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今年额济纳胡杨林那边又开了一个特别好的旅游景区“胡杨之夜”民俗文化风情园里面都有些什么内容啊
是的啊,听说那边新开发了一个蒙古包部落群,有500多顶蒙古包,应该就是那里,希望今年好好体验一下蒙古族风情文化~
2. 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是属于农家乐形式吗
里面是农家乐?你想多了吧,,是文化风情园耶,,,拜托,,,人家叫老院子文化风情园,,,
3. 商洛市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商洛市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1-26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民主路北。
商洛市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1000MA70WTBM3W,企业法人任志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商洛市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投资(仅限企业自有资产投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地产、民俗客栈、酒店的开发经营;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种旅游、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推广;城市及旅游景区文化形象视觉设计、制作;城市及旅游景区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图书编辑策划;展览展示、会议服务;演艺、影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执行;导游培训、礼仪服务;茶叶等农副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商洛市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4. 结合开封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设计关于宋文化的艺术节或者民俗文化产品策划方案
映象网快讯(记者 崔学庆 巫晓文/图)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4月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盛大开幕。在为期10天的活动中,将有4大类63项民俗活动带领大家领略大美开封的盛世清明,如画美景。
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踏春大巡游抢眼
本届清明文化节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活动主题,以"宋韵清明、美丽开封"为宣传主题,按照"文化+会展"的新要求,本届清明文化节持续提升清明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开封作为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影响力,促进宋文化的传承创新。
和往年相比,本届清明文化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4月1日上午9时,在清明上河园清明文化广场举行的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演出。《薪火相传》、《春和景明》、《心灯长明》、《天清地明》、《盛世清明》等五个板块,表演展现出了"清明踏青迎春来,吟古诵今话开封"的清明盛景。
开幕式演出围绕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通过艺术形式充分展示清明文化和民俗。随后进行的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踏春大巡游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赵匡胤、杨家将、岳家军,盘鼓、马队、高跷 巡游活动的角色和项目设计与开封厚重精彩的历史文化元素相关。
soso_tc_slider_img
开幕式现场
17个省的百余名艺术大师率队参加演出
开幕式当天,清明上河园内名家云集,歌声嘹亮。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名艺术大师率队前来参加全国民歌艺术展演。山东《荣成渔民号子》、青海《青海花儿》、内蒙古《刚赖玛》等大家漫步在宋风宋韵清明上河园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民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清明文化论坛、"童眼看清明,巧手绘风筝"风筝大赛、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广场健身操舞展演、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首届中国古琴名家荟文化周、2017大宋花朝节、水上巡游、斗茶文化系列展演等一系列富有开封风格、开封底蕴的文化活动。
与此同时,备受广大游客喜爱的大型展演活动是清明文化节一大看点。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经历十余年演绎将进一步改进提升,场景更加美轮美奂;多媒体大型歌舞《千回大宋》以恢弘的气势,再现了汴京繁华;铁塔光影秀《铁塔传奇》改版升级后,更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开封西湖水秀如梦如幻,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市各景区、景点结合各自实际,推出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5. 商洛的民风民俗
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五十年代“夫妻观灯”、六十年代“一文钱”、七十年代“屠夫状元”、八十年代“六斤县长”、“凤凰飞入光棍堂”、九十年代的“山魂”等剧目,均获得省以上创作一等奖,有的赴京汇演,有的搬上银幕。1985年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 商洛人兼有北人之质朴,又不缺南人之秀气,商州区以及洛南县、丹凤县的绝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也称关中话、陕西方言,中原官话的一种),西部的柞水县、南部各县中的镇安、山阳、商南方言比较多,主要分布有:下湖话(湖广方言)、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呈现出南北方言荟萃的特点,也有部分地区近似与商洛为临的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阳方言。也许因为陕西官话曾经也是中国官话的原因,商洛人说普通话普遍比长江以南的南方人标准。
本人就是那得,这么说吧,商洛的商南县人文接近河南,镇安县接近湖北,其他县市相对还是比较接近西安的。希望满意!
6. 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
这段评论,是对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对认识以后的历史发展有重大借鉴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民俗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民俗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民俗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民俗大观。
李白《少年行》曾抒写当时情况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当时,胡姬学习用面食作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胡饼,也闻中全国。白居易就有“胡饼饼样学京都”的诗句。据考,现在的芝麻烧饼,即由当时的胡饼演变而来。而面食则是陕西人自古迄今的传统主食。这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是密切关联的。陕西农业,源远流长,生产习俗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着。
关中地区,人们群众赞颂水车的谜语,谜面的文字是:“曹操独坐中原,身披八挂衣衫,领兵千千万万!”
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 陕西民俗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习俗的内涵与作用
(一)陕西与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二)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和睦乡里、重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舅家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中秋)节”;母家、岳家、舅家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端午)节”“送(重阳)糕”!另外在和睦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三)健康卫生文体活动习俗方面,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别以各种名目、形式作文体活动,以娱悦身心,增进健康,且各有特色。
(四)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活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的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各地也比较多。
(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省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历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进入民俗生活,以至于专门立会,进行追念。其中如:①追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补地”,就很普遍,且产生较早。②二月二日是药王庙大会:《西乡县志》记述说:“二月二日高坪寺药王大会,男女毕至,踏青选胜,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县药王山等地都有此会,传说二月二日是孙思邈生日。③清明寒食扫墓,除注入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外,也扫军墓。④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饮雄黄酒,除前者注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后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许官人”的《白蛇传》故事,更加印证了饮雄黄酒祛邪避灾的效应,而使这一习俗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端午节竞渡,也极热烈。
7. 民俗风情活动方案
1.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专艺术等,培养幼属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
3、增进家园合作,密切家园联系。
8. 商洛文化的民俗
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商洛属中国地理上的南北过渡地带,也是文化上的过渡地带,秦楚文化交融,使丹江沿岸和整个商洛的民俗文化亦独具特色。五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被边缘化而,为避乱之所,各色人谋生,江湖成分复杂,多族群杂居,多文化背景结构共存。相对封闭,造成族群文化的原发性持续长久。
人口源流-不同文化类型
丹江漕运“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
“八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关、寨、营等地名遍布商洛各地
巴楚文化的商山号子、商洛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