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企應對疫情市場策略 看各大車企新營銷模式下的創新
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本就處於下行壓力下的汽車市場繼續承受市場考驗,面對疫情的逐漸發展,很多車企不得不採用新的銷售模式進行探索,這也是中國汽車市場加速新營銷模式變革一種新趨勢,隨著中國互聯網化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市場或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最終能夠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買車的願望。
長城汽車在疫情期間調整銷售模式,重點針對線上銷售業務進行遠程培訓,進一步強化經銷商線上營銷能力,鼓勵使用網上4S店VR看車、微信直播看車、視頻直播看車、保持24小時400熱線等方式開展營銷,滿足消費者疫情時期看車、購車需求。
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線上看車購車無憂」的服務,通過線上預約、上門試駕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消費者購車體驗,稱未來將進一步探索電商、直播等線上銷售模式。此外,國內車企在進行線上營銷布局上早有涉及,其中新勢力造車品牌Store威馬用戶中心承接用戶整車的全流程交付功能,並提供試駕、出行、銷售維修等服務,算是較早建立全流程購車的線上購車模式。
針對當前疫情,諸多車企紛紛調整各自的營銷舉措,其中調整銷售目標、為經銷商補貼都是為了能夠在市場壓力下共克時艱的一種責任,相信在諸多車企不斷努力下,中國汽車市場也將在疫情後迎來新的「春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長沙市奔騰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沙市奔騰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9月09日,主要版經營范圍為房地產權中介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梁計偉
成立時間:2015-09-09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110003459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市雨花區香樟路德馨園住宅小區F區4棟102
㈢ 奔騰的托什干河電影觀後感
《奔騰的托什干河》影片以改革先鋒、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庫爾班·尼亞孜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阿力普勇立時代潮頭、敢為人先,在南疆鄉村創辦新疆第一所民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奮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落地生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電影敘事及攝影流暢、洗練,巧妙地通過意向含蓄地表達主題思想,比如影片中幾次攀登燕子山都令人淚目。攀登本身是一種竭盡全力的努力,是一種自我身心的錘煉,是一種克服困難到達頂峰的艱辛……。阿力普追趕童玲離去的汽車,爬上了燕子山;孩子們站在燕子山上目送老師離去;所有的孩子考上了內初班,阿力普又登上了燕子山……。這個登山的意象,非常成功地層層遞進,傳遞出影片的情感力量。
觀眾被影片的情感細節感染,不由自主地把自身情感和影片中主人公的命運相連,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㈣ 一汽奔騰x80最主要的賣點是什麼
奔騰x80!大氣時尚的外觀,最出彩的設計當屬車的尾部的「x」線條造型。而且在駕駛方面,X80前懸掛是雙橫臂式獨立懸架帶橫向穩定桿,後懸掛是多連桿 懸架帶橫向穩定桿,這也是X80最大的賣點,因為這都是相當高級的獨立懸掛。油耗方面,X80在高速上的油耗在8個左右,而在市區里在10個左右。
㈤ 因特爾市場營銷策略
英特爾在營銷策略上總能一鳴驚人。最著名的就是「Intel inside」計劃,幾乎被編入所有MBA教科書中。自1991年啟動以來,任何一位電腦生產商,只要在其廣告上加入英特爾公司認可的「Intel inside」圖像或者標識,英特爾就會為其支付40%的廣告費用(這一比例在國內是30%)。如今在電腦業利潤趨薄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廣告返款已佔到一些電腦公司利潤的1/4,成為英特爾客戶利潤增長的主要源泉。在全球,平均每5分鍾,5音調的Intel inside品牌廣告曲就會響起一次。該計劃改變了 面對最終用戶的技術推廣方式,鑄就了將近39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
2006年1月4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和宣傳標語:「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 ,37歲的「下沉的e」被取代,一時間被人看作是一個瘋狂的舉動。然而,改變何止這些,辭舊迎新之際,再看英特爾,簡直可以用「變化多端」來形容:讓「外人」(從三星電子挖來了埃里克-金(Eric Kim))負責公司的營銷、迅馳廣告變臉、「奔騰」淡出、英特爾CEO歐德尼今年正式就任英特爾掌門人、發布數字家庭解決方案「Viiv」(「歡躍」)、20億美元打造新標志……
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有一句經典話語:「不要被歷史所束縛,走出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向穩重內斂的英特爾一直有顆「超越」之心,商戰36計英特爾始終在自己掌握遙控器。
㈥ 奔騰4的核心架構
第一款Pentium 4 Willamette設計過程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延遲。它最初在1998年的一個產品發展路線中提出,像英特爾把Pentium III作為他們的主流產品一樣看待。當時,人們僅僅希望Willamette在面世時能夠突破1GHz的屏障。然而,當Pentium III發布以後,很明顯英特爾不能將Willamette稱為Pentium III。由於它的架構與Pentium III相比有很大的不同,Pentium 4採用NetBurst架構,它被命名為Pentium 4,這也終結了英特爾以羅馬數字命名的規則。
許多業界專家認為,最初的1.4和1.5GHz P4的發布只是在產品真正完善之前的一個權宜之計。根據這些專家的觀點,Willamette的發布是因為當時競爭產品AMD AthlonThunderbird性能已經超過了Pentium III,並且英特爾對於Pentium III的改進還不現實。這個新的內核使用0.18微米〔180納米〕工藝生產,最初在主板上使用Socket 423,後來的版本更改到Socket 478。
在性能測試中,Willamette的表現有點兒讓分析人士失望,因為它不僅在所有的測試環境中不能超過Athlon和最高頻率的Pentium III,而且很明顯它並不優於低端的AMD Duron。盡管售價為819美元(1000顆的批發價),它的銷售表現一般但是增長勢頭可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需要相對較昂貴的Rambus動態隨機存儲器(RDRAM)所致。Pentium III仍然保持英特爾最賣座的晶元,Athlon的銷售也稍稍領先於Pentium 4。
在2001年1月,一個頻率更低的1.3GHz型晶元也加入到這個系列,但在隨後的12個月中,英特爾慢慢追上了AMD的領先地位。2001年4月英特爾推出了1.7GHz的P4,它是第一個性能明顯優於Pentium III的晶元。2001年7月英特爾推出了1.6和1.8GHz的型號,在8月它推出了1.9和2.0GHz的Pentium 4。在這個月中,它發布了一款新的能夠支持廉價PC133 SDRAM的晶元組。盡管使用SDRAM將比RDRAM慢很多,PC133比較低廉的價格這樣一個事實帶來了Pentium 4銷售的大幅增長,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將Pentium III從市場銷售首位的位置趕了下去。
2.0 GHz 是第一款真正能夠挑戰Athlon Thunderbird的P4,當時它是市場上無可爭議的最快的x86處理器。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雷鳥仍然是市場上總體性能最快的,但是它們之間的性能差距已經非常接近,所以任何一方的支持者宣稱超出對方都不是不合理的。對於英特爾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英特爾已經在x86CPU性能上保持了16年的領先位置,在AMD Athlon發布之前只出現過兩次短暫的例外。 2001年10月Athlon XP又一次為AMD贏得了明顯的領先,但是在2002年1月英特爾發布了使用Northwood內核的2.0和2.2GHz的Pentium 4。Northwood將二級緩存的大小從256KB增加到了512KB(晶體管數量從4200萬增加到5500萬)並且使用了130納米製造工藝。使用更小晶體管製造的晶元能夠在同樣的速度產生更少的熱量,或者工作在更高的時鍾頻率。不幸的是,對於許多用戶來說,這個新的晶元不能用來升級舊的系統,因為它需要一個新的插座(Socket 478),雖然後來又製造了能夠讓Socket 423使用Northwood處理器的轉換器。
Northwood帶來了Pentium 4時代。盡管爭奪性能領先的戰斗依然很激烈(因為AMD發布了更快版本的Athlon XP),但是許多觀察人士都認同最快的Northwood P4稍稍領先於對手。尤其是在2002年夏天更是這樣,當時AMD轉換到130納米製造技術過程被延遲,從2.4到2.8GHz范圍的P4很顯然是當時市場上最快的晶元。
2.4GHz的Pentium 4於2002年4月發布,匯流排速度從400MHz(100MHz四倍)提升到533MHz(133MHz四倍)用於5月發布的2.53GHz、8月發布的2.6和2.8GHz P4,3.06GHz的Pentium 4在11月發布。
3.06GHz的處理器支持超線程(首次出現在至強處理器中),它允許多個線程同時運行,它通過復制處理器的一部分讓操作系統認為有兩個邏輯處理器來實現。在所有的Northwood CPU中都有超線程機制,但是只在3.06GHz型號中允許使用。
2003年4月,英特爾發布了一系列頻率范圍從2.4到3.0GHz的新款800MHz FSB晶元。這些新版本的與以往晶元的主要不同就是全部都支持超線程機制,並且系統匯流排頻率是800MHz。人們曾經猜想這些是為了與AMD處理器的Hammer系列競爭。然而,AMD只發布了Opteron一款,並且最初拒絕提供AGP控制器,這樣就阻止了Opteron侵蝕Pentium 4的領地。AMD的確也將Athlon XP的匯流排速度從333MHz提升到了400MHz,但這並不能阻止新款的3.0GHz P4,並且FSB不是問題所在;從333MHz到400MHz的轉換僅僅帶來了很小的乃至沒有性能提升。3.2GHz的Pentium 4在6月上市,最後一個3.4GHz的版本在2004年早期上市。 2003年9月,在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Pentium 4極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P4EE)面世了,這僅僅比AMD的Athlon 64和Athlon 64 FX(AMD64 FX)的發布早了一個星期。這個設計絕大部分與Pentium 4相同(以至於它們能工作在同一個主板),但是它增加了一個2MB的3級緩存。它與至強MP使用同一個Gallatin內核,盡管它使用Socket 478形式(不同於至強MP的603插座)和是至強 MP速度兩倍的800MHz匯流排。它同時也提供LGA775版本。
盡管英特爾宣稱極致版主要面向游戲人員,人們認為這是英特爾試圖減弱Athlon 64發布的震撼一種努力,將它戲稱為「緊急版本」。令人奇怪的是,盡管很多人批評英特爾從至強系列拼湊技術,但是很少有人批評AMD,AMD在它們的Athlon 64 FX上使用了同樣的方法(它與Opteron的差別甚至少於極致版與至強 MP的區別)。
增加的緩存的功效在不同環境會有所不同。在辦公室應用中,極致版總體上比Northwood慢一點兒,這是由於L3緩存增加了門檻值。一些游戲程序受益於增加的緩存,尤其是那些基於Quake III和Unreal引擎的游戲。然而,提升最大的是在多媒體編碼領域,在這里它不僅比奔騰4要快,而且比兩款Athlon 64快。
在2004年晚些時候通過將匯流排速度從800MHz提升到1066MHz實現了小幅的性能提升。在Extreme Edition遷移到Prescott內核之前僅僅發布了一款3.46GHz基於Gallatin內核的晶元。新的3.73GHz Extreme Edition與6x0系列的Prescott 2M有同樣的特性,不同的是它使用1066MHz匯流排。然而實際上3.73GHz Extreme Edition幾乎總是比3.46GHz版本的速度要慢。
不要把Pentium 4極致版與後來發布的有類似名字的基於雙核Pentium D的Pentium極致版相混淆。 2004年2月1日英特爾提出了一個代號為「Prescott」的新內核。這個內核首次使用90納米的製造工藝,並且「它」是奔騰4微架構的一次重要更新——重要到足夠讓一些分析人士感到奇怪為什麼英特爾沒有選擇將這個處理器稱為Pentium 5。盡管Prescott工作在與Northwood相同的時鍾速度,性能測試也顯示在游戲應用程序中Northwood比Prescott還要稍微快一點兒,但是在視頻編輯以及其它的多媒體應用中,Prescott額外的緩存讓它比Northwood有明顯的速度優勢。Prescott的架構允許它很容易地使用更高的時鍾速度。(參見超頻。)3.8GHz是批量生產的基於Prescott處理器的最快的處理器。
緊接著產品發布之後,人們就發現Prescott每個時鍾周期比Northwood多產生大約60%的熱量,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是負面的。插座類型的轉換(從Socket 478到LGA775)原本希望能夠將發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實際上卻是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同時功率消耗也增加的大約10%。但是,LGA775涉及的降溫和安裝系統是一種更好的設計,所以平均溫度有輕微的降低。英特爾工程師隨後對處理器進行的修改工作有望降低平均溫度,但是這除了降低速度等級之外從來也沒有先例。
最後,溫度問題變得非常嚴重英特爾不得不全部放棄Prescott架構,並且開發4GHz部分的努力也被認為是浪費內部資源而被放棄了。另外的擔憂是審查發現在極端狀況下需要5.2GHz的Prescott內核才能與2.6GHz的Athlon FX-55的性能相比。回首當初英特爾發布Pentium 4時吹噓的Pentium 4是為10GHz的處理速度設計的,這將被看作英特爾歷史上最重要的或許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工程失敗(engineering shortfalls)事件。
據報道Pentium M英特爾設計成員內部的參考設計,Pentium 4的開發實質上已經被放棄。
Prescott以這樣一個災難性的結局終結是英特爾內部的策略使然。市場部不斷地要求更高的時鍾速度以使他們的產品與AMD有所區別。處理器的設計被市場需求而不是被架構本身所控制。職業發展也基於更高時鍾速度這樣一個理念,當P4項目終止最終到來的時候,它對於有著資助良好的桌面分部的許多管理人員有著嚴重的影響。
最初有兩種Prescott產品線上市:帶有800MHz FSB和支持超線程的E系列以及533MHz FSB和不支持超線程的A系列。
LGA775 Prescott使用一個評價系統將它們標記為5xx系列(Celeron D是3xx系列,Pentium M是7xx系列)。E系列的LGA775版本使用型號5x0(520-560),A系列的LGA775版本使用型號5x5和5x9(505-519)。最快的570J和571工作在3.8GHz。
5x0J系列(以及相應的低端版本5x5J系列和5x9J系列)為英特爾處理器產品線引進了XD bit(eXecute Disable)或執行禁止位。這項最初由AMD最初使用並稱為NX bit的技術能夠幫助阻止一定類型的有害代碼非法利用緩存器溢出來執行。
英特爾也發布了一系列支持EM64T的Prescott產品,它們是AMD64對於x86體系的64位擴充的 英特爾實現方法。這些產品最初作為F系列並且僅對OEM銷售,但是後來重命名為5x1系列並且面向大眾銷售。兩款低端的基於5x5/5x9系列的支持EM64T的Prescott也使用506和516的型號已經發布。
5x0、5x0J和5x1 Prescott為了加速一些諸如視頻編輯這樣使用多線程軟體的處理器都集成有超線程技術。 英特爾在2005年第一季度發布了代號為「Prescott 2M」的編號6x0的新版Prescott內核。它包含了嶄新的64位技術(AMD64的實現,英特爾稱為EM64T)、XD、EIST(英特爾增強SpeedStep技術)以及2MB的L2緩存。然而,增加緩存帶來的優勢大部分被更高的緩存門檻、EM64T模式下的雙字大小所抵消。雙倍的緩存與其說是為了加快速度,不如說是為了提供同樣的空間以保證64位模式下的性能。
6xx系列的Prescott 2M處理器為了加速用於如視頻編輯等多線程軟體的處理器,它們都包含有超線程技術。
2005年11月14日,英特爾發布了帶有VT(虛擬技術,代號為「Vanderpool」)的Prescott 2M處理器。英特爾只發布了兩款這種分別運行於3.6GHz 和 3.8GHz的Prescott 2M處理器:662和672。 英特爾已經發布了市場推廣標識為Pentium D8xx的三款主流雙核Pentium 4版本。人們稱贊這些晶元每個時鍾速度有60-80%的性能提升。一個極致版〔Extreme Edition〕也已上市,它有允許四個線程並行處理的超線程技術。其它的特點包括SpeedStep技術(在3.0GHz及以上版本)、xD bit和EM64T。這些晶元在2005年5月推向了市場。
綽號為Smithfield內核的第一款Pentium D處理器使兩個相連的Prescott內核。電源消耗大約155瓦。英特爾開發人員通過讓每個內核工作在極低的時鍾頻率實現了降低了從Prescott的電力消耗(115瓦)的大幅度增加。極致版工作在3.2GHz,主流型號的頻率分別為3.2、3.0和2.8GHz。除805使用533MHz FSB外,其他基於Smithfield的處理器都使用800MHz的FSB。
2006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是Presler,它是一個Smithfield內核的65納米版本。基於Presler的Pentium D有800MHz的FSB、發布型號將是920、930、940、950,分別工作在2.8、3.0、3.2和3.4GHz。基於Presler的奔騰極致版使用型號955,工作在3.46GHz,帶有1066MHz的FSB和超線程技術。
㈦ 應對冠狀病毒 全面度過難關 一汽奔騰發布六大政策四項服務
年初,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眼下疫情還沒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一汽奔騰不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動作不斷,為解決疫情期間出行不便及防控需求增加的問題,及時推出了經銷商「一減負二支持三保障六項政策」和用戶「兩凈兩時摯心關懷四項服務」的舉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一汽奔騰x8o評價如何
我買了一輛奔騰X80自動檔2.3的車,聽朋友說這2年一汽的車子不錯,支持下國貨,誰知道買了個這玩意,跑了1500公里後,我跑了次長途,在跑高速的時候跑到400公里的時候發現車子在120馬的情況下你把車速降下來,降到60馬然後你加油提速最多隻能跑90馬,提不到90馬以上,持續很長時間車子才可以跑到120馬以上,著車子國產的還是不穩定,勸大家還是不要買了。4s店的技術總監說有問題但是不出東西,廠家說這沒有毛病,好著呢,不給修,也不給換。
㈨ 奔騰T33的亮點是啥
奔騰T33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它豐富的配置了,奔騰T33全系雖然有12款車型,但按具體配置來劃分的話,其實只有4種配置車型,它們依次是舒適型、豪華型、互聯智酷型、互聯智享型,這4種車型都有著很高的配置水平,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它們的具體配置,看看哪一款車型更值得入手。
舒適型:6.98/7.08萬元(手動擋)
舒適型雖然是奔騰T33全系的入門車型,但配置很厚道,因為像ESP車身穩定系統、LED大燈、定速巡航、後駐車雷達、倒車影像、電子駐車、上坡輔助、無鑰匙啟動、10.25英寸觸控液晶屏等實用性配置都是全系標配的,對於日常駕駛來說,這些配置算是夠用了。
豪華型:7.88/7.98萬元(手動擋)、8.88/8.98萬元(自動擋)
豪華型包括了國五和國六、手動擋和自動擋在內的4款車型,它們的配置都是一樣的,在舒適型的基礎上,豪華型主要多了定速巡航、電動天窗和皮質座椅這3項配置。而在價格方面,豪華型要比舒適型貴了9000元,性價比顯然要比舒適型低一些。
互聯智酷型:8.38/8.48萬元(手動擋)、9.38/9.48萬元(自動擋)
互聯智酷型同樣也是4款車型,在豪華型的基礎上,互聯智酷型的輪圈升級到了18英寸,與此同時,還多了皮質方向盤、自動空調、後排出風口、車載導航、語言控制、7英寸液晶儀表盤、車聯網等配置。相比豪華型,互聯智酷型的價格提高了5000元,但配置大大提升,主要是多了很多互聯網功能,這對於年輕人會更有誘惑力。
互聯智享型:9.88/9.98萬元(自動擋)
互聯智享型是全系頂配車型,並且只有自動擋,在互聯智酷型的基礎上,主要多了前排側氣囊、自動大燈、前排座椅加熱、主駕駛電動座椅調節、車內氛圍燈、車內後視鏡防炫目等功能。看似多了不少配置,但其中除了前排側氣囊之外,其他配置其實都無關緊要,對實用性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價格卻提高了5000元,所以並不推薦大家購買頂配的互聯智享型。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奔騰T33雖然車型很豐富,其實也很好選擇,如果是買手動擋車型的話,入門級的手動舒適型就可以了,如果是選擇自動擋車型的話,那麼互聯智酷型更值得入手。至於國五和國六車型的話,還是推薦大家買國六車型,因為同配置的國六車型只比國五車型貴了1000元而已。
最後總結:奔騰T33各方面都沒有讓我們失望,它有著時尚的外觀設計、不錯的內飾質感以及較高的配置水準,動力系統的優勢雖然不夠突出,但也沒有拖後腿,整體的產品實力確實可圈可點,而6.98-9.98萬元的售價區間也比較合理。如果你是一位預算在10萬以內的年輕購車者的話,不妨了解一下奔騰T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