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蒙牛冰激凌的營銷策略

蒙牛冰激凌的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4-15 23:26:38

❶ 冰激凌市場營銷策劃

我身邊有個復可以讓你制借鑒的

一個起名叫左岸的 沒有打廣告 也沒有對產品過度包裝
就是透明的包裝物 幾種口味
他們在很多大型超市的一樓和百貨的美食區租場地,安冰櫃,自己上人員賣,產品以前是一枝1元,前兩天我發現漲到一枝2元了

❷ 蒙牛乳業集團的品牌營銷戰略分析

蒙牛乳業集團的品牌營銷戰略分析 創勁廣告公司 發表於2009年06月08日 22:23 閱讀(0) 評論(0)舉報 摘要3-4 Abstract 4-5 第一篇 中國乳業發展趨勢 8-10 第二篇 蒙牛乳業集團簡介 10-13 1.「先建市場,後建工廠」 10 2.建立「全球樣板工廠」 10-11 3.智力整合財力 11 4.年平均發展速度為329%,年平均增長率達229% 11-13 第三篇 蒙牛的品牌成長之道 13-19 3.1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內蒙牛 13-15 3.2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二步——中國牛 15-17 3.3 蒙牛品牌戰略的第三步——世界牛 17-19 第四篇 成就蒙牛品牌的事件營銷 19-28 4.1 理論回顧 20-23 4.1.1 事件營銷的作用 21-22 4.1.2 成功事件營銷的四大要素 22-23 4.2 蒙牛品牌與事件營銷的巧妙結合 23-28 4.2.1 注重定位 24-25 4.2.2 強調創意 25-26 4.2.3 高端載體 26 4.2.4 形成話題 26-27 4.2.5 項鏈理論 27-28 第五篇 蒙牛運用事件營銷提升品牌的實例分析 28-40 5.1 「超級女聲」案例陳述 28-31 5.2 蒙牛在超女營銷中成功的關鍵 31-32 5.3 蒙牛品牌成功提升 32-33 5.4 蒙牛品牌成功提升的原因分析 33-36 5.4.1 蒙牛的企業文化 33-34 5.4.2 蒙牛的營銷方法 34-36 5.5 對蒙牛品牌成長的思考 36-40 5.5.1 思路決定出路,超常規增長背後的戰略 36-38 5.5.2 品牌的基因是品質,品牌的常青源於文化 38 5.5.3 蒙牛品牌戰略的背後——重塑中國奶業產業鏈 38-40 第六篇 結論及對未來的借鑒 40-42 6.1 三網一體,才是整合營銷 40 6.2 品牌不僅是溝通,而且要形成文化符號 40-41 6.3 產品定位要准確 41 6.4 以共贏為准則 這個是大綱,感覺對口與我索取全文184886722 透視蒙牛的營銷渠道變革策略 蒙牛正在尋找各種模式以拓寬其在全國的銷售渠道。近日,蒙牛在北京的專賣店開出了第27家,預計到年底突破1000家。蒙牛連鎖事業部總經理蕭桂森向媒體透露,5年內建5000~1.5萬家專賣店的設想已開始。 進入實操 為了加速開店進度,蒙牛已經投入了3000萬元用於連鎖,還在30多個城市設立連鎖分公司。從今年起蒙牛放開了只允許蒙牛經銷商加盟的要求,同步發展其他法人特許加盟商。 目前,國內乳業的主流模式還是通過經銷商進入大賣場、超市等終端。令人費解的是現有的銷售渠道已經能滿足蒙牛產能需求,蒙牛何以要大費周折在全國開辟渠道? 賣場擠壓? 與大多數生產企業一樣,蒙牛在各地一般都通過當地經銷商分銷到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山西太原一位蒙牛經銷商告訴記者,超市的各種費用讓我們日子難過。各項收費幾乎和銷售毛利差不多。如果再被拖欠貨款,就賺不到錢了。 從格力到TCL,從茅台到五糧液。「渠道的擠壓迫使中國不同領域的生產企業都嘗試自建終端。」上海壹言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策劃師湯志慶告訴記者。 「建立連鎖專賣店,蒙牛主要是從品牌經營的角度考慮。」蒙牛連鎖事業部總經理蕭桂森表示,單一用大量的廣告投入已難以打動消費者。而主流渠道也無法傳達蒙牛獨特的文化,只有建專賣店能達到這一目的,還能幫助蒙牛直接感知市場的變化。 自建渠道成本頗大 為了鼓勵加盟,今年起允許蒙牛經銷商以外的法人加盟,交納2.5萬元,包括加盟費、權利金、保證金在內的費用,另外再購買相關設備後就可以開店了。甚至蒙牛還能提供租金在5000元/月以內,3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允許50%的商品為蒙牛以外的產品。商品價格可以比賣場平時價格略低。「開一家蒙牛專賣店已經沒什麼門檻。」太原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不過他並不認為做專賣店能幫他提升利潤。 乳業與零售業同屬於微利的行業,據湯志慶測算了開店的成本:在北京或上海的市區租1間2~30平方米的門面,每月至少要3000元,兩名雇員一月薪水2400元,再加上水電等其他費用,每月至少也需要六七千元的成本,而乳製品的平均毛利能到10%已經很不錯了,一個月需要多少的銷售額才能保證贏利?又如何確保加盟商的穩定收益? 同時商鋪資源正變得日益稀缺,房租上漲,運營成本屢增不降。 伊利集團一位大區經理告訴記者,兩年前,伊利也曾想過做專賣店,但是調研發現,各地區在地段、房租、合作模式上發現建店的費用比較大,而經銷商也不願單方面投入,最終放棄了專賣店的打算。 即使在去年,雙匯集團的銷售收入創下了201億元的歷史新高,仍然難掩其在連鎖經營上的尷尬。其年報分析:去年雙匯商業連鎖店實際投入1.39億元,收益為-1476萬元,由於商業經驗不足,牽涉地域較廣,對各地尤其是大城市的商超模式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項目的建設進度和效益方面都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 蒙牛的策略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分析,蒙牛推出的這種專賣店的業態,直接會與傳統的零售渠道產生沖突。如果管理不好,有可能兩敗俱傷。 「雖然北京已有超過50個加盟申請,但是,目前國內便利店整體贏利狀況不理想,缺乏店鋪資源,都是限制開店速度的原因。」一位蒙牛經銷商告訴記者。 而且其專賣店仍然要依靠原有的經銷商配送體系,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全國統一配送。而不同的分銷渠道,如何維持正常的價格體系?如何有效跨區域管理? 對於蒙牛的動機,湯志慶認為:「渠道越多元化,對銷量的增長越有利。」乳業銷售的一個要件是鋪設銷售網路,無論專賣店未來如何經營,都能更好地對終端進行控制。 未來,蒙牛專賣店能夠在原有的主流渠道覆蓋之外,輻射一個新的區域,在自己控制的分銷渠道中,整合蒙牛的系列產品,從而在相對飽和的渠道之外,建立一個新的市場。 參考資料: http://www.ru.cn/jyzd/ShowClass.asp?ClassID=119 給你幾篇參考資料: 蒙牛營銷實踐的理論解讀在中國企業界,「蒙牛速度」是一個真正的傳奇故事,開創前三年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個同類企業」,5年間銷售額增長200倍,投資收益率大於5000%。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從無到有,從籍籍無名到影響力在乳製品行業里首屈一指,蒙牛人確實是令人驚嘆。驚嘆之餘,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麼一定是蒙牛?蒙牛為什麼能夠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蒙牛何以在幾千家乳品企業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蒙牛的經驗能不能被借鑒? 毋庸置疑,來自成吉思汗故鄉雄渾蒼茫的大草原的蒙牛人成功地做了一篇大文章,而我們只能從一個個分解後的經營環節進行解讀,以求獲益。蒙牛的成功首先是其營銷戰略的成功。蒙牛總裁牛根生曾經提到,做企業就是做事、做勢、做市。產品做好了,是「做事」;營銷做好了,是「做勢」;品牌做好了,是「做市」,而蒙牛「做勢」的能力尤其強。從做內蒙古第二乳業品牌到來自草原的親情問候,從為中國喝彩的航天精神首倡到想唱就唱的超女個性張揚,蒙牛發起的營銷戰的沖擊在中國營銷界是空前的。運用營銷領域最新的4Rs(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理論,我們可以發現,蒙牛是如何一步步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欲求,佔領市場制高點的。對於大多數中國消費品行業的營銷經理而言,研究蒙牛人的營銷理念、營銷手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目前,中國企業的營銷活動已經轉向了市場競爭導向階段,市場競爭要求企業不僅要看到客戶需求,還要更多地注意競爭對手,冷靜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在競爭中求發展。4Rs(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理論根據市場不斷成熟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著眼於企業與顧客互動與雙贏,不僅積極地適應顧客的需求,而且主動地創造需求,運用優化和系統的思想去整合營銷,通過關聯、關系、反應等形式與客戶形成獨特的關系,把企業與客戶聯系在—起,形成競爭優勢...

❸ 蒙牛的經營戰略是什麼

1、攜手老大共創乳都牛根生曾做過這樣的分析:從歷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鄉、奶的搖籃。千百年來,人們一提起內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不僅是寶貴的草原文化遺產,更是古人留給內蒙古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從地域上看,世界畜牧專家認為,北緯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養牛帶;內蒙古大草原恰位於北緯40—45度。從產業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費牛奶約為100公斤,我國僅為10公斤;在我國,牛奶製品有著無比廣闊的市場空間,乳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從現實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和牛奶增長速度均居全國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還確立了「奶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上諸要素,都是內蒙古創乳業品牌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整合歷史、文化、地理、經濟、現實的大背景、大資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攜手伊利以「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為主題,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燈箱廣告,將經營企業品牌與經營地區品牌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國人心目中漸趨形成,蒙牛在為內蒙古創造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的同時,不僅巧妙地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蒙牛非常聰明的一點,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時間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於創業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佔領的是本地市場,那麼就不應該向國際知名品牌如達能、雀巢去借,也不應該向國內巨頭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選擇就是向伊利這樣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勢長自己的勢。同時借自己的地域優勢――呼和浩特這個全國最優的奶源之地。在這里,「中國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無法借到這個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這里養精蓄銳,等到自己力量強大之後再沖殺出來。2、借勢國際資本武裝2002年12月19日,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蒙牛公司總部,一個隆重的簽字儀式正在舉行——3家著名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輝、英聯共同向蒙牛投資2600萬美元。一般而言,企業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外融資的需求。蒙牛並不缺錢,為何要引進國際資本呢?蒙牛決策層有著自己深遠的考慮。蒙牛的長遠目標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均派出董事進入蒙牛董事會,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結構國際化,從而相應提升蒙牛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向國際水準看齊。三家投資公司皆為實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國際財團。作為專業化的國際投資公司,在其投資行為發生後,必須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也必須遵循上述程序。這就意味著蒙牛藉助國際資本的跳板縱身躍入了國際視野從而迅速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蒙牛乳業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兩家保薦人之一。蒙牛的戰略時間表是:2003年,中國乳業領導品牌——已經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業領先品牌——蒙牛團隊正以國際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維、飽滿的激情,向著目標闊步前行。3、贊助申奧初顯身手借勢,看似比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對,借得准,卻不是像說的那樣簡單。在《紅樓夢》里一心要掌握賈府實權的薛寶釵說過一句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業也罷,個人也罷,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風」,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種只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成功的觀念早該扔掉了。2001年炎熱的夏季,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奧」事件上,奧運會歷來是商機無限,剛剛起步僅兩年的蒙牛瞄準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打算藉助「申奧」的東風為「奧組委」捐助1000萬,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蒙牛當時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動提升品牌,就必須搶占最佳資源,做中國「申奧」成功後的第一個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價值。經過慎重推敲,蒙牛將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時「奧組委」即將成立,並且距離「申奧」成功的7月13日僅僅提前3天,正是萬眾矚目,翹首以待的時候,蒙牛此時出招,可將傳播效果最大化。蒙牛當時想了一個恰倒好處的捐款理由: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是蒙牛的大本營,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區對口幫扶捐資100萬元,啟動了盛樂經濟園區,可以說蒙牛與盛樂經濟園區是同步發展起來的,蒙牛正是藉助這個淵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萬,我助北京1000萬!」的口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蒙牛在這個時候捐款,讓人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旗幟,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銷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錢,累計提取1000萬元,分期分批捐給「奧組委」,這樣,蒙牛的公益行為就天衣無縫的與消費者聯系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做了貢獻,即體現了消費者的個人價值,又升華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謂一箭雙雕。

❹ 有誰知道蒙牛的產品營銷策略

產品創新
尋求差異化、創新化發展,開發各種功能奶、高端奶,區分同質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避免價格戰。
「公益」營銷
蒙牛絕對是頂尖的營銷高手,他們的「送奶工程」,極大的增強了消費者對蒙牛的忠誠度。但最為經典的顯示蒙牛公益營銷真功夫的篇章,莫過於蒙牛在獲得產品創新大獎時總裁楊文俊的演講。他說:「非常榮幸能夠代表中國乳業、代表中國千萬奶農,來領取這個世界乳業的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份榮譽,是屬於整個中國乳業的、是屬於13億中國人的。特侖蘇是蒙語『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堅信,在民族乳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早日實現『讓所有的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夢想!』一定能讓所有的中國牛奶,都成為全世界的『特侖蘇』!」
品牌升級
從2007年初,蒙牛特倫蘇產品問世,蒙牛,只為優質生活的品牌定位也隨之傳播。這是蒙牛自然給你更多之後的又一品牌定位,用蒙牛自己的解釋是:只為優質生活,不僅要提供自然、綠色、營養豐富的產品,更要為消費者營造更優質的生活。此後,蒙牛所有的產品傳播定位落點都是只為優質生活。現在,蒙牛又在上海投放新的巴氏奶現代牧場,提出喝鮮奶,找現代牧場的產品口號。蒙牛從大草原的定位已經轉變到了優質生活。這是市場發展的需要,因為蒙牛所有的奶不可能都來自大草原。這是一個品牌戰略的需要,因為蒙牛要進行全國的擴張。這是蒙牛品牌發展的需要,因為要做中國牛,世界牛。

❺ 蒙牛的冰激凌是如何做市場細分的

以區域客戶配送能力細分。

❻ 冰激凌店經營策略

本人創業年,9死1生,占過便宜吃過虧,辛苦過也懶惰過,看到這個論壇裡面充斥著大量的沒有創業經驗的人在指導別人創業,另有大量由於缺乏思路賠光家底的故事,本人非常痛心,本著救人加吹牛的心態特將本人獨家秘籍和盤托出,以免大家少走彎路.

教程秘籍一: 為什麼要創業?
這是在你創業前必須先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切記切記!!
答案一: 身邊的人創業發了,我又不比他笨,如果我創業,肯定不會錯.
答案二: 我都年齡不老小了,人總不能打工一輩子吧?現在手頭這個項目正好創業!
答案三:現在手頭有點積蓄,年齡也不大,不怕虧,虧了可以再去打工,年齡大了就瞻前顧後了
答案四:開飯館的都發了(或者其他任意行業,總之是創業者准備去看得事情),我也要開
答案五:職位混到頭了,老闆也不可能給總經理當,工資也會再漲多少了,此時不創業更待何時?
答案六:現在房子那麼貴,打工看來是這輩子都買不起房了,拼了!

以上是絕大多數缺乏創業知識的人的心中選擇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出現在上述答案中,那麼請你千萬記住,把創業的想法就當作吹牛的談資就可以了。

正確的答案是: 我已經發現了一個確定可以賺到錢的項目!
千萬要記住此秘籍:
創業教程初級班秘籍之一: 因為發現了確定的可以賺到錢的可行的項目,所以我決定創業!

任何非此答案的創業理由都是錯誤的!年齡大了,別人發了,房子貴了,現在有閑錢都不是你可以去創業的理由,只能成為你敗家的借口
教程秘籍二:我是個有經營頭腦的人嗎?
很不幸,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是不適合獨立創業的,但是只有極少數人可以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一般是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虧光之後)
注意:經營頭腦不等於管理頭腦,也不等於執行頭腦。但,如果你要獨立創業的話,沒有經營頭腦等於自殺,等於拿自己錢玩過家家。所以鑒定一下自己這個腦袋,是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如果你有幸可以碰到我這樣的好人的話,我可以免費幫你鑒定,呵呵!
太多的故事是這樣告訴大家的:王老三勤勤懇懇,拿吃虧當福,最終終於成了大地主!
李老四早上3點起床幹活,晚上2點上床睡覺,終於成了一代富豪!故事本來是逗人玩的,無非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一套,但是不幸的是,我發現很多人正是拿這樣的故事來看待自己的創業的:我能吃苦!我不怕吃虧! 我意志堅強,可以頂住所有的壓力!這些都不是你可以成功的充分條件
拿我遇到的真實故事告訴大家什麼叫經營頭腦吧。
公司同事每天中午都會打電話定快餐,在眾多的送快餐的人中有這樣一位:提一個大木盒子,上面蓋著保溫的棉毛巾,每次這個人把某位同事定好的飯交給定飯的人後,都會問有沒有人沒有定飯?因為他隨時帶了4~5份沒有人定的飯,而我發現,每次都有人沒有定飯,而直接向此人購買了盒飯。我懷疑此人在幫某餐廳送飯的同時,又順便炒了單,要知道送快餐提成才5毛,但是炒單我估計他一份盒飯至少賺了2元。

這就叫經營頭腦!---在工作中輕易的發現商機的能力!

好了,那麼如何鑒別你是否有經營頭腦呢?很簡單,回顧一下過去,你是否曾經有過在工作中發現某件事情可以創造利潤,而沒有人去干?如果你過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那麼,很不幸,你是個沒有經營頭腦的人,你—---至少不適合獨立創業!如果你現在開始開動腦筋,發現好像好多商機,那麼恭喜你,你很適合當副總,就是在我的指導下工作,呵呵!

創業教程初級班秘籍二:沒有經營頭腦的人,不適合獨立創業!

教程秘籍三: 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好項目?

如果你通過了俺的上述2關考察,那麼讓我們進入到下一個環節,讓我們一起看看你自以為好的項目到底如何.
由於身在深圳的緣故,這十幾年目睹了無數的創業故事,而其中的大多數項目基本上從開始的那一天就註定是要死的,如果你可以提前預知自己必死無疑,那你想想你可以節省多少錢啊?可以讓你在未來少多少的追悔莫及的感覺啊? 所以請我這樣的高手給你咨詢一下,實在是太必要了.
先用身邊陣亡的朋友舉幾個例子吧:
例一: 某朋友在某大型公司做部門經理,手頭積蓄了30萬,感覺在深圳買房遙遙無期,而且覺得年齡不饒人,同時發現深圳黑手機製造是個集散地,決定回老家成立公司,銷售黑手機。
例二:某朋友手頭積蓄了50萬,感覺不能再繼續打工了,決定加盟7-11連鎖店
例三:某朋友是原某大型手機廠某省公司5年的老總,該大型公司倒閉後,由於該朋友人品極佳,手下數十名員工寧願數月沒有工資,要讓該朋友帶領大家創業,該朋友最終選擇了做某啤酒的該省代理另外加某英語學習機的代理
例四:某朋友原來從事電腦it行業的銷售,決定去國外開創一番事業,最終選擇去印尼開展簡訊業務,具體是與深圳某簡訊設備製造商及運營商合作,希望在印尼此業務

大家感覺上述項目如何?這些項目都有人在做,而且都有人在大把賺錢,但---你可以在裡面賺到錢嗎? 做還是不做,這是個問題!
以俺如此資深的專家來對上述幾個項目逐一點評:
項目一:貿易型的生意一般都是向上游買,然後向下游賣,中間賺取差價,看起來非常簡單,一般人都喜歡計算計算差價然後就直接沖進去了,少部分人僥幸成功了,大部分人將自己的購房首期款給丟水裡了。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教你一招最簡單的判斷此類生意是否可作得秘籍—那就是上游下游2頭,你至少要佔著一頭,什麼意思?就是要麼你對上游絕對熟悉,沒人可以騙了你,你對所有細節都非常清楚,或者你有極其可靠的專業人士在充當你的幕僚(例如老婆,小舅子,表哥表弟,高中同學等等,總之就是絕對不會欺騙你,而且會無私告訴你一切的一個人)
,下游同理,如果對上游不清楚,那麼如果你對銷售此產品具有絕對的把握,或者有絕對的幕僚協助你。如果2頭都佔了,那麼恭喜你,你可以直接進入未來我寫的中級班教程,初級班不需要學習了。如果你2頭都不佔,那麼也要恭喜你,你將用你可憐的積蓄作為學費,自學成材學會我初級班教程的10~30%的內容。
此項目一就是犯了2頭都不熟悉的大錯,憑感覺做事,必死無疑阿!

例二點評:凡是項目就牽涉到要投多少錢的問題,以及回報如何的問題,我們可以試想一下,7-11一家店投資數十萬,如果該店營業額不佳,你打算如何? 7-11是否每家店都賺錢?我如何保證我這家店可以賺到錢?7-11總店會給你退款嗎?你可以很快將該店轉讓嗎?投資1個點可以有超過年10%的收益嗎? 10%的收益你可以接受嗎?如果有穩定的超過10%的收益,那些有著數千萬沒地方投資的大老闆為何不一口氣開幾百家7-11來賺這個穩定的利潤?
千萬切記俺的此秘籍:創業初期,絕對不可以干資本性項目!!!
原因如下:1.資本性項目一般投資巨大,利潤回報並不可觀
2.資本性項目的退出機制沒有保障,如果你後悔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項目套住的
遠遠不是你那點錢,還有你未來無限的時間及精力,如果這個項目很快虧錢還好,
你可以下定決心馬上結束,如果這個項目半死不活,是個雞肋,哈哈,你完蛋了!
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了,說身邊就很多朋友加盟某連鎖,現在發了,或者說我自己就加盟某品牌,現在日子過得輕松又舒服。 但—--請問,如果加盟如此好賺,為何總店不自己去搞直營?
所以凡是加盟連鎖等等都屬於此類項目,成功幾率絕對小於40%,有人說40%的成功幾率已經很高了,生意那有一定成功的?真的嗎?請你閉上眼睛仔細想想,你真的做好了虧錢的思想准備了嗎?我敢打賭,幾乎所有開始創業的人,都沒有做好虧錢的思想准備,他們只是在不得不接受虧錢的現實面前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
不過現在好了,因為你遇到了我這個誨人不倦的百年難遇的專家,我就是那個傳說中專門給你贈送秘籍的大俠,遇到了我,好好上我的課,記住----我們的創業目標是----100%的成功,不是40%的成功!!
凡是開工廠,加盟連鎖,開發某個東西,設計某個新產品,都屬於此類項目,這些東西並非不可以做,並非不賺錢,但是它不合適拿著自己所有積蓄去搏的初創業的人。

❼ 蒙牛在乳業製品中快速成長,該企業在初期營銷過程中採用了那些方法與策略

蒙牛的品牌定位

蒙牛從產品的推廣宣傳開始就與伊利聯系在一起,從蒙牛的廣告和宣傳冊上可以解讀出蒙牛的品牌定位是一種比附定位策略,如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子上寫的是「做內蒙古第二品牌」;宣傳冊上閃耀著「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蒙牛乳業……我們為內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裝上,蒙牛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這與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強調「我們是老二,我們要進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無形中將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這種謙遜的態度、寬廣的胸懷,讓人尊敬、信賴,獲得了口碑。

蒙牛認為,一個品牌並不單單是一種產品的問題,而是一個地域的問題,內蒙古就是一個大品牌。因而蒙牛沒有把目光局限在自身的成長上,而是高瞻遠矚,根據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全國第一、牛奶增速全國第一的狀況,提出了「建設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議。從2000年9月起,蒙牛投資100多萬元,投放了300多幅燈箱廣告,廣告正面主題為《為內蒙古喝彩》,下書:「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輝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背面的主題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蒙牛把自己和內蒙古的一些著名企業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國乳都,這與「高級俱樂部策略」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實,蒙牛當時無論從歷史、地位、和規模上都不足以和這些著名品牌相提並論,然而蒙牛把自己和他們放在一起,是想讓消費者認為,蒙牛和它們一樣,也是名牌。而且「建設中國乳都」、「為內蒙古喝采」這樣的寬廣視野和高尚情操又體現出蒙牛的博大胸懷,為內蒙古積聚了巨大的無形資產,不僅不會招致反對,反而會提高人們對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譽度。

蒙牛運用比附定位策略的思考

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是非常成功的,透過蒙牛的成功,可以折射出三個層面的思考。

思考一:比附定位策略有利於品牌的迅速成長,更適應品牌成長初期。蒙牛認識到,中國大部分奶製品企業採用的都是國際一流設備,生產水平不相上下,產品同質化。面對有極高潛力的市場和加入WTO後與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最緊迫的事莫過於搞好品牌建設,因而對於要創名牌的蒙牛來說,在創業初期使用這種策略是適宜的,可借伊利的名氣提高自身品牌的影響。但當品牌成長到一點程度後,一般不適宜再用。蒙牛的品牌戰略是「三步走」:第一步,做「內蒙古牛」;第二步,做「中國牛」;第三步,做「世界牛」。顯然,蒙牛走完第一步後,不宜再採用同樣的策略。

思考二:比附定位有利於避免受到攻擊,防止失敗。蒙牛採用比附定位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自己。蒙牛剛啟動市場時只有1300多萬元,在伊利、草原興發這兩個資本大鱷面前顯得非常弱小,從競爭層面上看,興發和伊利聯手幹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伊利只跺跺腳,蒙牛也可能東倒西歪,而事實上也出現過蒙牛的奶車被攔截的事情。蒙牛名為伊利和興發免費做廣告,實為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壯大了自身,防止了兩敗俱傷。而且蒙牛有一句口號: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蒙牛明白,只有把這個行業的市場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飯吃。伊利和興發看到蒙牛如此「大度」,不僅為自己,還為別人,又怎能忍心去「扼殺」它呢?如果蒙牛隻顧自己的廣告轟炸,則完全有可能遇到更多刁難甚至重創。

思考三:比附定位策略並非真正的謙虛,體現了實在風格。蒙牛將「向伊利學習」、「爭創內蒙乳業第二品牌」打在產品包裝上,給人一種謙虛的印象,並非是純粹的營銷策略,而是蒙牛的締造者牛根生的「感情用事」。牛根生在伊利幹了16年,從一個刷瓶子的小工干到伊利副總的位置,完全是伊利一手栽培的結果。提起伊利總裁鄭俊懷,牛根生言必稱「領導」,牛根生是感恩的,不管他和鄭俊懷之間有什麼恩怨,牛根生都對鄭俊懷、對伊利懷著一股感激之情,在牛根生看來,伊利仍是蒙牛的榜樣,應該向它學習;而事實上,從蒙牛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應該是這樣。正如牛根生自己說:「蒙牛要和伊利競爭?我們不配!」所以,蒙牛是現實的,真實的,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並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謙虛。

❽ 蒙牛企業營銷戰略(簡單易懂)

1、攜手老大共創乳都

牛根生曾做過這樣的分析:從歷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鄉、奶的搖籃。千百年來,人們一提起內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不僅是寶貴的草原文化遺產,更是古人留給內蒙古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從地域上看,世界畜牧專家認為,北緯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養牛帶;內蒙古大草原恰位於北緯40—45度。從產業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費牛奶約為100公斤,我國僅為10公斤;在我國,牛奶製品有著無比廣闊的市場空間,乳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從現實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和牛奶增長速度均居全國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還確立了「奶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上諸要素,都是內蒙古創乳業品牌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整合歷史、文化、地理、經濟、現實的大背景、大資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攜手伊利以「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為主題,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燈箱廣告,將經營企業品牌與經營地區品牌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國人心目中漸趨形成,蒙牛在為內蒙古創造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的同時,不僅巧妙地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蒙牛非常聰明的一點,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時間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於創業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佔領的是本地市場,那麼就不應該向國際知名品牌如達能、雀巢去借,也不應該向國內巨頭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選擇就是向伊利這樣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勢長自己的勢。同時借自己的地域優勢――呼和浩特這個全國最優的奶源之地。在這里,「中國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無法借到這個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這里養精蓄銳,等到自己力量強大之後再沖殺出來。

2、借勢國際資本武裝

2002年12月19日,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蒙牛公司總部,一個隆重的簽字儀式正在舉行——3家著名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輝、英聯共同向蒙牛投資2600萬美元。一般而言,企業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外融資的需求。蒙牛並不缺錢,為何要引進國際資本呢?蒙牛決策層有著自己深遠的考慮。

蒙牛的長遠目標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均派出董事進入蒙牛董事會,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結構國際化,從而相應提升蒙牛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向國際水準看齊。三家投資公司皆為實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國際財團。作為專業化的國際投資公司,在其投資行為發生後,必須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也必須遵循上述程序。這就意味著蒙牛藉助國際資本的跳板縱身躍入了國際視野從而迅速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蒙牛乳業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兩家保薦人之一。

蒙牛的戰略時間表是:2003年,中國乳業領導品牌——已經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業領先品牌——蒙牛團隊正以國際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維、飽滿的激情,向著目標闊步前行。

3、贊助申奧初顯身手

借勢,看似比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對,借得准,卻不是像說的那樣簡單。在《紅樓夢》里一心要掌握賈府實權的薛寶釵說過一句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業也罷,個人也罷,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風」,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種只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成功的觀念早該扔掉了。

2001年炎熱的夏季,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奧」事件上,奧運會歷來是商機無限,剛剛起步僅兩年的蒙牛瞄準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打算藉助「申奧」的東風為「奧組委」捐助1000萬,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蒙牛當時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動提升品牌,就必須搶占最佳資源,做中國「申奧」成功後的第一個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價值。經過慎重推敲,蒙牛將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時「奧組委」即將成立,並且距離「申奧」成功的7月13日僅僅提前3天,正是萬眾矚目,翹首以待的時候,蒙牛此時出招,可將傳播效果最大化。

蒙牛當時想了一個恰倒好處的捐款理由: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是蒙牛的大本營,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區對口幫扶捐資100萬元,啟動了盛樂經濟園區,可以說蒙牛與盛樂經濟園區是同步發展起來的,蒙牛正是藉助這個淵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萬,我助北京1000萬!」的口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蒙牛在這個時候捐款,讓人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

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旗幟,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銷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錢,累計提取1000萬元,分期分批捐給「奧組委」,這樣,蒙牛的公益行為就天衣無縫的與消費者聯系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做了貢獻,即體現了消費者的個人價值,又升華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謂一箭雙雕。

閱讀全文

與蒙牛冰激凌的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保安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51
文化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107
百行進萬企全國推廣方案 瀏覽:275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理論試題 瀏覽:314
法制宣傳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2
李寧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618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
9月初9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
電子商務部經理工作職責 瀏覽:31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72
幼兒園防傳染病培訓通知和方案 瀏覽:65
發電企業市場營銷述職報告 瀏覽:531
培訓學校課程培訓方案 瀏覽:809
閑來麻將推廣方案文庫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