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师傅方便面的目标市场是什么
没时间做饭的 或者 懒得做的
❷ 方便面消费者行为细分有哪些
一直在拼渠道、拼品类的康师傅与统一很难想到,认准了是彼此的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对它们造成最大冲击的是送外卖的美团、饿了么们。
“康师傅”被剔除出恒生指数成份股
对于老牌方便面巨头“康师傅”而言,这段日子有些丢面子。上月末,康师傅交出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与净利润双降的业绩答卷,其中康师傅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更是创下了10年来的单季最大跌幅。紧接着,从9月5日开始,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康师傅控股被剔除出恒生指数成份股。
康师傅是2011年年底入选恒指成份股的,而康师傅的故事表现也大致以2011年作为分界点——2011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康师傅股价涨幅超过20倍,成为港股最富成长性的消费类龙头公司。但从2012年开始,康师傅的利润开始持续下滑。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14年开始,康师傅的股价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下跌,2014年和2015年其复权股价分别下跌20.13%和36.59%。
从去年10月份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康师傅股价从13港元一路跌至现在8.93港元,跌幅超过三成。而这还是近一个月以来其股价出现反弹后的表现,今年6月份康师傅股价曾跌至6.4港元,创下了近八九年来的新低。这期间康师傅的股票市值也从最高时的1400多亿港元跌至如今的400亿港元,账面蒸发近千亿。
市场:我国方便面产业连续四年下滑
康师傅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方便面品牌,销售额超过了其他所有品牌之和;同时方便面也是康师傅的最重要业务,集团内的收入占比达到40%。因此有人评论,康师傅的业绩表现其实也正是方便面市场从兴盛转向衰落的历程。
与康师傅缠斗了多年的统一,虽然今年上半年的方便面业绩好些,但之前也经历了多年的巨额亏损。尼尔森统计数据显示,康师傅和统一的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均保持在50%和20%上下的样子,两家占据了中国方便面市场七成以上份额,而且行业两强格局常年稳定。但从去年开始,康师傅、统一在财报中都不断揭示中国方便面市场衰退带来的风险。
单从两家的方便面业务来看,康师傅上半年方便面收入为15.42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3.95%。由于方便面是康师傅的最主要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6.79%,因此方便面业务的下滑也直接导致了公司整体报表的业绩萎缩。而且在销售衰退的同时,方便面原材料价格还出现了上升,使其毛利率也出现下降,但由于同时提高了广告投入,康师傅方便面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腰斩,下滑幅度超过六成。
两家巨头的日子折射出了整个中国方便面市场的现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上周举行的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方便面产业已是连续第四年下滑,而且调整还在继续。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而这种调整在今年前8个月仍在继续,依然未能止跌回升。根据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
有分析报告指出,方便面市场连续数年出现衰退,一方面与人们产品品质、口味的一成不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有直接关系。
但归根结底仍在于行业创新严重滞后,二三十年来方便面在形式、口味上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人们看也看腻了,就别说吃了!”
应对:高端化没能救方便面的命
“方便面在产品创新方面不足已逼迫消费者逐步转向其他食品,与此同时,网络送餐行业的迅速崛起对方便面市场也冲击巨大,尤其是康师傅、统一所在的一线中心城市,网络送餐业务越来越发达,消费者通过很便利的方式就可以满足日常的餐饮需求,因此方便面充饥的功能被稀释。”有行业咨询人士这样分析方便面眼下面临的困局。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方便面企业也在努力寻找突围模式,但最终都似乎遇到了瓶颈。
首先,面对市场被蚕食,各大型方便面巨头都在提升方便面档次上做着尝试,希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希望以此摆脱方便面是“廉价食品”的定位,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适应人们的口味提升。
康师傅就多次对旗下方便面在配料、汤头、包装等方面进行升级。今年春节后,康师傅推出了高汤熬制浓重口味的“黑白胡椒”系列品种。同时,针对城市白领还推出了“汤大师”高端杯面。这些产品使方便面单价提升到4.5元以上的档次。统一也针锋相对地大力布局中高端方便面市场,仅上半年就先后推出了“都会小馆”、“相伴一城”和“满汉宴”三个新品牌,通过不同品牌和价位布局不同消费人群。其中“满汉宴”纯打高端市场,价格竟然定在了29.9元,希望能真正成为代餐品。
但事实上,方便面企业这种升级提价策略的成效也面临考验。康师傅曾在去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产品的升级提价,但立即导致了销售渠道商的观望,销量明显下滑。根据康师傅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方便面销量的下滑直接导致去年方便面事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3.99%,跌至2.74亿美元。
而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康师傅方面坦言,经过持续沟通,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衰退幅度已经有所缩小。一季度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利润下跌幅度缩小至15.82%。但因其间销售不佳以及阶段性产品结构的调整,反而导致了方便面毛利率还同比有所下降。再加上期间大幅提高了广告投入,使得今年一季度方便面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8.34%,仅为4866万美元。
而定价将近30元的统一“满汉宴”在市场上的销售并不乐观,很多大型超市寸土寸金的货架上根本就没有上架。一些消费者对于30元一盒方便面表示惊讶:“料再足能比得上我去叫份外卖吗?”
分析:被网络外卖打败的方便面
外界对方便面的这种高端化转型前景并不看好,“虽然能提高价位,但终究是小众消费而且无法形成常态”。因为想用提升品质和价位的方法去与正餐抢市场恐怕不太现实,恐怕一旦价格超过10元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餐盒饭了!
更关键的是,方便面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里不是“正经饭”,充其量只是没办法应急时才吃的,而这一印象的形成恐怕与方便面长期以来的低价竞争以及油炸面饼不健康的观念有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各方便面企也都把年轻人作为大力争取的消费人群,通过各种品牌推广力图塑造品牌的年轻化概念。从几大方便面巨头巨资投入电视台娱乐节目就可看出其对于年轻人的渴望。
但有报告分析,网络外卖的兴起对方便面形成了直接的冲击,“二者的消费人群高度贴合,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这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变化。”很多原来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轻人正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随手一点、网上支付就可能等来一顿美食,这个过程甚至比泡方便面还简单。
更关键的是,网络送餐在口味、饭菜量上显然都要远胜过方便面,在价格上虽然不占优势,但对于10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面来说则是直接的拦路虎。方便面企业也在努力扭转这一局面,统一今年推出的“都会小馆”系列,就是以中国各城市的特色面食风味为主题,想抓住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市场。康师傅也不断推出各种口味产品希望打动年轻人重新端起面碗,而不仅仅是在迫不得已时。
但这些似乎没能挡住外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于方便面市场的下滑,有消费者表示最关键的还是十年来口味就没什么变化,仅仅依靠调味料和蔬菜渣勾芡口味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口味越来越刁的年轻人。而年轻人一直是方便面消费者的最大群体。
“我们每次只能根据包装袋上花花绿绿的图案边想象边吞下去面条,十年过去了还是这样,打死也不再吃了!”在某网络公司工作的小胡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现在基本每天都以外卖为生,他表示大学四年的泡面经历已经给自己留下了心理阴影。
财经观察:行业模仿秀让方便面丧失创新动力
其实方便面行业内人士对于人们对方便面口味的吐槽也心知肚明,一家方便面企业人士表示,技术和成本都是阻碍方便面发展创新的关键。
从技术上,目前只能做到把新鲜蔬菜干燥制成蔬菜包,品种也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更先进的技术让成型的配菜能够既与方便面一起长期保存又能在通过热水短时间加热就恢复状态,尤其是在肉制品方面更是如此。
另外一点就是方便面的价位一旦超过某一范围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这直接决定着方便面要精算原料成本。“人们对配料有高需求,厂家对成本需要严控制,这两点把方便面的可开发范围限制在了很窄的范围。”
方便面企业疏于创新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保护,当一个品牌创新出一个新口味后,其他品牌就会一哄而上,从名称到包装图案、颜色都模仿得淋漓尽致。
康师傅的看家品种红烧牛肉面的红色包装袋如今已经成为各个品牌同口味产品的标配。北青报记者在超市中看到,红烧牛肉面基本是所有方便面品牌的主力产品。而统一历时数年研发出的老坛酸菜面则是近两年引起行业跟风的品种,包括康师傅、白象、今麦郎等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同行把紫色的包装袋都模仿得一丝不差,在超市里不仔细看还真难以分辨。甚至有行业人士调侃,“如果你开发出一个口味根本没别人模仿,只能说这款产品的销售不行!”
行业盛行模仿秀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无心也无力开发新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要想在全国范围推开一款新口味方便面,没有百万数量级的广告费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目前低端方便面每包毛利仅在10%,即一包一两毛钱。
如果没有超大规模的销量,很可能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就是亏本的,这使得很多企业宁愿等着模仿分一杯羹,而不愿意投资开发试验品。这就导致了国内方便面行业成为几大巨头开发、其他品牌跟风模仿的局面。高度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开发者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影响,跟风者也只能跟着喝汤,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红海过热,蓝海寂寞”,有人这样描述方便面市场同质化、少层次、无差异的竞争现状。
❸ 白象,统一,今麦郎,康师傅,方便面,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多少谁先生产的大概在哪年
从品牌集中度曲线来看,方便面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之高,仅康 师 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康 师 傅在市场份额和忠诚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有快速消费品的忠诚度能达到康师傅的76%这么高。统 一 是 惟一一个有实力能与康 师 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诚度与康 师 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二者的产品线非常相似,不仅在方便面市场上,在茶饮料等其它市场上他们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白 象方便面始终保持18%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 全 国 方便 面行业三甲之列。
康 师 傅的市场份额已经跌破50%,为48.8%。
统 一 作为第二大巨头,同样处境堪忧。
可今 麦 郎方 便 面却保持着增长势头,在行业回暖的2018年实现了20%的增长,其去年的方便面销售业绩为150亿,超过了统 一方便面业务的84.25亿,排名第二(康 师 傅方便面营收239亿,排名第一)。
1992年,统 一和康 师 傅步入市场,稳稳占领高端城市市场
❹ 今麦郎方便面的历史简介
1994年3月,范现国组建华龙,"河北隆尧华龙食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2002、2003,今麦郎奠定华龙品牌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坚实基础。
2002年,今麦郎弹面在北京、上海等样板市场正式上市,在短短一年之内,销售额近亿元,成为与康师傅、统一相抗衡的新产品力量。
2003年,今麦郎弹面成为华龙销售主力;华龙在央视广告重磅推出"今麦郎"。
2004,今麦郎实现华龙第三次飞跃:华龙日清喜结良缘,世界最大的制面企业诞生了
2009年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在中国商标网公布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今麦郎"方便面商标上榜。
2012年9月5日至7日,方便食品二十年成果展在北京举办, 今麦郎全新产品"弹面馆"亮相,来尝鲜的与会者络绎不绝,围满了展台。
2013年5月,今麦郎新品诱惑酸辣牛肉面率先在石家庄上市,7月完成全国铺货。
2014年10月12日-20日,今麦郎20周年庆暨经销商大会在隆尧县东方食品城举办。全国有影响力的经销商约2000人,周边村民及企业家约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2015年11月26日,今麦郎通过股权回购的方式,与日清解除了合作。今麦郎日清回归今麦郎。
2016年5月,2015年度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
2016年6月18日,河北省现代农业招商洽谈会在唐山市举行,公布了首届"河北省十大农产品企业品牌", 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获此殊荣。
2016年9月,农业部公布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名单,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是河北省唯一上榜企业。
2016年12月1日,在新华网主办的2016中国食品发展大会上,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旗下老爸厨房"一菜一面"荣获2016中国食品七星创新奖。
❺ 今麦郎方便面是哪里的
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是1994年3月创建成立的一家股份制企业。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为首的决策者,始终将"产业报国,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的崇高理念,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领先水平的专业优势、门类齐全的配套优势、优越的产品性价比优势、国内高覆盖率的市场优势,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中国食品界企业超速成长的"奇迹"。短短十年,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业界誉为是国内方便面行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1999年"华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华龙面业集团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第37位; 2002年8月,华龙"甲家"牌小麦粉,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2003年1月,华龙面业集团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4年1月“华龙”牌方便面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2004年9月,华龙"甲家" 小麦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同月,集团荣获"2004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年度十强企业"。
❻ 今麦郎方便面怎么样
恩 其实面比康师傅的实惠 我感觉口味可以 就是调料 包装差点 宣传力度不够吧
❼ 今麦郎的介绍
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本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1。以方便食品为主业,是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食品企业集团。1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创建于1994年3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为首的决策者,将“产业报国,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的崇高理念,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领先水平的专业优势、门类齐全的配套优势、优越的产品性价比优势、国内高覆盖率的市场优势,创造了企业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1公司旗下的今麦郎系列、大今野系列、老爸厨房“一菜一面”系列均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好评。尤其是2015年创新推出的今麦郎“一桶半”系列产品,老爸厨房“一菜一面”西红柿鸡蛋浇头面等更是获得业内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高度赞誉。1公司现设制面、面粉、综合、挂面、面品营销五大事业部,已建有21个方便面工厂、10个面粉公司、6个相关配套生产公司,形成142条方便面生产线,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海外36个国家和地区。1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员工总数近3万人,直接解决了上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当地种植、养殖、包装、运输、建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河北省由“小麦大省”一跃成为“制面强省”。
❽ 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这几个品牌方便面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多少
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市场竞争调研方便面市场竞争调研 目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多家厂商纷纷逐鹿中原, 大大小小的多家企业绞 尽脑汁在争抢中国这块硕大的蛋糕! 以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统一、华龙等为代表的方便面龙头生产企业纷纷加大了新品 推出和推广力度,如华龙在东北推出了东三福方便面、白象面对高端市场推了 8848 大骨 皇面、康师傅在去年夏天推出了干拌面等,他们意欲通过差异化产品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 空间。有资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方便面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方便面 498 亿包,占 世界方便面总产量的 61%以上;以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统一为代表的 4 家企业产量占 总产量的 61.4%,并占据了 72.4%的市场份额。 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方便面 50 周年庆典大会上表示: “地 球上 60 亿人口的面食文化,在下一个 50 年,会有一个辉煌的成就。目前,白象方便面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14.56%。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应州表示,未来 10 年,中国方便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康师傅将通过创新产品在减少内耗、价值提升方面不断努力。 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食品事业本部总经理吴一挺说:“摆脱价格竞争,转向价 值竞争是方便面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下一步, 统一方便面将就完善方便面食材及包装的基 础性研究、创新开发出适合消费者喜爱的方便面、坚持方便面产品质量安全等方向下工夫, 向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产品。” 康师傅 公司介绍: 本集团于 1992 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从 1996 年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康师傅作为中 国食品行业的领导企业, 目前本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 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 地位。据 ACNielsen2009 年 12 月的零售市场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期间本集团在方 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54.6%、48.4%和 19.6%,同时稳居市场 领导地位; 经营理念: 产业报国,造福社会。 以上 4家企业可以算是中国市场上的排头兵了;论实力,康师傅作为龙头老 大当仁不让,龙头企业是方便面老大。其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其品牌知 名度进一步提升,挖掘了一大批潜在客户;而台湾的统一企业,实例也不容小觑,其 明确的发展方向,实在的经营理念使得其在祖国这片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土生土长 的今麦郎集体,有效的依托了其地理优势,并充分展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蓬勃也行, 从其专为特定消费群体研发的方便面种类可见一斑,而且其积极的理念,会赢的社会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❾ 华龙方便面公司为什么 改名今麦郎
儿时的华龙方便面家喻户晓,现在的今麦郎享誉全国,华龙和今麦郎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华龙是今麦郎的前身,曾经华龙方便面也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何突然间销声匿迹了呢?今麦郎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从生产冰糖到方便面,在不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
1984年的范现国高考失败,于是在老家开始生产冰糖,一干就是8年,当时手头积累了20万元。1993年,范现国不满足冰糖带来的收益,和其他股东合伙成立“天帅集团”,开始生产方便面。当时方便面市场有1800多家生产企业,康师傅和统一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另外1700多家企业长期混战,挣扎在盈利和负债的边缘。凭借着产品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定位,华龙方便面在不知名方便面品牌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了盈利。
主打农村市场,低价味美,年销售上亿包
在华龙方便面实现盈利后,范现国又和其他股东集资218万元成立了“华龙集团”,利用当地的优质小麦、黑龙港辣椒、白莲藕和小酥鱼等制作面块和调味包,并以农村市场为主打,成功在二三线城市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随着华龙方便面的发展,范现国不断增大投入,扩增生产线,加赠业务员,最终实现年营收5000万,销售上亿包的成绩。
弃掉华龙,改用今麦郎,实现30%市场份额
虽然在农村市场被广泛认可,但是此时方便面市场仍然被康师傅和统一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想要发展就必须挺近城市。华龙方便面此时已经扎根农村,它“价格低、味道好”的形象根深蒂固,想要凭借这一形象挺近城市非常有难度,于是改名为今麦郎。
面料方面,今麦郎采用纯小麦面块,在面粉中加入了营养元素,酱包中加入天然肉骨骨素。为了这次的崛起,范现国先投资2000万建成了全新的生产基地,由于面块改进和已有的资源优势,当年今麦郎方便面实现销量破亿。随后,范现国在央视投资2000万广告,今麦郎开始正式进入城里人的视角,当年实现销量10亿。
2004年,今麦郎投资5000万支持科学考察队冲击南极,成为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面,花费160万拍了1分钟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在一连串广告投入后,今麦郎实现年销量20亿的成绩,占据方便面市场30%的份额。如今,今麦郎多线产品齐头并进,品牌价值高达8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