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印良品、宜家,为何跌落“家居神坛”
新的家居零售产品无印良品和家居巨头宜家正一步一步地从祭坛上跌落下来。2019年7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抽样结果。无印良品和宜家共同进入质量黑名单。无印良品被列名主要是因为名义材料与实际材料不匹配,而宜家被列名则是因为两件儿童家具中的“洞和缝隙”不合格。
针对商品名称识别问题,无印良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名称差异的原因是日本商品名称的直译。7月19日,无印良品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愿意为购买6件家具的顾客提供退货服务。同一天,宜家中国公关经理约翰·杨(john young)今日在北京商报对记者表示,“现已确认,该公告中的相关产品是Fritis Forliti Des抽屉前板60×16厘米,Fritis Forliti Des抽屉前板60×16厘米是该系列的配套抽屉面板。宜家已于2019年3月8日停止在全国销售产品,并开始改进产品。目前,改进版本已经在最终测试过程中。一旦通过相关部门的测试,改进后的版本将重新开始销售”。
② “无印良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MUJI即无印良品,无印良品不讲究外包装,强调以商品本色示人,不做过分的包装修饰,多采用有统一性的,简洁的打包出售方式,既简洁商品又节省地球资源,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简洁环保、品质至上。
无印良品是西友株式会社于1980年开发的PB品牌,1983年于东京流行发讯地的“青山”开出第一家独立旗舰店;
于1990年正式成立良品计划株式会社,为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无印良品在英国、法国、中国香港三地已经成立了公司。
根据日本日经流通新闻针对自主性较强,29岁至32岁的消费族群进行品牌好感度所调查的结果显示,“无印良品”因为拥有可提供消费者购物的安心感、商品的流行感及合理的价格等特性;
为品牌好感度调查的第一名,品牌好感度更高达51.1%,受到日本消费者高度的支持,可见“无印良品”在日本消费者生活中的品牌。
台湾无印良品致力于提倡简约、自然、富质感的MUJI式现代生活哲学,让“无印良品”多年来实践着“No Brand”的精神加以延续,并贯彻对材质、流程检视、简单化包装的坚持。
③ 如何看待无印良品饼干含有致癌物质的问题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研究,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经油炸之后,都会产生丙烯酰胺。研究已知丙烯酰胺可致癌。
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所以复制过来给大家看下,我不知道大家看完以后,还敢不敢吃油炸的东西。
知道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吗?简单点来说,就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东西。像我们平时吃的米饭,还有各种水果,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东西。
换句话来说,就是植物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
当然了,我不是想夸这个企业有多好。
就是想说,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其他人不一定会有问题。所以,不要让恐慌继续漫延,导致其他人对食品失去信心。
我相信,会有很多遵纪守法的好企业,由于某次质检不过关,导致某些有问题的食品流入市场。也会有一小部分企业,胡作非为。为了降低成本,乱用一些有问题的原料来生产食物。
当然了,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肯定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生产食品的。
只不过,这次无印良品出现了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道歉就能完事的。希望政府可以多抽查一下市场上其他商品,让人们能做在春节前,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④ WUJI无印良品相关信息
无印良品小档案 无印良品 (MUJI) 品牌简介:
无印良品 (MUJI) 是日本专门经营服装,生活物品,家具,食品的一家公司。 无印良品 (MUJI) 是西友株式会社于1980年开发的PB品牌,1983年于东京流行发讯地的“青山”开出第一家独立无印良品 (MUJI) 旗舰店,受到消费者支持与肯定后,于1990年才正式成立无印良品 (MUJI) 计划株式会社,发展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
无印良品 (MUJI) 年营业额超过1,151亿日圆,员工数超过2890名,目前在日本国内共有直营店121家,经销点146家,是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
无印良品 (MUJI) 在日本以外的海外展店方面,目前在英国、法国、香港三地已经成立子公司,在海外的店铺数达26家,台湾是继英国、法国、爱尔兰、香港、新加坡、韩国後的第7个海外市场。
根据日本日经流通新闻针对自主性较强,29岁至32岁的消费族群进行品牌好感度所调查的结果显示,无印良品 (MUJI) 因为拥有可提供消费者购物的安心感、商品的流行感及合理的价格等特性,为品牌好感度调查的第一名,品牌好感度更高达51.1%,受到日本消费者高度的支持,可见无印良品 (MUJI) 在日本消费者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品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无印良品 (MUJI) 设计师介绍: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 (MUJI) 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东京多个艺术大学产品设计系担任讲师,同时出任东京AAD工作室的主管, 并且在日本顾问委员会的质量设计和经济部门,以及贸易与工业战略设计研究学会供职。无印良品 (MUJI) 品牌档案:
国家:日本
创建年代:1980年
产品类别:服装,生活物品,家具,食品
无印良品 (MUJI)官方网址:
http://www.muji.tw
⑤ 歌唱组合无印良品为什么解散
2007年,光良举办首次内地演唱会时说,在“无印良品”组建之初,光良希望公司能对这个组合有一个长期规划,然而当两人在歌坛一炮而红之后,公司却立马安排了品冠和李宗盛、周华健合作《最近比较烦》,为“无印良品”的单飞试探市场。
之后他们出版的两张专辑《想见你》和《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已经暗示着“无印良品”的结局。这也是两人约满到期之后,光良抽身离开老东家“滚石”,而品冠却选择续约的一大原因。
(5)市场调查无印良品扩展阅读:
解散后的合作
2002年5月,各自单飞的光良、品冠一同出现在西安,唱片公司表示是光良与品冠为可口可乐最新产品代言。这次的广告主题曲定为两人合唱的《想见你》,他们还特地进录音室重新录制,这是单飞后首度一起在录音间录制歌曲。
2009年2月18日,品冠“爱情在香港转机”2009年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演唱会后,品冠道出“风声越大,重组无印良品的就越难”的无奈心声。
2011年10月5日,“滚石30”演唱会上海站,光良和品冠携手合唱了当年的经典歌曲《掌心》。
⑥ 2017年315曝光的无印良品核辐射食品有哪些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年 当年的孩子成父母 生下45万病孩(组图)】
日本还在隐瞒,日本是岛国,他们可以通过污染大海的方式减轻,但地下水呢?地下水怎么弄?除非把那一块全部挖掉,否则将不断污染地下水。楼下为什么要在几个知道里不断的洗白日本?应为他可能是做这种贸易生意的。不然他没有调查就敢断定?中国都禁止十几个地方的食品进口!但还有电商私运。
【日本逼迫台湾解禁核灾辐射食品 竟还想施压大陆也开放市场】
楼主要记住,日本永远好的留给自己,差的给外国,和中国相反!中国给外国的都是尽量高标准的。所以产地不能表明一切,原材料他们有没有内部代号?比如辐射区的材料加工后卖给外国,可能一开始没什么问题,但积累后就极有可能癌症。核辐射污染物人体是排不出去的!
⑦ 无印良品为什么解散
楼上说的真假,他们解散的时候正是他们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自己说的是很多事情还是要一个人去理解,一个人去面对。长大成熟。(再见演唱会上面),个人觉得的两个人的曲风不一样,给人感觉形象什么的也不一样。大家可能觉的应该寻找更适合的自我空间吧。我不相信或者不希望真的是因为他们之间不和。我觉得更是经纪公司的一切问题,品冠和周华健,李宗盛唱过最近比较烦,而那时候光良和阿牛啊之类的关系很好。这也是原因吧。
你要有兴趣就看看下面他们自己和周围朋友是怎么说的
光良·分手
对光良来说,有两个字可能常常会被提到,“分手”,光良自己也唱了一些这方面的歌吧?
以前就有,后来也有,比如说《朋友首日封》,它讲男女之间
的分开。虽然知道两个人不适合,但因为在一起他太久,分开太难,所以这种分开对双方都是一种祝福。歌词里面说:少了情人,今后多了一个好朋友。没想到这个歌写了之后,很多朋友说像他们毕业之后的心情,就是那种同学恋人,因为毕业要去别的地方要分开,它就成了对大家的临别祝福。
明白,“毕业了,我们一起失恋”。(笑)
最后有两句马来西亚语,那意思是说“如今我们已经分开了,我祈求,希望你能够幸福。”我记得在拍MV的时候,我们也找了些同学来拍,他们演到一半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导演说停机,他们还在那边哭。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哭,他们说他们想到两年后就要毕业了。我非常惊讶,两年后(毕业),现在就开始哭了。
哈哈,那说明你的歌厉害呀!
这倒是喔。(笑)
不过我想,这些年来,大家是不是还总是会问起,你们当初解散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就是那个很简单的原因啊:我们都想有几年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东西啊,分开一段时间,以后也许又会在一起。得到更多的成长,之后我们再合作,会是一个更不一样的“无印良品”!
很多人都不相信啊!
那也没办法啊。其实我们也没有解散,只是两个音乐人合作五年了,发行了五张专辑,再合作下去可能会是重复的东西。我们都觉得,不如我们就像同学毕业去社会上实践一样,现在各自在音乐上学一些东西,可能再回来(合作)的时候,会有更新的音乐。品冠和我都觉得现在我们各自出专辑,是我们以前一起出专辑时不可能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对音乐人和音乐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合作与不合作。
光良·步步为营
(此处省略)
光良·朋友
(此处省略)
品冠·老实人
(此处省略)
品冠·刘德华很大方
(此处省略)
品冠·深情的责任
(此处省略)
品冠·单飞的日子
有没有调查过,以前无印良品时,喜欢你的人多,还是喜欢光良的人多一点?
我也不知道啊,其实我们没有去做这样的调查。
心里会有数吗?
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时我们各自都有喜欢自己的歌迷,但大部分还是喜欢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所以我们都没有去分,到底喜欢谁的比较多。当初,我们是两个很喜欢音乐的人都想做专辑,一个人做的话可能压力较大,而且那时我们是用DIY的方式去做这张唱片的。后来没想到一做会成功,唱片公司就觉得两个人可以在乐坛上有一个位置,所以我们就继续下去出了唱片。
其实你们这样合作的方式有点像Chage&Aska。
哦,对对,可以合作又可以单飞。
可是你们分开以后,大家都会等着,什么时候你们还会在一起呢?大家好像总是在等。
哦,我觉得是看缘分吧。不过我相信,我跟光良绝对有机会再合作!
你这个话接的比较紧哦,好的,觉得有机会,估计是多少时间呢?因为很多朋友正在期待嘛。
哦,不一定。因为我们现在只出了第一张专辑,我相信可能会需要多几张的酝酿,让我们在各自唱片上打好一个基础,然后可能那时候再合作我相信可能那时候的火花又不一样了。而且我们在心灵上的沟通比较深一点,常常讲电话,聊天,然后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会出来喝茶,看电影这样。
就好像《分不开的两个人》。
总会分开,又总会在一起啊!
哈哈,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笑)那除了唱歌以及和光良一样开音乐学校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工作呢?
我这个人比较保守,不敢做太多生意上的投资,我相信未来的几年里,做唱片可能还是我最主要的工作。不过我之前拍过一个广告,一个饼干广告。
啊?老实人吃饼干的情景大家都能接受嘛?市场反映怎么样?
还蛮有趣的,因为之前大家对我印象似乎总在唱伤心情歌,所以这个广告可能有点颠覆我以前的形象,比较生活化,比较有趣。
以后还准备往广告方面多发展吗?
我当然希望接拍多点广告啊,如果广告商想要找我的话,可以……
可以打电话来,等下节目结束之后呢,我会把品冠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要打电话的赶紧打。
品冠·分手
好像不论碰到你还是碰到光良,总会问到关于你们“分手”的问题,你们俩成了“分手代言人”啦。
哟,不是好事啊。
对“分手”很介意吗?
有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不是自己能够控制。我有首歌叫《注定》,讲的就是我自己感情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在你的演唱会上也听过这首歌,感觉不错。底下人的反映也很热烈,前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鼓掌了。
这是我以前分手的时候,就是我上次跟女朋友分手的时候写的一首歌。
到现在分了几次了?我听上去“量”很大的样子啊。
就两次嘛,就这两次。
哦?就我们今天说的两次?
对啊!《注定》里面就讲了我当时分手时很低落的心情。其实我这个人很少写词的,刚好那个时候,十分难过,所以就写了这首词,也满有共鸣。
还好已经过去拉。近期有什么目标吗?
有啊,希望能够跟更多的歌迷接触,然后希望以后更多机会来。因为我们发了那么多的唱片,无印良品5张加上1张精选辑,还有我的个人专辑,都很少来这边啊,所以希望下次有更多机会来做演唱会。
的确,演唱会是个很好的途径,既和大家联络了感情,又为自己在物质上积累了很多。
对,主要是能够这边的朋友多点交际。
呵呵,祝你发展得更好,能早日看到你的上海演唱会!
谢谢,谢谢阿健!
阿健印象
分不如合:良品应该在一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人人皆知的关于聚和离的辨证关系。“合”是两情(或几情)相悦,凑在一块;“分”即感觉不再,各自分散。我觉得,其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注意:合与分自量到质的转化过程;转化所消耗的时间刻度;还有,这种转化可以循环往复。
关于无印良品的“合” 与“分”
最近在节目里做了调查:你最喜欢哪个演唱组合?统计结果不出意料——无印良品。看来,“健忘”的歌迷们并不健忘,对这个解散许久的组合依然心存挂念,喜欢的理由则大多是“被他们清新的音乐感动了”。
无印良品95年8月“合”于马来西亚,首张专辑首版只出货200张,一销而空后,唱片公司才敢全面铺货。以后,李宗盛将他们推到了台湾市场,哪知凭借清新和感性乐风的无印良品一举揽下大小奖项,奇迹般地掀起流行风潮,更逐渐走红整个华人圈。但好景不长,只经过短短四年多,无印良品突然宣布解散。
记得99年12月,在上海反盗版演唱会的后台,我首次采访了这对看来平常的偶像。这两个舞台上眼睛发亮的家伙在访谈时很安静,回答问题四平八稳得简直可以抵御十级台风,在平稳和平淡的交替中,我隐约发现他们两人的配合有点生疏,不似其他两人组合如同连体婴儿般默契和协调。惊讶的是,结束录音后,我边整理设备边随口问他们,平时一起去哪里玩,他们竟也随口回答,“其实私下不是最好的朋友,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合作缘于音乐工作,除工作外也不常见面。”
一周后,无印良品便宣布分开,光良和品冠各飞东西。
为何由“合”转“分”
此后打过好几次交道,感觉光良和品冠人都不错,形象接近生活本色,没有花花肠子,易于沟通和相处。带他们南征北战的宣传人员也说,“他们都是比较好带的歌手,即使通告安排得密集些也没什么问题!”
容易相处的两个人“合”在一起,为何难以走出长远?找找他们“分”的原因:据当事人反映,“希望可以给双方多些个人的空间和音乐发展的可能性”,话虽是这样能讲得圆,但照我的观察和理解,恐怕与他们性格、爱好相去甚远以及合作方式的互相独立有关。
处女座的光良遇事比较冷静,凡事必先设计、考虑,学的是录音工程,用钢琴创作;戴眼镜的品冠双鱼座,感情丰沛,做事细致,学会计出身,喜用吉他记录音乐的想象。可能基于性格差异较大,以致双方对高于生命的音乐产生不同的解读,或许还有些业务上的互相不服输或不服气,他们的之间出现某些不协调,这种不协调随着岁月的延伸渐渐加剧,最后成为难以调和,变成他们所言,“平时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工作外不常见面”的状态。
在巡回各地的告别演唱会上,他们的不协和再次体现,两人几乎没有互动,即便有,也是各说各话,完全没有对联般精彩的承上启下,对于合作四年多的音乐伙伴而言,如此生疏是难以理解的。而演唱会上的曲目也以独唱为主,他们似乎更乐于分别投注于自己的感动。
翻开无印良品的作品集,会发现很大部分均为光良和品冠的个人作品,合作合唱的歌只占较小的比重。据他们的解释,在组合当初就约定了“个人带团体”的基调,相信这种松散搭配也让无印良品在走过四年后就匆匆渐行渐远,最终选择分道扬镳。
正如他们在告别演唱会上所说,“分开后,我们会走得更辛苦,更没有安全感”,如今,各奔东西的光良和品冠绝对褪去了当初的灿烂,声势衰减不少。
何时由“分”复“合”
光良和品冠的合作原本可以成为个性和行为特征的极好互补——性格上的慢和快,思维里的静与动,音乐间的明与暗,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两者融合,贯为一体,层次丰满——市场的反应已是证明。
相对那些“好散”不如“赖合”着的组合,无印良品的解散可能草率和意气用事了些,毕竟分开后,互补元素从此不再,人气减半,精彩更减大半。
娱乐圈中的好时光本就不多,良辰美景更不会长驻身边,细思量,或许不久他们忽又一夜心血来,复再相约重战江湖?
当然,我也不想当月下老,乱点鸳鸯合作谱,更不希望变身皇帝身边跳着小脚干着急的小太监。依我冷眼旁观:试看双方如何舍小博大,放开自我,共图辉煌。
中国人可以唱着告诉你:“团结就是力量”,对于马籍华裔的光良和品冠,就是发扬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干大事。
如有人问,无印良品何时复合,我想,我不如贝利有名,幸好也不具备他惊人的百分九十九预测失误率,因此斗胆放开思维预测——就在今冬明春,期限是两年之内。
建议良品可借鉴“临时重组法”,巡回演唱之后再分开寻找自我感觉。如是那样,可将复出定在上海,因为这是他们决定分手的伤心地,也应该成为好梦全新开始的地方。
⑧ 无印良品在深圳开业的全球第一家酒店经营的怎么样
无印良品全球首家无印良品酒店在深圳正式开业。无印良品酒店这栋六层楼的建筑位于深圳市深业上城综合大楼的西北部,也是无印良品尝试的第一个三对一项目。酒店入口和零售商店入口位于大楼的两侧。
深圳无印良品酒店的运营完全由申业集团负责,仅控制酒店概念和客房设计,而没有酒店管理经验,而酒店的室内设计则转交给日本设计师杉本和他的团队“ Super Potato”。尽管MUJI并非专门经营,但您可以轻松体验酒店的品牌概念和商店设计,并且可以在酒店的每个角落聆听与商店相同的MUJI音乐。
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拥有230家门店,到2020年,每年将开设20家新店和30家门店,无印良品计划在两年内在中国开设4家新旗舰店。至于酒店,无印良品表示将重点放在改善新开业的酒店和从酒店客人那里获得新产品的灵感上,而酒店的扩张计划尚不明确。
⑨ 無印良品的改革怎么样
2001年的夏天,在日本新泻物流中心,十吨衣服,38亿日元的库存,被一把熊熊大火烧了好几个小时。 点燃这把火的正是临危受命的新任社长松井忠三:“我之前到各个店去调查,但是服装摆在店面里,看起来一点儿都不美观,不漂亮,一查才发现其中有很多前一年的旧货,他们根本就卖不出去,还占地儿。这些不良的库存滞销品不处理的话,企业不可能实现重生。” 松井忠三决定把他们全烧了,一件不剩。当时,松井带领了全部营销规划部的团队人员去现场,让他们正视这个现实。松井发现,在熊熊的火光中,“他们的心里都很难受。” 这似乎是一个仪式,无印良品通过一把大火,跟自己曾经的傲气十足和老气横秋说了声拜拜,从此诀别,开始了新的重生历程。 这一年,无印良品陷入了自1980年创立以来的年度最严重亏损,不但营业额大幅度滑落,也与前一年度相比亏损12.7%。这令包括无印员工在内的很多人都纷纷大惑不解,以至于谣言漫天飞舞:“无印良品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这之前的一年,一直顺风顺水,并已经把赚钱和赚口碑这种“德艺双馨”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无印良品,还没从创业二十周年的庆典愉悦中回过神来,就真正开始体验冬天的来临了。 而一切的改革,都要从无印良品创立和飞跃的过程中来寻找答案。 1978年,当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大肆蔓延,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处在新一轮的风雨飘摇之中。虽然日本没有美国那么严重,但在一个全球化的生态中,也自身难保。更重要的是,在这两次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的经济狂飙一路,几乎成了全世界的奇迹和增长引擎。要知道,在那一时期,日本和中东消费者曾经是欧洲奢侈品业的超级座上宾。整个欧美奢侈品行业之所以能在石油危机中挺过来,日本人和中东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大贡献。 而这两次石油危机则无疑成为这一重要引擎的终结者。整个日本的消费开始严重萎缩,随之出现的,则是消费者心态和观念的的重塑——人们几乎把“性价比”这个词天天带嘴上,记在心上。“以前闺蜜们凑在一次,集体秀她们都买了什么大牌的衣服,有多昂贵。而今天,她们显摆的则是一件那么好的衣服,他们买得有多便宜。”30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法国设计师玛丽61贝耶的一席话放在当时,也实在妥帖。 或者说,炫耀消费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人们对品牌、对设计与价格的平衡点开始有了不同的认知。 这时,对消费体验敏锐的日本零售巨头Daiei立刻应时应景地推出了“No Brand”品牌(后经过整合,改为“Savings”品牌),主打低价概念,虽然该品牌旗下产品只有几十种,但确实在当时的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跟风者众。 在这些跟风者中,西武流通集团旗下的西友超市是个有野心的异类。1980年,当别人都在拼命价格战的时候,它所推出的“无印良品”品牌——开始只有42种商品——却打出“有道理的便宜”的口号,也即是,在“No Brand”后面又增加了“良品”。在其广告中,无印良品这样写道:“不仰仗品牌的名称和包装,只对商品精挑细选!我们认为这个看法很重要,并且关系到坚定不移的生活态度。” 这种调调一下子就让无印良品从众多的低价品牌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无印良品的运营方式与其他品牌有着很大的不同。以“Savings”为例,他们的运营模式是直接与制造商合作,用精细的管理和可替代性的物料来砍掉多余的隐形成本,从而达到低价的目的。而无印良品则在一开始就更为关注设计,邀请众多设计师来为这些价格不高的产品操刀。这些设计师后来甚至还包括了深泽直人和原研哉等日本设计界的重头人物。 二十多年后,当全世界都在为H&M和Karl Largefield的跨界合作啧啧称奇的时候,要知道,这其实正是当年无印良品发迹的立身之本。 提出这个观念的是木内政雄(在无印良品从西武独立出之后担任良品计划社长至1997年)。当时,木内对每一件商品从设计到上市的筛选过程要求极其严格。他特意设立了一个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组成的外脑团队——商品判定会,对已经过多道程序筛选,已被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层——商品策略委员会——认可的所有商品,要再重新审定一遍。 正是经过了这个从体贴设计到严格筛选的过程,无印良品货架上的商品才真正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当时其他品牌的商品大都非俗即贵。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品质,确保了无印良品能够一面世,便受到消费者热捧的礼遇。 从1980年只有42种商品的西友超市的小柜台品牌,到1983年迈出西友,在东京青山和大阪南区、福冈开出几家大型旗舰店,其发展速度已在日本业界无人可比,并已获“奇迹”殊荣。及至1985年,无印良品的商品已经达到1111种,业绩依旧持续喜人。 但是,正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986年,在整个日本投机市场开始出现泡沫的背景下,无印良品也遭遇了自身发展的第一次停滞期,而这种停滞,和其当年创立时所仰仗的立身之本——设计——有着深刻的关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