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跨國公司營銷策略的前沿水平
大家都知道市場營銷已經變成了在我們行業裡面主流的話題,各個流派,各種方式都有不同的形式來促動市場營銷。今天我們在整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當中,我們中國企業,怎麼來從國外企業當中借鑒他們成功的市場營銷模式,這是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內,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我也想就這個話題來介紹一下跨國企業在中國營銷的策略,包括它全球的營銷策略。第一可以讓大家了解一下,國外企業成功的營銷策略,戰略,對於中國的本地企業來說,也是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知道在面臨跨國競爭的時候,怎麼更好的競爭,我們擺出我們更好的策略,跟他們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公平、合理的競爭。
當我們講到營銷市場策略的時候,我們在想,營銷市場是什麼?難道它只是一種銷售的手段嗎?不是的,它絕對不是通過兜售自己的產品禍福無,這不是營銷。真正的營銷是用一種戰略、策略來提高你的價值,通過我們所說的戰略、策略的方式,來把你產品整體價值提供給我們的用戶。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講到營銷的戰略的時候,講的是長期的戰略,而不是一次性營銷的方式。也許你用一種兜售的方式,通過某種技巧,通過人際關系,你可以達到一次性的交易,但是你永遠達不到長期的交易。我們一個企業,在這么一種生存環境當中,誰也不希望我們自己的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只是為了短期的效應,我們在不斷的追求這種長期的效應,來進行我們策略的研究。所以我們說,我們營銷是一種使命,這種使命就是希望它能來通過我們的戰略,策略真正的來滿足我們用戶的需求,來給我們用戶的需求得到最大的回報。有人在說,營銷是什麼,我自己非常贊成的一種觀點,其實營銷絕對不是一種技巧,是什麼?是一種人格在裡面。也就是說,當你一個銷售人員,你的某一個銷售人員在跟客戶談的時候,你知道他代表的是什麼嗎?他代表的是某一個公司,他代表某一個產品,更重要的一點,他代表的是一個人格。當你對這個銷售人員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了解的時候,當你的客戶對你的銷售人員有足夠的信任的話,我相信他銷售了這個銷售人員,就是相信了他這個人格,他就相信了你這家公司,他也會相信你這個產品,甚至他也會相信你的價格體系,這就是銷售的核心。
昨天我在上海的一個EMBA的課程裡面,他們讓我去做一個講座,怎麼做一個領導?做一個好的領導,最根本的是什麼?最根本的是做一個好人,第二點,是做一個好的員工。如果缺了這兩點,你根本不可能做一個好的企業的領導。今天我們講到銷售,什麼是銷售、什麼是策略、什麼是戰略,什麼是市場分析,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怎麼去做一個人。人們在講到一個企業的管理的時候,企業的戰略,企業的策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的戰略、策略當中,一個總經理需要兩大職責,一個是人員的管理,一個是業務的管理。一個業務的管理你整個企業的依託。哪一個比重占的比例大,人員的管理佔了70%,業務的管理佔了30%,如果你的人員管理好了,你的企業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安定的系數在裡面。
很多的跨國企業分布在世界各個地方,它有它的驅動性在裡面,有它自己的需求在裡面,隨著全球經濟化的發展,中國已經是全球經濟化體系當中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已經佔了整個國民經濟當中很大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現在的出口,已經在驅動著整個經濟的發展。中國製造已經變成了全球論壇關注焦點,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包括我們中國的企業,在進入WTO以後,我們也可以給我們制定一個全球化的策略。國外的企業可以進入中國,我們在一定的設定這種環境之下,特定的這種成功的基礎之上,我們也可以進入到國外。我們中國有一些企業,已經涉足到國外的一些業務當中去,雖然並沒有做得那麼的成功,但是這是一個開始。國外企業進入中國,有很多它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利益的驅動,也是一種市場的需求,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
今天在我們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當中,現在我們的經濟已經趨向於全球化,再也不是十年,二十年以前的封閉的社會。前天,有一個境外的電視媒體,對我做采訪的時候說,我們美國人,兩百年之前,歐洲人兩百年之前,就在談,未來的二十年,是中國的年。我們已經談了兩百年了,今天我們還在談,未來的二十年,一定是中國的。過去的兩百年,我們每一年都在談,但是我們永遠也沒有看到這個頭,難道今天我們在談未來的二十年,五十年是中國的,是不是到了五十年以後,我們還在談同樣的話題呢。我有一點百思不解,為什麼今天我們還會重新來炒作這個話題,我們談了兩百年這樣的話題,能不能不談這樣的話題。你告訴我,什麼原因,什麼理由,我當時跟他說,未來的二十年一定是我們中國的。他不相信,西方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過去的兩百年,每一年,在他的文章當中都是在講,未來是中國的。恰恰今天,我們還在講,我告訴他一個變了,知道什麼變了嗎?中國變了,過去的兩百年,中國是在一種封閉的社會當中生存的,一個獨立的、孤立的中國沒有辦法去和全球競爭。過去我們中國來抗衡世界,過去兩百年的歷史,中國1949年以前有過成功的案例嗎?沒有,我們中國太封閉了。在過去的十年當中,中國變化了,中國唯一的變化是什麼?我們的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開放性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已經和國際的舞台站在一起了。我們所得到的信息、資源、資金,所有的一切,中國已經在變化了。因為這個變化,再加上我們中國特有的環境,一個最大的特有環境,也就是我們的人口,不止是說,我們人口的數量,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人口的質量。這個人口的質量、數量,在過去的兩百年當中,人們一直在說,今天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生產的全球化當中,中國人才的素質,市場的開放,給中國帶來了機會,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未來中國我們一直相信,未來二十年,五十年以後的中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唯一的改變,就是我們的市場開放改變的。這跟我們講到的中國整個全球化,經濟的全球化帶來的。特別是中國進入WTO以後,我們已經看到了,我們整個全球經濟已經沒有任何的牆立在我們中間了,我們可以自由地進行貿易,雖然有一些關稅,但是這些關稅永遠不會影響你做整個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同樣也是一樣的。
我們講到金融的全球化,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市場已經變成了一個更具全球化的,我們看到金融全球化,中國的資本已經可以進入國外的市場了,國外的這些風險投資,已經進入中國,我們的中國的企業,也到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也到美國的紐約政交所上市,這就是為了金融。也就是說整個金融在改變,我們國外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每年都是在以30%的增長速度在增長。這就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大家看好了中國的市場,看好中國市場最重要的看好的,就是這種金融投資,這給我們市場就帶來很多很多的機遇。
現在中國講的最多的是,我們說說中國製造。中國製造已經變成了全球的話題,甚至已經引發了要求人民幣貶值,因為中國已經變成了全球的製造中心,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他們把他們製造的密集型加工生產,已經移到中國。除了中國的製造成本降低之後,更重要的一點,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在這么一種市場的背景之下,誰也不會來放棄,在中國的製造方式。同樣引發的是,因為在中國製造,在美國,在日本,在歐洲的工作,相應來說,製造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為作為一個企業,特別是作為一個商業企業來說,它的最終目標是追求最大的盈利,對於它來說,如果要追求最大的盈利,無非就是把他的生產成本降到最低點。來到中國,我相信它的生產成本一定可以降到最低點。因為中國不止是生產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製造出和國外相同的品質的產品出來,滿足市場的需要。當然未來的五年,一定是以中國作為一個核心的中國製造,未來十年,這是很大的問題,十年以後的中國,我們的成本市場,已經不再具有很明顯的競爭力,我們周邊的國家,越南等等一系列的國家,都會超越我們,我們在我們的成本市場中,我們會有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面對的挑戰是什麼?我們怎麼把一個製造中國,變成一個研發中國,最後變成一個科技中國。這個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中國永遠是一個製造中國,二十年以後,五十年以後,永遠都不是中國的。如果你想引導世界,引導世界的潮流,如果你只是一個加工中心的話,你怎麼來引導世界,主導世界呢。最重要的核心,我們具有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中國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的成本市場,人才的資源,這些不能帶領著我們中國來領導一個世界,如果要領導一個世界,這不是一個核心競爭力,應該是科技、金融,這才是我們領導市場的競爭力所在。
跨國公司對於他們來說,他需要來到中國,因為他看到了市場的潛力,中國13億的人口,對於任何的國家,任何的企業來說,永遠都是無比的吸引力的國家所在。同樣一個企業,他來到一個國家,看到一個泵本的降低,生本成為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的降低,包括關稅成本的降低。在這樣的驅動力之下,所有的外國的企業,只要他做的時間,條件成熟的話,都會不如中國。人們都在講,全球五百強,有480幾強已經進入中國,或者是在中國進入了辦事機構,不用看,今後全球的兩千強,一萬強,都會在中國建立他的機制,研發機制,銷售體系,對於他的整個企業的全球化策略當中,他根本就沒有走,或者說這個全球化,是永遠沒有走完的,對於我們中國的企業來說,我們會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的挑戰在什麼地方呢?因為國外的企業,它有強大的,等一會兒我會講,為什麼國外的企業,比我們有一些競爭的優勢,這個競爭的優勢之下,我們國內的企業,怎麼來和國外的企業,在這么一種公平的環境之下來進行競爭,來體現出我們的優勢,我們的優勢在什麼地方?我們怎麼來發展我們的優勢,來吸取國外企業的優勢,這是我們必須來共同探討的,我們必須了解國外企業的優勢,我們必須來學習國外企業的這種市場營銷的戰略、策略,真正實現我們在這個市場上的一種競爭的優勢所在。
『貳』 什麼是國際市場營銷戰略
國際市場營銷戰略規劃的主要步驟是
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營銷戰略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各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企業把目光從國內轉移到國外,進而在整個全球范圍內尋找發展機會。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具體因素:一是貿易迅猛發展。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源泉。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日益緊密,它帶動了資本與生產的國際化,推動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二是金融一體化。國際金融是在國際貿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際金融的發展又會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迅猛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三是高速發展的現代化技術。信息技術革命將世界帶人了信息化時代,它在更深層次上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使全球經濟的聯系更為快捷、廣泛。四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據資料顯示,跨國公司以及國外分支機構的迅猛增長,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所謂國際營銷戰略,是指企業對於國際化進程較為長期的總體打算及其實施的原則意見。國際營銷戰略要回答的問題是企業關於國際營銷的目標和實現目標要採取的策略和原則,如有關國際化的進程、市場擴展與定位、國際競爭等戰略。它對於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是擬定短期或年度國際營銷策略的根據之一。
2.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2.1社會文化環境。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包括人類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總和。它不僅體現出我們自己的行為,也體現出我們對他人行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個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質文化、社會機構、宗教、審美學、語言)3個方面。文化滲透於營銷活動的各個方面,國際營銷者的活動又構成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營銷成果的好壞深受文化的裁判。
2.2經濟環境。一是經濟發展階段。它包括傳統社會、起飛前夕、起飛階段、趨向成熟和高度消費時期。因為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階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際市場營銷。以消費品市場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在市場營銷方面強調產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進行廣告及銷售推廣活動,品質競爭高於價格競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則偏重於產品的功能及實用性,其推廣主要靠口頭傳播和介紹,價格因素比產品品質更重要。二是市場規模。企業在進人某國市場時,首先關心的是該國的市場規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務總量,或者市場擁有的購買力總量。一般來說,大多數產品及服務的市場規模都與人口和收人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認為是由人口和收人決定的。三是消費結構。開展國際市場營銷,必須了解影響消費者儲蓄的多種因素,以便分析、判斷消費者需求、支出和消費水平的變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因素、市場商品供給狀況和消費偏好、儲蓄動機差異等。
2.3政治法律環境。有時政治環境能夠對營銷活動產生直接影響,法律和規章則起到鼓勵或限制企業營銷活動的作用。企業首先是一個經濟組織而非政治組織,但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時,經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國際營銷法律主要由國內法律、國際經濟法律、東道國法律等構成。從事國際營銷的企業要與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打交道,採取適當方式公平合理地解決爭端,這也是國際營銷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2.4技術環境。在知識經濟時代,工業和農業增長並不是由於資本的投入和勞動力增長所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由於生產率的提高、勞動者知識水平和素質的提高,以及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和推廣所引起的。
3.我國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3.1機遇。首先,進入國際市場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市場規模巨大,發展迅速,這給我國企業以現實的吸引力。隨著國際政治形勢趨於緩和,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關系不斷改善,經濟聯系更緊密,這為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條件。其次,我國政府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企業進人國際市場。
3.2挑戰。明確界定產權、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企業國際化的前提;科技水平落後、人才匱乏是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又一大障礙;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使我國處於不利地位,其他發展中國家、獨聯體及東歐國家的經濟發展將給我國企業以巨大壓力。
3.3任務。一是調研國際市場。只有掌握了國際市場的脈搏,才能找出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切人點。企業的國際調研需要大量詳細且涉及范圍面廣的信息,如目標市場的文化、經濟、教育水平、目標消費人群接受新事物新品牌的能力等。二是分析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制定企業的營銷目標,做出相應的國際營銷戰略規劃,找出與原計劃的差異,制定相應的規章,組織監督部門,給予相應的權力,以保證預定的國際營銷目標順利進行。三是分析目標市場消費者。了解當地的消費觀念,從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消費群體的特徵等影響因素分析,從而細分市場,找到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並分析這一細分市場的潛力及培養空間。四是分析目標市場國的經濟政治法律等政策。分析當地的經濟狀況,以分析企業在當地銷售產品的可能性,著力疏通與當地政府、社會團體及新聞媒體的關系。防止企業因為外力因素而終止現行的企業計劃。五是分析競爭對手、供應商及分銷渠道。熟悉當地的環境,分析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及動力,培養良好的競爭環境,這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六是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培養當地市場,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企業、信任企業,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進一步拓展更為廣闊的目標市場,進人其他國家市場鋪平道路。
『叄』 簡述跨國公司進行全球化經營和全球化競爭的四種基本戰略選擇並對每種戰略做出
開展國際化經營企業有三種基本戰略可以選擇,全球化戰略。多國本土化戰略跨國戰略,其中全球化戰略是指公司在所有國家市場實行幾乎相同的競爭戰略。
『肆』 求問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營銷戰略中進入外國市場的方式有哪些
日本,自七十年代以來持續依託國際市場營銷戰略,在全球構建起了龐大的跨國公司生產與銷售網路,其獨到的成功方式令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望塵莫及而不得不追隨其後。 以貿易立國著稱於世的日本,自七十年代以來持續依託國際市場營銷戰略,在全球構建起了龐大的跨國公司生產與銷售網路,其獨到的成功方式令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望塵莫及而不得不追隨其後。
一、分移型市場選擇方式
日本跨國公司拓展國際營銷市場一般須經歷下列三個階段:
首先是市場調查階段。
市場調查主要包括產品需求和市場佔有率、銷售額及投資回收率、國家風險和業務風險的預測等等,以此捕捉新市場的機遇。
其次是市場進入階段。同美國企業相比,在進入市場的營銷策略中,日本企業重視的是銷售量(短期收益),它們一般通過低價擴大銷售量來彌補收益的低下。在進入國外市場過程中,日本企業採用了靈活的方式,主要有:瞄準不太激烈的市場;努力使每個市場各具特色,針對市場特色制定商品計劃;低價銷售;提供高質量商品和完善的服務;開發強有力的銷售渠道;積極進行廣告與促銷活動等。這里的順序是:制定、開發適合市場的商品--制定低價--高質商品與優質服務--促銷行為。
最後是市場擴大階段。在市場進入階段,日本企業採取低價銷售是為了吸引顧客以及初期的促銷活動的需要;一旦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後就會提高售價,以增加利潤。從這一角度分析,日本企業的長期目標仍是確保利潤,所不同的是,日本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在進入市場階段採取低價戰略,而在擴大市場階段採取名牌開拓戰略。在擴大階段的不同時期,日本培育出了不同的明星企業和名牌產品。例如,50年代中期的明星產業為纖維業和鋼鐵業:50年代後期為機電、造船和石油精製業;60年代則是汽車、家用電器和石化工業等。具體到名牌產品,豐田汽車公司的皇冠牌小轎車就是突出一例。當50年代中期豐田首先向美國出口皇冠牌轎車遭到慘敗後,豐田的技術人員以奮發圖強的精神,從1961年開始研製皇冠牌新型車種,並最終使該車成為豐田的主力名牌轎車之一。從1969年起,皇冠牌轎車的年產量在世界15家大型汽車公司中一直名列前茅,至今仍是國際市場的暢銷車之一。
二、移植型公司轉包方式
勿庸諱言,價格競爭力是日本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那麼,是什麼力量使日本企業形成了較強的價格競爭力並使其長期支撐下去呢?一般經濟學家認為是日本的低工資制。而實際上,低工資因素在日本已經消失,而大量資料表明,轉包制在其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式的轉包體制不只是訂貨方與供貨方根據合同建立的單純分工關系,而是以大企業對中小企業者,競爭關繫上強者對弱者之間的支配和從屬關系為基礎的不對等的分工結構。轉包企業再把加工和生產工序轉包給下屬企業,形成金字塔形的轉包結構。在價格形成上,核心企業和轉包企業之間經常就生產量和交貨時間、價格等問題進行磋商,當轉包企業的製造成本上升時,核心企業就要求它更新設備,引進新的生產方式,必要時核心企業還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援助。核心企業每年都向轉包企業提出降低成本的要求,不能適應成本降低要求的企業就要停止訂貨,中斷轉包關系。具體制定價格的部門是核心企業擔任采購的人員及計劃部門,前者負責對轉包企業進行援助指導、信息收集與聯絡工作,後者擔任具體的訂貨與價格交涉。他們對供貨方的設備與生產狀況非常熟悉,並能進行詳細的成本核算,最後制定出單價。建立交易關系後,核心企業的采購人員與轉包企業進行頻繁的接觸,以獲取信息,形成核心企業與轉包企業之間的協作與親密關系。轉包企業與再轉包企業的關系也是如此形成的。這是日本出口產品價格低廉的原因所在。
『伍』 論述跨國公司的國際營銷策略
論我國企業國際營銷現狀及對策淺探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中國已加入WTO,我國經濟將更多地融入世界,企業將更直接地參與國際競爭,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國際市場對產品的多方面需求促進我國企業積極開展國際營銷,市場導向也已成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的中心。我國部分企業將受到激勵,以其自身實力走向國際市場。激勵企業進行國際營銷、拓寬國外市場,不僅可以掙得外匯,而且可以吸引外資,還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生產與流通日趨國際化,國際營銷對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企業在立足國內發展的同時,紛紛走向國際市場,但企業在國際營銷活動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我國企業國際營銷的現狀 1、國際營銷觀念尚未建立 一些陳舊觀念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企業的發展。我國企業受幾千年傳統文化和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影響,國際營銷意識淡薄,具體表現在缺乏主動的開拓精神。企業開展營銷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擁有客戶和銷售渠道,這需要企業主動去爭取。在長期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主動出擊常被認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徵,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這種保守思想必將被市場經濟所淘汰。 2、對市場調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不重視市場調查,主要原因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從投產到銷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市場調查對失去自主權的企業來說已毫無意義。改革開放以來,許多企業雖然花了很大的精力進行廣告宣傳,但對市場調查仍重視不足。如果把現代企業營銷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經濟鏈條,市場調查就是其最基本一環,它直接影響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甚至售後服務,不了解市場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順暢的營銷體系,更為嚴重的是產品積壓,不僅影響企業資金周轉、影響企業經濟效益,而且關繫到企業生死存亡。 3、出口渠道不暢,出口產品競爭力不強 目前在我國出口產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淺、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仍占較大比重,加上我國產品向來是一流的質量、三流的包裝,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形象。我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專業外貿公司收購,然後通過轉售給香港等地的中間商實現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產銷分離渠道。專業外貿公司沒有實體相依託,生產企業又缺乏必要的銷售渠道,兩者的作用均受到限制,加上國家對工貿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缺乏協調,常導致工貿間矛盾激化。外貿公司為壟斷出口常封鎖信息,這對生產企業不利,進而對外貿公司自身造成更大影響,嚴重影響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4、缺乏科學的產品質量觀 產品競爭力最終取決於產品的質量,我國企業缺乏科學的產品質量觀。科學的產品質量應包括核心產品的優質化、形式產品的高質量和多樣化、優質的服務,企業往往以生產技術質量標准作為產品的代用質量標准,常導致核心產品質量下降。我國企業出口產品的質量問題突出反映在忽視後兩方面的質量內容。比如,作為我國出口強項的機電產品,由於售後服務未跟上而直接影響到該類產品的出口。除了以上兩大方面問題外,我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還存在著諸如異國文化的適應性較差,企業間開展國際營銷活動時缺乏支持、配合等問題。 二、完善我國企業國際營銷的對策 我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存在的問題是體制上、觀念上等多方面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採取相應的對策。 1、樹立全球化營銷觀念 觀念創新是企業營銷的先導,我國企業不能僅滿足於樹立市場營銷觀念,而應追求與環境相適應的新的營銷觀念。一些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場置於自己的營銷范圍內,以一種全球營銷觀念來指導公司的營銷活動。如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幾十個國家布有生產據點,在100多個國家擁有市場,成為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全球公司。 2、加強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提高產品競爭力主要是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獲利能力,從我國出口產品狀況分析即要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確立整體產品觀、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創新是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產品創新應從產品整體概念出發,包括產品標准創新,產品品種、花色、樣式創新,產品包裝創新,產品品牌創新,產品服務創新等。狠抓產品質量,確保核心產品優質化。另外,企業應不斷吐故納新,確保產品形式的多樣化,其重點是做好產品包裝工作。要結合我國實際,切實做好包裝、裝潢的標准化、多樣化。加強出口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措施,力圖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 3、加強市場創新,擴大市場發展空間隨著我國買方市場的出現,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步入商界的戰爭時代,面對愈演愈烈的營銷戰爭,企業是拼力爭奪已有的市場,還是去尋找消費者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的潛在市場,或創造一種新的需求市場呢?有的企業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採用讓利不讓市的低價位策略苦苦支撐已有的市場,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而高明的企業則把視野投向新的市場。以洗衣機為例,城市洗衣機市場飽和了,海爾就拓展農村洗衣機市場,當海爾總裁獲知四川等地農民用洗衣機洗地瓜、土豆時,立即組織研發力量開發出能洗地瓜、土豆的洗衣機,備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另外要增強品牌意識,制定名牌發展戰略。企業應增強品牌意識,重視商標的地域性,注意商標注冊工作,並制定以質取勝、以科技為基礎的名牌發展戰略。 4、政府深化外貿體制改革 政府應從單純的被動管理向積極服務的方向轉變,從宏觀上為我國企業開展國際營銷創造條件。首先,政府要進一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鼓勵企業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走外向型道路,充分放權,提高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一些符合條件的企業允許進出口自營。其次,政府應從法規、政策方面加以引導,促使企業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促進企業進行集約化經營,推動有條件企業向國際化、集團化、綜合商社發展。 5、增加出口渠道,做好促銷工作 國際營銷中的促銷手段很多,針對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首先應做好企業宣傳工作,主要是提高企業知名度,企業可通過廣告進入國際互聯網等手段來宣傳自己。其次,企業可利用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實行官方促銷。我國企業應從目前的工貿分離逐步走向工貿一體化,使工貿有機結合,推行代理制,逐步完善外貿領域價格體系,消除工貿之間利益分配不合理,允許生產者根據供求關系自由定價,並根據市場價格安排生產規模。 總之,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支持,但主要還在於企業本身。
『陸』 名稱解釋:跨國公司經營戰略
經營戰略,是指企業面對激烈變化的環境,嚴峻挑戰的競爭,為謀求生存和不斷發展而作出的總體性、長遠性的謀劃和方略,是企業家用來指揮競爭的經營藝術。
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就是跨國公司所採取的經營戰略。
『柒』 什麼是跨國經營戰略
跨國公司已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力量,在尋求發展中跨國公司發生了一回系列新變化,重答要的方面是由單一的經濟目標轉向了以經濟為核心目標的同時,確立了社會,環境,人文等多元目標,注重追求跨國公司的經濟力,環境力,聲譽力,和諧力。這種戰略稱為跨國經營戰略。
跨國經營戰略是跨國公司進入、維持和擴大海外經營的各種策略的總稱。它是實現其海外經營目標的重要手段。
跨國經營戰略的顯著特點是業務經營的多樣性和國家市場的多樣性。
『捌』 跨國公司的中國市場營銷策略,及其對中國的營銷的影響有哪些
跨國公司市場營銷的內容
菲利普一科特勒對市場營銷的定義是:「市場回營銷是個人和集體答通過創造,提供出售,並同別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獲得其所需之物的一種社會管理過程。」這一定義包含這樣一些核心概念:需要,慾望和需求;產品,價值,成本和滿意:交換,交易和關系;市場:營銷和營銷者。
而對於國際市場營銷,是指跨越國際的營銷,簡稱國際營銷。菲利普一科特勒認為:它是企業為了謀取利潤,將商品銷售給位於一個以上國家中的顧客或用戶的行為。
跨國公司的營銷策略是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作為企業進行市場活動
的指導思想,具有以下幾個重要方面的內容:
(1).以消費者為中心
(2). 適應環境不斷改革創新
(3).以長期發展為目標
(4).靈活運用各種市場營銷策略
(二) 跨國公司市場營銷的方法
1,跨國公司對外擴張的方式有三種,A:外貿手段,即在本國生產在國外銷售;
B:通過無形資產的轉讓,把商標,品牌,專利,技術及特許經營權等有償轉讓
給國外企業,以達到謀取利益的目的:C:對外直接投資,到目標國辦廠,就地
生產,就地銷售。針對不同的方式,跨國公司一般會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
2,跨國公司的國際市場進入策略3,國際市場營銷的組合策略
『玖』 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分析
一、公司的市場細復分
二、對公制司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可採用PESTEL模型。
三、對公司內部活動分析,可採用VALUE CHAIN.
四、公司的業內競爭以及STAKEHOLDERS
五、用Porter』s Generic Strategies, Ansoff』s matrix分析可能的戰略
六、對可能的OPTIONS進行比較。
七、結論。
另,也可用SWOT進行分析。 如果有必要,要對跨國文化進行分析和比較。
『拾』 簡述跨國公司的幾種經營策略
從勞資關系的角度來講,有三種策略:
1、自民族中心策略
2、多民族中心策略
3、全球中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