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确定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在指数编制中,把在经济意义上不能加总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使之过渡为能够直接加总的现象所采用的那个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一般是作为被乘数出现而使各种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过渡到可以相加,从而综合反映其总的变动程度。
例如:为了使一些不能同度量的商品的销售量能同度量,就需要把各类商品的销售量乘以价格,得出销售额,然后相加并进行对比。各种商品的价格就称为同度量因素;反之,如要观察价格因素的变动,则销售量是价格的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在编制综合指数中,付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把经济意义上不能相加的指标数值过渡为经济意义上可以相加的数值,即同度量的作用;二是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即权数的作用。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存在着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问题。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把其中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要把其中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水平上。选择同度量因素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象之间的联系。
2、指数体系的完整。
3、现实的经济意义。
一是先综合后对比,即先解决总体中各个个体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为此,需要从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出发,确定与研究现象相联系的因素,使它成为同度量因素,从而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然后进行对比。
二是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以测定所要研究的因素,即指数化指标的变动程度。
三是分子、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所反映的现象变动程度应是所综合资料的范围内该现象的变动程度。
四是需要全面资料,因综合指数的计算对资料要求较高,需要全面资料。
Ⅱ 16.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所以选C。
Ⅲ 经济统计学:我国编制综合指数一般原则是什么
编制数量指标的一般原则: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综合指数是将多种不能同度量现象的数值,分别改变为能同度量的数值,然后进行对比,表明事物综合变动的指标。是用两个综合总量指标对比的方法计算的指数。以产品产量指数为例,各种产品由于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不能直接相加,进行比较; 但各种产品可乘以各自相应的价格。
编制方法
首先,引入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其次,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最后,将两个时期的总量对比,其结果即为综合指数,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总体研究指标的变动。
要点: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所以根据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不同的综合指数结果,所以我们一般会看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但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和费暄的“理想公式”的指数方法。
Ⅳ 编制综合指数怎样确定同度量因素
编制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应该固定在哪个时期,要根据编制指数的具体任务以及指数式的经济内容来决定。以经济内容为依据,确定综合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具有一般应用意义。同度量因素时期确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应以计算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说明在计算期实际条件下,此指标的变动对现实造成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则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说明在质量指标保持不变的水平时,数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在计算某一种综合指数时,分子与分母的同度量因素的数值必须是同一时期的。选择不同时期的数值作为同度量因素,结果是不同的,经济意义也不相同。
Ⅳ 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
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
第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
第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Ⅵ 要反映某地区工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情况,在编制产量指数时
哎,他的一个增长情况是对的,因为的话要看他的一个产量指数。
Ⅶ 必采!统计学基础单选1道: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共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参考答案:B. 基期
Ⅷ 编制综合法指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
确定样本,基日,平均,加权,指数化。
好象是这么说的(书没带在身边,只能说这么多)。
总指数应该就是全流通样本股吧...
Ⅸ 市场调查怎么找到年产量这样的数据
非热门产品是没有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局不会统计这个,商业调查公司没利内润也不会去查这个。所以这种容数据只能靠你自己去了解。不要轻信网上那些什么已经做好的报告,很多都是只有一个空模板,等着你付了钱他才去收集资料填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