC(确切地说是FC-AL)和SATA是两种互不兼容的接口标准,对此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同时提供两种内部接口不同而外部统一为FC连接的磁盘柜,EMC CLARiiON CX家族和HDS Thunder 9500V系列就是这种做法的代表,我们不妨称之为磁盘柜层面的(FC和SATA)混用。
2004年4月,HP宣布联合希捷(Seagate)推出FATA(Fibre Attached Technology Adapted,光纤连接技术改造)硬盘驱动器,并于当年7月在其EVA 3000/5000中提供了250GB FATA硬盘驱动器的选项。同月,FATA所代表的“低成本、高容量FC接口硬盘驱动器”获得了FCIA(Fibre Channel Instry Association,光纤通道工业协会)的认可。
FATA硬盘驱动器相当于改用FC接口的SATA硬盘驱动器,从而能够与传统的FC硬盘驱动器使用同一种磁盘柜,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意选择高性能而昂贵(FC)或大容量且廉价(FATA)的硬盘驱动器,提高了灵活性和任务弹性。与SATA相比,FC接口电路较为复杂,加之产量较小,使得FATA硬盘驱动器的价格要高于SATA硬盘驱动器,不过磁盘柜的精简可以大致抵消这一不利因素。此外,EMC Symmetrix DMX-3企业级存储系统中采用的LC-FC(Low Cost Fibre Channel,低成本FC)硬盘驱动器实质上也等同于FATA,但目前尚不清楚会否应用在下一代CLARiiON产品中。
得益于FC的双端口特性,FATA(或LC-FC)硬盘驱动器的可靠性略高于SATA硬盘驱动器,不过与“正宗的”FC硬盘驱动器还差得远,出故障的几率较大。同时,FATA/SATA硬盘驱动器动辄数百GB的容量和相对缓慢的速度使RAID组重建的时间成倍增加,在此期间出现第二个故障硬盘的风险很高。为了避免由此导致的数据丢失,那些能够在同一RAID组中有两个硬盘出故障的情况下保护数据的RAID技术开始受到青睐,如HDS所采用的RAID 6(从RAID 5发展而来)和NetApp独有的RAID-DP(RAID Double Parity,建立在RAID 4基础上的双校验)。
4GFC和iSCSI:旗鼓相当,冲线在即
4Gb/s FC(4GFC)和iSCSI都是中端存储系统领域的热点话题,它们代表了两个方向——单纯提升速度和扩展连接能力。
4GFC从2005年开始升温,由于从那时起只有对其持保守态度的EMC更新了高端存储系统(Symmetrix DMX-3),因此中端存储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4GFC发展的主战场。
2005年6月IBM率先以TotalStorage DS4800响应4GFC,HDS TagmaStore AMS系列随后跟进,HP StorageWorks EVA4000/6000/8000也在半年之后加入行列。EMC虽然升级了CLARiiON CX300/500/700,却没有4GFC什么事,理由是整个大环境还没有成熟。
现在支持4GFC的HBA和交换机已不难获得,问题在于硬盘驱动器还没有到位,甚至AMS系列和EVA4000/6000/8000的后端磁盘接口也还停留在2Gb/s FC(2GFC),只有DS4800刚刚用上支持4GFC的磁盘柜。
当然,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只有主机端连接达到4Gb/s的速度一样可以提高性能。IBM正计划为高端的DS6000和DS8000系列提供4GFC支持,EMC也很可能在第二季度推出支持4GFC和iSCSI、代号Sledgehammer(大锤)的新一代CLARiiON系统。
HP为EVA提供的iSCSI连接选件(上),其功能类似于博科iSCSI网关(下)
与对待4GFC的消极态度相比,EMC在iSCSI上的表现要积极得多,因为iSCSI能够让用户在缺乏FC基础设施的环境中构建(IP)SAN,扩大了市场覆盖。由于CLARiiON CX300/500/700中没有必需的以太网支持,EMC专门推出了仅支持iSCSI的CLARiiON CX300i和500i。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厂商——HP的解决之道是通过一个类似iSCSI网关设备的HP StorageWorks EVA iSCSI连接选件使EVA能同时支持FC和iSCSI,而HDS让AMS系列在2006年初支持iSCSI的计划还没有实现。在这方面以NAS起家的NetApp显然得天独厚,其FAS3000从一开始就FC、iSCSI和NAS通吃,iSCSI SAN市场排名第一(2005年26.2%)真不是盖的。
IBM的策略与EMC形成鲜明对照——充当4GFC排头兵的同时却对iSCSI很不感冒。iSCSI SAN市场规模还不够大(2005年增长130%之后仍不到1亿美元)的解释固然有理,蓝色巨人在iSCSI上因过于激进屡遭挫折的历史恐怕也不能忽略。
粗略统计下来,前七大厂商现有的中端存储系统中4GFC(HDS、HP、IBM、Sun/StorageTek)和iSCSI(Dell、EMC、HP、NetApp)的支持者打了个平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产品的下一代都会同时支持4GFC和iSCSI,而EMC的Sledgehammer将是第一个。
EMC CLARiiON:老当益壮,换代可期
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所有主要的存储系统厂商都推出了新一代的中端存储产品,只有EMC仍在靠两年前就已问世的CLARiiON CX300/500/700打天下。
不过,这两年中EMC没有停止对CLARiiON CX300/500/700的更新和升级。大约在一年前,EMC推出了支持本地iSCSI的CLARiiON CX300i和CX500i,它们采用1Gb以太网接口,而不是CLARiiON CX300和CX500的2Gb FC接口。最高端的CLARiiON CX700没有相对应的iSCSI版本。显然,目前的CLARiiON CX还不能在一个系统内同时支持FC和iSCSI。
又过了半年,EMC宣布对CLARiiON家族进行升级,新版本的CLARiiON包括CX300s、CX500s和CX700s,后面增加的“s”代表scale。硬盘驱动器和存储控制器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取代了过时的FC-AL(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仲裁环路)架构。新的结构改善了错误隔离,使系统能检测到将要出故障的硬盘驱动器,这在FC-AL的设计下是比较困难的。EMC将这种点对点连接称为“UltraPoint”,并特别说明不是一种交换式设计,后者能够形成冗余性更好的架构。用户可通过支持UltraPoint的新磁盘阵列柜升级现有的CLARiiON型号。内建的直流电源支持允许电信、军事、油气勘探公司等机构在野外通过电池来驱动CLARiiON。
被引用了两年的一张“合影”:CX300、CX700和CX500
新的CLARiiON软件功能包括:虚拟逻辑单元号(Virtual LUN),允许用户移动CLARiiON上的数据时无需中断应用;为改善SnapView和MirrorView产品的复制能力,加入了一致性组支持(MirrorView/S),可以在跨多个卷的时间点和远程复制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能够拷贝的LUN数量加倍——MirrorView从50到100,SnapView从100到200;SAN Copy的升级SAN Copy/E允许用户在CX系列和CLARiiON AX100之间复制,而以前用户只能在CX500和CX700之间复制。EMC宣称,新的软件允许用户从像分支办公室这样的“边缘”位置向中央数据中心等“核心”位置移动数据,供备份、恢复和报告使用。CLARiiON管理软件Navisphere Manager也进行了升级,能从一个控制台管理AX100和CX系列。
对4Gb/s FC(4GFC)的支持没有在这次升级中加入进来,因为当时EMC认为4GFC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支持4GFC的交换机、HBA和硬盘驱动器相对缺乏。前不久有消息称,EMC可能会在今年4月或6月推出支持4GFC和iSCSI连接的新一代CLARiiON CX。
CLARiiON CX300/500/700支持最大容量300GB的FC硬盘驱动器和最大容量500GB的SATA硬盘驱动器,两种磁盘柜可同时使用。支持RAID 0, 1, 10, 3, 5,一个RAID组最多可包括16个硬盘驱动器。可配置全局热备份(hot spare)磁盘,重建优先级可调整。
HDS AMS:可靠与速度兼顾
2005年7月,HDS推出了4款模块化存储产品,即TagmaStore工作组模块化存储系统(Workgroup Molar Storage)WMS100,TagmaStore可调整模块化存储系统(Adaptable Molar Storage)AMS200、AMS500和TagmaStore网络存储控制器(Network Storage Controller)NSC55,其中两款AMS较为符合人们通常对中端存储的定义。
AMS200和AMS500的目标市场均为中型企业,分别用来取代Thunder 9530V入门级存储系统和Thunder 9570V高端模块化存储系统。两者均采用共享总线的双控制器架构(可单控制器),数据缓存容量分别是1GB~4GB和2GB~8GB,最大LUN数量分别为512个和2048个。AMS200可升级为AMS500。
最初只有AMS500支持4Gb/s FC(4GFC),现在AMS200以及更低端的WMS100页都支持4Gb/s主机连接。三款产品均具有4个4Gb/s FC主机端口,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带主机存储域的512个虚拟端口的作用。不过,它们的后端磁盘接口还是2Gb/s FC-AL的规格。
HDS TagmaStore AMS200和AMS500
AMS200和AMS500的控制器为4U规格,内置15个FC硬盘驱动器。AMS对FC和SATA混插(intermix)的支持是通过外接不同类型的磁盘柜(3U,15个驱动器)实现的:AMS200可外接6个,最大硬盘驱动器数量105个,总容量40.5TB(300GB FC硬盘驱动器和400GB SATA硬盘驱动器,下同);AMS500可外接14个,最大硬盘驱动器数量225个,总容量67.5TB(全FC)或88.5TB。
容量更大而可靠性相对较低的SATA硬盘驱动器的使用,意味着RAID组在重建过程中遭遇又一次硬盘故障的风险大为增加,因此AMS200和AMS500除常见的RAID 1, 10, 5之外,加入了对采用双校验盘的RAID 6(6D+2P)的支持。与NSC55和WMS100不同的是,AMS200和AMS500还支持强调性能而毫无冗余度可言的RAID 0,但作用对象仅限于FC硬盘驱动器。通过支持动态备份盘(热备援)的漫游,AMS200和AMS500减少了内部拷贝的工作,阵列的性能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AMS200和AMS500不仅可以作为FC SAN的成员,还具备多达8个的NAS连接能力,支持NFS v2/v3、CIFS、FTP和用于管理的HTTP等网络协议。此外,HDS还计划在2006年上半年为AMS200和AMS500提供本地iSCSI连接能力。
高速缓存分区管理(Cache Partition Manager)在AMS200和AMS500所应用的技术中最为引人注目,它将高速缓存进一步细分,每个高速缓存划分的部分称为分区(AMS200最多8个,AMS500最多16个),并有效地使用。LUN定义于WMS和AMS存储系统内,可以分配给一个分区,客户可以指定分区的大小。优化主机收集/发送的数据的方法就是根据从主机收到的应用(数据),将最适合的分配分配给LUN。视应用的特性,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优化同一AMS存储系统。
AMS200和AMS500支持的其他软件包括Hitachi Resource Manager工具包、HiCommand套件、Hitachi ShadowImage In-System Replication、Hitachi Copy-on-Write Snapshot、Hitachi Volume Security、Hitachi Data Retention Utility、Hitachi Dynamic Link Manager、Hitachi HiCommand Storage Services Manager(AppIQ),此外AMS500还多一个用于远程拷贝和D2D备份的Hitachi TrueCopy Remote Replication(同步)。
HP EVA:循序渐进,左右逢源
2005年5月中,惠普(HP)在其年度StorageWorks大会上宣布推出企业虚拟阵列(Enterprise Virtual Array,EVA)家族的最新产品EVA4000/6000/8000。
EVA4000和EVA8000分别取代问世已有两年之久的EVA3000和EVA5000,原有的两款产品间过大的空档被EVA6000填补。三款产品均采用4U机架规格的FC双HSV200控制器,一个42U的机柜(cabinet)最多可以容纳12个M5314B磁盘柜,因此EVA8000在单个机柜内支持的硬盘驱动器数量为168个,要达到240个的最大数量还需要增加一个工具机柜。
EVA4000 2C1D、EVA6000 2C4D和EVA8000 2C12D
FATA(Fibre Attached Technology Adapted,光纤连接技术改造)是EVA4000/6000/8000从EVA3000/5000继承的“遗产”中最值得一提的技术。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大容量硬盘驱动器,FATA硬盘驱动器采用FC接口——而不是常见的SATA接口,因此可以与高性能的FC硬盘驱动器使用同样的磁盘柜,这也是同代的其他中端存储系统所欠缺的能力。
EVA家族采用将每个逻辑卷都分摊到所有硬盘上的Vraid(Virtual RAID)技术,以充分利用每块硬盘的性能。EVA4000/6000/8000可管理多达1024个虚拟磁盘(256个/HBA),每个虚拟磁盘的容量在1GB到2TB之间,能够以1GB为增量动态扩展容量(需要主机操作系统支持)。
今年2月,EVA家族成为业内第一批能够同时支持iSCSI和4Gb/s FC(4GFC)连接的中端存储系统。通过使用具有2个以太网(GbE)端口和2个FC端口的HP StorageWorks EVA iSCSI连接选件,EVA家族可以获得iSCSI连接能力;而4GFC连接仅限于主机端口,磁盘端口仍然是2Gb/s(2GFC)。此外,还支持EVA阵列连接到XP阵列上以提高虚拟化能力并允许从HP的单一界面对多个厂商的阵列的数据管理。
『贰』 怎样写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首先要明确搞哪方面的市场调查,如服装、保健品、计算机等等,选准一个方向,才能确定到什么地方去调查,了解什么情况,写什么内容内容。调查之前,最好要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有目的的去调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市场调查常用的调查方式
入户访问
是消费者访问中最早的一种访问方式。
其优点是:
1) 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能够形成面对面的沟通;
2) 适合比较长的问卷,譬如1小时以上长度的访问。当问卷长于1.5小时时,还可以采取一部分由访问员面访,其它部分留置在被访者家中允许被访者有空时自行填答。这就是常规的留置访问法;
3) 适合于要向被访者出示产品/卡片的访问;
4) 适合于需要访问员演示/操作的访问等。
缺点是:
1) 由于被访者不容易接触,譬如小区电子门/锁/保安等影响,很难接触到目标被访者;
2) 由于被访者安全意识的提高,拒访率提高;
3) 由于访问成功率降低,访问员不愿意参与入户访问,访问员流失率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预甄别被访者群体的方法,即先用电话或者其它方法与目标被访者沟通,确认接受访问且时间合适的情况下,再派访问员过去访问。
北京神雕数据是中国起步较早的数据库营销研究公司,和多家市场调查公司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数据采集网络。
入户观察: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标准化面访数据采集的所有步骤/过程,包括抽样过程中的抽样框建立、选点、画图、居民户抽取、间隔等;
2. 对所有这些数据采集点进行统一、定期培训。培训他们按照标准进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
3. 对每一个项目从抽样、培训、访问控制、问卷质量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公开评价与奖惩;
4. 每年一次全面评价各个数据采集点的质量等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即奖励优秀的抽样员、访问员、督导等,对于质量最差的后几位进行淘汰,培养新的数据采集点。
到用户家中或者生活区域、工作区域观察用户摆放、使用、移动、操作产品的特征。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细分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客户非常关注如何为他们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非常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环境等。因此,入户观察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入户观察强调的是观察自然状况下用户的行为,但市场研究又不能够突然闯入用户家中观察,必须提前与用户沟通并经过用户同意后才能够进入。因此,如何进行巧妙的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在自然状况下观察需要观察者能够很巧妙地捕捉到用户的每一个有用的细微末节,因此,观察前的仔细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观察可以是完全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还可以是完全非结构化的。如何设计,完全取决于项目的情况
街头拦截
即选定繁华或者(目标)人流较大的户外场所,访问员随机地/有间隔地拦住过往行人,就地进行问卷调查。
街头拦访由于是在大街上进行,不宜问卷太长/太复杂/需要展示卡片的访问。
大部分情况下,街头拦访用来做类似于人流观测、户外广告效果测量等类型项目
电话访问
面访由于被访者接触难以及费用高的问题,从而电话访问应运而生。最原始的电话访问就是由访问员拨通电话后根据问卷访问被访者。与面访的差别就只在于一个是面对面访问,一个是通过电话访问。
但这种电话访问方式并没有完全表现出电话访问的快速高效的特点。访问中非常耗时的步骤除了访问这个环节(包括各地督导集中培训约2天,督导到各地去培训访问员等)外,还包括邮寄问卷(2天)、审卷(2天)、数据录入(2天)、这些步骤。因此,更好的电话访问是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
CATI将传统访问中的拨号、问卷显示与跳转、数据审核、数据存储等步骤全部计算机化,由计算机完成,极大地简化了访问员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访问员将全部精力集中于理解问卷与精确访问。
电话访问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样本代表性强、费用低。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真正有代表性抽样的数据采集方式只有入户访问与电话访问。由于入户访问接触率较低,因此,电话访问就成为了样本代表性最强的数据采集方式。就速度来说,CATI中心目前每天能够完成的访问量达到4000个。电话访问不需要督导出差,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客户近三分之一的项目费用。电话访问的局限在于问卷不能够长于1个小时,不适合需要出示卡片的访问。
2 市场调查十大误区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
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
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进入中国,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于是屡屡造成这样的尴尬:市场调查公司觉得自己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而企业却感觉像是花钱听了一场几个小时的“市调秀”,没有实际作战的指导意义。
误区一:研究消费者,却远离消费者
项目确定----- 研究员设计研究方案----- 设计问卷---- 访问部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报告------ 研究员做研究报告------- 提案。这是正常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按照正规的方法和手段操作项目的流程。一切都很正规。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首先由研究员设计方案和问卷,然后由访问部收集数据,等数据库好了之后再由研究员开始分析数据写作报告。这样的好处就是一个研究员可以同时负责好几个研究项目,因为研究员可以利用访问部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这段时间设计其他项目的方案、问卷。研究员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方案、问卷、报告,看上去在研究消费者,而实际却在远离消费者。
我们很反对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尤其是做这一行的。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甚至超越专家高度提出问题,“资料速成法”是行不通的。不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对数据怎能有感觉?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能是对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我们提倡泡市场,研究员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与“零距离沟通”。
不管是坐出租车,还是去旅游,我们都喜欢跟身边的陌生人交谈:问他们的爱好、平时喜欢去哪里、抽什么牌子的烟、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研究员要长泡市场才有感觉,要和消费者过日子。研究员做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到市场上亲自走访,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拒绝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
误区二:和营销脱节
我们在对圣象地板进行研究时发现,消费者选择复合地板时经常会问:地板能不能承受得住重重的家具?椅子拖来拖去会不会有痕迹?万一漏水地板会不会鼓起来?能用多久?地板是不是很平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细节为圣象广告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我们发展出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系列广告:
《钢球篇》、《踢踏舞篇》、《小狗篇》、《时钟篇》、《无缝篇》,很好地解答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立体展现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特点。
奔着营销的目的,从策略的角度去做研究,我们提出“营销调研”:调研要与营销紧密结合,衡量调研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为营销带来多少实用价值。
乡谣牛奶,在我们策划前叫武帝台牛奶,河北沧州的一个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两巨头称霸。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呢?我们对当地市场情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在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河北沧州是我国最严重的高氟区之一,其水源中含有过量的氟,严重危害了该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沧州人普遍都知道这个事实。这个发现引发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的脑海里立即诞生了“乡谣降氟牛奶”这个崭新的产品概念。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降氟”这一独特卖点使乡谣在当地市场上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系列产品的销售。现在在河北,乡谣已经是十分畅销的品牌了。
如果调研不能为营销服务,我们认为您的调研肯定是浪费了,不能是为了调研而调研,结果全是一些百分比之类的数据,我们认为调研必须与市场战略紧密结合,与营销策划环环相扣,而且我们相信调研同样需要策略与创意。
误区三:热衷研究模型
“你好,我们是XXX 公司的,我们想做一次市场调查..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研究模型呢,据我们了解好多调研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模型..”这是我们最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一些研究公司热衷于开发各种各样的研究模型,一些客户往往评价一个研究公司也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自己的模型,认为有模型就是专业的,这也是一些研究公司宣传有什么模型的原因所在,希望用模型来吸引客户。但为了比模型而开发一种无意义的框框和模式无异于走火入魔。
我们坚信,仅有模型是远远不够的,围绕营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实效营销这惟一使命!这才是使调研更具蓬勃生命力的惟一出路。
误区四:机械化式的调研程序
我们曾经做过空调的普及率调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入户研究,但现在一些高档小区越来越难进入,导致抽样误差加大。那怎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呢?我们派出访问员,带个望远镜。只要看看外墙上挂着的小方块就可以了。家里有没有空调?是什么牌子?一目了然。
调研要跳出程式化的框框,不要总是戴着镣铐跳舞。
第一次使用“量表”,第一次运用投射技术,垃圾调研法的诞生,这些都是调研的大创意。编个小程序提高搜索资料的效率,打破RD、DP、FW采用项目小组制,通过一支烟、一顿饭顺利实施了访问,等等,这些也都非常有创意。
即使表述同样的数据,有创意的研究员能将其表述得非常生动,使数据有了生命,成为活生生的市场剖面图和消费形态图;而在没有创意的研究员笔下,这些数据却是僵硬的、干巴巴的、没有呼吸的。
有一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深访,询问卡车司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等。但我们觉得这样做太肤浅了,经过一番准备,我们的研究员和卡车司机同吃同住同行了五天,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日常生活,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调研虽然有科学的程式化的步骤,但在这个动态化的过程中,任何环节都需要创意的帮助。有创意思维的调研人员,总是能十分敏感地抓住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从不让它们失之交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个很有创意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调研方法进一步证明这种假设是否确实存在。
我们为一个车载诊断仪器作消费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仪器本身非常感兴趣,但购买仪器的要求却并不强烈。当然,我们通过产品测试很快掌握其原因所在。此时任务已经完成,但我们在调研中,又创造性地探求了消费者对租用这套仪器的需求,在得到消费者积极反应之后,我们又及时地调研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租用方式和价格。整个调研工作可谓超额完成原来的计划,令客户非常满意。
而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研究公司在项目开始后,会很快地根据项目计划书做出项目预算。这样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基本上要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和预算来进行。但是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研究员在项目过程中发现了既定研究内容之外的问题,但由于是计划之外的问题和费用预算的关系,研究员一般也就不多此一举,这样不仅敏感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扼杀了研究员的创意积极性,对调研的实效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造成较大的折损。
调研不是机械化的程式,否则发明一个可执行程式的机器人就可以了。
误区五:研究员不懂品牌,广告和策略
“看上去很专业,图表很漂亮,但是客户不需要这样的报告,要深入分析、挖掘数据,平时多看品牌、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这是叶总经常教导我们的话。
多年以前,我们也曾经与其他公司的研究员进行过业务合作,结果不是很理想。论市场研究,没有问题,但研究框框以外的知识却很薄弱,分析问题总象漂在水上,深入不下去。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光懂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懂营销,懂品牌,懂广告,更要懂策略。这样我们的报告才能真正做到务实和营销紧密结合,为企业解决问题。
误区六:未看清真相和本质
“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看,假如你现在是策略决策人员,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对照一下原来的研究内容,把那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大刀阔斧砍掉吧,不要心疼,那样只能增加报告厚度。除了在调研方案设计之前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思考外,还要对一些处于萌芽状的策略进行测试和研究,让策略少犯错误。
“策略性思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相和本质总是在和你捉迷藏。我们曾在圆明园的迷宫里转来转去,云里雾里的。后来爬上附近的石头一看,里面的曲曲弯弯一目了然。做分析也一样,必须上升到策略的高度。“这个结论对企业有什么帮助?”“这个数据如何支持策略的制定?”..从策略的高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肯定大有收获。
误区七:中看不中用
有一客户讲,他们已经找了国内的多家调研公司进行过合作,总的感觉是“中看不中用”。光是数据就把人给砸晕了,哪还能理出个头绪呢?
调研报告一般有两种结局:要不一是被遗忘后渐渐放得发霉;要不一是被高效利用传来传去翻得破破烂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问企业一个问题:在提案结束后研究公司有没有对调研报告进行“产品满意度”研究?或者事隔半年后他们能否再次询问企业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请研究公司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运做作市场,该往哪个方向走。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箩筐的数据砖头对企业有什么用?无数的事件表象对企业有什么用?我们的分析能不能更高一点,更深一点,更透一点,更实效一点?能不能提供特别针对企业的“中看更中用”的报告呢?我们认为抛给客户一堆僵硬的数据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误区八:只做常规数据分析
不要迷失在数据里,真正有用的数据需要仔细挖掘,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是否能通过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索出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综合其他条件看,这种关系还存在吗?这种关系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吗?与自己的策略课题有关系吗?炼就一双睛睛火眼,深入挖掘数据,洞察本质。
误区九:一次性调研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很重视调研啊,可为什么总觉得把握不住消费者呢?回过来我们也要问一句:您对消费者进行了几次研究?是不是每年甚至每半年都有过一次或多次调研呢?
要想摸透消费者的心,必须不停地与其沟通,长期接触。过去相差十年才形成代沟,现在一两年就产生代沟。用两年前的数据怎么能解读今天的消费者呢?
我们经常看到McDonald、KFC、P&G等国际公司总是不断地进行调研,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库。而国内有些企业在跟踪研究上不太肯投入,总认为做了一次调研就对市场、消费者了解了。当然越来越把握不住消费者了。
误区十:调研是万能的
有的企业往往会把市场调研想像成无所不能的。市场策略、广告创意、活动方案等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解决,其实不然。市场研究只是辅助决策,使决策更有把握,增加胜算的机会,我们做研究的在和客户接洽时,也不要做任何超出市场研究范围的承诺,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市场调查公司利用西方输入的模式,行业思维、方法、手段来做市场调查,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能完全用这种思维模式来对待中国的企业。我们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做市场调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适合中国企业的思维方式。
希望能帮到你哦!!
『叁』 急求一份关于电子产品的市场的调查报告
电子产品市场调查实习报告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一月份数码摄像机产品品牌榜的情况,同数码相机市场多家厂商平分市场的情况略有不同,DV产品中数码电子领域的霸主索尼在这里占有绝对优势。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支持,索尼的产品在性能研发方面要领先于其他厂商,因此反映在产品性能上优势明显。同时,索尼在数码摄像机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同时还不时有新品上市,能够不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此次调查中,索尼的DV产品凭借着三十六个百分点的市场关注度排在了品牌榜的首位。
除索尼之外,还有几个厂商在这方面有着出众的研发实力,他们分别是松下、三星以及JVC。虽然论产品种类这些品牌还无法同索尼相媲美,但是单论主流产品性能方面他们旗下的产品也都非常出色,在技术水平上可以与索尼相抗衡。这次调查中这三个品牌产品的市场关注度也都超过了十个百分点,分别以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三以及百分之十的关注度比例分列二到四名。
此外还有一些品牌的产品凭借着出色的产品性能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这些品牌分别是佳能、夏普、东芝、日立以及理光。他们所占的市场关注度比例分别从八个百分点到两个百分点不等。除上述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的市场关注度极为有限,这次调查表明其他品牌产品的总体关注比例仅为百分之四。 不同像素产品市场关注程度
对于数码摄像机而言,产品的像素等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呈像质量,因此这一指标往往会成为人们选购这类产品时的首选因素。然而由于显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限制,一般一款一百万像素等级的数码摄像机产品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反映在产品市场关注情况方面,一百到两百万像素等级的DV产品占有着绝对的优势。在这次调查统计中,这类产品获得了四十七个百分点的市场关注度,排在各类像素产品之首。
此外,由于价格方面的限制,一百万像素以下等级的DV产品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这类入门级低端产品的市场关注程度也很高,达到了三十八个百分点。可见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表现的还是非常理智的,实用性以及高性价比才是他们追求的重点。
对于两百到三百万像素以及三百万以上像素级的高端专业产品来说,现在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还不在这些产品身上,这类产品只属于特定的专业发烧级用户去选择。这两类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情况分别为六个与九个百分点。 不同光学变焦倍数产品市场关注度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光学变焦倍数的数码摄像机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情况如何。一款产品光学变焦的倍数越大,就能够保证再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拍摄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希望去选择一款更高光学变焦倍数的产品,但是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资金投入,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款具有十倍或十二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已经足够用了。
这次调查统计的结果也能够客观的反映出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具有十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在这一段时间内还是具有极高的人气,所占的市场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半数以上,达到了五十四个百分点之多。可见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DV产品时还是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而并非一味追求高性能。
除此之外,十二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的市场关注程度也很高,在这次统计中占据了三十三个百分点的关注度份额。而相比起来,拥有十六倍以上光学变焦的产品所受到的关注度是成反比例的增长态势。其中十六倍产品关注度为百分之六,二十和二十二倍产品的关注度分别为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二。
十大最受关注产品
在本次十大最受网友关注DV产品排名中,索尼一个品牌就有四款产品入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索尼产品在种类以及性能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在这些产品之中索尼最新的DCR-PC350E所受到的关注度最高,这款产品采用了331万像素的单CCD,具有10倍光学变焦能力以及120倍数码变焦,使用了顶级的卡尔蔡司的Vario- Sonnar T 透镜。其自上市以来就广受消费者的关注,这次更是以二十四个百分点的关注度荣登产品榜的首位。
排在此次产品榜第二和第三位的数码摄像机分别是JVC新品GZ-MC500和另一款索尼的产品DCR-HC15E。这两款产品获得的网友关注度比例分别为十七个百分点和十五个百分点,同样表现的非常出色。
另外还有两款产品的关注度也都达到了十个百分点以上,这两款产品分别为JVC的GZ-MC200以及佳能的Optura400,所占的关注度比例分别为百分之十一和百分之十。排名这次十大产品后五位的分别是佳能 Elura 80、索尼 HDR-FX1、松下GS200、三星 VP-D6050Si、索尼 DCR-DVD7,这五款产品所得到的关注度从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三不等。
这十款产品作为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现在数码摄像机领域杰出性价比DV精品
『肆』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首先要明确搞哪方面的市场调查,如服装、保健品、计算机等等,选准一个方向,才能确定到什么地方去调查,了解什么情况,写什么内容内容。调查之前,最好要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有目的的去调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市场调查常用的调查方式
入户访问
是消费者访问中最早的一种访问方式。
其优点是:
1) 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能够形成面对面的沟通;
2) 适合比较长的问卷,譬如1小时以上长度的访问。当问卷长于1.5小时时,还可以采取一部分由访问员面访,其它部分留置在被访者家中允许被访者有空时自行填答。这就是常规的留置访问法;
3) 适合于要向被访者出示产品/卡片的访问;
4) 适合于需要访问员演示/操作的访问等。
缺点是:
1) 由于被访者不容易接触,譬如小区电子门/锁/保安等影响,很难接触到目标被访者;
2) 由于被访者安全意识的提高,拒访率提高;
3) 由于访问成功率降低,访问员不愿意参与入户访问,访问员流失率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预甄别被访者群体的方法,即先用电话或者其它方法与目标被访者沟通,确认接受访问且时间合适的情况下,再派访问员过去访问。
北京神雕数据是中国起步较早的数据库营销研究公司,和多家市场调查公司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数据采集网络。
入户观察: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标准化面访数据采集的所有步骤/过程,包括抽样过程中的抽样框建立、选点、画图、居民户抽取、间隔等;
2. 对所有这些数据采集点进行统一、定期培训。培训他们按照标准进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
3. 对每一个项目从抽样、培训、访问控制、问卷质量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公开评价与奖惩;
4. 每年一次全面评价各个数据采集点的质量等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即奖励优秀的抽样员、访问员、督导等,对于质量最差的后几位进行淘汰,培养新的数据采集点。
到用户家中或者生活区域、工作区域观察用户摆放、使用、移动、操作产品的特征。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细分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客户非常关注如何为他们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非常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环境等。因此,入户观察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入户观察强调的是观察自然状况下用户的行为,但市场研究又不能够突然闯入用户家中观察,必须提前与用户沟通并经过用户同意后才能够进入。因此,如何进行巧妙的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在自然状况下观察需要观察者能够很巧妙地捕捉到用户的每一个有用的细微末节,因此,观察前的仔细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观察可以是完全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还可以是完全非结构化的。如何设计,完全取决于项目的情况
街头拦截
即选定繁华或者(目标)人流较大的户外场所,访问员随机地/有间隔地拦住过往行人,就地进行问卷调查。
街头拦访由于是在大街上进行,不宜问卷太长/太复杂/需要展示卡片的访问。
大部分情况下,街头拦访用来做类似于人流观测、户外广告效果测量等类型项目
电话访问
面访由于被访者接触难以及费用高的问题,从而电话访问应运而生。最原始的电话访问就是由访问员拨通电话后根据问卷访问被访者。与面访的差别就只在于一个是面对面访问,一个是通过电话访问。
但这种电话访问方式并没有完全表现出电话访问的快速高效的特点。访问中非常耗时的步骤除了访问这个环节(包括各地督导集中培训约2天,督导到各地去培训访问员等)外,还包括邮寄问卷(2天)、审卷(2天)、数据录入(2天)、这些步骤。因此,更好的电话访问是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
CATI将传统访问中的拨号、问卷显示与跳转、数据审核、数据存储等步骤全部计算机化,由计算机完成,极大地简化了访问员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访问员将全部精力集中于理解问卷与精确访问。
电话访问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样本代表性强、费用低。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真正有代表性抽样的数据采集方式只有入户访问与电话访问。由于入户访问接触率较低,因此,电话访问就成为了样本代表性最强的数据采集方式。就速度来说,CATI中心目前每天能够完成的访问量达到4000个。电话访问不需要督导出差,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客户近三分之一的项目费用。电话访问的局限在于问卷不能够长于1个小时,不适合需要出示卡片的访问。
2 市场调查十大误区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
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
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进入中国,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于是屡屡造成这样的尴尬:市场调查公司觉得自己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而企业却感觉像是花钱听了一场几个小时的“市调秀”,没有实际作战的指导意义。
误区一:研究消费者,却远离消费者
项目确定----- 研究员设计研究方案----- 设计问卷---- 访问部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报告------ 研究员做研究报告------- 提案。这是正常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按照正规的方法和手段操作项目的流程。一切都很正规。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首先由研究员设计方案和问卷,然后由访问部收集数据,等数据库好了之后再由研究员开始分析数据写作报告。这样的好处就是一个研究员可以同时负责好几个研究项目,因为研究员可以利用访问部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这段时间设计其他项目的方案、问卷。研究员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方案、问卷、报告,看上去在研究消费者,而实际却在远离消费者。
我们很反对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尤其是做这一行的。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甚至超越专家高度提出问题,“资料速成法”是行不通的。不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对数据怎能有感觉?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能是对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我们提倡泡市场,研究员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与“零距离沟通”。
不管是坐出租车,还是去旅游,我们都喜欢跟身边的陌生人交谈:问他们的爱好、平时喜欢去哪里、抽什么牌子的烟、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研究员要长泡市场才有感觉,要和消费者过日子。研究员做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到市场上亲自走访,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拒绝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
误区二:和营销脱节
我们在对圣象地板进行研究时发现,消费者选择复合地板时经常会问:地板能不能承受得住重重的家具?椅子拖来拖去会不会有痕迹?万一漏水地板会不会鼓起来?能用多久?地板是不是很平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细节为圣象广告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我们发展出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系列广告:
《钢球篇》、《踢踏舞篇》、《小狗篇》、《时钟篇》、《无缝篇》,很好地解答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立体展现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特点。
奔着营销的目的,从策略的角度去做研究,我们提出“营销调研”:调研要与营销紧密结合,衡量调研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为营销带来多少实用价值。
乡谣牛奶,在我们策划前叫武帝台牛奶,河北沧州的一个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两巨头称霸。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呢?我们对当地市场情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在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河北沧州是我国最严重的高氟区之一,其水源中含有过量的氟,严重危害了该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沧州人普遍都知道这个事实。这个发现引发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的脑海里立即诞生了“乡谣降氟牛奶”这个崭新的产品概念。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降氟”这一独特卖点使乡谣在当地市场上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系列产品的销售。现在在河北,乡谣已经是十分畅销的品牌了。
如果调研不能为营销服务,我们认为您的调研肯定是浪费了,不能是为了调研而调研,结果全是一些百分比之类的数据,我们认为调研必须与市场战略紧密结合,与营销策划环环相扣,而且我们相信调研同样需要策略与创意。
误区三:热衷研究模型
“你好,我们是XXX 公司的,我们想做一次市场调查..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研究模型呢,据我们了解好多调研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模型..”这是我们最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一些研究公司热衷于开发各种各样的研究模型,一些客户往往评价一个研究公司也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自己的模型,认为有模型就是专业的,这也是一些研究公司宣传有什么模型的原因所在,希望用模型来吸引客户。但为了比模型而开发一种无意义的框框和模式无异于走火入魔。
我们坚信,仅有模型是远远不够的,围绕营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实效营销这惟一使命!这才是使调研更具蓬勃生命力的惟一出路。
误区四:机械化式的调研程序
我们曾经做过空调的普及率调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入户研究,但现在一些高档小区越来越难进入,导致抽样误差加大。那怎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呢?我们派出访问员,带个望远镜。只要看看外墙上挂着的小方块就可以了。家里有没有空调?是什么牌子?一目了然。
调研要跳出程式化的框框,不要总是戴着镣铐跳舞。
第一次使用“量表”,第一次运用投射技术,垃圾调研法的诞生,这些都是调研的大创意。编个小程序提高搜索资料的效率,打破RD、DP、FW采用项目小组制,通过一支烟、一顿饭顺利实施了访问,等等,这些也都非常有创意。
即使表述同样的数据,有创意的研究员能将其表述得非常生动,使数据有了生命,成为活生生的市场剖面图和消费形态图;而在没有创意的研究员笔下,这些数据却是僵硬的、干巴巴的、没有呼吸的。
有一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深访,询问卡车司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等。但我们觉得这样做太肤浅了,经过一番准备,我们的研究员和卡车司机同吃同住同行了五天,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日常生活,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调研虽然有科学的程式化的步骤,但在这个动态化的过程中,任何环节都需要创意的帮助。有创意思维的调研人员,总是能十分敏感地抓住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从不让它们失之交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个很有创意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调研方法进一步证明这种假设是否确实存在。
我们为一个车载诊断仪器作消费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仪器本身非常感兴趣,但购买仪器的要求却并不强烈。当然,我们通过产品测试很快掌握其原因所在。此时任务已经完成,但我们在调研中,又创造性地探求了消费者对租用这套仪器的需求,在得到消费者积极反应之后,我们又及时地调研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租用方式和价格。整个调研工作可谓超额完成原来的计划,令客户非常满意。
而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研究公司在项目开始后,会很快地根据项目计划书做出项目预算。这样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基本上要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和预算来进行。但是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研究员在项目过程中发现了既定研究内容之外的问题,但由于是计划之外的问题和费用预算的关系,研究员一般也就不多此一举,这样不仅敏感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扼杀了研究员的创意积极性,对调研的实效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造成较大的折损。
调研不是机械化的程式,否则发明一个可执行程式的机器人就可以了。
误区五:研究员不懂品牌,广告和策略
“看上去很专业,图表很漂亮,但是客户不需要这样的报告,要深入分析、挖掘数据,平时多看品牌、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这是叶总经常教导我们的话。
多年以前,我们也曾经与其他公司的研究员进行过业务合作,结果不是很理想。论市场研究,没有问题,但研究框框以外的知识却很薄弱,分析问题总象漂在水上,深入不下去。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光懂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懂营销,懂品牌,懂广告,更要懂策略。这样我们的报告才能真正做到务实和营销紧密结合,为企业解决问题。
误区六:未看清真相和本质
“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看,假如你现在是策略决策人员,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对照一下原来的研究内容,把那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大刀阔斧砍掉吧,不要心疼,那样只能增加报告厚度。除了在调研方案设计之前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思考外,还要对一些处于萌芽状的策略进行测试和研究,让策略少犯错误。
“策略性思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相和本质总是在和你捉迷藏。我们曾在圆明园的迷宫里转来转去,云里雾里的。后来爬上附近的石头一看,里面的曲曲弯弯一目了然。做分析也一样,必须上升到策略的高度。“这个结论对企业有什么帮助?”“这个数据如何支持策略的制定?”..从策略的高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肯定大有收获。
误区七:中看不中用
有一客户讲,他们已经找了国内的多家调研公司进行过合作,总的感觉是“中看不中用”。光是数据就把人给砸晕了,哪还能理出个头绪呢?
调研报告一般有两种结局:要不一是被遗忘后渐渐放得发霉;要不一是被高效利用传来传去翻得破破烂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问企业一个问题:在提案结束后研究公司有没有对调研报告进行“产品满意度”研究?或者事隔半年后他们能否再次询问企业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请研究公司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运做作市场,该往哪个方向走。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箩筐的数据砖头对企业有什么用?无数的事件表象对企业有什么用?我们的分析能不能更高一点,更深一点,更透一点,更实效一点?能不能提供特别针对企业的“中看更中用”的报告呢?我们认为抛给客户一堆僵硬的数据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误区八:只做常规数据分析
不要迷失在数据里,真正有用的数据需要仔细挖掘,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是否能通过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索出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综合其他条件看,这种关系还存在吗?这种关系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吗?与自己的策略课题有关系吗?炼就一双睛睛火眼,深入挖掘数据,洞察本质。
误区九:一次性调研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很重视调研啊,可为什么总觉得把握不住消费者呢?回过来我们也要问一句:您对消费者进行了几次研究?是不是每年甚至每半年都有过一次或多次调研呢?
要想摸透消费者的心,必须不停地与其沟通,长期接触。过去相差十年才形成代沟,现在一两年就产生代沟。用两年前的数据怎么能解读今天的消费者呢?
我们经常看到McDonald、KFC、P&G等国际公司总是不断地进行调研,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库。而国内有些企业在跟踪研究上不太肯投入,总认为做了一次调研就对市场、消费者了解了。当然越来越把握不住消费者了。
误区十:调研是万能的
有的企业往往会把市场调研想像成无所不能的。市场策略、广告创意、活动方案等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解决,其实不然。市场研究只是辅助决策,使决策更有把握,增加胜算的机会,我们做研究的在和客户接洽时,也不要做任何超出市场研究范围的承诺,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市场调查公司利用西方输入的模式,行业思维、方法、手段来做市场调查,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能完全用这种思维模式来对待中国的企业。我们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做市场调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适合中国企业的思维方式。
『伍』 哪位给我个计算机硬件调查报告(市场调查)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
软件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入大三逐渐对我所学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利用寒假时间我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对一些公司调查更深入的认识了软件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软件产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主要生力军之一。我国软件业发展主要表现为:软件开发研究已从软件人员独立进行步入到软件开发组协作开发的阶段;软件项目已成为投资大、收益高的系统工程项目。
软件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因素看:首先,软件人才相对较为丰富,十几年的软件发展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国内软件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发展着民族软件事业,也成为国外软件本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Internet与计算机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推行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国内计算机硬件市场高速发展,也造就了潜在的软件市场。国家主导的信息化进程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软件需求,成为软件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近期,中国软件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经过对国内软件市场的追踪研究和分析,对近期软件市场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软件企业从业务到运作全方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软件企业纷纷调整策略,以各种方式向互联网靠拢;其次,市场活动频繁,在年度开始以来,大部分厂商都致力于策划、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推行新理念,发布新产品,同时注重开展市场研究活动。同时,我们注意到,不仅仅是国外大厂商,国内厂商对市场研究的投入也明显加大;第三,与1999年同期相比,软件产品的广告和新闻传播投放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广告投放量和新闻传播频次,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是Linux与Windows2000的广告宣传数量猛增所带动;第四,软件价格继续走低,软件的低价风潮不断,软件产品的降价行为似乎已经成为厂商使用的常规武器,新上市的产品或者直接定价较低,或者采用各种手段变相降价;第五,2000年上半年以来,财务及管理类软件签约行为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脚步正在加快。如:开恩签约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ERP二期实施工程,和佳与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和佳ERP将作为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CIMS项目的核心产品;南京新中大签约南京奶业和锦州港务集团;浪潮国强集团与山东德棉集团的签约,J.D.Kdwards公司与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供整套ERP系统,恩佳(Scala)的商业管理解决方案公司与武汉NK电缆公司签订协议,等等;第七, Linux的影响和响应者日益增加,虽然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应用,但Linux受到了产业界的极大重视,众多的IT厂商对Linux广阔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积极向Linux方向发展。同时,Iinux的应用也在逐步展开。厂商与业界开始把目光投向如何进一步推进Linux的发展策略上来;第八,2006年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以来,人才流动十分频繁,除去常规性的人才流动因素以外,互联网公司对人才的吸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软件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第九,年初的时候,由于学生寒假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双重作用,是游戏和娱乐类软件的旺季,市场兴隆,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最后,政府对打击盗版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正版软件产品的价格有所降低,消费者的正版意识逐步提高,这些积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正版软件的销售和使用打击了盗版行为,但距离盗版现象被彻底杜绝还有很大的差距,盗版现象依然十分猖撅。
随着世界软件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软件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品牌集中度上升,成为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开始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市场进入;第二,应用需求成为软件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成熟,主流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产品技术的差异性减小,以应用需求为核心将成为产品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三,嵌入式软件成为操作系统市场发展的驱动力,.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需求不断升温。随着大型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何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系统资源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求的重点也将由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基础架构管理,转向服务管理和业务优化;第四,企业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软件市场快速成长。我国有1100多万家企业 ,信息化建设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相对应,电子商务建设对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小企业对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重增加,信息安全产品供给结构由局部走向整体。目前我国5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仅有4%的中小企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2年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规模将增长26.9%。从产品结构看,中小企业IT市场结构也会由"硬"趋"软"。最后,服务竞争成为软件市场竞争的关键手段,增值化和e化是软件市场渠道发展的主要方向。
基于对各软件细分市场的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对中国软件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以及借鉴其他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教训,可以考虑分三个阶段发展软件产业。
第一阶段,重点发展面向国内市场的应用软件、软件服务、嵌入式软件、消费类软件和安全软件。利用庞大的内需应用市场壮大自己的应用软件产业,不但是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捷径,也是软件产业支持国家其他经济领域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当然,发展应用软件需要在成熟先进的平台软件之上进行,否则将面临阻碍应用软件技术产业化的一系列问题:稳定性、售后服务、兼容性等。鉴于此原因,如何在此阶段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专于开发操作系统的公司共同合作,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即成为了重要课题。我国的一些软件企业在这些方面走得比较快,例如深圳金碟在制造业信息化中与微软操作系统的合作使得其企业资源管理(ERP)软件迅速地形成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产品;这些合作模式值得其他软件企业借鉴。
第二阶段,重点发展出口型软件服务,尤其是软件外包出口业务。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发展和积累,中国软件企业的基本技能应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它们将具备较高水准的软件架构设计能力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同时也培养出大批有实战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从而大大增强在软件服务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国应在第二阶段发展包括软件外包出口业务在内的出口型软件服务。当然,此类业务的发展将面临来自于印度的严峻的挑战;这里不但有人才质量的挑战,还有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只有知识产权真正能够得到有效的执法才能使我国的软件企业赢得来自国外的外包订单。
第三阶段,发展系统软件、办公类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的软件企业将掌握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世界一流的管理能力,在第三阶段全方位地进入国际市场。
总体来看,中国的软件业发展空间很大,市场发展前景很乐观。政府在改善软件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为大力支持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我国将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赋予更多的财税优惠,其中包括考虑对软件产品的增值税从17%降至6%,有些产品更可实行零增值税制度。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软件企业尽快度过成长期,发展壮大起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由政策对软件产业特别是国内软件企业的大力扶持也可以看出,政府将软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决心正在一步步落实。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软件业将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软件市场也会不断健全完善。通过这次调查不仅使我对软件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奋斗方向,向着软件行业努力学习,望自己不久的将来能够为中国软件业贡献出力量。
『陆』 谁帮我找一篇关于一种具体的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
大宝系列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人:XXX XX 调查地点: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马鞍 调查对象: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马鞍的学生及其群众 调查时间:2009年2月19~21号 调查目的:1、充分了解大宝的市场情况和它的销售量 2、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购买情况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式、网络调查 一、前言: 大宝的创立始于北京,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市三露厂(国家二级企业,北京市先进福利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果。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2号,占地面积25,070平方米,建筑面积44,871平方米。 对于大宝系列化妆品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年销售量对该产品进行剖析,争取更大程度地提高市场销售总额,生产更多质量优先的大宝系列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尽量为大宝企业节省成本、最大限度的为该企业获取最高利润,以树立企业更新的形象为目的,力求重现昔日的风彩。 二、市场相关环境分析: 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1985 年---1990年期间推出的速消眼角皱纹蜜、老年斑霜、眼袋霜、减肥霜、美乳霜、生发灵等产品在国内外长销不衰、享誉至今; 1990年推出的SOD系列化妆品,是国内首家从植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简称SOD)当作化妆品原料生产的护肤品,具有养颜、防晒、增白的双重功效;1993年畅销至今的美容日霜、晚霜,与SOD 蜜一样家喻户晓,年均销量1400万瓶左右;1994年投入市场的MT系列化妆品,在国内开创了将金属硫蛋白(英文简称MT)这种物质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先河,加快了营养物质渗透到皮肤内部的速度,防止皮肤老化作用更加明显,开拓了化妆品原料应用的新领域;1996年,出产了将整枝东北人参放入产品的“人参香波、人参浴液体”,以特殊工艺精制而成,除洗浴作用外还具有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之功效;2000年研制功的手足护理霜,采用极易被皮肤吸收的水解蛋白为原料,配以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精制而成;2001年,该公司参考世界先进技术信息开发的物理防晒霜面世。“大宝”率先将物理防晒——不添加任何化学防晒剂的美容护肤用品奉献给广大的消费者,使老百姓健康防晒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继获美国FDA认证的“人参”系列之后,2002年,选材新颖、工艺独特、对头发和皮肤几乎没有一点刺激的物美价廉的亮爽去屑洗发露、焗油香波出炉了,这无疑是大宝人对广大顾客奉献的又一份厚礼。 目前,该公司拥有自动化及半自动化流水线30多条,年生产能力过亿瓶;检测仪器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如:日本原产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产品高黏度测定计等,都是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大型进口仪器。 大宝化妆品是中国传统医学与世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占稳中国市场后,还放眼于世界,将大宝产品行销到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北非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在俄罗斯、瑞士、瑞典、希腊、突尼斯、塞普路斯等国建立了大宝化妆品专卖店。九十年代初,大宝产品通过了日本厚生省、美国FDA的认证和正式进口许可;大宝商标已在世界52个国家进行了注册。
『柒』 软件市场调研报告
软件市场调研报告可以分为:调研工作方案、问卷分析、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和市场预测与分析5个方面。其中,营销侧路分析包括广告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以及品牌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认为:201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分别实现收入3841和6834亿元,同比增长22.5%和22.1%,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3和1.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分别达10.3%和18.4%,同比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传统的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11324 和7679亿元,同比增长17.6 %和18.2%,占全行业比重同比下降0.7和0.3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6457亿元,同比增长24.3 %,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业实现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18.6%。软件业实现出口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2013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增长14.9 %,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长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