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面馆开业怎么做活动好
1、满20送20,满30送30(每张券面值10元),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吃多少送多少,感觉就是五折。所以折回扣力答度大。
2、客人拿着券会有二次消费的欲望。
3、通过统计券的回收与发放比例,可以把握客人回头率。一般来说,附近上班族和常住居民是主要的回头客。通过客人的多次重复消费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口味特点和个性需求。
其实新店促销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人气。核心的活动内容也无非是新店打折、买赠等。这本身也是一种推广宣传。
但能否留下美好印象却是通过顾客实际在店里的消费体验决定的:1,菜品怎么样,2服务怎么样,3环境怎么样。
但也可以针对消费者的感受这块设计活动。举例:店里留一块墙面做客人留言墙,随便起个名字,客人可以随便写点什么,或者对店面菜品服务做些评价。用彩色贴纸贴上。如果有顾客愿意在小店留下痕迹可以得到打折或者赠送什么之类的,直到贴满。
一来好玩,二来起码这些来过的客人,每次再来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痕迹,还可以与他人炫耀,这是这家店的第一批客人。像这类活动是增加已到店顾客消费感受的,吸引客人的功能就差点。可以举一反三。
② 河南度假区回应一碗烩面88元,天价套餐是否应该被严查
近日,银基动物王国在河南郑州对游客开放的第二天,因游客体验不佳而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烩面天价”,一碗88元的烩面。作为对这一事件的回应,河南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今天的服务不周到,所以我们会补给游客们。”,但对于一碗88元的烩面,河南度假村回应称,一碗88元的烩面是套餐,一碗是58元。
据媒体报道,郑州银基动物王国于近几日开始测试和运行,几日后,试运行的第二天,许多进入公园的网民抱怨很多。一些网民说,“人很多,但是动物很少。烩面有八十八的和十五一根肠子。”一些网民还说,“大轿车要排队一两个小时,专车的价格要在400到900之间切换”,“在动物区吃饭要两个小时”,“一碗烩面88元?”这件事一经曝光,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③ 有没有描写河南烩面的文章或诗句
按饮食业权威的说法,郑州的烩面发展到今天,有3种流派:一种是合记,传统制作方法;一种是萧记,新兴的,清香型;另外一种是“丰源”系列,也是老百姓喜欢的一种。 合记是郑州羊肉烩面的鼻祖,说到郑州的羊肉烩面当然得先说合记。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42年开业,因老板是回族,掌勺师傅为陕西人,故起名为“陕西牛羊肉炒菜馆”。起初以炒菜为主,兼营泡馍。1947年该店迁至顺河路口(今二七广场附近),由名厨赵荣光主厨,主营炒菜、泡馍、烩面。后来烩面成了热卖品种,又更名为“陕西牛羊肉烩面馆”。1952年,老乡亲、怡兰轩、顺和楼3家老板合伙经营,就因为是合伙,业内人称之为合记。 如果你是个老郑州,从你记得的最早的烩面价格就能判断你吃烩面的“级别”。郑州市饮食公司的利保生是标准的羊肉烩面爱好者,当年合记烩面馆还在二七塔西北角时,他就经常光顾。他回忆说:最初吃是0.36元一碗加4两粮票,后来是0.37元、0.39元、0.41元……那时,不论早晚,路过二七塔,总能看到一群人或蹲或站,手捧一白瓷海碗,埋头大嚼……当时的合记烩面馆只有两间门面,十五六张桌子,根本不够用。有一个数字可以充分反映当时合记生意的火爆,由于大多数顾客都是露天“作业”,餐具损耗很大,每个月合记烩面馆都要用东风汽车拉回来一整车的餐具! 从那时起,合记羊肉烩面已经成了郑州的名牌!之后,合记烩面馆又在现在的天然商厦附近开了一家分店,依然是门庭若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郑州城市改造,合记烩面馆就被拆掉了。“羊肉烩面爱好者”们纷纷向饮食公司和有关部门“抗议”,当时的报纸还发表了一篇《合记烩面哪里去了?》的文章进行呼吁。于是郑州市饮食公司将原来合记烩面馆的师傅们派到了位于铭功路与解放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品香饭店,重新打出合记的大旗。1991年,合记烩面馆搬到了人民路的黄金地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合记烩面开始连锁经营,如今郑州市已有8家连锁店。 如今合记烩面生意兴隆还可以用一个数字反映,仅人民路总店,一个月就消耗香菜两吨有余! 在郑州能与合记比肩抗衡的只有萧记。萧记三鲜烩面可谓剑走偏锋异军突起! 1986年,萧记烩面刚开张时,连个门店都没有,从一张帆布篷,一张矮桌,一条板凳、一锅汤起家。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萧记,仅其总店每年就向国家上缴利税100多万元! 萧记烩面的创始人萧鸿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退休后领着两个儿子开起了烩面馆。他没有沿袭传统的羊肉烩面风格,而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许多人都有相同的记忆,当时的萧记烩面馆开在人民路与东太康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带,通宵营业。风雪之夜,三两知己欢聚于此,叫上一盘红油豆丝、一盘扒羊肉,每人面前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烩面,即便是就着一瓶最普通的白酒,也能有无限的快意! 当初的地摊如今已经发展成了郑州萧记面食有限公司,老板萧存兴是萧鸿河的大儿子。位于郑汴路货栈北街的总店由萧存兴亲自掌舵,下属3家直营的分店分别由其爱人、兄弟及其侄女坐镇。除此之外,萧存兴还以加盟店的形式在郑州发展了多家分店。十几天前,郑州西郊工人路上的西三鲜烩面城刚刚开业,就和其他几家萧记的分店一样,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萧记第一次创业时,挂的招牌是“三鲜萧记烩面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招牌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馆”,而今天其总店的招牌已经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美食城”。 萧存兴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萧记开张时,郑州的羊肉烩面馆正处在鼎盛时期,但因为当时市场刚刚放开,投资者对长久经营没有信心,普遍存在门店小、卫生差的问题。生意好了就不顾质量,顾客多了就往羊肉汤里对水……而萧记在刚开始经营时,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为的就是要做出名气来。 如今,萧氏兄弟早已尝到了名气的甜头,对萧记品牌更是呵护有加。不久前,萧存兴老家的一个同族在郑州打出了萧记烩面的旗号,几经周折,协商无果,萧存兴最终通过法律维护了萧记的商标权。 从萧存兴“坐骑”的变化就很能看出萧记三鲜烩面在郑州的发展。创业之初,萧存兴既是老板又是“菜买”,骑一辆破自行车,后座上挂个篓,每天穿梭在自由市场。后来换了一辆三轮车。再往后就有了客货两用车、面包车。现在他出入乘坐的是红旗牌轿车。发达以后的萧存兴热心公益事业,一位相熟的书法家曾为其题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萧存兴颇有感触,奉为至理名言,并将之作为其家族企业发展的宗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惠丰园烩面馆在经七路上开业。经营者一出手就显得颇有气势,明亮的店堂、豪华的装修、品种丰富的小菜。惠丰园烩面与众不同的是在汤中加入了滋补的中草药。从开业至今,每到饭点,“惠丰园”几乎天天“爆棚”。 “惠丰园”一帆风顺的发展可谓是个奇迹,它的兴起,鼓舞了羊肉烩面经营者的信心。有趣的是,在其之后,郑州一时间突然出现了几十家大大小小叫“某丰园”的烩面馆,据说有的味道还真不错。目前不少烩面馆已在郑州的餐饮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④ 河南烩面的历史谁知道
河南烩面的由来?在永福路一间新乡人开的河南传统烩面馆。店主王先生说,河南烩面是从西安泡馍中演变过来的,西安的泡馍是清朝年间传到河南的,因为河南人不喜欢吃馍而喜欢吃面,就把它演变成了烩面。现在烩面中所喝到的汤都能依稀闻到西安泡馍的味道,汤用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其中下入七八味中药,煮出来的汤浓。烩面用的面叫做扯面,其特点就是滑爽、劲道。在河南本地,郑州以“合记烩面”最出名;新乡以“原阳烩面”最出名,而广州“烩面大王”的烩面在原阳烩面的基础上,糅和了合记烩面的做法,味道更“正”。
羊肉烩面以清汤(又叫白汤)为主,近几年又出现了卤汤,新乡“小北街”的羊肉卤,像广州炖牛腩一样。羊肉烩面的羊肉汤里有羊肉、羊骨若干(在烩面大王店里,每天都要用几十斤的羊骨头、羊肉来煲汤。),辅以粉丝、海带丝、枸杞、香菜等。烩面厚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咀嚼有张力,分为一段段地吃。吃去尺长,再喝汤。羊肉烩面便佐羊肉汤,海鲜烩面便佐海鲜汤,以此类推。参考价:5元/小碗、6元/中碗、7元/大碗。
话说合记烩面
早在七八十年代,常到郑州出差或旅游的外地人就给郑州送了一个雅号,称之谓“烩面城”。时至今日,郑州市人民路合记烩面馆前仍然是车水马龙,人们感受过那酣畅淋漓的味觉之后,很多人会问:谁研制了合记烩面呢?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42年开业,后由老乡亲、怡兰轩、顺和楼三家老板合伙经营,因老板是回族,掌勺师傅为陕西人,故起名为“陕西牛羊肉炒菜馆”。1947年该店迁至顺河路口(今二七广场附近),由名厨赵荣光主厨。
赵荣光师傅1901年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长垣县(今属河南省),14岁到河南开封同天聚饭店跟名厨周文汉学徒。赵荣光虽系汉族,但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回族饭菜的制作。他喜面食,尤其对面条特别钟爱。据他的关门弟子王平和讲,战争年代,饭店经常因躲避空袭关门,有时厨师们刚端起饭碗就要急于逃命。当时粮食紧缺,赵师傅不忍将剩饭弃掉,空袭结束后,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荣光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在面里放些盐、碱之类的原料,使其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成为店员们的一个主要伙食品种。后来,一些老顾客发现店员吃这种面津津有味,香气四溢,就要求购买。赵荣光师傅由此开始精心配制烩面。他选用上好的鲜羊肉,放入各种原料将肉煮烂,面条下锅时用原汁肉汤,再放入羊肉、黄花菜、木耳等调料,烩面的味道十分鲜美,逐渐成为该店的热卖品种,老板也把店名更改为“陕西牛羊肉烩面馆”,简称合记烩面馆。解放后,“合记”经公私合营成为国有企业,赵荣光师傅也因对“合记”作出的特殊贡献,先后当选为郑州市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
合记烩面操作规程严格,数十年坚持一锅一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70年代后,“合记”每天接待顾客4000人次。1991年,郑州市饮食公司借旧城改造之机,将合记烩面馆搬迁至人民路经营,扩大了经营面积,每日接待顾客6000人次之多。1994年,合记烩面被国内贸易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1996年,合记烩面馆走上连锁经营发展之路,先后在郑州市区开辟了南阳路、华山路、东明路8家连锁店,还在新乡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荥阳市、三门峡市、安阳市、长沙市等地开设了近30家连锁企业,进入了它的全盛期。1997年,合记烩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2001年,又被中国烹饪协会表彰为“中华餐饮名店”。它的创始人赵荣光师傅80年代初期退休后定居兰州,1986病逝。
烩面还是清真【老字号】的香
在驿城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餐饮业的变化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每一年都有流行的餐馆,每一年都有一个独领风骚的"流行色",比如20年前的烩面,之后的川菜、火锅,去年的德克士、西餐,一直到今年的麦当劳、比萨饼以及马兰拉面、羊蝎子等的火爆。如果说在烩面"名声显赫"的时代,一个骄子还能够"统治"一年或者数年的话,那么如今"行业老大"的位置更换频率就开始加快,有的也许几个月或者更短就匆匆而去,被后来的"骄子"代替了。真有些"江山易改"的味道。然而在餐饮界"群雄逐鹿"的时代,20年前的烩面虽已不再是"骄子",可如今,我市经营烩面的饭馆、小摊仍遍布大街小巷。市民对烩面的喜爱似乎20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改变。驿城区一位60多岁的退休干部说,20年前能吃上烩面的是经济较为宽裕的家庭,在当时烩面被称为一种奢侈的美味。这么多年了,如今出去吃饭,全家老小还是都喜爱烩面。
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
说起烩面,经营烩面馆20年的潘建安给记者讲述了烩面的渊源。据考证,烩面是因飞机轰炸而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名厨赵荣元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便出去躲飞机。回来后,他便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烩了烩。这时候,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于是,他潜心研究,在面里放了些盐、碱,使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后来烩了后的面也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于是,郑州的大街小巷也便涌现了许多的烩面馆,当时有人戏称郑州为"烩面城"。而烩面真正落户我市,是在1983年的1月。
潘记烩面自成一家
在驻马店提起潘记烩面,似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一些中老年人闲聊,他们便能告诉你"潘记"的发展史。至今仍在市粮食局上班的李先生说,20年前,他只记得郑州有开烩面馆的,每次出差,别人招待他的便是烩面,那时只知道那味很美,每次去了便先去找烩面馆。当时只埋怨驻马店咋就没有开这样的馆子呢?不久后,他的愿望实现了。在距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姓潘的老板便开了这样的一家烩面馆,吃后发觉这个连店名也没有的烩面馆,做出的烩面竟出乎了他的意外——其味的香醇让他不再牵挂郑州的烩面馆。这便是潘建安最初的烩面馆给食客留下的印象。
提起潘记烩面馆这个招牌,潘记烩面馆的创始人潘建安给记者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那是1982年冬季的一个夜晚,他去烩面馆附近买东西,路上几位刚下夜班的工人向他打听附近是不是有家面馆,是做烩面的。他领着食客来到了店内就座,而食客们刚才的问话让他思量了许久。第二天他便做了一个招牌,为自己的店取名潘记烩面馆。1983年1月,潘记烩面馆在我市"诞生",并自成一家。它的降临活跃了我市当时的大小餐馆,并在驿城独树一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第一次到潘记烩面馆吃面的食客,也就成了潘记烩面馆的回头客。他们冲的就是潘记烩面馆的信誉、声誉及那独特的香醇。潘建安在其伯父潘玉明的指导与建议下,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使烩面的香味更加纯正,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面筋、肉烂、汤醇、味美的特点。如今,潘记烩面馆已有原来的汤面发展到炒烩面、凉拌烩面等多种品种,这些创新引发了同行们的纷纷效仿。
其实,在我市开烩面馆的不仅是潘家,还有肖记及一些没有打出名头的烩面馆。但无论烩面馆挂的是什么招牌,都应该在质量上下功夫。对此,潘建安说,烩面的制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做好烩面是要花一定
⑤ 河南郑州仨年轻人吃8元烩面悄悄付4400元,他们为何这么做
在这个社会上,每天都有正能量的事情发生。而正是这些温暖的人和事,才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在河南郑州,就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三名年轻人吃8元烩面,却悄悄付了4400元的“天价”,得知真相的人们纷纷给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做呢?
听到这样的事情,让人的心也不禁跟着温暖起来。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乏有爱心的人士,他们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他们职业各有不同,甚至也许他们自己也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他们心里有一颗对生活的热爱,有一颗对世人的怜悯之心,他们是有大爱的人。也正是他们这样的人群存在,才让正能量在城市里悄悄蔓延,带动了其他人也像他们一样传递爱心。
人的这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每个人都有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如果在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对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拉你一把,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希望这样的正能量永远在社会里传递下去。
⑥ 河南烩面,爽滑筋道,汤鲜味美,你会做了吗
河南烩面历史悠久,传说李世民登基前,隆冬落难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农家收留。农家淳朴,宰家养麋鹿炖汤,又迫于追兵草草将活好的面拉扯下锅。李世民吃下,寒疾痊愈。即位后,李世民派人寻访,命御厨学艺,唐宫御膳就多了道“麒麟面”。后因麋鹿稀有就用山羊替代,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烩面。
第三部: 另起锅上火加入羊肉汤,水开倒入烩面、放入木耳、羊肉、黄花菜、菜心、盐,最后加鸡精,枸杞、羊肉。连汤带面一起盛入碗中,撒上香菜,配小碟辣椒油一起上桌即可。
烩面制作中的小窍门
1: 面粉中加入盐,碱,能使烩面更筋道。
2: 冬天用温水和面软一点,夏天温度高可以用冷水和面硬一点。
3: 根据自己的口味,任意换自己喜欢的配菜。
⑦ 宴渠烩面和晏曲烩面哪个是真
宴渠烩面。
宴渠老烩面,河南人舌尖上的记忆。烩面作为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是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
在河南郑州高新区化工路与白杨路交叉口向北100米有一家烩面馆,因馆址位于高新区西流湖黄河引水干渠边上,被食客们称之为渠边上的美味,后演变成宴渠老烩面(原宴区老烩面)。宴渠老烩面开业短短两年,已有白杨路店、国棉三厂店、中原路店、国棉一厂店、花园路店等十余家店,在市民口中有着极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