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孟津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的调查报告要在1500字的 急需,
改革开放三十年 看农村发展变化
迎阳乡 程 勇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农民也不再是不懂生活的“乡下人”,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
农村改革开放,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电网的普及和与城市同网同价的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农村用电价格,提高了用电质量。改革开放前,农村交通闭塞,出行都是步行,货物流通靠肩挑。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修通了到乡到村到社道路,而且道路逐步硬化,开通了乡内公交车,农村交通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农村通讯问题得到解决。水利设施更加完备,农业生产性用水有了保障。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在医疗上有了较好保障。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前,农村长期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农业生产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连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但解决了人生存最基本的温饱需要,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从吃得饱到吃讲营养,从住的能挡风到住将宽敞,从穿的能遮体到穿讲漂亮,从愁办不起喜事到办事讲排场,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农村改革开放,减掉了农民负担。农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种田要加纳农业税外,还要缴村提留、乡统筹款(简称为双提留款),农村所有社会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建设、村组干部误工、军属五保优待等费用,都是由农民承担,农民的负担确实太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纪律来减轻农民负担。国务院《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的实施、制止农村“三乱”、规范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村与城市用点同网同价、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等都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农民负担增加和反弹。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让农民休养生息,在二00二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民按人头负担的“双提款”,只按耕种的田交纳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它为全面取消农民负担迈出了关键的一年。二00五年全面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政策,结束了中国农民种粮食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减去了农民一切负担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深得人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❷ 山东省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的有关精神,2007年2月8日~11日,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组织由行业处、地质处以及经研院有关同志参加的调研组,赴山东省济南市,就山东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集了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中国建材中心山东总队、山东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地科院、山东省第一地矿勘查院、山东省第六地矿勘查院、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等几个单位参加的关于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的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矿业大环境的改善、矿业市场的复苏,山东省的矿产勘查开发局面逐渐好转,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以及一系列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更使得山东省地质勘查行业逐渐走出低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查投入保持强劲发展
山东省各地勘单位认清形势,纷纷加大了勘查投入力度,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就投入了钻探工作量20多万米,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更是达到了41.68万米。初步统计,仅到会的8家地勘单位2006年投入的总钻探工作量即逾百万米,相当于2005年全国固体矿产总钻探工作量的1/4强(2005年,全国固体矿产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为4398152万米——引自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同时其他地勘主业投入也均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
2.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山东省各地勘单位在省内及省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找矿突破。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在山东省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探明金资源储量44.585吨,加上前期浅部探明的资源储量,该矿床规模已达大型。另外,该院在焦家金矿深部也探明了储量为25.6吨的金资源量,招平带南段的勘查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苍山地区找到了1.4亿吨的低品位铁矿。山东省地科院发现了近10亿吨的煤田。此外,各地勘单位积极开发省外及境外市场,在新疆、内蒙古及非洲、东亚等地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
3.经济总量实现迅速增长
随着地勘主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各地勘单位经济总量也迅速地增长。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自2002年起,始终保持着40%的发展速度,2006年更是创记录地达到了18亿元的收入,其中,仅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2006年即实现总收入17763万元。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从2006年经济增长率达40.9%,资产总额达到10.32亿元。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2006年总收入也达到了1亿元以上。
经济总量的增长带来了职工收入的增加,2006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册职工工资平均2.9万元,在岗职工工资为3.6万~4.8万元;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达3万元以上;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4.32万元,其中从事地勘主业的技术人员工资更是达到5万元以上;山东省地科院人均工资5万元左右,退休职工月工资达4000元以上。
4.不断推进科学创新、技术进步
在经济收入取得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各地勘单位也非常注重科技投资,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投资8000万元用于更新设备,自2003年起,已累计投资1.6亿,基本实现了全局所有技术设备的更新。近期又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最大孔深达3000米的石油钻机,并在新疆引进了日本的先进技术进行煤化油,化油比率达1:0.6。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2006年也投入500多万元进行了设备更新,并进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
5.开拓进取,探索自身发展方向
山东省各地勘单位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谋求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山东省地质工作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各地勘单位在原有地质资料基础上,积极进行深部及外围找矿,部分重点矿区普查深度已经达到了1800米,极大地缓解了省内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各地勘单位积极开拓省外、海外市场,并积极向下游发展,参与矿产开发,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广泛参与新疆、内蒙古等地勘探开发的同时,积极参与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及印度尼西亚的铝土矿勘探开发,并在加纳进行水文地质勘查、阿尔及利亚从事工程勘察施工,取得了较大进展;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也在阿尔及利亚注册了勘查公司,正在积极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在蒙古、哈萨克斯坦取得了一些找矿突破,并通过合作的方式,以矿权入股开发矿山。
另一方面,各地勘单位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由单一的资源勘查向机械加工、商贸、建筑等多方面发展。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在稳步发展地勘主业的同时,积极开拓工程勘察施工及工贸产业,2006年全院实现工程施工收入1616万元,工贸产业收入1049万元,地勘主业与勘查施工业、其他产业的经营收入比例达到10.11:1.54: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不断增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的服务范围,并根据自身优势,开展机械加工维修、商贸、建筑等工程施工服务,其“地源空调”施工安装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机制体制问题,山东省的各地勘单位发展很不平衡,局局之间、队队之间差异都比较大。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于1998以10亿元的价格,将手中的矿权全部转让,导致了目前手中没有矿权,只能靠承担社会工程来维持发展;中国建材中心山东总队、山东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和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山东正元公司(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院)等单位反映由于未属地化,无法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等地方政策,同时受体制制约,资金紧缺,无法与属地化的地勘单位竞争;化工、建材等勘查单位受技术力量的限制,无法参与重点矿种的勘查开发。
2.人才短缺
调研中各地勘单位最集中反映就是人才的短缺问题。由于近几年地质勘查投入加大,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几年前矿产勘查低谷时期的人才流失,所以目前各单位的地质勘查技术人员都呈紧缺状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情况,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3.研究少
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目前市场情况较好,各地勘单位过分注重眼前利益,重勘查轻研究,地勘单位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有所下降。
4.地方政府干预现象严重
各地勘单位在进行矿产勘查开发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遇到过所在市、县,甚至镇、村政府的干扰。对此,各地勘单位只能运用各种非常规手段进行协调,严重影响了勘查施工的进程,影响了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
❸ 体验式海外市场考察分析师是什么
体验式海外市场考察分析师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细分出来内的专业市场考察体验分析师。容
分析师用一定的资金在一定的时间(非短期)前往海外实地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 用特定身份(市场开发人员)前往特定国家或区域特定行业进行市场的开发,进而对该国家区域整体政治经济行业背景进行深入剖析.获取该行业在该国的整体布局,市场分布及特征. 收集相关的客户信息资料数据及资源脉络, 进而为在国内开发开国家区域市场客户以及欲前往该国家区域开发市场的国内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和意见,以帮助其更有效地开发市场并帮助其节省大量的经费开支.
其代表性领军人物 刘亮 英文名(Michael),湖南人,80后,
用近十年的时间在建材,电子,机械,,照明等等行业以市场开发人员作为角色深入到阿联酋迪拜,沙迦,阿布扎比,西非加纳,中东伊朗,东南亚越南,泰国,印度,欧洲德国等国家区域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市场体验考察和调研分析,为中国众多出口型企业和平台提供了专业宝贵的行业和社会数据信息资源
❹ 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的特点是什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位于费城,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学院,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优秀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创立于1881年,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学校的使命就是通过总结传播商业知识和培养领导人才来促进世界的发展。沃顿在商业实践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全球策略,金融,风险和保险,卫生保健,法律与道德,不动产和公共政策等。它的商业教育模式是在教学,研究,出版和服务中处处强调领导能力,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
学院不仅在培养未来的商界精英,同时致力于为商界提供深入研究。并且它是世界上领先的商业知识创新机构。为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用精通于跨学科方法从事研究和紧密联系商界。沃顿18个研究中心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这些研究中心包括:领导力和应变管理,创业管理,电子商务和商业改革等。这些研究中心让教授,学生以及工商界成员共同研究和分析商务问题。
学术氛围无法拷贝
Q:很多国际商学院都寻求在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办学合作这一块,沃顿商学院有没有考虑过?
A:如果是办学合作,在中国设置办学点,可以引进教授和教育理念,但像学校的学术氛围等一些带有文化历史底蕴的东西是没法复制和转移的,所以没有参与沃顿商学院本校全过程的学习,是不太好授予美国沃顿商学院学位的。我们并不会针对中国学生或者印度学生做一些专门的、特定的研究,而会把一些基本的东西拿出来,让所有学生老师分享各自的心得、案例,相互学习,我们需要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过程。
招生没有硬性指标
Q:商学院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沃顿商学院是如何参于竞争的,亮点是什么?
A:说到亮点,哪个最闪光,其实很多时候挺难具体说,单单从某一方面出发可能也反映不出来,可能要综合考量,应该来说沃顿是最早的一个商学院,有几个第一。历史最悠久,有125年的历史了;学院规模一定是最大的,教授300多名,其中有专职教授250名。至于其他特色,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得到。招生方面,我们当然想招到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不一定很会赚钱。美国沃顿商学院没有明确的、硬性的标准,但很看重申请人在三个方面的表现:一、在学术方面有所追求;二、学习或工作成绩突出;三、热情洋溢,无论是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对于公共事业。
亏本办学也能长久
Q:你们MBA的学费大概是多少,在中国市场上有优势吗?
A:MBA学费是每年4万美元,每年在全球录用800人。这800个名额的地域分配并没有硬性规定。这800人中,学生的背景比较广泛,有政府、军队、企业,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机构,不是只录用那些交得起学费的。不过,尽管学费不是很低,但我们在学生个人投资上是亏损的,如果在学生个人培养上做到不亏损,那么学费就要比现在高了。
Q:既然沃顿商学院在亏损,那么,它是怎样生存下去的,能长久发展吗?
A:当然,在运营方面,沃顿商学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沃顿商学院的现金流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一方面,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特别是校友的捐助;另一方面,沃顿商学院还有其他方面的经营项目。我们不是靠学费来维持发展的。
名人:
亿万富翁校友数量:27名
杰出校友
沃伦·巴菲特,投资家,慈善家 唐纳德·特朗普,地产商,企业家
莱奥纳德·波萨克,思科系统公司创始人
尤金·杜邦,杜邦公司第一任总裁
彼得·林奇,投资家,基金经理
克瓦米·恩克鲁玛,首任加纳总统,非洲独立运动领袖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哈佛大学第一位女校长
威廉·亨利·哈里森,美国第9任总统,军事家
洪博培,前美国驻华大使,前犹他州州长,
路易·康,建筑师,建筑教育家
艾兹拉·庞德,文学家,诗人
诺姆·乔姆斯基,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
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统
札希·哈瓦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现任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秘书长
郎咸平,华人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梁思成,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和教育家
林徽因,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
林兰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之母,是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也曾被誉为“太空材料之母”。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215年来第一位中国博士。
丘成桐,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获菲尔兹奖、沃尔夫奖
王家楫,生物学家,中国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 杨廷宝,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
叶克勇,中华网创始人
资耀华,银行家,金融学家
❺ 分析当前及明年石油的海上运输的市场状况
美国《管道与气体杂志》最新调查表明,世界在建和计划建造的油气管道有96434千米。世界能源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未来的管道建设,据BP2001年的《能源统计评论》,2000全球的天然气消费增长了4.8%,亚太地区增长最快达8%,中国可能增长了16%;加拿大增长了5.1%;原苏联增幅为 2.9%,改变了一直下跌的趋势。全球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了 4.1%,尼日利亚和阿曼由于LNG项目投产,天然气产量增幅超过50%;土库曼斯坦产量则增长了一倍。
原苏联和东欧
原苏联和东欧的新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达28967千米。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土耳其75%的天然气消费要靠俄罗斯供应,欧盟国家消费的天然气有1/3来自俄罗斯。
里海管道集团(CPC)由田吉兹至新诺沃西斯克的石油管道将于今年投运,全长1579千米。田吉兹油田可采储量有60亿至90亿桶,预计2010年日产量高峰可达70万桶。
土库曼斯坦伊朗天然气管道工程已进入第二阶段,2002年可望每日向伊朗供气2000立方米。
里海至波兰的输油管道工程进展很快。石油先经由巴库苏普萨(Supsa)管道,再通过油轮运往奥德萨,最后再由奥德萨布罗迪管道及其相连的友谊管道运抵波兰,最终年输油能力可达4000万桶。
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道的工程研究基本完成,管道全长1743千米,投资1.5亿美元,预计2002年第二季度开工,2004年可把阿赛拜疆的石油运往西方市场。
跨里海的蓝流管道将于明年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往土耳其,管道全长1206千米,水下部分长约350千米。
计划中的还有把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输送到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霍拉桑,管道全长980千米,该系统将与伊朗天然气管道和安卡拉以东50公里的蓝流管道相连。
BP与俄伊尔库茨克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柯维克金巨型凝析气田,双方计划建造3000千米管道,管道将进入中国,可能还会连接韩国。这条管道可将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增加一倍。据估计,柯维克金气田的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2005年至2010年投产。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十分重视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公司还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200亿美元,提高本国的管道网络效率,10年内还要再建造1.5万千米管道。未来15年公司将重点对北方海洋大陆架进行开发。
欧洲建设与开发银行拟向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三方合资公司提供7000万美元信贷,为阿纳聂夫 ? 蒂拉斯波 ? 伊兹梅尔管道修建一条70千米长的复线,使俄罗斯向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的供气量增加到700万立方米。
亚美尼亚、希腊和伊朗为加强能源合作,三国外长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亚美尼亚和伊朗还表示要建造一条天然气管道,由伊朗向亚美尼亚出口天然气。
哈萨克斯坦为向中国出口阿克托别油田的石油,计划建造一条3000千米的管道,项目投资预计达30亿美元,但这要取决于阿克托别油田的储量大小。
在远东的萨哈林岛,俄有7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气田,估计天然气储量36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0亿吨。其中萨哈林1、3区块的开发项目将要建造2299千米海洋管道,连接日本,预计2006年开始输气,2010年日输气量可达283万立方米。
非 洲
非洲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有8183千米,政治趋于稳定和燃气发电,使非洲对管道的需求增加。 埃克森美孚承担了乍得的一个最大的项目,今年开始建造1049千米输油管道,使这个内陆国家的原油通过喀麦隆出口海外市场,管道项目投资35亿美元,埃克森美孚拥有项目权益40%。
阿尔及利亚是北非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未来5年将有大量管道工程。包括:为开发陆上阿赫奈特 ? Ahnet ? 气田而建造380千米天然气管道,由BP和阿国家石油公司施工;连接豪德-哈姆拉的阿尔泽油田与地中海阿尔泽港炼厂的原油管道,由一个美国阿尔及利亚财团与俄罗斯公司承担,管道长822千米。
由多家公司参与的西非天然气管道项目(WAG),投资4亿美元,已指定雪佛龙公司为经营者。该管道长804千米,其中新建管道569千米,将通过贝宁和多哥向加纳供气,预计初期日供气量为283万立方米。
在南非,沃利(Worley)公司获得南非萨索尔(Sosal)公司的合同,要建造一条900千米天然气管道,自莫桑比克的特马内气田至南非的塞肯达(Secunda)炼厂,明年第三季度开工,计划在2004年第一季度供气。目前在南非西海岸新发现的一个气田正在钻井,预计将要建造连接气田和开普敦、萨尔达尼亚港以及位于莫赛尔湾天然气合成液厂的管道。
西欧与欧盟
西欧将新建管道近5630千米,天然气供应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天然气需求增长很快,近期内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增加。
爱尔兰的海上科里布气田将于2003年投产,目前管道正在意大利南部的一家管道生产厂制造。
在北海,BP的马格努斯(Magnus)气田正在安装一条418千米的天然气管道。挪威的海德罗公司将为开发格拉纳油田,明年将安装235千米管道;挪国家石油公司为实施克维特(Kvitebjorn)项目,将建146千米管道,处理特罗尔(Troll)油田的天然气,预计2003年开工。为开发挪威西北的奥尔曼-朗奇(Ormen Lange)气田,将需要建造多相流管道,该气田预计要在2007年以后投产。
另外,波兰、丹麦和挪威的三家公司将组建一个财团,实施230千米的波罗的海管道工程,把丹麦和挪威的北海气田与波兰西北部的涅霍尔兹(Niechorz)连接起来。波兰过去主要靠俄罗斯供应天然气,为了能源供应安全,波兰目前正同荷兰和德国就天然气供应进行谈判。
加拿大
加拿大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有7597千米。美国近期完成的5个主要天然气管道项目增加了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
加拿大为阿尔萨巴斯卡(Althabasca)油砂开采项目建造的克里多尔(Corridor)管道,长455千米,已完成了40%,预计2002年投运。整个系统把马斯基格矿与斯科特福德(Scotford)炼制加工厂连接起来。
为了将新斯科舍的海上天然气供应新布伦瑞克、魁北克和安大略市场,计划在魁北克建造262千米管道。
帝国石油公司已得到正式批准,要建造251千米管道输送冷湖的搀稀沥青,同时建造156千米管道由哈迪斯蒂向冷湖输送液态轻烃,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市场研究。
中南美洲
在该地区,南美各国新建和在建管道有3855千米,墨西哥有1609千米。两个地区都有可观的原油储量和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智利和玻利维亚的天然气市场十分活跃。
智利已经有两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计划还要建几条管道。一条是连接巴西和玻利维亚的管道,另一条则要从阿根廷的巴拉那至巴西的乌鲁瓜尼亚纳。
随着美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1998以来,墨西哥的管道出口能力增加了70%,为扩大两国间的贸易,一些项目纷纷出台。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要增加天然气产量,计划在2004年实现零进口。
一个主要项目是将连接阿根廷和巴西的565千米管道两端各延长25千米,一端是向特莫发电厂供气,另一端是特里温福石化厂供气。
安然公司计划自哥伦比亚北部海上气田建一条527千米管道,把天然气引向巴拿马的科隆,向计划兴建的热电厂供气。
在秘鲁,卡米西(Camisea)天然气项目将需要建造两条跨安第斯地区管道,把天然气和凝析液输送到首都利马,从卡米西至潘帕-克拉里塔的液体管道长540千米,预计明年开工,2003年投产。
中 东
中东未来的天然气出口将推动近期的管道建设,该地区在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总共有13022千米。最近刚竣工的伊朗 ? 土耳其管道长2574千米,7月31日已开始输气。阿曼气体公司计划建造一条707千米的管道,把沙赫-劳尔(Salh Rawl)气田与阿拉伯海的滨海城市沙拉拉连接起来。预计2002年第三季度通气。虽然中东产油国不希望外资介入本国石油业,但这些上百亿美元的大项目促使它们改变态度,沙特就已同埃克森美孚、大陆、壳牌等跨国公司开始合作。
亚 太
未来20年,亚太地区天然气的需求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新建和计划建造的管道达27595千米。印尼和新加坡已正式达成协议,由西纳土纳17个海上气田通过656千米管道向廊裕岛供气。另外,苏门答腊的3个气田也要在2003年之前向新加坡供气。西纳土纳系统还要建立第二条管道,与未来的东南亚国家供气网络相连。
今年6月,马兰帕亚项目已经开工,从菲律宾的海上生产平台建造通往吕宋岛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全长505千米。
全球的经济衰退延缓了马来西亚-泰国的管道项目,但并没有放弃的迹象。这个项目要建两座气体分离厂,还要建一条360千米管道,将天然气运出马泰海上联合开发区。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官员现与菲律宾谈判,打算通过卡马哥(Camago)-马兰帕亚南中国海管道,把马来西亚东部的沙巴同菲律宾的巴拉望连接起来输送天然气,马兰帕亚气田将于10月投产。
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多千米,将把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上海及其周边新兴天然气市场,预计在2005年竣工。
联合加州公司计划斥资9亿美元,建造一条天然气出口管道,把孟加拉东北部与印度新德里地区连接起来,该管道全长1350千米,其中350千米在孟加拉境内,1000米在印度境内,年输气量可达50亿立方米。
印度石油公司也有几个要开发的管道项目,如从瑟拉亚至马图拉的原油管道,为科雅里(Koyali)项目增建的两条管道。
在越南,为了确保外商投资的海上南昆山盆地油气田明年投产,将要建造一条360千米管道,把天然气输送到南部的胡志明市。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亚太的一个热点,也是国际投资者的首选,近期有100亿美元投资用于新油气田的开发。最有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就是达尔文到蒙巴的管道,长约2000千米,还有提升蒙巴至阿德莱德管道输送能力的工程。预计2004年投运。
澳大利亚三家电力能源公司达成协议,要在维多利亚至阿德莱德之间建造660千米天然气管道,预计2003年开始输送维多利亚气田的天然气。
杜克(Duke)能源国际公司,计划在维多利亚和南澳大利亚州之间建造416千米天然气管道,估计投资1.32亿美元,预计工程在2003年竣工。
菲利普斯等公司已达成意向协议,要建500千米海上管道,为新建的达尔文LNG厂提供天然气,预计自2005年开始供气,为期20年。
澳大利亚管道托拉斯首席执行官最近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天然气管道系统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昆士兰、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连接起来,使澳东部地区的用户用上西澳大利亚边陲东部所有盆地的天然气。
杜克能源公司计划在今年12月开工建造塔斯马尼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长735千米,其中陆上部分长430千米。另外305千米将横跨巴斯海峡,管道将使贝尔发电厂改造为燃气电厂,预计在2002年6月竣工。(《石油商报》) 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到2015年我国的船舶产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达到“世界第一”。造船业高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诱发原因:一是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导致散装货船供不应求;二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政府要求原油进口50%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❻ 拜耳公司有多少员工
拜耳全球
拜耳——高瞻远瞩、纵观全球 拜耳在全球五大洲设有约350家公司,员工人数为113,637人(截至2004年8月30日)。主要在欧洲、北美和远东地区开展业务活动。随着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增强,在客户周边建立生产中心已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拜耳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该城镇位于莱茵河东岸,介于科隆和杜塞尔多夫两座城市之间。基于勒沃库森总部,拜耳对其全球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 欧洲是拜耳的“家乡市场” 2004年,拜耳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29亿欧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40%以上。综合的分销网络以及位于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要生产设施使拜耳在这一重要经济区域占据强势地位。拜耳在欧洲公司雇用员工总数为65,350人(截至2004年8月30日)。 北美洲:“沿海岸”开展新兴市场调查 在北美洲(包括美国和加拿大),拜耳设立了许多独立运营的子公司:美国拜耳公司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而加拿大拜耳公司总部则位于安大略省多伦多。2004年,拜耳集团在北美的持续运营实现了82亿欧元的总销售额,约有员工22,805人。 拜耳是品质的象征:拉丁美洲的悠久历史 拜耳进驻拉丁美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公司几乎在该地区所有国家均设立了附属公司,在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从开普敦到卡拉奇:非洲和中东拜耳的业务运营遍布整个非洲地区。作物保护是公司在该地区的业务核心,配方工厂位于肯尼亚、加纳、南非和象牙海岸。中东地区国家是欧洲和远东之间的桥梁。拜耳已在该地区运营多年,并在该市场中营销其全部产品系列。 2004拜耳在拉丁美洲/非洲/中东的销售额约为36亿欧元,员工人数为11,633人。重要的潜在市场: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拜耳最重要的潜在市场之一。2004年,拜耳在该地区的13,849名员工创造了49亿欧元的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6%左右。公司的中期目标是大幅提高亚太地区的销售份额。1990年至今,拜耳集团已在该地区投入约27亿欧元用于资本支出、收购和研发,这充分证明: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亚太地区对拜耳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
拜耳在中国
大中华区是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单一市场,销售额约占该地区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多年来,我们对该地区的关注稳步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逐步投资发展为目前的大规模
、世界级工厂投资。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一体化生产基地的投资表明,我们已将大中华区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公司组织
拜耳大中华区集团主要面向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市场开展运营。拜耳集团大中华区由管理控股公司领导,下设子集团与合资生产企业在其战略引导下开展独立运营。大中华区集团由拜耳大中华区集团总裁——戴慕博士领导。
工作团队
大中华区集团各类职能部门共有员工约2,800人.
公司及地点
拜耳目前在大中华区拥有18家公司,其中8家公司的生产设施现已投产,为公司涉足的所有业务领域提供支持。本地化生产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与日俱增。
中国大陆: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广州)
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成都)
拜耳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光翌板材有限公司(北京)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北京)
金陵拜耳聚氨酯有限公司(南京)
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杭州)
拜耳天津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天津)
香港
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台湾
台湾拜耳(台北)
台湾拜耳聚优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前金区)
台湾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台北)
产品
拜耳在中国推出了多种产品。其中最知名的产品有:
医药保健领域:Glucobay®、Nimotop®、Ascensia®、Adalat®、 BayAspirin®、Talcid®和Canesten®
作物保护领域:Decis®、Regent®和Admire®
聚合物领域:模克隆®、Bayblend®和Bayr®
http://aibili.niwota.com
❼ 谁知道‘伊苏’历代完整的剧情啊
伊苏
【内容介绍】
作为“日式ARPG的始祖”,Falcom的《Ys》(国内通译《伊苏》、《伊苏国》)系列将Falcom推向了游戏事业辉煌的巅峰。Falcom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期”很大程度上是靠Ys系列撑起的半边天。
这里将Ys系列的发展轨迹简单概括为四个字:“起承转”,以及不算结局的“合”。
[起] 启动;起始;起步
——名作系列初生代
一个开场,就收获了满堂喝彩。
1987年6月 Ys1—Ancient Ys vanished ~omen~(PC-8801)(参考译名:伊苏1—失落的伊苏古国~序~)
剧情梗概:为古老的“伊苏国”传说所执着的红发的少年勇士Adol穿越被结界阻挡的海域来到伊苏旧址——艾斯塔里亚,并与失忆女子菲娜和吟游诗人蕾雅相识。受占卜师莎拉的指引,Adol开始收集传说中的六本“伊苏之书”,在魔兽频繁出没的艾斯塔里亚踏上了冒险旅程……
由桥本昌哉担任游戏原案的Ys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无数游戏爱好者。当然,PC游戏史上关于Ys的记载决非“爱好者众多”这么简单:1987年,Ys的诞生创造了日式ARPG的经典。
Ys以“亲和力”为核心所传达的是一种崭新的游戏理念:不再强调游戏操作的难度,但仍保持紧张刺激的操作性;游戏画面朴实清新;剧情长度恰到好处;系统参数简明扼要;存档设定体贴周到;音乐和战斗系统突破窠臼……游戏处处站在玩家的立场上着想,同时将游戏趣味性充分体现。这对于当时以高难度标榜可玩性,以大容量华丽画面和气势宏大的故事情节标榜品质的游戏风潮而言是一次立场鲜明的挑战。
PC版Ys的地位已是如此,移植家用机后Ys更是盛誉满载。FC、MD、SFC、PC-E、SS……直至近年的PS2版,Ys各种移植版充分发挥了家用机优势,不仅知名度更上一层,受众市场也被开拓得更广。
1988年4月 Ys2—Ancient Ys vanished ~the final chapter~(PC-8801)(参考译名:伊苏2—失落的伊苏古国~终章~)
剧情梗概:集齐六本“伊苏之书”的Adol被强大的力量传送至空中大陆——古伊苏国。被明朗的村中少女莉莉亚救助后,Adol在空中大陆展开了新一轮冒险。菲娜与蕾雅的身份居然是创立伊苏的双生女神!而古伊苏国、六神官与“黑珍珠”的历史也逐渐浮出水面……
Ys2的诞生获得了压倒性的成功。各种PC游戏奖项几乎拿了个遍,人气如滚雪球般越来越旺,跟风游戏也纷纷登场。Falcom的黄金期至此达到高潮。
除了沿袭Ys1的优雅风格和游戏系统,Ys2还添加了魔法元素和更多游戏场景,丰富了游戏操作性,并成功呼应前作构架起完整的Ys世界观,使史诗般的故事背景一览无余。游戏配乐更是联合前作一起被奉为经典。
由此,Ys前两部作可谓珠联璧合,缺一不可。上文提到的PC-E移植版就是1+2合集。由Hudson制作发行的PC-E版,以强大的感官表现力使Ys魅力大增,被称为Ys移植版本的“最高杰作”。
[承] 继承;传承;承接
——续作的曲折道路
后叁部的发展路程曲曲折折,却始终没有走出前两部的阴影。
1988年7月 Ys3—Wanderers From Ys(PC-8801)(参考译名:伊苏3—来自伊苏的冒险者) Up!!
剧情梗概:故事发生在Adol结束艾斯塔里亚冒险两年后,已是职业冒险家的Adol与伙伴多奇共同来到多奇的故乡菲尔加纳(音译)调查一系列不明原因的灾难。在与少女爱蕾娜的接触中,Adol发现爱蕾娜的哥哥查斯特为了复仇居然意图唤醒的古代魔王加尔巴兰……
Ys3是一部外传性质作品,游戏风格完全跳出前两代Ys的模式:画面由俯视地图改为横轴移动,战斗系统加入多种动作元素。尽管操作性的丰富和横轴画面的细致表现都是Ys3的亮点,但系统改革和风格转型却造成了玩家评价的两极分化局面,且世界观和情节设定相较前作也显得感染力不足。换言之,Ys3革命并未成功。
小八卦:据说Ys3的程序部分是由Falcom本社的SORCERIAN(七星魔法使,横轴ARPG游戏)制作小组负责开发的。大概可以解释风格差异的根由。
1993年11月 SFC版Ys 4—Mask of the Sun(tonkin house制作)
(参考译名:伊苏4—太阳的假面)
1993年12月 PCE版Ys 4—The Dawn of Ys(Hudson制作)
(参考译名:伊苏4—伊苏的黎明) Up!!
剧情梗概:本作顺承Ys前两部的故事情节,继续讲述Adol离开艾斯塔里亚来到赛尔赛塔(音译)地区,为了揭开给当地带来繁荣的“太阳的假面”之谜而展开的冒险。
Ys4大概是目前全系列中经历最曲折的一部:当时Falcom计划将Ys4投入家用机市场,并决定在SFC、PC-E、MD叁个热门主机上同时推出,于是只做了Ys4的游戏原案,将游戏本体交由其它几家公司来制作。这样大胆的企划即使今天也没有哪家公司敢尝试。最终MD版中途停止开发,顺利发行的只有Tonkin house的SFC版和Hudson的PC-E版。由于Falcom主动放权,两家公司都在各自的Ys4中做了自我发挥,SFC版还能基本忠实于Falcom原案,而PC-E版的剧情就与原案产生了诸多矛盾。虽说PC-E版东家是有名的Hudson,不仅游戏感官效果上乘,制作阵容也相当豪华,但Falcom的公认立场还是倾向于老老实实的SFC版。然而无论如何,Ys4至今仍处在没有原版的尴尬境地。
Ys4在系统方面重返Ys前两部的系统模式,情节大致顺承前两部,并对伊苏古国的世界观做了进一步解释和延伸,但延伸世界观的剧情评价一般,甚至被戏称为“消化不良”。而当时各类大作纷纷搭乘PC-Engine和SFC的顺风车,与《最终幻想》、《圣剑传说》这些经典大作相比,Ys4明显的后劲不足。
PS:2005年Taito移植PS2版Ys4时又一次对剧情作了大幅改动,然而由于Ys4没有F社原版,即使希望维护原剧情的Fans也无从施压,Falcom也只能被动地对PS2版Ys4的“a new theory”听之任之了。
1995年12月 Ys 5—Lost Kefin,Kingdom of Sand(SFC)
(参考译名:伊苏5—失落的砂之都凯芬) Up!!
剧情梗概:结束艾斯塔里亚冒险叁年后,Adol来到隐藏“幻之都”之谜的阿弗洛卡(音译)大陆,为揭开消失于沙漠中的神秘古都之谜展开又一轮冒险……
Falcom针对SFC主机开发的第一部兼最后一部游戏。Ys5再次对故事风格和系统做了新的尝试,战斗系统融合了Ys3的动作模式并加入炼金魔法,配乐则是完全交响化,彻底颠覆前代的电声摇滚风格。Ys5的变革和Ys3一样引来了部分玩家的争议,同时受3D游戏风潮乍起的影响,SFC主机开始走下坡路,且市场多被人气作品抢占,Ys5的发行量和销量都与当年的阵势相去甚远。
小八卦:Ys5的原案由“卡卡布之父”早川正担任,英传系列爱好者或许能从Ys5里感受到些许英传味。
[转] 转生;重生;苏醒
——Windows复刻版风行期
审视了Ys3-5无缘于辉煌的表现后,Falcom将目光投向了Windows平台。
1998年4月 Ys 1~ETERNAL~(永远的伊苏1,Windows)
(《Ys1》Windows移植版) Up!!90年代中后期,由于PC游戏市场遭受家用机强烈冲击,外加转战家用机市场战略失策,处于黄金期边缘的Falcom势头渐衰。1996年后Falcom抛弃了穷途末路的PC98市场,在新兴的Windows平台上接连复刻了叁部往日名作《新英雄传说》《七星魔法使》《Lord Monarch》,但由于过分拘泥于游戏原貌等原因,反响都很平淡,到了97年Falcom的运营已是相当萧条。这一年里Falcom背水一战,将10年前出品的《Ys1》移植至Windows平台,冠名为Ys Eternal(伊苏永恒版,国内通译“永远的伊苏”)。
吸取了前叁部复刻版游戏的教训,YsE以全新面貌对初版Ys进行了再演绎,画面做到尽可能的细致,并大程度保留了Ys的“原味”。情节上作了部分补充修正,融合修订了各部Ys1移植版的情节和对白。在系统方面YsE大胆地沿用了最初版的“冲撞”战斗设定,不愧是秉承初版亲和力的“永恒版”复刻。此外,岩崎美奈子的优雅人设也为游戏增色不少。
YsE上市后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强烈反响,单是“名作Ys的复苏”这样具有煽动力的宣传词就足以使已为人父母的元老级Ys爱好者们兴奋不已。YsE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或重温曾经辉煌的老牌名作,推动Ys的人气再次升温,Falcom也就此甩开了这一阶段运营萧条的包袱。
2000年7月 Ys 2~ETERNAL~(永远的伊苏2,Windows)
(《Ys2》Windows移植版) Up!!接应Ys1E的移植版。与前作相比,Ys2E的画面质感更上一层,虽然在故事方面没有过多补充,但大量地图的追加和细节的设定进一步完善了Ys的世界观。战斗系统的丰富性和界面亲和力都有加强,“冒险日志”的设计更是让人真切感受到Ys2E事无巨细的周到设定。由新海诚担任制作的OP动画也表现出几近完美的视觉效果。Ys2E获得了高于前作的强烈反响,发售消息公布后在Falcom官网掀起了疯狂的预订热潮,上市后销量更是直冲而上,成为日本PC游戏史上最畅销的游戏之一。
2001年6月 Ys 1&2 COMPLETE(伊苏1&2 完全版,Windows)
(Windows移植版Ys1、2代合集)
YsComplete版集合了获得较大成功的YsE两部作品,并将Ys1E部分的画面质量提升至Ys2E的水平,同时再次由新海诚操刀为Ys1E部分重制了更具感官震撼的精彩OP动画。但这部“完全版”仅是将两部作品单纯地绑在一起,并未在剧情整合或新元素方面作任何文章,导致爱好者眼中的“Ys1&2完全版”基本等价于炒冷饭。
[合……?]
——伊苏新世代
传说不会轻易结束,历史还在继续。
2003年9月 Ys 6—The Ark of Napishtim(Windows)
(中文译名:伊苏6—纳比斯汀的方舟) Up!!
剧情梗概:23岁的Adol挑战艾伦西亚大陆边缘海域的迦南大漩涡,遭遇罗蒙舰队袭击后流落至被大涡环绕的离海孤岛,并邂逅了精灵族的后代们……
2002年末,由于当年发售的《VMJapan》和《Dinosaor》销量惨淡,Falcom再次陷入财政危机,濒临破产的消息甚至传到了国内。除了大量复刻旧作重卖,接连发行海外代理游戏以缓解尴尬境况外,开发中的Ys6也成为挽救Falcom的底牌之一。
Ys6是Falcom的第二部3D游戏(第一部是Dinosaor),也是Ys系列首次使用3D引擎的作品。尽管Falcom在3D方面起步较晚,但Ys6的3D画面表现却毫不逊色:将即时运算画面的视角固定并适时变动,同时以更细腻的光影水雾效果对环境进行渲染,使Ys6的3D画面在展示宏大场景之余,依旧表现出2D时代的精巧细致。系统方面,结合3D引擎的新战斗系统极大提升了游戏操作的爽快感,整体节奏也相当的明快。尽管剧情类似小品,但Ys6着实成功地标榜了Falcom新世代的技术实力。
“Ys”的老牌名号和Windows移植版的推广为Ys6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事实也证明Ys6的销售成绩相当可观,官方通贩的30000套限定版在游戏发售前一周就被热情的爱好者们订购一空,至于之前濒临破产的F社……Ys6发售数月之后便传来Falcom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消息,Falcom与韩国网络游戏公司签订合作计划的消息,Falcom觊觎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的消息,Falcom计划开发大型游戏系统的消息……种种消息背后的潜台词是“Falcom被Ys6救活了”,可喜可贺!!
2005年6月 Ys—The Oath in Felghana
(参考译名:伊苏—菲尔加纳的誓约)
Ys3的重制版,沿用了Ys6的游戏引擎,战斗系统也基本沿袭Ys6设计。值得一提的是Falcom这次在前期宣传时没有循例标榜“永恒化”将复刻旧作的意义无节制地升华,而是有意回避了作为原案的Ys3。猜想Falcom是要借此甩掉Ys3原作的外传性质包袱,把菲尔加纳这部分的世界观充分延伸升级一下。不过写这段时游戏还没问世,只有等游戏入手后再作补充修正了。
见证了Falcom兴衰沉浮的Ys系列,在一个精彩的开场后即陷入了无尽的探索与尝试。相对于一些中途窜红的知名游戏系列,Ys所担负的压力与责任也许会更沉重。是传承历史还是突破历史?这个问题摆在每一部Ys续作面前,问号一次大过一次。
2006年12月21日 Ys-origin
(伊苏-起源)
《伊苏:起源》是届满20周年的老牌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伊苏》系列最新作,承袭前两作的3D画面2D平面卷轴玩法,玩家可操作主角纵横于各种不同的迷宫关卡中,以灵活多样化的移动、跳跃与攻击方式,来与众多敌人以及巨大的头目级角色战斗。
有别于以往系列作皆以红发传奇冒险家亚特鲁·克里斯汀(Adol)为主角的传统,本作将时空背景回溯到《伊苏》初代作700年前之古伊苏王国末期艾斯特利亚地方,并采双主角制,由擅长肉搏战的见习女骑士优妮卡·托瓦(Yunika Tovah)与擅长魔法攻击的天才男魔道师雨果·法克特(Hugo Fukt)担任主角。
故事叙述由双胞胎女神与六神官治理、借助黑真珠之力而繁荣的传说之国伊苏,遭受突然出现的魔物军团蹂躏,并直逼王国核心的萨尔门神殿,因此女神与六神官利用黑真珠之力将神殿漂浮到空中,避开魔物的侵略,但魔物们却建筑了通天的高塔侵袭而来。在此关键时刻,象征伊苏的双胞胎女神却神秘失踪,于是六神官决定派遣精锐的骑士与魔道师前往魔物肆虐的地上世界,探寻女神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