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饲料市场调查报告

饲料市场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07 06:52:05

㈠ 畜牧兽医调查报告怎样写

1.可以写某一个疾病,在某一个地区的流行情况
2.某一个地区的某一种养殖类型的发展回情况和潜答力
3.国家畜牧行业的宏观发展情况和方向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写的是,创建养鸡品牌,就是把土鸡山养的情况写出来(从怎么选地址,建厂房,饲料种类和来源,山鸡的销售,可以给某地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多找点资料就行啦!

㈡ 我国饲草市场调查报告

现在都是自给自足的畜牧业,草饲料的调配几乎为0,我国大部分地区草饲料都是自给自足的。

㈢ 饲料销售怎么调查市场

2018年是我国饲料工业波澜起伏的一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挑战,全行业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2018年工业饲料产值和产量双增长,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

总产量稳步增长

饲料行业处于畜禽养殖产业链上游位置。畜禽养殖产业链主要包括为饲料提供原料的种植业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饲料业、养殖业、屠宰业和肉制品加工业。饲料行业处于畜禽养殖产业链上较上游的位置。最上游的种植业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为饲料行业提供能量原料、蛋白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其中玉米、豆粕和鱼粉等是饲料中最主要的原料。



饲料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中国肉类消费、饲料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致使我国生猪产量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饲料的下游需求。但长期来看,生猪产能将会恢复稳定,届时饲料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因此,近几年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工作的重点。各类肉制品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基本物质,需求的增长对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利好,进而将影响到上游饲料业的增长。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饲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急需一份关于养殖业的调查报告范文~!!!

对鄂温克旗奶牛养殖情况的调查 对鄂温克旗奶牛养殖情况的调查近年来,人民银行鄂温克旗支行积极投放支牧再贷款,支持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民养殖奶牛。目前全旗奶牛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牧民增收,信用社受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子。一、基本 情况(一)、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奶牛养殖业。支持牧民奶牛养殖,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实现牧民增产增收,集约化经营。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实现农牧业良性循环的正确之路。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积极的扶持,优先解决奶站用地,在发展奶牛养殖业初期,地方财政为贷款农户进行了利息补贴,协调畜牧、财政、保险、乡镇等有关部门全力为奶牛事业服务。2004年全旗鲜奶产量计划在2003年9万吨的基础上,增长33.3%,达到12万吨。主要依据是在80公里奶牛带引进高产奶牛2000头,在大雁矿区(含煤业公司)培育奶牛养殖户100户,新增奶牛达到5000—6000头,再就是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奶源基地建设,努力增加奶牛头数,提高奶产量等,都将有效促进指标任务的完成。(二)、群众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鄂温克旗有7个乡镇的奶牛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奶牛8.5万余头(其中:纯种高产奶牛5,300头),全旗牧户4,214户,户均奶牛17.9头,现在相当一部分牧户已还清了购买奶牛贷款本息。通过三年的奶牛养殖,使原来一贫如洗的牧户拥有了4万元左右的奶牛资产,尝到甜头的牧户纷纷要扩大饲养规模,过去等待观望的牧户也不再犹豫,贷款购牛需求旺盛,其它乡镇农民养牛积极性也非常高涨。养奶牛,走致富路,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三)、奶牛养殖初具规模。截止2003年末,全旗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奶牛贷款5,845万元其中:外购高产奶牛1,463头,共有大小奶牛8.5万余头,奶牛小区发展到10个,涌现出新科牧场、巴彦托海嘎查奶牛新村、巴彦塔拉乡奶牛小区等众多的典型养殖场和奶牛小区,各地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引进高产奶牛5300余头,奶牛单产达到2.37吨;鲜奶产量由4. 3万吨增长到9万吨,年均递增15.9%;全旗70%的奶户集中在奶牛带,80%的鲜奶出自奶牛带;液态奶项目的投产,优化了乳制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日产鲜奶7.5万吨(其中:商品奶7.5万吨),建立奶站12个,发展奶牛专业户100户,奶牛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三年奶牛养殖,牧户积累了许多养奶牛经验,养牛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奶牛养殖的促进作用(一)、养殖户的收入明显增加。据调查,一头奶牛平均日产鲜奶牛18公斤,全年每头奶牛净收入可达3,000元,加上每年生产的牛犊可变现收入,公牛犊可出售500元,母牛犊可卖3,000元,一年一头奶牛纯收入可达3,000—6,000元,如果牧民将种植的玉米转化为奶牛饲料能提高40%的收入,目前,牧区奶业收入占牧民总收入的60-70%,可见发展奶牛养殖业是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捷径。(二)、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提高。奶牛贷款业务的开展,使所在地农村信用的经营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尤其联社营业部、大雁华融信用社、伊敏农村信用社效益最为明显。以前这些信用社有的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有的由于固定资产占比高、有的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低,出现了连年的亏损,经营举步维艰。2001年以来,人民银行、信用社大力支持牧区发展,截止2003年初,六苏木共投放支农再贷款5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牧民牧民用于发展奶牛近3,400头,目前这些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利息收入占其全部贷款利息收入的50%左右。从2001年起全旗农村信用社实现了整体盈余,2001年盈利4.6万元,2002年盈利46万元,2003年盈利14万元,奶牛贷款业务的开拓,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三)、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养殖高产奶牛可以有利于改善草原土壤结构,减轻草场超载的退化压力,为开展绿色农业保护、自然环境创造了条件。养殖奶牛可以吸纳广大牧区的剩余劳动力,按每人饲养3头奶牛计算,全旗现有奶牛至少可吸收3,500人就业,加上为奶牛养殖提供服务的饲料加工、奶站、兽医、保险等行业吸纳的人员,就业人员将更多。2003年全旗优良奶牛发展到2万头,安置牧区城镇剩余劳动力6,500多人。奶牛养殖使牧民由半年忙变为全年忙,现在养奶牛的嘎查、乡(镇)赌博、打架闹事的人少了,学养殖知识技术的人多了;搞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养奶牛为铲除牧区陋习,树立新风尚,稳定社会创造了条件。三、存在的问题(一)、奶牛质量偏低。统一、规范、有序的奶牛市场尚未形成,奶牛来源主要由个体牛贩子贩运,奶牛一旦出现问题,牛贩子就溜之大吉。一些乡镇组织牧户外出购牛,由于信息不灵,购牛把关不严,经常出现价格偏高,质量偏低,坑害牧户的现象。现在全县奶牛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奶牛平均日产鲜奶在15—20公斤,有的奶牛日产鲜奶不足10公斤。奶牛质量低劣,既给购牛户背上沉重的包袱,也给信用社资金造成风险,同时也影响了全旗奶牛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养奶牛风险大。2003年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190元,购买一头奶牛的价格在12,000元左右,奶牛一旦死亡,牧民用3年的纯收入才能偿还一头奶牛欠下的债务,风险远远超出牧户的承受能力。(三)、奶牛养殖户缺少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经验。大部分农户没有很好地掌握养奶牛的知识和技能,饲料搭配不当,牛棚卫生条件差,无保健措施,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奶牛的成本和产奶量,最终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四)、贷款期限短。由于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有限,奶牛贷款绝大部分来源于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最长期限为一年,而奶牛贷款正常周转一般在2—3 年,贷款期限的不匹配,加重了养殖户的负担。四、建议(一)、建立竞争、有序的奶牛市场。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固定的交易市场,严厉打击出售、贩运假奶牛的不法商贩,维护合法商贩的正当权益,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牛市”,让牧户有充分选择奶牛的空间,花钱能买到放心牛。政府要摆正位置,尽量减少用行政手段参与组织购奶活动,少做费劲不讨好的事,多在规范市场和养殖奶牛技术服务上做文章。(二)、大力推广科学养殖知识。畜牧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兽医知识培训,在奶牛集中地区设置兽医站、增加兽医数量,提高其医疗水平,普及广大农民的养殖知识,减少奶牛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三)、农村信用社应区别对待农业种植业贷款与奶牛养殖业贷款的还款周期,合理确定奶牛养殖业的贷款期限,减轻农民的利息负担和还款压力。(四)、建立和完善奶牛保险,降低奶牛养殖风险。2000年以来,鄂温克旗财险公司因奶牛保险理赔出现亏损,从2002年开始不再为奶牛养殖保险。无保险措施,加大了养殖户的风险,不利于牧民脱贫致富和奶牛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奶牛保险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要在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互保机构,合理确定保费和最高理赔金额,有效分散养殖户的风险,现在一头高产奶牛市场价一般在10,000—15,000元,保险赔偿金应确定在7,000元左右,这样一旦出现奶牛死亡,养殖户不会因此一蹶不振,信贷资产也不会出现较大的风险。

㈤ 关于粮食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按照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工作小组的统一安排,由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有关同志组成“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专题调研小组,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赴粮食主产省湖北省和粮食主销区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听取省、市、县农业、粮食、计划、农发行等部门的专题汇报,深入乡村,听取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并安排四川、河北、吉林等7省进行调研并提供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服务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备情况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计划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19.2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16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2000年我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568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100%计算)由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146万1吨,有效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6.74亿亩增加到2000年的8.08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70%。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978年51亿元增加到1999年357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为2.67%)。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1978年的6000亿斤增长到1996年的10000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1999—200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770.7万公顷(11561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62.6万公顷(939万亩)、469.8万公顷(7047万亩)和238.3万公顷(3575万亩)。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1193.2亿斤,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78.2亿斤、924.2亿斤和190.8亿斤。
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1996年以来,受粮价持续下跌和农资、机械和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实际出售粮食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种粮效益明显下降。据湖北省农业部门测算,2000年粮食作物每亩成本纯收益率为1%,亩均税后收益为3.26元(其中水稻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绿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县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度种植水稻亩纯收入约200元,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种植沙梨、蔬菜等经济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及60%左右的纯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二是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2000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近两年粮食主销区省份大幅度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01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01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97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今年一些省区开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护价,通过粮食购销公司补贴收购部分粮食,但补贴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给17个粮食主产县按每公斤补贴6分钱汀购3()亿斤优质粮,对其他县区不下达订购补贴任务,这些地区就相应地自主调减丁粮食种植。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近两年全国因生态建设退耕,调减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7699,5万亩,减少刊现在的6000万亩,其中退耕39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9.5万亩,退耕还湖约79.5万亩)。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四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90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投资比重没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1990—2000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8。1亿亩,成灾面积3.9亿亩,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48%,抗灾率仅为52%,与80年代水平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灾损失粮食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600亿斤。近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趋于下降。全国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由多年稳定在1.10—1.13亿公顷(16.5—17亿亩),减少到警戒线1.07亿公顷(16亿亩)以下。2001年为1.06亿公顷(15.9亿亩),2002年预计为1.05亿公顷(15.7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复起来代价很大。例如耕地的减少,2000年耕地占用2349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44.5万亩,生态退耕1144.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867万亩,灾毁耕地93万亩),耕地补充436.5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276万亩,废弃地复垦99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万亩),占补相抵,2000年耕地实际减少1912.5万亩。从1999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粮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投入粮食生产的各种要素会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一)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早刚性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粮食需求总量为1062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985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69斤;饲料粮需求量4108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及损耗,人均需求量为786斤。
2、201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3、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分品种来看,今后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稻谷需求略有上升,小麦需求持续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粮食总量的比重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来粮食产需缺口较大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01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90—2001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
(三)影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目前国家资源未能有效的补贴到农民,在粮食流通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无有力的保护措施,不解决粮食的比较效益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资源紧张。我国耕地数量和水资源不足而且不断缩减,是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1.59亩,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即使现有耕地总是稳定,随着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农业用水也严重紧缺。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小,干旱半干旱面积比重大。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水田和水浇地为7.91亿亩,仅占总耕地的39%。全国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是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由于体制不顺、科技与生产、科研与推广脱节、经费不足、机构重叠、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各类试验、示范等科研推广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由于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基本农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全国已有1000万公顷(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7.3%,’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数千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由于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影响,难以估计。
四、建议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国情,要从长远战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藏粮于库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依法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部门分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造成破坏粮田、滥占耕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耕地和水足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要树立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就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观念,建立健全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体系,依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减少国家对耕地的低价征用和高价出让,避免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实施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粮食产品成本高、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逐步增加的粮食进口势必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我们应在WTO规则框架内,利用政府补贴弥补完全市场调节的缺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
近些年来,粮食作物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仍比较缺乏。要树立储备科技就是储备生产能力的思想,加大粮食作物科技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集中人才,大力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对良种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的补贴制度,加强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特别是国内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没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直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粮食主产区选建500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些基地县,形成年产粮食5000—6000亿斤的生产能力,保证每年提供2000—2800亿斤商品粮。
(五)建立国家粮食预警体系,及时调控粮食市场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食市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家应建立粮食预警体系,确定粮食警戒线,进行指标监测。同时对粮食预警进行立法,确保粮食供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六)重点支持粮食集中产区
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要把建设的重点集中到粮食集中产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的粮食主产区。通过集中建设,要使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真正成为国家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

㈥ 鱼饲料调查报告怎么写,哪位大神请指教

关于鱼饲料调查报告怎么写的问题,
你可以查找:凡特施特。
您就会明白这样类似的报告的写法。

㈦ 粮食工程中的饲料加工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前言:叙述饲料加工的必要性,如可以带动养殖业、种植业的发专展。。。。。
二、当地饲料厂属家的规模数量级粮食作物、饲养规模、
三、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解决多少人就业等)
四、出现的问题:
五、结论:总结成绩,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阅读全文

与饲料市场调查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618拼多多的网络营销方式 浏览:719
三名词解释题3网络营销 浏览:789
当前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浏览:346
杨凌电子商务孵化中心 浏览:233
卤肉店微信营销 浏览:186
区域环境创设培训方案 浏览:329
大连招聘策划方案 浏览:498
给教师培训作文的讲座方案 浏览:574
服务型企业网络营销模式 浏览:150
在房间浪漫策划方案 浏览:838
乡镇党员培训方案 浏览:960
美亚电子商务平吧 浏览:115
元旦社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07
鞋店特价促销活动词 浏览:931
促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方案 浏览:804
安大江淮市场营销试卷 浏览:45
菜市场策划方案模板 浏览:540
安防维保培训方案 浏览:271
感恩节的营销方案 浏览:55
街两新党组织书记培训方案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