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非遗类书籍市场定位

非遗类书籍市场定位

发布时间:2021-03-24 08:46:22

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范围有哪些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游艺;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3、在我中境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1)非遗类书籍市场定位扩展阅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放弃了原始的生活方式,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渐渐湮灭在了历史的边缘,下面就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就会流失于指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

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消失后就不可再生了传1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文书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湖南滩头年画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发现的。

我国又有多少历史档案及国宝外流,历史上有,当代仍不断发生。对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绝不应该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长期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及群众思想观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时代与阶级的烙印。

其中既有金砾玉石,亦有残渣败絮;既是精神动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们在对其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对其金砾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发扬光大,给予继承并创新;对其残渣败絮、沉重包袱,必须弃之不惜,坚决甩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要采取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将考古发现的青海大通县上孙专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有舞蹈造型的彩陶,与仍在陕北安塞地区流传的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相比较,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证明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所创造传统文化艺术,历经几千年到当代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给现代艺术以深远的影响。

再如湖南侗族学者林河老先生,他将文学典籍中记载的屈原的《九歌》与沅汀地区的民俗,加以比较考证,写出论著《九歌与沅汀民俗》。书中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民俗风情资料,证实了流传在沅湘间的巫歌巫舞,是屈原《九歌》的活化石,提出了《九歌》即《神歌》的论断,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共鸣。有学者称之“是打开楚辞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三、创造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全球性的保护、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

包括中国“昆曲”、“古琴”这两种凝聚中华文化特质的古老艺术在内,已经有46种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登上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然而,申遗不等于保护,仅仅是申遗,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参考资料: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 年货大集非遗类ppt,主做工艺类非遗,求活动计划书

上海缘骥程明月,靠和老男人睡觉,盗取商业机密的臭婊子!!

③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类属于精神类的没有固定物质的文化遗产。我国自2001年开始就不断的向世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个了。而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我觉得皮影戏是最值得大家去关注的一个非遗文化。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古老的艺术形式,现在西方国家都是特别出名的,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视的出现代替了皮影戏。

三、皮影戏的没落

清朝后期因为统治者的贪污腐败导致国内动荡,所以政府为了避免群众闹事,所以禁止演唱皮影戏,甚至还捕捉办皮影戏的艺人,此后皮影戏这个行业就一蹶不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们才重新活跃起来。先后组织几次汇演,并代表国家出国访问进行艺术的交流。

④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与发展

1、制定“非遗”产业化发展规划。

对于需要进行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非遗”项目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规模不经济。

要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基地,选择“非遗”项目聚集能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营销环境的地区,作为“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2、在法律框架内定位“非遗”产业化。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各有特色,对其实施产业化经营需要法律调整的重点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体而言,应以公法为主、私法为辅。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大量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失传的境地。保存这些承载着我们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独特的文化技能,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工作。因此,政府应在规划、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非遗”这种弱势文化形态的扶持,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是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应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数字技术带来的优势,以强有力的数字化手段保护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

例如,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配以电视制作、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等,让其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5、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市场主体是文化企业。为保障“非遗”产业化的有效开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要大力扶持能够深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增强文化吸引力的项目,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并逐步将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根本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⑤ 求大神:有什么关于非遗保护相关书籍可以介绍吗最好是理论性的研究,如能有关于非遗知识产权研究的更好

书 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作 者:刘锡诚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507733563
开本:
16开
定价: 56.00 元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诚先生多年来在“非遗”的保护、考察、咨询和理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应邀在
一些省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授课、讲演稿,所遴选的文章均具有应“非遗
”保护工作的需要而撰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普查、建档、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 均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刘锡诚,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1997年退休。历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主要著译有:《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选编翻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海防前线战士歌谣选》(采集,与路工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苏联民间文艺学40年》(与马昌仪合译
《落马湖》《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陵、水夫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小说创作漫评》(文学评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1983年)、《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选编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仪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作家的爱与知》(文学评论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石与石神》(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走出四合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年)、《河边文谭》(文学评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国原始艺术》(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年)、《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坛旧事》(专著,武汉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图书目录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

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传承与传承人论
转变理念正当时

对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查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

整体研究要义
“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关键
基于实践的学理探索
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黄石与《端午礼俗史》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关于“梁祝义(宜)兴说”
略谈白蛇传传说
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湘西:什么最重要?
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蓝夹缬与昆曲的葛藤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⑥ 我国非遗走向国际市场有哪些途径

在第五届京交会重庆荣昌展区,重庆荣昌展区的工作人员表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器目前在国内的销量不错,受到很多收藏家的喜爱,但暂时还没有打通国际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非遗国际化传播的工作机制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方式运营,基本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主要效果是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交流为主、贸易为辅。来源:央广

⑦ 什么是民间文学类非遗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民间文学类,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等。
典型的像传说故事。

⑧ 国外非遗类app设计有哪些

Oggo 由老牌滤镜应用厂商hipstamatic出品(其旗下所有的产品,设计感都非常强,可谓是“app届的暴雪”)。

⑨ 非遗传承发展类调查报告咋开头的呀

一共多少人生活跃跃欲试

与非遗类书籍市场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劳务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29
教师队伍梯次发展培训方案 浏览:768
公司随手拍摄影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926
公司开年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202
有趣的动手策划方案 浏览:886
设备培训方案模板 浏览:613
夏季健身促销活动 浏览:959
北京好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81
2018纪检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96
2018年餐饮促销活动案例 浏览:549
培训项目开展实施方案 浏览:578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浏览:236
幼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12
委员提案培训方案 浏览:534
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架构研究 浏览:491
徒步活动策划方案流程表 浏览:386
居委会队伍培训方案 浏览:858
贵州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浏览:902
电子商务会计影响 浏览:898
杭州心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