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复工复产安全培训内容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节后复工,关键在于帮助员工从“休假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各企业和单位应对节后返回岗位的员工进行再次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每位一线员工都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对于节后新入职、转岗或变更工种的员工,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包括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同时,应安排防火逃生演习、自然灾害演练以及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安全演练,以此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设备全面检修,防范违规操作
设备故障是危化品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辽阳石化烯烃厂“2·23”爆炸事故和盐城大丰化肥厂“2·27”爆炸事故均由设备问题引发。因此,各企业应在复工复产前或首日,按照“先排查、后复产”的原则,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这包括检查生产设施、安全设施、消防设施以及各种仪表、管道、阀门、罐区和危化品储存装置。除硬件设备外,员工的操作流程也需检查。企业应杜绝违规违章操作,并防止员工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节后综合征”导致事故。对遵守操作规范的员工给予鼓励,对不认真执行的员工加强警示和教育,并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深入排查和严厉处罚。
三、深入排查隐患,及时整改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消防应急设施、仪表电气、管道阀门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停运和重启设备的检查、维修和加固,防止因设备长时间停用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同时,禁止使用不安全或临时性不稳固的设备,严禁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等报警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
四、遵守规章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持证上岗问题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必须核查从事电气作业、焊接作业、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员工的操作证,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企业应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确保特种作业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均持有相应的操作证。
㈡ 驾驶员复工复产安全培训内容
1. 春节过后,我们进入了节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事故发生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增加了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企业面临着如何安全地进行复工培训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挑战。
2. 复工前的安全培训至关重要。应确保全员参与,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典型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
3.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如电工、电焊工、塔吊司机等,应进行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4. 新进场工人和换岗工人需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了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并对施工关键环节和重点设备进行安全提示,帮助他们快速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掌握安全操作技术。
5. 针对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因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6. 教育员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遵循劳动纪律,坚决抵制违章指挥,及时制止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因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㈢ 春节后复工方案
春节后复工方案主要包括简单版和详细版两种。
简单版方案要点如下: 安全教育培训:对新进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工人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特别是塔吊、深基坑等重要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门卫管理加强:严格门卫制度,防止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工地,确保工地安全。
详细版方案要点如下: 全面检查项目:对平罗县东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涵盖安全生产条件、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确保所有环节符合建筑施工标准。 责任人落实: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落实各级责任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到位。 安全教育培训执行: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工人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 专项安全检查: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方案,针对塔吊、危险性工程等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其他方面检查:重点检查临时用电、消防安全、机械安全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工地环境安全有序。
通过这两份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确保春节后复工的安全有序进行,提升工地整体管理水平,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