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流成本在电商中占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10-12%,物流成本泛指仓储租金\人工工资\配送费\损耗\硬件投入这几项
B. 电子商务费用应该占公司多少比例
这个主要看你想做多大的规模了,如果上天猫那就要叫十几万的保证金专以及服务费 后期的运营推属广 维护人员配备等,如果单做C店的话(也就是集市店铺)那就比较少了,不用缴纳服务费,就把自己的产品拍照上架 直接开直通车推广就好了,前期定位非常关键,决定你的成败。涉及的东西太多了,这里就不给你一一讲了。具体的查阅淘宝的各细则可以查到
C. 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目前,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市场加起来超过10110亿美元,占零售业销售额的16.6%,占国民经版济的5.03%,但是发展权潜力巨大,预测到2020年可以达到10%,是全球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比美国还多。
【补充】: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太多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战争,各方依据实力独霸一方势力范围,更多考量商业利益而非用户体验。这是典型的新兴市场的状态,缺少监管制度约束的狂飙突进。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规则和秩序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话,那么至少目前已到了要建立这一切的时候了,而这将首先发生在电子商务领域。
事实上从2014上半年开始,整治电子商务并完善监管制度的大趋势已经形成。6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的通知》,从7月11日起用5个月时间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关闭一批违法违规经营网站,恰好持续到双12结束之后。
D. 直通车费一般占我们电商销售收入的多少个百分点
这个要看亲的类目了,不同类目例如是不一样的,一眼来说,店铺可以控制在支付宝成交金额的10%左右
E. 电子商务销售额
2004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170亿美金
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
Networks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专,2004年电子商务销属售额增长26%达到了1170亿美元。受此影响,电子商务的假期销售额也从2003年的183亿美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236亿美元。
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
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9.8%。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达9095亿元,增长35.7%,占全部商品和服务销售额的2.0%;电子商务采购额达16889亿元,增长42.1%,占全部商品和服务采购金额的8.5%。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1%。
(抱歉,据我所了解只有这些……)
F. 2014年电子商务贸易占gdp比值
2014年电子商务贸易占gdp百分之十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按2012年的数据计算,电子商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15%,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利用好这一新引擎,对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G. 你认为未来哪种电子商务模式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什么
悲剧斗业务!此业务为新型残品,必然号销售!
H. 电子商务那个所占的比例最大为什么
你的问题有点不清晰,我理解你是要问那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占的比重大,所以,据此回答。
当然是ctoc模式的比例大了,因为有淘宝啊,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大概在4000-5000亿元,其中淘宝一家就站到了80%。
另外,btoc模式的电子商务其中京东的份额最大,2010年京东大概有109亿的销售,其他排名在前十的btoc电子商务网站销售均在30亿元左右。
数字可能有出入,但不会相差太远
I. 当前网络零售占比越来越高,满足消费者网络购物需求,应当如何应对
(一)“消费者满意”策略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零售业消费者所购买的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改善方案,而如何提供最好的改善方案正是企业应该考虑的。具体策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细分市场、实行错位经营。商业竞争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消费者的把握,也就是把握细分市场,细分市场是根据消费者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差异,把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消费者构成的群体,传统零售商应扬长避短,精确分析网络销售冲击的细分市场,准确把握、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以顾客为中心选择适合目标顾客的商品品项供给。以受网络销售冲击较大的家电为例,网络家电销售商的经营具有以下特点:品项上大家电比重大于小家电;产品层次较低,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家电产品;价格战频繁,以低价格吸引顾客是其主要经营策略。根据细分市场分析,传统家电零售商可做如下选择:产品结构选择上扩大小家电占比;产品层次上扩大高端大家电产品占比;价格策略选择上关注电商价格,但必须审时度势,不能随波逐流,因为尽管网络销售商家电价格较低,但价格战也导致其消耗过大,难以持续。同时,传统零售商还应在商圈市场调查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和自身经营特点,确定并针对特定的目标顾客群提供系统性服务、高技术服务、定向服务、密集服务,以在特定领域、特点顾客群方面远优于网络销售商的优势进行错位经营、错位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2.推进渠道改革、控制商品价格。网络销售商价格之所以能够低于传统零售商,主要在于拥有渠道优势,传统零售商应推进自身渠道改革,借鉴网络销售商的先进做法,改变目前导致商品终端价格高企和经营效率低下的层层分销模式,逐步采取直接和生产商对接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和渠道利润消耗,以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渠道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终端零售商品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获得消费者青睐。
3.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要强化质量意识,做到商品质量全程掌控、商品售后全程跟踪,全面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商品质量全程掌控指商品质量从生产源头、物流到销售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商品采购上把好源头关,在商品物流过程中保存和维持好质量,在商品销售中保证售时质量;商品售后全程跟踪指抓好产品售后服务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商品的服务,树立“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商品,同时也是一种服务”的服务意识,做好回访并及时反馈,提供全程售后服务,帮助消费者获得购买商品后的生活改善,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满意度,为其提供显著高于网络销售商的服务水平。
4.注重购物体验、确保顾客满意。对消费者来说,购物就是体验的过程,体验是购物不可替代的环节。传统零售商与网络销售商的竞争,“体验”是其重要着力点,要做好做足购物“体验”,应借助实体零售店的场所和设备,更多向顾客提供购物体验服务,如:在生鲜区传授食品烹饪及养生保健知识;在电器区传授电器使用方法和体验提升知识;在化妆品区为顾客传授化妆、美容知识和产品使用方法,让顾客购物同时能够切身体验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应更好地做好购物导引工作,有一定规模的零售店还可提供带导购仪的购物车,让顾客购物更加轻松自如。
(二)“电子商务转型”策略
美国零售专家托马斯•马落尼克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提出的零售辩证过程理论认为,各零售组织面对对手的竞争相互学习并趋于相同,变得没有差别,至少是非常相似,变成一种新的零售企业,即合体。旧零售组织与其对立面将会在不断的竞争与磨合中相互融合,最后产生兼有前两者经营特点,但又有明显不同的一种更新零售组织,网络销售与传统零售的融合将是必然的趋势。
比尔盖茨曾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传统零售商在面对网络销售商冲击时,应认识到传统零售方式与网络销售的区别在于业态的不同,与网络销售的竞争不能陷入保持传统对抗冲击的窠臼,网络销售可以为己所用,传统零售商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借鉴和吸收网络销售的先进优势,为零售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国外的经验也表明,传统零售与网络销售商企业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美国前10名的电子商务企业中,有6个是资金雄厚的传统连锁零售企业。大型传统零售企业与网络公司应加快融合步伐,进行高科技改造,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水平,并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供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将网络销售与自身传统零售有机融合,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获得成功。
传统零售商的电子商务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转型过程中一般有以下3种模式可供选择,这三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且已有不少企业付诸实践。
1.“第三方平台”模式。即传统零售商借助成熟的第三方运营平台开设网店,成立服务小组接受网络订单,并由公司物流部门承担订单后续处理和订单商品配送进行产品销售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较适合初涉网上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不足、资金实力不强或仅作尝试之用的传统零售商。采取这种模式,企业须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做好送货、售后的服务工作,实现自身品牌的网络知名度,为日后开拓网购业务打下基础。
2.“独立网购平台”模式。即传统零售商搭建独立的网购平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购物渠道品牌,即独立的官方网站,在平台上为目标客户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品类(全品类商城)或某一个品类的众多品种(垂直商城),在网络上实现商品销售和品牌延伸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资金实力较为雄厚且实体渠道较为发达的实体零售店特别是连锁零售企业。采取这种模式,企业须注重购物平台与实体零售店的整合,形成网上网下相互支撑的格局,网络销售在价格、商品、服务等需与传统业务实现优势互补。
3.“网上下单+实体店取货”模式。即传统零售商通过自身建设网络订购网站或借助其他网络渠道,消费者在网站上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进行网上下单结算,然后再到实体店进行商品提取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适合顾客群体集中于自身商圈内的传统零售店铺。采取这种模式,企业须注重购物平台订购业务的高度整合,形成快速处理订单的能力,注重通过网络渠道将客流引至实体店中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