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營銷產品策略是選擇標准化還是差異化的理由
標准化還是差異化——國際營銷中一個兩難的選擇
國際營銷與國內營銷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營銷環境的差別,這種營銷環境的差別又主要地表現在各國文化背景(環境)的差異性上,而文化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需求和消費模式。在開拓國際市場時,企業就面臨著一個基本問題:是採用標准化的營銷策略還是採用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所謂標准化的國際營銷策略,也就是把在本國國內銷售的產品及其營銷方法不加改變地直接帶到國際市場,用同樣的方式出售相同的產品,標准化是將世界看作一個大市場的哲學。哈佛大學著名教授T·李維特對標准化的營銷策略極為推崇,他認為,企業應把整個世界看成一個大市場,不必理會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差別,企業的任務就是提供先進的、性能良好、可靠而又廉價的全球性標准化產品。這種策略的最大好處在於獲得規模經濟,研製開發和大批量生產標准化的產品會給企業帶來產品開發與研究的規模經濟和製造過程的規模經濟,而企業在各國市場採用同樣的營銷計劃銷售相同的產品又會導致各國市場營銷和服務要求相同,進而獲得營銷過程的規模經濟;全球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日趨一致也是企業實行標准化策略的原因之一。而贊成企業營銷策略差別化的人們認為,由於各國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收入水平、產品的使用條件以及政府的規定等的不同,企業應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對產品及營銷方法進行修改,以不同的營銷方法出售差異化的產品,以適應當地文化環境,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⑵ 以國際企業為例說明三種進入國際市場戰略的模式
進入國際市場模式歸納起來,具體包括三大類:
1、出口,即國內生產,國外銷售。
這是一種傳統,簡單,風險最低的進入方式。
出口模式包括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兩種方式。間接出口是指企業通過本國的中間商(既專業性的外貿公司)來從事產品的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業擁有自己的外貿部門,或者使用目標國家的中間商來從事產品的出口。
2、合同進入,又稱非股權進入。
它有多種具體的形式,而且富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契約模式主要包括:許可證模式、特許經營模式、合同製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雙向貿易等六種。
3、對外直接投資,又稱股權進入。
即企業直接在目標市場國投資,就地生產,就近銷售。
投資模式屬於進入國際市場的高級階段。我國的「走出去」戰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資模式。投資模式包括合資進入和獨資進入兩種形式。
合資進入:合資指的是與目標國家的企業聯合投資,共同經營、共同分享股權及管理權,共擔風險。
獨資進入:獨資指企業直接到目標國家投資建廠或並購目標國家的企業。獨資經營的方式可以是單純的裝配,也可以是復雜的製造活動。
(2)舉例說明國際營銷模式適應性和標准化擴展閱讀
影響國際企業進入模式選擇的因素如下:
1、目標國家的市場因素。如果目標國家的市場規模較大,或者市場潛力較大,則企業可以考慮以投資模式進入,盡可能地擴大銷售額;反之則可以考慮以出口模式和契約模式進入,以保證企業資源的有效使用。
2、目標國家的環境因素。如果目標國家的政局穩定、法制健全、投資政策較為寬松、人均國民收入比較高、匯率穩定,則可以考慮採取投資模式進入,反之則以出口模式或契約模式進入為宜。
3、國內因素。主要包括本國市場的競爭結構、生產要素和環境因素三個方面。如果本國市場是壟斷競爭或寡頭壟斷型,企業可以考慮以契約或投資模式進入國外市場。如果本國市場的競爭程度比較高,則企業可以採取出口模式。
4、企業產品因素。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主要以具有豐富資源的國家為生產基地,如果目標國傢具備條件,那麼採取投資模式,就地設廠,以節省出口的中間費用。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高、技術復雜,考慮到目標國市場的需求量,以及當地技術基礎的配套能力,則以出口模式為宜。
5、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核心競爭力而言,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訣竅,另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管理訣竅。當企業的競爭優勢建立在技術訣竅上時,應盡量避免許可協定和合資企業的經營方式,以降低技術失控的可能性。
6、企業資源與投入因素。企業在管理、資金、技術、工藝、和銷售方面的資源越充裕,企業在進入方式上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如果企業的資金較為充足,技術較先進,且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則可以採取直接投資模式進入國外市場。
⑶ 比較進入國際市場的幾種模式
1、信息不同:出口模式是指產品在本國生產,但輸入到目標國進行銷售,或者說是通過產品輸出進入國外市場的方式。出口模式包括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兩種方式。
股權投資模式是指企業通過在目標國獲得該國企業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權,達到部分控制或完全控制在目標國內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目的。也就是通過資本的輸出來進入國外市場。股權投資模式包括合資進入和獨資進入兩種形式。股權投資模式與出口模式和契約模式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涉及到股權參與,因此,控製程度大,收益也高於後兩種模式。
2、優惠不同:與出口模式相比,進行股權投資在國外建立生產設施可以縮短生產和產品的信息反饋時間,從而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生產。股權投資不僅大大減少了出口模式中的運輸成本,也使企業能跨越東道國設置的貿易和非貿易壁壘。有時股權投資還能得到東道國政府的優惠。
3、外部環境因素對進入方式選擇的影響不同:
(1)母國與東道國社會文化的差異。如果目標國家的社會文化和本國文化差異較大,則最好先採取出口模式或契約模式進入,以避免由於文化的沖突造成的摩擦成本。
(2)東道國的管制。主要指政治和經濟環境。如果目標國家的政局穩定、法制健全、投資政策較為寬松、人均國民收入比較高、匯率穩定,則可以考慮採取股權投資模式進入,反之則以出口模式或契約模式進入為宜。
(3)公司和東道國談判地位的演變。跨國公司的談判地位越強勢,就越傾向於控製程度較高的進入方式。
⑷ 有關國際市場營銷的幾個問題
一、國際市場經營環境的主要構成因素?
1.經濟狀況:經濟發展水平、運行狀況、發展趨勢,收入水平等
2.政治狀況:政治體制、穩定程度、相關的法律政策、戰亂等
3.社會狀況:宗教信仰、習俗、文化、民族差異,特別要注意文化禁忌!
2、文化的適應性是什麼,它是如何影響國際營銷文化環境的?
文化差異是影響品牌國際化成敗的重要因素。在跨國經營中取得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是在跨文化管理中取得了成功。文化的適應性就是在進行國際營銷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習俗,特別是要注意不要觸及他們的文化禁忌。
要進行跨文化的品牌營銷,就必須突破文化抵制因素。一般應採取以下
策略:
1.突破差異,給品牌起一個好名字。中國有句古話:名不正則言不順。拉丁語中也有「名稱預示著一切」的諺語。在參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中,一些企業沒有在產品和服務上打敗仗,而是在名字和商標上栽了跟斗。南京長江機器廠生產的「蝙蝠」牌電扇,雖然在國內叫得很響,但只因蝙蝠在許多國家被視為邪惡和不潔的同義詞,所以在進入國際市場時,不得不改為「美佳樂」。在國內著名的「大象」牌電池,在歐美國家卻受到了冷落,其原因並不在於本身的質量,而僅僅是因為歐美人常把大象看作是蠢笨的化身。即使像「狗不理」這樣在北方久負盛名的老字型大小,也因為習俗不同而沒能被港澳同胞所接受——狗都不理,人還能理嗎?所以只得忍痛將「狗不理」改成了「喜盈門」。
2.改變習慣,說服為主。品牌傳播要順應當地消費者的習慣。對於不同文化下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我們在品牌傳播過程中,決不能用對抗的方式逆習慣而動。那麼,迎合消費習慣會怎樣呢?那樣做雖不會遭到消費者的拒絕,但也毫無新意。尤其在產品日益趨向同質化的今天,消費者會因此而找不到一定要消費你的產品的理由。對此,我們應像大禹治水中對待洪水的態度一樣:堵不住,又不能放任自流,最好的辦法就是「疏導」。「疏導」的目的就是給消費者一個消費你的產品的全新的理由,這個理由是其他同類產品所不具備的。
3.廣告傳播,為當地消費者找一個購買理由。跨文化品牌傳播的~個重要武器是廣告。廣告傳播擔負著讓當地消費者認知自己,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的重任。同國內廣告相比,國際廣告由於其訴求對象和目標市場是國際性的,因而有自身的一些特點。這是因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政策法令、不同的消費水平和結構、不同的傳統風俗與習慣、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消費觀念及市場特點,所以,跨文化傳播必須考慮上述特點。雀巢公司的產品之所以能暢銷世界,就是因為雀巢公司在不同國家分別採用了不同的生產線和營銷廣告,以適應因文化、地理、人口、經濟的差異而造成的需求、購買力、產品偏好和購物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國際營銷中要避免將一個文化的概念移植到另一個文化中;不要以為某種營銷手段在一地成功,在其他地方也能成功,某種產品在一地銷路好,在另一地也會有相似的業績。
我國企業跨國經營文化適應性研究
⑸ 1.國際營銷與國際貿易有何區別與聯系 2.當今全球經濟環境有哪些特點舉例說明其對國際營銷有何影響
親,你這么多的問題,可以寫一篇論文了
而且才給這么點點的分
⑹ 標准化和定製營銷策略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一定要對立起來的話呢。:
標准化
是面對大眾消費人群的潛在顧客和已有的用戶回。
定製
則面答對的是小眾消費人群。
銷量
流行帶來的大眾化;
和曲高和寡的量體裁衣、度身定製。
數量帶來的高端市場的星光燦爛的期盼;
流行帶來的大眾市場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與火爆。
是有即使的肥魚熊掌
在管理科學里兼得之
亦或,定義自己產品的市場定位在即。
國歌
國際歌
國法庄嚴