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中国橡胶市场调查

中国橡胶市场调查

发布时间:2021-03-24 12:27:48

『壹』 在中国橡胶是稀缺资源吗,橡胶都可以用来做什么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橡胶行业是一个有16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它是指以橡胶加工或直接服务于橡胶加工为职业特点的工业门类。因此,橡胶行业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十分广阔。
近几年来,橡胶行业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行业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行业则飞速发展。
从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天然橡胶实有种植面积都在增长,2006年我国天然橡胶的总种植面积达到77.62万公顷,较2001年上升了23.66,其中2001至2004年间,我国天然橡胶的新种面积6.85万公顷,2004年当年新种面积为3.54万公顷,占新种面积的52%,以5-8年的正常开割期推算,这部分新种植的橡胶树将在2009年开割,因此,如果天气正常我国天然橡胶整体产量将整体维持小幅上升的趋势。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和进口国。2007年中国进口天然橡胶164.8万吨,价值32.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2%和7.5%。
受我国轮胎产业的蓬勃发展,前几年国产合成橡胶不能满足国内轮胎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整体呈现扩张的态势,目前国内顺丁橡胶还不能满足国内需要,但是丁苯橡胶装置建设在加快,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2007年,全国共生产合成橡胶222万吨(含再生胶等),同比增长20%。其中丁苯橡胶是产量增长最多的品种,共生产72万吨,同比增长23.7%;顺丁橡胶产量增幅相对较小,共生产46万吨,同比增长2.9%。SBS产量为30万吨,同比增长3.3%。丁基橡胶由于燕山石化2007年上半年装置检修,因此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7%。2007年乙丙橡胶产量变化不大。丁腈橡胶及氯丁橡胶产量也较上年同期增长5%左右。
2008年,中国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消费量较上年增加7.7%,其中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259万吨,而当中的168万吨来自于进口,同比增长2%。
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导致近期橡胶消费增长放缓,但远期前景依然保持相对健康。中国汽车工业、公路建设以及运输业的发展意味着国内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投资咨询网2009-2012年中国橡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贰』 三元乙丙橡胶的市场现状

2012年,中国乙丙橡胶产业继续保持其热点投资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最具竞争力的中石化/三井合资项目在内,国内、国外生产商计划近年在中国国内拟建乙丙橡胶项目的厂家总计10余家,新增总能力接近85万吨/年。随着我国经济开始回暖,汽车、建筑等支柱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明显拉动了三元乙丙橡胶的市场需求量。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三元乙丙橡胶产量达到1.91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22.75万吨,行业进口依存度依然很高。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三元乙丙橡胶在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加上城市基本建设、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等的不断发展,必将拉动中国三元乙丙橡胶市场进入一个需求高峰。中商情报网发布《2013-2018年中国三元乙丙橡胶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咨询报告》预测,2015年国内对三元乙丙橡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2万吨左右,其中汽车和聚合物改性仍将是最主要的两大消费领域。

『叁』 中国的橡胶工业怎么样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橡胶工业,从发展初期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民国初期,地处民族工商业萌芽地的广州先声夺人;上世纪中叶,经济增速亚洲居首的东三省蕴育了当时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有着洋派思维的上海率先“走向全国”;新世纪之初,发展模式让全世界惊奇的山东广饶大王镇轮胎产业集群和衡水桃城工程橡胶产业集聚区,则是民营经济崛起的最好注脚。在中国橡胶工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橡胶重镇发展轨迹。
衡水
工程橡胶之首
衡水产业集群成就了国内工程橡胶产业,工程橡胶又令河北衡水市桃城区蜚声全国。
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建筑等基础建设项目中都有衡水工程橡胶的身影。汕头海湾大桥、青藏铁路、南京长江二桥、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重大工程建设都使用了衡水生产的工程橡胶产品。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前会长鞠洪振的话来说就是:“离开衡水,离开桃城区,谈工程橡胶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中国工程橡胶基地之首,衡水拥有中国最早的工程橡胶研发基地,产品涵盖了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装置共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但当时间倒回2000年,已有1200多家工程橡胶生产、经销企业的桃城区,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专业流通市场,企业交易要到河南、云南等地,企业成本和市场风险很大。群体大、规模小,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业内恶意竞争不断等问题和矛盾凸显,衡水工程橡胶这一传统特色产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其实,这里的企业早就有了在本地建立市场的需求。但单靠一厂一店没能力办,各打算盘又使联建屡屡流产。因此,政府牵头,协调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多方融资9000多万元,兴建了河北衡水橡胶城等专业市场。此举不仅结束了时当地橡胶业有“市”无“场”的历史,而且还吸引区外70多家企业来此经营,河南、广东橡胶产品商也来此从事交易,寻找信息。
2002年,全国最大的橡胶、化工原辅材料集散地——河北衡水橡胶城建成;2004年,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晋升国家级;2005年12月,中国(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博览中心建成;2007年,全市53家工程橡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现在,衡水市桃城区仍以工程橡胶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专利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综合实力最强和市场覆盖最广五大优势而令全国瞩目。
辽宁
曾经的最大基地
辽宁橡胶加工业虽然现在在国内并不算突出,但辽宁却曾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
1921年,大连橡胶总厂的雏形协盛胶皮工厂在大连成立。上世纪30年代沈阳、辽阳和丹东3个橡胶工业生产地形成,三省胶皮工厂、满蒙胶皮工厂、抚顺护谟工业所、大利胶皮工厂、辽阳橡胶工厂等企业先后涌现。1940年前后,辽宁橡胶工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41年,沈辽丹已具有汽车轮胎6万条、马车轮胎6万条、胶鞋3000万双、自行车胎62万条的年生产能力,居全国之冠。
遗憾的是,辽宁橡胶工业在1945年遭到严重破坏,设备损失一半以上,生产能力只剩下20%;1948年成立东北橡胶公司,后调整为9个橡胶厂和1个橡机厂。虽然受到重创,但全国最大的橡胶企业东北橡胶公司,仍属辽宁。
1950年,沈阳的一、二、六厂和辽阳九厂全迁到牡丹江和哈尔滨,丹东八厂迁到长春,同时地方两个橡胶厂北迁到吉林图们和辽北铁岭。这样,辽宁橡胶基地90%的生产资料和50%的生活资料橡胶品迁到外地;丹东和辽阳两个基地已不复存在;沈阳只剩下三、四、五、七厂和橡机厂,实力大为削弱。
1965-1970年,沈阳仅有的几个工厂又向外转移。沈阳七厂全迁至辽西,成立辽宁朝阳轮胎厂。沈阳橡机厂的人员设备迁往桂林和益阳。沈阳三厂的设备人员支援了银川和桂林,老厂在2000年之后迁往沈西工业区,新成立的和平子午胎公司于2012年为青岛赛轮收购。沈阳四厂在1958年同五厂合并为新四厂,并于1959年成立沈阳橡胶工业设计研究分院,后改为制品研究所。
后来,其民品生产设备全迁到石家庄和铁岭,军工橡胶制品支援了西北橡胶厂和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特种轮胎研究室分出去后成为曙光橡胶研究所。沈阳橡胶制品所的硅氟橡胶研究室同北京院一室合并,成立了西北橡胶工业研究所。
如今,沈阳这个国营橡胶工业老基地不仅没有一家央企,原来的国营企业在改制中也几乎全部民营化。
广州
中国橡胶工业发源地
中国第一双胶鞋产自何方?第一个安全套产自哪里?答案都是广州。100年前在广州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为中国橡胶工业诞生的标志。在最鼎盛的时候,广州制造的自行车、摩托车轮胎世界知名,曾经10条轮胎里有8条产自广州。
1931年,广州橡胶工业发展到15家,除南强一家资本为10万元的企业之外,全部为家庭式手工作坊;1942年爆增至120多家,除了大华橡胶略显规模以外,“土法打胶”、“火烤硫化”成为广州橡胶工业的独特一景。1945年,广州土法小工厂更是增加到200家,后几经整顿,工厂数量有所减少,但落后面貌没有任何改变。
广州橡胶工业的转机出现在1964年。这一年,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建立起由12个橡胶厂、1个机械厂和1个研究所组成的广州橡胶工业正规基地。其中4个工厂建在粤北花县,形成华南新的橡胶工业基地,改变了广州橡胶工业的落后面貌。
之后,分公司转为地方广州橡胶工业局,并新建番禹轮胎工业基地——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不过,随着广州市橡胶工业局撤销改称广州橡胶工业公司,公司性质发生改变,各工厂企业统一管理形势不复存在。
100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第一大国,但广东橡胶产业却在下滑,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中广东企业已很难寻觅。
目前,广州只剩10多家橡胶企业,且多为民营和外资。广州周边的几个城市,已形成多个橡胶工业集群基地。例如,深圳的自行车胎、仿形人体器材,惠州的轮胎,东莞的鞋类,中山的电子橡胶零件,还有梅州工农业和地形轮胎等,都已颇具规模。
东营
中国轮胎之都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东营轮胎看广饶。”虽然东营轮胎企业的发展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人所熟悉。
山东东营市有个广饶县。这里诞生了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轮胎窝”。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广饶轮胎企业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广饶轮胎企业多于1994年、1996年前后起家,几乎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02年是广饶轮胎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那年广饶所在的东营市一气儿就上了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这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全部都来自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饶县的大王镇、稻庄镇等。到2007年,东营市的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已达1330万条,尤以广饶轮胎发展最为火爆。
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当地统计,2006年,广饶轮胎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条。这相当于1978年全国轮胎的产量。也就是说,从1935年第一条双钱牌汽车轮胎诞生算起,中国轮胎企业用了30多年才达到的规模,广饶轮胎企业只用了十几年就达到了。而且这是在国家完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完成的。
尽管百余个广饶轮胎企业各有各的特点,但仔细分析,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譬如,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国家投资建的,一部分是原县办企业改制而成,一部分是村民集资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民间集资始终是主要渠道;这些企业创业时,人才就是靠挖;这些企业基本上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原料、设备、销售都在外;这些企业也把上子午胎、上大生产线作为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很少打广告,品牌效应主要靠用户的口口相传;这些企业管理上都有家族特色。
如今,东营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轮胎)专业型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轮胎之都。
上海
火种撒向全国
中国橡胶工业诞生于广州,发展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滩聚集着大大小小130多家橡胶厂,他们分布在各个区的街边弄堂,成为上海橡胶工业一景。其密集程度,中国独有,世界少见。这里的橡胶企业通过外迁,辐射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先是上海正泰橡胶厂1943年南下广东,同兴隆合资在广州设立正泰橡胶厂广州分厂。大中华橡胶厂于1948年北上天津,独资收购天津第二化学厂。紧接着,正泰又与广州大华合作生产自行车胎。
从1954年开始,为解决生产厂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上海橡胶企业间除合并重整之外,还采取了转行和内嵌的举措。一是将10余家橡胶厂划转电子公司、笔业公司。二是把一部分企业迁往内地,支援橡胶空白地区。从1954-1965年先后分四批连人带设备全迁到全国各地,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福建、贵州、山西一直到大西北的兰州,遍及10多个地区城市,其生产能力占到上海的1/4。上海橡胶工业真的“走出去”了,将火种由上海沿海一处,撒遍全国各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上海橡胶工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在市郊和外省市先后建立起50家联营分厂,全上海橡胶工厂最多时达到342家。
上世纪90年代后,一大批企业从市区迁到市郊区县,并同外省市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对内则转制为股份公司。例如轮胎公司收购海口和徐州2家轮胎厂成为跨地区企业;胶带公司收购武汉、南昌、重庆的多个胶带厂,并同外资合办企业;胶鞋公司重新组建为回力、双钱2个鞋业总厂。
如今,上海橡胶工厂几乎已全部迁到市郊各区县,只留下了几个公司总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成为多家外企总部所在地。

『肆』 中国橡胶制品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橡胶制品业的强劲需求,橡胶工业进入成熟期。主要表现为:生产高速增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区域化产业布局。外商投资非常活跃。兼并收购已成为世界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原国家重点轮胎企业50%已被外资并购,子午胎70%以上的份额已被外资轮胎厂占领,并有进一步扩大的强劲势头。出口强劲增长,拉动效应显著。2005年,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额55.1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其中,轮胎出口量已占全国轮胎产量的1/3。

【行业指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轮胎产量、胶鞋

【行业分析】行业发展是最大瓶颈——原料。中国已是世界第一耗胶大国(2005年消耗量超过460万吨,占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22.2%)和第一大橡胶进口国(对个依存度达54%),对橡胶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行业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轮胎投资扩张过快问题依然突出,存在过热、过剩的威胁。目前在建项目中,钱钢子午胎产能将达6000多万条、半钢子午胎产能将达1.8亿多条,已经远远超出2010年的预期需求。反倾销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轮胎产品近30%出口,自2004以来,已遭遇印度、南非、墨西哥、委内瑞拉、埃及、秘鲁和土耳其等国的反倾销调查,一旦出口受阻,将对内销造成更大的压力;另外,人民币升值对轮胎出口影响也不利。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基本完成战略布局。近年来,国外轮胎全面向中国转移,世界前11位大轮胎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大陆独资或合资建厂,大多数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国内名牌与国际名牌的竞争格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废橡胶综合利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橡胶资源匮乏,又是轮胎消费大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仅次美国,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但可以缓解橡胶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有效减轻废橡胶对环境的污染。预计再生橡胶、轮胎翻新将成为今后中国较为热门的投资项目。

【前景预测】轮胎:总产量达到3亿条,子午化率达到70%。全钢胎发展无内胎及公制轮胎,半钢胎发展宽断面、高速度级别产品,工程胎子午化也势在必行。非轮胎橡胶制品:汽车用橡胶制品重点是培育品牌,满足各类汽车对配套产品的需求;高性能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供应争取立足国内,替代进口。原料方面,将重点发展汽车轮胎及配件用合成橡胶……使国产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上升到65%-70%,并向产品系列化、经营规模化、装置大型化发展。列为限制类的项目:斜交轮胎项目、力车胎项目(手推车胎)。列为淘汰类的项目: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或以天然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1万砘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炭黑生产装置。
【龙头企业】山东泸河集团、风神轮胎、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贵州轮胎、普利司通轮胎、因特异轮胎、锦湖轮胎、东洋轮胎、韩泰轮胎有限公司、米其林(中国)公司、山东玲珑橡胶、山东三角集团、山东成山、青岛黄海轮胎、青岛双星集团、上海轮胎橡胶

『伍』 橡胶的橡胶市场

橡胶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企业成本难以控制
2011年,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巨幅波动,天然橡胶一季度创下43500元/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合成橡胶二、三季度发力上攻,涨幅达10000 元/吨,之后均出现大幅下跌。受橡胶价格剧烈波动影响,轮胎等主要橡胶制品企业首当其冲,生产经营成本难以控制,库存风险加大,利润空间压缩至2%-5%,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行业增速理性回落,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由于橡胶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外市场持续低迷,内需放缓,我国主要橡胶产品产量增幅回落、出口回落,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保持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运行质量有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6.5%,同比提高了2.5 %,其他产品结构也有较大改善;转变橡胶工业增长方式初见成效,轮胎对外需的依赖度降低;推行低碳经济效果显著,行业能耗降低,出现一批节能设备,绿色轮胎等产品和绿色原材料不断涌现。这些变化说明,当经济增长速度适度降低时,反而对调结构、推动各项改革有所帮助。我国橡胶工业经济运行开始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2012年上半年1-10月,国内橡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小幅增长,主要橡胶产品产量增幅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行业制品出口交货值增幅较上月略有回落,行业效益状况继续保持向好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中国橡胶制品业完成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47%,综合外胎产量同比增长2.59%,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同比增长3.13%,全钢子午胎产量同比增长6.55%,子午化率达87.23%,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
同时,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6%,库存同比增加7.06%,环比减少0.12%。完成出口轮胎交货值同比增长11.29%,出口率(值)为34.23%,与2011年同比增长1.48个百分点。出口轮胎交货量同比增加5.87%,出口率(量)为42.83%,与2011年同比上升1.32个百分点。
--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橡胶 拉丁学名 Hevea brasiliensis 科名 大戟科 采集时间 2009年08月06日 采集地点 海南东方县东河镇 采集人 邢福武、戴建阅、郑希龙 采集样品类型 果实、 生活型 中等乔木、 生态环境 路旁、

『陆』 中国天然橡胶市场有多大

很大。每年中国需要大量从东南亚等地国家进口。2010年1至1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186万吨(金额5666878千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据预测,我国天胶的极限产能约为75 万吨左右,预计2013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到400 万吨。

『柒』 中国橡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年多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橡胶工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橡胶消耗量都有大幅下降,唯独中国逆势而上,呈现一枝独秀的亮丽风景,全球橡胶工业的重心也正向亚洲转移。
权威机构IRSG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世界橡胶消耗量为1577.1万吨,同比下降10.6%;产量为1574.2万吨,同比下降10.1%。世界前10位橡胶消耗国中,中国橡胶消耗量为601.1万吨,增长20.1%,占全球的38%;美国为151.1万吨,下降26.8%;日本为108.3万吨,下降29.7%;印度为90.2万吨,增长2.2%;巴西为50.7万吨,下降24.3%;德国为44.5万吨,下降26.2%;韩国为40.3万吨,下降23.8%。

在橡胶生产方面,中国的表现也引人关注。前三季度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212万吨,同比增长23.3%,占世界的23.7%;美国为145万吨,下降21.3%;日本为91万吨,下降27.8%;韩国为82万吨,增长5.1%;俄罗斯为73.2万吨,下降22.1%。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增长12.5%,以41万吨超过越南前进至世界第5位。位居世界第1~4位的分别是泰国,214.9万吨,下降8.9%;印尼,198.7万吨,下降7.3%;马来西亚,61.8万吨,下降29.2%;印度,53.6万吨,下降10.8%。

估计2009年全年世界橡胶实际消耗量可达2060万吨左右,比上年下降9.1%;橡胶产量2090万吨,下降8.4%。全球橡胶工业在遭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将进一步向亚洲新兴国家地区倾斜。目前亚洲已成为全球橡胶生产和消耗的中心地区。世界前10位橡胶消耗国亚洲已占到7家,消耗量占到60%以上;前10位合成橡胶生产国一半在亚洲,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8%,仅中日韩三国就占45%;天然橡胶生产92%集中在亚洲,而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国又占至全球的70%。

2009年中国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霾,GDP增速达到8.7%,汽车产销量超过1370万辆,更给橡胶工业带来新的生机。2010年将是中国橡胶工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的一年,橡胶消耗量有望接近700万吨。

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超过300万吨。齐鲁石化新建的1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已投产,合计能力达30万吨/年;兰州石化除10万吨/年的新乳聚丁苯橡胶投入运行之外,又有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建成;巴陵石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由年产12万吨/年能力扩至20万吨/年,总产能为23万吨/年;新疆独山子石化新建的18万吨/年装置开始生产,总产能为23万吨/年;四川的15万吨/年顺丁橡胶和辽宁抚顺的2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即将建成;山西合成橡胶在原有3万吨/年氯丁橡胶生产线基础上,又新添了3万吨/年新装置。此外,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胶5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和申华化学南通的5万吨/年顺丁橡胶新装置也加入了生产行列。

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橡胶产量今年有望达到65万吨,橡胶种植面积由3年前的68万公顷扩大至93万公顷。
中国企业走出去种胶也开始取得很大成果,以云南橡胶投资有限公司为首的大小30多家企业在老挝和缅甸建设天然橡胶园,广东、海南农垦企业也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投资建设天然橡胶园,数量已达30~40家。仅海南农垦橡胶有限公司一家在境外的种植面积即有20万亩,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胶2万吨。此外,中国主要轮胎生产基地山东,为谋求轮胎原料的自供比,也在产胶国投资自建橡胶园。
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正在由世界橡胶工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强国,市场前景可期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橡胶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物资。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着调整、转型、重组的考验,如何顺应变化,调整结构,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走出逆境,平稳健康地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由橡胶大国向橡胶强国迈进

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使用是1493年由哥伦布所发现,但直到1839年固特异发现硫磺可使橡胶交联,才使橡胶有了使用价值,从此诞生了世界橡胶工业。橡胶工业是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传统产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和进口国。2009年,中国橡胶消费量达到588万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橡胶消费量的26%以上,主要橡胶产品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使我国橡胶产业不仅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顶住了轮胎特保案的考验,还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

2009年,中国橡胶工业完成总产值略高于2008年,出口交货值略低于2008年,利税高于2008年。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轮胎模具等九个分会247家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2010年1月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2%;出口交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销售收入167.95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利润总额7.09亿元,销售利润率4.22%,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357.3%。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枝独秀,大大拉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从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橡胶研究组织秘书长埃文斯日前在中国表示,随着中国成为天然胶、合成胶的主要消费国,其生产及需求模式将对全球橡胶工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橡胶工业正在由世界橡胶工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强国,市场前景可期。

尽管如此,一些专家也指出,今年橡胶行业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一是输美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出口的不良影响将显现,加之欧盟对轮胎实行环保壁垒,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大宗原材料在国际炒家的炒作下一再暴涨,将大量吞噬企业的利润。三是世界轮胎等橡胶产品市场没有明显回暖,中国以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已经出现放缓的信号,而以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态势还远未形成。四是以低碳经济为首的一系列技术壁垒已经摆在企业面前。此外,最近丰田等汽车厂家的“召回门”也为企业的扩张之路敲响了警钟,企业如何在保证产品安全、质量前提下进行数量上的扩张,真正做大做强,这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

橡胶市场发展具有坚实的支撑

尽管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很多,使中国橡胶工业面临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和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双重考验,但今年也是蕴含着更大希望和更多机遇的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国家将继续实施鼓励汽车行业发展的举措,橡胶工业与之密切相关,汽车工业的发展将是今年轮胎等汽车橡胶产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专家介绍说,汽车橡胶制品约占汽车总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胶量的70%以上都用于汽车行业,其中60%用于轮胎,40%用于汽车橡胶制品。而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千人平均汽车拥有量为140辆,其中欧洲国家平均拥有500多辆,美国拥有800多辆,而我国不足40辆,因此我国汽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表示,由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10年汽车增长可达10%—15%,产量或达1500万辆。

另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的继续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对轮胎、胶管胶带、工程橡胶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继续汽车、摩托车等下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各种橡胶产品的需求。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尽管中国橡胶需求有所减弱,但橡胶消费量仍将达到630万吨。

调整结构是关键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认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着调整、转型、重组的考验,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走出逆境,平稳健康地发展,企业必须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一是调整增长方式结构。从粗放型数量能力的增长,调整为技术型质量的提高。二是调整产品结构。从中低档产品调整为中高档产品,增加节能、环保、智能等橡胶产品的比例,培育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三是调整市场结构。从单一市场调整为市场多元化,开发国内新市场,重视农村市场需求。从过分依赖出口,调整为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力求多元化,稳定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扩大非洲、南美、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四是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结构转型。一方面要抑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出口商品向中高技术加工和较高附加值的集约型方向转变。五是调整企业结构,从小而多,调整为大而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走低碳经济道路

据了解,轮胎滚动阻力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滚动阻力每减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减少400克,随着家庭轿车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视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橡胶工业与发展低碳经济关系密切。橡胶原材料大部分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如合成胶、炭黑、纤维材料等,这种原料构成决定了橡胶工业必须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道路。

为此,范仁德提出,减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支持天然胶种植。他说,植树造林不仅绿化生态环境,而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的的途径之一。建议国家支持国内天然胶企业扩大种植面积或者“走出去”种植天然胶,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积极推动杜仲胶等“新兴天然胶”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天然胶的使用量。

此外,橡胶工业还应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汽车工业等领域的低碳化要求,如开发、生产适合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轮胎及低耗油轮胎,应用热塑性弹性体等新材料开发制造汽车用密封、减震等制品,提高汽车用传送带的效率,开发生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业需要的橡胶产品。同时,加快环保橡胶填充油的研发与应用,为绿色轮胎制造提供技术保障,并大力开展废旧轮胎等橡胶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据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雪文介绍,中国再生橡胶工业发展60年来,回收利用废旧橡胶近3000万吨,为社会创造价值500多亿元,节约和替代原生橡胶900多万吨,我国自主开发的“废橡胶动态脱硫新工艺技术”不仅在国内迅速成功推广,并走出国门,为世界废橡胶综合利用,解决“黑色污染”和发展橡胶工业循环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国天然橡胶75%、合成橡胶46%依赖进口情况下,3吨再生橡胶可以替代1吨天然橡胶。2008年我国利用废旧橡胶生产再生橡胶245万吨,相当于为橡胶工业提供了80多万吨宝贵的天然橡胶资源,比我国全年的天然橡胶产量还要多。按正常年份的价格,进口1吨天然橡胶需2200元美元左右,仅这一项计算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7.6亿美元以上。他预计,2010年全国再生橡胶产量为270万吨,增幅将达8%以上,作为变废为宝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前景广阔。

阅读全文

与中国橡胶市场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劳务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29
教师队伍梯次发展培训方案 浏览:768
公司随手拍摄影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926
公司开年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202
有趣的动手策划方案 浏览:886
设备培训方案模板 浏览:613
夏季健身促销活动 浏览:959
北京好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81
2018纪检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96
2018年餐饮促销活动案例 浏览:549
培训项目开展实施方案 浏览:578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浏览:236
幼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12
委员提案培训方案 浏览:534
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架构研究 浏览:491
徒步活动策划方案流程表 浏览:386
居委会队伍培训方案 浏览:858
贵州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浏览:902
电子商务会计影响 浏览:898
杭州心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