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庆乡野耕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乡野耕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2017-04-10在重庆市开州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关子社区巴渠街367号(职业教育中心)附2号。
重庆乡野耕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00234MA5UGYEM2F,企业法人陈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乡野耕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利用互联网销售:日用百货、预包装食品、家用电器、农副产品、水产品、工艺品(不含象牙及其制品)、电子产品(不含电子出版物)、旅游纪念品、办公设备;票务代理;水电气费代缴;计算机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网络科技、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咨询;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企业形象策划;摄影服务;物流仓储配送服务(不含运输和危险品仓储)。(依法需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重庆乡野耕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⑵ 重庆嘉一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嘉一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2015-04-07在重庆市开州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开县文峰街道富厚社区杨柳路43号。
重庆嘉一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002343316091362,企业法人王林,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重庆嘉一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利用互联网经营日用百货、包装材料、鲜花、电子产品、工艺品(文物除外)、皮革制品、服装鞋帽、玩具、钟表及配件、文教用品、照相器材、体育用品、家具、家用电器。清洁服务、摄影服务;鲜花礼仪服务、婚庆服务;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代理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重庆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573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6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重庆嘉一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⑶ 重庆开州农业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内容
人民网消息,重庆开州区临江镇青阳村,50亩桃树开始进入挂果期,核桃大小的青色果实挂满枝头,再过4个月,蜜桃成熟时,山坡上桃树果实累累,公路上“采果车”络绎不绝,一片繁忙。
从4万斤桃子封存销毁到丰产8万多斤,供不应求,临江镇青阳村9社村民谭怀生只花了仅仅一年的时间。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蜜桃品质,卖好吃的果子,谭怀生搭上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致富快车”,尝到了甜头。
面对此种情况,开州提出要提升专业化发展的规模与深度,突出以专业助耕为重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实行专业化分工。将分散的农机联合起来,形成资源优势,开州组建了一支与农户签订代耕代收合同的耕种服务队,有效解决了在农作物耕种、收割等重要时间段的缺工之困。
“使用机械插秧不仅速度快、效率高,同时秧苗节位低、密度合理,效率也整整提高了10倍,”开州区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张余称,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是对种粮大户开展耕、种、收、烘等全程式服务,每亩收取服务费450元。
“这种模式,既解决每个种粮大户购机成本高、机械闲置时间长等问题,又有助于专业助耕队的专业化和效益最大化,”张余算了一笔账,水稻全程耕种收服务可为一般农户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50元以上,其中机耕节约50元以上,机插节约40元以上,机收节约250元以上,极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
在开县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里,记者看到,马铃薯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95式拖拉机等30余台大小型机械设备安静地“躺”着。农忙时节刚过,它们才迎来片刻休息。
地处西南丘陵山区的重庆,人多地少,土地细碎,稻田多是“巴掌田”。随着农村劳动力、农资成本逐年上涨,种粮在许多农民眼中成了“亏本生意”。为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开州作为全国100个产粮大区,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水稻、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引进推广高性能清简化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目前,开州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了107个,组建各种农业耕种服务队47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机耕面积已达93万亩,机收面积已达14.8万亩,机插机播面积达到3.26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
融合产业 加工从粗到细 市场从内到外
柑橘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阳光普照,到年底才能成熟。位于开州赵家镇柳池村工业园区里的橙汁加工生产线也处在一年当中的“休假期”,静静等待着成熟柑果的到来。
产业发展快不快,全靠龙头企业带。为以加工转化为重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州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推进柑橘、粮油、大鲵等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2008年,重庆天邦食品公司被引进,主要从事柑橘深加工。2009年,天邦果业在开州投产。这是当时西部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线,每年可加工柑橘20万吨,年产浓缩橙汁1.5万吨。
“我们大量收购适合做橙汁的锦橙,个头小的、卖相不佳的,都可以卖给我们,”重庆天邦食品公司经理唐传才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植柑橘,最怕受市场波动,柑橘卖不起价。有了深加工后,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因此,这几年,果农尝到了甜头,不仅不担心种植的柑橘卖不出去,价格还在往上涨。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前不久,开州九龙山镇大米在一天之内卖出了2000斤。同样的事还发生在长沙镇齐圣村的猕猴桃身上,2016年9月,开州区第一个电商平台“开街网”正式上线,齐圣村的猕猴桃立即入驻平台,在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情况下,短短一个多月就卖了8万多斤。
虽然齐圣村的猕猴桃以前通过传统渠道销售,销量一直不错,但每年要从9月到春节期间才能全部售出。自从搭上电商快车,通过“开街网”的服务包装,直接将开州土特产品送到了市民餐桌,这也让深山里的农户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畅通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是化解农产品滞销的关键。互联网在打破信息不对称,化解农产品过剩产能中彰显出巨大威力,尤其是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为打通“土货”的最后一公里,为农特产品找对销路,从2015年起,开州不断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等,打造和培育了一批本土的电商平台。
2016年,开州区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弯道超车”的良好局面,并成功创建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同时,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形成了农村淘宝、开街网等多平台同步发展的农村电商运营格局。截至目前,开州全区电子商务企业(个体)约800家,电商从业人员约3000人,2016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1.5亿元,实现了农产品顺产顺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