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國際營銷活動是什麼

國際營銷活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22 03:02:00

㈠ 國際市場營銷的定義和概念是什麼

國際市場營銷(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指商品和勞務流入一個以上國家的消費者或用戶手中的過程。換而言之,國際市場營銷是一種跨國界的社會和管理過程,是企業通過計劃,定價促銷和引導,創造產品和價值並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換,以滿足多國消費者的需要和獲取利潤的活動。
在企業國際市場營銷中總是伴隨著相應的風險,而它們分別是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綠色壁壘、貿易政策和進出口配額等風險。面對風險企業又該如何是好呢?因此企業品牌聯播,即通過「新聞」的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地為企業、產品或人物進行宣傳,來吸引公眾的注意與興趣,從而獲取群眾口碑減少風險。而結合互聯網這一大平台,企業新聞聯播呈現出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效果長期等眾多優勢。品牌聯播所運營的精準企業新聞聯播,能讓信息從「焦點」變為「記憶點」,進而產生「賣點」,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能為企業帶來積極的效應和價值。

㈡ 國際營銷三大營銷策略是什麼

第一招:深度市場調研,尋找社會焦點
這指的就是「借勢」了。市場變化難以預料,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社會。政策——政策事件的變化常常帶來眾多的宣傳機會。
2月20日晚間,由台北飛返的海航HU7952號航班在夜色中安全降落在首都機場,為2005年台商春節包機這一兩岸民航交流新頁劃上完美的句點。為了這次祖國大陸民航客機56年來首度飛抵寶島、兩岸民航客機首度實現雙向對飛,大陸的6家航空公司精心為這項「政治任務」做了准備。1.比空姐2.比氣氛3.比菜餚4.比溝通5.比驚喜6.比接待
例如:1.南航為包機直航推出了「親情中轉」服務。2.東航推出了以「相約明天」為主題的贈票活動。3.國航、海航推出慈善活動。
第二招:關注市場風雲,在熱點中爆破
熱點不常有,因此在進行事件營銷時需要捕捉市場存在的眾多有利於熱點形成的要素,並在適當的時刻,掀起營銷高潮,一炮打響。
農夫山泉「為申奧捐獻1分錢"的支持申奧活動,還是支持貧困地區兒童上學的"陽光工程",10月12日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於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簽訂協議,農夫山泉作為贊助商捐贈1000萬元給基金會以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為回報,農夫山泉獲得今後6年內"中國航天員指定專用飲用水"的稱號。就在16日6時23分,楊利偉安全准確返回的那一刻,農夫山泉水在電視、報紙和網路上適時推出"這一刻有點甜,農夫山泉祝賀中國首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航"的廣告與全球華人分享這一刻的"甜蜜"。這一廣告無論是從品牌的訴求點與事件的契合度上看,還是從表現形式和發布時機上看,都堪稱為事件營銷廣告利用的典範。如蒙牛作為中央電視台的老客戶,在伊拉克戰爭報道期間的貼片廣告是異軍突起。之所以反應如此迅速是因為蒙牛在央視已經預留了一部分廣告費用,這筆費用專門用於對突發事件的廣告跟進,一旦有像伊拉克戰爭這樣的事件和時機,蒙牛一個電話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訂下廣告。還有在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一時間,海爾在中央台投入5000萬元的祝賀廣告在申請成功後即時播出。反應如此迅速,足見海爾深諳事件營銷之道。據說當夜,海爾集團的熱線電話被消費者打爆,相信國人在多年後再回味這一歷史喜悅時,肯定會同時想起曾經與他們一同分享成功的海爾這個民族品牌。
第三招:製造聚焦事件,自如操盤市場
事件營銷講究的是藉助媒體,而不是控制媒體,因此事件營銷就需要考慮新聞的風險。因為媒體的不可控制和受眾對新聞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事件營銷的風險性。任何事件炒作過頭,如果一旦受眾者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或被媒體誤導,很可能會對該公司產生一定的反感,從而最終傷害到該公司的利益。企業在借事件營銷提升知名度的同時,還要對形象進行提升維護,在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塑造等方面求實創新,最終形成品牌忠誠度,才是企業最應關注的。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台酒"怒擲酒瓶振國威"成為迄今為止被傳頌的中國企業成功運用事件營銷的首個經典力作。隨後,張瑞敏"砸機"事件砸出了海爾品牌的質量形象,向全社會宣傳了海爾以質量為本的企業理念,為海爾在未來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打下堅實的基礎。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堪稱製造事件的經典。比如新推出的「四大金干」。通過捆綁四種肝葯,製造市場上新的肝葯營銷售事件,這是商業機密,不便透露太多。

㈢ 什麼是國際市場營銷

國際市場營銷是指企業從事跨國界的營銷活動,只要其營銷決策具有"跨國"性質,其營銷活動就屬於國際營銷范疇。

市場營銷一般原理的應用可以跨越疆界,如同在國內市場上組織營銷活動一樣,國際市場營銷同樣需要市場調研、市場分析、市場細分、市場營銷組合等一系列營銷過程的戰略確定及戰術實施。國際市場營銷與國內市場營銷並無本質區別,只是特指超越國境的市場營銷活動罷了。然而,並不能就此而將二者簡單地等同起來,跨越國界本身決定了國際市場營銷比之國內市場營銷具有更大、更多的差異性、復雜性和風險性。

隨著加入WTO腳步的日益臨近,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多地面臨著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無論國內或國外,任何市場都有其相似點與不同之處,但是營銷學的概念、原理卻是普遍適用的。基本的營銷觀念,如產品生命周期和基本的營銷工具,如市場細分仍在被廣泛應用。

從聯系的角度而言,總的環境因素是相似的,包括社會、經濟、政治、地理;解決營銷問題總的方式是統一的,即根據廠商所處的環境,考慮各種營銷策略以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國內市場營銷的經驗是可以轉化為國際出口營銷所應用的。

如果我們的分類過於概括,則國內外環境因素都可劃分為同一類別,但是,如果進行一種較具體的劃分,我們會發現一些在國際環境中起作用的因素在國內環境中是不存在的。比如說,盡管無論國際或國內的市場營銷活動都是在一種法制的環境中運作的,但其法制的構成成分是不同的,個別國家會有特別的規定。另外,同配額制、匯率控制一類的貿易限制措施一樣,不同國家的關稅也會由很大差異。同樣,盡管國內外市場中都可以用貨幣作為貿易媒介物,但貨幣的種類、特點以及各國間的匯兌比率都會有諸多不同。

國內營銷是在一個政治區域內部進行,而國際營銷則必須跨越國家主權的界限,不同國家間,政府機構與銀行系統會有很大差別,而這種差別必然會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另一個差異來自於語言、習俗、傳統及其它文化差異。這里沒有提及地理距離與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分析國際市場營銷中出現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必然需要比解決國內營銷問題更廣泛、更全面的技能、閱歷和洞察力。

一個公司如何在不同的國家同時銷售自己的產品,所帶來的困難與機遇的情況是不同的。一個國際營銷者必須分析不同國家特有的市場機會,同時決定由誰來負責公司的營銷活動。公司應把在各國的營銷活動與其各自的利益聯系起來,這樣,單個國家營銷活動的效益將會提高,從而提高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營銷努力所帶來的收益。

㈣ 什麼是全球營銷

全球營銷指企業通過全球性布局與協調,使其在世界各地的營銷活動一體化,以便獲取全球性競爭優勢。全球營銷有三個重要特徵:全球運作、全球協調和全球競爭。因此,開展全球營銷的企業在評估市場機會和制定營銷戰略時,不能以國界為限,而應該放眼於全球。是在全球採用統一的標准化營銷策略,應用前提是各國市場的相似性,具有規模經濟性等優點。
1983 年,萊維特明確提出了全球營銷這一概念。他認為,過於強調對各個當地市場的適應性,將導致生產、分銷和廣一告方面規模經濟的損失,呼籲多國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種統一的產品,並採用統一的溝通手段。這一觀點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全球營銷是針對不同國家的國情,把營銷目標、選擇目標市場、營銷定位和營銷組合等原則靈活地加以運用。科特勒認為:「國際營銷人員必須很好地了解外國的營銷環境和營銷機構,並且隨時修正他們關於當地人們對營銷活動的反應方式所做的最基本的假設」(科特勒《營銷管理:分析、計劃與控制》)。日本是開展全球營銷最好的國家,他們在汽車、摩托車、手錶、照相機、電視機、錄像機、光學儀器、鋼鐵、造船、計算器等許多產業領域,已經取得了全球性的市場領先地位。日本的成功在於他們在全球營銷中懂得如何選擇市場,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打入市場,如何佔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如何維護自己的領先地位不受競爭對手的威脅。
隨著科技的進步,交通通訊的發展,各國之間交往日益頻繁,世界經濟社會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全球在眾多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共同性,各國市場之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具有相似性。就某些產品而言,各國市場之間的差異性甚至將完全消失。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優勝劣汰競爭中贏得生存發展,就必須以世界市場為導向,採取全球營銷戰略。

㈤ 舉例說明什麼是跨國營銷,什麼是國際營銷

跨國營銷(寶潔公司)
寶潔的訴求方法偏重於理性的訴求。「理性訴求」指的是廣告定位於受眾的理智動機,通過真實、准確、推理等思維過程,理智地作出決定。寶潔的廣告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消費者如果購買寶潔產品會獲得什麼樣的利益,以達到勸說消費者購買的目的。

(1)表現策略:廣告多運用示範式,採用消費者的現身說法。廣告片一般採用現身說法,讓經常使用該產品的人,一般為家庭主婦,來直接了當的用平實而熟悉的語言向消費者進行訴求,向消費者提供一個或多個利益點,來直接闡述商品的特點,用產品的特殊功能來理智的打動消費者。

(2)媒介策略:主要採用電視廣告,打開電視,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寶潔公司商品的廣告片。雖然寶潔公司在報紙、雜志等主要媒體都投入廣告費,但鑒於其主要生產大宗低利的家庭用品,它把大部分廣告費投放在電視這一最大眾化的媒體上。它的這一媒體策略在中國也十分明顯。同時電視媒介的可視性也更能充分展示寶潔產品的功能。

(3)投放策略:在常年做廣告的同時配合不同的促銷方式,綜合運用。寶潔的廣告是常年無間斷進行的。幾乎每天我們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寶潔的產品在進行宣傳。這與其他品牌不同,如聯合利華。其他品牌一般使用跳躍式的廣告或是在產品市場導入期及銷售旺季到來之前進行廣告宣傳。寶潔的無間斷廣告策略和其產品有關系。作為日用洗潔品,是普通家庭的日常使用的消耗品,屬於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商品。如香皂、洗衣粉、洗發水等,消費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采購一次。常年的廣告首先使消費者認知寶潔的品牌,長期的廣告也會引起消費者嘗試購買的慾望,加之產品的較高品質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認同感,逐漸使消費者成為寶潔的固定消費群,寶潔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

http://www.manager365.com/Article/SCDC/200612/20061226144913_2.html

國際營銷(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是戰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和走向國際化的"象徵"。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索尼公司的資金只有19萬日元,是一個小企業。經過30年的時間,年銷售額超過了6000億元,成為日本的代表性企業,稱之為"索尼的神話"。特別是在國際范圍內的發展方面更為顯著。現在,包括出口和海外生產在內,約70%是面向海外的。可以說,在日本企業中,它是推進國際化方面走在最前列的一家企業。

在開展國際化的同時,索尼公司在國內建立了許多合辦的企業和分公司,形成了一個稱之為卡特爾式的企業大軍。它的事業范圍是極其廣泛的。索尼總公司不僅包括電子工業領域,而且,還發展到化妝品以及生命保險等許多領域。它的經營真可謂"四通八達"、"神通廣大"。一九六八年設立了CBS索尼,經過10年工夫,它在同行業中成為銷售收錄機的最大企業。

國際化戰略

1.向國際化企業飛躍發展

在日本,索尼是向跨國化發展的企業中的最先進的廠家之一。如果回顧一下索尼公司向國際化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 60年代,是索尼公司正式出口半導體收音機、半導體電視機的時期。

(2) 70年代,是索尼公司與美國、英國等一起在外國積極地建立工廠,就地生產製造產品,當地銷售的時期。

(3)80年代,是向國際化企業飛躍發展的時期。

索尼公司成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它有著高超的"技術力量",能生產出附加值高的商品,具有能夠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和實現國際化的能力。值得注目的是,索尼公司還能夠獨立自主地開展各項活動,實施自己的向國際化企業飛躍發展的戰略。

2.索尼公司實現國際化的特色

第一特色是,開拓海外市場的創造精神。

索尼公司最初向國際市場提供的商品是半導體收音機。日本最初的"內藏"半導體收音機,在美國市場上受到高度的評價。在60年代,建立了獨資企業--"索尼·美國"。把這種附加值高的商品,做到生產和銷售一元化。當時,在國外以自己的力量銷售自行製造的產品的日本企業,只有索尼公司一家。因而可以說,索尼公司是開發海外市場的先驅。

索尼公司的市場營銷戰略,是"創造"未知的市場。也就是說,開發符合海外市場特性的典型產品。索尼公司在建立廣泛的銷售後服務體制的同時,採用了能夠吸引消費者注目的廣告,從而對高級產品產生信譽。繼在美國之後,又在瑞士、香港、加拿大、巴拿馬、德國、波多黎各、荷蘭、巴西、西班牙、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和地區建立了銷售網點,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的索尼"的基礎。

第二個特色是,首先將新產品在美國市場上進行銷售,有了成效之後,再引進到日本市場上來銷售。

索尼公司以優勢的高級商品的信譽為背景,在市場成熟度較高的美國市場上獲成功之後,將產品再銷售到日本及其他國家。這種銷售商品的方式占絕大多數。從1981年夏季開始,預定將新的情報機器首先在美國市場上銷售。這樣,能充分發揮索尼公司在美國的強有力的銷售能力。

3.考慮到要適應貿易磨擦

索尼公司實現國際化戰略的第三個特色是,具有互惠主義的性質,首先避免門面的出口現象。

索尼公司很早就開始在海外當地建廠生產,為進口海外的商品而成立索尼進口公司。還有與海外搞合辦的企業,努力開放日本國內市場等。這些都體現了互惠精神。如上所述,索尼公司實現國際化,是由於貫徹執行了盛田昭夫會長對真正實現國際化的遠見卓識的對策的結果。索尼公司很早就採取了迴避貿易磨擦的政策,這對索尼公司的國際化起到了中心作用。同時,在國際范圍內,索尼公司參加了日美賢人會議。成為了"摩根·保證金托拉斯國際委員會"的成員,還就任了美國航空公司的董事。

在海外建廠生產,可以對發展當地經濟作出貢獻,又可以解決所在國的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索尼公司在美國、西班牙、英國、德國、新加坡、巴西、墨西哥以及法國建立了工廠。最初,決定在美國聖地亞哥建立工廠的計劃是在1969年,也就是在彩色電視機的傾銷問題發生之前決定了。根據"在存在市場的地方進行生產的"的基本理論,索尼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彩色電視機廠、錄像機廠、收音機廠等,在當地進行生產。

索尼公司不僅僅是代替出口,還根據海外分公司的經營方針,擴大三國之間的出口貿易。在英國的布里津頓工廠生產的彩色電視機的一半以上,是向歐洲市場出口的。1980年,對英國的出口作出了貢獻,為此,獲得了"英國女王獎"。同時,聖地亞哥工廠的彩色電視機,一部分向加拿大、中國美洲出口,墨西哥、法國的錄音帶廠的產品也向鄰近的市場出口。

盛田昭夫會長說:"日本在生產基地的作用,不僅表現在面向國內市場,而且把需要高度技術的基礎零部件出口到海外市場。"根據這一種精神,將來索尼公司要以世界的生產基地為基礎,施展國際營銷戰略。

4.向世界挑戰--日本式經營的出口

在國外當地的生產走上軌道的同時,在經營方面,索尼公司的國際化迎來了新的局面。索尼公司的海外的當地法人,是任何具有當地國籍的經營者,使經營責任同當地特色結合起來。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其經營的缺點是經營者重視短期利益的回收。而日本式經營的長處在於,從長遠觀點出發,以提高基層水平的方式進行投資。以日本經營之長彌補當地企業之短,這種形式就是索尼公司的特色。即把當地的經營技術與日本的"家庭主義"經營融為一體。

在聖地亞哥和道贊的工廠里,已充分顯示出日本式經營的長處。在管理者階層,由於實行大幅度的有許可權的責任,參加經營管理的意識很高。同時,實行了無解僱宣言和內部提拔制度,重視勞資無差別的宣傳,

http://www.manager365.com/Article/glal/MBA/200608/20060819203815.html

㈥ 關於國際營銷策略

:(1)、波音與麥道聯姻的背景是什麼?

答:波音與麥道聯姻版的背景是麥道在與波音相權空中客車的競爭中一路敗北,而且以後的發展潛力也越來越小,自己曾經占優勢的軍用飛機也已失去了競爭力。而與波音和交道競爭的空中客車發展越來越快,已經影響到波音的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公司的地位。波音要「強身」,與空中客車競爭,兼並麥道無疑是一條捷徑,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其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

(2)、二者聯姻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答:導致的結果是:(1)波音拿捏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僅使民用飛機的競爭力大大超過了空中客車,而且可以利用麥道在軍用飛機方面的優勢,實現軍民合一。 (2)波音兼並麥道之後,法律上的麥道不復存在了,但新的麥道並末喪失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其在軍用飛機製造方面的優勢。

(3)、波音與麥道聯煙採取了什麼策略?

答:波音與麥道採取了強強聯合的策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對付最主要的競爭者。

㈦ 什麼是國際市場營銷戰略

國際市場營銷戰略規劃的主要步驟是
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營銷戰略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各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企業把目光從國內轉移到國外,進而在整個全球范圍內尋找發展機會。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具體因素:一是貿易迅猛發展。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源泉。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日益緊密,它帶動了資本與生產的國際化,推動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二是金融一體化。國際金融是在國際貿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際金融的發展又會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迅猛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三是高速發展的現代化技術。信息技術革命將世界帶人了信息化時代,它在更深層次上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使全球經濟的聯系更為快捷、廣泛。四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據資料顯示,跨國公司以及國外分支機構的迅猛增長,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所謂國際營銷戰略,是指企業對於國際化進程較為長期的總體打算及其實施的原則意見。國際營銷戰略要回答的問題是企業關於國際營銷的目標和實現目標要採取的策略和原則,如有關國際化的進程、市場擴展與定位、國際競爭等戰略。它對於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是擬定短期或年度國際營銷策略的根據之一。
2.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2.1社會文化環境。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包括人類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總和。它不僅體現出我們自己的行為,也體現出我們對他人行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個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質文化、社會機構、宗教、審美學、語言)3個方面。文化滲透於營銷活動的各個方面,國際營銷者的活動又構成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營銷成果的好壞深受文化的裁判。
2.2經濟環境。一是經濟發展階段。它包括傳統社會、起飛前夕、起飛階段、趨向成熟和高度消費時期。因為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階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際市場營銷。以消費品市場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在市場營銷方面強調產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進行廣告及銷售推廣活動,品質競爭高於價格競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則偏重於產品的功能及實用性,其推廣主要靠口頭傳播和介紹,價格因素比產品品質更重要。二是市場規模。企業在進人某國市場時,首先關心的是該國的市場規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務總量,或者市場擁有的購買力總量。一般來說,大多數產品及服務的市場規模都與人口和收人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認為是由人口和收人決定的。三是消費結構。開展國際市場營銷,必須了解影響消費者儲蓄的多種因素,以便分析、判斷消費者需求、支出和消費水平的變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因素、市場商品供給狀況和消費偏好、儲蓄動機差異等。
2.3政治法律環境。有時政治環境能夠對營銷活動產生直接影響,法律和規章則起到鼓勵或限制企業營銷活動的作用。企業首先是一個經濟組織而非政治組織,但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時,經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國際營銷法律主要由國內法律、國際經濟法律、東道國法律等構成。從事國際營銷的企業要與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打交道,採取適當方式公平合理地解決爭端,這也是國際營銷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2.4技術環境。在知識經濟時代,工業和農業增長並不是由於資本的投入和勞動力增長所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由於生產率的提高、勞動者知識水平和素質的提高,以及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和推廣所引起的。
3.我國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3.1機遇。首先,進入國際市場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市場規模巨大,發展迅速,這給我國企業以現實的吸引力。隨著國際政治形勢趨於緩和,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關系不斷改善,經濟聯系更緊密,這為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條件。其次,我國政府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企業進人國際市場。
3.2挑戰。明確界定產權、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企業國際化的前提;科技水平落後、人才匱乏是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又一大障礙;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使我國處於不利地位,其他發展中國家、獨聯體及東歐國家的經濟發展將給我國企業以巨大壓力。
3.3任務。一是調研國際市場。只有掌握了國際市場的脈搏,才能找出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切人點。企業的國際調研需要大量詳細且涉及范圍面廣的信息,如目標市場的文化、經濟、教育水平、目標消費人群接受新事物新品牌的能力等。二是分析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制定企業的營銷目標,做出相應的國際營銷戰略規劃,找出與原計劃的差異,制定相應的規章,組織監督部門,給予相應的權力,以保證預定的國際營銷目標順利進行。三是分析目標市場消費者。了解當地的消費觀念,從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消費群體的特徵等影響因素分析,從而細分市場,找到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並分析這一細分市場的潛力及培養空間。四是分析目標市場國的經濟政治法律等政策。分析當地的經濟狀況,以分析企業在當地銷售產品的可能性,著力疏通與當地政府、社會團體及新聞媒體的關系。防止企業因為外力因素而終止現行的企業計劃。五是分析競爭對手、供應商及分銷渠道。熟悉當地的環境,分析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及動力,培養良好的競爭環境,這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六是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培養當地市場,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企業、信任企業,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進一步拓展更為廣闊的目標市場,進人其他國家市場鋪平道路。

㈧ 國際營銷策略與國內營銷策略的區別是什麼

國際營銷是指對商品和勞務流入一個以上國家的消費者或用戶手中的過程進行專計劃、定價屬、促銷和引導,以便獲取利潤的活動。
國內營銷和國際營銷定義的唯一區別在於國際營銷活動是在一個以上國家進行的。「在一個以上國家」,表面上看差別很小,卻說明了國際營銷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國際市場營銷是國內市場營銷的延伸與擴展。國際市場營銷與國內市場營銷的不同:1.營銷環境不同(一個是國內環境一個是國外環境,國外環境並不被熟悉,更復雜)。2.市場營銷組合策略有所區別。(在產品策略上,定價策略上,分銷策略上及促銷策略上都不一樣)。3.國際營銷戰略及營銷管理過程更為復雜

㈨ 論述國際營銷的內涵及企業進行國際營銷活動的動因

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動因

1
、國內市場需求飽和,競爭激烈

源源不斷的供給,國內市場需求飽和,利潤逐漸下滑,而市場需求的飽和必然引起激烈
的競爭,迫使業紛紛揚帆出海,在國外尋找市場,追逐更多的利潤。

2
、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首先,擁有國際品牌,提升企業形象

當今世界經濟日益一體化,
商業越來越呈現跨國界的發展趨勢,
企業也經常用跨國經營來
增強企業實力,
擴大企業經營區域。
而注冊成立海外離岸公司是企業走向世界,
開展跨國業
務,
提升企業國際形象的捷徑。
成立跨國公司和集團公司,
不僅可更好地提高形象及帶來更
好的經濟效益。
並在某些合同簽署時,
項目談判往往需要海外公司的配合及參與,
對提高您
企業的信譽並順利到達談判目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國際市場需求更大。

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加上農村人口數量大,近年來收入差距較大,
消費能力較強的居民數量不大。
而國際市場具有更大的消費需求:
一是消費群體規模大,

是發達國家國民收入水平高,消費潛力大。

3
、政府鼓勵和支持企業出口的政策

政府的鼓勵和支持政策是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巨大推動力。政府主要通過稅收政策(如
減稅、退稅)
、金融貨幣政策(如低息貸款、擔保貸款等)
、出口價格補貼,為企業提供國際
市場信息等。這些都有利於加強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4
、科技發展為跨國經營提供了物質前提

任何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都離不開交通運輸及通訊工具。科技的迅猛發展,為企業走向
國際市場提供了物質基礎。

㈩ 市場營銷與國際營銷的區別

市場營銷與國際營銷的區別如下:

1、處理方法不同

按照市場營銷企業所得稅應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每月終了,企業應將成本費用和稅金類科目的月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將收入類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

然後再計算「本年利潤」科目的本期借貸方發生額之差。貸方余額則為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利潤,借方余額則為企業發生的虧損總額。

而國際營銷認為,所得稅會計的首要目的應是確認並計量由於會計和稅法差異給企業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帶來的影響,將所得稅核算影響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債務法從收入費用觀出發,認為首先應考慮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確認,

從收入和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的收益。

2、目的不同

市場營銷就是把產品賣好,讓產品好賣營銷策略主要目的是了解產品的潛在市場和銷售量,以及競爭對手的產品信息。只有對掌握了市場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減少失誤,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

而國際營銷面臨的是一個動態的市場環境,為實現企業既定的營銷目標,營銷策略應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價格決策的目標。

3、核心要點不同

國際營銷給企業帶來新的機會,也可能帶來新的難題,如新的法律、新的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營銷可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掌握環境的發展趨勢是企業制定戰略計劃的重要前提。

而市場營銷避免和聲譽較高的名牌商品展開正面競爭。名牌商品都處於高度的商品保護地位。

4、職責不同

國際營銷負責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統一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財產清查,健全保管、領用、維護、賠償、報廢、報損以及人員調動交接制度,保證賬物相符。

而國際營銷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經營、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制,

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根據生產經營發展和節約資金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合理核定資金定額,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根據管用結合和資金歸口分級管理的要求,擬定資金管理與核算實施辦法,並組織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營銷

網路-市場營銷

閱讀全文

與國際營銷活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7年市場營銷5月考試答案 瀏覽:947
關於市場營銷問卷調查 瀏覽:498
實體書店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270
簡答市場營銷管理哲學包括哪幾種觀念 瀏覽:871
2015年年會策劃方案百度 瀏覽:144
魚的美食節策劃方案 瀏覽:430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屬於 瀏覽:280
貴州財大市場營銷期末考試試題 瀏覽:495
黨員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70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