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调查报告 1000字 急需
在2006年的一个星期里,泰安市天气变化无常,以阴雨天气为主,我们小组六人走进公司企业、大中小学,走家串户访谈交流、作调查问卷,希望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当今人们对汉字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
八月二十四日,我们小组六人在陈鹏老师的带导下,乘火车离开青岛并于次日抵达活动地山东泰安。作为队长,我安排好了生活起居问题后,强调了活动内容和重要性,队员们就开始忙着活动的前期准备。有的画海报,有的讨论活动的细节,我联系了当地的市团委和学联委的老师,为我们日后的活动做好准备。看到队员们热情高涨,我坚信此次三下乡活动定能出色的完成。
8月26日,我们在泰安市大街小巷走家串户做调查,和当地的居民互相交流做调查问卷。8月27日我们在泰安学院附属中学作调查。8月28日,我们在当地小学做调查,并参观了在泰安市政府举办的泰山书画展8月29日,我们和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生交流做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被调查者中普通居民、店铺老板、公司经理占2/5,中小学生占3/10,大学生占3/10。白天我们做调查和洽谈交流,夜晚总结当天活动,补充活动中的不足并就活动主题根据当地情况作更深入的讨论。泰安天气变化无常,早晨还阳光普照,中午就阴雨连绵甚至暴雨倾盆,队员们的衣服都淋湿了,体质稍差的女队员感冒了。活动开展到最后,大家均已疲惫不堪,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又十分高兴,幸福得像个孩子。俗话说得好,苦尽甘来,在当地的团委老师的支持下和居民的理解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以下是此次活动调查的部分内容和调查数据:
人们认为写好汉字是自尊爱国表现的占74.3%,认为写出的汉字自己认识并可以交流即可得人占25.7%;在平时读书写字时,人们会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并注意规范使用的占57%,而不去考虑那么多的占42.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经常看见错别字的占56.4%,很少看见错别字的占2.6%;在问及如果他人将自己名字写错,会觉得对方素质低的占9.3%,不高兴的占44%,持无所谓态度的占6.7%;在问及是否重视自己或孩子的汉字书写时,重视的占41.7%,不重视的占52%。
科技的发展是想象力的结晶,需要文学的手段加以培养,但是现实残酷得告诉我们,语言与文字的知识淡化正在越来越沉重地困扰年轻的一代。
由于过多地使用电脑,收发短信蔚然成风,人们很少再亲手写字。一个副作用就随之产生了——本来会写的汉字,今天居然不会写了!实在不可思议!明明受过正式教育!可是我国一代青少年和成年人,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了!毫无疑问这是令教育界人士始料不及的可怕倾向!在美国常可见到那些被叫做“ABC”的华人(American Born Chinese)呢?应该说,在中国民众中,受过正规教育,却越来越弄不清汉字的笔画结构,越来越写不好汉字的人群的大量出现,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大事一桩,不是小事一则!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在“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中写道:语言强调不仅是国家强弱盛衰的象征,而且语言也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壮大,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是“软国力”的核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80%的信息由语言文字来负载传递,语言信息技术和语言产业成为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宠”,语言构成“硬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灭种先灭文”!文字方面的这种“和平演变”,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确是一个不祥的征兆!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越来越多的人写字歪歪扭扭!且不论这是“电脑的功劳”,抑或是“手机的罪过”,可以肯定的是:长此以往,汉字的生命力,汉字的走向,一定会成为又一个事关中华文化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写字的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生造乱用,繁简并用等现象,在广告招牌,学生作业,教师讲义,公文信函甚至名家手札中都随处可见,规范汉字的书写和使用一混乱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另一种现象是人们的写字水平正每况愈下,不仅社会人员写字差,学生写字能力差,连某些教师写字水平也差,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规范汉字的悲哀!而当今的大学生认为总有一天电脑键盘会取代笔的人竟达到11%,他们当中似乎都不赞同大学应该继续语文教育,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变成了文凭机器,素质却相对很低。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发布,进一步趋荣立了汉字书写规范,明确了书写规范汉字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责任。对全面普及推广规范汉字发挥了指导作用,一些文字工作者据此编纂了大量的词典和字典,为推动规范汉字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什么社会上仍会出现这些使用汉字的混乱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传统的书法观念根深蒂固,混淆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概念。
传统的书法理念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全面的认识:一是只要符合碑帖里的字就是规范汉字;二是认为写字一定要从临摹碑帖入手,碑帖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其中有很多异体字,很对人临习了碑帖以后往往难以改正写异体字的习惯。如果一开始就从临习碑帖入手的话,学生难以入门,不如直接从规范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基本结构和笔顺规则入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并奠定了良好的汉字规范意识。
二. 电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忽略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的普遍应用,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只要学会了电脑打字,字写得好坏无关紧要。殊不知,电脑中任何一种笔画输入法都是以规范汉字为基础来编码的。如果不会写,不会用规范汉字,要学会电脑打字,提高打字速度也就无从谈起。
三. 薄弱的写字教育,是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普遍推广的最大缺陷。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尚未引起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中小学校都没有开设写字教育课程,更没有配置专业的书法教师,一些教育机构也片面地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读,记的能力,而忽视了写字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指导写字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把指导写字的环节省掉了,有的老师习惯用课件指导写字,板书范写渐渐在写字指导中消失了。由于指导不力,学生写字的质量不容乐观。
加强写字,一是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要写好字,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语文老师一定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三要加强写事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初学写字的学生,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一笔一划的起笔,止笔,一笔一划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边板书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再做指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写得端正,整洁。
四是一部分劣质硬笔书法字帖充斥市场,阻碍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推广。笔者从严格的规范角度对书店里销售的各类硬笔字帖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打着规范汉字名义的硬笔字贴错讹百出,甚至将本来规范的汉字写成了不规范的汉字,这些字帖作者既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又由久负盛名的学者。五是纠正人们的思想误区。很多人认为,字写的越草乱越难以辨认才够韵味才够“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快、更好地普及推广规范汉字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要充分认识到推行规范治安书写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各中小学校应开设规范汉字教育课程,宜每周开设2—3节课的写字课,努力培养孩子们的汉字书写规范意识。有条件的还应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师。
二. 要高度重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在推广普通话中的积极作用。学好、用好普通话与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好普通话有助于加强规范汉字教育,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又可促进推广普通话。要加强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意义、作用和功能、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要明确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目标,不断探索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培训、辅导、测试、比赛和交流等体制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
三. 要严格规范汉字字帖的出版标准。建议以后出版社凡以规范汉字名字出版的字帖都应由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来审核把关,“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也要切实加强对硬笔字帖出版市场的监控,从而坚决杜绝那些劣质硬笔字帖流入市场,以免贻害一方,要转变传统的书法理念,树立现代规范意识。
四. 各种中小学教材和学生读物要多使用正楷印刷体。因为楷体字代表了规范汉字书写的笔画标准形状,各种教材、读物应以楷本字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其它字体(如宋体、黑体等),更不要使用各种美术字,使学生们一开始就接触到标准的规范汉字。
五. 要加大宣传力度。一些杂志报刊(尤其是书法专业报刊)应辟出“规范汉字”专栏,全面宣传规范汉字知识,形成“规范汉字人人晓,人人都写规范字”的良好局面。例如我们准备开展“写好一笔中国字,做好一个中国人”的大型签名活动。敢于指出名人名著的错误,不应做名人的奴隶,否则不配做汉语传播者,而是遭踏语言的罪魁祸首。这就要求我们做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决不能急功近利,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要多向大家学习,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因为汉字的不规范使用,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订金”与“定金”的官司就层出不穷。一些公司企业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具备书写好汉字并规范使用的占45%,正验证了“看一个人的字就可以了解这个人”这句话。不好好学习语言和文字的知识,就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祖国母语的正确表达,必须认真地掌握汉字的书写与使用。
Ⅱ 济南小清河调查报告,300字,急急急!
小清河是省级大型河道,开凿于南宋初年(1130-1137年),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小清河源于济南市,干流自睦里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至寿光羊角沟入海,全长237km,控制流域面积10336km2。具有海河联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功能,是全国五条重要的国防战备河道之一,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排水河道,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我市小清河河段位于北部城区,是我市唯一的防洪除涝和排污河道,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全长70.5km,流域面积2792km2。历史上的小清河汇市内诸泉之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航运畅通,经济繁荣,使两岸人民广得湖田之惠,舟楫之便,鱼盐之利。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小清河的治理十分重视,省市规划部门多次对小清河进行治理规划,考虑了防洪、航运、灌溉、污染、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但由于投资大,工程拆迁难度大等问题的限制,多年来大都只停留在规划阶段,付诸实施的工程不多,仅局部进行了治理。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途经我市,为小清河综合治理和两岸地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机遇。省、市领导审时度势,决定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同步做好小清河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工作。自去年以来,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4月,济南市市委书记焉荣竹、市长张建国先后听取了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综合汇报,并作了相关工作部署。
Ⅲ 1000字的地理调查报告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与青岛、烟台为邻,西与淄博、东营接壤,南与日照、临沂相连,北邻渤海莱州湾;内辖四区、六市、二县,南北长168公里,东西宽 164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5860平方公里;属半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沿海经济开发区与内陆腹地的结合部,素有半岛咽喉之称,是蜚声中外的世界风筝都。其中潍城区面积290平方千米,人口38万。
环境状况
潍坊市环境保护工作近年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全市的环境状况由于历史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种种原因,总体形势仍然严峻。
(一)水环境污染状况。潍坊市大多数河流、水库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河流水质污染类型呈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根据 98年全市河流断面监测结果,81%的河段水质超出地表谁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其中小清河(潍坊段)和虞河流域污染尤为严重。全市各水库大部分已呈富营养化,98年监测结果表明,高密、安丘两市水源地的氨氮已超出饮用水质标准,全市地面水饮用水源地全部超出饮用水质标准。据统计,1998年全市废水及水中 COD排放分别为19940万吨和125837吨,其中工业废水及其中的COD排放量分别为11630万吨和87657吨。
(二)空气环境污染状况。98年潍坊市中心城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0.030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年日均值为0.130毫克/立方米,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全市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为235541吨和73313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为201334吨和64771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5080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状况。199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234万吨,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为62.9万吨,占地面积达452.92万平方米。
(四)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1998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年平均值范围为50.4-60.5分贝,只有高密市超标;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约有25%路段超标;城市功能区噪声潍坊市区均超标,其他县市区60超标。
(五)生态环境状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能源、资源消耗量增加,使城市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乡镇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造成农田土壤、农产品和水体污染,从而不同程度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六)污染治理状况。据统计1998年全市工业废水处理量22557万吨,处理回用量14695万吨、处理排放达标5582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处理回用率、处理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88.1%、65.1%、70.0%,废水中COD、挥发酞、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54.6%、79.1%、93.3%;全市工业废气处理率76.2%、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去除率分别为2.9%、77.8%和59.6%;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处置率分别为 89.3%、2.9%,“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9576万元、利润2024万元。
Ⅳ 三年大变样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 调查报告
经过调查显示,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虽然宽阔的路网,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真使人欣慰不已!
Ⅳ 读书无用论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尖端科技人才供不应求,普通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公务员玩弄嘴巴风生水起,文盲打工仔利字当头!
在云南等内地欠发达地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2年,读书花了14年,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事业单位技术员,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仅仅1500-1800元左右,还要负担生活、住房、保险、募捐等各种各样的杂项支出;一个新参加工作的屁经验没有的公务员收入比之还稍高些,一个挑沙灰、粉刷墙面的钟点工,收入高的有其二倍以上,还能享受供吃住待遇,由此放纵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在农村漫延,加之读书成本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愈发高贵,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子女放弃了继续深造进修的学习机会。“上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个打工仔。”这句来自农村坊间的顺口溜,简单地概括即“新读书无用论”。它正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和家长对教育的投入。
以威县高公庄为标本,记者历时十多天深入调查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辛酸和无奈。
■辍学回家当“跑堂”
高公庄,位于威县北20公里处,村子里有3000多人,这里的村民大多靠种棉花和做小买卖为营生。
村口的饭店,生意不温不火。16岁的“小跑堂”李霞正在跑前跑后地招呼着客人,看得出她还是学生模样。但饭店老板娘、她的母亲彭某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女儿是刚刚从高公庄中学初三年级辍学的,“差半年就初中毕业了,可她死活不愿意去念了,为这我们两口子和她闹了好几天别扭。”
身材高挑的李霞是个内向的姑娘,她说她在班里学习中等,还是篮球运动员。本该在教室里寒窗苦读,记者问她为什么选择放弃学业,宁愿早早地步入社会来打拼?李霞沉默半天,对记者说,“就是不想上了呗,读书没啥意思。”
因为开着个小饭店,李霞的家境在当地算是好的。但父亲还是愁容满面地告诉记者,为了子女上学他有着很大的“压力感”。
李霞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姐姐去年高考(论坛),上了“三本”分数线,但考虑到学校不够档次担心将来难找工作,最终没有去上大学而是选择了复读。哥哥正在念高中,因为对当地农村的教学质量不满,家里把他送到了邢台市规模最大的私立学校英华中学。
“光孩子们上学,每年的开支至少得两万多,除了饭店的水、电、房租等经营成本,我们赚的钱全贴到孩子身上,日子还显得紧巴巴的呢。”父亲李某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从三岁入托到大学毕业,十几年下来,总共就得十多万。李某估计说,实际上的花费比起这个数字来,只会大不会小。
素炒饼,外加一碗青菜汤,是当天李霞和父母的午餐。记者注意到,李霞的父母穿着都很朴素,没有一点“老板”的味道。尽管才过四十,他们都已是满脸沧桑。父亲李某不怎么喝酒,但抽烟,两元一盒的,也不嫌便宜,反而美其名曰抽了不伤肺。
“我们这一辈子,就是为孩子活着呢!”李霞的母亲彭某的表情很无奈,但她和爱人都有着“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上学”的教育理念。“我们两口子,都没怎么上过学,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做生意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无论别人家怎么想,我们是以孩子的教育为中心,花再多的钱也心甘情愿。不能让孩子再像我们这样。”
说到女儿李霞还没有初中毕业就辍学了,身为父母的李某和彭某可谓百感交集,甚至有点心痛,“都是现在农村教育大环境给闹的!”
■王老师的“困惑”
52岁的王淑群老师是高公庄小学的在职教师,然而,她对当下农村教育现状的“困惑”却越来越深。
“记忆中高公庄在历史上没出过什么状元和秀才,可恢复高考后每年考上大学的人还是有的,人们一直有着教育投资的热情,遗憾的是,近些年尽管教学条件好了,而且义务阶段也实现了免费教育,但农村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和家长对教育的投入的热情却衰减了不少。”王老师说,这几年她听到过好多家长有这样的牢骚:“上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个打工仔。”
因为本身从事的是教育,所以王老师对子女的上学很重视。和同村的农民相比,王老师的收入还算不错,毕竟除了种棉花,还有一份工资。王老师膝下两个儿子,大儿子考上大学后,上初中的二儿子说,“哥哥学习好,咱家供两个大学生也供不起,这样吧,我就不上了,先挣钱去吧!”
“当时我听老二这么说,特伤心,可现在老大毕业后,我一点不觉得了,甚至庆幸当初同意了老二的抉择。”王老师话这么说,语气里却有着困惑。
如今,大儿子刘彬已经大学毕业3年多了,做过钟点工,搞过推销,换了五六个地儿,却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至今漂在省城,虽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因为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住房,还一直无暇谈恋爱。而二儿子刘昌经过几年的闯荡,在唐山从事高档汽车维修,已经站稳了脚跟儿,事业和爱情都有了果实,孩子都9个月了。
“每次老大回家,我还得从工资里贴补点儿给他,而老二回来却是贴补家里,投入和回报完全扭了。”王老师说,其实自己也不是只看“眼前”的人。但好多时候,整天为了儿子就业的事情吃不好睡不着,被无奈的现实搅动得心里七上八下没了主见。
“我们家几代人就出了这样一个大学生。”王老师对记者谈起当年儿子考取大学时,脸上仍有一股兴奋。刘彬读的是经济学,4年大学读下来,花了家里4万多元。刘彬大学毕业时,家里一分钱家底儿也没有。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至于家里看了十五六年的老电视,王老师说等儿子找上工作再换吧。
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没着落,做母亲的当然不放心。“那天,我给儿子打电话,他说话都没力气,一问才知道满大街跑了好几天推销。”一说起这事,王老师眼泪差点掉下来。
王老师一贯注重教育,班里若是有要辍学的学生她总要苦口婆心地劝了本人劝家长。二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即使一个月可以赚到3000多元钱,她也不看作是什么荣耀,而她的骄傲一直是大儿子、大学生刘彬。但乡亲们却不这么看,“王老师啊,你们老二没读什么书都可以赚大钱了,老大大学毕业还要你贴补呢,读了书还比不上没读书的……”
“以前大儿子是街坊四邻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却是羡慕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二儿子。”王老师边说,边苦笑着冲记者摇了摇头。
■不仅仅是包家
乍寒乍暖的早春,高公庄还属于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大都出门了,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你们村现在读高中的学生多不多?”记者问村民张老汉。张老汉掰着手指算了好几遍,说:“不多,就那么几个。”
“不读书做什么去了?”
“打工呗!”
随机走访中,包氏兄弟让记者最难忘。老大48岁,老二43岁。老大一儿一女,老二两个闺女。其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17岁,都没有初中毕业,便陆续辍学。其中,一个去了清河县羊绒市场打工,一个在邢台某超市当服务员,一个在石家庄太和电子城当售货员,一个在家里务农。
恰巧在石家庄当售货员的女儿休假在家,记者问,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机会,你还会上学么?她说会,现在她就有点“后悔”,因为读书少,玩电脑敲字都不如别人快。包氏兄弟中的老二对女儿的话不以为然,“读个初中能算对账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
“现在农村里不想让孩子读高中的家长多不多?”记者又问。
“这样的情况多啦!”包老二说得很肯定。
记者在包家采访,碰到几个村民,一谈到读书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读到初中毕业花的钱不多。再说,孩子小也不可能到外面去赚钱,等读完了初中,如果成绩特别好就继续读,要是成绩中等那就不要读了,早下学早赚钱啊!”“像张家的XX,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就是成绩好也不要去读了!”
从村民的谈话中,记者注意到,大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厌学”,而家长不反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悄然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与被人们摒弃多年的、以交白卷为荣的“读书无用论”有所不同,这种“读多了也没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村小学退休老教师王永合认为,原因很简单,“学费高、就业难”让村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
在村中心的小卖部,记者遇到了“掌柜”刘玲。她也是初中文化,因为家里困难、母亲又多病就没有继续学习。毕业后除了务农,她还当过代课老师。刘玲是个理性的青年,她说,现在就业渠道应该是很广的,等有机会她还会自学或南下打工,“总坐在家里不是事儿啊!”
■辛酸的“调查报告”
“别看好多村的墙上都写着那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但农村教育现状一点不容乐观。”发出如此感慨,河北师范大学的阮晓慧是有根据的。
阮晓慧和她的同学曾在2008年1月写过一篇调查报告,题目是《辛酸的“读书无用论”》,调查内容是初三年级学生从初一入学到现今学生的流失情况、辍学率以及辍学原因,调查的地点就是——威县高公庄。调查的结果是辍学率42.8%。“那时候我们在高公庄中学顶岗实习半年,特有感触。”
在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到辍学原因有九条之多:(1)家长对教育不重视,送子女上学积极性不高。(2)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高。(3)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失,缺少亲情呵护和正确引导。(4)思想上认为大学生就业难,读书无用。(5)经济欠发达,缺乏历史文化氛围。(6)师资力量严重不足。(7)地方教育设施落后。(8)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导致学生思想落后而偏激。(9)学校没有对辍学学生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任其流走。
“假如一个幸运的孩子考上了高中,那么在未来几年里,带给其父母的除了快乐,还会有一张张沉甸甸的账单:一个孩子如果考上公费高中,一年学费要1000元,加上其它花销,一年大约是3000元,三年下来是1万元。如果是择校生,三年下来至少得4万多元。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即使花钱再节省,四年至少也得5万元。这样的支出对于一个每年现金收入仅数千元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很难承受的。”
对于农村教育现状,阮晓慧一直忧心忡忡。“对于大多数辍学的孩子来说,进城打工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在离乡的孩子中,有部分人因吃苦耐劳等宝贵品质,在城市有所作为,并留在城市发展;也有部分人攒够一笔钱后,回乡结婚生子,复制父辈的生活;但也有极少部分人会游走于社会的边缘,走上刀刃与荆棘丛生的犯罪道路。”
新华社资深记者李俊义在2005年曾采访过威县农村的辍学现象,他说,当年威县中考时,在35所乡镇中学中,只有一所学校的上线率超过20%,但也只有26%。有25所学校的上线率在10%以下,其中有三所的上线率为零,有18所学校经过中考得以升学的幸运学生,每校只有1名到3名。如此低的升学率,对许多孩子来说,在考试之前就注定了被淘汰的命运。升学无望,这也是许多孩子厌学的原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明,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全国统一高考,是许多农家子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捷径。因此,读书历来受到农民的极度重视,谁都知道“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谁也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但是,令他们感到失望的是,读书变得越来越困难,跳“龙门“变得越来越难。
“我都快成村里的‘反面教材’了!”记者在省城见到了正在为生计奔波的大学生刘彬,“虽然弟弟打工赚钱也不是很多,但他起码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可是连自己也养不活啊!”刘彬很惭愧,但他依然有着理想,“从长远角度说,我相信知识永远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法宝。”
Ⅵ 三原县清河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危害调查报告(格式要规范,还要简短)要写上自己的建议
1、三原清河,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三原有生产体温计的工厂,汞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清河流量少,河道堵塞,造成污水停滞,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本地区居民还有使用地下水生活的,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2、生活垃圾倾倒,造成清河臭气熏天!蚊虫大量滋生,加速了血液传染病的传播!
建议:疏通河道!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对污染严重的企业监管!
加强饮用水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不能随意倾倒!
Ⅶ 作文郑州的名字由来调查报告
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