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

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

發布時間:2021-06-22 14:51:10

㈠ 京東商城和淘寶的電子商務模式分別是什麼

1、京東商城是抄B2C模式襲

即企業面對個人的交易,大多數商品都是京東自營,類似與我們生活中的大商場。

2、淘寶網是C2C模式

即個人與個人的交易,淘寶提供平台,類事於小商品市場。但是隨著各類旗艦店的開設,現在已經是B2C模式與C2C模式結合了。

(1)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擴展閱讀:

B2B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路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它將企業內部網和企業的產品及服務,通過 B2B 網站或移動客戶端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路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

網路-B2B

㈡ 京東的電商策略與阿里系誰能走更遠

阿里與京東的口水戰,再度白熱化。
在上周末的京東年會上,「大嘴」劉強東放言京東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在演講中,圍繞假貨水貨、稅收貢獻等問題,劉強東多次暗諷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在行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把京東和阿里、劉強東和馬雲放在一起總是話題不斷。當然,在對標阿里之前,京東與當當、蘇寧等對手也曾有過交戰。但隨著去年京東、阿里相繼赴美上市,天性好鬥的劉強東明白:電商行業二虎相爭的格局已經形成,值得京東正視的敵人只剩下了阿里一個。
早在去年雙十一,京東和阿里就曾因為商標問題明爭暗鬥;今年伊始,馬雲的「京東悲劇」論也引發了不少口水。
電商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培育出了京東和阿里兩種模式、兩個巨頭:一個是最大的自營電商,一個是最大的平台電商;一個用物流號令天下,一個攜流量統帥三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們之間的競爭將是整個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之一。
至於最終誰將勝出,則是由體量、格局、管理、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並存、機會與風險同在,決定其勝負的也許不是對手,而是趨勢和自我革新的速度。
阿里優勢:大而強
從體量層面看,無論是市值、GMV(商品交易總額)、盈利能力還是生態圈的繁榮程度,阿里都遠超京東。不過,京東的增長勢頭良好,未來二者的差距有望縮小。
【市值】截至美國時間上周五晚,京東市值329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億美元,是前者的7倍。
【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GMV是人民幣673億元,同比增長111%;阿里巴巴同期GMV為人民幣5557億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長48.7%;盡管從增速上看,京東是阿里的兩倍有餘,但並不意味京東可以在短期內趕上阿里,畢竟兩者體量差距太大,且難以預料京東這種急速壯大還能持續多久。
【盈利能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凈收入2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1%,凈虧損1.6億元,虧損原因是受與騰訊合作的資產和業務拖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幣168億元,同比增長53.7%,凈利潤68億元,盈利能力遠超京東。二者營收增速相差不大。
【用戶】2013年,京東年活躍用戶數為4740萬;阿里巴巴在其2014財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一年時間)的活躍用戶數量則為2.55億,約為京東的5倍。
【商戶】京東雖然以自營為主,但其開放平台(POP)業務也在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約5萬名商家入駐。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第三方開放平台業務交易總額為26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48%,在總交易額中佔比為39.9%。阿里巴巴則號稱有800萬商家,二者不在一個量級。不過,考慮到模式差異,這一對比不具太大的參考意義。
【移動化】移動就是未來。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移動端GMV佔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動端GMV佔比為35.8%。佔比之間阿里略微勝出,不過隨著京東和微信、手機QQ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其移動化的前景有望追上。
綜上所述,單從體量層面看,京東並不具備與阿里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京東的優勢在哪?
京東優勢:正品+物流
眾所周知,京東是自營為主的電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台電商,B2C(天貓)和C2C(淘寶)並重。這種模式差異使得二者成為了兩家完全不同的企業,在產品和體驗、平台公信力方面大相徑庭、各有優劣。
【產品】在產品方面,淘寶的品類豐富度自不必言,從服裝、家電、3C、家居、百貨到汽車,「萬能的淘寶」有求必應,這主要得益於阿里並不染指產品,所有的SKU(庫存量單位)都由平台上的賣家自發提供。賣家自然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所以最終形成了一個品類繁榮的大集市;相對而言,模式類似的京東和天貓,對商品的質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門檻較高,品類較少。尤其京東以自營為主,品類擴張的成本很高。所以從品類豐富度的角度看,京東不佔優勢。
但在產品的品質方面,京東對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強。長期以來,京東一直以「正品行貨」自居,尤其在3C、家電等標准品方面,盡管也時有假貨、翻新貨等事件被爆出,同時第三方平台上也曾爆出存在供應假貨的商家,但相比淘寶上假貨水貨泛濫、李逵李鬼並存的現狀,京東在「正品行貨」形象的塑造上顯然更有優勢。
電商在中國剛剛起步的時候,價格致勝,淘寶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於低價這一草根氣質。但隨著商戶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成本劇烈上升,過去的低價商品不再具有價格優勢。加之國內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追求有品牌、質量有保障的商品是未來主流的消費需求。所以,單從商品品質角度看,京東模式具有一定優勢。當然,意識到B2C才是未來的阿里巴巴,近幾年也在不遺餘力的發展天貓。不過,按照目前的現狀看,天貓更擅長服裝等品類,3C、家電方面京東的實力更強一點。
【體驗】電商的體驗可以劃分為網站體驗、支付體驗和物流體驗、售後服務體驗四個環節。網站體驗方面,京東和阿里的差距並不明顯,這里不做贅述;支付層面,支付寶有超過3億實名用戶,其中活躍用戶接近2億,京東的網銀在線雖然未公布相關數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網銀在線未能成為大眾支付工具一定會影響京東的支付體驗,不過好在京東和騰訊合作以後,用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支付體驗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微信支付畢竟是騰訊的產品,除了要交費率之外,過渡依賴微信支付也會影響京東金融延伸業務的發展。
物流一直被認為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京東7萬多名員工,其中絕大多數是在倉儲和配送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證商品及時送達,可以進行貨到付款,快遞員未來還能當做推銷員使用,成為O2O的線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賣商品,所以物流服務通過四通一達等社會化物流企業來解決,雖然馬雲希望通過發展菜鳥物流來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進展。
綜上所述,在用戶體驗層面,正品形象、物流體驗上京東優勢較為明顯;而在淘寶越發被詬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衛自己的電商帝國,既需要大力扶持天貓,又需要不斷完善物流環節,挑戰不小。
模式之爭
京東做的是零售業+物流業,阿里玩的是商業地產+互聯網廣告。零售業和物流業的錢需要一分一分賺,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東註定苦逼;地產業和廣告業都是暴利行業,成本低、來錢快,阿里成為土豪一點都不奇怪。
【盈利模式】自營電商,自買自賣,京東賺的是差價。舉個例子,一台手機進價3000元人民幣,售價3288元,京東賺的就是288元的差價。除去倉儲、物流成本,利潤微乎其微。加之,京東一直在大肆興建倉庫、擴充配送隊伍,有著這些投入做為背景,不難理解為何京東一直 虧損。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負責經營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廣告費,毛利奇高,風險極低。
所以,當馬雲輕輕鬆鬆賺的盆缽滿盈、走上「神壇」、呼風喚雨之時,劉強東還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遞員們稱兄道弟、打成一片。問題是,羊毛不會出在狗身上,馬雲雖富,卻是建立在數百萬商家掙扎生存的前提下;劉強東雖窮,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勝。在零售業的鏈條上,京東和阿里都各佔一環,到底誰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模式?探討這個問題需要對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綜合分析。
【生態】
劉強東有個著名的「十節甘蔗」理論,從零售行業供應鏈的角度解讀了利益分配。他認為,一個產品從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到定價五個環節應該由品牌商來做,從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到售後這五個環節應該由零售商來做。京東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環節,交易是基礎,延伸至倉儲、配送、售後、營銷等其他環節追求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盈利空間。這意味著,品牌商跟京東合作,只需要專注在產品的生產階段,流通環節交給京東來做,比較符合專業分工的理念。可以說,京東是零售服務商,是為品牌商打工的。
在阿里的體系內,上述十個環節仍然需要由賣家自己來做;而且,為了爭搶流量賣家往往還需要付出更多的額外成本,競爭成本暴增,生存狀況普遍艱難。這也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感嘆在淘寶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
劉強東不久前暗諷阿里讓賣家賺不到錢,但自己卻過得十分滋潤,並非沒有道理。
總之,阿里的模式雖然賺錢容易,但商家之間競爭激烈。當然,京東的重模式也並不完美。按照劉強東的計劃,京東希望未來能擁有60萬名員工,這樣的擴張節奏,蘊藏的風險十分巨大。管理一個擁有60萬名員工的企業,保持零售和物流兩個方面的效率第一,絕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格局較量
眼界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
梳理阿里巴巴的歷史不難看出,馬雲最懂「順勢而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紀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每一個高增長點:外貿轉型、零售業變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國基礎物流落後等,並將其變為公司轉型的方向。
阿里曾經適時地把業務重點從B2B賺到C2C(淘寶),後來又轉到B2C(天貓)。在電商業務之外,馬雲也希望依託支付寶打造一個新的金融帝國,同時,馬雲還在涉獵醫療、教育、文化等產業。可以說,哪裡有風口,哪裡有金錢,哪裡就有馬雲。
阿里巴巴雖然起家於電商,但未來完全有可能幹完就走,等到行業不再呈現高增長態勢、需要比拼效率之時,或許阿里的金融、醫療、教育、文化布局已經築起了另外幾座金山。
而劉強東則似乎鐵了心要在零售行業紮根,除了金融,京東很少參與主業之外的其他業務。零售業賺錢不易,但京東就是要啃這塊老骨頭。
不過,最近兩年,京東也在做出改變。劉強東曾期望,京東金融未來十年內要撐起京東70%的利潤。理財+供應鏈貸款+消費貸款+平台業務+眾籌,京東手握自己的用戶和數據,也在爭取另一個春天。
但在塵埃落定之前,京東和阿里的競爭還將持續。圍繞農村電商、O2O等新興領域,雙方短兵相接、爭個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對供應商和消費者來說,有競爭才會有越來越好的產品、持續改進的服務。

㈢ 比較京東商城與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異同點、誰最具有優勢

京東商城是自營,阿里巴巴是平台。從本質上講,兩者完全不一樣。
京東商城自主經內營,相當於自容己采購自己銷售,賺取差價。銷售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自然越強。當然配套設施,物流、倉儲、客戶服務等都要求很高,它更注重用戶體驗,而且也對用戶體驗直接負責。
而阿里巴巴屬於平台型的,相當於物業房東。平台型的,流量越高,用戶越多,自然就越賺錢,所以這類平台更多是注重流量的維持和供求信息的增長。當然它的好處是給眾多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創業平台。

㈣ 分析阿里巴巴和京東之間的不同,從銷售模式、產品、價格等方面進行分析

阿里巴巴和京東他們是不同的銷售模式,京東他有自己的快遞,自己的物流,然後阿里巴巴呢主要是以批發來為主,價格是肯定有優勢的。

㈤ 京東和阿里巴巴是什麼關系

京東和阿里巴巴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的關系。兩者都為電商B2B/B2C采購平台,京東主要走零售路線是一家後起之秀。阿里巴巴是一個兼顧零售和批發的采購品台其起步要比京東早一點。

1、京東(股票代碼:JD),中國自營式電商企業,創始人劉強東擔任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

2013年正式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6年6月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1號店並入京東。

2、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或阿里巴巴)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5)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擴展閱讀:

一、京東的業務發展:

1、組建平台:京東先後組建了上海及廣州全資子公司,將華北、華東和華南三點連成一線,使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覆蓋在京東商城的物流配送網路之下;同時不斷加強和充實公司的技術實力,改進並完善售後服務、物流配送及市場推廣等各方面的軟、硬體設施和服務條件。

京東商城組建以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沈陽、西安為中心的六大物流平台,以期能為全國用戶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務,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公司的業務空間。

2、經營內容:在線銷售包括計算機、手機及其它數碼產品、家電、汽車配件、服裝與鞋類、奢侈品、家居與家庭用品、化妝品與其它個人護理用品、食品與營養品、書籍與其它媒體產品、母嬰用品與玩具、體育與健身器材以及虛擬商品等,共13大類3150萬種SKU的商品。

二、阿里巴巴的業務模式:

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自有電商平台沉積以及UC、高德地圖、企業微博等埠導流,圍繞電商核心業務及支撐電商體系的金融業務,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務、健康醫療等,囊括游戲、視頻、音樂等泛娛樂業務和智能終端業務的完整商業生態圈。

這一商業生態圈的核心是數據及流量共享,基礎是營銷服務及雲服務,有效數據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寶。

㈥ 京東、阿里巴巴與淘寶 交易方式、經營模式的區別和聯系

1、不同的商業模式

天貓:是淘寶的B2C商城模式。天貓和其他兩家公司的區別在於天貓是一個純粹的平台方。天貓並沒有自己的產品,只是為商家和客戶創建了一個在線商圈,進行交易。除了在支付寶系統中使用支付寶進行商戶與客戶之間的交易外,商戶自己還負責交易過程中的商品倉儲、物流和發票。

京東:京東有自己的B2C平台,B2C平台對商家開放。商戶在交易中產生的費用由京東在結算前收取。京東有自己的倉庫和物流,這將為商家打開物流,幫助他們開具發票。同時,京東也支持商家以純淘寶模式開店。

阿里巴巴:自營系統和開放系統和京東一樣,但是比京東開放。除了酒水等特需商品的存放,其倉庫和物流完全開放,甚至可以支持在京東或淘寶開店的商家。阿里巴巴在開放平台上嚴格管理商家的產品推廣,除了KA大客戶外,產品描述只支持文字。此外,B2C商店必須是企業。

2、不同的商業模式

淘寶:個人對個人或企業對個人,購買主體為個人,賣家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零售商。它與ebay相似,但淘寶也不同,因為淘寶上的二手商品很少,而ebay很大一部分是閑置的或個人購買並自己生產的二手商品

京東:是企業對個人。除了第三方商家,相當一部分賣家都是京東自己的產品。有些品牌完全在京東集團名下,這就是京東的利潤。所以京東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大型超市,一些櫃台賣給第三方商家,一些櫃台自己使用。

阿里巴巴:與京東模式相同,但經營理念跟不上中國的快節奏。

3、不同的物流模式

淘寶:淘寶賣家尋找不同的物流公司進行洽談和合作。商品的退換貨基本上是由買方自主選擇的。物流和淘寶是分開的,物流不受淘寶控制。

京東:採用自主開發的獨家物流。買家需要等待京東售後服務處理退換貨,然後安排京東物流提貨。如果是自營商品,有三種方式的回報,一個是提貨只會收取提貨費,並且發送到提貨點,買方直接與京東的網站,沒有成本,或賣方將貨物直接發送到京東快遞後直接銷售

阿里巴巴要通過跨境物流FBA、第三方海外倉儲、自發貨三種方式發貨。

自發貨選擇什麼樣的渠道,一般要根據所售產品的特點(品類、價值、大小、安全性)、客戶要求和地點、物流預算以及淡旺季來綜合判斷。

一般來說,不同的物流有不同的時效性和不同的價格,所以對於不同的物流選擇,成本控制的方法也會不同。通常,物流有三種類型,即郵政服務、快遞服務和專線。快遞及時性強,能迅速到達,但一般價格較高;專線物流,一般更安全高效,好評率高。

(6)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擴展閱讀:

淘寶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是京東(JD.com)。京東於2004年推出了b2c零售網站,在過去十年中占據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22%的份額。京東的平台模式與淘寶(Taobao)和京東(Jd.com)形成了對比。淘寶提供在線服務,但沒有庫存,京東是一家模仿亞馬遜(Amazon)、擁有一半規模的零售商。

淘寶的模特常規是先免費後盈利。「我們在淘寶上做生意,」馬說。「我們需要一個真正的盈利計劃。「我們從阿里巴巴和淘寶學到的教訓是,只有用戶通過我們的平台賺錢,我們才能賺錢。」

阿里巴巴的核心商業模式非常簡單。阿里巴巴的組織報告結構主要圍繞在線零售業務和阿里巴巴網路服務(AWS)雲計算平台兩大業務線展開——阿里巴巴將零售業務進一步劃國際地區。因此,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屬於這三個核心類別。

電子商務和雲計算是阿里巴巴注的兩個領域。這兩個持續且快速增長的市場給投資者提供了投資的有力理由。更重要的是,基於這兩條業務線,阿里巴巴也不斷向外界證明其更大的潛力,從而幫助公司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㈦ 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和京東誰更強

阿里巴巴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最近京東的劉強東和馬雲杠上了,在假貨等諸多問題還有商業模式上爭論不休,筆者以為阿里商業模式領先京東的自營模式。

㈧ 京東和天貓的運營模式有什麼區別

京東和天貓的運營模式的區別如下:

一,京東的運營模式

1、以低價甚至犧牲毛利率的方式來獲得大規模銷量,從而獲得利潤;

2、虛擬店鋪出租費:店鋪租金、產品登陸費、交易手續費;

3、廣告費;

4、靠廠商返點和其他補貼獲利。

二,天貓的運營模式

1、技術服務年費和實時劃扣技術服務費;

2、廣告收入和關鍵詞競價收費;

3、軟體和服務收費;

4、天貓商城本身並不參與商品的銷售和服務,商品的銷售、配送和售後服務均由賣家自己負責,從而大大降低了淘寶商城的配送和售後服務成本。

拓展資料

關於天貓

京東(股票代碼:JD),中國自營式電商企業,創始人劉強東擔任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2013年正式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16年6月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1號店並入京東。

資料來源:網路:京東

閱讀全文

與阿里與京東營銷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合規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
電子商務投資協議 瀏覽:789
315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20
河南星光電子商務 瀏覽:855
市場營銷學知到測試答案 瀏覽:420
學市場營銷的可以找什麼工作 瀏覽:220
市場營銷策劃專員崗位職責 瀏覽:633
如何讓避免跨界電子商務逃稅 瀏覽:141
非公黨建外出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231
安全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489
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67
移動開門紅營銷方案 瀏覽:814
零食促銷方案範文 瀏覽:765
季度促銷活動獎勵方案 瀏覽:108
花店網路營銷 瀏覽:684
江蘇省跨境電子商務 瀏覽:91
人工智慧沙龍策劃方案 瀏覽:591
雅詩蘭黛集團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159
市場營銷的微觀環境有哪些因素 瀏覽:107
蘇州網路營銷建設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