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关于大学生亲情观的调研报告其他未尽事项
可以调查一下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的看法,以及对于父母让自己发展到现在是感恩多一些,还是遗憾多一些
B. 如何设计一份“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三情”
亲情 1你的家庭成员有那些
2最近和家里通过电话吗
3你打电话的原因是什么
4最近有梦见过你的家人吗
友情 1你和小学同学有还联系的吗
2你和初中高中同学同学和还有联系吗
3你在大学又可以交心的朋友吗
4和高中相比,你喜欢和大学同学叫朋友吗
5你知道几个你班同学的名字
爱情 1现在是否有女朋友
2对现在异性的看法
3觉得自己有能力负担女朋友的开销吗【男生】
4觉得自己能成熟的对待一份感情吗
C. 大学生“三情” (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亲情就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远离你,他们依旧在你身后。
即使你曾伤害过他们,但他们一直在,从未离去。
友情就是即使没有常联系,但是,一直在心中。
也许你会因为爱情而冷落了他们,但是,一旦你失去了爱情,他们不会抛弃你。
爱情就是让你开心,让你笑,让你伤心,让你哭的那个东西。
也许你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也许,你们的分开只会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其实他们三者并不矛盾,并不影响各自的存在。
但是。。。。也许你会遇到选择的时候。
无论你怎样选,看清自己的心就好。
D. 大学生消费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二)“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二、躁动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学生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个性与文明——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第一,发展个性消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样的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费。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E. 家庭亲情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家庭沟通调查报告
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能让我们在其中轻松自在地行走,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但我们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师长,甚至还有一些后来连名字都不记得的人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总体上看,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帮助的人给出我们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可惜不知何时感恩竟已成为一种失落的情怀,“辛酸父亲的来信”终于醍醐灌顶般地震活了大家冷漠而尘封的心。
感恩何止只在感恩节,当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快乐的驰骋而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家辛苦劳累的父母在干什么?当我们在每一个地方随意挥霍钱财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父母为你准备生活费而节约每一分钱的精打细算?当我们一次次沉浸在花前月下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父母的满脸的希冀和期盼?
面对当代大学生对亲情的冷漠,对父母的疏忽,我们进行了这次大学亲情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有水建,资环,动科,农学,经管五个学院参加,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2份。通过这次亲情调查,来号召在校大学生学会去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沟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呼吁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进步。亲情是我们心灵深处最醇厚的元素,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一.对父母的了解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父母缺少关心。在这次调查中有6.7%的大学生对父母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51.5%的大学生略知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只有41.8%的大学生非常清楚的了解。有62%的大学生清楚的记得父母的生日,而有17.8%的大学生只有在有人提醒时才会想起,更有21.2%的大学生不记得。一二十年了,可能你没有给父母庆祝过生日,没有给父母买过生日礼物,然而同学们可能会经常为同学过生日,给他们送礼物,为何我们不尝试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并说上一声“生日快乐”呢?调查显示有34.1%的大学生为父母挑选过生日礼物,有65.9%的大学生没有为父母挑选过生日礼物,这可能跟中国国情有关系,大家都不习惯给父母买礼物,但是,我们建议大家还是在父母生日那天呈上一份生日礼物,哪怕是一件普通的礼物。
二.个人的消费观
走进了大学,我们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只有自己独自生活,使我们面临各种诱惑时不能正确地抉择,在调查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达69.4%,其中为贫困家庭就占到了44.5%。但在农村学生中生活费偏高的就占到了27%;偏低的只有12.6%,且花费的主要来源是奖学金或其他资助;相差不多的为60.4%,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是靠家里供给和奖学金。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农村,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农村的生活水平显然比较低一些。这就决定了我们大部分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因此应养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习惯,在生活方面要学会节约,学习也要刻苦认真,在物质方面不要要求不高。但结果显示,还是有部分同学陷入物欲诱惑中无法自拔。
来自城市的同学仅占30.6%,其中来自富裕家庭的仅占3.9%,花费在400元到500元之间有17.3%,有8.4%达500元以上,其余的都保持在200-400元之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偏高,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消费应该算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没有经济上的约束,有可能造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总体来看, 54.2%为中等家庭,仅有1.2%为富裕家庭。因此在贫困占绝大多数,富裕占极少数的情况下,生活费应该基本上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希望同学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标准。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28.6%谈恋爱了,71.4%的大学生没有谈恋爱,且只有3%的大学生经常光顾酒吧,歌舞厅等高消费场所,还有65.7%从来没有光顾过,剩下的只是偶尔光顾。这说明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挣钱来之不易,在生活发面比较节俭。
对于”你是否算过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付出了多少?”,有42%的同学算过,由5%的同学没有算过,但将来会计算;而有23%的同学选择了没有,也就是他们将来也不会计算父母在自己身上的付出.这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有关,导致大多数人认为父母为儿女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对父母的含辛茹苦置之不理. 父母经历了多少困境,只为换来儿女的幸福.在此,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计算一下,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究竟为你付出的多少的钱和汗水,这样你才会了解父母是不容易的。有79%的人会想到这些钱是怎样来的,且98%认为这些钱来之不易。这也足以表明,我们大部分大学生还是知道家里生活困难,父母挣的钱来之不易,所以在生活上,不铺张浪费,希望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也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还是对父母很关心的。但不能不说,仍然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还是没有做到对父母的关注。都说“养儿方知报娘恩”,是说经历了,体验了,才能领会出那份说不出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的浓厚情愫,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唤起同学们对亲情的关注。
三.与父母的沟通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互相交流的通信工具变的更加快捷方便,调查显示,90.5%的同学选择用电话与父母联系,而只有9.5%的同学选择用家书与父母联系,很明显,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家书的地位和作用是越来越了,而更加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只有64.4%的同学选择一周之内与父母联系一次,而其他人则很久才与父母联系一次。应该说我们需要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对自己在学校的情况有一个很透明的了解,对远在他乡的子女安心,同时了解远方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工作情况,这是我们子女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其实经常与家人联系也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写一封家书会耽误很长时间,但打个电话那三两分钟的时间总是能抽出来的吧。也许我们有些同学说这些小事没有必要,但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是靠什么来支撑的,不可否认,一定是互相沟通。
调查中有54.9%的同学把假期的时间用来陪父母度过,还有43%的同学也会抽出一些时间与父母共同分享,然而也有极个别的同学假期没有抽出一点时间是用来陪伴父母的,或许一些同学想回家却回不了,但是也有同学不愿意回家,只顾自己在外面玩的开心,而且与父母的谈论的话题中,有42.4%的同学表示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情况。34.6%的同学与父母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家人的情况,有22.4%的人是怕家人担心,向父母报个平安,只有极个别的同学这些话题都与父母谈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也许有很多同学是报喜不报忧,免得父母担心。有4.2%的同学与父母谈论的话题竟然每次都是向家人要钱,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的钱是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他们为了子女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子女要多少钱,他们也只能是给,不敢多说一句,以免儿女受委屈,为了子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心甘情愿付出。但极个别同学表现出一幅“花花公子”与“花花小姐”的脸孔,对父母的钱没有意思节省的想法,不会有丝毫的罪恶感,认为父母就是给子女挣钱的工具,除了要钱就在也没有其他的话题与父母说了,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学是能够理解的,但就是这极个别的现象我们也是不容忽视的,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因此我们花钱要适度而行该花时花,不该花的尽量不要花,学会节俭,才能为父母减轻负担,才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又能让劳苦的父母得到欣慰,我们只要能够做到,花每一分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希望这些花钱手大的同学能够收敛一些吧!尤其时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对得起自己的父母,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调查中,我们出乎意料的发现,当有心事时,49.6%的同学选择朋友作为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只有21.1%的同学选择父母作为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有19%的同学不向任何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很少与父母沟通,更有一部分同学思想上处于完全封闭状态,让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感到有些危机,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基本方式,沟通更是人与人增加理解的唯一渠道,而与父母的相互交流,增加与父母的互相了解,才能更好的让我们与父母和谐相处,与父母相处的难的原因由很多。在与父母相处有问题的同学中,有14%的同学与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37.7%的同学认为是与父母交流时感觉有约束不自由,当与父母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只有26.7%的同学选择主动与父母和解,而其他要不就是不了了之,要不就是冷战,这种种问题都说明现代部分同学与父母那一辈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沟,究其原因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很有效的沟通,缺乏心与心的沟通,父母当然想关心自己的子女,但有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因此,我们这些当代学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大学生,就要主动与父母沟通,减少代沟,不让父母担心,增加与父母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父母更加和谐的相处,学会感激父母为我们子女所做的一切,希望我们同学可以认识到这一点,赶快行动起来吧!
四、对父母的态度
问及“上大学的目的”时,“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这一选项占了43%,”找份好工作,过好日子”占了34%,”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占22%,“父母的命令”占31%。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关心和心疼父母的,下决心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有一些同学只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活着想;还有一些同学抱有崇高的理想,希望在学术等领域有所成就,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我们不懈追求我们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希望不要忘记父母为你的付出。同时也有少数同学上大学是受父母的命令,这是令人心寒的,希望这些同学可以改变自己的这些不成熟的想法,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为自己将来着想,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是父母硬是让你上大学,他们也是为你着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让生命中出现这样的遗憾,因为再多的悔恨也是无法挽回的!
在家时,有18%的同学总是帮父母做家务,49%的同学经常做,29%的同学偶尔做过,而有4%的同学基本不做。这表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关心、体贴父母,能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另外,从调查结果中看,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勤快一些,更乐于帮父母做些家务;希望那些不做家务的同学,不要只顾自己接受别人的关爱、呵护,而忘记给别人一些帮助,尤其是给辛劳的父母。34%的同学经常会给父母盛饭,或者为劳累一天的父母揉揉肩,捶捶背,51%的同学偶尔会,有15%的同学基本上没做过。希望大家能够多给劳累的父母一些关心,小小举动也能体现你的品行;同时也会减小彼此的距离,能够更好的沟通。
五、对父母的评价
当让同学们给自己的父母打一个分数时(满分100分)有82%同学给父母打了“90分以上”,有16%的打了“80-90分”,有2%的同学打了“60-80分”。让我们欣慰的是,有几位同学直接写了“100分”,这表明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疼爱。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并毫无怨言地辛苦劳作,只求换来儿女的幸福。他们默默无闻、辛苦耕耘,只是付出,却从未索取回报;仅仅是看到儿女的笑脸欢快,他们都会感到幸福、欣慰。
但是,在调查中有一位同学给父母打了“60分以下”,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位同学可能与父母发生了矛盾,与父母彼此意见不一致而又未能互相沟通谅解;或者是不了解父母的状况,对父母存在着偏见。在此,建议这位同学及大家应该与父母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或者荒唐可笑的争执、误解,理解万岁!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显示,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很重视亲情的。他们知道关注自己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的生日,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平时的个人消费观保持着良好的尺度。有近一半的同学计算过自己的父母从出生到现在为自己的付出,他们能很好地主动与父母沟通。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主动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虽然有这么多对亲情表现非常好的同学,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有部分同学表现出对亲情冷漠的态度。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在他们眼中,父母只不过是为自己服务的一种工具。因此他们不关心自己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生日、父母的健康状况都早已抛在脑后,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他们从来没有计算过自己父母究竟为自己付出了多少。
也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与父母沟通,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来不向父母开放。或者找朋友、恋人等倾诉,或是自我封闭起来,不向任何人倾诉。竟然还有极个别同学认为亲情不重要。对自己来说,爱情是最重要的。请大家想想,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呀!固然,不能与父母很好的沟通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因为自己与父母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代沟。对父母来说也许他们的思想与我们年轻一代有着很大差距,但我们这些学着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应该主动的多与父母沟通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负则代沟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对自己进行一下反省。
当然请同学们不要误会,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做得很好。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不允许冷漠亲情的现象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发生吧!在此,我希望对亲情观念淡漠的同学能够赶快清醒过来,行动起来,为了亲情,请多为自己的父母作一些事情。也许一封家书,经常的三言两语的电话,一句温馨的问候,假期里为自己的父母多做一些家务,给父母捶捶背,在父母的生日时给父母送一份小小的礼物,及自己在学校的日常行动。这些平时很微乎其微的行动,我们的父母都会感到特别的幸福。因此,我们对全校大学生发出呼吁:为了己的良心和我们的父母得到安慰,会节俭,学会生活,抓住难能可贵的求学机会,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我。总之,一切为了感恩.
亲情是人类最真实的自然情感之一。在当今社会,提倡像亲人一样关爱他人,使亲情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血浓于水的亲情”像春天灿烂的阳光。最后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唤起同学们的感恩情怀。同时我们也真诚的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美满幸福、所有的儿女孝顺懂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