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市場營銷產品策略的主要內容及各種策略的優缺點。
進入國際市場的包括四種產品觀念:整體產品的觀念、產品的組合觀念、產品的周期觀念、創造開拓的觀念。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有:固有產品策略,產品更改策略,機會牽引策略,聚力開發策略,專門產品策略,尾隨跟進策略。
一、進入國際市場的四種產品觀念
1.整體產品的觀念。市場營銷學所研究的產品就是整體產品。整體產品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實質產品(又稱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延伸產品。實質產品就是產品的基本需求效用;形式產品是指產品的實體外在形態,包括品質、特徵、式樣、包裝、商標和廠牌等;延伸產品則是針對產品本身的商品特性而產生的各種服務保證。市場營銷學的產品價值觀就是消費者的需要,產品的整體概念就體現著以用戶為中心思想,正因為這樣,國際營銷學者在營銷過程中,就應不折不扣地考慮產品的各個方面適應消費國的顧客需要,否則在策略的運用上便有失策的可能。
2.產品的組合觀念。所謂產品組合,即指企業所經營的全部產品的有機構成,或者是各種類產品的數量比例。國際市場營銷要求每一個國家或企業,一定要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資源、技術條件來確定產品的經營范圍及產品的結構,這是任何國家面對國際市場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根據國際市場情況充分發揮本國優勢(避開劣勢)確定產品的出口結構,它就不能利用國際經濟為本國的建設發展作用。所以,出口什麼產品是自家長處,縮短和發展什麼產品對已有利,營銷者必須心中有數。
3.產品的周期觀念。產品在市場上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就是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就同類性質的產品而言,大類的產品與大類的某種產品以及某個牌號的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從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來說,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產品一般都是某種產品或某種牌號的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的經營者不僅要考慮到個自產品的經營周期,還要考慮到該種產品及該類產品的周期。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必須適應產品的這種周期變化並符合各種類型產品周期間的內在關系,這是企業在動態的市場上求得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4.創造開拓的觀念。國際市場不僅是市場營銷的新領域,而且也是競爭創新最廣闊場所,不創造就沒有前途,就企業的自身條件來看,開拓精神是企業最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國際市場經營者,必須多動腦筋,經常保持頭腦清醒,多創新意,不斷採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不斷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和服務領域,不斷生產獨特新穎的產品,去爭取顧客、影響市場、開拓市場、創造市場,使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
1.固有產品策略。以本國或本企業原有的產品直接打入國際市場,即為固有產品策略。運用此策略的產品范圍是有限的,並不是任何固有產品都可行銷國外,凡可直接銷往國外的產品,一般都具有某種需求共性。下述三類產品可用於此策略;傳統產品,如景德鎮瓷器、法國葡萄酒、美國的可口可樂;礦產品及某些原材料產品,如石油、煤炭等;某些已暢銷國內市場的產品。由於此策略大大方便了營銷者,諸如無需另行研究開發和可以降低成本等等,所以此策略很具有吸引力。
2.產品更改策略。這是基於改變整體產品要素的思想之上而產生的產品策略。國際市場的需求與國內市場的需求是有很大不同的,很多產品在某些方面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當然,更改整體產品的哪個部分和如何更改,需要根據國際市場情況而定,也正因如此,在變化無常的國際市場上,在產品的「個性化」方面,該策略顯示了很高的靈活性。一般產品的更改著眼於下述五個方面:
功能的更改。這是一項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利益的產品更改內容。如空調車等。
外觀的更改。這主要是對式樣的顏色進行更改。更改的原因是因為產品使用國的條件特殊和文化環境不同。如廚具的大小和衣著的色彩、款式等。
包裝的更改。包裝的更改與銷售地的自然狀況和產銷兩地的運輸距離有直接關系,但國際市場營銷特別強調包裝,是因為消費國的風俗習慣和消費水平更為重要。
商標、廠牌和標簽的更改。在這方面的更改,除有不同的文化要求以外,消費國的法律也有這方面的規定。如加拿大要求商標必須用英、法兩國文字書寫其內容等等。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說,商標畫面的設計必須要有藝術性和吸引力,要與個性化的包裝及產品相呼應。
服務的更改。做好產品的服務工作(如保修、供應零配件等),對保證產品的銷售十分重要。作為整體產品的一部分,良好的服務可以增強用戶的購買信心,提高產品的聲譽,打開市場、擴大銷路。
3.機會牽引策略。這是一種以市場機會為導向的產品開發策略。該策略要求國際營銷者樹起「全方位天線」,正如雷達的天線對准天空360°旋轉一樣,在任何方位遇有反射波就可以確定周圍環境中某種產品的潛在市場存在,之後便據此提供產品。這種策略主要有五種形式:
創造新產品,開創新潮流。
依據或創造新的消費形式,提供產品。
找出外國公司忽略或服務不周的產品和市場,提供產品。
把握消費特點轉變的機會,提供產品。
研究競爭者的產品,再提供自己的產品。
4.聚力開發策略。新產品在按著嚴格的管理程序生產並打入市場以後,企業不再對這一產品項目小的改動,而是把改進的思想法積累起來,運用到下一代新產品的設計中去。
目前,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地縮短了。在美國新開發的產品,經過2~3年就要退出市場,在我國有些產品經過3~5年的時間也會失去原有的市場地位。因此,在已經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內,企業保持產品的相對穩定性是極為重要的。從消費者的方面來看,一件新上市的產品,企業經營宣布產品有所改進,會在顧客當中留下一個設計不成熟、質量不可靠的印象,人們會等待著產品的全面改進。就企業方面來說,頻繁的對產品的某些部分進行變動,會增加企業的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給生產部門帶來麻煩,甚至在企業還沒有收回成本與合理的利潤以前不得不退出市場。不僅如此,企業還會因為在平時過於分散精力,而延誤了下一代新產品的開發。很顯然,在新的形勢下,企業放棄那些無關緊要或華而不實的零星小改,而集中力量大改,是非常明智的,運用這種策略不僅有利於企業,而且也有利於消費者。
5.專門產品策略。這種新產品策略不主張開發普通的大眾化產品。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及時設計與投產新產品適應新興的市場需要,而且還充分反映了市場的細分化的觀點。一般性產品生產批量大、品種少、市場面大,方便企業的生產,但應變性差,一旦在競爭中被淘汰,就會招至重大損失。因此,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國際上從經營一般產品轉向經營專門化產品已成潮流。
目前,我國的一般化產品還有很多,這是相應於我國現實經濟水平與消費水平的現象,但是有些大眾化產品已開始失去它的市場。很簡單,這種產品適應需求的硬度太大,勉強了消費者,時間一長,消費有所提高的顧客以及需求偏好有差異的顧客,就會對一些專門化的產品產生需求。所以,有的企業生產了一般化的產品,就要想著開發專門化的產品。有的新興企業,從一開始就應著眼於專門產品。
6.尾隨跟進策略。這是一種企業著眼於發展剛剛被某家企業開發出來的新產品策略。在現代社會,由於市場信息系統和各類情報網的建立,先進廠家花大力氣首創的新產品,不難被很快學到手。所以,先進者不一定很成功,而緊跟者卻受益不少,緊跟者可以節省大量研究費用,縮短發展時間,及時跟上先進水平,甚至會超過首創者。
以日本索尼公司為例,它在家用電器方面推陳出新可謂世界前茅,但由於競爭激烈,它的新產品往往很快被普及開,因此所獲利益越來越少。拿盒式錄像機來說,1983年它的盈利額還大幅度下降。而著名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卻是一個成功的緊跟者,它在中央處理機和微型機這兩個重要產品方面都是後發制人,後來居上的。這種情況可以使後進企業把研究和開發戰略的重點放在仿製、引進和學習上,而不是最先進的產品上。
這一策略對於我國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可以說它更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一策略當推為首。這並不是反對獨創和發明,獨創和發明是更偉大的戰略,資力雄厚的企業可以著眼於此,而國家也該集中力量在某些重要方面獲得自己的領先地位
B. 國際營銷三大營銷策略是什麼
第一招:深度市場調研,尋找社會焦點
這指的就是「借勢」了。市場變化難以預料,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社會。政策——政策事件的變化常常帶來眾多的宣傳機會。
2月20日晚間,由台北飛返的海航HU7952號航班在夜色中安全降落在首都機場,為2005年台商春節包機這一兩岸民航交流新頁劃上完美的句點。為了這次祖國大陸民航客機56年來首度飛抵寶島、兩岸民航客機首度實現雙向對飛,大陸的6家航空公司精心為這項「政治任務」做了准備。1.比空姐2.比氣氛3.比菜餚4.比溝通5.比驚喜6.比接待
例如:1.南航為包機直航推出了「親情中轉」服務。2.東航推出了以「相約明天」為主題的贈票活動。3.國航、海航推出慈善活動。
第二招:關注市場風雲,在熱點中爆破
熱點不常有,因此在進行事件營銷時需要捕捉市場存在的眾多有利於熱點形成的要素,並在適當的時刻,掀起營銷高潮,一炮打響。
農夫山泉「為申奧捐獻1分錢"的支持申奧活動,還是支持貧困地區兒童上學的"陽光工程",10月12日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於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簽訂協議,農夫山泉作為贊助商捐贈1000萬元給基金會以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為回報,農夫山泉獲得今後6年內"中國航天員指定專用飲用水"的稱號。就在16日6時23分,楊利偉安全准確返回的那一刻,農夫山泉水在電視、報紙和網路上適時推出"這一刻有點甜,農夫山泉祝賀中國首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航"的廣告與全球華人分享這一刻的"甜蜜"。這一廣告無論是從品牌的訴求點與事件的契合度上看,還是從表現形式和發布時機上看,都堪稱為事件營銷廣告利用的典範。如蒙牛作為中央電視台的老客戶,在伊拉克戰爭報道期間的貼片廣告是異軍突起。之所以反應如此迅速是因為蒙牛在央視已經預留了一部分廣告費用,這筆費用專門用於對突發事件的廣告跟進,一旦有像伊拉克戰爭這樣的事件和時機,蒙牛一個電話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訂下廣告。還有在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一時間,海爾在中央台投入5000萬元的祝賀廣告在申請成功後即時播出。反應如此迅速,足見海爾深諳事件營銷之道。據說當夜,海爾集團的熱線電話被消費者打爆,相信國人在多年後再回味這一歷史喜悅時,肯定會同時想起曾經與他們一同分享成功的海爾這個民族品牌。
第三招:製造聚焦事件,自如操盤市場
事件營銷講究的是藉助媒體,而不是控制媒體,因此事件營銷就需要考慮新聞的風險。因為媒體的不可控制和受眾對新聞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事件營銷的風險性。任何事件炒作過頭,如果一旦受眾者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或被媒體誤導,很可能會對該公司產生一定的反感,從而最終傷害到該公司的利益。企業在借事件營銷提升知名度的同時,還要對形象進行提升維護,在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塑造等方面求實創新,最終形成品牌忠誠度,才是企業最應關注的。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台酒"怒擲酒瓶振國威"成為迄今為止被傳頌的中國企業成功運用事件營銷的首個經典力作。隨後,張瑞敏"砸機"事件砸出了海爾品牌的質量形象,向全社會宣傳了海爾以質量為本的企業理念,為海爾在未來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打下堅實的基礎。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堪稱製造事件的經典。比如新推出的「四大金干」。通過捆綁四種肝葯,製造市場上新的肝葯營銷售事件,這是商業機密,不便透露太多。
C. 關於國際營銷策略
:(1)、波音與麥道聯姻的背景是什麼?
答:波音與麥道聯姻版的背景是麥道在與波音相權空中客車的競爭中一路敗北,而且以後的發展潛力也越來越小,自己曾經占優勢的軍用飛機也已失去了競爭力。而與波音和交道競爭的空中客車發展越來越快,已經影響到波音的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公司的地位。波音要「強身」,與空中客車競爭,兼並麥道無疑是一條捷徑,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其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
(2)、二者聯姻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答:導致的結果是:(1)波音拿捏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僅使民用飛機的競爭力大大超過了空中客車,而且可以利用麥道在軍用飛機方面的優勢,實現軍民合一。 (2)波音兼並麥道之後,法律上的麥道不復存在了,但新的麥道並末喪失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其在軍用飛機製造方面的優勢。
(3)、波音與麥道聯煙採取了什麼策略?
答:波音與麥道採取了強強聯合的策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對付最主要的競爭者。
D. 標准化策略的策略意義
支持標准化的觀點是出於以下原因:成本的節省、發展全球商品並達成較佳的營銷績效。
1、產品標准化策略可使企業實行規模經濟,大幅度降低產品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成本而提高利潤。
2、在全球范圍內銷售標准化產品有利於樹立產品在世界上的統一形象,強化企業的聲譽,有助於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識別,從而使企業產品在全球享有較高的知名度。3、產品標准化還可使企業對全球營銷進行有效的控制。國際市場營銷的地理范圍較國內營銷擴大了,如果產品種類較多,則每個產品所能獲得的營銷資源相對較少,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產品標准化一方面降低了營銷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集中了營銷資源,企業可以在數量較少的產品上投入相對的豐裕的資源,對營銷活動的控制力更強。
4、隨著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實踐的進展,標准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動態過程。動態標准化過程體現了科技創新的演進,標准化與知識產權結合有助於推動自主創新,標准化進一步與AIP「三驗」結合帶動開放創新。通過標准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和產業升級。
總之,跨越國界的產品標准化可降低成本,諸如:研發、產品設計與包裝之類的成本重復。此外,標准化亦可實現經濟規模。而且,標准化可以在處理顧客與產品設計上達成一致性。產品風格的一致性——特色、設計、品牌名稱、包裝均應建立產品全球一致的共同印象,以協助整體銷售量的增加。舉例而言,熟悉某種品牌的顧客可能會在海外購買同樣的品牌。產品因為各地旅遊便利以及大眾傳播而在全球曝光,而這更需要由標准化達成一致性,因此標准化可能要求在一個國家中成功的產品在其他類似的國家與競爭條件下有良好的表現。最後,標准化作為面向創新2.0的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以及技術創新體系、知識社會環境下技術2.0的重要軸心,對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有著關鍵性作用。
E. 什麼是國際廣告的標准化策略
廣告
並沒有被發源地和至今國際最高商務平台的美國商學院,計劃,單列出來,而是,作為。:
《公共關系學》;
《市場學》;
《銷售學》;
《傳播學》;
《工業設計和美術學》。
的某一部分,而,存在於,商務工作的,各自立場點上。
於是,日新月異的國際廣告範例,則成為了,所有置廣告於饕餮位置上的獨行者們,以汪洋大海的感覺世界。
而非,銷售利益點的絕對進攻和守城的藩籬公式的現金進賬的必由之路。
這是,我國,今天,最流行的所謂廣告公司的原罪和頁果之真存的現實。
太多,的獨門廣告公司,以各種炫目的畫面和故事情節,炫耀著對視覺沖擊力的深厚功底,但是,忽視了主家,進賬的與否。
才之前,我領命拯救的外資集團公司在華合資企業,連續14年不盈利虧損。
問市場老大,全權授予給世界最著名的六大廣告公司。實至名歸吧。
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付。
連續14年,在全球最大的六家廣告公司的合力之下,分文不入。!
掌門線業務15天,我就發現了企業沒有落地的招攬生意進錢的真渠道。
而,中方,建立的不是別的,是花名兒的:廣告科。!
於是,美麗的廣告;
就是,進錢的必然嗎!?
這個連續14年不等於的企業案例,打碎了所有的無數商業故事和聊齋志異的故事會的天方夜譚。!
最終,起作用的,是我,以中國唯一,由於工作最優秀,到德國斯圖加特總部集團,培訓過一周集團COM的世界最游戲職業經理人,為企業建立的全套高達300G的全套集團公共關系產品端促銷文案,為企業的產品,廣播到了全國最大可能的潛在客戶群體的認知度里。
- 僅此,一招仙,就把一個外資已經決定放棄倒閉的合資企業,從我赴任時的死地,帶起騰飛到全國第一名的銷售冠軍。!
如是說:
廣告的標准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老闆說:是要好看。不要錢。
如果老大說:是要驚悚。不要命。
如果老總說:是要打眼。不要俗。
我,作為,1997年,全球集團董事,全體11位董事提名在場的全球一級經理提名的世界最優秀職業經理人,帶發射了的中方死企的經驗是:
科學依靠;
經典滿布;
滴水不漏;
覆蓋傳播。
國歌
F. 國際產品差異化策略與標准化策略各有何優缺點
國際產品差異化策略的優點是人無我有,標准化策略的優點是人有我優。
產品標准化:對產品(或零件)的類型、性能、規格、質量、所用原材料、工藝裝備和檢驗方法等規定統一標准,並使之貫徹實施的過程。標准化的零件,叫做標准件。如對各種機電產品上使用的螺栓、螺帽、螺釘、墊圈等零件,分別給予一定的符號或代號,加以統一規定,制訂成各種標准。標准化後,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用途,按照規定的標准組織生產和使用。
標准按其適用范圍可分為國際標准、國家標准、專業標准和企業標准。標准化是現代技術經濟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行標准化能簡化產品品種,加快產品設計和生產准備過程,保證和提高產品和工程質量;擴大產品零件、部件的互換性,降低產品和工程成本;促進科研成果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合理利用能源和資源;便於國際技術交流等。
產品的標准化指不管銷往哪個國外市場,產品都基本不作修改。
產品差異化(Proct Differentiation) 是指企業以某種方式改變那些基本相同的產品,以使消費者相信 產品差異化這些產品存在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偏好。按照產業組織理論,產品差異是市場結構的一個主要要素,企業控制市場的程度取決於它們使自己的產品差異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同質)和寡頭壟斷市場(產品單一)以外,通常產品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企業對於那些與其他產品存在差異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壟斷權,這種壟斷權構築了其他企業進入該市場或行業的壁壘,形成競爭優勢。同時,企業在形成產品實體的要素上或在提供產品過程中,造成足以區別於其他同類產品以吸引購買者的特殊性,從而導致消費者的偏好和忠誠。這樣,產品差異化不僅迫使外部進入者耗費巨資去征服現有客戶的忠實性而由此造成某種障礙,而且又在同一市場上使本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別開來,以產品差異為基礎爭奪市場競爭的有利地位。因此,產品差異化對於企業的營銷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產品差異化產品差異化的概念比較大,但本質含義是相對於同質化或者成本優勢而言的一種競爭手段或者產品定位。成本優勢是指提供具有基本相同的使用價值的產品,通過生產成本或銷售價格更低的辦法取得競爭優勢,就好比同樣的一個充電器,A與B兩個不同企業成本分別是8元、7元,相同銷售價格下B的獲利更好,而相同獲利下B的競爭力更明顯。
與上述同質化辦法相對,是通過產品差異實現消費群體差異。具體有幾種不同表現:
1、產品價格定位差異化: 產品差異化通俗講是高中低檔定位不同,例如打火機,一次性打火機和ZIPPO就檔次不同,消費群體因此而不同。
2、技術差異化:
比如尚朋堂電磁爐堅持雙圈加熱路線,達到提升加熱均勻程度,其他品牌都是單圈加熱的。
3、功能差異化:
是指不改變基本使用價值的前提下,通過延伸或附加功能的不同提高競爭力的辦法。
例如:索愛手機強力開發MP3功能
4、文化差異化
銷售不同文化,例如北京布鞋也是鞋,但銷售對象的文化取向有差異,陶玉梅服裝也是如此,ZIPPO也是銷售一種文化。另外產品差異化總是相對概念,可大可小,因為同類產品或同行業本身也是相對說法,比如同樣廚衛電器行業,把食物垃圾處理器作為主攻方向和把油煙機作為主攻方向也是一種差異化,實際上兩種產品使用價值差異相對比較大。
G. 國際營銷產品策略是選擇標准化還是差異化的理由
標准化還是差異化——國際營銷中一個兩難的選擇
國際營銷與國內營銷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營銷環境的差別,這種營銷環境的差別又主要地表現在各國文化背景(環境)的差異性上,而文化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需求和消費模式。在開拓國際市場時,企業就面臨著一個基本問題:是採用標准化的營銷策略還是採用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所謂標准化的國際營銷策略,也就是把在本國國內銷售的產品及其營銷方法不加改變地直接帶到國際市場,用同樣的方式出售相同的產品,標准化是將世界看作一個大市場的哲學。哈佛大學著名教授T·李維特對標准化的營銷策略極為推崇,他認為,企業應把整個世界看成一個大市場,不必理會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差別,企業的任務就是提供先進的、性能良好、可靠而又廉價的全球性標准化產品。這種策略的最大好處在於獲得規模經濟,研製開發和大批量生產標准化的產品會給企業帶來產品開發與研究的規模經濟和製造過程的規模經濟,而企業在各國市場採用同樣的營銷計劃銷售相同的產品又會導致各國市場營銷和服務要求相同,進而獲得營銷過程的規模經濟;全球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日趨一致也是企業實行標准化策略的原因之一。而贊成企業營銷策略差別化的人們認為,由於各國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收入水平、產品的使用條件以及政府的規定等的不同,企業應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對產品及營銷方法進行修改,以不同的營銷方法出售差異化的產品,以適應當地文化環境,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