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流感能自愈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性感冒的一种。一般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的高烧,体温可达39~40℃,多伴咳嗽、全身酸痛、咽喉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流感具有自限性,也就是部分流感轻症可以自愈,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必须引起重视。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还是要用药治疗。可以选择奥司他韦加纯中药制剂蓝芩口服液联合用药来治疗。蓝芩口服液由板蓝根、黄芩、黄柏、胖大海、栀子等组成。其中板蓝根在对抗流感病毒方面作用确切。全方有抗炎、抗病毒、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符合中医学外感风热证的辨证治疗原则。
流感的检查
1.外周血检测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症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2.血液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4.影像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纹理增多的支气管感染征象,重症患者可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或胸腔积液,甚至融合成片。
⑵ 2019年流感症状有哪些
2019年轻症的流感症状是: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重症的流感症状是: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2019年流感恢复期的症状是: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019年第49周,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呈升高趋势,暴发疫情数明显增多,我国部分省份已经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西南地区省份水平较高,处于中等流行水平。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以A(H3N2)亚型和B(Victoria)系为主,北方省份主要是A(H3N2)亚型。
(2)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专题培训扩展阅读:
流感的防护措施:勤洗手,养成洗手的习惯;冬天室内外温差大,要注意保暖;做好室内通风,每天通风半小时、一小时,特别是一些密闭场所,如教室、影剧院等;注意多运动,清淡饮食;到人多的密闭场所,特别是早上的地铁,要戴上口罩;过节期间最好不要熬夜。
老年人要做到适量饮食、低盐摄入、保证休息、按时服用既往的药物,加强慢病监测。老年人本身抵抗力相对低下,应避免到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去,从而减少被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⑶ 鼻病毒的症状是什么,用什么药最好
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释义》、《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释义》,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医务人员流感培训手册》、同济医院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武汉协和医院处置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推荐用药。
⑷ 得了流行性感冒,什么时候服用可威(磷酸奥司他韦)效果最好
得了流行性感冒,不管何时开始服用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都是有效果的,但是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早期(48小时内)。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明确提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即使是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也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并且,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即可经验性用药以预防流感。
⑸ 流感来袭 我们如何更好应对
阅读提示
入冬以来,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多地流感呈高发态势。数据显示,今冬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
专家预计,此轮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预计会达到峰值,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寒假的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近日,记者走访医院、诊所、药企等各环节发现,一场流感,暴露出了我们在防范意识、应急机制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完善的问题。
流感防治应“讲科学靠制度”
1月12日,家长带着患儿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记者陈建宇摄
1月13日上午,石家庄市民杨先生带着发烧的孩子在医院等待了三个小时才看上病。但杨先生拿到药后发现,这些药和前一天在社区门诊拿的药基本一样。
“刚刚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你也看到了,其实对于流感的治疗,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社区医院,基本都遵循这个诊疗方案的指导。”面对杨先生的疑问,给孩子看病的儿科专家解释说。
“看病三分钟,排队八小时”,在这一轮流感过程中,有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一方面,是不少患者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等候。另一方面,医生们“连轮休都觉得于心不忍”,高强度长时间加班加点。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从患者角度来说,大家的就医观念、就医习惯也要改变。”
从她遇到的普遍情况来看,这轮流感,孩子一生病家长就带孩子来大医院看。其实,在基层医院,受过培训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都是可以治疗的。
“当然,到什么样层次的医院就医,是患者的权利,鼓励大家分级就诊不具有强制性。”衡水市一家社区医院临时负责人尹玉茹曾是当地一家知名医院的内科医生,退休后被返聘到社区医院。
流感来袭,她发现当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有些短板需要弥补。
首先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对此,尹玉茹建议可以参考北京经验,由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办医,确保基层医院或社区诊所有足够的医师资源,特别是全科医师。
其次是推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设备、资源共享,建立高效的转诊渠道。
但尹玉茹最想说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应该更加突出科普和提高自身认知度,“直白说就是要包装和宣传自己,我们能干什么、我们能做得怎么样,都要让辖区内的居民全面了解,增强信任。”
尹玉茹认为,目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软硬件方面都在提升,类似流感这类非危重疾病,社区医院的治疗能力完全能够胜任。“但是人们不知道,或者说对你不够信任,才蜂拥往大医院跑。”
实际上,在本轮流感的防治过程中,为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收治病患的能力,国家卫计委正重点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掌握诊疗知识和工作流程,提高对流感病例的早期识别、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意识和能力,减少重症发生。
同时,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也在促进家庭医生等基层健康“守门人”加大健康宣传、健康教育,普及流感防治核心信息,让老百姓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控。
相关
流感疫苗该不该接种?
在本轮流感流行过程中,流感疫苗再度进入公众视线。那么,流感疫苗有没有用?到底有没有接种必要?
“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还不到2%。大概每年供应市场的有2600万剂疫苗,但只打了2000多万剂,接种的数量还是太少。”在1月9日举行的“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
更令人尴尬的是,导致本轮流感流行的一种优势病毒,并未在疫苗防控范围之内。
记者了解到,目前检测到的主要流感病毒为一种乙型病毒,而这一优势毒株已有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由于中国主要使用三价疫苗,未有四价疫苗正式上市,因此仅能覆盖甲型流感的两个株系及乙型的一个株系,也使得其未能覆盖此次流行的另一常见乙型株系。
由于流感疫苗价次未升级,且大多数国人没有养成流感疫苗的接种习惯,流感疫苗的使用不尽如人意,这也无形中导致流感的流行范围加大。
业内专家表示,在抗病毒药物使用有限的情况下,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经是全球的普遍共识。
专家提醒,即便目前大部分地区流感疫苗仍是自费接种,但公众一定要认识到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慢性病患者要优先接种疫苗。
另外,由于流感的流行株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需要定期对流感疫苗中的毒株进行评价和更新。这样可能会导致出现后发制人的流感病毒与先发“治人”的流感疫苗不匹配,使得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打折扣。
但即使有部分毒株在当前可能预测不准,疫苗对其他当前预测准确的毒株或者在其他时间段流行毒株匹配时仍具有保护作用。(记者袁伟华)
链接
防治流感中医支招
据新华社电我国多地已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近日,北京中医医院多位专家总结认为,此次流感的中医证候以外寒内热证为主,并针对成人和儿童推出多个中医方案。
专家根据北京中医医院近期在9家医院收集的376例流感样病例发现,此次流感前驱症状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就诊症状有发热、咽干、恶寒、咳嗽明显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其中便秘比例较2015年、2016年同期明显增加。
为此,北京中医医院组织急诊科、呼吸科、儿科及感染专业多位专家,紧急磋商研究出《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冬季流感中医特征及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意见》,制定了成人的流感退热方、流感咳嗽方,分别针对儿童热邪炽盛证和热邪挟湿证的抗感方,以及儿童流感预防方等。
记者在成人流感方中看到,主要成分有荆芥穗、山栀子、生麻黄、青蒿、牛蒡子、杏仁、玄参等。儿童流感预防方“润肺清心饮”主要含芦根、白茅根、菊花、陈皮、麦冬、山楂、麦芽、乌梅。
专家同时提示,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如果患者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建议不要自行盲目抓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
⑹ 卫计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此方案是卫计委为来了应对流自感高峰所出的方案,里面推荐了一批药物 ,中药治疗也被纳入其中。但只是少部分的药单,还有很多药物没有被提出来,其实中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很多中药对流感都卓有成效的,譬如板蓝根、夏桑菊、连翘、艾条、防风、苍术、贯众、沙参等。
⑺ 国家卫计委做了什么部署应对流感高峰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且仍处于上升态势。多地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重症患者增多,诊疗压力大。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今日介绍,专家分析认为,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和幼托机构寒假的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五是加强流感健康宣传教育。组织做好流感防治宣传引导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和官方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发布流感防治知识,制作流感防治知识健康宣传品,组织相关专家广泛宣传针对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焦雅辉介绍,下一步,国家卫计委将进一步加大流感监测力度,根据防治需要及时发布科普防治知识,邀请权威专家做好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对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组织国家级专家进行指导和会诊,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