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猴年馬月指的是哪一年哪一月
回答一: 民俗專家認為這無從考據,不過有市民卻認為,這個詞義多半源於方言的以訛傳訛,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猴年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據悉,現在已有不少人樂觀地拿「猴年馬月」說「事兒」了,他們認為凡是說「猴年馬月」也辦不成的事情,到了這個農歷月就該成功了。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122273.html 回答二: 猴年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遙遙無期,不能實現的說)。2004年是猴年(甲申年),馬月(庚午月)就是農歷5月份,猴年馬月就是從公歷2004年6月18日開始到7月16日結束。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了! 十二生肖作為獨特的民俗現象,可以說是被古人給廣泛運用在了各個方面,不僅以十二生肖紀年,而且還拿來紀月、紀日。 古代,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運用十二生肖紀月:陰歷正月,寒冬未盡,冰天雪地,山野空曠,很少有動物活動,惟有老虎出沒山林覓食,虎的吼叫聲傳遍四野,人們把正月定為「虎月」;陰歷二月,春風送暖,大地復甦,小草拱破地皮,綻露新綠,兔子此時開始活躍起來,人們稱二月為「兔月」;三月多霧,有了雷聲,神龍顯現,叫「龍月」;四月天暖,蟄蛇出洞,叫「蛇月」;五月草長,人歡馬叫,謂「馬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稱「羊月」;七月樹茂,群猴出沒山間,稱「猴月」;八月中秋,殺雞飲酒,稱「雞月」;九月秋收,防盜要狗,叫「狗月」;十月秋涼,肥豬滿圈,稱「豬月」;十一月下雪,屋內多鼠,謂「鼠月」;十二月風寒,老牛歸棚,稱「牛月」。 有了十二生肖紀月,接著人們又創造了用十二生肖紀日。《北齊書·魏收傳》中記載:「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少數民族彝族紀日亦與動物相聯系,依次是虎日、兔日、龍日、馬日、羊日、猴日、雞日、狗日、豬日、鼠日、牛日。 成語有鼠目寸光、鼠肚雞腸、鼠竊狗盜;牛刀小試、牛驥同皂、牛鬼蛇神;虎背熊腰、虎踞龍盤、虎口餘生;兔死狐悲、兔起鶻落、兔死狗烹;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潭虎穴;蛇行鼠步、蛇心佛口、蛇影杯弓;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革裹屍;羊落虎口、羊腸小道、羊狠狼貪;猴年馬月、猴頭猴腦、猴跳雞飛;雞犬不寧、雞飛蛋打、雞犬升天;狗急跳牆、狗尾續貂、狗苟蠅營;豬狗不如、一龍一豬、豬卑狗險。 諺語: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時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龍頭怎麼擺,龍尾怎麼甩;打蛇不死,自遺其害;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龍多不治水,雞多不下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見著屠夫說豬。 參考資料: http://www.loveyuki.com/blogview.asp?logID=250&cateID=5
❷ 猴年馬月其中的馬月是指一年中的那月
每年都有一個月是馬月,每年農歷正月到臘月對應的屬相依次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❸ 猴年馬月中的馬月指哪個月十二生肖都有對應的月份是什麼
猴年馬月中的馬月指的是午月,農歷五月,十二生肖都對應的月份具體如下:
正月建寅虎,二月建卯兔,三月建辰龍,四月建巳蛇,
五月建午馬,六月建未羊,七月建申猴,八月建酉雞,
九月建戌狗,十月建亥豬,十一月建子鼠,十二月建丑牛。
傳統的月建以干支歷月份為准,只因斗建在一年的循環上與地球環繞太陽活動的回歸年時間一致。干支歷採用以節氣為綱的做法,即寅月以立春至驚蟄,余類推。
(3)猴年馬月營銷活動擴展閱讀:
干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由此知干支發明之初就是:干用於紀日,支用於紀月。
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鍾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運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古代歷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於「子」刻度;
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了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趕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丑」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逐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
❹ 為什麼叫猴年馬月
馬月指農歷的五月,「猴年馬月」每12年就會出現一次。對一個人而言,雖然12年不算太短,但一生總要經歷幾次「猴年馬月」,為什麼它會有遙遙無期的含義?這才是叫人困惑的地方。
福特銳界PLUS氣魄而來
廣告
福特銳界PLUS氣魄而來
其實,「猴年馬月」的前身是「驢年馬月」。明弘歇等編《雪嶠禪師語錄》卷四:「這個事不是帶了習氣做的,須用全身放倒,別立主人公,若也朦朦朧朧,如睡夢中,欲求其開豁,混到驢年馬月未敢相許。」十二生肖當中沒有驢,不存在驢年,所以,最早人們是用「驢年」表示不可知的年月或沒有期限。
宋惟蓋竺等編《明覺禪師語錄》卷二:「如此自稱宗匠,欲開人天眼目,驢年去。」宋林希逸《和後村三絕句》:「談玄要似蜜中邊,末學紛紛紙上傳。擊竹卷簾如未會,要無疑去待驢年。」
由於語言中「驢馬」「年月」常常並提,故後來附加「馬月」為「驢年」作陪襯,便有了「驢年馬月」的說法,「馬月」純粹是根據「驢年」仿造出來的。因「牛馬」常常並提,所以人們也將「驢年馬月」說成「牛年馬月」。
古代民俗當中猴和馬關系密切。古人養馬時為防止馬生病,就會在馬圈裡拴幾只猴子。孫悟空之所以叫「弼馬溫」,就是取「避馬瘟」的諧音。
古代美術作品中也常見猴子騎在馬背上的雕塑和民俗畫,取「馬上封侯」之意。正因猴和馬關系密切,所以,「驢年馬月」又被改造成了「猴年馬月」。由此可知,「猴年馬月」表示遙遙無期的含義是從「驢年馬月」那裡繼承來的。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❺ 猴年馬月,為什麼叫馬月
回答一:
民俗專家認為這無從考據,不過有市民卻認為,這個詞義多半源於方言的以訛傳訛,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猴年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據悉,現在已有不少人樂觀地拿「猴年馬月」說「事兒」了,他們認為凡是說「猴年馬月」也辦不成的事情,到了這個農歷月就該成功了。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122273.html
回答二:
猴年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遙遙無期,不能實現的說)。2004年是猴年(甲申年),馬月(庚午月)就是農歷5月份,猴年馬月就是從公歷2004年6月18日開始到7月16日結束。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了!
十二生肖作為獨特的民俗現象,可以說是被古人給廣泛運用在了各個方面,不僅以十二生肖紀年,而且還拿來紀月、紀日。
古代,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運用十二生肖紀月:陰歷正月,寒冬未盡,冰天雪地,山野空曠,很少有動物活動,惟有老虎出沒山林覓食,虎的吼叫聲傳遍四野,人們把正月定為「虎月」;陰歷二月,春風送暖,大地復甦,小草拱破地皮,綻露新綠,兔子此時開始活躍起來,人們稱二月為「兔月」;三月多霧,有了雷聲,神龍顯現,叫「龍月」;四月天暖,蟄蛇出洞,叫「蛇月」;五月草長,人歡馬叫,謂「馬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稱「羊月」;七月樹茂,群猴出沒山間,稱「猴月」;八月中秋,殺雞飲酒,稱「雞月」;九月秋收,防盜要狗,叫「狗月」;十月秋涼,肥豬滿圈,稱「豬月」;十一月下雪,屋內多鼠,謂「鼠月」;十二月風寒,老牛歸棚,稱「牛月」。
有了十二生肖紀月,接著人們又創造了用十二生肖紀日。《北齊書·魏收傳》中記載:「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少數民族彝族紀日亦與動物相聯系,依次是虎日、兔日、龍日、馬日、羊日、猴日、雞日、狗日、豬日、鼠日、牛日。
成語有鼠目寸光、鼠肚雞腸、鼠竊狗盜;牛刀小試、牛驥同皂、牛鬼蛇神;虎背熊腰、虎踞龍盤、虎口餘生;兔死狐悲、兔起鶻落、兔死狗烹;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潭虎穴;蛇行鼠步、蛇心佛口、蛇影杯弓;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革裹屍;羊落虎口、羊腸小道、羊狠狼貪;猴年馬月、猴頭猴腦、猴跳雞飛;雞犬不寧、雞飛蛋打、雞犬升天;狗急跳牆、狗尾續貂、狗苟蠅營;豬狗不如、一龍一豬、豬卑狗險。
諺語: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時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龍頭怎麼擺,龍尾怎麼甩;打蛇不死,自遺其害;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龍多不治水,雞多不下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見著屠夫說豬。
參考資料:http://www.loveyuki.com/blogview.asp?logID=250&cateID=5
❻ 猴年馬月中的馬月是幾月
猴年馬月中的馬月是五月。
每年都有一個月是馬月,每年農歷正月到臘月大致對應的屬相依次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1、寅虎月,正月,寒冬已經接近尾聲,正是春天越來越近的月份。
2、卯兔月,二月,春風送暖,大地復甦,兔子開始活躍。
3、辰龍月,三月多霧,有了雷聲。
4、巳蛇月,四月天暖,蟄蛇出洞。
5、午馬月,五月草長,人歡馬叫。
6、未羊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
7、申猴月,七月樹茂,群猴出沒。
8、酉雞月,八月中秋,殺雞飲酒。
9、戌狗月,九月秋收,防盜要狗。
10、亥豬月,十月秋涼,肥豬滿圈。
11、子鼠月,十一月下雪,寒冬以至。
12、丑牛月,十二月風寒,老牛歸棚。
(6)猴年馬月營銷活動擴展閱讀:
中國夏歷(農歷)使用干支紀年、月、日,其中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對應。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所以,猴年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中國農歷使用干支紀年,干支的十二地支對應的就是十二生肖年。
十二生肖作為獨特的民俗現象,不僅被我們的祖先拿來紀年,而且還拿來紀月、紀日、紀時。因為十二生肖對應的就是十二地支,對應農歷的干支紀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猴年馬月
❼ 猴年馬月的由來
中國人常常用「猴年馬月」來形容事情遙遙無期,不可能發生,「猴年馬月」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其實「猴年馬月」的周期也就只有12年,下一個「猴年馬月」就在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
根據農歷干支,每12年就必出現傳說中的「猴年馬月」,比如2004(農歷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從6月18日開始直至7月16日是農歷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馬月」。我們通常所說的屬相,即是以十二生肖紀年。古代,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運用十二生肖紀月,每年農歷正月到臘月對應的屬相依次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陰歷正月,冰天雪地,很少有動物活動,惟有老虎出沒山林覓食,所以人們把正月定為「虎月」;陰歷二月為「兔月」;三月叫「龍月」……以此類推,因此農歷五月就是「馬月」。
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藝乙解釋說,「猴年馬月」這個詞應該是來自民間的俚語。據民俗專家介紹,「猴年馬月」這個詞義多半源於方言的以訛傳訛,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猴年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長期使用後就成了一個成語,現在的人使用得也很頻繁。
「因為過去人的壽命相對短暫,好多人都活不到40歲,因此12年幾乎占據一個人生命的三分之一,用這么長的時間干一件事,對於過去人而言就顯得尤為漫長。現在這個詞的意思也指實現某件事或某個目標需要的時間特別長,或者就是難以實現。」
網友感慨:
「老是說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有女朋友,現在猴年馬月終於要來了,這是說明我明年六月份就會有個女朋友嗎?」
「收到一本巨著,辣(那)么厚,辣(那)么重,猴年馬月也看不完,畢竟還有兩個月就是猴年了,還有半年就是馬月了。嗯,鐵定看不完了!」
「我總和我媽說結婚要等到猴年馬月~原來真的有猴年馬月!!而且就是明年!!!感覺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真的等了好久,這樣一想,明年六月肯定要發生很多事情,因為啥事我都想等,等到猴年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