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理学案例分析“关于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被称为最高理论家和他的人性化管理”方面的
hejr
❷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急!!!
好处之一:风险创造机会
经过战争的洗礼有人成了英雄,也有人成了败将。很多企业善于制造风险,在风险中捕捉机会,赢得杰出的发展。三星公司就是其中的出色代表。
1998年,东南亚各国陷入了“金融危机”。在其他企业慌乱无神之时,三星看到了“风险”的好处。在危机来临的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行动,召开
“生死对策大会”,团结一致,共度危机。强烈的危机感焕发了员工的斗志,激发了员工的潜能。三星还孤注一掷,放弃既得利益,大胆走出模拟技术,全身心投向数字时代,在危机时机向数字战略成功过渡。
这不得不使人想起三星每次历经风险而发展进步的事件。1988年,在三星遭遇知识产权被诉之后,决心通过变化强化技术实力,在变化中寻求商机。“除了妻儿,其他都要变!”成了三星战略思想的最佳注脚。1993年,招致客户重大投诉之后,三星将数千件投诉产品碾压粉碎,以震撼的方式表达“重振质量,创造精品”的态度。随后,三星以产品高质为核心,重塑品牌,实施TOP-DOWN策略,用高端产品和高品质提升了品牌内涵。
可以说,每一次风险的出现,都成为三星进步的良机。是风险以及三星在风险中寻求机会的努力,促使三星从一个普通的行业追随者变为数字时代的行业领导者。而且,至今依然保持强劲不衰的发展势头。
好处之二:风险激发潜能
一百多年以前,在繁茂的凯巴伯森林生存着一群鹿,大概有四千多只。鹿群时常受到狼的袭击。为了保护鹿,当地政府和居民组成了狩猎队,全面围剿狼群。捕杀行动进行了25年。鹿的天敌死伤殆尽。没有了敌人,鹿群生儿育女,繁衍迅速,总数超过了10万余只。但是,灾难也随之降临,由于鹿群数量的增多,森林遭到破坏,一切绿色植物都成了饥饿鹿群的食物。而且,失去敌人的鹿群丧失了奔跑的压力,疾病缠身,大量死去。后来,人们终于醒悟到自然界生物链的意义,认识到拯救鹿的医生只能是“狼”。于是,放“狼”归山。让狼与鹿共存于森林,让鹿在狼的追杀下保持合理数量,鹿群在狼的追逐下奔跑锻炼,生存发展。
华为将“狼性”引入了企业文化,海尔从不掩饰对狼的推崇,联想也强调要“如狼似虎”地进军国际市场。既是对“狼”的重新认识,对“风险好处”的认同和创造性的运用,也是对危机意识的阐述,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的实践,还是对“竞争与激励”手段的创新,对“团队战斗和智慧取胜”的认可。风险的好处在于引入竞争,制造压力,激发潜能。
❸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韩国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短短几年内它由小
每题20分,共20分)韩国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短短几年内它由小?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❹ 苹果三星专利案的案件背景
1.苹果曾经向三星发出专利授权要约
被三星第一代手机与iPhone的相似程度所“震惊”,苹果还是考虑到与三星有着重要的合作关系--三星是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三星提出愿意授权专利组合。2010年10月,苹果向三星发出专利授权要约,愿意以30美元每部手机、40美元每部平板的价格授权其专利组合。如果三星愿意拿出自己的专利组合进行交叉授权,苹果还可以给三星20%的折扣。根据苹果的测算,这类交易2010年将为苹果贡献2.5亿美元专利授权收入。苹果如今正在向三星索赔10倍的损失,即25亿美元。这份2010年的专利授权要约是上周庭审即将结束时的一颗令所有人意外的重磅炸弹。
2.三星在美国市场的平板营收不足苹果的5%
尽管一直被外界视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但三星Galaxy Tab平板在与iPad相比时几乎不值一提,至少在美国市场如此。根据三星披露的文件,三星在整整七个季度出售的平板数量,还不如苹果iPad销量最差的一个季度的数字。三星在美国市场的平板销售总价值为6.44亿美元,连苹果同期近150亿美元的5%都不到。
3.三星在手机领域的表现更好,但仍远落后于苹果
三星并非唯一一个被迫披露众多商业信息的公司。苹果上周也第一次披露了iPhone、iPad和iPod touch在美国市场的销量数字。从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苹果在美国售出了8500万部iPhone,价值500亿美元;售出iPad 3400万部,价值190亿美元,售出iPod touch为4600万部,价值100亿美元。在三星方面,三星披露截至2012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该公司售出了2125万部手机,创收75亿美元。三星销量最高的单款手机是Galaxy Prevail,销量为225万部。
4.三星在一份2010年的内部报告中称,只要Galaxy手机更像iPhone,它就会变得更好。
苹果律师披露了一份长达132页的三星内部报告,该报告将Galaxy S和iPhone进行了逐项对比。三星的产品设计师在这份报告中的结论令所有人震惊:建议让Galaxy S更像iPhone。三星反驳称,这份报告只是常规的“竞争形势分析。”
5.三星消费者愿意为类似于苹果的功能额外支付100美元
如果三星接受了自己的产品专家的建议,将所有手机都生产得更像iPhone,那么三星的消费者愿意为每部手机多支付高达100美元。这一结论是MIT教授约翰·豪瑟(John Hauser)通过对涉案的三项苹果专利进行仔细研究后得出的。他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苹果专利相关的所有三项功能额外为每部智能手机支付100美元,或者为包含这三项功能的平板电脑额外支付90美元。在接受三星律师交叉质询阶段,豪瑟教授解释称,在他的研究中,消费者会被询问他们愿意为一组功能支付多少钱,但并未被问到新增的成本与本人消费能力有关的问题。三星律师辩解称,这将使得豪瑟的研究结果“经不起现实考验。”
6.不管被告原告是谁,专利纠纷案有时会变得非常无聊。
尽管专利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仍然是一门相当枯燥的学科。专利诉讼案有时会变得非常无聊,因为双方争论的焦点往往是一些极其微小的细节,几乎只有该行业的内部人士才会理解并关注。上周五,苹果召唤出了一个又一个专家证人,试图证明其专利涵盖了多种多样的功能,例如“反弹专利”,这些专家往往只用专利号码最后三位数字称呼这些专利。一名专家证人甚至用技术术语详细解释称,其中一项专利的目的是帮助用户节省许多“无用功”。
❺ 求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三星堆遗址是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的古蜀文化遗址,其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陶器和金器等在中国浩若烟海的文物群体中,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三星堆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景区,是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出的五大精品旅游景区之一,也是世界首家通过“绿色环球21”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博物馆,其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在全国同类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城市资源优势和文物资源优势为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为全面整合三星堆旅游资源,带动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广汉市政府相继完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连接城区和产业园的三星堆快速通道、日供水10万吨的三星堆自来水厂和110万千伏安的三星堆变电站;完成天然气管网改造和横贯文化产业园区的过境公路——青广什公路的改造。
目前,四川省政府已将三星堆列为自然(九寨沟)、生态(大熊猫)、人文(三星堆)三大旅游精品之一重点向外推介,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求资源共享,将三星堆建设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旅游胜地。
项目带头 文化产业链初具雏形
三星堆文化产业园预计总投资60 亿元,投资主体为民间资本。紧邻三星堆博物馆的瞿上园酒店,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投资控股,首期投资8000万元,占地158亩。目前,产业园计划投资4亿元修建“三星堆梦幻城”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设施,开展有三星堆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具有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的艺术特征,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四川新概念青铜时代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契机,开发、设计、制作、销售青铜文物仿制艺术品,其产品风格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艺术品位的客户需求。2003年起建设的“三星堆青铜艺术坊”已初具规模,与博物馆互为依托共同展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博物馆侧重文物方面的陈列,艺术坊则侧重于制作工艺的展示。
此外,产业园待建的项目还有四川成都大成顺和(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修建的占地2万平方米的三星堆国际面具文化博览馆、宗教文化馆和飞越时空馆等。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有志投资发展三星堆文化旅游产业的企业和商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切实可行的开发项目促进了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依托三星堆遗址,以文物为背景、文化为支柱、旅游为空间、产业为主角、游乐为纽带,有机融合产业项目和旅游景点,巧妙整合旅游景区和市场营销,形成一个项目、多个市场,一种投资、多种回报的格局。园区将承担各种重大会务活动,举行重大民间传统礼仪活动,再现古蜀王国原始风貌,让游客在感受三星堆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能体验产业园各类休闲娱乐项目,创造中国西部单一型文物景点向综合型文化产业园开拓发展的先进模式和良好范例,带动以旅游、商贸、文化、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四川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点评: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中的活力因素并为人们所重视时,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可谓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制定发展规划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为三星堆文化旅游产业的起跑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进一步吸引了一批资金和项目,实现产业园的“筑巢引凤”,开拓出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市场空间。
❻ 急需一篇三星彩电销售成功的案例分析(200字左右)
分析主体: TCL集团
市场地位: 国内彩电领先品牌、国际市场赶超者
市场意义: TCL重组汤姆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一个战略典范。 市场效果:在技术上,合资公司已经为TCL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在国际市场的抢占上,TCL已经成功化解了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危机和专利危机。
背景:
近几年,具有规模、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内彩电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面临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在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两大问题,有可能让国内彩电企业在彩电技术升级浪潮和国际市场中遭遇重大挫折。
2003
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协议:而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一些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其
产品,已圈定的长虹、TCL、康佳、厦华4家强制调查对象都被认定存在倾销,倾销价差为27.94%到45.87%。这个裁定,对其他几家的打击是致使
的,特别是长虹、它占据了国内出口到美国份额的半数以上。但正因为TCL的兼并,它不仅不会受损,反而是最大的收益者,填补了其他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
TCL重组汤姆逊事件回放
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产,设立一合资公
司,TCL集团持有其67%股份。该合资公司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TCL集团将会把其在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
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会将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DVD的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投
入新公司。TCL-汤姆逊公司成立后,其全球彩电销量将达1800万台,而去年全球彩电冠军三星的业绩是1300万台。
TCL策略解析
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
目
前我国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专利权。在以往,核心零部件虽然需向外资企业采购,但国内企业依靠整机成本优势,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2002年年底,汤姆逊公司向我国彩电企业提出索要专利费的通牒,提出的专利共达20项,范围从小于20英寸的小彩电到25英寸的大彩电,平均每台要价
1美元。作为老牌彩电企业,汤姆逊在传统彩电领域拥有3万4千多项专利,中国彩电产品只要出口,就很可能落入专利的陷阱。而联姻汤姆逊,TCL就轻易化解
了专利危机。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视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中国企业从零开始搞研发,能否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TCL
通过与汤姆逊的合资,很好地解决了研发环节薄弱的问题。根据协议,汤姆逊全球所有的电视和DVD研发中心都归合资公司所有。汤姆逊拥有传统电视机的所有主
要专利和大部分数字电视与DVD专利。合资公司成立以后,TCL虽然仍会按照市场规则支付专利费用,但李东生表示,合资公司有能力产生新专利。很
快,TCL就以实质行动证明了李东生的话。2003年年底,TCL与汤姆逊研制生产的85HZ背投电视,通过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验证。
85HZ背投电视是“第五代背投”,TCL此举,使得它在背投领域,超越了长期领先的长
虹。而且,这一突破也将为TCL带来丰厚的利润,据悉,已有多家国外背投品牌向TCL购买此项专利技术。
绕开贸易壁垒
从
1988年开始,欧洲市场就对我国和韩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并于1991年对我国彩电征收15.3%的最终反倾销税;中国彩电被阻隔在欧盟市场之外长达
10年之久。2003年5月,美国也开始对我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彩色电视机存在倾销行
为。
如果裁决结果依然是肯定的,那么今后五年内,美国进口我国彩电的税率将提高30%以上。这对我国彩电生产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出口到美国市场已经超过400万台,如果征收高额关税,我国彩电将只剩下本土、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局部市场,我国彩电超过1500
万台的生产能力将被闲置。
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想办法突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
2002年9月,TCL成功收购了德国老牌电视生产企业施耐德,通过建立欧洲生产基地,绕开了欧盟的贸易壁垒。但施耐德存在其局限性,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
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三国;生产所在地的劳动力成本高昂;原有重要客户在破产前已流失不少。
而汤姆逊则不同,在欧洲和北美均拥有当地的强势品
牌,而且在欧美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其生产基地也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墨西哥、波兰等国,虽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中国要高,但与日、韩等地相
比,依然有较强的优势。而且,TCL-汤姆逊如果采用的是主要零部件在国内生产,墨西哥、波兰等地整机装配的办法,将可以继续发挥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
势。2004年,TCL-汤姆逊将通过其原先设在墨西哥的彩电制造厂出口北美地区,从而重新迈进美国市场的大门。
节约品牌推广成本
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品牌推广成本的高昂,国内企业除了海尔等少数企业外,大多采用的都是与外资品牌合作,为其贴牌生产的方式。这样使得国内企业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
海尔早在1998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但直到2003年,其冰箱才在美国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为此,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海尔调整了策略,虽然还继续坚持采用自有品牌,但销售网络借助当时家电生产商——三洋的帮忙。
海
尔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绩,一定程度上还与其生产的产品没有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而电视则不同,据已公布的信息显示,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
欧洲各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几年,美国、欧洲市场数字彩电的销量大增。而另一方面,数字电视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引起各
大企业的重视,连惠普、摩托罗拉等IT企业都先后宣布将生产数字彩电。
如果TCL采用在欧美推广自有品牌的方式,就算扣除反倾销的影响,它也需时间建设销售网络,让当地消费者接受TCL品牌。但风云变幻的市场能给TCL留出时间吗?
与
汤姆逊的合作,使TCL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百年品牌——汤姆逊目前为全球四大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之一,是全球第一台互动电视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在数字电
视、解码器、调制解调器、DVD机、MP3播放器、电子图书和家用数字网络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欧美消费者认可的数字巨人。旗下的THOMSON
品牌和RCA品牌分别在欧洲与北美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过多年经营,在欧美已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大大节约TCL进入欧洲数字彩电的品牌推广成本。
TCL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案例回放:
具有规模、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内彩电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面临着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在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不健全等问题,让国内彩电企业在彩电技术升级浪潮和国际市场中遭遇重大挫折。
然
而就在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面临着重重困难的情况下,TCL集团于2003年11月与法国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
产,设立一合资公司——TCL-汤姆逊公司,TCL集团持有其67%股份。该合资公司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TCL集团将会把其在中国大陆、越
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研发、销售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会将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和DVD的生产、销售及研发等业务投入新
公司。
TCL-汤姆逊公司成立后,其业绩并没有预期的乐观,遭遇了连年的巨额亏损。但毫无疑问,TCL与汤姆逊的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
了一个战略典范。在技术上,合资公司为TCL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在国际市场的抢占上,TCL也成功化解了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危机和专利危
机。
公司简介: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从事家电、信息、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经过20年
的发展,TCL集团现已形成了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系列,并开始实施以王牌彩电为龙头的音视频产品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
终端产品的发展来拉动企业增长的战略。
TCL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十二年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增
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TCL涉及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几大主导产品都居中国内地同行前列。2001年,TCL集团销售总额211亿元,利润
7.15亿元,税金10.8亿元,出口创汇7.16亿美元,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列第6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2001年TCL品牌价值
144亿元,在中国知名品牌中排第5名。
在20年的发展中,TCL集团以超前的观念和行动,主动去认识和培育市场,创造了“有计划地市场推
广”、“服务营销”等市场拓展新理念,系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TCL集团以市场为先导,十年来致力于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已建立起遍布
全国各地的由IT网络支撑的300多家营销网点和一支近万人的营销队伍,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销售公司或商务代表处,在越南和印度设立彩电制造基
地,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为TCL的国际化打下基础。TCL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1998年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1月被评为“国家认
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TCL集团还成功地把产品经营和资产经营
两
者结合起来进行统筹经营,发挥品牌和网络的两大优势,继把TCL品牌从电话机扩展到以“TCL王牌”彩电为代表的音视频产品、电工产品之后,1996年一
举兼并了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了国企兼并港资企业之先河,1997年又与河南美乐彩电实现强强联合,1999年,又以资产无偿划拨方式,受让内蒙古
彩虹电视机厂,2001年2月又兼并无锡永固电机厂,成立TCL无锡数码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又兼并中山索华空调厂,使TCL的产品规模和整体实力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增强了TCL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1998年TCL集团开始全面进入信息产业,生产销售TCL品牌的信息产品,并拓展互联网接入
设备业务,建立互联网服务能力,提升分销网络功能,为电子商务时代做准备。1999年,TCL又进军白家电和空调领域,并取得不俗业绩。
秉承“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企业宗旨,三万TCL人将继续发扬“敬业、诚信、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以“研制最好的产
品,提供最好的服务,创建最好的品牌”三个最好作为竞争策略,不断进行经营变革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我们创建世界
级中国企业的宏伟目标。
TCL国际市场营销成功经验
一、成功选择合作的国外企业
欧洲长期征收中国彩电反倾销税
及美国的预征中国彩电反倾销税政策、国外企业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专利费等迫使中国彩电厂商必须成为国际化企业。然而怎样走向国际化,使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
战略面临的重大问题。显然,在彩电行业其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国际化困难重重。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国际化又面临着该与谁合作的问题。
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必须要考虑其企业品牌形象、企业的销售网络及市场等各因素。TCL选择与汤姆逊合作是有它深刻意图的:汤姆逊是全球拥有彩电技术专利
最多的公司之一;汤姆逊是老牌彩电企业,有着百年历史,旗下的THOMSON品牌和RCA品牌分别在欧洲与北美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汤姆逊的品牌、
生产线、研发能力可以和TCL互补;借助汤姆逊品牌、渠道进入欧美市场,回避欧洲和美国的反倾销税政策;汤姆逊在欧美已建立庞大且成熟的销售网络,借助汤
姆逊、RCA、TCL三个品牌在欧洲、北美、中国市场的优势,TCL可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汤姆逊由于其彩电业务连续亏损,急需寻找出路。
二、TCL通过与国外老牌公司合作重组,得到自己想要的,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晋身国际化
TCL与汤姆逊合作在多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深刻启示。
1.突破专利与研发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
国
际技术环境是国际营销面临的重要营销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亦影响着企业的国际营销。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实
施国际营销战略,必须要了解科术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科学专利技术,适时适当地运用和改变营销策略才能保持企业持续发展。过去我国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
基本上没有专利权,不仅其核心零部件需向外资企业采购,且出口的彩电还需向国外公司交付专利费。TCL通过与国外老牌彩电企业汤姆逊合作不仅轻而易举化解
了专利危机,而且还解决了研发实力薄弱的问题。合资后,汤姆逊全球所有的电视和DVD研发中心都归合资公司所有,使TCL-汤姆逊公司具备了良好的研发能
力。2003年年底合资公司就给TCL带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
2.绕开贸易壁垒
欧盟长期对我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以及美国对我国彩电实施倾销的裁定,是我国彩电行业难以进入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巨大的市场,阻碍了我国彩电业全球化战略。面对严峻的国
❼ 三星公司物流案例分析 求答案
案例1;三星复公司物流 制一、三星公司实施物流运输工作合理化革新 三星公司从1989年到1993年实施了物流运输工作合理化革新的第一个五年佳话。这期间。这期间,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率进行了“节约成本200亿”、“全面提高物流劳动生产率劳动”等活动,最终降低成本,缩短了前置时间,减少了40%的存货量,并使三星公司获得首届韩国物流大奖。 三星公司从1994年到1998年实施物流运输工作合理化革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将销售、配送、生产和采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公司的目标。即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到100%,同时将库存量再减少50%。为了这一目标,三星公司进一步扩展和强化物流网络,同时建立了一个全球物流链使产品的供应路线最优化,并设立全球物流网络上的集成订货—交货系统。从原材料采购到交货给最终客户的整个路径上实现物流和信息流一体化,这样客户就能以最低的价格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对企业更加满意。基于这种思想,三星公司物流工作合理化革新小组在配送地址、实物运输、现场作业和信息系统四个方面去进行物流革新。
❽ 有关三星CRM.SCM.ERP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酬!急!
、ERP、PDM:企业信息化的三柄亮剑
作者: 薛成 , 出处:中国电子政务网 , 责任编辑: 朱雪花, 2007-08-16 07:00
IT咨询机构AberdeenGroup认为ERP+SCM+CPC)+CRM将构成企业电子商务完整的解决方案。当作为管理工具的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又产生一个对自身管理的问题。各个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则引出商业智能,支持最高层次的战略管理。
大系统计划
联想有一个信息系统的全景规划: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PDM(产品研发数据管理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BI(商业智能系统)和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的过程。其意义是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目前,这个规划已初具雏形。梁军认为"系统已经够用了,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是优化。"ERP、CRM、SCM都已初步建成,PDM上马。目前,联想正在全面规划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通过ERP、CRM项目的应用和优化,并逐步启动的SCM、PDM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立起联想统一集成的业务应用数据平台。通过建立数据仓库的方法,尝试整合、挖掘,利用企业信息资源的价值,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创建智能商业系统。
IT咨询机构AberdeenGroup认为ERP+SCM+CPC(即PDM)+CRM将构成企业电子商务完整的解决方案。联想的信息化之路基本符合这种观点。当作为管理工具的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又产生一个对自身管理的问题。对制造企业而言,物料清单作为纽带贯通了上下游(SCM和CRM)和前后台(CAD和ERP),构成完整的企业业务/资源链。各个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则引出商业智能,支持最高层次的战略管理。
PDM方法
协同的力量
无独有偶,家电业的主要企业春兰最近也上马了PDM。9月电讯盈科与华夏银行、中投信用担保公司三方合作,推出一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金融服务计划。初期力图将协同商务解决方案"卓图协同设计管理系统"推广到国家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1000家企业中。
PTC公司是联想PDM的主要供应商。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PTC中国北方区高级总监刘同龙画了一幅研发过程的草图。研发有3C,最初是Create,要求快速、准确地生成产品信息。在创造阶段,信息是发散的,会有很多新颖而笼统的创意,通过Collaboration经历一个收敛的过程,对性能、市场、成本等等进行严格的定义,最终形成能投产的产品。还需要有Control进行适当的授权来保证有效的协同。协同在这3C中如此重要,以至于与研发有关的这一类系统最初被咨询公司命名为CPC(Proct Collaborative Commerce)即产品协同商务。
这张3C的草图以时间为坐标,形象地表达了一个连续的"工作流"的概念。协同实际包含两种信息的交流,作为管理对象的产品信息和作为管理工具的信息。传统的项目管理只有管理工具,侧重于计划、资源的平衡,当产品信息不完整时,计划、资源的平衡就不可靠,而且不像PTC的Windchill"是实时的"。
协同可以提供参与者一个全局的视野,明确"合力"的方向和强度以及他的影响所在。协同不只能提高效率,而且能改变任务层层分解再汇总的传统研发模式。这涉及到系统论: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蝴蝶效应"说一只蝴蝶振动翅膀会引起一个大洲的风暴,中国则有俗语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当研发部门提出一种产品设计思路时,市场部门就可以开始在目标客户中开始测试,客户的反馈可以在研发的过程中随时加入,设计可以马上修正。而不用等待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再做市场调查,如果结果不好再从头来过。协同的结果是研发周期的缩短和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
当研发的协同跨越业务模式不同的团队,往往需要交流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联想的三个事业部"同文同种"尚且如此,何况不同组织间的研发合作。PTC应对的思路是"联邦",基于JAVA和Web开发的Windchill可以表达异源、异构的数据对象,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刘同龙多次说起知识资产的再利用。创新不是凭空产生,必定有长期准备的过程,灵机一动只是其间的一个亮点。根据PTC在研发领域服务多年的经验,在同一类产品范围内的变革也符合二八原则,新产品的产生中只有20%的产品信息是全新的,80%则来自旧产品。而根据IT咨询机构Aberdeen Group的资料,一种产品几乎所有的竞争特质和70%以上的成本来自制造之前的设计过程。对现存知识利用越充分,变革尽可能少或者快,研发的成本也就越小。梁军也提到"以前文档只是搁在那里,谈不上知识管理"。而现在研发过程中就可以用起来了。
上世纪初,亨利·福特等人创造了大规模生产模式。当时的电影人记录下了经典印象:工人日复一日地在流水线上拧第999号螺钉。直到最近,Wintel大约每两年一次比翼双飞的升级仍然是这种制造模式的变种。
在这种制造模式下,研发的周期长,多为突破性的创新。汽车、飞机的发明都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创造了一个大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既然是产品创造市场,研发人员就对市场漠不关心,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先进的工艺。
而且研发的风险很大。747的研发耗尽了波音的资源,一位参观者曾问CEO艾伦,如果第一架747在试飞时坠毁怎么办?艾伦沉吟良久,才说:"让我们谈点愉快的事情--比如核战争。"这样的研发充满了偶然性,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艺术,所谓管理是相当有限的。
但是近20年来,制造业已经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变化越来越快。评论家认为这种趋势最终会产生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
新模式要求研发更贴近市场,周期更短,成本更低,通过对枝节的连续改进,最终也能获得和突破性创新一样的效果,但是风险要小。在Windchill中,更改管理就是一个定义明确且可控的过程。
为了反应更加灵活,研发要更加专业化。就国际汽车厂商而言,整车设计平均80%是外包的。设计链外包的高级形式是技术资料的BtoB市场。这就往往需要共享不同结构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刘同龙特别强调,PTC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要优于传统的Client Server和大主机架构。
制造业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只是规模经济还有持续快速创新的能力。研发人员要分享市场人员的知识,深刻地理解用户需求,还要充分挖掘知识积累,尽可能在现有的制造能力和生产平台范围内推出新产品。也许是重视这种知识的循环过程,许多供应商,包括PTC自己称这一类系统为PLM(Proct Lifecycle Management)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不能等两年之后再用,两年后的市场状况和今天一定有差异。"WindchillProjectLink快速启动服务包承诺客户一旦完成预实施,开始现场实施,只用两周时间就可以正常运行。
制造的空间
国内制造企业用短得多的时间走过了相似的历程。中国多种重要行业的产能已高居全球第一。但是这种"世界工厂"地位曾经是英、美称霸世界的资本,在这个时代却要避免只是为人作嫁,为世界贡献生产过剩。曾几何时,市场接近饱和,竞争前经常贯以"恶性"二字修饰。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产品高度的雷同,甚至可能生产线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以消费品为例,如今厂商招揽顾客翻来覆去只有两招: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不计成本的降价。这种企业的成长建立如同吸毒,一旦减少广告的投放,市场就会萎缩,任何负面的报道会以同样的机制更猛烈地放大,棒杀和捧杀的是同一批人。而价格必须补偿成本,保证一定的利润,是企业最基本的原则。厂商们信誓旦旦再也没有降价的空间,但是行业内只要有一个"流氓"迈出第一步,其他玩家就得咬牙跟上。大家的思路还是很清晰,就是比狠比忍,谁死在最后,就能笑在最后。行业性的收益在减少。典型如中国的彩电行业已经出现这样的局面。
几年前,以联想为引子,曾经有过"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大辩论。国内企业一穷二白地起家,在技术上和国际的百年老店竞争是不现实的,只能"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进行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相对便宜而广大的劳动力市场,正适合接收国际厂商无利可图的制造环节。
这样很多年,很多国内制造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但是当企业内有一定积累,外有市场迁移,发展模式应当有一个适时的转变。刘同龙作为PTC的一个超级Sales,经常和客户交流,他介绍说,很多国内的制造企业这几年对产品非常重视。很多客户说"你不要告诉我做什么,你告诉我怎么做。"关键正在这里。PDM只是一个工具,需要管理的"运用之妙"才能"物尽其用"。PTC有17年,全球30000余家用户研发服务的经验--随手翻开PTC的客户名单,可以看到从绝对"高精尖"的JSF联合战斗机,皇家海军的Type45驱逐舰,到大小悬殊的广州地铁和UT斯达康"小灵通",甚至还有一家饭勺工厂。
刘同龙说:"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术语,PLM,CPC,PDM,EPM,CPM,就像ERP,MRP等等,用户可能分不清楚,但他们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供应商,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十分清楚,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关键的问题"。正如联想的尝试,挺进制造业上下游的技术研发和服务环节才能确保制造的奶酪。
❾ 三星和苹果作为分析案例好还是选择苹果和华为好
机型不同,产品的设计理念、适用人群等也是不一样的,各有优势
建议根据需求及喜好选择合适的机型。
如需了解三星目前较为热门的旗舰机型建议登陆三星官网进行查询参考
❿ 三星是怎样处理与苹果的合作,竞争的关系 案例分析
三星和苹果相互合作又互为竞争的微妙关系,也堪称人类历史奇葩的,事实上,我们真得很难在快消领域找到这么具有话题性的“绝代双骄”。
2014年之前,业界都会认为三星、苹果会一直把这种见鬼的关系维持下去,联手统治智能手机产业500年,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三星流年不利,兵败如山倒,正在苹果CEO乐呵呵地宣布自己喜欢男人的时候,李健熙老爷子却只能住在医院里;正在iPhone6一机难求之时,Galaxy却遭遇嘲讽“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至于说,30%的Galaxy用户倒戈iPhone也就是只是顺便的事儿了。
三星的衰败更理性的描述来自于冰冷的财报数字,其最新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利润仅为4.22万亿韩元,同比大减48.8%;而三大业务群中,下滑最惨的当属移动业务,收入只23.5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5%,更让人揪心的是,三星本年度始终处在下滑的节奏中,第一、第二季度在手机终端方面均没有任何亮点,甚至丢掉了中国第一手机卖家的宝座。总之,三星于2014年不仅输给了苹果,也让国内手机厂商联手给了一闷棍。
终端业务上惨败连连,让人心酸,但远非三星品牌的末日,充其量也就是个“盛世小危机”。相比于诺基亚、摩托罗拉或者黑莓,三星有着恐怖的全产业链优势。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智能终端之于三星有点“玩票”性质,他们的芯片、电池、显示器业务才是其真正的万世不拔之基,也足以支撑其渡过任何的难关,再不济也是一个土豪版的“富士康”,好好替人代工。
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Mi_uaqsBuiMFKU-s2MsXYwkdA7LYpEt3Vc_NS3oGgC7mp6Yn2y9lOja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