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子商务。。。求求急
网络竞争应有全球观
网络是不分国界的。在上市公司加快“织网”步伐的今天,如果在一开始就将自己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窄小的地域内,忽视了海外竞争对手的存在,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这也就意味着竞争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内网络业的竞争,还是与海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并不是一件坏事,竞争将引向开放,将引向更集约和更高效率,最终将促进内地网络业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发展。
不久前,有报道说我国将通过纺织业联网来启动行业的电子商务,纺织业联网网址i-textileonline于3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无独有偶,最近据海外新闻媒体报道,BtoB的网站开发商Entrade公司日前宣布,也将于3月份启动tradetextile.com,这是一个新的用于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
纺织业联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永光表示,建立网站的目的是在某一站式的交易平台上推动纺织业全球性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知道,从前业者要知道最新的颜色和布料潮流、看样品、下单、联系付运、买保险等事项都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现在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只要在www.i-textile.com中进行简单的登记,就可免费享受各种服务并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信息搜寻与交易的平台,以此来简化采购和贸易的手续,达到省时省人力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同样,Entrade公司也看到了中国纺织市场的巨大潜力。按它的估计,中国纺织市场每年为全球纺织业带来850多亿美元的收入。所以,Entrade公司启动tradetextile.com来支持BtoB的电子商务,这一网站将使用英文、中文和广东话三种版本,用于纱线、织物、服装、原材料和纺织品配额的贸易,并将目标盯住中国的纺织工业。
这两个新闻,看似平谈,却道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专业网络的竞争时间表已经提前。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的同行,而且也来自于海外的网站开发商。
众所周知,由于内地的网络经济还刚刚开始,外部环境的培育还很不充分,例如资金融通、政策扶持等方面,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内地网络业的发展。在内部条件上,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因素的制约,许多网络公司及其网站的规模都不大,这在客观上又加剧了目前国内网络业间的彼此竞争的“残酷”程度。
而今海外竞争者逐鹿内地网络市场的时间表也在悄悄提前。与海外竞争者所具有的诸多优势相比,我们与之竞争的劣势比较明显,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内地网络经营者未来将面临“适者生存”的问题:如何做大我们的网络事业,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
我们认为,这种壮大自己的方式首先是如何做大和做实我们的网络事业,其核心是如何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实现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又可以实现扩张我们网络业疆土的宏伟构想。如果融入“本土文化”,或许将更具有竞争力。
例如,上述两家纺织业网站都是针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对于i-textileonline网站来讲,它具有比tradetextile.com的优势恰恰在于,它更熟悉“中国特点”,如中国纺织业者的生产与销售情况、中国厂商与消费者的习惯与偏好等,这种建立在熟悉“本土文化”又具有先进互联网技术的网站,或许更具有竞争力。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将互联网技术、传统产业与“本土文化”三者结合起来,可能是内地网络业发展的一个实在方向。
⑵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 与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都是什么干什么的哪个大点
电子商来务,其实是最近才兴起的一源个学术名词,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主要是利用电话以及网络进行产品的推广,而且想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中实行电子商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推广主要是针对贸易型企业以及垄断性行业,所以大概来说,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涉及的工作一般是进行电话销售、维护、售后服务或者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也就是一般的业务人员,但是只通过这两种介质来工作,而不需要亲自拜访客户。
一般从事电子商务人员不需要会网站建设,只需会网络维护或是简单的网络联系客户即可。
资料来源 转
⑶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多功能服务中心是什么关系
电子商务,其实是最近才兴起的一个学术名词,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主要是利专用电话以及网络进行属产品的推广,而且想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中实行电子商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推广主要是针对贸易型企业以及垄断性行业,所以大概来说,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涉及的工作一般是进行电话销售、维护、售后服务或者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也就是一般的业务人员,但是只通过这两种介质来工作,而不需要亲自拜访客户。
一般从事电子商务人员不需要会网站建设,只需会网络维护或是简单的网络联系客户即可。
⑷ 中国纺织品贸易
第一题
现状:
1、出口规模扩大,实际增长渐缓。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08年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达53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7.0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216.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4.33个百分点;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增速较上年同期减缓了5.72个百分点。
2、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品出口压力增大。
实际上,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的忍受度较低。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到30%的出口企业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4%以上。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所能忍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包含2%)以下的高达44.5%,而所能忍受6%以上的企业占比为零。事实上,08年前三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就已经超过4%。
3、企业互相压价、承受亏损风险,来抢夺市场。
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累计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240.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6%。但是,这样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完全建立在降价基础上的。当年纺织品价格比2006年同比下跌了5.58%,服装价格下跌了2.63%。
4、专业市场大增,利于内销。
2006年我国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到3876家(纺织服装类有480家),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2007年调查采集的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市场经营面积已超过440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34.9%;店面/铺位数量超过70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32.4%;经营业户数达到55万户以上,比2005年增长了60%;2006年市场年交易额超过8500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5.7%。
5、信息化向行业纵深发展成为纺织工业的显著特点。
运用适合纺织各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服装纺机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将业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让仓库盘点时间由过去的5天减少至1天,每个月节约电话费等费用大约1000元,客户订单响应时间由过去的12小时也减少到1小时。
与之相配套的棉纺织企业装备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从国际纺机展看,新型设备都配置了信号采集接口,因此建立车间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MES可以采集生产设备的状态数据,实时监控底层设备的运行状态,为ERP提供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也可以对来自ERP的生产计划信息进行细化、分解,进行生产调度和物流调配,从而加强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发展趋势:
1、节能减排
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末全行业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4年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降低20%、吨纤维耗电量降低1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降低22%。
强化企业节能环保意识和责任,使企业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环保型产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能够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最终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
2、外贸有压力,转为内需:
中国纺织品80%左右在国内消费,国内巨大的市场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自主创新(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
中国纺织业在跨国价值链中所获得的利益只占15%~20%,这与我们的创新能力薄弱有直接关系,所以中国纺织企业应该生产高质量的纺织产品,奋力扭转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后的被动局面。
4、产业整合:
中国纺织行业要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些龙头企业可以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加速实现产业整合,这使行业优势逐渐集中,有效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纺织行业也要积极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纺织业投资出现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的趋势。
⑸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是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的支持与指导下正式成立的,国内唯一的权威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评价机构.
⑹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怎么样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⑺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据介绍,欧盟委员会和美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4月和7月提出了《欧洲电子商务倡议书》和《全球电子商务框架》,阐述了各自对电子商务 的观点。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究竟如何?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推进它的成长?
发展框架正在制定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 初始探索阶段”。电子商务乃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框架,其发展对与之相关的法律、政策、技术规范以及企业家经营意识和知识储备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我国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至于何时出台,目前尚无时间表。对这一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国家将统一规划,严格标准,创造环境,保证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地发展。
实践开发初见成效
对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方面“总体上处于落后的地位”这一现实,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成为21世纪世界贸易大国、强国,就必须顺应潮流,创造条件,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电子商务。实际上,由外经贸部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主办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实践,而由该部牵头实施的“国家金关工程”,则正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建设和发展的排头兵。
国家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管理的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石。
当前中国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进一步抓好我国电子商务的试点、示范工程,探索有关的体制、规范、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据了解,作为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财税经贸联网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强我国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提高财税经贸领域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三大难题
虽然所有人都认为电子商务前景广阔,但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规模化地运作针对最终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尚有三大难题急需解决:
第一、国内网络社会的规模还不大,市场机会有限。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不到400万的网络人口,差不多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居民的数量,这决定了现在的网络电子商业机会有限。而且,目前网络人口的结构决定了只有信息产品(电脑,软件,耗材)、图书、音乐制品等少数商品可能上网销售。
第二、我国辽阔的地域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商品配送的巨大困难。很多城市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业的配送企业,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或者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
第三、也是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我国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的缓慢。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下世纪重要商业形态的趋势下,这些困难是迟早要被克服的。在目前的条件下,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应最大限度地从困难中找到优势。例如,虽然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不算很多,但是,活跃在网上的网民主体是受教育程度高、对新事物敏感同时又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很明显,他们应该是目前在网上开始销售信息商品的最大潜在消费群体,而这一群体的数量现在每天都在高速增长。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初露端倪
最新启用的“温州网络商城”在刚开通后的一个小时内,网上成交货款达一万元,购物品种有三十多种,包括方便面、手机、饮水机、洗衣粉、矿泉水等。
目前,浙江省开展的电子商务系统还有嘉兴的电子报税系统、海关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宁波的网上订花、网上订房等,还有一些专业市场如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市场、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等也上了互联网。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电脑应用日益广泛,通讯网络日趋成熟,尽管如今在中国有许多地方的电子商务象浙江这样还基本处于初级阶段,但这项业务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表明,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达二百一十万,预计到二000年将达两千万。中国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潜在电子商务市场。
去年三月六日,世纪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共同完成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开发工作,正式推出祖国大陆第一家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
深圳招商银行则是继中国银行之后又一家推出网络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而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光大银行等十一家商业银行共建的金融权威认证中心系统进入实施阶段,为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提供安全保障。
中国各省市地区基于互联网的商品交易中心也在积极筹建之中。去年七月开通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开通仅四个月,接受了来自全球的一百零二个国家和地区四千六百多万人次的访问,被称为“中国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去年十月份以来举行的两次纺织品被动配额电子招标,更标志着中国外贸管理开始步入电子商务时代。
中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地与电子商务发生联系。中国证券交易网有三千九百八十多万用户,国内信用卡发卡量超过五千万。电子报税、电子报关、网上购物等也在逐步走进百姓的生活。
中国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说,随着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的全方位推开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还会进一步加快。
目前,中国政府在电信部门和金融部门的配合下,正积极着手国内电子商务的实施。据悉,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即将公布“中国电子商务框架”,标志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将步入由政府主导的轨道。
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贸易中心
数贸联盟是一个开放式组织,由数贸产业内骨干企业领导自发组成,致力于推动数字贸易产业健康、高效地发展,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内国际合作,通过联合运营的方式共同创建 和推动数字贸易平台建设和发展,并积极协调产业内各企业关系,积极制定数贸各种标准,领导数贸内各项标准的发展升级,保持产业持续性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