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麗江古城營銷策略

麗江古城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3-20 15:24:36

❶ 麗江古城怎樣

麗江古城[5]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 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 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後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圖片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歷史沿革
(1)古城發展大事記
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袒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歸附元世袒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談管民官,其建制隸屬於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井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於古城南門橋旁; 民國二年(公元 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雲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
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2)城市建設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興建「大葉場」;
明代,麗江古城的建設主要由歷代木氏知府主持進行。明萬曆年間(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興建皇帝歙賜准建的「忠義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楊鉍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納西族民居則由居民根據家庭生產生活需要、經濟條件和用地狀況,自由靈活地安排建設。【文化遺產】
1、古街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 、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歷經戰亂動盪,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5、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景觀引導】一、登高攬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占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築。古城建築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❷ 麗江古城是怎樣的

❸ 麗江玉龍雪山景區營銷成功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主要是因為麗江有非常多的天然美景,加上麗江的風土人情,納西族著名的「三大版史詩」《創世紀》權、《黑白戰爭》、《玉龍第三國》都典出於玉龍。山水蘊含著厚重的民族文化情結。

憑這兩點,並不需要特別的宣傳,就能夠吸引大批的遊客。

同時玉龍雪山有個傳說: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玉龍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長大了,相約外出擇婿,父母命玉龍、哈巴去追趕。玉龍帶十三柄劍,哈巴挎十二張弓,抄小路來到麗江邊守候,並約定誰放過三姐妹,要被砍頭。輪到哈巴看守時,玉龍剛睡著,金沙江姑娘就來了。她唱起了婉轉動人的歌,唱得守關的哈巴漸漸睡著了。玉龍醒來又氣又悲,氣的是金沙姑娘已經走遠,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頭。他不能違反約法,抽出長劍砍下熟睡中的哈巴的頭,隨即痛哭,兩股淚水化成了白水和黑水,哈巴的十二張弓變成了虎跳峽兩岸的二十四道彎,頭變成了虎跳石。玉龍雪山是麗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聖的山,納西族的保護神「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

又為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神話色彩。特別推薦有時間可以去那裡旅遊一番。

那裡的風景根本不需要人工製作和PS圖片,就能拍出特別美麗的照片。

閱讀全文

與麗江古城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思政部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712
大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3
護士節服裝促銷方案 瀏覽:130
2013房地產策劃方案 瀏覽:129
裝修公司小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1
電子商務的基本框架結構是 瀏覽:629
葯品終端營銷方案 瀏覽:244
市場營銷專業有資格證嗎 瀏覽:408
市場營銷策劃及其特點 瀏覽:382
中山市市場營銷調研 瀏覽:791
華為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4
恆大營銷品牌是幹嘛的 瀏覽:847
職業培訓運營方案 瀏覽:141
學校消防志願者培訓方案 瀏覽:974
17年市場營銷5月考試答案 瀏覽:947
關於市場營銷問卷調查 瀏覽:498
實體書店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270
簡答市場營銷管理哲學包括哪幾種觀念 瀏覽:871
2015年年會策劃方案百度 瀏覽:144
魚的美食節策劃方案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