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锦的起源
宋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⑵ 苏州宋锦的描写(好的加分)
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主要分匣锦、大锦及小锦三类。大锦是宋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它的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
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
⑶ 华贵宋锦出深闺阅读题答案
宋锦历史悠久,由于其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称为中国“锦绣之冠”,因产地主要在苏州一带,故又称“苏州宋锦”。 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宋锦又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APEC已经圆满落幕,作为亮点之一,各经济体领导人和代表拍摄“全家福”时所穿的特色中式服装引起了广泛关注。男领导人服装的主要面料——宋锦,也走上国际舞台,令世人瞩目。
入选APEC,宋锦打开一扇门
作为养在深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APEC为宋锦开了一扇门。
据媒体报道,此次领导人服装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从2013年12月下旬就已开始,组织方共向71家企业、259位设计师和18所高校发出设计邀请函。今年2月至9月间,经过多次研讨和评审,专家评审组从455份设计稿中最终遴选出35组样衣进行深化设计,截至10月底,领导人服装制作、包装工作按计划全部完成。
在这样严格的选拔中,宋锦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特色中式服装的主要面料呢?
参与本次APEC会议服装设计的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师楚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北京APEC会议的要求,面料一定要具有中国传统元素,“我们在中国三大名锦中挑选,最后选定宋锦。因为宋锦耐磨性和平整度都非常好,同时具有亚光特点,华而不炫、贵而不显,与低调、内敛的要求很吻合。”
“此次为领导人服装提供的面料经过了创新设计。”北京APEC会议男领导人服装面料提供商、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说,为了达到领导人服装面料要求,他们将织造宋锦的纬线都换成了羊毛,经线依旧采用真丝。“丝加毛,不但增加了面料的抗皱性,成本也大幅下降。”
“气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雷利民认为,由于宋锦的密度非常高,既可以做得很薄,也可以做得很厚,这样就能保证在各种天气里,宋锦做的服装都适合穿着。
“锦绣之冠”,后世谈锦必称宋
宋锦较汉锦和唐锦,在组织结构和艺术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被誉为中国织锦的第二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及艺术价值。
宋锦的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几何网架构成的,有龟背、四达晕、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方棋格子等纹路及以圆形交切组成的球路纹和以圆形交叠组成的盘绦纹等。其造型繁复多变,构图纤巧秀美,色彩古朴典雅,与唐锦讲究雍容华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根据其结构、工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宋锦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4类,用途各有侧重。重锦或细锦的匹料,是宋锦中功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可用作书画装裱、经卷裱封、幔帐、被面、垫面以及衣料等。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需用纯天然的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到了宋代,尤其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
成功“复古”,传统技艺获新生
因创新,宋锦成为汉锦、唐锦后中国丝绸织造的又一个高峰,但也因墨守成规、难以适应新时代生活需要而逐渐衰落。
14世纪到19世纪是宋锦最鼎盛的时期。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20世纪初,因为受西方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以及多年的战乱,传统宋锦一度衰落,制作技艺几乎失传。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宋锦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迹,仅剩织机12台,不少织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成立宋锦生产合作社,使苏州宋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6年后,宋锦产量曾有所恢复,但产量不大。1990年前后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织锦厂在企业体制改革中逐步陷于困难局面,经济效益下降,难以维持。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成本加大,产量日趋下降。主要生产宋锦的苏州织锦厂,先是转产其它产品,后企业改制停产,至2004年,企业倒闭。技术档案和资料散失,技术人员都年逾古稀,有的身体欠佳,有的甚至已故,仅剩的两位老艺人已达90多岁,传统宋锦濒临失传。
苏州一直在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钱小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4年10月,由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领衔攻关、历经6年时间成功复制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据了解,原件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由苏州织造局根据宫廷画家丁观鹏的画图为蓝本织成,当时便是举世无双,是当年乾隆皇帝送给母亲的礼物,300多年来一直封存在故宫博物院,秘不示人,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融入时尚,走入寻常百姓家
2009年,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斥资承接了具有百年历史的苏州东吴丝织厂,并与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档案馆和苏州大学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聘请钱小萍作为公司的宋锦研发顾问,指导公司研发人员对其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成功复制一批珍贵的文物。
“要让宋锦重焕光彩,必须让它走入现代人的生活,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创新。”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说。
由于产量不高,而且宋锦以前多用于装裱等用途,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传统的宋锦都是手工织造,一个人每月最多也就织造6米。”吴建华说。
2012年3月,吴江鼎盛公司成功开发出一台可以按照宋锦传统工艺织造的现代织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项发明拓宽了幅宽和花幅,扩大了宋锦的应用领域。
目前,宋锦的用途已非常广泛,箱包、家纺、围巾、披肩、领带、睡衣等产品都可制作。据吴建华介绍,宋锦还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我们保护非遗不能是简单的恢复,更应该制作一些让消费者喜欢、符合时尚潮流的产品。”吴建华说,此次APEC会议期间的展示,让宋锦走向了世界,也为宋锦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
⑷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蜀锦
蜀锦是指汉代至三国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织造的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 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
宋锦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
云锦
云锦传统织锦之一。明、清时为宫廷织品。有多处官办织造局生产,用于宫 廷服饰、赏赐等。晚清以来始有商品生产,行业中才产生“云锦”的名称,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而得名。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云锦为南京丝织特产,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是锦的一种,“锦”是古代丝织物中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为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
⑸ 中国四大锦是什么
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云锦是专为皇家 制作,选材 弹性好 柔韧度好 光泽好的优质蚕丝制成。直至晚清以后才流传至民间。因现代只有南京一地生产,故通常称为“南京云锦”。云锦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妆花锦用色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20~30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织金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线或银线,或金银线并用织成。金宝地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辉映的花纹。现代织锦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成功,既保持云锦的传统风格,又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新品种,如雨花锦,敦煌锦、金银妆、菱锦等。总的来说,云锦的花纹图案布局严谨庄重,变化概括强,用色浓艳对比性也强,又常以片金勾边,白色相间并以色晕过渡,图案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图案的题材广泛,既有大朵缠枝花卉,又有各种动物(如龙凤、仙鹤、狮子等)和植物(如宝相花、莲花、佛手、石榴、梅、兰、竹、菊等),还有表示吉祥的“八宝”、“暗八仙”、“吉祥”、“寿”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种姿态的变换云势(如七巧云、如意云、和合云、叶云、行云、卧云、大小钩云等),栩栩如生,如见真情实景,尤其是在纹样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绝伦,能充分体现宾主呼应,呼之欲出,而且花纹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在配色方面,则运用了色晕与调和的技法,使纹样色彩美丽动人。云锦主要用于制作蒙、藏、满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和服饰材料以及高级服装,在古代则主要运用于缝制龙袍、装饰宫殿和庙宇以及神袍、祭垫、帷幕等。
蜀锦是织锦至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于明清。蜀锦图案取材非常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战相名将,山水人物等。蜀锦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一个特征,那就是 广泛而巧妙地运用了动植物,几何纹饰,自然景物等,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的文案图案。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大锦又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宋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著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品种繁多,按服装和服饰用途,可分为花边绸、腰带绸、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巾、锦屏等等。
⑹ 请详细介绍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其木机妆花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300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有不可被机器取代,挖花盘织凭心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南京云锦的工艺总是靠手传口授,代代相传。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先后在南京设立过“以官领之,以授匠作”的官立织造机构。元为“东、西织染局”。明有“内织染局”、“神帛堂”、“供应机房”。清为“江宁织造局”。江宁织造局共存时间为二百六十多年,其间主管织造的官员达数十人。其中曹玺、曹寅、曹、曹祖孙三代历任江宁织造达六十五年之久。曹家在江宁除担负织造御用缎匹的一切事务外,还兼任为皇室在江南的采购,办事,奏报的一切事务。
南京云锦是用长五点六米,宽一点四米,高四米的传统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织机由一九二四个机件组成,“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每天产量约为五公分,所为弥足珍贵。最近南京云锦研究所刚研制出的新夏装,一件衣服只有49.5克,一两都不到。南京云锦可以在一个服装层面上表现绢、绸、罗、缎、纱,可以将金、银、孔雀羽织进,这些都是别的服装面料无法做到的。由于云锦长期用于专织皇室龙袍冕服,在织造中往往不惜工本,故而形成了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彩,花形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大胆,尤以用金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使云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便是这一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云锦织造成就的唯一遗存。尤其是以“妆金,妆彩,妆孔雀羽”的“三妆”为特色的皇家用品,它的特殊浮雕镶嵌式的立体效果,反映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追求,体现了科技与美学的交融。南京云锦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整体艺术造型设计的靓美,彰显晕色和谐的艳美,织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精美,吉祥寓意纹样图案的奇美。她的风格流派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古代官补是中国封建王朝特定的显示官员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识,是南京云锦的特色品种。他饰于官服的胸前、后背,文官饰以飞禽;一品官为仙鹤补;二品官为锦鸡补;三品官为孔雀补;四品官为云雁补;五品官为白鹇补;六品官为鹭鸶补;七品官为补;八品官为鹌鹑补;九品官为练雀补。武官饰为走兽:一品二品官为狮补;三品官为虎补;四品官为豺补;五品官为熊补;六品七品官为彪补;八品官为犀牛补;九品官为海马补。南京云锦在继承历代优秀丝织工艺技术的同时,不断融汇创新技术,把我国古代丝织工艺技术推上顶峰,成为“锦中之锦”。一九五四年,南京文化局成立“云锦研究工作组”。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来曾指示“一定要南京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一九五七年云锦研究所成立。党和国家许多领导参观了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其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云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与特色。云锦价格昂贵。其昂贵的原因是其图案精致,工序复杂和完成工序均由手工制作而成,且制作缓慢。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而增加效益,是民族云锦生存的关键问题。当今,人类已经步入高度文明,高度信息化的文明社会,新技术、高科技已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电脑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利用电脑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诸多问题,把人们从艰苦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中国经济发展,给民族服饰带来全新的契机,民族的东西终究要吸引世界的目光。上海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身着传统中国亦庄亦谐的锦缎面料的唐装依次步入上海科技馆时,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注入了新的生命,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无限的商机,使全球掀起了唐装热。中华云锦的面料属于绿色环保健康面料,更获得人们的青睐,亦使中国古老的工艺发出新的光芒。
⑺ 云锦宋锦蜀锦和什么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云锦、宋锦、蜀锦和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云锦是专为皇家 制作,选材 弹性好 柔韧度好 光泽好的优质蚕丝制成。直至晚清以后才流传至民间。因现代只有南京一地生产,故通常称为“南京云锦”。云锦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妆花锦用色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20~30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
蜀锦是织锦中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于明清。蜀锦图案取材非常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战相名将,山水人物等。蜀锦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一个特征,那就是 广泛而巧妙地运用了动植物,几何纹饰,自然景物等,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的文案图案。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大锦又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宋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
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著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采用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在缎纹组织地纹上提织各色纬花,形成对称花纹,或用多种彩纬线挑出花纹。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
⑻ 广州市星集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星集艺公司是广州一家高新科技网络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星集艺公司致力于连接企业或个人与全国艺人的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网红主播,以及演员、模特、摄影师、主持人、化妆师等艺人,借助网红等艺人自身的粉丝经济IP,帮助企业或个人快速高效精准的做好品牌活动营销推广等。星集艺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套按需定制的品牌推广解决方案,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网红主播等艺人进行宣传推广。
法定代表人:宋锦文
成立时间:2017-01-03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12100032263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北路212号之七
⑼ 各位大虾给点壮族的资料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澜。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活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在壮族居住地,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时,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并退让到路旁请老人先过去。老人进屋时,要请老人坐上座,如果有人在老人面前翘腿二坐,则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会受到众人的谴责。
不过瘾的话再看 http://ke..com/w?ct=17&lm=0&tn=WikiSearch&pn=0&rn=10&word=%D7%B3%D7%E5
⑽ 中国是三大名锦还是四大名锦
四大锦
云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荣贵坊云锦、贡锦云锦等都是不错的。
蜀锦:蜀锦是指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浙江湖州善琏双龙绫绢厂的“古艺”绫绢品种很全的。
壮锦: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