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營銷案例
http://www..com/s?bs=%D3%AA%CF%FA%C8%ED%BC%FE%C6%DF%C9%AB%B7%E7&f=8&wd=%D3%AA%CF%FA%C8%ED%BC%FE1%C6%DF%C9%AB%B7%E7
㈡ 微漫畫的微漫畫營銷模式
微漫畫集抄網路漫畫和微博之所長,襲目前見到的微漫畫營銷模式還比較少,簡單總結了下幾種微漫畫營銷模式:
1.使用自身漫畫形象創作微漫畫進行傳播。比如海爾兄弟。
2.藉助知名漫畫品牌創作微漫畫進行傳播。
3.僅僅採取微漫畫的形式進行傳播。現在看到的3q大戰的微漫畫就屬於此類。
總之,微漫畫和微小說、微視頻、微訪談等同屬於微文化、微經濟的門下,是當前秒時代的結晶,碎片化帶來大市場、大經濟,絕不可小覷。
㈢ 找一些最近十年的經典營銷案例
網路營銷和網路銷售是有很大區別的,網路銷售是把自己的產品通回過網路的方式,答用各種方法推廣給用戶,讓用戶購買產品,而網路營銷則是,用戶需要什麼東西,沒有或得到,或者沒有性價比高的產品供用戶獲得。這個時候就會去依照這個用戶群體去發展公司,開發產品,來解決用戶的需求問題。就是這樣的,如果需要網路營銷的話,樓主可以去 tseot.com ,經驗還是很豐富的
㈣ 有哪些好的軟文營銷案例
好的軟文營銷案例內容性較強,能夠將廣告植入得無跡可尋,憑借生動的文字專內容吸引人群,並與屬此同時讓閱讀者在閱讀之後了解產品,或對此產生興趣與印象。其重點在於「軟」,也就是插入廣告要做到不生硬、渾然天成。名揚壹品,裡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軟文營銷案例,例如醫葯健康、建材家居、金融理財、科技數碼、軟體娛樂方面等等,囊括了國際國內知名大公司的軟文推廣案例,可以認真看看。
㈤ 有沒有動漫企業的文化營銷案例
海爾兄弟
耗時八年、由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動畫集團共同投資五六千萬元製作的中國最長的動畫片——212集的《海爾兄弟》舉行了隆重的封鏡儀式。同時,該片也簽訂了在米老鼠的故鄉——美國電視台播出的協議,一舉改寫了我國動畫市場只能被動引進的局面。
出世一波三折
企業借投資拍攝動畫片提升自身形象已有成功的先例。上世紀60年代,卡西歐公司投資拍攝的《鐵臂阿童木》曾經風靡日本,後來還在美國NBC電視台播放。1983年,《鐵臂阿童木》在中國上映引起轟動,做貼片廣告的卡西歐公司的電子產品也迅速打進中國市場。
海爾集團投資拍攝《海爾兄弟》和卡西歐公司拍攝《鐵臂阿童木》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同的是,《海爾兄弟》和海爾集團結合得更加緊密,商業痕跡更明顯。
海爾兄弟是海爾集團的品牌形象(卡通形象)。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非常重視延伸海爾企業文化,一直想通過自己的企業形象投資於老少咸宜的動畫片藝術市場。從80年代初開始,他曾兩次嘗試分別委託上海和台灣的動畫片廠商進行製作,但這兩家廠商製作的動畫片故事情節和拍攝效果都不理想,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一度放棄了拍攝動畫片的打算。
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的牽手有些偶然。幸運的是雙方都抓住了這次機會,否則海爾集團利用動畫片延伸企業文化的計劃在兩次失敗之後也許會從此不了了之。
東方紅葉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與海爾合作,為海爾製作廣告片。後來東方紅葉利用從國外購買的幾台電腦上色機器,為海爾的品牌形象——海爾兄弟製作廣而告之動畫片,並在中央電視台上播放。東方紅葉製作的動畫片效果令張瑞敏十分滿意,海爾集團投資於動畫片市場的想法再次萌發。北京東方紅葉集團公司董事長孟金枝對記者說,在拍攝《海爾兄弟》長達8年的時間里也遇到過很多挫折,雙方的合作也有過困難,不過還是堅持下來了,200多集的動畫巨製得以問世。
定位和收益分割
孟金枝女士是製作《海爾兄弟》的核心人物之一。她對記者說,《海爾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內容和題材。雙方合作之初,海爾集團老總張瑞敏沒有給東方紅葉太多的限制,只是強調海爾兄弟作為海爾集團的企業形象,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出現。
孟金枝說,當初為策劃《海爾兄弟》雙方都是絞盡腦汁。海爾集團要求拍長片,要給海爾兄弟二人樹立正面形象。海爾兄弟的人物造型很板,只能做一些比較穩重的事,所以一些鬧劇不太適合。在造型定位的時候,也刻意定位在國際市場。
東方紅葉提了好幾種方案和海爾探討,最後的定位是以知識為核心。《海爾兄弟》定位於寓教於樂且帶有對大自然的一些不解之謎的提示,這是其深受少年兒童歡迎的重要原因。
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簽定的合作協議是,由雙方共同出資拍攝。海爾集團平均要為每集付15萬元,200多集總投入超過3000萬元。其餘的製作費用由東方紅葉負擔,大概也要兩三千萬元。
在合作之初,曾商定動畫片的收益中東方紅葉應得70%,海爾集團應得30%。第二部以後,海爾集團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收益權,決定動畫片的經濟收益全歸東方紅葉。海爾集團對東方紅葉的要求是,保證《海爾兄弟》能在電視台播出。
市場效果一石三鳥
日前,美國一家公司與海爾集團簽定了在美國電視台播出的計劃,《海爾兄弟》以其豐富和健康的內容受到美國兒童的歡迎。把《海爾兄弟》推向國際市場是海爾和東方紅葉雙方的共同願望,海爾想藉此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東方紅葉也希望在國際市場獲得在國內市場無法實現的經濟回報。
《海爾兄弟》誕生時正值中國動畫業的蕭條時節,國內呼籲支持動畫市場、救救孩子的呼聲此起彼伏。當時,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給了《海爾兄弟》一定的支持。《海爾兄弟》最初幾集播出後,社會反響很強烈,海爾兄弟也受到兒童的熱烈歡迎,海爾的美譽度也隨之提高。
東方紅葉受海爾集團委託開始重新拍攝《海爾兄弟》時,東方紅葉還不過是一家剛剛起步的小公司。8年後,海爾集團已經成為國際性的大公司,東方紅葉也日益壯大,建成了中國最大的電腦動畫生產基地。
孟金枝說,海爾投資拍攝動畫片確實顯示了海爾決策層獨具的匠心。像海爾這么大的一個企業,每年的廣告費都要花幾億元,但這幾億元砸出去,真正在人們心中沉澱下來的不會有多少。動畫片對兒童的影響十分深遠,兒時留下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投資幾千萬元拍攝一部動畫片,可能會影響一代人,看過《海爾兄弟》的人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認可海爾。
《海爾兄弟》為海爾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中國的少年兒童和中國急待發展的動畫市場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海爾兄弟》的運作模式簡單說就是藝術與企業聯動,即海爾集團投資拍攝、民營企業東方紅葉公司製作,目前還是此種合作方式成功的首例,此種合作方式也是中國動畫業規模化、產業化的一條途徑。
㈥ 《我是江小白》動漫作為營銷案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聽說連騰訊都拿來當做案例研究
《我是江小白》是由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與武漢兩點十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回合推出的原創網路動畫作品。答[1]
動畫由兩點十分和雲漫文化共同負責製作。第一季於2017年11月9日起播出,全12話[2]。第二季於2018年11月9日起播出,全12話[3]。
中文名
我是江小白
動畫製作
兩點十分,雲漫文化
集數
全24話(各期12話)
類型
原創,青春,都市
地區
中國
導演
金承仁
編劇
敬之(第一季),劉豐元(第二季)
音樂
The One Studio
主要配音
陳張太康,佟心竹,李蘭陵,沈念如
網路播放
愛奇藝(中國大陸)[4]
騰訊視頻(中國大陸)[5]
優酷(中國大陸)[6]
搜狐視頻(中國大陸)[7]
bilibili(中國大陸)[8]
芒果TV(中國大陸)[9]
1st播出期間
2017年11月9日—2018年1月24日
2nd播出期間
2018年11月9日—2019年1月16日
㈦ 有哪些比較好的營銷案例是將消費品和動漫結合在一起的嗎
這邊不是專門營銷案例的,但是我提幾個概念吧。
首先有關於營銷消專費品,以及動漫屬這樣的案例,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周邊文化。
像干物妹小埋原本並不能做第二季的番劇,但是由於像小埋披風等周邊購買人數太多,因此做了第二季的動畫。
還有有關於動漫,實際上有洛天依等v家人物本身就是一個圈子的,如果是什麼發披和痛t什麼的,完全是由動漫or二次元形象製造出來的ip.
但是像洛天依代言什麼的,實際上只是由三次元人物變成二次元人物而已,
非專業人士,僅個人見解。
以上。
㈧ 漫畫營銷的突出「日漫」重圍擎起「中漫」旗幟
過去數年,我國動漫業多少有些懵懂和莽撞,在缺乏大量漫畫故事作基礎支撐的背景下,不少企業直接投資動畫,甚至不惜血本搞大製作,雖偶有一兩部作品走紅,總體上虧的多、賺的少。漫畫產生的示範效應促使業界重新審視產業規律。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教授認為,漫畫迅猛發展,根本原因在於找到了一條符合產業規律的發展之路。
不搞貪大求洋,以涵養消費為核心,採取穩健扎實的經營路線。
不搞曲高和寡,以大眾市場為取向,採取互動性強的營銷策略。不搞模仿嫁接,以自主創新為動力,採取人無我有的創作思路。從內容上打出故事漫畫的旗號,重視從民族傳統文化來挖掘適合本土讀者的題材,如從古典小說脫胎出來的新武俠故事,從演變過來的奇幻魔法故事,非常受讀者歡迎。
例如《知音漫客》取得成功後,國內不少傳媒集團效仿創辦原創漫畫期刊,原有的漫畫刊物也加緊向原創轉型,原創漫畫創作「百花齊放」的局面初見雛形。 漫畫是動漫業的基礎產業,原創漫畫期刊是動漫業興衰的風向標。因創作「四大名著」漫畫而蜚聲海內外的漫畫家陳維東評價說,已具有漫畫產業化的核心力量,通過挖掘一批具有產業鏈開發價值的大作品,推動漫畫界採取集團式創意和流程式作業,這對我國原創漫畫單兵作戰、資源重復浪費等現象是一個好的糾正。
——拉動中國原創漫畫走向復興。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漫畫期刊出現一個參差不齊的涌現階段,後來大多數遭遇了滑鐵盧的命運,大部分讀者將日韓漫畫作為了閱讀首選。漫畫的出現,逐漸開始改變了這個情況,就像張藝謀、馮小剛等優秀導演通過其作品的准確把握把觀眾請回電影院,完成國產電影的復興一樣,的漫畫歷史使命之一就是要把廣大讀者重新請回來,閱讀我們自己的原創漫畫。
——拉動原創漫畫人自信回歸。近20年時間里,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平台,很多在原創漫畫方面有天賦的創作人不得已離開了自己熱愛的事業,這種流失也直接導致了我們無法跟日本動漫產業進行競爭在塑造自身品牌的同時,包裝明星漫畫人,在國內培養了漫畫氛圍的同時,也給漫畫人帶來了更多實質性的物質回報。一些漫畫家評價說,漫畫正成為中國原創漫畫產業中一隻有力量的大手,一個能讓漫畫人展示才華的大平台。
——拉動中國青少年讀者興趣回歸。漫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畫面與故事相輔相成,用精煉的語言,誇張、省略、暗示等手法來傳遞信息。本土漫畫能更有效、即時、到位地把這些內容融入到漫畫中去,讓讀者易讀易懂,產生共鳴和認同感,從而強化漫畫在讀者中的影響力以「年少有夢,青春有愛」為刊魂,以輕閱讀、輕漫畫為突破口,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幽默爆笑的橋段,以一流的作品、精良的製作、低廉的價格贏得了讀者追捧,一躍而成為最受全國青少年讀者歡迎的原創漫畫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