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立体笼养肉鸡饲养管理需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一 消毒
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二 温度
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三 分群
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四 通风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五 设备使用
大、中型养鸡场都具有先进的设备,但光有先进的设备,不一定能养好鸡,随着规模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失败也屡见不鲜,其关键在于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操作员不但要熟悉设备的原理,还要勤观察,因为温控器与鸡舍内温度的数值有一定的误差,要把这个误差值调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鸡舍的温度调到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另外,操作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鸡在各阶段的饲养程序,并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出现的故障,一旦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六 饮水
鸡苗进舍后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目的是让雏鸡尽快学会喝水。另外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滴头太低,雏鸡就会站在滴头的接水杯中而弄湿,滴头太高,弱雏饮不上水;另外还要适当调整饮水线上的减压阀,压力太大,雏鸡害怕会躲开,也浪费水资源,压力太小,末端的雏鸡饮水量就有可能达不到标准。随着鸡龄增大,适当增加水压。雏鸡第一次饮水应用25℃温开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二天开始,饮水中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
七 开食及饲喂
雏鸡入舍后一定要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饮水后2~3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雏鸡啄食,立体养殖平均25只雏鸡一个小食槽,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开食槽一般用七天左右,然后换成长条槽,长条槽面积大,吃到最后时,饲料少了雏鸡采食速度开始减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饲料扫到离鸡近的一面,利于雏鸡吃料,也防止饲料霉变。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为了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效,在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时给料最佳。雏鸡前三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肉鸡生长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以至于鸡的后期抗病能力差,出栏前三天,可自由采食。
八 光照
立体养殖鸡舍采用人工光照,便于控制光照时间,育雏前七天,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滴为22小时,目的是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不至于因突然停电造成鸡群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而后在出栏前一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
② 笼养肉鸡,如何分群
笼养肉鸡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一般条件下,肉鸡饲养密度最终以每平方米8只为好,冬季饲养密度可适当加大至 10只 /平方米,育雏开始可每平方米 35只。可在7日龄、 14日龄、 21日龄分别扩群 1次。
③ 笼养肉鸡技术
如何笼养肉鸡
一、上鸡前的准备
1、 检查水线:确保管道不漏水、渗水,每个乳头都完好,保证供水。
2、 检查笼具:确保每个笼门开关自如,确保每个笼底及四壁用底网封闭完好,防止小鸡钻出笼外。
3、 试温:检查锅炉、散热器、温控电脑及输水管道是否完好,将温控探头置放在二层鸡背水平线上。然后关闭天窗及所有通风口,点火升温。观察室温达到30度需要多长时间,同时根据棚室结构、布局按左、右、前、后、中,上、中、下三层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确温度计、湿度计,检查每个部位的实际温度、湿度,与温控电脑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
4、 检查灯光:要求光线柔和明亮,能达到各个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
5、 检查用电线路:各用电器线路须仔细检查,防止漏电连线,笼养鸡舍金属较多,一旦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闭鸡舍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放风2—3天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要选择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的产品。
二、育雏
入雏前室温要达到30度左右,入雏后室温逐渐升至33—35度左右。笼养肉鸡一般在最上层育雏,每笼育雏27—30只。开食用小料盘,提前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预温(和室内温度一致),鸡苗到场要迅速将鸡苗箱移至室内,摆放均匀,然后点数入笼。育雏前3—5天,饮水中应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抗菌药物、黄芪多糖。目的是缓解应激,恢复体力,杀灭垂直传播疾病,同时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鸡只抗病能力。育雏前三天,要24小时强光照,便于雏鸡迅速适应环境,尽早饮水采食。
三、饲喂管理
每天早晨上料较好,自动加料机的一天三次上料最为理想。使用料槽的,人工添加要注意添加均匀,并且要喂料及时,防止饥饿的鸡只因抢食而出现踩踏现象,每天下午饲养员要检查是否有已经吃空的料槽,应及时补料。技术人员应每天检查料槽的进食情况,剩料较多的应及时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1、乳头是否缺水,2、笼内鸡只是否较少,应及时补员。3、是否有病号出现,应及时挑出淘汰或个别治疗。4、是否采光不足,要及时调整。
四、饮水管理
除因用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应保证24小时供水正常。应经常检查水线是否发生堵塞,这个问题是每个鸡场都头疼的问题,早发现,早维修非常重要。乳头漏水是非常讨厌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费药物,而且进入接粪盘将粪便稀释最终会流入料槽,一是浪费饲料二是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
五、及时清粪
理温度的最高境界是“恒定而且平稳过渡”。育雏温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为基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每周降两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饲养员、技术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同时根据所需温度适度调整通风量;司炉工应保证锅炉正常工作,期间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养鸡要防止高温中暑,尤其是30天以后的鸡群,及时启用湿帘非常重要,环境温度超过33度时喷水降温设备一定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是鸡只快速生长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对高一点,生长就会快一点。
六、温度管理
管理温度的最高境界是“恒定而且平稳过渡”。育雏温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为基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每周降两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饲养员、技术员要密切关注天
1/2
气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同时根据所需温度适度调整通风量;司炉工应保证锅炉正常工作,期间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养鸡要防止高温中暑,尤其是30天以后的鸡群,及时启用湿帘非常重要,环境温度超过33度时喷水降温设备一定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是鸡只快速生长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对高一点,生长就会快一点。
七、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工作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敢通风,会通风才能养好鸡。笼养鸡舍一般需要有天窗、边窗、纵向风机,这是通好风的基本条件。通风的目的是:1、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2、输入新鲜空气(氧气),3、适度调节舍内温度。笼养肉鸡是立体养殖,鸡只较多,密度较大,通风不良会造成缺氧,这是后期腹水的种原因。通风从第一周就开始,天窗部分开启,适度打开部分边窗,风口呈一定角度向上,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通风量宁大勿小。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通风量,接近二十日龄的时候,边窗的通风量已不能满足需要,纵向风机需开启。根据季节、外界温度、室内空气质量、所需通风量的大小,应加装调速器,风机转速、时间长短量情而变,防止风量过大引起感冒。夏天启用湿帘的时候,进风处要有遮挡,严禁冷风直吹附近的鸡只。当天气突变,大风突起,要暂时关闭边窗。
八、湿度管理
养殖过程中不要忽视湿度的管理。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尘埃飞扬(尘埃上一般都有细菌、病毒附着),飞扬的尘埃进入上呼吸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引起鸡只脱水(尤其是一周龄内的雏鸡),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干燥,天然屏障作用降低。湿度过大,舍内风速降低,影响鸡只散热,这是夏天中暑的主要原因;湿度过大有利于细菌、球虫的繁殖。一般情况下育雏期间湿度
④ 肉鸡笼养的优缺点是什么
近几年来,随着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肉鸡笼养越来越引起业内人们的关注并快速发展。 肉鸡笼养的好处:①肉鸡笼养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饲养密度。例如,采用四层重叠式笼养,鸡舍平面密度每平方米可达100只,在一个12米×100米的传统规格肉鸡舍里,地面平养每批饲养1.5万~2.0万只,而笼养每批饲养量可达6万~8万只,即在同样建筑面积内,饲养量提高4倍以上。②可以实行公母分群饲养,充分利用不同性别肉用仔鸡的生长特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并使上市体重的规格更趋一致,增加经济收入。③由于笼养限制了肉用仔鸡的活动,降低了能量消耗,达到同样体重的肉用仔鸡生产周期缩短12%,饲料消耗降低13%。④鸡只不与粪便接触,球虫等疾病减少。⑤不需要垫料,节省垫料开支。⑥笼养便于机械化操作,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人工费用,有利于科学管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肉鸡笼养的主要缺点是:①鸡笼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②鸡只饮水仅限于两个乳头,有时会出现饮水不足。③料槽所限,鸡只争抢采食会出现踩踏压死现象。④直立式三层笼养,下层采光不足,影响生长。⑤笼养鸡易发生猝死综合征,影响鸡的存活率。⑥胸、趾病发生率高,对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高。
⑤ 笼养鸡舍需要哪些内部设置
为发展肉鸡生产,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改平养为笼养,提高劳动效益,是今后发展肉鸡生产的趋势。肉鸡笼养的优点:一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饲养密度。二是便于公母分群饲养,充分利用不同性别肉鸡的生长特点,提高饲料转化率,并使上市体重更趋一致。三是由于笼养限制了肉鸡的活动,降低了能量消耗,相应降低了饲料消耗。达到同样体重的肉鸡生长周期缩短了12%。四是笼养可节约劳动力,并不需要垫料。五是笼养肉鸡鸡舍清洁,鸡只不与地面粪便接触,能防止和减少球虫病的发生。肉用仔鸡笼养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主要缺点是笼养肉鸡易发生胸部囊肿和腿病,影响肉鸡生长发育和胴体品质。近年来,不少养鸡户采用幼雏期笼养、肥育胴体品质。肉鸡笼养有单层笼养和多层笼养2种形式。
(1)单层笼养 鸡舍内只设一层鸡笼。这种鸡笼高度一致,温度、光照、通风都较均匀,喂料、清粪、观察鸡群比较方便,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比较稳定。
(2)多层笼养 笼体设置形式有重叠式、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和综合式多种。其中,以重叠式和全阶梯式用得较普通,但应根据本地气候条件、资金设备和鸡舍形式等确定配置形式。
单个笼体一般高35~40厘米,深53~60厘米,宽70~90厘米,能饲养商品肉鸡12~15只。鸡笼侧壁栅隙应制成活动调节的,以便随肉鸡成长大小而调节。幼雏期栅隙为2.5厘米,肥育期为5厘米。笼门能上开下关,便于进鸡和捉鸡。底网孔大小适中,幼雏期为1厘米×1厘米,中雏期为2厘米×2厘米。底网上铺塑料网,尽量防止胸部囊肿和腿病发生。
⑥ 如何制定肉鸡的饲养周转计划
(1)周转计划
①尽量充分利用鸡舍,提高鸡舍利用率,降低折旧费用;
②出栏体重符合屠宰加工的要求。
(2)生产方式
①一段式饲养肉仔鸡:全场各栋鸡合都按“全进全出”方式安排进鸡。如果出栏体重在2.0千克左右,那么每批饲养及空闲期为8周(1~2周清洗消毒空间),每年可养6.5批。该方式每批饲养后全场有一个空闲期,以便对全场的彻底消毒,安全系数高,一般均能获得良好的饲养成绩,成活率不低于95%~98%,料肉比不高于1.85~1.90∶1。全场一批进鸡或出栏时间越短越好,一般要求不超过1周。
②二段式饲养仔鸡:目前,公母混养肉仔鸡增重速度是6周龄达2.145千克,3周龄为0.735千克。如果以育成体重2.145千克为目标,需饲养42天,可分育雏21天,育成21天。在普通开放式鸡舍,鸡群密度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22千克(按每平方米承载活毛鸡体重,来衡量鸡群密度更为精确,优于以每平方米可养多少鸡只的办法),那么育成密度为10只/平方米。(22÷2.145),育雏期密度为30只/平方米(22÷0.735),由此可知,育雏舍的面积与育成舍的适当比例为1∶3,即一栋育雏舍所需清洗消毒的天数只要相等,就不影响这一比例。育雏、育成舍使用时间短,便于清洗消毒。如果育雏、育成舍的清洗消毒都是1周,那么一年可养13批[365÷(21+7)]。
如上可知同样的饲养面积,二段式饲养的批次比一段式饲养高1倍,相当于投资相同,饲养数量却相差1倍,这是何等诱人的差别!但二段式饲养的缺点是场内不易做到彻底的消毒,易于使病源微生物在场内绵延不绝,循环传播。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批鸡的成败(如因传染病导致大批死淘鸡),其损失会将几批鸡的盈利消耗掉。如果饲养环境偏僻,远离村庄人群,不曾也不易受到污染,且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水平有保障,可以采用二阶段饲养。
另外,如果生产出的肉仔鸡直接进入市场销售,那就要在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随时对活毛鸡和鸡产品价格走势有一个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季节对饲养效果的影响,以及各地的疫情控制情况,及时修正生产计划,使出栏时间适应市场需要,取得更高的利润。尽可能避免出栏时赶到市场的波谷。
⑦ 笼养肉鸡的优缺点有哪些
笼养肉鸡鸡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立式三层笼养,缺点是:不易安装自动上料机、自动刮粪机,靠人工投入劳动力太大;下面两层采光不足。二是阶梯式三层笼养,缺点是:不便于人工上料,笼具占据空间大,同样的空间养鸡相对较少。笼养肉鸡的优点:1、 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降低每只鸡的场地及建筑投资成本。2、 饲料回报率高,鸡只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3、 易于提温,节省能源,每只鸡的燃料费大大降低。4、 肠道疾病大大减少。5、 能够较早发现病弱,便于及时淘汰,对控制大群发病有帮助。6、 可在四十天前出栏,缩短饲养周期。7、 节省药费成本,每只鸡药费在一元以内。笼养肉鸡缺点:1、 一次性投资偏高。2、 通风有难度。3、 夏天降温有困难。4、 清粪费工。5、 鸡只饮水仅限于两个乳头,有时会出现饮水不足。6、 落地鸡不易捕捉,往往变成残弱。7、 料槽所限,鸡只争抢采食会出现踩踏压死现象。8、 直立式三层笼养,下层采光不足,影响生长。9、 带鸡消毒不能彻底,会有死角。10、呼吸道疾病多发。以上缺点都是可以克服的,稍动脑筋就能改进。
⑧ 笼养肉鸡饲养员管理制度
去鸡病专业网查查
⑨ 现代化肉鸡养殖大棚建设,我想养一万只笼养肉食鸡大棚怎么建设,全自动的。
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可以建大棚,这样经济效益大,种植蔬菜可以建一个蔬菜大棚,种花可以建一个花卉大棚,养鸡可以建一个养鸡大棚。如果要养殖肉鸡,养殖大棚怎么建造?建造价格是多少?
养殖鸡舍大棚温室
以上是“蚌埠市泰欣温室大棚有限公司”肉鸡养殖大棚建造方法及建造价格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孙东——
⑩ 笼养肉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肉鸡笼养越来越引起业内人们的关注并快速发展。
肉鸡笼养的好处:①肉鸡笼养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饲养密度。例如,采用四层重叠式笼养,鸡舍平面密度每平方米可达100只,在一个12米×100米的传统规格肉鸡舍里,地面平养每批饲养1.5万~2.0万只,而笼养每批饲养量可达6万~8万只,即在同样建筑面积内,饲养量提高4倍以上。②可以实行公母分群饲养,充分利用不同性别肉用仔鸡的生长特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并使上市胴体重的规格更趋一致,增加经济收入。③由于笼养限制了肉用仔鸡的活动,降低了能量消耗,达到同样体重的肉用仔鸡生产周期缩短12%,饲料消耗降低13%。④鸡只不与粪便接触,球虫等疾病减少。⑤不需要垫料,节省垫料开支。⑥笼养便于机械化操作,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人工费用,有利于科学管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肉鸡笼养的主要缺点是:①鸡笼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②鸡只饮水仅限于两个乳头,有时会出现饮水不足。③料槽所限,鸡只争抢采食会出现踩踏压死现象。④直立式三层笼养,下层采光不足,影响生长。⑤笼养鸡易发生猝死综合征,影响鸡的存活率。⑥胸、趾病发生率高,对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