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网络营销影响因子

网络营销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1-10-05 17:24:18

1. 影响网站SEO的重要因数有哪些

成都网络营销,老渔哥分析因素如下:
1、div+css对SEO的影响;
2、静态页面对SEO的影响;
3、目录级别对SEO的影响;
4、目录文件名对SEO的影响;
5、页面大小对SEO的影响。
当然影响网站SEO的因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2. 网络营销究竟做什么啊

网络营销是营销的分支之一,是指企业(个人或者组织)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行销的方式。既然是营销手段,那也不外乎以建立或传播企业品牌核心信息为主。

网络营销主要的手段是以网络产品为产品,网络上存在的所有素材都可以成为网络营销的手段,比如网络新闻、论坛帖子、视频、专题、专访、sns、网游植入、图片、音乐等等。

互动口碑营销的五个关键词,分别是热爱、形式、内容、体验、植入。

1、热爱:互联网时代,首先要热爱网络,不热爱就谈不上应用。

2、形式:有多少种网络形式就有多少种网络营销。目前口碑营销(网络)按照传播形式不同,主要分为新闻营销、社区论坛营销、视频营销、游戏营销、段子营销、博客营销、音乐营销、图片营销、SNS、插件技术等多种方式。如:PS软件手绘康师傅茉莉花茶的传播;夏普手机“极品富家女包包手机一打打的买”在SNS中传播;网络文学的品牌植入如唐家三少在《生肖守护神》中植入奥迪Q7的传播,等等。

3、内容:内容素材是传播关键。这就要求多积累,多关注时事新闻和网络流行语。

4、体验:玩遍网络,亲自体验。要想用好网络营销,首先自己得去体验各种方式,用不同的身份在网络世界里进行体验。

5、植入:比如诺基亚植入猫扑,度身定做论坛营销等。

其次,WEB2.0时代,网络营销是基于网络文化和网络特征的全面品牌渗透。真正的口碑营销是满足事件营销、话题营销、新闻营销三种因子的网络营销,这三者均离不开策划的力量,事件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真实撼动网民,顺势而为。话题营销通过话题主宰一切,让传闻胜过新闻,剑走偏锋;新闻营销通过新闻发布,让新闻为品牌保温,润物无声。网络营销的策划,一定要用心研究你的客户,要想与网民互动起来,其实首先要做到和团队互动、和客户互动,要认真研究舆论现象、社会主流,要多体验、多感悟,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他还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说话,分析了sns和论坛,认为论坛的影响力广,而sns的互动性强。

网络互动整合营销服务体系。1、网络口碑洞察体系:对网络进行监控,并进行舆情分析,随时了解问题,才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2、网络口碑塑造体系:通过话题和事件营销,结合、借助、搭建与社会热点事件、人物等的多种微妙关系,通过网民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将大众关注度转移到目标产品上,为企业产品塑造正面的网络口碑,提升品牌好感度。3、网络口碑维护体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帖、顶贴过程,而是要有精准的受众分析、精确的媒体分析、正确的互动方式、自然的话题切入点,从而正确开展企业及企业产品在网络受众中的互动传播。4、网络口碑修复体系:面对所有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应该是预防,最好的解决结果应该是快速高效,因此,一套成熟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是必备的。

3. 正准备论文 想写关于网络营销的 但觉得比较空 请高手指点 该如何入手 拜谢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 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 (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 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四: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 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 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 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 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4. 常亚平的代表性成果


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Negative Publicity Effect of the Business Founder's Unethical Behavior on Corporate Image: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3, 117(1):111-121 (通讯作者,SSCI 收录,FT45期刊)
2、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2C communic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doption model.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6, 33(1): 8-16. (通讯作者,SSCI收录)
3、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Chang, An. Effects of free gifts with purchase on online purchase satisfa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uncertainty, Internet Research. 2015, 25(5), 1-18. (通讯作者,SSCI收录)
4、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and proct information on initial purchase intention in proct placement in social gam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t familiarity.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5, 16(1): 22-33. (通讯作者,SSCI收录)
5、Chang, Ya Ping; Gao, Yin; *Zhu, Dong Hong. The impact of proct regret on re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5, 43(8), 1347-1360. (SSCI收录)
6、Wu, Jin Feng; *Chang, Ya Ping. Multichannel integration quality, online perceived value and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 A perspective of land-based retailers, Internet Research, Accepted.(通讯作者,SSCI收录)
7、Chang, Ya Ping; Dong, Xuebi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nsumer interaction behaviour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 an SNS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Information Development,Accepted. doi:10.1177/0266666914556821(SSCI收录)
8、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Li, Xin.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location-based recommendation agents among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14,50(5): 675-682.(通讯作者,SSCI收录)
9、Chang, Ya Ping; Xuebing Dong; Wei Sun.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 on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4,42(2): 321-330. (SSCI收录)
10、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Investigating consumer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ward free trials of 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0(1): 328–334(通讯作者,SSCI收录)
1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s for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online communities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4, 30(2): 172-180(通讯作者,SSCI收录)
12、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ocial capital and flow experience in building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Chin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3), 995-1001 (SSCI收录)
13、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Understand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option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5), 1840-1848(SSCI收录)
14、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Wang, Simon Hao.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game service quality on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MORPG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1, 39(10), 1297-1302(SSCI收录)
15、*Chang, Ya Ping; Yan, Jun; Luo, Jin; Zhang, Jin Long. Online in-game advertising effect: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ch between games and advertis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11(1), 63-73, 2010(ABI、EBSCO收录)
16、Chang, Ya-Ping; Yan, Jun. Benz Car Destroyed in China---A Case of Cross-Cultural Marketing,Journal of Euromarketing,2002,Vol. 12,No. 2,71-86.(ABI、EBSCO收录)
17、常亚平,陆志愿,朱东红. 在线社会支持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品牌社区的实证分析,管理学报,第10期,2015年(CSSCI收录)
18、常亚平,董学兵,虚拟社区信息内容特征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情报杂志,第1期,2014年(CSSCI收录)
19、吴锦峰,常亚平,潘慧明,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管理科学,第1期,2014年(CSSCI收录)
20、常亚平,孙威,张金隆,研究生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第7期,2013(CSSCI收录)
21、闫幸、常亚平,社交网站虚拟礼品购物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第2期,2013年(CSSCI收录)
22、常亚平、夏保国,网络营销:管好第三方评论,北大商业评论,第10期,2013年
23、闫幸、常亚平,企业微博互动策略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基于新浪微博的扎根分析,营销科学学报,第1期,2013(CSSCI收录)
24、常亚平,肖万福,覃伍,阎俊,网络环境下第三方评论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产品类别和评论员级别为调节变量,心理学报,第44卷,第9期,2012(CSSCI收录)
25、常亚平,罗劲,阎俊,服务补救悖论形成机理研究,管理评论,第24卷,第3期,2012(CSSCI收录)
26、常亚平,朱东红,李荣华,感知产品创新对冲动购买的作用机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3卷,第3期,2012(CSSCI收录)
27、吴锦峰,常亚平,候德林,网络商店形象对情感反应和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第8期,2012年(CSSCI收录)
28、闫幸,常亚平,微博研究综述,情报杂志,第9期,2011年(CSSCI收录)
29、涂晓春,常亚平,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基于组织因素的实证,管理学报,第12期,2011年(CSSCI收录)
30、常亚平,刘兴菊,阎俊,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之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研究——基于共享主体的视角,管理科学学报,第14卷,第4期,2011(CSSCI收录)
31、常亚平,邱媛媛,阎俊,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对首购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管理科学,第24卷,第2期,2011(CSSCI收录)
32、常亚平,韩丹,姚慧平,张金隆,在线店铺设计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管理学报,第8卷,第6期,2011(CSSCI收录)
33、常亚平,朱东红,社交网站用户参与动机的测量,图书情报工作,第55卷,第14期,2011(CSSCI收录)
34、常亚平,覃伍,阎俊,研究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1卷,第2期,2010(CSSCI收录)
35、常亚平,朱东红,基于应答者视角的网络调查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第54卷,第2期,2010(CSSCI收录)
36、常亚平,郑宇,朱东红,阎俊,企业员工文化匹配、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第3期,2010年(CSSCI收录)
37、闫幸,常亚平,SNS研究综述,情报杂志,第11期,2010年(CSSCI收录)
38、涂晓春,常亚平,张金隆,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个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第5期,2010年(CSSCI收录)
39、王珍义,常亚平等,中国会计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和社会环境的视角,管理学报,第6期,2010年(CSSCI收录)
40、常亚平,陈亮,阎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高教探索,第1期,2010年(CSSCI收录)
41、常亚平,宗树阔,中国高校学生贫困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高教探索,第1期,2009年(CSSCI收录)
42、常亚平,姚慧平,韩丹,张金隆,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补救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管理评论,第21卷,第11期,2009年(CSSCI收录)
43、常亚平,朱东红,张金隆,影响消费者重复网上购物行为因素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第21卷,第4期,2009年(CSSCI收录)
44、常亚平,刘艳阳,阎俊,张金隆. 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29卷,第6期,2009年(CSSCI收录)
45、常亚平,朱东红,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第11期,2009年(CSSCI收录)
46、常亚平,蒋音波,阎俊,基于组织因素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管理学报,第2期,2009年(CSSCI收录)
47、常亚平,郑宇等,中国企业文化测量体系的构建研究,预测,第4期,2009年(CSSCI收录)
48、常亚平,阎俊,方琪,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品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第1期,2008年(CSSCI收录)
49、常亚平,蒋音波,高校学者学术道德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人因素的数据分析,科学学研究,第6期,2008年(CSSCI收录)
50、常亚平,吕彪,基于B2C环境的物流配送模型改进,工业工程与管理,第4期,2008年(CSSCI收录)
51、常亚平,侯晓丽,阎俊,基于RSR法的高校图书馆满意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情报科学,第11期,2008年(CSSCI收录)
52、常亚平,侯晓丽,刘艳阳,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第9期,2007年(CSSCI收录)
53、常亚平,朱东红,基于消费者创新性视角的网上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管理学报,第6期,2007年(CSSCI收录)
54、常亚平,姚慧平,刘艳阳,独立学院学生求学满意度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6期,2007年(CSSCI收录)
常亚平,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
常亚平,阎俊,企业道德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反倾销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资源富集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服装厂管理模式,中国纺织出版社
常亚平等,人力资源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常亚平,吕彪,服装市场营销,湖北美术出版社
常亚平,朱东红. Adop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Z. Yan (Ed.) Encyclopedia of Cyber BehaviorAlbany, NY: IGI Global, 2012

5. 关于电子商务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谁能帮我找些资料哦,谢谢!

【关键词】营销; 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它的功能扩展到商务。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到网上... 电子商务对中小贸易公司影响与对策日期:2009-02-25 02:48:03 点击:24 好评:0 摘要:电子商务规模和范围的飞速扩大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www.wsdxs.cn/html/Electronic/

6. 关于电子商务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谁能帮我找些资料哦,谢谢!拜托各位大神

如何认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摘要 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要及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三个阶段,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应用,我国电子商务的 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B2B 虚拟市场 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 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 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 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事实上,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对于商家来说,此阶段为发布信息阶段。主要是选择自己的优秀商品,精 心组织自己的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网页,然后加入名气较大、影响力较强、点击率较高的著名网站中,让尽 可能多的人们了解你认识你。对于买方来说,此阶段是去网上寻找商品以及商品信息的阶段。主要是根据 自己的需要,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商品,并选择信誉好服务好价格低廉的商家。 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作为B2B(商家对商家)来说,这一阶段是签定合同、完成必需的商贸票 据的交换过程。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可更改性等复杂的问题。作为B2C(商家对个人客 户)来说,这一阶段是完成购物过程的定单签定过程,顾客要将你选好的商品、自己的联系信息、送货的方式、 付款的方法等在网上签好后提交给商家,商家在收到定单后应发来邮件或电话核实上述内容。 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商品交易很关键的阶段,不仅要涉 及到资金在网上的正确、安全到位,同时也要涉及到商品配送的准确、按时到位。在这个阶段有银行业、配送 系统的介入,在技术上、法律上、标准上等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的成功与否就在这个阶段。 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 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 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 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 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买卖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打破了旧有工作经营模式,它通过网络使企业面 对整个世界,为用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1.电子虚拟市场发展 电子商务活动的空间是电子虚拟市场(Elect ronic Marketplace),电子虚拟市场是由 Internet上企业、政府组织和网民组成的网上市场,网上市场的扩张速度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速度和前景。自从1994年Internet的商业化以来,在短短5年时间内90%以上的世界500强公司建设有网站,30%的企业商务网站开始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或直接进行网上商务活动;目前全球网民从1994年的 100万增加到1998年的1.3亿,预计到2005年全球网民将达到10亿。虽然中国Internet起步较晚,但自从 1994年接入Internet后我国的网上市场也得到快速增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网上市场规模。根据我国网络 管理机构CNNIC最近一次统计表明,我国的网民已从1998年底的210万增加到1999年6月底的400万, 而且预计今年将接近1000万网民。由于Internet的技术性,上网网民一般学历知识较高,在我国,80%以上 的都受过高等教育,80%以上的在2135岁之间,而且50%以上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因此从市场营销 角度看这些网民属于消费领导型而且具有很高的购买潜力和消费能力,它是一个巨大的网上商机等待开发。 作为电子商务的主导力量,我国企业也纷纷设立网站,目前约有3万多个在Com下注册的商用域名,在半年 之内竟增长了一倍,我国一些大企业也纷纷设立商务站点开拓网上商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是我国政 府的上网年,目前政府机构上网踊跃,在.Gov下注册的域名在一年之内翻了三倍达到1600多个。 2.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源于70年代的ED I应用,我国海关是最早引入ED I进行 报关,经过几年的完善发展目前企业可以在企业通过上网申请报关;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始于Internet的商用 发展,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发展较快的是网上销售、网上促销、网上服务。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起步阶 段。 3.电子商务环境发展 在传统实物市场进行商务活动是依赖于商务环境的(如:银行提供支付服务、媒 体提供宣传服务、法律配套服务等),电子商务在电子虚拟市场进行商务活动同样离不开这些商务环境,并且 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基本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包括企业的电子商务站点、电子支付系统、实物配送系统三部 分组成。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下我国商业银行联合成立了联合认证(Certified Access)委员会为网上交易提供认证服务,以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和可识别性。我国的一些商业商业银行也纷 纷开通网上支付服务,如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中国银行的电子钱包,和最近建设银行开设的网上银行服务 为推动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积极引进一些国际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 发展与国际接轨。但须认识到是,我国电子商务环境还是滞后于发展需要的,因此加强法律完善和出台相关 政策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势在必行,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下面将重点分析面临的问题并讨论相应 的对策。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1)电子虚拟市场培育:我国的Internet发展还任重道远,对消费者培养教育和ISP的壮大发展是电子 虚拟市场发展的基础所在。 (2)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一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在发货及货运系统方面缺乏选择性;上网资费太贵和速度太慢仍然是阻碍电子商务的最主要因素 (3)电子商务环境完善: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 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阿莫 电子商务 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孙宝文 王天梅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洪兰 吴公社 制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J].中国机电工业 2005;(6) 〔4〕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http://hotec.info/ec/research/3240.html

7. 如何做好网络口碑营销

1、极致的服务或产品,当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之后才能够产生口碑,远超用户预期的版产品或服务,才能权够引爆用户的传播。
2、出其不意的的关联,产品本身并没有显著特色,那么就需要做到出其不意,一定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才能够引发关注。
3、建立可以与粉丝互动的平台组建自己的粉丝通、网站以及论坛平台,便于向消费者传达商家的理念以及诉求,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传达心声解决需求的渠道。这两点相互循环作用,让商家和消费者有效的互动。
4、重视消费者的心声。消费者的心声很难获取,当他们遇到不好的待遇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最可能的发泄方式就是分享负面信息给朋友,当这些信息传递到商家时,已经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所以需要重视消费者的心声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
5、优质的品牌内容。内容是营销的支点,当内容不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必将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将口碑撑起。好的内容是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塑造产品的价值,用价值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将消费者关心、需要了解的信息通过网站、博客、视频、产品资讯等方式展示给消费者,内容与消费者产生关联,才能够吸引他们的关注,带有情感的宣传,更能够打动用户的心。

8. 怎样提高电子商务网站访客的转换率

影响电子商务网站转化率的因素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转化率的因素有网站品牌、商品吸引力、客户服务、顾客行为、用户体验、流量质量等因素,其中每一因素又包括很多影响因子,这使得电子商务网站的转化率变得更加复杂。提高电子商务网站访客的转化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
(1)流量质量网站的流量是网站运行的基础,网站的流量质量直接影响着网站的发展。观察一些网站后发现有的网站流量不大,但是收益很好,而有些网站有着不错的流量,却收益很差,这就是网站的流量质量问题。
影响流量的子因子主要包括:
①用户访问来源:自行输入网址,关键词流量还是活跃用户/企业客户流量。
②搜索关键词的分布:如果关键词很分散,要看是否跟网站主题匹配,越匹配越有价值。如果关键词很集中,要看时间分布,如果在网络前排的时间太短,则不太稳定。
(2)顾客行为对网站绩效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找准顾客行为因素各子因素对网站转化率的影响规律,能够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
①搜索关键词的用户真实需求。关键词搜索是满足顾客网站浏览时查找所需产品或服务的一个重要工具,是顾客真实需求的体现。有效运用关键词搜索不仅能增加网站流量,提升网站排名,从而获得最好的网站宣传及推广效果。
②顾客忠诚度,重复购买率。早在1989年《哈佛商业评论》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如果客户保持率提高5个百分点,则每个客户的平均价值增长25%~100%。因此,企业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保持客户的忠诚,从而促使顾客重复购买尤为重要。
③用户真实点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同时必须能够做到了解用户对网站或企业的真实点评,使企业随时了解客户对网站的真实想法,并能够及时改进网站的版块和内容。
④引导老客户进行转介绍。任何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都不能忽视引导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利用网络营销。
(3)用户体验不仅决定着在线客户的交易成功与否,也决定客户对于企业品牌、电子商务网站的忠诚度。
影响用户体验的子因子有:
①网站访问速度。访客进入网站的第一感觉就是网站的响应速度,如果打开速度超过10秒,企业可能永远失去了这个访问用户。
②网站形象。网站形象表现主要体现在网站整体是否符合用户体验,完备的网站内容,漂亮简洁的网站界面让网站的美化度、专业度、信息度都做到最好,提高网站整体形象。
③网站的实用性。网站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网站的设计符合用户习惯,容易操作,购物车流程优化;网站的层次合理,导航清晰;网站互动能力强,有用户反馈、网站论坛、网站博客等互动性栏目;有必要的在线客服服务。

阅读全文

与网络营销影响因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着装礼仪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451
美发店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78
怎样进行网络营销吸引顾客 浏览:109
签订合同策划方案 浏览:704
江西乐采电子商务 浏览:503
信用卡销售推广方案 浏览:89
洛阳上海市场那个电子商务叫什么 浏览:679
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方案 浏览:531
女神节银行保险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04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ppt 浏览:959
浅析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浏览:178
人社全年技能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312
医疗网络营销总监简历 浏览:558
活动庆典策划方案 浏览:631
合肥市跨境电子商务 浏览:266
如何做平台策划方案 浏览:774
网络营销试题答案 浏览:145
2017双12促销活动广告语 浏览:56
教师培训经费申报方案 浏览:536
为什么电商培训方案ppt模板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